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

李源
阅读,是公认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然而,读书人都有这三大烦恼:●买太多:买书如山倒,买的时候有点贪;●读太慢:读书如抽丝,读的时候有点瘫;●记不住:看书很过瘾,读完之后全忘记。面对这三大痛点,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你和读书达人的差距,不在努力程度和天赋,在读书方法。阅读高手掌握了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总是能用最少的力气、最快的速度掌握知识,从而为己所用,获得人生的极大竞争优势。前罗辑思维知识策划人李源,将他十几年的读书经验总结提炼成一套知识管理方法——极简精读法。从极简选书开始,到高效精读,再到知识管
言七

本书介绍的读书方法过于功利了,但对于快速获取知识的确有用,且对作者选书的观点深表同意,能抑制屯书、避免掉坑,其中的严父、慈母思维,别出心裁有创意。对我来说,看书就是最好的休息和娱乐,所以涉猎比较随心所欲。但如果为了技能看书、为了集中学习某个领域,作者的读书方法值得一试。 【下面敲黑板,划重点】������ 【读书三大痛点】 1、所需知识多,学习时间少,没时间静心读书 2、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读书速度太慢 3、书没少读,读完就忘,无法实际应用 【选书】 1、注意力放在作者身上,不要放在书身上。 2、进入一个领域,只要读3个人的书就够了(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 【图书分类】 人文类(文学历史传记)、理论类(生物学 经济学等)、实用技能类 【清理书架】 1、每本书设置文件夹,放入书评、书摘。 2、每个作者设置文件夹,把每本书的文件夹归类到作者里,受启发的文件夹留下。 3、3年或4年作为一个单元,选出3年或4年里最重要的3个人的书。准备一系列号码牌(如扑克牌),以作者为核心编号:小说类黑桃、财经类红桃、哲思类梅花…分配完的书按每个领域留下3个作者的原则筛选,按重要程度排序,会发现很多不重要的书,及时清理重新上架。 4、每隔3—4年整理一遍书架,后续再摆上的书,你面对的书架就是你的知识体系。你读书的动力会大大增强。 【极简精读法】 什么是极简?真正要读的书其实不多,要会选书 什么是精读?大部分内容可忽略,记住精要即可,如一个结论、一个故事、一个方法 包括2种方法:独木舟精读法和核潜艇精读法 独木舟精读法是根据自己的节奏,注重互动提问,在读书过程中随时停下来提问“如果……会怎样” 核潜艇精读法是先从全书三分之二部分开始跳读,然后寻找与全书剩余三分之一有关的章节和逻辑。 【“五位一体阅读法”】 读书前用1/3的时间去了解本书相关信息:作者的知识ID、作者知识点的延伸。 作者的知识ID:要提前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师承关系、作者的队友及弟子 作者知识点的延伸:通过阅读序言、目录、书评等相关信息,了解本书的核心论点及作者所有著作之间的联系。 五位一体即:作者背景、队友和门徒、对手、代表作、核心论点。 【最佳路径:知识树原理】 1、读书应以作家、思想家为核心,不能以知识点为核心。 2、读书必须找到凝结在作家、思想家身上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对手、队友、老师学生)。 3、一般来说,一个作家、思想家毕生有1—3个核心成果、结论、学说或观点 4、只有从“知识树原理”衍生出来的书,才值得读。我们必须留出30%的读书时间用在查找作者信息上,这样可以让读书效率提升30倍。 【极简主义三个理念】 消灭冗余、理解本质、精华是本质的延伸 【读书两种思维模型】 严父思维 慈母思维 【金句分享】 1、清太祖努尔哈赤: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2、不是拥有更多的时间,而是让时间更有意义 3、至繁归于至简 4、《知识社会史》:知识并不是由思想观念和知识点构成的,知识其实是一个又一个小圈子的人一起“制造”出来的。 5、知识点永远都是以成群的方式出现的,有一个学说、观点和态度,必然会有圈子里的人响应,否则这个学说、观点和态度,就可以被我们判定为“不靠谱”。整个学术界和知识界是极其鄙视没有经受专业训练、野路子的民间科学家的。 6、知识大神吴伯凡:迎面走过来的那个人,其实不只是个生物体,那是个思维容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7、选择太多才会导致选择困难 8、80%的时间用来读你最爱读的书,留出20%的时间来读那些能推动你的知识系统更新迭代的书。即使你不喜欢这些书,也要逼着自己读下去,不要让自己成为那只“感恩节的火鸡”。

锦瑟

奥美在经典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中写道: 我害怕阅读的人, 一跟他们谈话,我就想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 读书永远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成长方式 在当代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科学、高效阅读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喜欢读书的人却总被三个烦恼所困扰:1、所需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2、读书速度实在太慢;3、读完就忘,根本记不住。 读书怪才李源认为“读书不在于快慢,而是要化为己用”,读书不用从头到尾地看,而是要运用二八法则,注重提炼拆解重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极简精读法”,这也是本书的核心论点。 极简精读法 极简:读书抓重点,了解核心概念及论据,百变不离其宗,同一领域的书的核心一定是相似或类似的,找到某个领域的集大成者,读提纲挈领的开山之作,一通百通,万物同理。 精读:迅速找到并记住精要。 选书:精选精读,为阅读减负 极简精读法的理念 理念一:消除冗余,至繁归于至简 精简不必要的书籍; 理念二:理解本质 了解知识产生方式,知识来自于圈子里的人,寻找核心概念; 理念三:精华是本质的延伸 “知识树”原理就是掌握本质的工具。 “五位一体法” 作者的师承及其背景:来源个人背景、书评、序言、注释、参考文献,师承未必授业; 作者的队友和继承者:来源同上; 作者的对手:圈子的共同敌人 知识点的延伸:作者的核心论点和著作。 注:不读查不到“五位一体”和“五位一体”重复的书。 选作者:一个知识领域的三个人 开宗立派的开创者、打破界限的分歧者、集大成的综合者。 注:1、这三种身份并非一成不变;2、整理书籍以作者为主,利用好书单和豆列。 提炼核心论点的方法 1、 试着感悟作者的心思; 2、 试着理解作者视图解决的问题; “开创者”解决的是之前他所在的那个领域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他要开宗立派。 “分歧者”解决的是分工细化之后无法融合的问题。 “综合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融会贯通、提出新的说法、汇总原来的思维框架无法解释的现象。 3、 具备精准转述的能力。 寻找一本书的文眼,梳理作者著作间的关关联。 梳理作者著作的三个方法:作者信息、写作时间脉络、最新著作。 精读:如何快速吃透一本书 两种精读方法: 独木舟精读法 本质是互动,从前往后读,最重要的是掌握步调和节奏,具体操作是三步提问法。 核潜艇精读法 从全书三分之二部分开始,先看高潮,带着问题寻找前面章节。 注:未来发挥重大作用的书籍:实用类、技能类书籍,理论类书籍,人文类书籍。 人类思维的底层代码:两种思维模型 严父思维的原点是:强调个人奋斗的价值高于一切。崇尚自由、效率,小政府理念; 慈母思维的原点是:强调集体的和谐高于一切。期望公平、和谐,大政府理念。 知识库管理:如何管理你的一生所学 非虚构著作的三大类型阅读方法 论述型:1、颠覆性的论据;2、作者师承、队友及对手。 概念型:1、调查作者背景;2、寻找本质买点。 集合型:把握精华文章。1、查作者找关键证据,2、查阅书评,寻找信息点。 “知识树笔记”三个要素:核心论点、关键证据及分论点之间的逻辑。 集中式管理法 优势在于效率高,调动效果好,速度快;劣势在于开放性差。 强调的是调动的速度、检索的方便。 核心要素:不能遗漏、清晰的路径、编排简洁。 具体操作:二进制编排和“三人组”原则。 分散式管理法 优势在于开放性好,不断生长扩散,劣势效率不高。 具体操作:1、让点成为中心自发扩散; 2、完成知识的区域整合; 3、从需求出发,倒逼知识体系迭代。 注:如何查找资料: 1、 找整合性质的书;2、找书评;3、找音视频作参考;4、用英文搜索。 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要说读书能带给我们什么?有人说是三观和价值,有人说是幽默和生活;有人把它当做前行的明灯,有人把它当做黑暗的光亮;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奉为圭臬。其实书籍就在哪里,本身并没有区别,只不是读书的人心境大不相同罢了。我总喜欢把书籍比作良师益友,这本书无疑是我读书道路上最最珍贵的一位,激动之极,无以言表,且以作者文中一段与君共勉: 在这个时代想要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就应该有一份让自己成为忒修斯之船的心态:对过去读过的书,得有一份尊重的态度,我们提炼其中的精华,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对还没有读过的书,得有一份开放的心态,始终怀有一颗好奇之心;对于当下正在读的书,得有一份专注的精神,心无旁骛投入其中。

行之老铁

周末不看书,迟早胖乎乎 本来想说迟早变成猪,又怕对号入座的人打我,胖乎乎就成了权衡的结果。 不管咋说,这个理为真,大脑占体重的2%却消耗25%以上的能量,工作日必须运转,耗能比例自然更高。可周末不同。 因此,需要看点书,有没有意思,能不能看懂,那都是后话,主要让脑子转转,否则真的胖乎乎。 科学道理,不接受反驳。 耗(Jian)能(fei)的第一项就是抉择,众所周知,决策是最耗能的事。 面前有两个选择《终身成长》和《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前者看了2/3,可有点乏味,兴趣惨淡;后者光是书名成功勾走了我的注意力。 给没时间大忙人的阅读方法?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 我可好奇死了,哪怕我并不是大忙人。 2小时肝完,嗯,应该看《终身成长》。 再次验证:与成长相关的事,往往无聊,甚至不喜欢,但正确。 图片 以下内容皆为主观偏见,与事实无关,更与正确无关,如有异议,你对。 纵观全书,作者有两点值得一提,这也是读者反响最强烈的点。 ① 五位一体读书法,读前做功课 ② 以人为读书节点,而非领域漫游 五位一体读书法: 简单来说,就是看前辨别一下书值不值得看。 主动去查作者的信息; 及其知识点的延申; 通过各种平台了解作者的核心论点; 以及其观点的反对者; 最后是作者的其他代表作。 这就是所谓五位一体。可能作者是想通过这几个具象的点去迫使读者带着问题去读书。 以人为读书的节点: 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图书问世,每个学科的书籍都浩如烟海,因为作者说要看3个人的书。 1 开创者 ——学科领域的创建者 2 分歧者 ——反对或者带来进步的他山之石 3 综合者 —— 综合以上内容,鸟瞰领域的人 老实说,这观点是我第一次在书中看见,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不谋而合,具体后面说。 以上,就是我偏见下的本书内容及重点,没看过的人,以上200字了解下,差不多了。 以上是根据书中大家谈论重点内容的偏见,下面是我的偏见。 五位一体不行啊 原因很简单,太麻烦。对大忙人而言,或者说现在的大多数人而言,看书本身就是件执行难度MAX的事。 可现在到好: 看之前还得查作者资料,了解生平、 还得知道其主要知识点与相关、 知道其核心论点 还得知晓其论点的反对意见 最后,还要知晓其其余作品 你猜,那些看完仿佛深受启发,对此讨论激烈的人,有几个人去执行了? 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方法毫无意义。这么麻烦? 那为什么不去玩会手机呢? 麻烦的事皆无法持久。 愚以为,泛读书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 A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B 看不下去就换,不一定非要看完 C 鸡蛋好吃,没必要了解母鸡长啥样 图片 认准领域的一个人 但,我的观点与作者有些不同,用作者的定义来看,勉强算“分歧者”吧。 这是快速进入某个领域的暗香捷径: 1 这领域的每一个达人,尤其是你喜欢的达人,并不仅仅是通过几本书成为达人。 他的现状,是过去几十年经验阅历,及综合吸收消化海量的知识才能达到这个程度,最重要是还对你胃口,你想着多难得? 就算你把他们推荐的书,看一万遍,也不可能得到他们的见解。 这是需要盯住某个人的原因之一。 2 持续耕耘在这个领域的人,本身就是筛选器 假如这个人本身就在学习,那么他本身就是一个领域的综合者角色,开创者在哪、分歧有哪些,比你去读基本死的书效果强百倍。 3 越是鲜艳的鸟儿越爱惜自己的羽毛 盯住的这个人越权威,越会慎重自己的每次发言,越不容易信口开河,言而无据,这对于我们是好事。 肯定有人疑惑,前面不是说没必要知道母鸡啥样,这会怎么又强调人? 这一点都不矛盾,前面指的是选书避免陷入光晕效应,以作品来判断好坏,而不是以其光环来判断作品,素人就不能写出好书吗?不见得。成名作之前有几个不是素人呢? 名人放屁都是香的,咱读书人的嗅觉不能趋向这样。 而这里的强调人则是特定领域,相信权威但又不迷信权威,有句话这样说的: 一流智商的标准是头脑中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但并行不悖。 字数又超了,最后再提几点我偏见下的重点: a 复述很重要 作者一句话带过,但这个是实情。其实,能否复述是检验知识是否掌握的最简单方法,应用的前提是记忆,复述不出来的东西,还很说真的理解了。 这本身就是费曼学习法的应用。 b 看书从1/3开始 之前看《纳瓦尔宝典》观点是从一半开始看,这里更具体一点,我觉得不错,靠谱。 我们常说,带着问题读书。 可问题在哪?很多人没法回答。 从1/3开始,天然有很多为什么。这不就是带着问题吗? c 更进一步的带着问题 每当看到一个作者的观点,请试着“抬抬杠”。 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得对不对?除了他的例子,我有过相关经历吗? 有没有办法证明他说错了?有哪些反例? 这个观点我在哪里看到过?谁的什么说法与之特别相近?或者相反? 相信我,当你能回答这些问题,除了理解外,那能量消耗咔咔的。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偏见了,收获如下: 1 做正确的事,哪怕不喜欢。 2 看喜欢的书,非别人口中的好书。 3 专注某领域,请看准一个人。 4 复述,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5 1/3起看,带着问题看。 最后,看书肯定有方法,但更多是见仁见智的方法,无脑模仿的后果就是《东施效颦》与《南橘北枳》。 具体到本书就是例子,作者一会说要看少量的书,一会又说自己大学期间读了几万本书.... 一个读了几万本书的人,回来给人说,只需要看几本书。 我还能说什么?

三国之秀才

不推荐,想了解这本书的可以直接看这个。。。 一、关于知识的认知 1、知识是一群人的共识,一个圈子的共识 2、知识树原理 ①知识不是网状,而是树状的,各个领域的作者在知识树上开枝散叶。 ②以人为中心来链接知识的,知识的传承、发展都是以人为中心的(通过人的连接找书) ③知识永远都是成群结队的出现,没有孤立的 二、极简精读法 1、通过“五位一体筛选法”确定要阅读的书籍 ①了解作者的师承者、继承者、分歧者(或者说跨界者,新解者),作者的核心论点和著作的逻辑链,通过背景调查对书有初步了解。其实这个就是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当你真正准备阅读筛选后的书时,其实你对书也有大概的印象了。 ②了解一个领域只读三类人的书:开创者、大成者、分歧者(或者说跨界者,新解者) ③对读过的书按“五位一体筛选法”整理,对其断舍离 ④提炼核心论点-精准转述 1.找出作者反复强调的话 2.重视序章或结论章里面的观点并总结。 3.看别人的书评和总结 2、两种精读方法,独木舟精读法和核潜艇精读法 作者自己创作的名词不值得看,本质上还是提问思考然后速读&跳读那一套 ①独木舟精读法是从一本书的前面直接读到后面,就像是乘坐一条独木舟顺流而下。(速读+精读) ②核潜艇精读法从最后三分之一开始读;跳过来寻找相关章节。(跳读+精读) (吐槽:作者提出虚构作品从三分之二开始读?? 优秀的小说、文学作者无不精心地设计开头,就是为了吸引读者,“凤头”懂不懂啊。。结果到你这咔嚓从三分之二开始阅读,前面的人物背景一概不看。。) 3、人类2种基础思维模型: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应该叫严厉思维 Strict Father model和慈爱思维 Nurturant Parent Model) 由于作者修改了名词,费了一番功夫才了解这两个思维模型原来是,美国语言学家乔治·拉科夫96年在《道德政治:自由派和保守派如何思考》中提出的观点:人类有两个基础思维模型——严厉思维和慈爱思维,该模型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 (参考《超解费曼学习法》张亮) 严厉思维的一些核心观念: 1. 通过奖赏和惩罚来教育孩子,与操作条件作用相关。 2. 孩子通过适应严格的规则和期望来培养自我约束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3. 认为权威、服从、纪律和责任是重要的价值观。 严厉思维强调个人奋斗,慈爱思维强调集体和谐,这两种思维是人类的基础思维,也是基础的价值观和认知起点。严厉思维与慈爱思维可简单理解为对立关系,非0即1。 作者认为几乎所有的观点都可归结对应于严厉思维或慈爱思维。当然我个人并不赞同这样生搬硬套,乔治·拉科夫是在政治领域提出这个观点,表示自由派和保守派是如何思考的。 如果套用到阅读领域来说应该这样理解 严厉思维:从实际出发来验证知识的正确性、适用性和持久性,对书本和作者以丛林法则的视角来审视,一旦发现某个地方不能被现实所用就要进行修改甚至完全否定。 (ps有点类似批判性思维,当然严厉思维模型主要用于理解和分析特定的政治和社会思想模式,而批判性思维是一套用于评估任何信息或论证有效性的技能和过程。) 慈爱思维:对书本知识和作者秉持着包容的态度,不会严格要求作者表达的信息要被精确证实,而是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发表观点的根源,然后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对方相融合,催生出新的观点和思想工具。 4、对思维模型的应用 1️⃣通过对手的思维模型反推信息(不是0就是1,二极管思维) 2️⃣利用一个点的信息,“猜”出作者的思维模型 3️⃣利用思维模型“猜”核心论点 三、如何管理你一生所需的知识 1、看领域内作者选择书籍 2、做知识树笔记 ①写作目的 ②找到关键证据 ③“猜”出分论点之间的逻辑 3、阅读怎么查找资料 ①找整合性质的书 ②看书评(豆瓣、知乎和简书) ③找一些音频和视频作为参考(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罗辑思维”) 总结核心观点:知识树理论、五位一体筛选法、两种精读方法、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知识树笔记与知识库

胡万芳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这本书由课程升级而成,李源是一个读书多、且有一套实用阅读方法的作者。 核心内容:1.精选精读,明确读书的目的,如何做到快速掌握一个领域的核心内容?2.如何快速吃透一本书?3.如何管理需要的知识。 1.如何掌握一个领域的核心内容:一本书有核心内容,一个领域也有核心内容,一个领域的知识都是按照知识树的结构发展的。而人作为知识树的节点,一个领域有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读这三个人的作品就能全面高效了解一个领域,就需要会画这三者的五位一体图,包括作者的师承关系及背景、作者的队友及继承人、作者的对手、核心论点、代表作。由此清理出那些重复没必要读的书籍或者不具备代表性、无任何背景的书籍。做到为阅读减负,高效读书。 2.如何快速吃透一本书:读书前掌握两种思维——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判断一本书的性质是属于哪一种思维。其次再用独木舟精读法(三步提问找到书中核心:序章和第一章追问是什么,三分之一处追问为什么,过程中随时追问如何……会怎样),核潜艇精读法(本质是跳着读,从三分之二开始读,寻找和最后三分之一相关的章节,从后往前读懂一本书)。结合思维模型和知识树ID互相反推内容。 3.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要了解的领域,找到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绘制五位一体图,判断代表作的思维和非虚构著作的类型(论述型、概念型、集合型),做好知识树笔记(核心论点、关键论据、论点之间的逻辑),用集中式或者分散式的方式管理所学知识,总之就是匹配适合自己的方式。减负又高效。 书中严父慈母思维,三者(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五位一体图,核潜艇和独木舟精读法是我第一次学到的知识,确实蛮不错,减负又高效。

净意

书中有一些不错的概念,有一定启发性,磨刀不误砍柴工,每次阅读关于读书方法的书都会有一定收获,不是别人具体方法有多重要,而是别人的方法有助于阅读时理解一本书的整体框架结构,阅读理解起来更轻松。

宁敏💎 康伯思留学

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迫切的需要快速挖掘一本书精华的能力,也迫切的需要快速把所学知识归类,系统掌握的能力! 我以前一直用的是思维导图,但是效果不理想,做完导图后,还是感觉知识是知识,我还是我,没有太多联系,苦闷了很久! 直到我碰到这本书,我才知道,思维导图只是工具,没有灵魂的导图,那么读书笔记还是死的! 以前读书,我拿到一本书就直接看了。说到了解作者,顶多就是看开篇的作者简介或导言。我从来没去想书的本质是什么!知识生产的本质是什么! 等看了李源这本书后,我才顿悟:知识的生产以人为中心! 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经典书的作者都有自己的思想学派! 那么以人为中心选书,读书,做思维导图,把握作者的思想和学派,我们才能从更高层次看懂一本书,以及一群书的关系,更容易的把握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和核心思想! 以前一叶障目,一本书就是孤立的一本书,读了李源的五位一体法后,我才发现我对不起我读过的书! 茫茫书海,我们读的这些书,也有它们的亲人和朋友,也有它们的敌人,它们也是有社会的,而我却一直把它们隔离着,孤立着,拒绝深入了解它们,我又怎么可以融会贯通呢? 李源的五位一体法,书中给了很多实战案例,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做,我这里就不累述了。 而且书中还通过底层的思维模型,来分析各思想学派和书籍的本质,更让人脑洞大开,多了一层明悟! 总结一下, 作为《罗辑思维》最早的知识策划人,“大佬背后的知识大秘”,李源这本书教会我们从更高层面,通过作者,以作者为中心看到更加宏大的书的世界,总览全局; 同时,他还教会我们从最底层的思维模型来读书,任他千百流派,我只两大心法,读完让我惊喜不已。这才是学神读书,非常轻松就把书读薄了,内化了! 读书到了这个境界,才是吾辈所向往! 这本书豆瓣评分不高,只能借马太福音的话,“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驭象人

① 「阅读的价值」 相关统计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年读书的数量远不及犹太人 很多人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工作、娱乐和消费上,与此相反的是,一些越富有的人每天留给读书的时间越多,这是因为越富有的人,所面对的情况越复杂 商场如战场,在商业环境中,如果缺乏判断力、理解力、说服力,他们连捍卫自己财富的能力都没有,又何谈开疆拓土呢? 对于精英人士来说,读书能捕捉视角提升判断力,寻找思维工具提升理解力,掌握素材强化说服力 ② 「阅读的痛点」 阅读是公认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 阅读时有哪三大苦恼呢? 1.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越来越多,而个人时间越来越少 2.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阅读速度太慢 3.读完记不住,更没法用在工作生活中 怎么办?作者提出了「极简精读法」的破局方案,极简精读法说的就是精选精读,也就是会选书会精读 ③ 「会选书」 书籍浩如烟海,不会选书根本原因是不懂得化繁为简 乔布斯的理念:“至繁归于至简”,先要理解本质,然后从本质出发,只做和本质有关的事情 要想选出自己最需要的书,就必须深入地理解知识的生产方式 知识的生产者自然是人,知识点是凝结在人身上的 一门学科首先得有一位创始人,再厉害的人生命都是有限的,没研究完或没研究清楚的,再由他的继承者和门徒进行开枝散叶,正是这种传承的方式,产生了更多更丰富的知识点、理论、定律和学说,这种知识的生产方式叫做「知识树」原理 因此,理解知识点的最佳路径就是沿着「知识树」上的人探索 所以,会选书,实际上是会选人 ④ 「会精读」 极简精读法的理念分别是“消灭冗余”,“回归本质”和“精华是本质的延伸” 因此,吃透一本书就是不断地盘问作者,积极与作者互动,问“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提炼出核心论点,找出关键论据 作者提出了两种精读方法,分别是独木舟精读法和核潜艇精读法 独木舟精读法是线性读书法,也就是从头读到尾,是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来阅读 独木舟精读法适用于这本书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概念不熟悉或者阅读技巧尚需锤炼的读者 潜艇精读法是跳读读书法,从全书的三分之二开始读,然后寻找与全书最后三分之一有关的章节 潜艇精读法是直奔主题,重要的是先找出结论,再往回推导,这种读书方法适用于有一定阅读基础,并积累了相当的背景知识和概念的读者 虽然读书方法的名字取得很拗口,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打开我们的思路 ⑤ 「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是人类思维的基础模型,它们分别是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严父思维注重个人奋斗,慈母思维注重集体和谐 「思维模型」是打开人文社科核心思想的两把钥匙,人文社科核心思想几乎都是基于这两种「思维模型」,很少两者兼有 「思维模型」的价值在于快速找出作者的关键信息,建立起逻辑框架,增强理解力,提升阅读效率,让视角更全面,同时也让知识更成体系 比如通过「思维模型」我们可以梳理推断出作者的师承和背景、作者的队友和继承者、作者的对手、作者的核心论点和作者代表作之间的关系 这几个要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了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对这本书的认识会更加立体,也比常人理解得更加地深入 ⑥ 总结 极简精读法告诉我们的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要会选书会精读 掌握极简精读法的前提是必须理解「知识树」原理,进入一个知识领域最好的方式是从创始人或集大成者入手 精读方法是读一本书的具体方法,作者提供了另种方法,一种线性方法和一种跳读方法 而「思维模型」的价值在于从具体的细节和书本跳脱出来,建立起逻辑框架,让视角更全面,便于我们在知识树上自由穿梭,使得知识更成体系,两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慎独

看完这本书,感觉作者极简精读法还是很具实操性。 借用道德经的一句话,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所谓道纪,即道之规律。有人之所以容易成功,不是他们创造了什么,而是他们利用了原本存在的道,抓住了事物发现的规律来办事,所以事半功倍。 阅读有它原本存在的道,能掌握多少,并能应用多少决定了书能够带了多少帮助。

小倾心°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 读书的三大痛点 (一)无法静下心读书。 (二)读书很慢 (三)记不住书中的内容。 第一,要适应、跟上时代,所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个人的学习时间却越来越少,很多人根本没时间静下心来读书; 第二,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读书速度实在太慢; 第三,有些人书倒是读了不少,但是读完就忘了,也就无法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知识。 你读书的时候,只要掌握方法,迅速找到并记住精要,就可以了。记住一句话、一个结论、一个方法或者一个故事,然后记住几个支撑观点的核心论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常容易 ◆ 了解一个知识领域,只需读三个人的书 >“开创者”、“分歧者”与“综合者” 第一步,先新建一个文件夹,把过去读过的书,每一本都建一个文档放进去。文档里放上你的书评、感想或者书摘。注意,这一步只针对读过的书,没读过的书不要建文档。 第二步,我们再以作者为中心,建立一批文件夹,把所有这些书,放到相应作者的文件夹里面,然后就可以给这些文件夹分类了。 第三步,你会发现,有一些文件夹里面不止有一本书。这些文件夹很重要,我们先挑出来。然后,剩下的文件夹里面会有一些我们很喜欢、过去对我们很有启发的书,把这些文件夹再挑出来。最后剩下的文件夹,全部单独放在一个新的文件夹里。注意,工具书、教材要单独拿出来。 ◆ 提炼论点的方法: (一)试着感悟作者的心思 (二)试着理解作者试图要解决的问题 (三)具备精准转述的能力 (一)试着感悟作者的心思 精准转述技巧: ①作者书中重复提到的关键语句; ②序章/结论的话语; ③书评,介绍文章,阅读别人的看法 找一找比较好的书评、介绍文章,看看别人怎么提炼和总结作者的核心论点。 1.查清楚作者的信息 2.查清楚作者写作的时间脉络 3.从作者的最后一本书(最新著作)开始读。 “消灭冗余”: 清理不必阅读的书,节省时间; “理解本质”: 理解开创者,从本源上得到清晰的见解; “精华是本质的延伸”: 分歧者和综合者都是在开创者的基础上,发出新的挑战 知识树,五位一体:作者背景➕好友或继承者➕敌人➕著作➕核心论点;梳理脉络。 重点或节点是人,而不是一本书。 ◆ 两种精读方法 第一,读完序章和第一章之后,列出一串“是什么”。 第二,在读到全书三分之一的时候,再问一连串“为什么”。 第三,读书的过程中,随时停下来问一系列“如果……会怎样”。 1.从全书的三分之二部分开始读 2.寻找与全书最后三分之一有关的章节 >核潜艇精读法 ◆ 掌握两种基本思维模型,阅读速度提升10倍 精英人士读书是为了: 1.捕捉视角提升判断力; 2.寻找思维工具提升理解力; 3.掌握素材强化说服力 ◆人类的基本思维模型: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 严父思维的核心理念是,孩子们要有出息,就要靠自己奋斗。大儿子不争气,没有努力工作,就赚不到钱,小儿子勤奋努力,业绩也好,所以赚钱多。大儿子应该向小儿子学习。小儿子应该得到奖励,而不是把自己赚的钱分给大儿子。 而慈母思维的核心是:我们这个家庭要和谐,不能这个孩子亿万富翁,那个孩子则受穷挨饿。所以,如果小儿子赚钱多,就应该交给家里一部分,我再补贴给大儿子。这样我们一家人才能更团结,家庭气氛也更和谐。 >> 严父思维是强调个人奋斗的力量,慈母思维则是强调集体的力量。 严父:自由,个人奋斗,小政府,效率 慈母:平等,干预富人,大政府,和谐 严父思维的原点是:强调个人奋斗的价值高于一切;而慈母思维的原点是:强调集体的和谐高于一切。 ◆ 怎样用极简精读法阅读非虚构著作 >> 一般来说,99%的非虚构著作都不会超出这三个类型:论述型、概念型和集合型。 > 按照时间、年代编写的传记(回忆录)、游记和人物传记,也算是集合型的书。 >读书之前先查作者!读书之前先查作者!读书之前先查作者!因此,读概念型书也是先查作者。 ◆ 课程总结和操作心法 >> 大家如果想进入一个比较理论的行业,比如心理学、经济学,一定不要急着问究竟该读哪本书,先找一本这一类介绍性的书,了解一个全貌之后,自然就知道“开创者”、“分歧者”和“综合者”是谁了。

攻书学剑

作者李源 背景:“小白精读”创始人,在行一点、十点课堂明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罗辑思维》前知识策划人,历史研究学者。 队友:马特•里德利,支持他观点的人 对手:反对他观点的人 (找不到太多信息) 核心观点:极简精读理念 代表作《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 书名点题,作者写作的目的便是缓解阅读的根本矛盾,让时间更高效。全书分3部分,层层累叠。 第一部分选书 作者介绍了极简精读法理念,主要包含知识树原理及其运用“五位一体法”和“三个人(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书架整理,用核心论点读书等方法。 选书要精选,只阅读知识树上的好书,选书关键在选人,紧扣三个人。阅读前一定要梳理“五位一体”信息。 第二部分精读 作者主要介绍了两种精读方法(核潜艇精读法和独木舟精读法)和两种思维模型(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通过运用来吃透目标读物。 两种精读方法帮助快速直击重点,找到要害信息,快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将两种思维模型应用于知识树原理上,“猜”作者的思维模型、知识树信息、核心论点,大幅提高阅读速度。 第三部分知识库管理 介绍了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管理方法,通过比较了解优劣和侧重处。 先选后读,然后管理,交织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该书理念重在实践,根据自身情况和偏好,自由选择、灵活运用。

🌍盐🌈(Allen Da Vinci)

说实话本书没有对我的读书有太多的帮助,可能我和作者基因有本质不同。但作者从开创者,分歧者,反对者去理解知识体系,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方法。这本书缺点就是提及其它著作太多,对于读书多且能把握精髓的品读者或许有益,但对于我读书减少的人来说便是负担。

平凡人生

开卦的人生,需要极简精读读书法 ……读《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 用9小时46分钟读完这本392页的书,一本有感悟、有新知,整本书层层深入,无论是大体框架构思,还是每节观点论证举例。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读完收获满满。 一件事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掌握读书方法,开始开卦人生。 作者李源因拆用缝合线密封包装,悟出了只要掌握方法,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因清太祖努尔哈赤一句:“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悟出读书要找主线和基本规律。因为悟出了高效读的方法,轻松自在毫无压力的渡过了高三生活;进入大学后,对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进行改良、调整与优华,运用改良后的读书方法,不仅顺利完成大学课程,还在国内最知名的史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成为第一个发论文的本科生;本科毕业被保送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毕业后,十年一名知识策划和撰稿人人,经常要在几天内获得几百本书的核心理念和精髓,然后写稿子,十年的磨砺,让他形成了一套成熟高效的读书方法,使他成为了85后最贵的说书人,有网络付费课程,年纪轻轻,己出版了八本书。

夏涛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效阅读技巧。通过本书的指引,读者可以迅速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同时还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阅读的内容。 书中提到的“快乐是前提”让我深有感触。学习或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行为,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去参与其中。当学生感到快乐时,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对于知识的吸收也会更加迅速。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 此外,书中提到的“人文是内涵”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在数学课堂上,我们除了要传授数学知识外,还需要通过数学学习来引导学生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意志品质。 最后,“高效是方法”这一部分内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今社会,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通过阅读《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阅读的内容,还领悟到了一些教学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这本书对于提高我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赵祥亦

对过去读过的书,得有一份尊重的态度,我们提炼其中的精华,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对还没有读过的书,得有一份开放的心态,始终怀有一颗好奇之心,对于当下正在读的书,得有一份专注的精神,心无旁骛投入其中。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