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的人是疯狂的存在,他的疯狂和准则并不被理解和包容—青年磕迷幻药、悟禅意极致素食主义者、如当初父母抛弃他一样背弃女儿 天才的身上也有不一样的气质:信奉极简主义—大道至简:一切复杂的事物归于简单(看待产品的方式);极具个人主义的扭曲立场,对自己的理念坚信不疑,将想法灌输给身边的人(同事员工、伙伴对手、朋友家人引入个人的立场);易落泪的孩童性格,在争论时理屈时会孩童般难过落泪,激动高兴兴起时,会难掩心中的心情! 这是独属于天才的特质,在当代成为伟大的乔布斯,在今世成为了计算机奠基人! One more thing 还有个问题:是乔布斯硬软件一体化的苹果好嘞,还是微软&谷歌安卓的软硬件分化理念好呢?
关于伟人传记,我看的不多,也不好胡乱评价,只能记录自己阅读感受。 一直不太喜欢读伟人传记,因为我阅读的时候代入不进去,总会有种“他们如此光鲜亮丽,我又如此平平无奇,这故事与我有啥关系”的游离感。 但是这本书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每个普通人的缩影。 这里想借用书友Kevin Wu在书里最后摄影作品那章节的评论: “偏执+易怒+吸毒+缺乏同理心+反社会人格+抛妻弃子+擅长精神洗脑+极端控制欲+强迫员工每周工作90小时= 史蒂夫 专注+真诚+思维敏捷+追求卓越+对事业充满热情+ 晚年家庭美满+给员工发放巨额股权+ 推动了人类科技产业狂飙= 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就是这种人,他才华横溢,品味非凡,却总爱惹是生非,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他左手草创苹果商业帝国,右手打造皮克斯艺术殿堂,将科技与美学完美融合。 你可以认同他,反对他,颂扬或是诋毁他,但唯独不能忽视他。” 我看到这个评论的第一反应就是,书友概括的真精辟。 看到最后一章节和后记,我非常感动,眼泪好几次差点夺眶而出。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在为推动世界进步,不懈努力着。大到像乔布斯、毛主席这样的伟人,小到电影最后映出来的制作人员、这本书最后的翻译人员、检查报表的公司人员、帮助顾客端菜整理餐盘的服务员… 搬运一下苹果广告think different的词: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praise them,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disbelieve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invent. They imagine. They heal. They explore. They create. They inspire.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Maybe they have to be crazy. How else can you stare at an empty canvas and see a work of art? Or sit in silence and hear a song that's never been written? Or gaze at a red planet and see a laboratory on wheels? We 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致疯狂的人。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他们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正是我们与众不同,所以非同凡响。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完美的,正是我们不够完美,所以不断进步。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
对作者的感受: 作者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把人的复杂性体现了出来。纵观众多书籍,谁能体现出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在我眼里就是好书。 对乔布斯的第一感受: 乔布斯是极为罕见的领导者。讽刺的是:要是我在生活中遇到乔布斯这样的人,我必然心生厌恶。我很讨厌乔布斯的与众不同,偏执自大,控制力极强。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敏锐,革新以及人格魅力。 就论性格,在我的生活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类似的人。他自我十分清晰,却脾气暴躁,控制力强,决不妥协,离谱就是通常他就是正确的,智商情商全部在线,家境殷实。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体系不健全的人很容易就被他所控制且在相处中会有一直有种压迫感。与他们这种自我意识强悍的人保持距离感相当重要,走的太近太过于炽热,保持合适的距离一定就是最信赖的伙伴。我们接受他的强势,也同时包容他的脾气。我们在背地里吐槽他的同时也感恩着他为这个圈子的付出。我清晰的记得几年前,在我22岁时有一次在酒局后洗杯子划破了手,看到一地的鲜血,怎么办呢?我脑海里第一反应是他的名字。我很感激跟他们共处的那几年,那时很多时候遇事我都会先想想他会怎么做?他们会怎么做? 对乔布斯的深入思考: 1情绪敏感通常是对环境,世界。人际关系清晰。只有无所谓的人才顿感,而无所谓正是一切的对立面。 2蒂尔get到了乔布斯发火的深层需求,你必须说点其对立观点的合理性,他需要这些信息。(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真理的背面也是真理的认知让我理解乔布斯这种需求的合理性) 价值观: 乔布斯认为人是要带有使命感来到这个世界的,可惜芸芸众生包括我似乎都感受不到这种使命。不容置疑的是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在被这时代的环境所感染,正如共和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文化冥冥主导着我们的世界观。那么同理我坚定的认为乔布斯也是被环境塑造的,是他的原声家庭的底色以及他读那些“傻书”塑造了他。 乔布斯很重视产品的制造过程,他认为这才是三维的视角而营销不过二维世界而已。其实我并不是很认同,营销同样是三维人心的博弈。(这是否也是他认为吃素就不用洗澡的偏见?)对产品的真正了解,难道不是像完整产业链的那样赋能式的了解吗? 是呀,以上这两段价值观的多样性体现了世界的丰富。个体价值观的差异性必然使某些人在竞争中脱引而出。这些思考于我来说会使自己更清晰化,我不再盲目自信而是会在评估一件事,一个人的时候多问问自己凭什么?与对方需求匹配吗?你是真的感兴趣吗?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你是否有挑战世俗的勇气?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因为你凭什么认为平庸,随大流的自己可以脱引而出? 阅读反思: 我们绝大部分人阅读人物传记无非就是想跟对方一样成功,在书籍里找到一些品质,故事,可复制的东西。但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呀,就像这个世界绝不再会出现一个第二个苹果,第二个脸书。对于我来说达成世俗的成功真的很难,读人物传记只会让我在脑海里留下一些朋友,乔布斯,马斯克,富兰克林。他们让我知晓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人是这么活着的,他们是这么看待事物的,他们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他们有着怎么样的情绪。 不可否定的是成功的人物,他们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品质,但更大的问题在于也同时具有巨大的差异性。我们认识到了这其中的复杂性。(就像作者笔下所展现的人物那样) 尽管如此我们在费尽心机重塑自我,我们认识到的这些复杂性,自我天赋的欠缺会一度让人陷入茫然。或许此时,我们可能都忘记了问自己,我是谁? 我的天赋是什么?我有什么情绪?底色?我能做什么?清晰自我我认为是要放首位的,而不是沉沦于复杂的人心与社会中。或者说退一万步,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判定价值观的好坏是取决于利益考量的。要是我不这么功利呢?那么,我是谁?这么看的话,我还是这么失败吗?
看完这本书,想法很多,我想谈两点。 第一, 真的,一边看一边觉得乔布斯就是疯子。 但很多时候,只有足够偏执的人,才能做出足够完美的产品。他们会把产品看不见的地方也做到极致,从而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 对于乔布斯来说,他的目标是做出优秀的产品,而赚钱只是顺便的事情。 我切实感受到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在处理一个小组任务的视频的时候,我会因为视频效果不满意,和我的小组成员沟通,一条又一条重新拍,直到ddl的早上,我们还是六点多爬起来继续拍,直到拍出我满意的作品。我们会一起改剧本,一直改到晚上十二点(然后六点起来继续拍摄)。就算第二天要代表学院参加比赛,还是会坚持把1500字的英语字幕加上。 真的很感谢我的组员,有时候我都会为我的苛求感到抱歉,但是他们一直都在幕后默默支持。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个比赛,让我发现好多宝藏一样的人。 另一方面,能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感谢。 乔布斯因为癌症,制定计划时都不敢超过一年。感谢健康的身体,可以让我制定5年的计划,我可以想着去法国留学,再每天为了我的目标而付出一些小小的努力。 感谢活着的每一天。
史蒂夫·乔布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企业领袖,“如果苹果想要成功,那一定是通过创新取胜。但如果你无法把创新之处传达给顾客,你就无法通过创新取胜”。作为开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奇才,他曾带领苹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深刻改变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的产品。他的产品理念、创新思维……至今影响着无数人。他始终秉承产品至上的理念,在他看来抛开产品只关注利益的公司不是一家真正的公司,只有做出好的产品,才能真正的有所贡献。他做事风格率性洒脱、大胆质疑批判,用他“布尔式”的评判标准对一切事人、事、物进行天才or垃圾的宣判,或许他是一些人眼中的“疯子”,但只有这样的“疯子”,才能真正政变世界。在苹果系列中,他痴迷于白色,白色既纯净又安静,醒目。他忍受不了产品的平庸,为此经常特立独行,做出来极致疯狂的事情。他的故事既有启发性,也有告诫意义,“其中充满了创新、品质、领导力和价值观方面的经验“。他创建了他希望中的屹立几代的公司,因而也将自己永远地留给了世人。
为了表达对乔布斯的敬意,我把三本传记一起看完,并把书评写在一起。 这是我今年读得最认真的书,从他的一些遭遇中感同身受,从他的一些智慧中受益匪浅,也为他的离去而潸然泪下。 他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真正伟大的产品经理是艺术家,是进化而来,而不是培训出来的(用“产品经理”其实已经不合适了,伟大的“产品经理”既是艺术家,也是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这既体现在伟大的产品是有灵魂的,产品的世界观往往就是产品经理价值观的体现;也体现在伟大的产品是不断进化、打磨出来,而不是规划出来的。 三本书的对比 《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乔布斯亲自邀请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书,乔布斯这样说:“我意识到如果我死了,其他人肯定会写我,而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他们会全都搞错,所以我想确保有人能听到我想说的话。” 乔布斯本人并没有干预作者的写作,给了作者充分的权力去采访和观察,这意味着这本书将是最真实还原乔布斯思想的传记——实际上我的感受也是如此,五星推荐。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本书是我2年前读的第一本乔布斯传,我忘了是得到APP上哪位大佬说这本才是最值得一读的乔布斯传。 现在回头看来实际上这本书有点把乔布斯神化了,强调乔布斯的成就(结果),而不太了解乔布斯的内心(初心和过程),因此只给三颗星。(这样的评价是相对于第一本而言,实际上细微的差别很难感受到。) 《追随你的心:乔布斯演讲实录》这本是乔布斯的演讲实录,读完上面两本再读这本有跟乔布斯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更有收获。 但实际上并不是他的所有演讲都值得收录,值得领悟的是他对于生命(人生观)、价值的理解,而不是学习他“如何介绍产品”的演讲技巧,这本书且给四星。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很幸运地,在18年历经磨难、对人生有所思考以后,在19年读了《乔布斯传》,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内心。我抱着了解他如何做产品的心态,找到了几个创新的密码。 Dream big:乔布斯致力于推动个人电脑、移动设备的普及,他认为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下一个结合点是生物技术和科技。我们虽然可能无法企及乔布斯的高度,但不代表不能像他一样树立远大的抱负,这个时代最聪明的脑袋在想着怎么骗点击率,而这并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Think different:乔布斯从不按套路出牌,他说:“不要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一个企业的目标就是去创造那些消费者需要但无法形容和表达的需求。”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特别,找到那些真正有社会价值而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追随自己的内心,勇敢地走下去; 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初学者的心态,他看似独裁,但在正确的事情面前他承认自己的过错 跟最优秀的人合作:事实上,苹果系列产品并不是乔布斯一开始就想到怎么实现的,这离不开他的团队,和团队鼓励创新的文化。但要跟最优秀的人合作,自己要足够优秀,以及抱着一颗初学者的心态。 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他认为好的产品是整体性的,意味着软件、硬件、内容出自同一家公司,举个非常细节的例子就是iPad的磁吸保护盖是跟iPad一起设计出来的,这就是苹果创造艺术品、封闭而不开放的原因。 相比之下,比尔盖茨更像是商人,而不是产品经理。 同样的道理,市面上真正算得上是“产品”的有多少呢? 大多数不过是装着商业的壳罢了,大多数产品经理也是有套路而没有灵魂的,泯然众人矣。 乔布斯也是凡人 乔布斯用强大的信念、艺术特质、成长型思维、完美主义打造了苹果、皮克斯这样伟大的富有创造力的公司,我相信即使他不处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的浪潮之下,也能带给社会一些新的变化。 不可否认地,他的这些特质来源于他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和际遇: 一出生就被抛弃这件事让他更加独立,和加强了掌控欲; 父亲做木匠时打磨衣柜背后看不到的细节,让他领悟到完美主义; 青年时和沃兹开发的破坏电话系统的蓝盒子卖出后赚了第一桶金,让他对自己建立了信心,并在日后领会到信心是可以传递给其他人的; 印度的禅宗之旅,让他领悟到极简主义设计和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嗑迷幻药让他清楚创造伟大发明比赚钱更重要,他想尽自己所能在人类历史和思想长河下留下一些东西; 对埃奇勒地产的房屋的欣赏,激发了他为大众制造设计精良产品的热情; …… 乔布斯不是事先就想好要做成什么样的产品,他的一切“神技”来自于他的感悟力、不断迭代进化的成长型思维(相对于固定型思维),这一点在做第一代iPhone时最有代表性: 在iPod成功以后,乔布斯发现带摄像头的手机有取代数码相机的趋势,意识到如果人人都有能播放音乐的手机,将不需要随身听,于是开始筹备手机项目; 一开始苹果并没打算自己做手机,而是选择了跟摩托罗拉合作做出了ROKR,在其中内置iPod,但它外观复杂而丑陋、下载困难、只能容纳500首歌,它的硬件、软件和内容并非同一家公司控制,与乔布斯理念相悖,乔布斯决定自己做; 手机项目交给AirPort无线基站团队来做,准备做一款类iPod滚轮输入的手机; 手机团队在与秘密进行的平板团队交流后,认为可以将用于平板电脑的多点触控技术用于手机上,但由于生产技术不成熟,有无法上市的风险,因此两款手机同时做; 最后,多点触控胜出了,诞生了现在的iPhone。 人生苦短,做那些值得刻到墓碑的事情 娱乐至死的时代,“人生苦短,及时享乐”的思想充斥着这个社会,殊不知这些人只是疲于奔命,活在别人用心经营的游戏下罢了。 而只有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才有机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这里我摘抄了几句乔布斯的原话: 每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所以你不要为别人活着,千万不要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自己内心被别人的意见左右,不要活在他人的观念里,更不要被平庸的教条限制。最重要的是,坚定地寻找和倾听自己心灵里发出的声音,那才是你的真实想法。要相信你的直觉和心灵,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你的工作将会占据你的大部分时间,做你自己认为最了不起的工作是唯一让你真正满意的方法。而做好你最满意的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情。因此,继续找你满意的工作,直到找到它,不要气馁。 你如果做某件事情,效果非常好,那你就应该尝试一下其他有意义的事,不要长久地停留在一件事情上,要经常想想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我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称为“企业家”,实际上真正想做的却是创建一家企业,然后把它卖掉或上市,他们就可以将其变现,一走了之。他们不愿意费力气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而这正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工作。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有所贡献,才能为前人留下的遗产添砖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过一两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那就是沃尔特·迪士尼、休利特和帕卡德,还有创建英特尔的人所做的。他们创造了传世的公司,而不仅仅是赚了钱。这正是我对苹果的期望。 25岁的我,走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幸运的是,2018年的诸多磨难并没有将我打倒,反而让我更强大,也让我深刻认知自我,找到了足够伟大、愿意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事情。 现在,我每一天都不愿意白过,这也是我今年要读100本书的原因,韬光养晦,希望可以在墓碑刻上该有的印记。
这本是二刷。老乔已经去世10多年了,之所以还有很多人怀念他和他的传奇,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创造不凡”之心:尽管岁月磨平了我们的棱角,但内心深处仍旧“呼唤传奇”,这种声音如影随形,尽管忽大忽小,若隐若现。至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它的激荡回响。 好的人物传记能够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和两面性,而不是一味颂扬其伟大。伟大人物首先是人,而且很有可能是通常道德意义上的恶劣的人,就比如老乔是个控制狂+偏执狂+工作狂+渣男,同时他也是完美主义者+禅修者+艺术家+领导者。道德上的“恶劣”之处可能是伟大之处的主要成因,这个是很多传记会选择性的忽略的地方,但老乔的传记正如他自己所愿,选择了真实的还原。 本书最后一章和后记尤其精彩,也算是对老乔一生的总结。致敬乔帮主。
曾经非常认真读完这本纸质书,对于这位了不起的勇于创新、颠覆传统的天才人物有了更深入更为鲜活的了解。到底是因为喜欢苹果才喜欢乔布斯,还是因为喜欢乔布斯才喜欢上了苹果,我已经有些没有头绪了。只知道三颗苹果改变了世界,这第三颗苹果始终是我的唯一所爱,没有代餐。🍎🍎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的人是疯狂的存在,他的疯狂和准则并不被理解和包容—青年磕迷幻药、悟禅意极致素食主义者、如当初父母抛弃他一样背弃女儿 天才的身上也有不一样的气质:信奉极简主义—大道至简:一切复杂的事物归于简单(看待产品的方式);极具个人主义的扭曲立场,对自己的理念坚信不疑,将想法灌输给身边的人(同事员工、伙伴对手、朋友家人引入个人的立场);易落泪的孩童性格,在争论时理屈时会孩童般难过落泪,激动高兴兴起时,会难掩心中的心情! 这是独属于天才的特质,在当代成为伟大的乔布斯,在今世成为了计算机奠基人! One more thing 还有个问题:是乔布斯硬软件一体化的苹果好嘞,还是微软&谷歌安卓的软硬件分化理念好呢?
最近贾跃亭又火了起来,有人问,他和乔布斯到底有什么区别? 关于他的视频评论区总是有很多争论,一派认为贾跃亭就是有企业家精神,不断的折腾,一派认为他就是个十足的骗子。 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做企业的人有三种,一种是交易者,一种是做事的,还有一种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 交易者的特征就是倒买倒卖,做个中间商,从商品的差价中获取利益,这种人追求的是短期利益,拿到商品就是为了加价卖出去,他们想的是尽量不参与到生产环节,不给商品提供任何价值,只想靠着自己的手段把商品价格抬高然后卖给下一个。 交易者的本质就是套利,要有对机会的敏感性,不停的在不同行业之间寻找机会,追逐热点,追求资本回报率,他们往往也比较短视,钱投进去以后很快就要求回报。 交易者可能从事很多职业,比如投资,股票,做代理,中介等等,他们甚至会开办实体工厂,但他仍然只是一个交易者,做工厂也只是为了更好的做交易。 交易者的重点就是把商品以尽可能高的价格给转手出去,他们往往把心思花在包装商品和营销上,然后卖给接盘的人,比如股票市场上有实力的交易者,他们会讲出很好的故事,然后把拉升的股票卖给要买入的接盘者。 交易者的公司有时候也会做的很大,但他的公司没有什么好的企业文化,更多的其实是一个交易文化,公司充斥着业绩为上的文化,谁卖的好谁就最牛,比如恒大。 第二种就是平庸的做事者,他们不是交易者,没有倒买倒卖的投机行为,确实是认认真真在做产品,甚至可以说,大部分行业的从业者和公司,都属于这个范畴。 他们对行业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热爱和信念,进入这个行业往往是机缘巧合或者纯粹就是因为钱,说白了就是来行业混饭吃的,如果其它行业给的钱更多,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转行。 没有热爱和信念,他们的驱动力往往是钱,这会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循规蹈矩,只会遵循行业惯例,别人怎么做自己怎么做,因为并没有改变行业的初心。 这就导致了大部分行业的平庸,没有苹果之前,手机行业就是这样,大家都觉得手机就这么做就好了,每年小修小补,就这样也能赚钱,直到有一天,乔布斯告诉大家,你们做的东西太糟糕了,手机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就是第三种做企业的人,他们有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信念,就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他们做事,不是为了倒买倒卖,也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来行业混饭吃,而是为了去解决一个事情,在他们看来,之前从事这件事情的人,都太平庸了,太迷糊了,以至于用户不得不使用很糟糕的产品。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的驱动力就来自于热爱,他们不允许那些平庸的人玷污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对于向往的行业,他们眼里是有光的,甚至一定程度上,不是他们需要这个行业,而是行业需要有他们来改变和重塑。 他们不会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不会跟着行业的老传统去干,而是重新在更深维度的视角下思考自己做的事,很多行业惯例本身只是机缘巧合,并不代表最佳方案,但平庸的从业者一定会循规蹈矩,只因为别人都在这么干,但企业家一定不允许自己这么干,他们做事不会想着别人怎么做,而是先想这事本该怎么做。 乔布斯说,很多公司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他们的产品就是三流的,没有灵魂和魅力,太平庸了,因为他们只会因循守旧,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干。 他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当乔布斯决定做手机,全世界才发现,原来手机可以这么做。 乔布斯去见可口可乐的领导人斯卡利,直截了当的问他,你是想做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一起去改变世界? 这就是他的心声。 当马斯克看着过去的燃油车和电车,李白看着唐诗,周星驰看着华语电影,马云看着传统的商场,巴菲特看着所谓的专业投资人,应该都有和乔布斯类似的情感,在他们看来过去的从业者都太平庸了,毫无灵魂,自己的加入让行业结束了漫漫长夜。 这也是国企往往很难做出创新的原因,里面充满了大量的官僚,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升官发财,如何讨好上级完成任务,但没有人有企业家精神,嘴上可能都是为了什么事业献身,但心里从来没这么想过。 巴菲特和芒格,也是一对有意思的人物,他们从事的投资行业,充斥着各种想投机的人,看起来投资本身应该就是一个属于交易者的行业,但他们却用自己的企业家精神,成为行业的一股清流,认真看过巴菲特和芒格的书的人应该明白,他们的理念从来不是把投资当成交易来回套利,他们着迷于找到那些能够成长为伟大企业的苗子,用自己的认知和智慧去发掘那些真正的好公司,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让时间来证明自己就是对的。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往往不会在意短期回报,即使他们做其它行业能赚到更多钱,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个行业,他们不会因为经济问题改变自己的信念。 在这些人出现以前,行业处于一种混沌中,像漫漫长夜,而他们出现就像仲尼一样,让天亮了起来。 这些人其实是真正对于行业有热爱的一帮人,他们做这个不是出于经济目的,也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就是发自心底的热爱,只是觉得之前的人做的都太差了,自己看不下去,只有自己明白这事到底该怎么干。 从短期来看,交易者比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赚钱更快,他们足够聪明的话能快速的积累到一定资本,而企业家由于不太重视短期回报,在前期往往看不到什么结果。 但从长期来看,只有企业家能够真正赚到钱,交易者往往很有冒险精神,追逐快钱,这导致他们始终像在走钢丝一样,不断的追求更多的回报,不断的扩张规模和资本,但他们的试错成本是极高的,他们可能运气很好,走了九次钢丝都成功了,但只要最后一次失败,就把前面所有的积累化为虚有。 而企业家不会刻意追求回报,他们的心态更好,更多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怎么做事,不追求规模和风险,如果自己做的就是一个小而美的事情,那也愿意就这样,所以在长期反而取得了更好的回报。 在贾跃亭身上,我们看不到什么企业家精神,他干了很多行业,有一定的预见性,但没有在某一个行业里扎根深耕,也没有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他对那些行业也不是发自心底的热爱,他的做法往往是以价格和补贴迅速把规模做大,然后拉到投资或者提升股价,继续扩大规模,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是这样的,不会只以规模为导向,但说贾跃亭是个骗子也有失偏颇,骗子应该是做杀猪盘然后割韭菜走人,而贾跃亭确实一直在做产品,别管市场是不是认可。 企业家精神不一定非得是对着一件很大的事,它和规模没有必然联系,只是我们知道的更多是那些把企业做到规模很大的企业家,事实上,哪怕很小的一件事,甚至你可能都不用开办公司,一个人就能完成。你对这件事有热爱,知道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能够扎根去做好,也是一种企业家精神。 我们也可以把创业分成几个等级。 第一层就是自己对行业有热爱,有自己的信念,并且看到了行业里的很多不合理现象,有志于去改变这一切。 第二层就是虽然没什么热爱,但是自己在行业耕耘多年,也足够努力聪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个行业痛点,想针对这个痛点来进行创业。 第三层就是自己也没发现行业痛点,但是这些年一直稀里糊涂的在行业里干着,并且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和行业技术,也能靠着这些赚点钱了。 第四层就是也没在行业里干过,但长期从事投机取巧,有了自己的圈子和发现机会的嗅觉,一旦获取到某个行业赚钱容易,马上就进去了。 第五层是既没干过行业,也没一定的圈子和嗅觉,就是对现状不满,想发财,或者不想上班,想自己做点什么,从朋友或者某些平台上看到广告或者刷到视频说某某行业很赚钱,拿着大部分积蓄就冲进来了。 只有第一种和第二种,我们称的上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一定要做多大的事才行,哪怕你针对的是很小的一件事,比如你就是觉得附近的馒头都做的太差劲了,自己才懂得真正的好馒头是什么样的,这也算企业家精神。 投资行业里很多人会说一句话,投初创公司就是投创始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是找到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把钱交给他,等着他干出非同凡响的事情,只有这种人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同的创业动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短期可能看不出来好坏,但放长期看,能够长久的把事业做好的,大概率都是第一种,打工时,也应该尽量找第一种人跟着,短期看,其他人或许也能因为运气或其他原因赚到钱,但一旦经历波折,公司马上就会陷入迷茫焦虑,失去方向,只有第一种人才能再这种情况下带公司走出困境。 经常有人对打工感到不满,想自己去创业,如果初衷是觉得打工没前途,赚不到大钱,这时候创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如果足够有头脑,只是想赚钱的话,你不用创业,在资本市场上或者其它新兴行业能找到很多赚钱的机会。 事实上很多人也确实误入歧途,只是被人误导或者忽悠就轻率的进入某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行业,结果当然不好。 创业最好的状态就是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看到了这件事情并不尽如人意,自己听从内心的召唤,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仅此而已。
乔布斯传记阅读心得2023.09.06 1、过程即奖励 如今社会风气都是以结果导向,人逐渐变成了工具化,变成了手段,而且也不断内化自己,从而形成一些毒性批判,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过程即奖励,这句话提醒我自己,一是选择有热情有兴趣能发挥能力的方向去切入(如果什么热情都没有,那就需要保持探索和开放心态去找寻),二是如今行业都很卷,大环境下做出结果很不容易,更应该放平心态,追求结果享受过程,注重过程的学习成长,三是对人生而言,大部分都不是如意的结果,甚至99%的时间付出都没有结果,但也尽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毫无保留的付出,发挥自己的才能才干,最后临了无悔的说一句我尽全力了。 2、乔布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偏执,完美主义,脾气暴躁,天才和疯子,文艺和科技结合,种种标签下显得人更加立体和丰满了。他的精神追求是超越自我的,超越物质和现实的,这种追求摆脱了世俗的概念,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天才和疯子代名词,但他也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养父母和妻子,也有他从小自主选择命运的成分。我竟然喜欢疯子,这种反叛精神很稀缺很珍贵,这片土壤能够养育这种精神我更觉得神奇,总之,对于这个人和时代,我都要说一声伟大,并不是神化他,而是他的理想主义给这个现实平庸的社会带来希望,让我感动和备受鼓舞。 3、解读: 1)乔布斯是个pua大师,营销大师,所谓的现实扭曲张力,其实也需要有牛逼的员工帮你去实现,还是那句话说得好,最好预判未来的方式就是去实现它。 2)说话不顾情面,自私,好大喜功抢功劳(经常把别人的点子说成自己的),情绪化和极端化。冷酷又真诚。 3)对产品的热爱是从心底的,无关物质和利润,这种纯粹的精神需要社会和企业都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念和预算去支持。 4)一流的员工,从来都是疯子。他们需要的是方向,需要的是召唤热爱和发自内心的渴望。这是伟大企业生生不息需要坚守的选择,警惕企业交到二流的人上。这也是十分理想化了。
终于读完了 感谢最后的多张图片 更全面直观了解乔布斯 * 出生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 早起接触的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 家庭教育 少年时期接触的人事物对于一个人人生的走向与影响 * 一个人的天赋 才能 个性 专注力 屏蔽力度 自信心/偏执力 * 一个人的渣 与一个人的优秀出色 * 一个人的极尽尴尬处境 与 一个人顽强的生命力生长力 * 一个人的爱与恨 追随热爱 与 适时忏悔 * 一个追求极致完美 不断折腾团队 被骂的狗血淋头最后还感激的人 一个让对手也极为钦佩赞美的人 * 一个改变世界的人 誓言要在宇宙留下痕迹的人 人在年轻的时候 受生命力的感召和驱使 上了年纪 就会受到经验与智慧的左右 悦读他人的故事,阅历不一样的人生 感谢作者 感谢译者.
关于伟人传记,我看的不多,也不好胡乱评价,只能记录自己阅读感受。 一直不太喜欢读伟人传记,因为我阅读的时候代入不进去,总会有种“他们如此光鲜亮丽,我又如此平平无奇,这故事与我有啥关系”的游离感。 但是这本书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每个普通人的缩影。 这里想借用书友Kevin Wu在书里最后摄影作品那章节的评论: “偏执+易怒+吸毒+缺乏同理心+反社会人格+抛妻弃子+擅长精神洗脑+极端控制欲+强迫员工每周工作90小时= 史蒂夫 专注+真诚+思维敏捷+追求卓越+对事业充满热情+ 晚年家庭美满+给员工发放巨额股权+ 推动了人类科技产业狂飙= 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就是这种人,他才华横溢,品味非凡,却总爱惹是生非,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他左手草创苹果商业帝国,右手打造皮克斯艺术殿堂,将科技与美学完美融合。 你可以认同他,反对他,颂扬或是诋毁他,但唯独不能忽视他。” 我看到这个评论的第一反应就是,书友概括的真精辟。 看到最后一章节和后记,我非常感动,眼泪好几次差点夺眶而出。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在为推动世界进步,不懈努力着。大到像乔布斯、毛主席这样的伟人,小到电影最后映出来的制作人员、这本书最后的翻译人员、检查报表的公司人员、帮助顾客端菜整理餐盘的服务员… 搬运一下苹果广告think different的词: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praise them,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disbelieve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invent. They imagine. They heal. They explore. They create. They inspire.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Maybe they have to be crazy. How else can you stare at an empty canvas and see a work of art? Or sit in silence and hear a song that's never been written? Or gaze at a red planet and see a laboratory on wheels? We 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致疯狂的人。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他们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正是我们与众不同,所以非同凡响。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完美的,正是我们不够完美,所以不断进步。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
看了马斯克传,又追着看了同一个作者的乔布斯传,一点小感受: 1.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乔布斯和马斯克是一类人,绝顶聪明,偏执,狂热,专制,忽视别人感受,时不我待的完美主义者。 2.他们是天生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即便是在癌症病危期间,还在挑剔呼吸面罩的造型,把自己性格中的那种完美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他和马斯克最大的共同点是自己的终极愿景是改变行业改变世界,而金钱只是这个目标的副产品,这点可能是大多数国人不明白的。 3.乔布斯并非它所在行业领域的技术专家,但是他有极其敏锐的商业嗅觉,他能提前知道人们的需求在哪里,他的理念不是先分析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再去满足,而是为他们创造出新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他可以pua他的团队去实现。 4.漂亮国确实是人才的最佳栖息地,它的自由滋养了各种各种的怪才(当然自由也有代价),包容一切大逆不道的放纵、特立独行,惹是生非、修禅、使用致幻剂、桀骜不驯、反叛、嬉皮士、挑战权威,天马行空的思维、愤世嫉俗、精神洗脑、极端控制欲、抛妻弃子、反社会人格、暴怒、口无遮拦……也有大把志同道合的人才,大把的金融资本随时投资各种想法……那里确实是冒险者的乐园。 5.乔布斯的一身跌宕起伏,几起几落,有抛妻弃子的虐心,也有复杂关系的八卦,还有各种惊心动魄的商战,很有故事性。 6.引用乔布斯对自己的总结陈词:“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7.两个小八卦。一是乔布斯亲自辟谣,苹果商标图案既不是致敬吃有毒苹果自杀的图灵,也不是致敬牛顿,而是一个偶然的有趣念头而已。二是乔布斯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被传统医学害死的,检查出癌症的时候,还是早期,而且是胰腺癌中恶性程度最低的1%的那种,他的医生团队都为他的活检结果欢呼,并给他安排立刻手术治疗,但是乔布斯偏不手术,而去吃各种草药和针灸,折腾九个月后不行了,一检查已经转移到肝脏了……
花了60个小时读完,做了2900+条笔记。前前后后跨度近3个月。 读这本书时,我也处在创业的初期,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我在梳理自己的创业方案的过程,而过程就是对我以及我的团队的奖励。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每个人至少应该有改变世界的梦想。乔布斯确实有很多普通人没有的天赋,但是他也有很多普通人不敢有的勇气。而正是因为他的勇气——改变世界,渴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重要的一笔,才让他时刻清醒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并且几十年的人生时光中为了自己的信仰,全力以赴的去改变。换一种维度看,即使他没有创造一家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没有成为一代人的创业教父。他的一生也是没有遗憾的。他出现了,他全力在天空中绽放了自己的光彩,然后他消失了。而最后人类记住了他。 我小的时候,出生在一个落后偏远的山区,随着对周遭世界认知的加深,逐渐明白了: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在这个改变的路途中,曾经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 文中是这样说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保尔的故事,帮助我建立了人生价值观,人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然而,一个人,他要有价值意义的事情,首先得改变自己生存处境,也得看时代环境。在我成长的年代,他不需要打仗,不需要那么多雷锋,需要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去读书、去考大学、去工作,去创造职业价值。当我进入社会,我是迷茫的,保尔的精神无法支撑我在现实社会中的失落与无助。 我生活的当下时代,更像乔布斯成长的年代,我们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中国在和平中发展了几十年,建设经济,发展科技,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是当下时代的主题。作为个人,可以做的是,在这个时代,为社会的向前发展,为世界的改变做一些自己的贡献。而这个贡献就是梦想。 乔布斯的人生和价值准则,恰好是我当下的人生指引。人为什么而活,不是别人的期望,不是社会的压力,也不是无穷无尽的物质欲望,而是自己的内心,跟随自己的直觉,如果你想要改变世界,那就去改变,如果你要想环游世界,就是环游。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记住自己终将死去,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自省,帮我做出了许多生命中的重要决定。 因为几乎任何事,所有的荣耀、骄傲、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都会在死亡面前淡去,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时刻提醒自己将会死去,可以帮助你避开担心失去身外之物的恐惧。你本就一无所有,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内心。 与死神擦肩而过,让我更加确信一点,对我来说:死亡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没有人愿意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不想为此而死。 但是死亡是所有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 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最好的发明。是生命更迭的动力,它去除老旧,拥抱新生。 现在,你们就是新生的力量,但是不用太久,你们也会变成老旧,然后被渐渐清除掉。 抱歉,说的夸张了点,但这都是事实。 光阴如梭。 不要浪费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上,过你不想要的生活。 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 不要被世人的喧嚣掩盖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还有最重要的,要有跟随你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知道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虽然我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已经退休养老近十年,没有工作压力、生存压力,每天就是读读书来打发时间。选择乔布斯传记来读也只是好奇,但是读完之后还是愿意推荐给年轻的朋友们。你并不一定会成为下一个乔布斯,但你从他的身上一定会学到很多。创业很难,成功的人极少,只要你努力过,即使最终一事无成,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青春。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绝对不会成功。还有,趁着年轻结识一群志同道合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毅力,并且愿意付出行动的朋友,是极其重要的事情。这些朋友不一定会陪你走到底,但在你的成功之路上是助推你前行的动力。说到乔布斯的为人处事方式和性格确实是有问题,但也许正因此,他才成功了吧。你好我好人人都好,不愿得罪他人的中庸之道,估计很难成大事。
偏执狂是成功最眷顾的性格。。。当然,慧极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