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种通过设计空间来设计生活的书!尤其喜欢案例分析,人情味满满:)专业知识干货讲得简单明白深入浅出,有手就能活用。 我原本就喜欢never too small这类关于小空间居所设计节目,羡慕设计师能在那么小的地盘辗转腾挪塞下那么多的功能。其实不用刻意追求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恨不得十几平米四世同堂还带办公室。一方面简单的模型能帮我们估计小家在基本舒适的前提下能有多大的改动灵活度,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客观规律的限制;另一方面,要改成什么样,也不是以“惊艳”为目的。装修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关于人生的问题,在往后的十几年几十年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我具体会做些什么需要和哪些人同住,需要怎样的空间来满足这些需求,然后才是考虑怎样布局要不要砸墙。书中案例分析里的业主都非常有想法,他们的故事也很有启发性。
马上要装修,抖音小红书上刷了不知道多少自装的,心动得很,但刷再多脑子里也只是有个大概模样。过程中收集了许多好的设计案例,但说实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他们设计得好,但直接往自己家套用估计大部分会翻车。 碰巧微信读书给我推了这本书,评分很高,于是打开看看。一看发现是漫画形式,有故事情节,生动直观,装修的内在逻辑讲得清晰明了。一口气读完,用了两个多小时,又花了一个来小时简要的做了笔记,方便后续自己查阅。 想装修的朋友建议看看,无论是自己装还是找装修公司,不说装得多好,至少避坑避雷。 笔记附在下方,供读后参考查阅。 《小家大变局》 装修三大趋势: 1.显大 2.实用 3.适老 一、显大 1️⃣红尺蓝尺(红尺影响大,影响视觉与通风) 红尺:面宽方向的最大视距尺寸 蓝尺:进深方向的最大视距尺寸 红尺三档: 3.0-4.2m 小 4.2-5.0m中 大于等于6m 大 2️⃣三通空间(开放区域越多越显大)(开放型阳台/普通走廊/封闭厨房不计) 3️⃣三通菜单 1.打开空间:厨房/书房/封闭阳台/亲子空间/其他空间 2.打开方式:无墙/半墙/移门/开窗 3.红尺位置:南区/北区/中区 4️⃣三通比例(大于等于30%显大) =三通面积/(建筑面积*0.8) 5️⃣活力点位(最好不少于3个) 若无条件打通 1.加临窗区(工作桌/阅读椅/起居塌) 2.客餐反转 易错点:厨房水槽位布置在餐厨交流中心最佳 下笔前三估算 1️⃣大局除数估算 建筑面积/(卧室数+卫生间数) 2️⃣最大红尺估算 承重墙最大水平跨度之间 3️⃣三通比例估算(通光/通风) 4️⃣收纳线长估算 二、实用 1️⃣II型走道:走道两边都不靠墙 I型:一边靠墙 O型:两边靠墙 2️⃣u型/川型布局 3️⃣最小面宽 书房/最小卧室:210cm(u型) 次卧240cm(u型,床+床头置物柜) 主卧270cm(床+60cm过道) 客厅315cm(不含电视机柜) 富余面宽=房间实际面宽-最小面宽 4️⃣内存菜单 15cm:超薄柜/洞洞板 30-35cm:玄关柜/电视柜/餐边柜/书柜 45cm:薄款书桌/卡座/梳妆台/洗面台 60cm:钢琴/橱柜/衣柜/厚款梳妆/洗面台/卡座 如何高效布局? 解题路径:从里到外,从卧到厅 1.主卧室一侧富裕面宽 2.次卧一侧调整 3.中部走廊提效 1️⃣干湿分区 2️⃣插内存条 3️⃣隐形房门 4.起居空间提效 三、适老
很好的一本书,作为建筑学学生,能明显感觉到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而且文中的案例,作者带了一些小心思,把自己的价值观也插入进书籍之中,所以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既能清晰易懂地初步了解装修格局,又能丰富自己的眼界,看到不同工作人群的多元化生活。真的十分推荐
之前看了微姐的小家越住越大 今天读完小家变大局~ 总结一下设计趋势以及给即将装修的朋友一点建议 书中的几个案例确实做的很棒 打破了原本的拘束空间 超大进深和面宽给人带来一种大平层的心动感 开放式空间的魅力也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室内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的思维方式还是有所不同 总结趋势要点如下: 1 显大:以红蓝标尺为衡量 尽量拓宽视野 开放式空间>半开放式>封闭式 2实用:以人为本 首先要满足人的实用需求 再考虑锦上添花 必要时还需进行一定取舍 3适老:人口老龄化已是大势所趋 房屋起初的设计都是以年轻群体为主 并不适合老年养老 子女成人后可以考虑给父母重新装修设计更为舒适的养老环境 来自室内设计师的一点儿小建议: 1布局设计乃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足够的预算可以单独请设计师设计整体布局 并尽可能多的提供平面方案 效果图并不能代替室内设计 2清楚表达自己的设计需求(包括自己的生活习惯):具体的可以参考本书案例 3考虑最长使用年限:设计可以提前考虑到10-20年 所以不要局限当下三五年的需求 装修一旦完成 后期再改会有很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4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预算:书中以方案为主几乎没怎么提到装修预算 但是预算也是首要考虑的事 因为拆改会产生费用 尤其是半墙设计 移门这些会增加许多装修成本 预算也会决定最终的装修成果 最后祝大家都能装出心仪的家~
一本温情脉脉的“装修”书籍。过去翻看那种陈列工业化、程式化,千篇一律、千房一面的样板间,或者简单罗列不同风格、琳琅满目装潢设计的装修类图书,即使图片再精美,设计再精致,我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所以不是快速浏览,不求甚解,便是虎头蛇尾,意兴阑珊,很少认真仔细地从头至尾读下来。这本书做到了,原因何在,我想大概是杜绝了千房一面的固有弊端,规避了只见房子不见人。房子是给人住的,应当让房子适应人的生活习惯,而非让居住其中的人每天调适自己,去努力适应房子带来的种种不便。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然要带着悲悯,带着对房主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的理解,充分倾听源自心底深处的需求,这样的重装才有意义,才是最适配屋主生活需求的。作者花费了相当浓重的笔墨描述了几个案例中屋主的心路历程、家庭、工作情况,家庭成员构成,以及兴趣爱好、个人生活等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优秀设计案例背后活生生的人和无比鲜活的生活。没有完美的房子,只有完美的生活。只要用心经营,烂牌也能打出精彩人生。
很少会写图画类书籍的读后感。但是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良多,不过也正是因为是图画类不能对内容划重点,必须让我边读边摘抄收获的内容,及时加深了理解与印象。 刚刚读完,就开始动笔写读后感,这也是我读书来少有的行动派行为☺️ 前言“中国人新居住方式教科书,相信你看完一定想把家砸了重装!”哈哈哈哈哈,看后还真是这样!大局除数,红尺蓝尺,三通空间及比例,活力点位及Ⅱ型走道让人耳目一新,全新的知识点,又照顾了非本专业人士的阅读感,有趣且不吃力。 最后一个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这几年“适老性”改造的话题,我也看过一些,但是都是实际案例。但是从书里又学到了方法论,随着时间流逝,父母不再年轻,如何把家改造成合适他们需求的样子。 谢谢作者写了这本书,收获颇丰🙏
系列前三本针对性讲了收纳、功能、颜值,这本主要讲显大、适用、适老。① 显大其实就是面宽进深超 6 米,而主要是一打三通(采光通风感情交互三者都更佳,三通面积占比超过套内面积 30%且活力点位超过三个)。打开方式有无墙半墙移门开窗。② 适用,则在于把走道或开放空间更多的重用,比如 II 型走道两边都有用处,U 型或川型布局合理利用空间,利用最小面宽(紧凑书房及最小卧室 210cm、次卧 240cm 主卧 279cm、客厅 315cm)和剩余空间看还有哪些可以储物空间可以使用。③ 适老,家里面老人年龄大了还是很有必要,还没到那个阶段之前,防地滑和家居圆角处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本书是很妙的,也是说装修,但是用上了漫画的形式,好处是观点表达的更加生动,坏处就是很多地方不好标记,但的确很多思路上对于装修来说很棒,特别是哪个红尺蓝尺,如果要给这本书打分的话,真的需要打一个8.5的高分了,很了不起的一本书, 这本书大量宣传了打墙的思想,和我看的两外两本书讲的不一样,而且打墙确实有很多好处,但是相应的,坏处就是成本高了,而且打墙这个事情真的就需要你好好设计好,不要一时兴起说打就打。 接下来我就说一下这本书看完我还记得的一些有用的东西: 1、红尺蓝尺,作者直接一上来就直说了红尺就是面宽,蓝尺就是进深,但是没有解释什么是面宽什么是进深,说实话我现在哪怕百度查了,我也很懵逼到底什么是面宽什么是进深,有的说法是南北为进深,东西为面宽,有的说法又是侧面为采光面的为进深,侧面不为采光面的为面宽,还有的说法是两面外墙构成的就是进深,一面外墙和一扇窗户构成的就是面宽,这几种说法我均代入本书,发现都有符合的,都有不符合的,搞得我很懵逼,所以我现在以客厅的宽度为面宽,以客厅的长度为进深,如果这么看于我的直接不符的话,我再反过来,真的很懵逼。 2、最小面积,我觉得这个真的有用,特别在你准备将一个房间的面积转移到另外一个房间时,相当于作者给了一个她经过多年科学计算的出来的东西,我们无脑用就行了,错不了,具体数据我忘了,反正书里有。 3、内存条,这个说法也很有意思,作者直接就用了门的位置这一个点,就说清楚了内存条这一个面的故事,储物空间真的是蛮重要的,不过具体上柜体应该用什么材料,什么造型作者没说,有点可惜。 其他的我想不起来了,这本书总的来是比较宏观的看待装修,你看完这本书以后你甚至可以分析一个房子的户型究竟好不好,哈哈哈,推荐的。
挺好一本书。 笔记: 趋势1显大 大局除数(用于空间紧张程度估算)=建面面积/(卧室数➕卫生间数)。——大局除数18-xs非常紧凑、30-xl绰绰有余(基本2间距一码)。 红尺蓝尺:红尺,面宽(三通区域同样计入红尺,比如半墙、移门、开窗),这直接影响到空间大小感知。这个红尺区域可以是南区、北区、或者中区(中区要两面通光)。留白空间同样影响到空间大小感知(所有设备往周边放)。——一般面宽3-4.2m是小户型,4.2-5m是中户型,大于6m是大户型。 三通比例:三通空间指能够实现通风、通光、互动的大空间,一般通过无墙、半墙、移门、开窗方式连接空间。三通比例是指 三通空间面积/建筑面积*0.8,三通比例高,空间感更大,也更有利于生活交流。 活力点位:活力点位设置,实际是功能点设置,指在同一通透空间内,能同时允许几个不同点位活动行为同时存在。活力点位越多,空间感越大,也更有利于家庭交流。 趋势2实用 二型走道:这种空间复用效率最高,即走道两边均不靠墙,而是收纳或活动空间。可以简单理解为门开在房间墙中间位置。 U型和川型布局都是在这个走道前提下实现的。 U型布局:即门开一面中间,其他三面均为环绕储物及其他家具设置,如厨房的环绕型U型布局。 川字布局:即两边设置家具柜子,中间设置走道及空间。打通纵向通道空间,提升采光、通风、扩大空间感。 最小面宽:不含墙厚,是最低的面宽标准,日常使用的四个——书房/小卧室210cm,次卧240,主卧270,客厅315。 内存条插入:增大储物面积(参照素材库内尺寸选择合适的拼入布局即可)。特殊情况-S型储物墙,在原有面积不变情况下,增大储物深度。 承重墙变洄游设计,在不可拆除的墙体周围、围绕承重墙设置环绕走道。 实用的整体思路:在大局除数合理的情况下,利用最小面宽计算出富余面宽,插入内存条、川型或U型布局。总体思路要满足房屋要求,合理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O型走道(左右均未利用的走道空间)。 趋势3适老 地面防滑(防滑剂、垫、拖鞋、瓷砖), 地面降高差(1.5cm,否则可以加斜坡垫), 加扶手, 保证房屋通风通光、空间通透(危险时可以互相发现), 危险警报器, 自动灯(人来灯亮、加强1.5-2倍亮度), 家具角圆滑, 门宽80(轮椅), 危险高发地卫浴自查改造。
在装修之前我阅读了逯薇老师的《小家越住越大》三部曲和《小家大变局》,收获特别多,对房子的户型设计、收纳体系和设计风格都有很多启发,这本书主要讲三个部分,显大、实用和适老。前两个部分和小家越住越大三部曲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显大和实用对于每个要装修的人来说都很有帮助,适老则让这本书升华了很多,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老人居家养老的装修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如何改造小家使得更加适合老人居住,逯薇提出了一些建议。
这本书真的是非常值得推荐。非常棒的一本书。看到显大、实用功能的时候,只是非常的激动。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但看到适老这个功能时,就是满满的感动。我90岁的老妈粗隆骨折,我们全家4个孩子(50-70多岁)和孙子孙女一起照料了几个月,老妈才得以康复,但是身体也不如以前自如。其间老人所受痛苦和我们的艰辛难以言表。所以推行适老化住宅真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如果家里多一个扶手,多一个报警器将会为多少家庭带来幸福安康。感谢作者。受本书的启发,也给家里的老人住宅做一些优化。希望天下的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决定买一本实体书收存,便于反复学习。
作者瞄准了现在住房的两大痛点“显大”和“实用”,给出了系统的方法论。非常适用于家用住房面积不大、计划从毛坯开始重新翻新的家庭。 一.如何让小家“显大” 理论依据:作者提出了“红尺”的概念,即一套住宅面宽方向的最大视距尺寸。例如,从入户门进屋,视觉上从客厅一侧墙到另一侧的距离。如果红尺距离≥6m,就会在视觉上非常显大。多用于公共区域。 实施方法:“一打三通”。即,打开空间,实现通风、通光和通情。 打开空间可参考:厨房、书房、封闭阳台、亲子空间等 打开方式可参考:拆掉墙、半墙、移门、开窗等 二.如何提高家庭的“实用”空间 理论依据:作者提出“II型走道”。即走道左右两边都不靠墙,两边都是收纳或生活区域。 有两种改造形式: ①门洞放在中间,打造U型布局。例如,U型厨房。 ②打造川型布局。例如卧室床位一排衣柜,人通过时,两边一侧是收纳,一侧是生活空间。 实施方法: ①计算。理论上最小面宽:客厅315,主卧270,次卧240,书房210。只要实际面宽超过以上数值,就可以“挤”出空间,打造“II型走道”。 ②通过“实际面宽-理论最小面宽”,匹配对应的“改造方法”: 15cm:超薄柜、洞洞板 30-35cm:玄关柜、电视柜、餐边柜、书柜 45cm:书桌、卡座、梳妆台、洗面台 60cm:钢琴、壁橱、衣柜、卡座、梳妆台、洗面台 这种有“理论”,有“公式”,有“案例”的实操指南太棒啦!
这是我看逯薇老师的第二本书了。 不得不说,这本比之前那本《小家,越住越大》写的还要好。 最近看装修的视频看老多,但是看多了不知道哪些是适用的,这本书完全把底层逻辑说通了,让我明白了平时看的那些感觉不错的设计为什么是这样。 尤其是一打三通,还有那个II型通道的概念,一下子恍然大悟。 记得之前最喜欢的逯薇老师给的概念是“树屋”。 这本书里面最让我触动的还有几个点,一个是对于小学生,书桌后面不要对着大人做的沙发,会有被监视的感觉。 一个是小学之前的孩子,最好学习桌可以放在外面,和大人一起,因为他们自律性不够,而且对于私密的需求并不是很高,但是12岁以后是建议给孩子学习书桌放在自己房间了。 那个一打三通,促进家人之间互动的设计真的是一下子让人茅塞顿开。 真好,这本书。
在小红书上刷到很多漂亮的装修案例,非常心动,但脑子中也仅仅有个大概模样,不知为何这样设计。这本小书让你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从宏观到微观,从大众到个性,不同角度阐述了装修的一些理念和要点。 最重要的是,这本小书带给人的感觉,就是人情味满满。住宅不仅仅是一座屋子,而是一个家,一切以人为本,个性化需求,屋子和住在里面的人共同构成了温暖的家。尤其是最后的适老化设计,很难想象,看一本讲装修的书竟然会看到热泪盈眶!
新手买房前必读! 专业的知识用漫画的形式讲出来生动非常,这本书从格局入手赋予了房屋更多的可能性与新鲜感。读下去,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一打三通”,这个方法可以包容一些看上去不怎么样的“垃圾”户型,值得在买房前提前了解,为你指明思路,让房子更具趣味。 《小家越住越大》3部偏微观,讲的是“小家”的智慧,本书更宏观,建议先读《小家大变局》,由粗入微,更好理解。
喜欢这种通过设计空间来设计生活的书!尤其喜欢案例分析,人情味满满:)专业知识干货讲得简单明白深入浅出,有手就能活用。 我原本就喜欢never too small这类关于小空间居所设计节目,羡慕设计师能在那么小的地盘辗转腾挪塞下那么多的功能。其实不用刻意追求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恨不得十几平米四世同堂还带办公室。一方面简单的模型能帮我们估计小家在基本舒适的前提下能有多大的改动灵活度,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客观规律的限制;另一方面,要改成什么样,也不是以“惊艳”为目的。装修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关于人生的问题,在往后的十几年几十年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我具体会做些什么需要和哪些人同住,需要怎样的空间来满足这些需求,然后才是考虑怎样布局要不要砸墙。书中案例分析里的业主都非常有想法,他们的故事也很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