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风景线:探寻最美中国铁路

罗春晓
本书是国内一本视觉类铁道科普图书。书中精选了滨绥、滇越、京张、青藏等7条中国境内极具风景人文之美与历史文化价值的铁道线,用详细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介绍了它们的历史、变迁与风景。
燕儿

在中国,火车往往会和旅行联系在一起。从小到大,从绿皮火车到高速动车,火车永远是我们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精选了滨绥、滨州,滇越、个碧石,京张、青藏,峰福等7条最具风景之美和历史人文价值的铁道线,用详细的文字和300余张图片,串联线路始末,介绍它们的风景、历史与变迁,最终汇总成为这本《中国铁道风景线》第一辑。 高速前进的中国铁路却多少留下了一丝发展的遗憾。铁路现代化的浪潮中,很多蜿蜒曲折的老线旁边都修建了高标准的新铁路。在旅行速度和运输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和景观价值的老线相继停运或废线,不少铁路两侧的老建筑也相继拆毁。在欣喜中国铁路高速发展之余,每每途径这些消失的历史与景观旁,我总是心痛而迷茫。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发展的憧憬,让我的内心无比矛盾。 【精选文摘】 今天的格尔木已经发展成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整洁美观的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宽阔整齐的街道和艳丽多姿的花圃,让人无法想象这里是一座戈壁滩上从零而起的新兴城市。 严格意义上讲,从格尔木到拉萨,这段2006年开通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才是我们常说的雪域天路,真正的精彩将从这里开始。 在纳赤台站与小南川站间,爬升至昆仑山半山腰的青藏铁路以一道飞鸿跨越数十米高的山谷,这里便是著名的三岔河特大桥。三岔河特大桥位于昆仑山北麓,小南川和野牛沟汇合处。大桥海拔3800多米,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全线最高的桥梁。大桥共有20个桥墩,其中有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蓝天白云下,在大桥上轰鸣而过的列车有如攀爬天梯,让人倍感震撼。 出望昆站,铁路在昆仑河河谷中绕出一道巨大的“Ω”型的展线后,在狭小的空间内急升100余米,越玉珠峰和她的“姊妹”玉虚峰间的隘口,穿过位于海脉望里仑在拔4648米,全长1686米的“世界高原多年冻土区第一长隧”——昆仑山隧道,终在经幡与哈达覆盖的石碑旁翻越昆仑山口,昆仑神山终被钢铁巨龙所征服。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藏羚羊的影响,青藏铁路在可可西里腹地设计了数十公里的桥梁,其中就包括全长11.7公里、全线最长的清水河特大桥。清水河特大桥不仅解决了冻土带来的沉降问题,桥墩间的1300多个桥孔更是可以保证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得以安全、自由的迁徙。 五道梁地处可可西里中心地带,植被稀少,气中的含氧量尚不及平原地带的一半。可以说,从这里到风火山,是整个青藏铁路全线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一段。在平原生活的人初到这里,勿说劳作,就算卧床休息都会因高原反应头痛欲裂。想到当年数万筑路工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修筑起万里天路,至今不由得都让人敬佩不已。 青藏铁路以轨面高度4905米,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穿越垭口,打通了这个全线的关键节点。这座穿越多年冻土的风火山隧道不仅是青藏铁路全线的控制工程,更摘得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隧道的桂冠。 唐古拉山地处青藏高原中部,在藏语里意为“高原上的山”,在蒙语里则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海拔6621米,是长江的正源。这片从5000米高原上耸起的山脉,不仅是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天然界山,也是长江、怒江、澜沧江的源头。如果说昆仑山乃“万山之祖”,唐古拉山便可谓“千水之源”了。 沱沱河沿的长江源纪念碑,背后便是青藏铁路万里长江第一桥。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仍然成为青藏铁路全线、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铁路海拔的最高点,无愧世界铁路“第三极”的美誉。与此同时,山口附近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车站不仅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也是全球唯一海拔超过5000米的火车站 那曲镇因地处那曲河畔得名,是那曲地区的首府所在地。这里北上西宁,南下拉萨,东至昌都,西通阿里,是整个藏北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由于周边草场山地盛产冬虫夏草,那曲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虫草集散中心。在藏语里,那曲是“黑色河流”的意思,因河水太过深邃湛蓝,以至于呈现青黑色而得名。事实上,源自错那湖的那曲河清澈无比。当夕阳西下,那曲河和背后的天空被染上绚丽的色彩,列车疾驰而过的美丽剪影则被永久定格。 念青”在藏语中意为“大神”。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念青唐古拉是统领藏北各山脉之神中最重要的一位。现实中,这道绵延数百公里的雄伟山脉也配得上藏人对它的无限崇拜:作为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念青唐古拉山同时将西藏分为藏北、藏南和藏东三大地域。 这座紧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小镇是进出拉萨的枢纽咽喉,更因地热而闻名于世。除常规温泉外,这里还有全国温度最高的沸泉和罕见的爆炸泉。利用地热修建的全国最大地热电厂也坐落于这里,是羊八井的一大知名景观。每到清晨,汇聚温泉而成的河水散发着阵阵蒸汽,包裹着周边的雪山,形成一幅云山雾罩的仙境美景,美丽神奇。 拉萨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抵达拉萨前的最后一座桥梁,大桥横跨拉萨市境内的拉萨河上,全长928.85米,主跨108米。拉萨河特大桥在设计时,设计师融入了许多西藏民族特色的元素,主桥墩形似牦牛腿,引桥桥墩形似雪莲花,可谓青藏铁路的标志。

云行月走

从作者的文字描述和300多张精美图片中,可了解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与变迁,以及滨绥、滇越、京张、青藏等7条经典铁道线路的沧桑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我尤其被那些沿途美景和壮观的地理风貌深深吸引,希望早日登上列车,穿山越岭,跨河通疆,饱览窗外的无限风光。

王克堂

朝斯夕斯,念兹在兹。铁路承载了国民的百年梦想和铁路人孜孜以求的不懈奋斗。本书撷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七条铁路,不仅详尽介绍了修建背景和重要意义,而且还让读者对各沿线美轮美奂的人文风光产生了浓厚兴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永远作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铺路石,永不变色和褪色。

空巷

《中国铁道风景线:探寻最美中国铁路》———罗春晓 >> 时代发展的印记牢牢镌刻在铁路工程之上,仿似岁月的年轮记录下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 建筑虽然无言,但历史的沧桑,已经在这里凝固成了诗篇。 >> 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发展的憧憬,让我的内心无比矛盾 >> 无论南国春日的油菜花海,还是仲夏昆仑的千年雪峰,无论秋季兴安岭上的满山秋色,还是寒冬塞北的万里冰封。只要有心,窗外无穷无尽的风景,让铁道旅行永远有着“在路上”的惊喜与未知。 书中一共介绍了七条铁路,都是小有名气的铁路,基本都算是铁路界的元首了,除了青藏铁路比较年轻外(其实启修时间也很早了,只是任务艰巨,完工时间太久了)。它们中有像滇越铁路这样早已废弃大段停留原地的历史遗物,也有像京张铁路那样经改造后蒸蒸日上的铁道主力军,更有青藏铁路那般誓要用自己的钢铁身躯造福西藏的西北顶梁柱。无论历史向何发展,不变的是它们曾经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心中占据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些铁路给偏远地区带去了发展的希望,给发达地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这一条条错落有致的钢铁长城共同构成了中华大地的钢筋铁骨,也曾在一定时期内绚烂夺目,让沿途焕然一新。很难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身躯”会被长久的保存下来, 但毋庸置疑的是历史会记住它们的存在。曾经绽放过,不也很牛吗?! 年少时总有个梦,某个清晨,背上行囊,跨上门前那辆通向远方的火车,没有目的,随性而行,觉得哪站合适就在哪站下,在那玩个够继续向前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可梦啊,终究是梦,至今没有实现。其实很喜欢坐在慢火车的靠窗,静静地看着窗外景色从眼前划过(不是掠影,是能真切感受到美的),要么放空脑子只是欣赏,要么想想那些生命中很爱的人。可是时代变了,我的节奏也变了,快!快!快!已是许久未坐过慢火车了,高铁、飞机都很快,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是发现人们感受生活魅力,人生快乐的能力变低了,期待变少了,我也不例外。 立个flag,那就在这个假期去坐一趟火车好好看看窗外的风景吧,乘青藏铁路去往拉萨亦或是沿滇越铁路轻松徒步,广阔天地等我来吧!!!

波西米亚

前几天刚好看了纪录片《乘着绿皮车去旅行》。 绿皮车,从城市开往乡村。一探村庄的万象更迭,一睹人世的质朴从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变与不变之间,重温故园乡情。 有人说,火车站是城市的窗口,更是城市的灵魂。寻找不一样的火车站,就是寻找不一样的城市。 在一张张铁道风景线的背后是历史的苍桑与铁道工作者的艰辛。历史与现代交织,冷清与繁忙辉映。串联风景,遗产百年。 铁路现代化的浪潮中,很多蜿蜒曲折的老线旁边都修建了高标准的新铁路。在旅行速度和运输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和景观价值的老线相继停运或废线,不少铁路两侧的老建筑也相继拆毁。在欣喜中国铁路高速发展之余,每每途径这些消失的历史与景观旁,我总是心痛而迷茫。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发展的憧憬,让我的内心无比矛盾。 强大并不仅仅在于今日的发展,还在于对自己历史的尊重、认同和传承。国家如此,铁路亦然。 在作者笔下,我们拾掇起那些充满风景与沧桑的经典铁道线,去记录和传承那些美丽,抑或即将甚至已经消失的风景。 通篇叙说着每段铁路沿途的风景,跨越了高山与峡谷,穿行着盆地与平原,其间穿插了历史变迁与人文建筑。有些小遗憾是有些特别精美的长图在微读上无法展开,所以排版便把图片一切为二,失了壮观的美感。 我还特意今天看了一下阅读此书的人,很可惜,只有一个人而已。很小众的书,又很惊奇的书,我想可能是它60多块钱的价格,让很多人放弃了此书,幸好趁无限卡过期前,我也财大气粗一回,星期六开奖,论终身无限卡的重要性,友们,也祝你们好运气。

国梁

一个铁路文化从业者的铁路知识的分享,搭配以美轮美奂的图片。 (哈尔)滨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滇(昆明)越(河内)国内段,个(旧)碧(色寨)石(屏),(北)京张(家口),青(西宁)藏(拉萨),(横)峰福(洲),精选的七条线路。 前五个均为百年历史的老铁路,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虽为2001至2006的努力早就,也离不开1919年中山先生的提议,离不开1952至1984的西宁格尔木段的壮举,难度甚于蜀道的闽道铁路(横峰铁路)1997年才全线通车。 东北西南的四条线路有苏俄、法国、越南等诸多异国特色。 历史的变迁,个碧石铁路已经完全停用! 书本里光荣介绍过的京张铁路,我国自主修建的首条铁路,詹天佑的名字随之名垂青史,他的碑和墓矗立在铁路一旁,见证铁路的历史变迁。 青藏铁路的茶卡盐湖支线、碧绿色的雪水河、长江源头的沱沱河、多个特大桥、海拔最高的雪山造型的唐古拉车站(5068米)~~~ 未来可期的拉(萨)日(喀则)、拉(萨)林(芝)、日(喀则)亚(东)铁路,西藏的铁路网不断延续~ 车盘大桥,武夷山的丹霞风貌,壮观的古田溪大桥,闽江的一路陪伴,峰福铁路的秀丽景色~ 百年历史的五条线路上的诸多火车站,足以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可惜地是其中的一部分因各种原因已然不见~ 火车站,是城市的窗口,也是城市的灵魂~ 作者因工作原因参观过世界多国的火车站及火车线。中国注重发展,外国(瑞士为代表地)则回味过去。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速铁路飞速发展,这是我国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名片之一。各种新型线路在建设,各种快速机车在研发,我们也应该多重视这些老旧线路,它们不仅仅是火车的历史,在未来的铁路史上还应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光芒~

月读冰火

20190512—NO.45:铁路风景线讲述了中国典型铁路建设、发展和变迁史,一条条铁路不仅连接历史与现代、改变交通出行方式和节奏,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也承载了铁路文化的历史沉淀,见证了铁路工作者的梦想追求与奉献。文字饱含作者对铁路涓涓细流般的情感,对铁路文化的无限热爱和融入感;图片清晰自然靓丽秀美,风景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正如作者所说“能让更多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回想起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积淀,细细体味那悠然旅途中的精彩”。

Lyj

一次做火车,和一个大爷聊天说郑州没有到三亚的卧铺,说他喜欢做着卧铺,慢慢看着风景,吃着烧鸡喝着酒,坐飞机往下一瞅全是云彩啥也看不到,坐高铁还没等着看清夸嚓一下就过去了,坐轮船都是海也没意思,还是做火车最有意思。 中国的交通发展的很快,越来越便捷,人们总是行色匆匆,用最快的方式去往各自的目的地,可是有时候最好的风景就在路上,感谢作者的这本书,让我能停下来思考,有时候路上的意外之喜远远胜过有目的的去其他地方,也坐了很多交通工具出行,回头看,好像没有比火车更适合看观察人生百态,欣赏风景,思考人生的地方了,坐火车确实很有意思。

山峰

在生活快节奏和出行多元化的今天,许多的人会选择更为便捷的出行方式去旅行,在快捷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欣赏窗外美景的机会。 本书对铁路的发展和各线路的特点及沿途风光都有详尽的介绍和描述,图文俱佳,值得一看。五星好评! 也想在有时间时能够和家人一起乘坐小火车,享受一把火车旅行的慢时光,去欣赏窗外美好的风景。

天之中

本是冲着精美、旷世、沧桑的图片而来,确于文字中也颇有收获。作者择选的几条铁路线:滨州滨绥线在东北;滇越(昆河)线、个(旧)碧(色寨)石(屏)线在大西南;京张铁路在华北往北出长城到了塞上;青藏铁路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建成时间最晚的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江西(横)峰福(州)铁路在大东南穿越武夷山,每一条铁路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条铁路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条铁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震撼于一条条铁甲长龙穿山越水,行驶在美丽迷人的画卷中,动静结合处扣动心弦,令人向往,很多历史久远的铁路,火车站������可能已经完成使命或被废弃或成为历史文物,幸好有这些照片保留下了他们的影子,尽显沧桑,让人凄然。真想背起行囊,沿着这些线路逐一走下去,感受这些铁路带来的特有文化。

biangbiang面

沿着铁路看变迁,美景遍布每寸铁路线,慢车悠悠情悠悠 铁路旅行不似飞机,只选择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在离开机场时,就仿佛钻过了哆啦A梦的随意门,一下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而两根平行的钢轨,却可以带着我们从都市出发,穿山越岭,跨河通疆。缓缓而行的列车,让我们可以细细欣赏着窗外的变换,少了一丝紧张,多了一份淡然。 有人说,火车站是城市的窗口,更是城市的灵魂。寻找不一样的火车站,就是寻找不一样的城市。 仲秋时节,乘坐火车经过这里,车窗一侧的大山如五彩的锦缎,桦叶摇金,花楸流火;另一侧,湛蓝的河水缓缓淌过,沃野千里,又如江南水乡。其间蓝天寥廓,白云高远。溢着松脂浓香和山果甘甜的山风甚至穿透车窗,让秋的味道传入车厢。 几个小时的旅程虽然漫长,但又充满了温暖而真实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道。 让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眼光和视角,观察铁路的发展与变迁;能虚怀历史与人文之心,在探讨技术与发展之余,探寻那份铁路与人之间的感情。

俊杰

《中国铁道风景线》不是一本图集,而是一部铁道简史。本书是国内一本视觉类铁道科普图书。书中精选了滨绥、滇越、京张、青藏等7条中国境内极具风景人文之美与历史文化价值的铁道线,用详细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介绍了它们的历史、变迁与风景。

月照山河

铁路现代化的浪潮中,很多蜿蜒曲折的老线旁边都修建了高标准的新铁路。在旅行速度和运输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和景观价值的老线相继停运或废线,不少铁路两侧的老建筑也相继拆毁。一边是中国铁路高速发展,一边是消失的历史与景观。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发展的憧憬,总是让人感到无比矛盾。 非常认同作者在后记中的观点:"强大并不仅仅在于今日的发展,还在于对自己历史的尊重、认同和传承。国家如此,铁路亦然。从内心中,我更希望铁道和火车能够融入普通人的感情,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积淀,更是一种习惯。而怀旧和对昨天的尊重,则是为了让我们更真实地审视自己的价值,用一颗满怀信念的心,去面对美好的未来。"

看书名《中国铁道风景线》,以为是以铁道为题材的旅游性质的大片,结果发现内容和图片都相对平实,没有期待中午惊艳。但对喜欢铁道的人来说,有各条铁路的建设概况(尤其是提供了不少的资料图片),还有沿途地质地貌介绍,应该是很值得一看的。

soul

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明年的愿望是和李加东知坐火车去拉萨。 书中,滨绥铁路(哈儿滨---绥芬河)、滨满铁路(哈尔滨---满洲里),滇越铁路(昆明---越南),京张铁路(北京---河北张家口)、青藏铁路(西宁---拉萨),峰福铁路(从江西到福建穿越武夷山),一条条铁路线,带我走过了祖国的北方和南方,我们终将穿越时空与你相会,我的祖国。我曾一路向西,去了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我曾穿越秋天去见你,你好,再见。而那一天,我曾穿越冬季去见你,我的青春。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