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值得推荐。 作者经验,轻重缓急主次分明,驾驶心得值得学习,案例真实很有教益,自驾线路备注详细。若果去旅行须跟老司机,本书就是老司机谆谆教导,必将受益。感谢作者写的详细。突发事件学会自救,驾驶技术需要实战,遵守交规与人为善,做好准备案例可鉴。为爱好自驾旅行者推荐。有价值可参考。
作者这种旅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去转转。旅游,确切一点说是旅行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没事了就出去转转。读书与旅行也是我无比热爱的两件事。只是我对这两件事的觉悟比较慢。就拿旅行来说,很小时候就喜欢往外面跑,只要能出去,去哪都可以,走多远多久都行。但是没有旅行意识。比如不管走到哪都不会去当地名胜古迹看看。在北京住了三年没有到过天安门,没有爬过长城。尽管去长城的公交车每天从我家门口路过。还是到了即将离开的最后一个月才有所醒悟,糊里糊涂的去了一次长城。那会无论自驾还是坐公交地铁几乎天天从天安门广场路过,就是没有两只脚踏上过那个地方。还是在离开一年以后因有别的事情到北京出差才去了一趟天安门,看了一下毛主席。故宫博物院直到现在都没有到过,一直在遗憾。清北两所大学倒是从长城回来抽了一个下午进去了一趟。骑自行车两个地方转了好几个小时。这么喜欢的一件事情开窍却这么慢可见我之愚固。现在开窍了,出现了书中刚开始作者初出去旅行的状态。没有目的,没有规划想去哪去哪说走就走。只要出发就是快乐。爱好旅行的人骨子里一定有一种狂热。说实话,出去外面远没有在家待着舒服,但就是热爱那个感觉。作者有30年的自驾旅行经历,光进藏11次。他把这些年的旅行写成了这本书。无论前面的车辆篇,准备篇都是作者自驾经验的积累,看一下能避免很多弯路。最美的风景还是在路上,亲身体验才是自己的。后半部分作者根据季节列出了一年四季去哪些地方最适合,每天的行程,需要多长时间,多少公里,应去哪些景点,在哪里住宿,哪里吃饭,哪里加油都写得很详细。但是从我个人的经验或者理解来说,不一定要完全参照作者的线路去走,当然作者的经历是一手宝贵的参考资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心所欲支配,主要的是出发,一定要在路上。也许几十年后我也是一个资深旅行家。
扫一眼目录,就确认了,是条理清晰的作者。读了几节,更是验证了作者的理性和高度归纳总结的能力。想也是,不会高效筹划准备与行动的人,是很难坚持数十年的自助/自驾旅行的。 筹划/准备篇和车辆/驾驶篇干活满满。满足了自驾游新手或爱好者普遍存在的疑问。路线推荐也很有参考价值。作者还仔细讲解了如何控制旅行成本与花费,是给预算比较紧张的读者的安心丸 。 不过有一点可以商榷。 作者认为,自驾游对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只适合安全意识高、驾驶技术好、精力充沛的人。 其实,安全意识可以培养,驾驶技术可以练习,精力可以通过锻炼等方法提升。。。喜欢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兴趣走天涯的天性,可能才是自驾游最主要的要求吧。
旅游是一种享受,不是流水线打卡,只要让自己开心,得到了享受,就是最好的旅游。有了这种心情,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最好玩的地方,至于走什么路线、住什么酒店、拍什么照片完全看个人兴趣。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那就更好了。
202362 一个人的自驾旅行,自由自在,独步逍遥,其乐无穷。 “在不知不觉中,眼界会变得开阔,思维会变得理智、客观且富于逻辑。”
在做川藏线的功课,刷到这本书,收获很大。正在计划6月中旬成都至拉萨的往返,南线进北线出。其中,北线的行程基本是按作者的5天行程来安排的。
对自驾游爱好者而言,此书非常值得一看。作者本身就是汽车行业工作者,并且又是旅游爱好者,后半部分推荐的线路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
开车、修车那部分还是值得学习的,但是感觉对于 90%的自驾旅游者意义都不大。只要不去越野,不去无人区穿越,这本书前半部分几乎用不到。后半部分的自驾路线现在抖音也多的事,如果你把这本书当做工具书,讲毫无意义。但是作者对于旅行的态度,值得每个人学习,走到哪算哪,因人而异,随遇而安,这是我喜欢的旅行风格。
流水账,没文采,没价值
一直有一个“一日一城”的自驾慢游心愿,只不过总缺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某一环,看到这本书最大的启发是,关于自驾游最重要的是人,这里面就包括人的认知和态度,其实车也罢路线也罢住也罢吃也罢,都游离在表层,只有内心调和情绪稳定,一场出行的内核才能够得以确定。不夸张地说,自驾游拼得的是心的能量。 整本书前半部分像是一个行路手册,后半部分则是一些经典的自驾线路的简略介绍,作者三十年的自驾阅历,让人羡慕也让人敬佩,尤其绝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自驾,于是出行变成了一场修行,像行脚僧走在朝拜的路上,这种一个人在路上的感觉特别酷,但也一定有难以想象的挑战,迎接挑战并且战胜挑战,或许这本身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所谓自驾,自己驾驭自己的方向。这也是我喜欢自驾游的原因,随心所至,没有所谓的打卡地、知名景点、野村野景,只要你喜欢便停下来走走,开心就好。 书本内容蛮实用的,决定出发的那一刻可以用来查漏补缺,推荐
无论在哪个省,无论在哪个国家,驾着一辆车,沿着一条路,一直走下去。沿途能看到什么,事先并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因为我相信,途中一定会有许多惊喜、许多收获。丰富的感受,注定会成为此生难忘的回忆。 太阳快要落山时,找个落脚点,通常是家小客栈。 进屋洗个澡,换身宽松的衣衫,坐在门前的花园里,举起一大杯冰凉的啤酒。身后映衬着绚丽的晚霞。
作者以自已自驾游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推荐了四季的自驾线路。作者对汽车的使用,维修也对读者很有帮助。是一本自驾游的教科书。
本来以为是工具书,却流畅地读完了,除了自驾的知识和旅行的知识收获很大之外,还认知了非常好的自驾旅行的三观,如何顺其自然地享受旅途,如何从容淡定地应对困难,如何懂得路上行车的文明和礼仪……再次明白三观太重要,其实任何一件事一个人,最后看得还是世界观!!!
下个月计划自驾出行,来看看做些准备工作,挺实用的一本书。
这本书值得推荐。 作者经验,轻重缓急主次分明,驾驶心得值得学习,案例真实很有教益,自驾线路备注详细。若果去旅行须跟老司机,本书就是老司机谆谆教导,必将受益。感谢作者写的详细。突发事件学会自救,驾驶技术需要实战,遵守交规与人为善,做好准备案例可鉴。为爱好自驾旅行者推荐。有价值可参考。
作者这种旅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去转转。旅游,确切一点说是旅行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没事了就出去转转。读书与旅行也是我无比热爱的两件事。只是我对这两件事的觉悟比较慢。就拿旅行来说,很小时候就喜欢往外面跑,只要能出去,去哪都可以,走多远多久都行。但是没有旅行意识。比如不管走到哪都不会去当地名胜古迹看看。在北京住了三年没有到过天安门,没有爬过长城。尽管去长城的公交车每天从我家门口路过。还是到了即将离开的最后一个月才有所醒悟,糊里糊涂的去了一次长城。那会无论自驾还是坐公交地铁几乎天天从天安门广场路过,就是没有两只脚踏上过那个地方。还是在离开一年以后因有别的事情到北京出差才去了一趟天安门,看了一下毛主席。故宫博物院直到现在都没有到过,一直在遗憾。清北两所大学倒是从长城回来抽了一个下午进去了一趟。骑自行车两个地方转了好几个小时。这么喜欢的一件事情开窍却这么慢可见我之愚固。现在开窍了,出现了书中刚开始作者初出去旅行的状态。没有目的,没有规划想去哪去哪说走就走。只要出发就是快乐。爱好旅行的人骨子里一定有一种狂热。说实话,出去外面远没有在家待着舒服,但就是热爱那个感觉。作者有30年的自驾旅行经历,光进藏11次。他把这些年的旅行写成了这本书。无论前面的车辆篇,准备篇都是作者自驾经验的积累,看一下能避免很多弯路。最美的风景还是在路上,亲身体验才是自己的。后半部分作者根据季节列出了一年四季去哪些地方最适合,每天的行程,需要多长时间,多少公里,应去哪些景点,在哪里住宿,哪里吃饭,哪里加油都写得很详细。但是从我个人的经验或者理解来说,不一定要完全参照作者的线路去走,当然作者的经历是一手宝贵的参考资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心所欲支配,主要的是出发,一定要在路上。也许几十年后我也是一个资深旅行家。
扫一眼目录,就确认了,是条理清晰的作者。读了几节,更是验证了作者的理性和高度归纳总结的能力。想也是,不会高效筹划准备与行动的人,是很难坚持数十年的自助/自驾旅行的。 筹划/准备篇和车辆/驾驶篇干活满满。满足了自驾游新手或爱好者普遍存在的疑问。路线推荐也很有参考价值。作者还仔细讲解了如何控制旅行成本与花费,是给预算比较紧张的读者的安心丸 。 不过有一点可以商榷。 作者认为,自驾游对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只适合安全意识高、驾驶技术好、精力充沛的人。 其实,安全意识可以培养,驾驶技术可以练习,精力可以通过锻炼等方法提升。。。喜欢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兴趣走天涯的天性,可能才是自驾游最主要的要求吧。
旅游是一种享受,不是流水线打卡,只要让自己开心,得到了享受,就是最好的旅游。有了这种心情,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最好玩的地方,至于走什么路线、住什么酒店、拍什么照片完全看个人兴趣。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那就更好了。
202362 一个人的自驾旅行,自由自在,独步逍遥,其乐无穷。 “在不知不觉中,眼界会变得开阔,思维会变得理智、客观且富于逻辑。”
在做川藏线的功课,刷到这本书,收获很大。正在计划6月中旬成都至拉萨的往返,南线进北线出。其中,北线的行程基本是按作者的5天行程来安排的。
对自驾游爱好者而言,此书非常值得一看。作者本身就是汽车行业工作者,并且又是旅游爱好者,后半部分推荐的线路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
开车、修车那部分还是值得学习的,但是感觉对于 90%的自驾旅游者意义都不大。只要不去越野,不去无人区穿越,这本书前半部分几乎用不到。后半部分的自驾路线现在抖音也多的事,如果你把这本书当做工具书,讲毫无意义。但是作者对于旅行的态度,值得每个人学习,走到哪算哪,因人而异,随遇而安,这是我喜欢的旅行风格。
流水账,没文采,没价值
一直有一个“一日一城”的自驾慢游心愿,只不过总缺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某一环,看到这本书最大的启发是,关于自驾游最重要的是人,这里面就包括人的认知和态度,其实车也罢路线也罢住也罢吃也罢,都游离在表层,只有内心调和情绪稳定,一场出行的内核才能够得以确定。不夸张地说,自驾游拼得的是心的能量。 整本书前半部分像是一个行路手册,后半部分则是一些经典的自驾线路的简略介绍,作者三十年的自驾阅历,让人羡慕也让人敬佩,尤其绝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自驾,于是出行变成了一场修行,像行脚僧走在朝拜的路上,这种一个人在路上的感觉特别酷,但也一定有难以想象的挑战,迎接挑战并且战胜挑战,或许这本身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所谓自驾,自己驾驭自己的方向。这也是我喜欢自驾游的原因,随心所至,没有所谓的打卡地、知名景点、野村野景,只要你喜欢便停下来走走,开心就好。 书本内容蛮实用的,决定出发的那一刻可以用来查漏补缺,推荐
无论在哪个省,无论在哪个国家,驾着一辆车,沿着一条路,一直走下去。沿途能看到什么,事先并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因为我相信,途中一定会有许多惊喜、许多收获。丰富的感受,注定会成为此生难忘的回忆。 太阳快要落山时,找个落脚点,通常是家小客栈。 进屋洗个澡,换身宽松的衣衫,坐在门前的花园里,举起一大杯冰凉的啤酒。身后映衬着绚丽的晚霞。
作者以自已自驾游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推荐了四季的自驾线路。作者对汽车的使用,维修也对读者很有帮助。是一本自驾游的教科书。
本来以为是工具书,却流畅地读完了,除了自驾的知识和旅行的知识收获很大之外,还认知了非常好的自驾旅行的三观,如何顺其自然地享受旅途,如何从容淡定地应对困难,如何懂得路上行车的文明和礼仪……再次明白三观太重要,其实任何一件事一个人,最后看得还是世界观!!!
下个月计划自驾出行,来看看做些准备工作,挺实用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