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孙歌
亚洲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仅是地理空间位置,也是价值判断尺度。亚洲被西方作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点、亚洲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亚洲在近代以来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内在于自身的被殖民过程、亚洲无法以自足的逻辑整合为统一体的现实,这一切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理由。本书为孙歌教授多年研究东亚和亚洲的思想与现实复杂问题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可以说是记录了孙歌迄今为止“寻找亚洲”的全部过程。从思索亚洲意味着什么,到从东亚的历史与现实中去寻找认识亚洲的方法,再到对跨文化的新的普遍性的寻求,最后落脚对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即
Q

拖拖拉拉地读完了。关于东亚的问题始终没变,但是叙事却在不断更迭。亚洲始终是带有问题性的,这意味着其并非历史,其不是一个已经“在那里”的实体,而是一个需要寻找、探索与建构的原理。「东亚」这一概念我们还在谈论,但也越来越难以谈论,我们是否还处于创伤性的疗愈中呢?

Anonymity

地理与文明构成的多样性带来了亚洲概念的歧义性格,作为一个缺少自足性的整体认同单位,它在霸权与反霸权的历史场景中被拾起,重建新的普遍性意味着,在多种多样的特殊性之间建立平等的相互理解关系的媒介。 “亚洲原理并不是求同存异,而是让‘异’本身成为主体,并让它对外开放。”

Alex Li

四点五星。 作者行文有很强的学究气,看起来很容易觉得啰嗦。 部分的观点和入关学不谋而合,西方掌握了话语权,我们不能一味迎合,我们有自己的个殊性,不基于此则不可能真正做到自己。 欧洲是世界的欧洲,但世界不是只有欧洲价值观才正确。 总的来说,虽然阅读体验一般,但还是有收益的。 作者前后章节有重复范围,是扣分原因。

🎏🍃

第一部分是对日本思想史上关于亚洲概念的梳理,很有意思。后面几章的论述则显得乏善可陈。一定程度上我可以理解作者问题意识的来源,但也仍对这是否是一个真问题表示存疑。一方面对制度和文化等不加以区分的讨论使得论述本身的说服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当一种理论极难构建或难以以不违背直觉的方式存立,那么这种理论本身是否必要存在,以及让我们觉得有必要该理论的前提我觉得至少都是值得商榷的。

Danny

比较空洞

徐志摩

其实亚洲这个论题就特别有意思, 因为对于我们而言它包含的地域是非常广阔的, 这只是从地理学角度来说, 但是亚洲又不能单听地理学的一家之言, 因为它又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且融合了复杂的政治因素。 不论是自然地理学,还是人文地理学,亦或政治地理学,都可以从各自的方面给予合理的解释,包括哲学家也给出了相关的论据。 但是对于亚洲的论述,其实少之又少,也正是一代代学者对其内容的不断丰富才使得我们讨论到亚洲才能有所言表。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我们肯定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不断深究,不论是对中国也好,对亚洲也好,对世界也好,均大有裨益。

魯小乙🍑

🧎🏿豬豬腦袋承受不了這麼大的信息量,放棄。(但思考思路確實很強。

谢葳

日韩亚洲理解的学术史梳理+“个殊性”原理的亚洲思考运用

东经119°

好多重复的论述…

风土-个殊性-连带

庄表伟

有启发,但是也有困惑。亚洲作为一种论述,必要性依然存疑……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