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妈妈去旅游 这本书很暖心,虽然做不到作者这么有钱,带着父母周游列国。但是周末也可以带着父母去周边走走。 前段时间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每天只忙碌在工作,回家也没怎么跟家人交流,周末又自顾自的出去玩耍。 “人们之所以对家人如此忽略,完全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家人是属于他的,他具有可以“支配的权力”。在这种糟糕的支配欲望之下,会认为如何对待家人都属于正常的行为。一些人会觉得在家人面前不需要带上“虚假的面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人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外面已经受够了气,回到家里就是应该发泄的。”家人成了可怜的出气筒和受害者。“ 确实,我们总是把家人当作“自己人”,而忽视他们其实也有情感需求,总是一味跟家人倒情绪垃圾。但其实,家人也需要爱来维持。 所以,上周末特意腾一个早上跟老爸去周边公园散了一下步,感觉得出来,老爸是很开心的。其实家人要的不多,只是想要你抽一点时间陪陪他们,跟他们聊聊天而已。 以上是我浅显的从书中感悟出来最简单质朴的道理,却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件小事。跟书友们共勉~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会翻开这本书一是因为作者,二是被书名戳中。因为是前辈崇拜的偶像得知了陈春花,关注了春暖花开。作为研究哲学出身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她在商业领域有蛮高地位。尤其钦佩这些把家庭 事业 梦想都兼顾得当的智慧女性。 看多了高深莫测的专业评述,本书倒像是一股清流。如果作为游记,也许文字并不华丽,但纯朴的深厚感情最令人动容。小结部分体现出作者的历史文化底蕴,透露的人生感悟也深得我意。 看着熟悉的城市,就好似重新走过。了解陌生的城市,也为下次出行指明了方向。也庆幸自己记录的习惯,让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和感动的瞬间更久留存,也为曾经的过往留下最真实的注脚。 也曾走南闯北多年,老妈得以顺道去过些地方,但终究没能专门安排以老人家为核心的旅途,或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是身心俱疲,心疼钱财,总难得尽兴。 虽然孩子已养大成人,父母的责任心却一直都在,总想尽己所能替我们多些分担。所以,心里也一直觉得亏欠,期望能多些安心,多些陪伴。 人的追求总是永无止境,从不相信所谓等我…就…的承诺,有思想无行动的单纯期待与自欺欺人无异,所以看到踏实的践行者会受到激励,而后努力追随。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在我们向着梦想的远方冲刺时,也不时回头望望,偶尔放慢脚步,等等那个陪伴你成长的人,带着父母前行。 虽然短暂的远行不是万能神药,无法治愈现实世界的一切烦恼,但没有谁不是在负重前行,得以偶尔从纷繁的规律生活中跳脱出来,是我们能带给自己和家人的一点点回馈和安慰。也能通过分享这点点时间和空间,拉进渐行渐远的距离,成为彼此更好的依靠。 由于眼界和能力的不同,我们的视野宽窄通常会反向影响父母世界的大小,所以,从曾经的拼爹,到如今的拼娃,为了我们问心无愧,父母一生无悔,精神世界丰满,唯有竭尽全力。 其实,正如孩子的成长过程一样,老人的生活习惯、眼界和兴趣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不用担心父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只要给他们些许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多点耐心拉着他们的手一起向前走,谁会不愿走出去看看未知的全新世界呢。
读完这本书更被陈春花教授圈粉了。因为她不仅事业成功,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她的孝顺并不总是寻常意义上的陪伴或物质上的满足,尽管她也很有钱。关键是在于她愿意带着母亲一起充分享受旅游的美好,领略各地风景之奇特,感悟生命的无限可能,而不是嫌弃母亲年迈、行动缓慢、见识浅薄而拒绝陪她到处看世界。
于 2023/12/27 读完。 翻开这本书,是因为心中的遗憾…… 如果早日遇见这本书,心中的遗憾或许会少一点点吧。妈妈生前说想去北京,我一直在计划着,就打算带她去了,然而终究是赶不上人世苍苍。 陈春花教授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一位卓越的管理者,更是一位和蔼的妈妈、孝顺的女儿。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她能够“带妈妈去旅行”离不开她的社会身份与成就,但更重要的还是其孝顺善良温和的心——相比于她,我这个女儿显得很失败:没有好的脾性、没有经常的问候与关心,更多的自私和索取,最后也无法在妈妈临终前满足她的心愿。 “常回家看看”、“父母在不远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是能够真正遵从的却少之又少。 珍惜、感恩、铭记。
喜欢旅行 每到一个新地方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 这本旅行书的特点是作者非常善于总结与思考 总会出现个人成长类图书才会出现的金句 书中包含着国内和国外的城市混合出现 篇幅不长 精简地概括了一个城市大概的风貌和作者从细节中得出的感悟 从书中得知 作者是一名老师 难怪能从很多微小的事物中感受到那么多美好朴实且积极向上的真理 读万卷书 还要行万里路 每一次旅行 每一座城市 每一个新认识的人 都是值得你回味无穷的沿途风景
《草木无情,三春有暖》 从每一位母亲的身上,我们总能窥见母性的伟大、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陈春花在文中谈到,母亲拥有一切美好秉性,快乐的接纳、坦然的生活、安然的应变、专注与美好。母亲好似被“锁在时间”里的美人,透过时间见证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一个个平淡的日常中,正是互相陪伴,无私的照顾,生活才平添了几分美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小确幸。李后主有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往往只有等到了失去才懂得珍惜。正如海伦凯勒所说,只有盲人懂得阳光的重要,只有聋子懂得声音的可贵,只有患者懂得健康的金贵。孩子的人生是父母“塑造”的。就如书中谈及的,小池龙之介曾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孩子人生最初的“因”,对孩子影响深远。这与“还是向下传递”的理论不谋而合。母亲不仅给予我们以生命,还有生命的顽强生命力。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陈母对陈春花女士的深刻影响。 除此之外,陈春花母亲对生活的“慢”态度也值得去深思。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如何保持心中的美好?我们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本书中对母亲拳拳爱意、感恩之情,对生命的赞美,对事件的深入刻画,无不令人印象深刻。不过,在形式上,多以散文化,故事+哲理的形式阐述,不免有些单调。若稍加修改,必是一本绝佳的人生哲理之书!
作者的人生很美好,读书、工作,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细细读来,品尝到爱母之深,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热爱生活,并感染者身边的每个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一直在路上,且行切美好,虽然对旅游景点并非专业介绍但足以让人心旷神怡,还能情真意切的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感悟,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进行中…
每个退休的女性都有一个心愿,带父母去国内国外走走看看,不一样的光景,不一样的食物。赞同作者对“来世”的问与答,以及解释。喜欢作者这种 不那么“高大上”的文风。
今天母亲节,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同时这个长寿时代的到来,带着妈妈去旅游是每个子女的想做的一件事情, 最简单周末假期的两天,在家附近的地方带妈妈旅游一下。 当然向作者一样全世界做不到就中国也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个老年之后的生活方式。
2023年读完的第26本书。 我觉的陪伴爸妈去旅游真的是件美妙的事情,爸妈平时怕影响我工作,能自己处理的事情全都自己处理,怕麻烦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感觉能为爸妈做点事情觉得很幸福,也希望带着爸妈去看世界,让他们因为有我而感到幸福。忽然想起那年外出烧烤,老L变戏法的拿出几兜蛋糕说:今天是母亲节,你们回去时每人拿一兜蛋糕给自己的妈妈。真贴心,有人关心你,还关心你的家人。
名字吸引了我。恰好和妈妈旅行归来,久久回味路上的喜怒哀乐。看到这本书,满满对母亲四处游走的骄傲喜悦之意,值得我深思。 我领妈妈去过不少地方,东三省,山东,内蒙古,湖南,福建,泰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这次又补去了河北,河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倒是弥补了一大片空白。 和文中母亲所到之处相差太远。主要是妈妈的腿脚渐不如从前,真是越来越局限了。 回想起一路的矛盾,其实是代沟,是爱的不正确形式的表达。 回忆起来也很美好。 带妈妈去旅行也许是每个女儿的美好心愿。一点一滴去实现,自己都会感觉生活很美好!
本书的标题直接,我是奔着书名来阅读的。但被作者的阅历所折服,虽然现在的经济赶不上作者,但是,作者的心态很值得我们学习。家,是最好的存在,也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书中很多经典的话语,对我们过好自己的人身很有帮助。
发现最近阅读的书籍都是不期而遇的,也算是一种缘分吧!阅读此书,跟随作者带领母亲及家人去国内国外各地旅游,似乎也化身成为他们家庭中的一员,一面感受浓厚的亲情,一面饱览大好河山,很是舒服惬意!行文中不时冒出几句金句,几碗鸡汤,也让心灵得以抚慰,挺不错的一本书!
书中所描绘的一切都是如此幸福美好。为作者的妈妈感到开心,感到幸福。为作者能够给予妈妈的一切感到羡慕,带妈妈去旅游,一切皆有可能。
陈春花主要源自内人对她的推荐,不过后来因为一些事件,导致她辞去了多种职务。她的公众号依然还在运营,不过我看的也比较少。 从书中能感受到她和妈妈,家人的感情,以及同妈妈旅游经历的珍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有机会,有能力真正能做到带着妈妈一同旅游的,而且是去过那么多不同地方,很是难得。
带妈妈去旅游 这本书很暖心,虽然做不到作者这么有钱,带着父母周游列国。但是周末也可以带着父母去周边走走。 前段时间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每天只忙碌在工作,回家也没怎么跟家人交流,周末又自顾自的出去玩耍。 “人们之所以对家人如此忽略,完全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家人是属于他的,他具有可以“支配的权力”。在这种糟糕的支配欲望之下,会认为如何对待家人都属于正常的行为。一些人会觉得在家人面前不需要带上“虚假的面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人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外面已经受够了气,回到家里就是应该发泄的。”家人成了可怜的出气筒和受害者。“ 确实,我们总是把家人当作“自己人”,而忽视他们其实也有情感需求,总是一味跟家人倒情绪垃圾。但其实,家人也需要爱来维持。 所以,上周末特意腾一个早上跟老爸去周边公园散了一下步,感觉得出来,老爸是很开心的。其实家人要的不多,只是想要你抽一点时间陪陪他们,跟他们聊聊天而已。 以上是我浅显的从书中感悟出来最简单质朴的道理,却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件小事。跟书友们共勉~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会翻开这本书一是因为作者,二是被书名戳中。因为是前辈崇拜的偶像得知了陈春花,关注了春暖花开。作为研究哲学出身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她在商业领域有蛮高地位。尤其钦佩这些把家庭 事业 梦想都兼顾得当的智慧女性。 看多了高深莫测的专业评述,本书倒像是一股清流。如果作为游记,也许文字并不华丽,但纯朴的深厚感情最令人动容。小结部分体现出作者的历史文化底蕴,透露的人生感悟也深得我意。 看着熟悉的城市,就好似重新走过。了解陌生的城市,也为下次出行指明了方向。也庆幸自己记录的习惯,让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和感动的瞬间更久留存,也为曾经的过往留下最真实的注脚。 也曾走南闯北多年,老妈得以顺道去过些地方,但终究没能专门安排以老人家为核心的旅途,或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是身心俱疲,心疼钱财,总难得尽兴。 虽然孩子已养大成人,父母的责任心却一直都在,总想尽己所能替我们多些分担。所以,心里也一直觉得亏欠,期望能多些安心,多些陪伴。 人的追求总是永无止境,从不相信所谓等我…就…的承诺,有思想无行动的单纯期待与自欺欺人无异,所以看到踏实的践行者会受到激励,而后努力追随。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在我们向着梦想的远方冲刺时,也不时回头望望,偶尔放慢脚步,等等那个陪伴你成长的人,带着父母前行。 虽然短暂的远行不是万能神药,无法治愈现实世界的一切烦恼,但没有谁不是在负重前行,得以偶尔从纷繁的规律生活中跳脱出来,是我们能带给自己和家人的一点点回馈和安慰。也能通过分享这点点时间和空间,拉进渐行渐远的距离,成为彼此更好的依靠。 由于眼界和能力的不同,我们的视野宽窄通常会反向影响父母世界的大小,所以,从曾经的拼爹,到如今的拼娃,为了我们问心无愧,父母一生无悔,精神世界丰满,唯有竭尽全力。 其实,正如孩子的成长过程一样,老人的生活习惯、眼界和兴趣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不用担心父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只要给他们些许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多点耐心拉着他们的手一起向前走,谁会不愿走出去看看未知的全新世界呢。
读完这本书更被陈春花教授圈粉了。因为她不仅事业成功,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她的孝顺并不总是寻常意义上的陪伴或物质上的满足,尽管她也很有钱。关键是在于她愿意带着母亲一起充分享受旅游的美好,领略各地风景之奇特,感悟生命的无限可能,而不是嫌弃母亲年迈、行动缓慢、见识浅薄而拒绝陪她到处看世界。
于 2023/12/27 读完。 翻开这本书,是因为心中的遗憾…… 如果早日遇见这本书,心中的遗憾或许会少一点点吧。妈妈生前说想去北京,我一直在计划着,就打算带她去了,然而终究是赶不上人世苍苍。 陈春花教授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一位卓越的管理者,更是一位和蔼的妈妈、孝顺的女儿。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她能够“带妈妈去旅行”离不开她的社会身份与成就,但更重要的还是其孝顺善良温和的心——相比于她,我这个女儿显得很失败:没有好的脾性、没有经常的问候与关心,更多的自私和索取,最后也无法在妈妈临终前满足她的心愿。 “常回家看看”、“父母在不远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是能够真正遵从的却少之又少。 珍惜、感恩、铭记。
喜欢旅行 每到一个新地方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 这本旅行书的特点是作者非常善于总结与思考 总会出现个人成长类图书才会出现的金句 书中包含着国内和国外的城市混合出现 篇幅不长 精简地概括了一个城市大概的风貌和作者从细节中得出的感悟 从书中得知 作者是一名老师 难怪能从很多微小的事物中感受到那么多美好朴实且积极向上的真理 读万卷书 还要行万里路 每一次旅行 每一座城市 每一个新认识的人 都是值得你回味无穷的沿途风景
《草木无情,三春有暖》 从每一位母亲的身上,我们总能窥见母性的伟大、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陈春花在文中谈到,母亲拥有一切美好秉性,快乐的接纳、坦然的生活、安然的应变、专注与美好。母亲好似被“锁在时间”里的美人,透过时间见证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一个个平淡的日常中,正是互相陪伴,无私的照顾,生活才平添了几分美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小确幸。李后主有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往往只有等到了失去才懂得珍惜。正如海伦凯勒所说,只有盲人懂得阳光的重要,只有聋子懂得声音的可贵,只有患者懂得健康的金贵。孩子的人生是父母“塑造”的。就如书中谈及的,小池龙之介曾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孩子人生最初的“因”,对孩子影响深远。这与“还是向下传递”的理论不谋而合。母亲不仅给予我们以生命,还有生命的顽强生命力。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陈母对陈春花女士的深刻影响。 除此之外,陈春花母亲对生活的“慢”态度也值得去深思。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如何保持心中的美好?我们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本书中对母亲拳拳爱意、感恩之情,对生命的赞美,对事件的深入刻画,无不令人印象深刻。不过,在形式上,多以散文化,故事+哲理的形式阐述,不免有些单调。若稍加修改,必是一本绝佳的人生哲理之书!
作者的人生很美好,读书、工作,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细细读来,品尝到爱母之深,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热爱生活,并感染者身边的每个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一直在路上,且行切美好,虽然对旅游景点并非专业介绍但足以让人心旷神怡,还能情真意切的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感悟,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进行中…
每个退休的女性都有一个心愿,带父母去国内国外走走看看,不一样的光景,不一样的食物。赞同作者对“来世”的问与答,以及解释。喜欢作者这种 不那么“高大上”的文风。
今天母亲节,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同时这个长寿时代的到来,带着妈妈去旅游是每个子女的想做的一件事情, 最简单周末假期的两天,在家附近的地方带妈妈旅游一下。 当然向作者一样全世界做不到就中国也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个老年之后的生活方式。
2023年读完的第26本书。 我觉的陪伴爸妈去旅游真的是件美妙的事情,爸妈平时怕影响我工作,能自己处理的事情全都自己处理,怕麻烦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感觉能为爸妈做点事情觉得很幸福,也希望带着爸妈去看世界,让他们因为有我而感到幸福。忽然想起那年外出烧烤,老L变戏法的拿出几兜蛋糕说:今天是母亲节,你们回去时每人拿一兜蛋糕给自己的妈妈。真贴心,有人关心你,还关心你的家人。
名字吸引了我。恰好和妈妈旅行归来,久久回味路上的喜怒哀乐。看到这本书,满满对母亲四处游走的骄傲喜悦之意,值得我深思。 我领妈妈去过不少地方,东三省,山东,内蒙古,湖南,福建,泰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这次又补去了河北,河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倒是弥补了一大片空白。 和文中母亲所到之处相差太远。主要是妈妈的腿脚渐不如从前,真是越来越局限了。 回想起一路的矛盾,其实是代沟,是爱的不正确形式的表达。 回忆起来也很美好。 带妈妈去旅行也许是每个女儿的美好心愿。一点一滴去实现,自己都会感觉生活很美好!
本书的标题直接,我是奔着书名来阅读的。但被作者的阅历所折服,虽然现在的经济赶不上作者,但是,作者的心态很值得我们学习。家,是最好的存在,也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书中很多经典的话语,对我们过好自己的人身很有帮助。
发现最近阅读的书籍都是不期而遇的,也算是一种缘分吧!阅读此书,跟随作者带领母亲及家人去国内国外各地旅游,似乎也化身成为他们家庭中的一员,一面感受浓厚的亲情,一面饱览大好河山,很是舒服惬意!行文中不时冒出几句金句,几碗鸡汤,也让心灵得以抚慰,挺不错的一本书!
书中所描绘的一切都是如此幸福美好。为作者的妈妈感到开心,感到幸福。为作者能够给予妈妈的一切感到羡慕,带妈妈去旅游,一切皆有可能。
陈春花主要源自内人对她的推荐,不过后来因为一些事件,导致她辞去了多种职务。她的公众号依然还在运营,不过我看的也比较少。 从书中能感受到她和妈妈,家人的感情,以及同妈妈旅游经历的珍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有机会,有能力真正能做到带着妈妈一同旅游的,而且是去过那么多不同地方,很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