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茶艺

吴建丽主编 汉竹编著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茶艺体现出中国人的生活文化。中国人从茶的食用、药用,到饮用、品茶,使茶形成了有规律、具有礼仪形式的品饮,使品茶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本书在内容全面的基础上,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读者最为关注的识茶、泡茶、茶保健的内容,让人生活在茶中,茶在生活中。茶书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有心灵的享受、艺术的欣赏在其中。从普及型的茶书中学习到知识,更多的得到心灵的满足,生活茶艺的魅力就在于此。
南方的海燕

如何用一句话说明茶的重要性? 柴米油盐酱醋茶。 品茶属于慢生活,喝茶使人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心态随之变得宁静,喝茶也使人与人的关系慢下来,情谊进一步沉淀。茶还是很重要的,稍微了解一下。 ⅰ.首先看看茶的历史。三国时期,张揖在《广雅》中第一次记载了当时制茶与饮茶的方法,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制茶和饮茶的最早记载。到了唐代,陆羽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斗茶等饮茶文化萌芽,而后茶艺术发展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 ⅱ.再看看茶的分类。6+1+1,六大类加普洱茶,和再加工茶。六大类分别是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乌龙茶。⑴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蒙顶甘露、安吉白茶、安化松针。⑵红茶有功夫红茶、正山小种、红碎茶。⑶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广东大叶青、沩山毛尖。⑷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⑸黑茶有湘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⑹乌龙茶有铁观音、大红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冻顶乌龙、文山包种、凤凰水仙。 ⅲ.最后看看茶桌的操作。大概有备器,温杯,投茶,冲茶,点茶,饮茶,品茶。文艺点的红茶有①赏茶-宝光出祁门,②烫盏-烫盏待嘉宾,③落茶-王子入茶宫,④注水-飞流凌空下,⑤敬茶-甘露敬知音,⑥闻香-花香醉乾坤,⑦鉴汤-迎光赏汤色,⑧品饮-细细品佳茗。具体的冲泡手法有单手回转冲泡法:右手逆时针回转,令水流沿容器内壁冲入,凤凰三点头: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给别人倒茶时,常看到对方用食指和中指敲两下桌子,就有样学样了,看了书才知道原来这是在表达谢意。 喝茶是挺浪费时间的慢生活,可是要看跟谁一起浪费时间,喝茶喝的不只是茶,还有境界,是道吗,心太乱,就到这吧。 南方的海燕©

听,是风的声音~

“品一壶茶,有时,就像打开一本厚重的中国历史。千年的风云沉浮,就在古朴的茶杯里铺陈开来,然后再自动褪色,无声无息地还原到岁月的长河之中。” “茶素雅空灵的性格和独特韵味,如中国写意画般,成为华夏淡泊宁静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饮茶前,赏着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又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悠然自舞,蔚为壮观。赏茶轻舞之际,也便懂得了人生的“舍与得”。” “轻轻转动茶杯,厚实明亮的茶叶还会随着转动的方向左右摇弋,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赏茶的乐趣自在不言之中。” “四季茶品中,春茶品质最佳,秋茶和早期冬茶次之,夏茶最为逊色。” “绿茶:冲泡绿茶时水温应控制在75℃至85℃左右,至多1分钟即可饮用。 乌龙茶:冲泡乌龙茶时水温要高,应控制在90℃至95℃左右,至多三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红茶:冲泡红茶时,应先将杯中倒入90℃至95℃的开水,再放入茶或茶包,泡两分钟后,将茶包在杯中轻晃几下,使茶的滋味释出,即可丢弃,如是味道较重的调饮茶可以煮开。 白茶:冲泡白茶是水温要高,要求在95℃以上,冲泡五分钟后饮用。 黄茶:冲泡黄茶时水温不要太高,应在70℃左右,否则水温太高会泡熟茶芽,一分钟后即可饮用。 黑茶:冲泡黑茶时一般选用茶壶。将壶里放上1/3左右的茶叶,冲上100℃的开水,闷泡五至十分钟饮用。如果是紧压茶,可以先将其捣碎在锅或壶内烹饪,且烹饪中不断搅拌。 花茶:冲泡花茶时间和温度因茶胚的品种而异,绿茶茶胚制作的按绿茶的温度时间,红茶茶胚制作的按红茶的温度时间,如果加入了其他药物,冲泡时间则要稍长。 普洱茶:冲泡普洱茶时一般亦选用茶壶,应将茶叶放置冲泡茶壶的1/5(散茶约1/4或1/3),再冲上100℃的开水,闷泡五至十分钟后饮用。普洱茶叶放的多,浸泡时间就要缩短,可以用煮茶法。” “红茶之艳、绿茶之幽,在冲泡之后慢慢呈现出来后,口中满是清芬的芳香,如同沐浴在茶山清晨的微风中一样清爽。” “乌龙茶最显著的品质特征是综合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滋味,又有绿茶的清芬芳香,香气高雅,冲泡后,汤色呈金黄色或清澈的黄褐色,滋味甘润浓郁。” “品乌龙茶,需要投入感情,哪怕只得半天的时间,都可以为自己虔心泡一壶茶,赏花观月、听风抚琴,或静坐清,让浮华散尽,思绪追着浓郁鲜锐的茶香渐行渐远。”

小王子

无论如何,都给五颗星吧。第一本认真阅读的茶之书。 在没有系统的读这样的书之前,我用泡过过的茶水漱口,洗手,洗脚,会用留有淡淡茶香的茶水轻拍脸部。最后,晾晒收集放入冰箱去除异味,甚至还想着做个茶枕来明目醒脑。做这一切只当对生长在岩石石缝石峰集天地精华栉风沐雨的精灵一份怜惜。现在,更愿意称之为一种茶之缘分。 在读这样的书之前,选择泡制茶的器具紫砂玻璃陶瓷等等。从超市购回冰泉山泉矿泉纯净之水,只当不忍这茶人千辛万苦所费功夫不一而足的心爱之物明珠暗投受了委屈。现在,更愿意称之为一种茶之缘分。 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是用不同的器具,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姿态泡制不同而相通的人生滋养。或苦若人生,或甜如爱情,或淡若春风,或古朴厚重……各种魅惑的色泽,绕齿的茶香,千姿百态的沉浮……这一片片叶子所恩赐给饮茶之人的五彩斑斓的愉悦,繁华喧嚣尽头的宁静,九九归一的幸福。盖棺之定论之皆是茶缘。 那一点点碎片化的关于茶的一知半解的信息,知识,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了珠玉般的串联。 所以对于我而言,真的应该给五颗星评。

一眼万年

中国茶文化核心是茶道,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沏茶、赏茶、饮茶)表现一定礼节、人品、美学观点、精神、意境的一种品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主要讲究五境(即茶叶、茶汤、火候、环境)的和谐,并要遵循一定的法规。茶艺即饮茶艺术,是品茗的方法和意境。茶艺始于唐代,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侯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等,茶艺包括了茶、水、器、火、人、境六大要数,也可以说茶艺是茶人在一定环境中选茶、备器、选水、取火、煮茶、品饮的艺术活动。中华茶艺的精神特点分为四个方面:态度、健康、性情、交流。中国茶叶的分类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还有属于再加工的花茶共七大类。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喝普洱茶,通过阅读这本书后我才真正对普洱有了一定认识,最关键的是我以前一直以为这种茶属于红茶,其实不是呢,它属于黑茶, 是真正的发酵茶,而红茶,实际上是氧化茶,而非发酵茶。黑茶这种茶还被誉为能喝的古董,当然这主要是指普洱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加上它滋味甘醇具有降压、防癌、消炎、养胃、抗衰老等功效。

古胜红

曹雪芹是个讲究人,对喝茶也颇有研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便是“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初读此段时,觉得妙玉、宝玉好不矫情,喝个茶还能掰扯出这么多的道道来,真是闲得慌。 后来发现,喝茶如同做人,有层次、有境界的不同。 饮茶嘛,首要的、最基本的,就是解渴啦。但只是为了解渴,喝白开水效果会更好。为解渴而喝茶,尤其是喝那些高品质的茶,确实是暴殄天物。 茶能提神。茶、咖啡、可可,世界三大饮料,都有提神功效。熬夜的时候,或是白天困倦了又不得休息,喝一杯酽茶,效果的确不错。 茶还有药用。茶叶有保健作用,喝茶对身体有益处。所以,茶不仅被喝,还被吃,丰富的茶膳,让人胃口大开。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抹茶冰淇淋。但饮茶不得法,会有副作用。黛玉在贾府第一顿饭毕,上来茶,让她好不惊恐,因为她的习惯是饭后不喝茶的,认为有害健康,科学证明也确实如此。好在贾府饭后上的茶,是用来漱口的。不然黛玉那身子板是得遭殃了。 无论解渴也好,提神也好,药用也罢,这都是生理层面的,与茶道相去甚远。所谓茶道,似乎是一个精神层面的命题。 品茶讲究的是和自然环境、茶人心态等元素相交流,天与人、人与境、茶与水、茶与具以及情与理相互的协调融和,是饮茶精华所在。所以,喝茶不懂茶,定然贻笑大方。真是万事洞察皆学问啊!

宁静致远

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 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 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 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事, 也有看不惯你的人。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有时候,你选择了放弃不争,不是因为你输了,而是因为你懂了凡事顺其自然,做好自己,剩下的交给时间和上天! 心存善念!你就是赢家。

海阔天空

茶是味道、心境、素养、情怀。春品花茶,夏啜绿茶,秋尝乌龙,冬饮红茶。读过此书对茶有了一个肤浅的了解,更有一种想即刻品茗的冲动,感悟到自己的浮躁。品茗犹若复盘过往,需达超我境界,似乎才可品味个中真谛。

꧁༺Cathy࿈Qin༻꧂

国饮茶艺知多少…从茶的食用/药用…到饮用/品茶…再到识茶/泡茶/茶保健…品茶艺术生活找…茶艺知识书中寻…好茶慢慢品,口齿留余香…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告别大口喝茶水,学习茶艺细品茶…各有所爱,按需自取,拿走不谢…

重庆岩民

茶的妙用 茶的生命变幻无穷,杯中的绽放,只是它最灿烂的青春时光,茶面膜、茶保鲜、茶去污……茶的老年岁月也许算不上引人注目,却也同样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美妙的感受。 由于这段文字内容,吸引了我…

龙城

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很容易消化吸收。 最近空闲在家,许多因忙碌久未联系的朋友过来闲聊,于是就买了套茶具,从朋友店里拿了些茶叶,现学现卖,喝茶聊天,难得的清闲。喝茶,喝的是一种心情。

岁月静好,安之若素

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静心以对 茶有两种身姿,浮与沉,饮茶之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沉时坦然,浮时淡然

识青

文人开门七件事 琴棋书画诗酒茶 百姓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 即可以高雅,又可以亲民

琴语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渐渐地喜欢上了“茶”。 在平凡的日子里,为自己虔心泡一壶茶,赏花观月、听风抚琴,给自己一杯茶的闲情,让浮华散尽,思绪追着浓郁鲜锐的茶香渐行渐远。 一个人、一本书、一炷香、一壶茶、一首古琴曲,慢品、慢酌,才真正体会到了茶的韵味,茶的内涵。 人生如茶,茶里有你的喜,你的忧,你的苦,你的甜。茶的美,来自于它无限的包容和淡然,茶香,也承载着我们关于美好生活每个细节的记忆。

三一居士

《从零开始学茶艺》也属于教人们如何精致生活的读物。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俗谓之八雅,茶居其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茶又与柴米油盐等俗事并列。可见茶事是雅俗共赏之事,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既然这样重要,那么系统的研究茶、认识茶、品鉴茶就很有必要。这本书介绍了茶的基本分类,介绍了茶的品饮,介绍了一些茶的保健功效。比较适合初习茶道者。这只是入门级别的教材。茶的冲泡技巧很讲究,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需要根据书中讲述的基本方法,自己慢慢体会。同样的茶,同样的水,但是一个人冲泡一个样,一个人冲泡一个味道。书中关于茶的分类也是粗略的讲述。有些茶分类并不精确,例如,书中把普洱茶列入黑茶类。如果严格讲,普洱茶熟茶可以列入黑茶类,但是普洱生茶并不符合黑茶分类标准,它是未经发酵的。普洱茶无疑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茶但是它的归类就没有说清楚。这些也没必要求全责备。总之,这样的书,让人们把生活过的更精致、美好,把茶喝出文化,把茶喝出仪式,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会享受生活,能过好日子。

候鸟

竹下忘言对紫茶,金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钱起 我不是资深茶人,只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饮者。偶尔也借助别人的情致,感受一下各中的情怀。 记得在上海的某茶城,第一次拿起茶马古道的茶刀,顷刻之间就像接触到了某种联结,感觉自己不是在空调净几的房中品茶,而是行走的途人,是古道上的一员,是甩着马鞭啪啪作响的骑者。 哈哈,我有分裂的体质和灵魂,一边想附庸风雅,一边想震撼出格。 说说书吧,从书名看这是一本入门级的茶艺书,但是里面所含的内容,却可以称得上博览精深了呢。 从茶的产地到茶性渊源,器具情怀无一不阐述的简洁而完整。如果想对茶有个系统的认识,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茶,喜欢它的人,首先它是可口的饮品。 而做为华人,对茶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根溯源,是对自身文化一部分的探究,更是一种令人充满敬畏的传承。 多不赘言,洗手,烹茶……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