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十哲 七子➕三冉 德行:颜子、子骞、冉伯牛、冉雍。 言语:子贡,子我。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
妈妈说,我既然是大孩子了,那么读完喜爱的一本书,就应该写书评了。啊,我真后悔对妈妈说我是大孩子,其实我还是个小孩子。 但是评价书,对我也不是什么难事,不就是对你读过的书唧唧歪歪一番吗?妈妈说了 ,不用考虑格式,更不用考虑结构,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好,就像我和同学群聊天那样。 但是妈妈又说,不能天马行空,要围绕着这本书唧唧歪歪,否则就是跑题了,好吧 ,那我就先说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 1、被家长揍时 孩子应该怎么办 原来被家长打,是自古有之,即使是像曾子那样的牛人,照样被他爸爸打的噼里啪拉! 地里拔草,一不小心把庄稼苗拔了,就被他爸爸一顿暴揍,打昏了。放在现在,这就是家暴啊,是犯罪啊,是要坐牢的呀。 我们家种棉花,也是要常常拔草的,当棉苗刚出来时,还要勾苗。 我在干活时,非常小心,如果把小棉苗勾死了,勾断了,我就心疼的不得了,因为它们才辛苦的出黑暗的土里露出头,就被我杀死了。 我可以骄傲的说,我,从来没有把苗勾坏过,也从来没有拔草时,把棉苗错看成草拔掉。 但是,我爸妈都犯过这样的错误,我爸爸犯这样的错误时,总是一声不吭装做啥也没发生一样。 我妈妈比较诚实,一旦拔了棉苗,会立刻给它道歉,啊,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或者说,啊,我真是造孽啊,一个幼小的生命被我扼杀了! 我妈妈对花花草草很有爱心,但对我,可就差远了,一个学期我至少要挨她一次打,她说,老娘不收拾你,你永远不知道锅是铁打的!我早就知道锅是铁打的了,可我还是会被她打呀。 我爸爸从不打我,如果他对我大声吼,我妈就不愿意,就要让我爸知道锅是铁打的,因为我是妈妈带大的,打我时她有轻重,爸爸是男人,应该只负责爱我宠我给我钱花,以及教我规则,但就是不能打我骂我。 我妈妈总是说,世界上的正常小孩,都是会被家长打的,我一直以为是骗小孩,看了《半小时论语》,我相信了,因为孔子的时代是东周春秋,距离现在几千年,那时候就兴打小孩了。 既然是孔子,也不反对打小孩,反倒教你应该如何应对家长的打,那就是”小杖受,大杖走“,你挨打时,要根据家长手里的凶器来选对对应的方法。 我妈妈打我时的武器都比较小,像报纸、小枝条,或者巴掌,所以我就受着,不受也不行啊,如果你跑走,她会把你抓回来呀。 曾子的爸爸对孩子实在是没耐心,但曾子却对他的孩子很不一样,答应孩子杀猪,就杀猪。我妈妈耐心也不多,但是呢,她却是我认 识的人里面,唯一一个说话绝对算话的大人,她答应我的事情一定能做到,而且,她比曾子的妈妈聪明些。 她绝对不会说出“只要你老实在家不哭不闹,妈妈回来就给你杀猪吃”这样的话,正因为我妈妈说到做到,所以她说话很小心,绝不轻易答应你什么事。 曾皙对孩子很暴力,但他又很浪漫。当和老师一起谈人生说理想时,子路他们都是要治理国家呀、当司仪啊,做那些大事,但曾皙的理想就是和好友带着一群小孩去洗澡玩水,然后唱歌跳舞。 二混子在书里说,这也许就是天下大同,美好的一种,但是我想,曾皙那么没耐心,老是打儿子,一群小孩更是调皮了,他会不会一生气,把那些小孩都打一顿? 2、我最喜欢宰我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不是最有名的颜回,也不是最有钱的子贡,而是成绩不咋好的宰我,其次是可爱的子路。 宰我一身缺点,学习成绩也不好,还老是和孔子做对,还给老师出挖坑题,但我就是喜欢他!因为他才像是正常的、普通的学生,他做的那些事,好好学生哪敢做呀? 比如那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但宰我不同意,说三年太长了,一年就可,因为你看呀,庄稼一年长一荐,四季一年就轮完,人就应该跟着大自然学习,顺应自然呀。 我记得《黄帝内经》也是这么说的,平时我妈妈也老是对我说,要顺应自然,顺其自然。所以,我觉得宰我说的对,我妈也认可。 我妈说,如果她死了,我一天孝也不用守,也不用花钱想把她埋在哪,她以前说,把她骨灰埋在一棵沙枣树下就成,后来看了《人生大事》,就说像里面一样,把骨灰装在烟花炮里,冲到天上放烟花,也是非常棒的。 妈妈 说,如果她死了,我可以想念,但不要悲伤,她只是在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完成了,要去另一个世界再次旅行罢了,死只是一座桥,两个世界的一座桥,所以我也不必要守孝,该干嘛还干嘛。 还有,我觉得我和宰我很像,宰我老受孔子批评,挨他骂,在他逃课睡觉时骂他“朽木不可雕也”——我终于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了,因为在学校,老师常这样骂学生。 我在学校也总是被批评,比如语文老师说我话多,一年级叫我四张嘴,二年级叫我八张嘴,现在我四年级,因为疫情我一直在家上课,真不知道到了学校,我又会变成几张嘴。 但是,我和宰我一样,即使常被 老师批评,但我一样尊重老师,尊重每一个老师,在学校遇到老师,我主动敬礼问好,在外面碰到老师,我老远老远就要大声她一声! 老师生病了,我就着急,听到老师嗓子哑了,我也很心疼,会做小礼物送给老师。有一次我给语文老师用橡皮泥捏了一个可爱的小怪物,我们老师就把它放在办公桌上,到现在一直放着,我很得意。 3、我敬颜回是条汉子 我妈妈比较喜欢颜回,我也敬他是条汉子,虽然他早早就死了。因为他安贫乐道嘛,即使很穷,也不自卑,大大方方的和别人交往,认认真真的刻苦学习。 我们家也不富,虽然我爸妈重来没说过我们家穷,但我又不是瞎子,我那些富的同学,家里房子很大,而且家具满满当当,装修的很繁华,我们家呢,空空荡荡,到现在,我们家连沙发都没有呢,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小朋友喜欢到我家玩,因为我们家空呀,你不会撞到这个碰到那个。 还有,富的孩子,一学期就换一个书包,有的一个月就换一个铅笔盒,我呢,都四年级了,只用了两个书包,笔盒虽然也换了几个,但远远比不上那些富的,还好我有很多裙子,扳回一局! 而且,我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的地,今年我种的是花生,收了好几袋呢!我还有一条狗,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养狗,越是家里繁华的,越是不让养狗呀猫的,怕它掉毛,怕它脏。我很多同学喜欢狗,但就是养不了,想要和狗玩一会,就得到我家来呢! 我没有颜回穷的那么厉害,有时候也羡慕那些有钱的小孩(他们真的是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家不行,钱都要精打细算,要花在刀的刃上),不过呢,我也没有因为我是个穷小孩就抱怨。 我觉得我们家朴朴素素的也很好,关键是我们家有那么多书,一面墙摆不下,地下室还有一大堆,我和妈妈常常一起读书,有时候我们在树林里读,有时候我们在薰衣草地里读,在外面吃饭等菜时,我们也会把书拿出来读。 书读多了,你就不会成为脑代空空的幼稚的小孩,就会有想法,就会能和花花草草、小动物说话,你说的它们能听懂,它们说的你也能听懂,这是真的。 虽然我尽颜回是条汉子,但我可不赞同他那样的生活,我觉得挣些钱并不是坏事,因为太穷的话,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就比如看书吧,这两年我妈很少买书了,都是在网上看书,听书,其实我妈妈还是喜欢看纸质书的,因为要精打细算,就不能随心所欲的买纸书,就在网上看。 又担心我眼睛会瞎掉,我妈总是投到电视上看,要么就每天晚上念给我听。如果我妈妈很有钱,大约会把喜欢的书统统买回来。 4、我喜欢混子哥了 以前漫画历史类的,我只喜欢赛雷,我家有他的一套书,我翻了无数遍,都翻烂了,所以我对朝代也很清楚了。 我妈妈一直比较喜欢二混子,很早就给我推荐他了,但我不喜欢,因为我觉得二混子的书,字太多了,画太少了。 这本书,还是妈妈硬要读给我听的,每天晚上我妈妈都会给读半小时书,我们读完《猫王子》就读了这本。没想到,妈妈越读我越想听,后来我自己又翻了两遍。 后来我妈妈给我看混知的视频,专治不明白,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样,我喜欢的漫画作者,除了赛雷,又多了二混子,我妈妈说,蔡志忠和几颗米也很好,但我觉得我不能太花心。 还有,我们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老是出现《论语》里的话,都是要必须背诵的,有时候我总是记岔,比如把孔子说的话记成孟子的,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两个人相隔很远,就会弄错了。 子曰真的很令人恐惧啊,但如果你知道背后的故事,这句话的来源,就不会觉得恐惧了,反倒好记了。 就像你记“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当你不知道那是啥意思的时候,就背的困难,如果你知道,那是说孟学士文采好,王将军功夫高,就一下子会背了。 我背了半拉腾王阁序,就是为了日后去南昌看腾王阁时免门票,王勃真是的,为啥要写那么长的文章啊,像李白啊,白居易啊捣鼓些短的古诗多好呀。 如果王勃不是28岁死掉了,我们后世这些学生,不知道要背多少个像腾王阁那么长的文章呢!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打五星好评,值得推荐给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因为一二年级的认字不多啊,理解力也差呀。 好了,我说完了。(221012 小粽子)
精华的内容 幽默的叙事风格🌞 清晰明了地讲述孔门十哲的相关故事,学生优缺点,把每个学生都性格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 用漫画的形式传达论语知识,刷着漫画,在不知不觉中学论语,还顺便学到了芦衣顺母、曾子杀猪等典故。美滋滋😋 通过一本书,准备看混子哥的所有作品,中国史、世界史、哲学史…有一本看一本🫢 难得的好书,不知不觉知识就学到了。🤙🏻🤙🏻🤙🏻 最喜欢孔老师的两句至理名言: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低级的欲望放纵便可得到,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能获得。“好知”到“乐知”仅一字之差,相差十万八千里,只说“好知”还不足以使自己通过自律而变得优秀;只有真正做到“乐知”才能在这个领域里快速成长,并且乐此不疲。 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如同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前奔流而去。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很多东西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中美好的瞬间,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韶华易逝青春不再,荣华富贵不过一时,年华易逝,人生百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个美好瞬间,过好每一天。🌤
来吧,一起背吧! ——《论语》精华50句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即使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像粪土的墙面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25.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深思熟虑后才行动。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真正乐在其中的人。 28.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虚无缥缈。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3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4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老师传授的东西有没有经常温习。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下属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下属也不会服从。 4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44.以约失之者鲜矣。 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范的吗! 4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有缺点错误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024年结束的第四本书 又是因为忙碌 而搁置了一周 这本书 关于孔子 万圣师表 之前由于好奇 专门看了关于孔子的电视剧 当时记忆最深刻的是 身为老师不应该 单纯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而应该多启发和引导 是谓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最近也在跟学生们 共看关于孔子的动画片 了解一下他的生平经历 原来一个人的善良 真的不是装的 他会因为兰花的枯萎而伤心落泪 大概很多人也有同理心 但不至于能达到这种程度 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 一个人的聪明也是无法被人忽视的 他会因为想要解决家里的温饱问题 而让别人接受他去上工 哪怕他是未成年 可他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和别人的认可 一个人的勇敢也是不容小觑的 同样的一片树林 同伴的害怕 并不能影响他不去冲 同样 善良温柔且坚毅的母亲 勇敢正义且无畏的父亲 都是孔子成长路上最好的榜样 成为人师这么多年 可谓失职 看着一个个单纯澄澈的眼睛 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每每愤怒过后 都是深深的愧疚和自责 可总有很多时候 无法自控 毕竟我是个人 更是个普通人 启而不发的时候 也会觉得朽木不可雕也 事后也会不断的反思 却依然没有成为自己觉得合格的老师 我归结于自己的怠惰和得过且过 以及没有真正的去好好解决问题 原因有很多 心累 太忙和真的够了等等 我知道这些看起来好像都是借口 可借口也可能是事实的一部分 可不得不说 漫画论语看完 也让我的内心多多少少 得到了慰藉 人与人不同 学生亦如此 孔圣人因材施教真的做的很好 对待性格不同的学生 同一个问题会给予不同的回答 好引导他们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 这是建立在他有足够高的道德修养 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尚的人格上的 而我心不够定 还需 多多磨练 多多思考 他识人也很厉害 他的学生什么性格擅长什么 到底人品如何 他都能洞若观火 他能将行为与人的本质分开 很好的解读自己的学生 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这种能力 我深知对于一名老师来说多么重要 育人其实分量挺重 责任挺大的 而我们大多数老师 不一定配得上这个称呼 这几年 于我而言 越来越明白 渡人不如渡己 这句话的沉重分量了 我也在担心和害怕着 担心渡人渡己二事 终都不得 忙忙碌碌一生 徒劳而毫无意义 我可以不在乎很多东西 但我不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 无知 平庸 低俗 我深知 在一个合适的契机到来之前 我需要沉下心来 慢慢的深耕和修炼自己 这个过程中 我会难过 焦虑 抑郁 寡欢 等等等等 但若路的尽头是一片汪洋 也不枉我一路披荆斩棘的 去奔赴它 2024年3月16日 麻⭕️⭕️ 最近这些日子 弦绷得略紧了 喘口气吧 小大人 ☀️
半小时漫画《论语》:披着搞笑幽默外衣的论语常识。 在书里,我们读到了颜回的聪明,子路的莽撞,子贡的巧言,子夏的文艺,曾参的木讷…读到了孔子的思想:他的礼,他的仁,他的孝道,他的天命观。 但可惜的是,孔子并没有读过《论语》,甚至他的很多弟子也没有读过,他们就这么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就像孔子曾经站在岸上说的那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虽然时光带走了很多,不过还好,它留下了《论语》。
《论语》的思想精髓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思想,主张个人修养和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通过学习与修行,实现中庸之道,推动以仁爱之心为本的仁政,建立和谐稳定的人伦关系,以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共同进步与幸福。这些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儒家思想和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时只道是寻常。 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孔子和他的门徒们当作普通人看,感觉一点都不普通。 经历了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以及历朝历代出于政治正确的人为的刀砍斧凿,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真实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比如,孔子并非只是传道授业的理论家,也是百折不挠的实干者,十分务实灵活。 后世的朱熹学不求全,不能正视己心,犯了教条主义,一味倡导“存天理,灭人欲”,走上了成规迂腐的道路,明清两朝奉其学说为正溯,终致儒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三纲五常的助虐者,经世致用的阻碍者,文明进步的阻挠者。 明末资本主义的萌芽因此断灭,于清则为甚,在拥有“四大发明”的绝对优势下,闭关锁国,完全错过了工业革命,在长达两百多年的世界舞台上孤芳自赏,到了清末,因国力军力的极端悬殊,直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彼时国家之悲惨,人民之痛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时至今日,文化的不够自信,科技的不够发达,不能不说没有其贻祸也。 后世的王阳明则充分吸取了务实的一面,强调“心即理”、“事上练”、“知行合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人心组成的,“除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 可惜阳明学说虽能富国强军利民,独不利于统治,“知行合一”可也,“心即理”则不可,不利于宣教耳。 反观日本得到心学后,如获至宝,奉为圭臬,并躬行实践,最终变法图强,经“明治维新”而国富军强,但心学也绝非完美,因只唯实,不唯上,“下克上”从此成了日本的传统。 倭寇虽则以一区区岛国,战胜沙俄,侵略中国,偷袭美国,横扫东南亚,称雄太平洋,版图之大,胜已百倍不止,然则海军不服陆军,陆相不服首相,战术不服从战略,军事不服从政治,政治不服从大局,遍地开花,各自为战,不亡何待? 又比如,孔子并不一味尚文,“六艺”之中,武占其二,曰“射”、曰“御”,后世从利于统治的角度出发,“扬文抑武”、“重文轻武”,至宋朝一代则蔚然成风,士子终日以引经据典寻章摘句为荣,以投身行伍跃马横刀为耻,致有宋一朝,外患不绝,靖康之耻,崖山之战,中华文明几亡于道。 再比如,孔子实则并不重男轻女,老先生之所以背锅,纯粹源于这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中“小人”绝不是我们当下所理解的“小人”,而是指庶出或“未修身”之人,因读书在当时是奢侈品,女性基本没有受教育,类同“未修身”。 …… 孔子后世之名,利用者不绝,篡改者众,故曲解谬误处多矣!文短言浅,不再赘述。
2024年第十八本 《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载了孔子和他弟子们日常说的话、做的事。 老夫子一生历尽千帆,从开办学校,教书育人;到四处求职,推广思想;最后整理书籍,传承文化。 老夫子教育思想之先进,比之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其次因材施教,让每个人各尽其用;最后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其中门客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们性格迥异 资质不同,有聪明好学 安贫乐道 永远懂你的颜回;有宝藏男孩 巧言善辩 高情商的儒商鼻祖子贡;有片言折狱 孝出强大的孔门莽撞人子路;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和他热情奔放爱浪漫的父亲曾皙;有杠精宰我;有懒惰慢性子但又爱岗敬业屡立战功的冉有。 感谢孔子及其弟子著论语,感谢学者郑玄以及对儒家文化的传播作出的贡献最大的子夏与子游。子夏,帮助孔子整理儒家经典著作六经,让后人全面了解儒学。子游,把儒家文化从北方的山东传播到了南方的江浙地区。再经后世一代代传下去,我们今日才得以有幸得见。 夫子的慨叹历历在目:朝闻道夕死可矣。 重要章节 一 应该怎样学习? 永远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多学习多思考,多去请教别人,贵在坚持……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温度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二.怎样成为君子? 1.格局要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多读书,但不要读死书 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不理解我又怎样?开心最重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认为人生中很重要的三件事:学习、交友、包容。 三.仁究竟是个啥? 爱人 说话谨慎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宽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最喜欢的一段: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雅俗共赏。混子哥《论语》以漫画形式化繁为简,用神来之笔为普通读者描绘了圣人孔丘和孔门十哲的传奇人生和精彩瞬间,使我们对《论语》由晦涩难懂变得通俗易懂,大大提高了阅读该书的浓厚兴趣。
常读常新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 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内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内心的投射。希望别人变好,不是费力地去改变别人,而是去改变自己的心境。
《论语》精华50句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即使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像粪土的墙面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25.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深思熟虑后才行动。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真正乐在其中的人。 28.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虚无缥缈。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3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4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老师传授的东西有没有经常温习。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下属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下属也不会服从。 4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44.以约失之者鲜矣。 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范的吗! 4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有缺点错误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颜回的聪明,子路的莽撞,子贡的巧言,子夏的文艺,曾参的木讷……读到了孔子的思想:他的礼,他的仁,他的孝道,他的天命观……,有趣的人会一直有趣的😊
难得的好书!倾心推荐!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朴实而又强大无极的智慧与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犹如清泉滋养着华夏儿女的成长与发展,不仅仅是对于集体,对于个体修养觉悟(修者以行制性,觉者由心生律)也有无穷精深的启迪和培养塑造! 本书全篇幽默风趣,图文并茂,寓教于乐而又言简意赅,看得出来作者团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去思考提炼!谢谢作者的分享! 个人从本书小结两个观点,以备自己与大家以后的知行合一与为人处世之用! 一是如何学习的方法:儒家(孔子)学习法完善版:1.积极主动(贵在主动),乐在其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辩证吸收,活学活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记忆是基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见贤思齐,知错就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持之以恒,水滴石穿。 果然古人的智慧朴实而又强大✔非常好! 二是如何成为君子的认知与规范:君子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如何成为君子:1.格局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志存高远→2.多读书,但不死读书(内在的本性叫质,外在的修养叫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别人不理解自己不重要,自己内心仁和光明才关键(学习,交友,包容):克己复礼,忠恕爱人,安贫乐道此为修道之术,君子追求道与德,什么是道与德,需要自己去思考追求,比如真善美,比如神游太虚,艺术开花! 除了以上两个重点外,关于孔子和弟子的故事也很动人,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论语》的关键观点,比如仁(个人与集体)、义、礼、智、信。 个人获益匪浅,谢谢作者!
一、《论语》是我国几千年国学之经典,重温经典,温故而知新,如见老友,也是不亦乐乎!很久不见,对照自己,看看有什么遗忘,提醒自己什么需要修正。 二、《漫画论语》用比较简介的方式,从孔子出身、经历、历史背景讲述孔子教书育人一生,学子为了纪念孔子,将孔子及学生对话,记录下来。孔子讲学,受道,育人,修身律己。值得反复学习,终身学习。小书作为启蒙不错,深度及广度都还不能全面表达论语的全貌! 三、以下借用钱穆国学大师的点评温习一下: 《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这里面是大有玄机的。首先,论语是日用常行的学问,而不是高深的书斋学问。两千多年来,《论语》是中国人的生存法则,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 其次,《论语》讲的是人生的哲学,而非人生零散的、皮毛的感悟。作为一个现代人,比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德行、智慧和视野。然而,书要懂,更需懂。 读《论语》,不过短短1万多字,但要真正读懂其中隐藏的智慧哲学,你可能穷其一生也难以完成。
孔门十哲 七子➕三冉 德行:颜子、子骞、冉伯牛、冉雍。 言语:子贡,子我。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
妈妈说,我既然是大孩子了,那么读完喜爱的一本书,就应该写书评了。啊,我真后悔对妈妈说我是大孩子,其实我还是个小孩子。 但是评价书,对我也不是什么难事,不就是对你读过的书唧唧歪歪一番吗?妈妈说了 ,不用考虑格式,更不用考虑结构,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好,就像我和同学群聊天那样。 但是妈妈又说,不能天马行空,要围绕着这本书唧唧歪歪,否则就是跑题了,好吧 ,那我就先说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 1、被家长揍时 孩子应该怎么办 原来被家长打,是自古有之,即使是像曾子那样的牛人,照样被他爸爸打的噼里啪拉! 地里拔草,一不小心把庄稼苗拔了,就被他爸爸一顿暴揍,打昏了。放在现在,这就是家暴啊,是犯罪啊,是要坐牢的呀。 我们家种棉花,也是要常常拔草的,当棉苗刚出来时,还要勾苗。 我在干活时,非常小心,如果把小棉苗勾死了,勾断了,我就心疼的不得了,因为它们才辛苦的出黑暗的土里露出头,就被我杀死了。 我可以骄傲的说,我,从来没有把苗勾坏过,也从来没有拔草时,把棉苗错看成草拔掉。 但是,我爸妈都犯过这样的错误,我爸爸犯这样的错误时,总是一声不吭装做啥也没发生一样。 我妈妈比较诚实,一旦拔了棉苗,会立刻给它道歉,啊,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或者说,啊,我真是造孽啊,一个幼小的生命被我扼杀了! 我妈妈对花花草草很有爱心,但对我,可就差远了,一个学期我至少要挨她一次打,她说,老娘不收拾你,你永远不知道锅是铁打的!我早就知道锅是铁打的了,可我还是会被她打呀。 我爸爸从不打我,如果他对我大声吼,我妈就不愿意,就要让我爸知道锅是铁打的,因为我是妈妈带大的,打我时她有轻重,爸爸是男人,应该只负责爱我宠我给我钱花,以及教我规则,但就是不能打我骂我。 我妈妈总是说,世界上的正常小孩,都是会被家长打的,我一直以为是骗小孩,看了《半小时论语》,我相信了,因为孔子的时代是东周春秋,距离现在几千年,那时候就兴打小孩了。 既然是孔子,也不反对打小孩,反倒教你应该如何应对家长的打,那就是”小杖受,大杖走“,你挨打时,要根据家长手里的凶器来选对对应的方法。 我妈妈打我时的武器都比较小,像报纸、小枝条,或者巴掌,所以我就受着,不受也不行啊,如果你跑走,她会把你抓回来呀。 曾子的爸爸对孩子实在是没耐心,但曾子却对他的孩子很不一样,答应孩子杀猪,就杀猪。我妈妈耐心也不多,但是呢,她却是我认 识的人里面,唯一一个说话绝对算话的大人,她答应我的事情一定能做到,而且,她比曾子的妈妈聪明些。 她绝对不会说出“只要你老实在家不哭不闹,妈妈回来就给你杀猪吃”这样的话,正因为我妈妈说到做到,所以她说话很小心,绝不轻易答应你什么事。 曾皙对孩子很暴力,但他又很浪漫。当和老师一起谈人生说理想时,子路他们都是要治理国家呀、当司仪啊,做那些大事,但曾皙的理想就是和好友带着一群小孩去洗澡玩水,然后唱歌跳舞。 二混子在书里说,这也许就是天下大同,美好的一种,但是我想,曾皙那么没耐心,老是打儿子,一群小孩更是调皮了,他会不会一生气,把那些小孩都打一顿? 2、我最喜欢宰我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不是最有名的颜回,也不是最有钱的子贡,而是成绩不咋好的宰我,其次是可爱的子路。 宰我一身缺点,学习成绩也不好,还老是和孔子做对,还给老师出挖坑题,但我就是喜欢他!因为他才像是正常的、普通的学生,他做的那些事,好好学生哪敢做呀? 比如那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三年,但宰我不同意,说三年太长了,一年就可,因为你看呀,庄稼一年长一荐,四季一年就轮完,人就应该跟着大自然学习,顺应自然呀。 我记得《黄帝内经》也是这么说的,平时我妈妈也老是对我说,要顺应自然,顺其自然。所以,我觉得宰我说的对,我妈也认可。 我妈说,如果她死了,我一天孝也不用守,也不用花钱想把她埋在哪,她以前说,把她骨灰埋在一棵沙枣树下就成,后来看了《人生大事》,就说像里面一样,把骨灰装在烟花炮里,冲到天上放烟花,也是非常棒的。 妈妈 说,如果她死了,我可以想念,但不要悲伤,她只是在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完成了,要去另一个世界再次旅行罢了,死只是一座桥,两个世界的一座桥,所以我也不必要守孝,该干嘛还干嘛。 还有,我觉得我和宰我很像,宰我老受孔子批评,挨他骂,在他逃课睡觉时骂他“朽木不可雕也”——我终于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了,因为在学校,老师常这样骂学生。 我在学校也总是被批评,比如语文老师说我话多,一年级叫我四张嘴,二年级叫我八张嘴,现在我四年级,因为疫情我一直在家上课,真不知道到了学校,我又会变成几张嘴。 但是,我和宰我一样,即使常被 老师批评,但我一样尊重老师,尊重每一个老师,在学校遇到老师,我主动敬礼问好,在外面碰到老师,我老远老远就要大声她一声! 老师生病了,我就着急,听到老师嗓子哑了,我也很心疼,会做小礼物送给老师。有一次我给语文老师用橡皮泥捏了一个可爱的小怪物,我们老师就把它放在办公桌上,到现在一直放着,我很得意。 3、我敬颜回是条汉子 我妈妈比较喜欢颜回,我也敬他是条汉子,虽然他早早就死了。因为他安贫乐道嘛,即使很穷,也不自卑,大大方方的和别人交往,认认真真的刻苦学习。 我们家也不富,虽然我爸妈重来没说过我们家穷,但我又不是瞎子,我那些富的同学,家里房子很大,而且家具满满当当,装修的很繁华,我们家呢,空空荡荡,到现在,我们家连沙发都没有呢,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小朋友喜欢到我家玩,因为我们家空呀,你不会撞到这个碰到那个。 还有,富的孩子,一学期就换一个书包,有的一个月就换一个铅笔盒,我呢,都四年级了,只用了两个书包,笔盒虽然也换了几个,但远远比不上那些富的,还好我有很多裙子,扳回一局! 而且,我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的地,今年我种的是花生,收了好几袋呢!我还有一条狗,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养狗,越是家里繁华的,越是不让养狗呀猫的,怕它掉毛,怕它脏。我很多同学喜欢狗,但就是养不了,想要和狗玩一会,就得到我家来呢! 我没有颜回穷的那么厉害,有时候也羡慕那些有钱的小孩(他们真的是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家不行,钱都要精打细算,要花在刀的刃上),不过呢,我也没有因为我是个穷小孩就抱怨。 我觉得我们家朴朴素素的也很好,关键是我们家有那么多书,一面墙摆不下,地下室还有一大堆,我和妈妈常常一起读书,有时候我们在树林里读,有时候我们在薰衣草地里读,在外面吃饭等菜时,我们也会把书拿出来读。 书读多了,你就不会成为脑代空空的幼稚的小孩,就会有想法,就会能和花花草草、小动物说话,你说的它们能听懂,它们说的你也能听懂,这是真的。 虽然我尽颜回是条汉子,但我可不赞同他那样的生活,我觉得挣些钱并不是坏事,因为太穷的话,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就比如看书吧,这两年我妈很少买书了,都是在网上看书,听书,其实我妈妈还是喜欢看纸质书的,因为要精打细算,就不能随心所欲的买纸书,就在网上看。 又担心我眼睛会瞎掉,我妈总是投到电视上看,要么就每天晚上念给我听。如果我妈妈很有钱,大约会把喜欢的书统统买回来。 4、我喜欢混子哥了 以前漫画历史类的,我只喜欢赛雷,我家有他的一套书,我翻了无数遍,都翻烂了,所以我对朝代也很清楚了。 我妈妈一直比较喜欢二混子,很早就给我推荐他了,但我不喜欢,因为我觉得二混子的书,字太多了,画太少了。 这本书,还是妈妈硬要读给我听的,每天晚上我妈妈都会给读半小时书,我们读完《猫王子》就读了这本。没想到,妈妈越读我越想听,后来我自己又翻了两遍。 后来我妈妈给我看混知的视频,专治不明白,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样,我喜欢的漫画作者,除了赛雷,又多了二混子,我妈妈说,蔡志忠和几颗米也很好,但我觉得我不能太花心。 还有,我们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老是出现《论语》里的话,都是要必须背诵的,有时候我总是记岔,比如把孔子说的话记成孟子的,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两个人相隔很远,就会弄错了。 子曰真的很令人恐惧啊,但如果你知道背后的故事,这句话的来源,就不会觉得恐惧了,反倒好记了。 就像你记“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当你不知道那是啥意思的时候,就背的困难,如果你知道,那是说孟学士文采好,王将军功夫高,就一下子会背了。 我背了半拉腾王阁序,就是为了日后去南昌看腾王阁时免门票,王勃真是的,为啥要写那么长的文章啊,像李白啊,白居易啊捣鼓些短的古诗多好呀。 如果王勃不是28岁死掉了,我们后世这些学生,不知道要背多少个像腾王阁那么长的文章呢!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打五星好评,值得推荐给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因为一二年级的认字不多啊,理解力也差呀。 好了,我说完了。(221012 小粽子)
精华的内容 幽默的叙事风格🌞 清晰明了地讲述孔门十哲的相关故事,学生优缺点,把每个学生都性格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 用漫画的形式传达论语知识,刷着漫画,在不知不觉中学论语,还顺便学到了芦衣顺母、曾子杀猪等典故。美滋滋😋 通过一本书,准备看混子哥的所有作品,中国史、世界史、哲学史…有一本看一本🫢 难得的好书,不知不觉知识就学到了。🤙🏻🤙🏻🤙🏻 最喜欢孔老师的两句至理名言: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低级的欲望放纵便可得到,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能获得。“好知”到“乐知”仅一字之差,相差十万八千里,只说“好知”还不足以使自己通过自律而变得优秀;只有真正做到“乐知”才能在这个领域里快速成长,并且乐此不疲。 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如同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前奔流而去。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很多东西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中美好的瞬间,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韶华易逝青春不再,荣华富贵不过一时,年华易逝,人生百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个美好瞬间,过好每一天。🌤
来吧,一起背吧! ——《论语》精华50句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即使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像粪土的墙面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25.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深思熟虑后才行动。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真正乐在其中的人。 28.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虚无缥缈。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3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4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老师传授的东西有没有经常温习。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下属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下属也不会服从。 4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44.以约失之者鲜矣。 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范的吗! 4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有缺点错误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024年结束的第四本书 又是因为忙碌 而搁置了一周 这本书 关于孔子 万圣师表 之前由于好奇 专门看了关于孔子的电视剧 当时记忆最深刻的是 身为老师不应该 单纯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而应该多启发和引导 是谓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最近也在跟学生们 共看关于孔子的动画片 了解一下他的生平经历 原来一个人的善良 真的不是装的 他会因为兰花的枯萎而伤心落泪 大概很多人也有同理心 但不至于能达到这种程度 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 一个人的聪明也是无法被人忽视的 他会因为想要解决家里的温饱问题 而让别人接受他去上工 哪怕他是未成年 可他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和别人的认可 一个人的勇敢也是不容小觑的 同样的一片树林 同伴的害怕 并不能影响他不去冲 同样 善良温柔且坚毅的母亲 勇敢正义且无畏的父亲 都是孔子成长路上最好的榜样 成为人师这么多年 可谓失职 看着一个个单纯澄澈的眼睛 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每每愤怒过后 都是深深的愧疚和自责 可总有很多时候 无法自控 毕竟我是个人 更是个普通人 启而不发的时候 也会觉得朽木不可雕也 事后也会不断的反思 却依然没有成为自己觉得合格的老师 我归结于自己的怠惰和得过且过 以及没有真正的去好好解决问题 原因有很多 心累 太忙和真的够了等等 我知道这些看起来好像都是借口 可借口也可能是事实的一部分 可不得不说 漫画论语看完 也让我的内心多多少少 得到了慰藉 人与人不同 学生亦如此 孔圣人因材施教真的做的很好 对待性格不同的学生 同一个问题会给予不同的回答 好引导他们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 这是建立在他有足够高的道德修养 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尚的人格上的 而我心不够定 还需 多多磨练 多多思考 他识人也很厉害 他的学生什么性格擅长什么 到底人品如何 他都能洞若观火 他能将行为与人的本质分开 很好的解读自己的学生 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这种能力 我深知对于一名老师来说多么重要 育人其实分量挺重 责任挺大的 而我们大多数老师 不一定配得上这个称呼 这几年 于我而言 越来越明白 渡人不如渡己 这句话的沉重分量了 我也在担心和害怕着 担心渡人渡己二事 终都不得 忙忙碌碌一生 徒劳而毫无意义 我可以不在乎很多东西 但我不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 无知 平庸 低俗 我深知 在一个合适的契机到来之前 我需要沉下心来 慢慢的深耕和修炼自己 这个过程中 我会难过 焦虑 抑郁 寡欢 等等等等 但若路的尽头是一片汪洋 也不枉我一路披荆斩棘的 去奔赴它 2024年3月16日 麻⭕️⭕️ 最近这些日子 弦绷得略紧了 喘口气吧 小大人 ☀️
半小时漫画《论语》:披着搞笑幽默外衣的论语常识。 在书里,我们读到了颜回的聪明,子路的莽撞,子贡的巧言,子夏的文艺,曾参的木讷…读到了孔子的思想:他的礼,他的仁,他的孝道,他的天命观。 但可惜的是,孔子并没有读过《论语》,甚至他的很多弟子也没有读过,他们就这么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就像孔子曾经站在岸上说的那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虽然时光带走了很多,不过还好,它留下了《论语》。
《论语》的思想精髓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思想,主张个人修养和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通过学习与修行,实现中庸之道,推动以仁爱之心为本的仁政,建立和谐稳定的人伦关系,以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共同进步与幸福。这些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儒家思想和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时只道是寻常。 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孔子和他的门徒们当作普通人看,感觉一点都不普通。 经历了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以及历朝历代出于政治正确的人为的刀砍斧凿,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真实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比如,孔子并非只是传道授业的理论家,也是百折不挠的实干者,十分务实灵活。 后世的朱熹学不求全,不能正视己心,犯了教条主义,一味倡导“存天理,灭人欲”,走上了成规迂腐的道路,明清两朝奉其学说为正溯,终致儒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三纲五常的助虐者,经世致用的阻碍者,文明进步的阻挠者。 明末资本主义的萌芽因此断灭,于清则为甚,在拥有“四大发明”的绝对优势下,闭关锁国,完全错过了工业革命,在长达两百多年的世界舞台上孤芳自赏,到了清末,因国力军力的极端悬殊,直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彼时国家之悲惨,人民之痛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时至今日,文化的不够自信,科技的不够发达,不能不说没有其贻祸也。 后世的王阳明则充分吸取了务实的一面,强调“心即理”、“事上练”、“知行合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人心组成的,“除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 可惜阳明学说虽能富国强军利民,独不利于统治,“知行合一”可也,“心即理”则不可,不利于宣教耳。 反观日本得到心学后,如获至宝,奉为圭臬,并躬行实践,最终变法图强,经“明治维新”而国富军强,但心学也绝非完美,因只唯实,不唯上,“下克上”从此成了日本的传统。 倭寇虽则以一区区岛国,战胜沙俄,侵略中国,偷袭美国,横扫东南亚,称雄太平洋,版图之大,胜已百倍不止,然则海军不服陆军,陆相不服首相,战术不服从战略,军事不服从政治,政治不服从大局,遍地开花,各自为战,不亡何待? 又比如,孔子并不一味尚文,“六艺”之中,武占其二,曰“射”、曰“御”,后世从利于统治的角度出发,“扬文抑武”、“重文轻武”,至宋朝一代则蔚然成风,士子终日以引经据典寻章摘句为荣,以投身行伍跃马横刀为耻,致有宋一朝,外患不绝,靖康之耻,崖山之战,中华文明几亡于道。 再比如,孔子实则并不重男轻女,老先生之所以背锅,纯粹源于这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中“小人”绝不是我们当下所理解的“小人”,而是指庶出或“未修身”之人,因读书在当时是奢侈品,女性基本没有受教育,类同“未修身”。 …… 孔子后世之名,利用者不绝,篡改者众,故曲解谬误处多矣!文短言浅,不再赘述。
2024年第十八本 《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载了孔子和他弟子们日常说的话、做的事。 老夫子一生历尽千帆,从开办学校,教书育人;到四处求职,推广思想;最后整理书籍,传承文化。 老夫子教育思想之先进,比之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其次因材施教,让每个人各尽其用;最后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其中门客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们性格迥异 资质不同,有聪明好学 安贫乐道 永远懂你的颜回;有宝藏男孩 巧言善辩 高情商的儒商鼻祖子贡;有片言折狱 孝出强大的孔门莽撞人子路;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和他热情奔放爱浪漫的父亲曾皙;有杠精宰我;有懒惰慢性子但又爱岗敬业屡立战功的冉有。 感谢孔子及其弟子著论语,感谢学者郑玄以及对儒家文化的传播作出的贡献最大的子夏与子游。子夏,帮助孔子整理儒家经典著作六经,让后人全面了解儒学。子游,把儒家文化从北方的山东传播到了南方的江浙地区。再经后世一代代传下去,我们今日才得以有幸得见。 夫子的慨叹历历在目:朝闻道夕死可矣。 重要章节 一 应该怎样学习? 永远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多学习多思考,多去请教别人,贵在坚持……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温度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二.怎样成为君子? 1.格局要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多读书,但不要读死书 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不理解我又怎样?开心最重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认为人生中很重要的三件事:学习、交友、包容。 三.仁究竟是个啥? 爱人 说话谨慎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宽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最喜欢的一段: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雅俗共赏。混子哥《论语》以漫画形式化繁为简,用神来之笔为普通读者描绘了圣人孔丘和孔门十哲的传奇人生和精彩瞬间,使我们对《论语》由晦涩难懂变得通俗易懂,大大提高了阅读该书的浓厚兴趣。
常读常新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 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内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内心的投射。希望别人变好,不是费力地去改变别人,而是去改变自己的心境。
《论语》精华50句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即使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像粪土的墙面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25.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深思熟虑后才行动。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真正乐在其中的人。 28.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虚无缥缈。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3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4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老师传授的东西有没有经常温习。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下属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下属也不会服从。 4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44.以约失之者鲜矣。 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范的吗! 4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有缺点错误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颜回的聪明,子路的莽撞,子贡的巧言,子夏的文艺,曾参的木讷……读到了孔子的思想:他的礼,他的仁,他的孝道,他的天命观……,有趣的人会一直有趣的😊
难得的好书!倾心推荐!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朴实而又强大无极的智慧与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犹如清泉滋养着华夏儿女的成长与发展,不仅仅是对于集体,对于个体修养觉悟(修者以行制性,觉者由心生律)也有无穷精深的启迪和培养塑造! 本书全篇幽默风趣,图文并茂,寓教于乐而又言简意赅,看得出来作者团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去思考提炼!谢谢作者的分享! 个人从本书小结两个观点,以备自己与大家以后的知行合一与为人处世之用! 一是如何学习的方法:儒家(孔子)学习法完善版:1.积极主动(贵在主动),乐在其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辩证吸收,活学活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记忆是基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见贤思齐,知错就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持之以恒,水滴石穿。 果然古人的智慧朴实而又强大✔非常好! 二是如何成为君子的认知与规范:君子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如何成为君子:1.格局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志存高远→2.多读书,但不死读书(内在的本性叫质,外在的修养叫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别人不理解自己不重要,自己内心仁和光明才关键(学习,交友,包容):克己复礼,忠恕爱人,安贫乐道此为修道之术,君子追求道与德,什么是道与德,需要自己去思考追求,比如真善美,比如神游太虚,艺术开花! 除了以上两个重点外,关于孔子和弟子的故事也很动人,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论语》的关键观点,比如仁(个人与集体)、义、礼、智、信。 个人获益匪浅,谢谢作者!
一、《论语》是我国几千年国学之经典,重温经典,温故而知新,如见老友,也是不亦乐乎!很久不见,对照自己,看看有什么遗忘,提醒自己什么需要修正。 二、《漫画论语》用比较简介的方式,从孔子出身、经历、历史背景讲述孔子教书育人一生,学子为了纪念孔子,将孔子及学生对话,记录下来。孔子讲学,受道,育人,修身律己。值得反复学习,终身学习。小书作为启蒙不错,深度及广度都还不能全面表达论语的全貌! 三、以下借用钱穆国学大师的点评温习一下: 《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这里面是大有玄机的。首先,论语是日用常行的学问,而不是高深的书斋学问。两千多年来,《论语》是中国人的生存法则,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 其次,《论语》讲的是人生的哲学,而非人生零散的、皮毛的感悟。作为一个现代人,比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德行、智慧和视野。然而,书要懂,更需懂。 读《论语》,不过短短1万多字,但要真正读懂其中隐藏的智慧哲学,你可能穷其一生也难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