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 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
今天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开启火炬传递活动,文明圣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杭州亚运会即将开幕,对于杭州,你了解多少呢? 想了解一座城市,就要触及它的灵魂。《人间杭州》书写的就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是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作者吴晓波说,“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偏安是它的独特气质”,“灵隐寺可以寄托灵魂,西湖足以安顿肉身”。欢迎大家来阅读《人间杭州》,感受杭州的人间与灵魂。
读完第一感:买几本,送朋友! / 生活在杭州,到访过大多数书中提及的地方,以为自己理解的,知道的的杭州已相对全面。读完此书,填补了许多理解和认识上的真空。 / 自己生活区域介于西湖和西溪湿地之间,无数次路过或无数次有目的的去这两地玩耍。对于它们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历史的,有趣的,故事的……组成了一本有内容的书。底蕴,文化,内涵,人文,交织叠加,杭州才有滋有味;这本书,自然又更多的读者。 / 致敬那些杭州的建设者: 钱缪、白居易、苏轼、岳飞、于谦……跨越千年,历久弥坚。 李清照,秋瑾,白娘子,梁祝,苏小小……杭州名片,精致优雅。 / 朝代更迭,岁月流转,杭州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一座博物馆。 / 千年的灵隐寺,香积寺,天竺寺,龙井,玉皇书院……在这座博物馆里。 南北山路环绕的西湖,优雅如词的城市绿肺西溪湿地,跨越千年的京杭大运河,奔腾如斯默记历史钱塘江……在这座博物馆里。 太庙的烟火气,河坊街的古朴传承,小河直街的优雅清净,良渚古文化印记……在这座博物馆里。 / 杭州的生命和性格更多的被呈现在风景,文化,传说,历史之中。它是鲜活的,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 幸运身处其中并享受这座城市的安宁舒逸,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慢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不经意间就觉得它又换了一件外衣,变化很快。 / 读此书,让人安静,喜悦。 感叹生活节奏,适应变化;欣赏宁静安逸,心向往之。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先生这句,弥久而深韵。 / 西湖是诗,西溪是词,杭州是诗词!
晓波老师好会写,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作为“杭州之子”来写,再合适不过了。现在才知道,只了解了杭州的西子~只是“眉目传情”,要想深入了解,如书中所述:杭州是“人间佛风”“人文西湖”“偏安岁月”和“运河商流”这四个元素构成的。佛禅是灵魂,西湖是筋骨,偏安是个性,商流是皮肉,它们在不同的时代以各自戏剧性的方式生成,从而塑造了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俗空间里的人。书中大量的老照片,珍贵、亲切、生动,新闻系底子的吴老师,一步一景,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侃侃而谈,再去杭州玩,值得要带上这本书,在柳浪闻莺的微风中,在诸多有趣灵魂的陪伴下,细细品读西湖和杭州的味道!
柔美多情西子湖,寄托浮生的灵隐寺,财源滚滚大运河,偏安东南临安府,风急浪高钱塘潮,古今名士留佳话,白蛇化蝶有花妖,追根溯源思良渚,人间天堂话杭州。
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班级,那么杭州毋庸置疑是班花的角色。魅力之都的杭州,是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商贾名流所停留颂赞过的城市。 摘录本书中最具人文思考的文字—— ✨作为一个城市的观察者,你只有触摸到了更多的灵魂,才能真正地进入它。你发现他们,跟他们说话,看他们落泪和欢笑,渐渐地,你已经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了,继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身不由己的过程。 ✨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抑或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但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这座城市的个性。这里出忠臣不出猛将,出文士不出哲人,出商贾不出赌徒,出谈禅者不出苦行僧,甚至偶尔出了一个国王,也缺一颗逐鹿中原的雄心。 ✨如果杭州有所谓的“城市性格”,它是由“人间佛风”“人文西湖”“偏安岁月”和“运河商流”这四个元素构成的。佛禅是灵魂,西湖是筋骨,偏安是个性,商流是皮肉,它们在不同的时代以各自戏剧性的方式生成,从而塑造了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俗空间里的人。 🍃🍃🍃 关于【杭州】的那些诗句: 白居易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苏轼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在这里,走近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只需费吹灰之力,它如湖面的荷萍,肤浅地漂浮在生活的表面,如同生活本身一样。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那个特有的"呼愁"的城市,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在题记中,他说,"美景之美,在其忧伤"。 一切伟大的城市,大抵都是如此。它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走出,在破坏中得到新生,每一代人、无数的灵魂,都在它的肌肤上烙下印记......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且记录一下我和杭州的故事,不久不长。 2022年寒假 从珠海飞机去杭州 阴雨阴雨 我穿着亮橙色的棉袄坐在晚高峰的公交车上 略显突兀 车里昏暗 大家普遍身着黑灰色 当时感觉自己不如大城市低调稳重哈哈 蛮大胆一个人去了虎跑泉及几次西湖(本人很怕蛇 这可是白娘子的老家诶 现在想想我是不敢再一个人雨天闯啦)。 宅在姐姐家的那几天开始看这本书,三心二意没看完,看完了《长安的荔枝》。 2023年考研倒计时那几天 突然认识了一个杭州的男生 那肩宽 那臭屁的语气 那可爱的牙齿(无人之地…他别发现我就好)疯狂心动。 2024年寒假再次来到杭州,见到了小胡。他说自己吊儿郎当,为人粗鄙…而我也通过他不时的粗口明白他对我无感。但神奇的是 我也深陷双标不可自拔 粗口和大男子主义在他细节上的绅士礼貌上都变得那么反差可爱哈哈哈。当然见他我有些紧张 几次梗没接住让我很介怀哈哈哈。不过 当我说出西湖山引来他调笑时 我给他一顿暴打。他说我能不能别这么暴力 我说你粗鄙我暴力 都不是啥好人……我觉得自己心里特别甜~“你粗鄙我暴力,这不正好嘛☺️” 他从小生活在这个从不缺故事与奇女子的杭州,猜测他肯定见过不少让人一眼万年的女生啦。更别说几次恋爱都是女生追的他,女孩子的细腻美好可爱之处,他见的感受过的只会比我本身所具有的更加丰富多彩!我想啊,那唯有让他来发现与定义我之于他独一无二的意义啦。 可,可,我们没有一个共同生活的圆啊! 其实后来分开后读这本书,都在代入他的为人处事…神啊!给我们一个契机,让我们了解彼此吧呜呜呜。 哈哈哈 我很喜欢杭州 很喜欢听杭州人讲方言普通话都好~希望以后在杭州定居 离姐姐 家人近近地! 插播一则:我和妈妈问了两次厕所在哪里 热心叔叔阿姨甚至是目送着我们 确认我们找到了厕所才走。 感恩感谢杭州,杭州我为你骄傲哈哈哈!!!
一切的城市,大抵都是如此。 它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走出,在破坏中得到新生,从新生中走向衰亡。每一代人、无数的灵魂,都在它的肌肤上烙下印记,让它变得活色生香、也变得面目全非…最后在失神与踌躇中,掩退回到历史角落。 城市永远存在,参与了一切,又忍受一切,不动声色、不曾背离。
对于吴晓波,并不陌生,看过他的经济类的节目,还有他的微信公众号,挺喜欢作者的风格,理性、温和、睿智,通过他有条有理、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让我对很多国内外热点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有了一定了解。前段时间因为网上有些人的断章取义,大概是攻击他所谓为中产阶级服务的观点,感觉挺好笑,那么多高档宾馆饭店、娱乐场所不都是为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服务的吗?你怎么不去砸毁呢?这种肆意的人身攻击比病毒更可怕。第一次读他写的偏人文方面的书籍,这本书从良渚文化开始,从文化、经济、军事等入手描述了杭州的前世今生,书中的很多图片看着特别亲切,了解了不少跟杭州有很深渊源的古往今来的文人和官员轶事,拓展了知识面,知道了“苏堤”、“白堤”的来源以及背后的故事,放在现在苏轼和白居易也是我们官员的学习榜样哦。同时也为词人李清照因为生活的悲苦、生活在西湖边二十几年居然未留下只字片语而感到痛心,没想到灵隐寺得以保存是那么多人付出的努力的结果!杭州似乎没啥血性,唐、宋、元、明、清改朝换代,杭州几乎不做任何抵抗,像个朝三莫四、喜新厌旧的妇人,自顾自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其实这未尝不是一种达观、务实的生活哲学和理念,好在杭州还出了秋瑾等一群革命志士为杭州挽回一点颜面。作者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他眼里的杭州,书中他对杭州的认识、理解以及对很多现象的分析让我们对很多杭州历史事件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解读,这是一本读起来轻松,收获满满的好书,值得一读。
提到杭州,自然跳不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更是绕不开无数文人墨客诗词中的西子湖,风华绝代的西子为杭州注入了太多的美好、诗意与灵魂。 断桥相遇的白娘子与许仙;长眠于白堤尽头西泠桥畔的鉴湖女侠秋瑾;建造灵隐寺的西印度和尚慧理;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2019年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六下江南的康熙乾隆皇帝;被倭寇烧毁的雷锋塔;曾任杭州将军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 曾在杭州为官、对灵隐寺情有独钟的白居易,他流芳百世的三千多首诗歌中描写西湖的就有二百多首,而且西湖这个美丽的名字也是因他的一首诗歌而来。 两度落脚于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留下四百多首描写西湖诗篇的大才子苏轼,认为自己前世是杭州人,可见苏东坡对杭州的万般喜爱之情。 “西湖不照临水人,临水不写西湖词”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在这里独自一人落寞生活十余载,未曾给西湖留下只言片语。也许曾经的颠沛流离,曾经的伤痛不堪,她只想一个人静静回味。 性情恬淡、终身未娶、一生不涉科举,人称“梅妻鹤子”的诗人林和靖,不知他那曾经闲云野鹤的茅舍在西湖岸边还能不能寻得到踪影。 那个坚持偏安国策、逢强示弱、与周边睦邻友好、保全了江南半壁太平的钱镠,他可知他那存续了七十余年的“独立王国”,现在已经更加辉煌繁盛。 埋忠骨于今日的岳王庙、曾经的栖霞岭下,被害于风波亭的民族英雄岳飞,可知道奸贼秦桧已被后世的人们烹炸吞食了多少年。 那个五百年不遇的商业奇才,清朝三百年唯一一个被赐穿黄马褂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如果可以重来,他还会做那让他一生积业毁于一旦的生丝生意吗? 不知现在可否还有人吟着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在杭州曾经悠长的街巷里寻找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的张静江,当年他亲手主办的第一届西湖博览会的饕餮盛况似乎犹在眼前,现如今可还会有人记得腿有残疾的他?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举国就役而开御道”,终而激发民变被缢弑于南巡途中的隋炀帝杨广,因开拓大运河消耗掉惊人的国力,他可曾知道大运河的开工建造完成,为杭州带来怎样的昌盛繁华,使得杭州成为历史上的重要枢纽,给古杭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和经济繁荣。 在铁路尚未兴起的杭州,大运河是南北的运输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环。它的繁盛使得马可波罗慕名而来,并把它介绍给了西方世界,让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外国人了解了当时的杭州,是一座多人种、多语言、多习俗、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型城市。 曾为蒋介石写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展示国人死战到底的决心誓言;为了征募新兵,撰写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引发全国热血青年的从军潮的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饱受煎熬折磨,终其一生未能逃出心灵的樊篱。 不是说人与人的相遇需要缘分吗?那么人和城市的相遇不也一样需要缘分吗? 从诞生良渚文明催生出城市的概念,到运河开通带来兴盛和财富,再到元代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中国城市,之后运河被铁路所代替……。素来沉寂、似乎不曾有过剧烈起伏跌宕的杭州城,经过历朝历代几千年的兴衰、变迁、更迭、发展,形成了今时今日杭州的根骨、血脉与灵魂。 吴晓波说,“如果杭州有所谓的“城市性格”,它是由“人间佛风”“人文西湖”“偏安岁月”和“运河商流”这四个元素构成的。佛禅是灵魂,西湖是筋骨,偏安是个性,商流是皮肉,它们在不同的时代以各自戏剧性的方式生成,从而塑造了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俗空间里的人。” “杭州与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洛阳、安阳称为“七大古都”。与其它古都相比,杭州自有其独特的城市性格。” “诚然,因为杭州的地理属性,让它注定成为不了兵家必争之地。每一次的改朝换代,杭州都是被“顺便”占领的城池。大多数时候,这座城市的将领都是“稍事抵抗、主动投降”,因此这也让杭州在数次朝代更迭中总是能躲过一劫,避免了“屠城”“人相食”“百日围攻”等生灵涂炭的惨烈景象。” “同时,正是这份“偏安”的气质,极大地促进古杭州的经济繁荣,也塑造了杭州人的某些城市性格,比如追求安逸,寻求一个内向而自得其乐的人生。” 吴晓波在书中写道:“灵隐寺可以寄托灵魂,西湖足以安顿肉身。” “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杭州。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全书配有若干张吴晓波亲自甄选的历代照片与画作图片,它们配合着温情的文字,解读着作者对这座城市的情感、喜爱、理解、观点,能让读者更真实地了解杭州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如果你还未到过杭州或者想要了解它,不妨看看这本《人间杭州》,跟着吴晓波的文字与图片,游历一番!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的故事》 我对杭州的第一个印象:是《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爱情很美,风景也应该很美,我未到过杭州,但是关于杭州的诗文很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前我不知道写的是杭州,现在知道了! 第二个印象最深的是苏轼:被贬职到杭州做通判,他在杭州发明了很多美食,《东坡肉》,还有一首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们也把西湖也叫『西子湖』,西湖是佳人,未见过“西施”,但是他的各种美,以及妆容却画赋了西湖风景!
没想到吴晓波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文笔如此优秀,杭州自古繁华,本书可看做是一本杭州简史,看完对杭州更憧憬了…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吴晓波。 本书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是一部充斥强烈情感的作品,收录了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与画作,行文诗意。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最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唯一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书中收录了220多张作者亲自甄选的历代照片与画作,是吴晓波所有作品中用图最多的一部,它们构成了文字之外的另一条叙述线。 这部作品也是吴晓波迄今为止最个人化、投入最多私人情感的作品。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对每一个出场人物的描写,处处透露着作者的观点、态度、喜好与情感。用吴晓波自己的话来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写这一本书,如同我当年开那家书店,仍是一件可爱而不会有什么着落的事情。我把它当成一个念想,你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人记忆就好了。
前几年自驾游华东,杭州是重点城市之一。那里有朋友,有美景,还有美食。印象最深刻的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五A级景区,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游罢赞叹不已!杭州真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无愧为人间天堂!是可以一去再去的好地方!
《人间杭州》令人惊喜。原以为吴晓波只擅长撰写企业编年史、财商类书籍,没想到人间杭州比我先前读过他的三本都好看。 杭州在他的笔下既有诗情又有画意,还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各式人物在你眼前晃动。 从良渚文化到现代文明(5000年前~2021年),跨年大,涉事多。每个朝代的名人奇事都有提及,有些虽是点到为止,但对我来说刚刚好。 《人间杭州》展示了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文化艺术,还有杭州独有的偏安、温润,看似没有性格是它独有的性格。充分展示了这个城市的灵魂、性格、魅力。 吴晓波称杭州是座没有拒绝性人格的城市。我的理解杭州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城市。所以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喜欢它。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不错。《人间杭州》特此推荐!
杭州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 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
今天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开启火炬传递活动,文明圣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杭州亚运会即将开幕,对于杭州,你了解多少呢? 想了解一座城市,就要触及它的灵魂。《人间杭州》书写的就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是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作者吴晓波说,“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偏安是它的独特气质”,“灵隐寺可以寄托灵魂,西湖足以安顿肉身”。欢迎大家来阅读《人间杭州》,感受杭州的人间与灵魂。
读完第一感:买几本,送朋友! / 生活在杭州,到访过大多数书中提及的地方,以为自己理解的,知道的的杭州已相对全面。读完此书,填补了许多理解和认识上的真空。 / 自己生活区域介于西湖和西溪湿地之间,无数次路过或无数次有目的的去这两地玩耍。对于它们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历史的,有趣的,故事的……组成了一本有内容的书。底蕴,文化,内涵,人文,交织叠加,杭州才有滋有味;这本书,自然又更多的读者。 / 致敬那些杭州的建设者: 钱缪、白居易、苏轼、岳飞、于谦……跨越千年,历久弥坚。 李清照,秋瑾,白娘子,梁祝,苏小小……杭州名片,精致优雅。 / 朝代更迭,岁月流转,杭州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一座博物馆。 / 千年的灵隐寺,香积寺,天竺寺,龙井,玉皇书院……在这座博物馆里。 南北山路环绕的西湖,优雅如词的城市绿肺西溪湿地,跨越千年的京杭大运河,奔腾如斯默记历史钱塘江……在这座博物馆里。 太庙的烟火气,河坊街的古朴传承,小河直街的优雅清净,良渚古文化印记……在这座博物馆里。 / 杭州的生命和性格更多的被呈现在风景,文化,传说,历史之中。它是鲜活的,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 幸运身处其中并享受这座城市的安宁舒逸,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慢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不经意间就觉得它又换了一件外衣,变化很快。 / 读此书,让人安静,喜悦。 感叹生活节奏,适应变化;欣赏宁静安逸,心向往之。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先生这句,弥久而深韵。 / 西湖是诗,西溪是词,杭州是诗词!
晓波老师好会写,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作为“杭州之子”来写,再合适不过了。现在才知道,只了解了杭州的西子~只是“眉目传情”,要想深入了解,如书中所述:杭州是“人间佛风”“人文西湖”“偏安岁月”和“运河商流”这四个元素构成的。佛禅是灵魂,西湖是筋骨,偏安是个性,商流是皮肉,它们在不同的时代以各自戏剧性的方式生成,从而塑造了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俗空间里的人。书中大量的老照片,珍贵、亲切、生动,新闻系底子的吴老师,一步一景,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侃侃而谈,再去杭州玩,值得要带上这本书,在柳浪闻莺的微风中,在诸多有趣灵魂的陪伴下,细细品读西湖和杭州的味道!
柔美多情西子湖,寄托浮生的灵隐寺,财源滚滚大运河,偏安东南临安府,风急浪高钱塘潮,古今名士留佳话,白蛇化蝶有花妖,追根溯源思良渚,人间天堂话杭州。
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班级,那么杭州毋庸置疑是班花的角色。魅力之都的杭州,是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商贾名流所停留颂赞过的城市。 摘录本书中最具人文思考的文字—— ✨作为一个城市的观察者,你只有触摸到了更多的灵魂,才能真正地进入它。你发现他们,跟他们说话,看他们落泪和欢笑,渐渐地,你已经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了,继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身不由己的过程。 ✨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抑或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但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这座城市的个性。这里出忠臣不出猛将,出文士不出哲人,出商贾不出赌徒,出谈禅者不出苦行僧,甚至偶尔出了一个国王,也缺一颗逐鹿中原的雄心。 ✨如果杭州有所谓的“城市性格”,它是由“人间佛风”“人文西湖”“偏安岁月”和“运河商流”这四个元素构成的。佛禅是灵魂,西湖是筋骨,偏安是个性,商流是皮肉,它们在不同的时代以各自戏剧性的方式生成,从而塑造了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俗空间里的人。 🍃🍃🍃 关于【杭州】的那些诗句: 白居易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苏轼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在这里,走近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只需费吹灰之力,它如湖面的荷萍,肤浅地漂浮在生活的表面,如同生活本身一样。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那个特有的"呼愁"的城市,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在题记中,他说,"美景之美,在其忧伤"。 一切伟大的城市,大抵都是如此。它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走出,在破坏中得到新生,每一代人、无数的灵魂,都在它的肌肤上烙下印记......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且记录一下我和杭州的故事,不久不长。 2022年寒假 从珠海飞机去杭州 阴雨阴雨 我穿着亮橙色的棉袄坐在晚高峰的公交车上 略显突兀 车里昏暗 大家普遍身着黑灰色 当时感觉自己不如大城市低调稳重哈哈 蛮大胆一个人去了虎跑泉及几次西湖(本人很怕蛇 这可是白娘子的老家诶 现在想想我是不敢再一个人雨天闯啦)。 宅在姐姐家的那几天开始看这本书,三心二意没看完,看完了《长安的荔枝》。 2023年考研倒计时那几天 突然认识了一个杭州的男生 那肩宽 那臭屁的语气 那可爱的牙齿(无人之地…他别发现我就好)疯狂心动。 2024年寒假再次来到杭州,见到了小胡。他说自己吊儿郎当,为人粗鄙…而我也通过他不时的粗口明白他对我无感。但神奇的是 我也深陷双标不可自拔 粗口和大男子主义在他细节上的绅士礼貌上都变得那么反差可爱哈哈哈。当然见他我有些紧张 几次梗没接住让我很介怀哈哈哈。不过 当我说出西湖山引来他调笑时 我给他一顿暴打。他说我能不能别这么暴力 我说你粗鄙我暴力 都不是啥好人……我觉得自己心里特别甜~“你粗鄙我暴力,这不正好嘛☺️” 他从小生活在这个从不缺故事与奇女子的杭州,猜测他肯定见过不少让人一眼万年的女生啦。更别说几次恋爱都是女生追的他,女孩子的细腻美好可爱之处,他见的感受过的只会比我本身所具有的更加丰富多彩!我想啊,那唯有让他来发现与定义我之于他独一无二的意义啦。 可,可,我们没有一个共同生活的圆啊! 其实后来分开后读这本书,都在代入他的为人处事…神啊!给我们一个契机,让我们了解彼此吧呜呜呜。 哈哈哈 我很喜欢杭州 很喜欢听杭州人讲方言普通话都好~希望以后在杭州定居 离姐姐 家人近近地! 插播一则:我和妈妈问了两次厕所在哪里 热心叔叔阿姨甚至是目送着我们 确认我们找到了厕所才走。 感恩感谢杭州,杭州我为你骄傲哈哈哈!!!
一切的城市,大抵都是如此。 它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走出,在破坏中得到新生,从新生中走向衰亡。每一代人、无数的灵魂,都在它的肌肤上烙下印记,让它变得活色生香、也变得面目全非…最后在失神与踌躇中,掩退回到历史角落。 城市永远存在,参与了一切,又忍受一切,不动声色、不曾背离。
对于吴晓波,并不陌生,看过他的经济类的节目,还有他的微信公众号,挺喜欢作者的风格,理性、温和、睿智,通过他有条有理、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让我对很多国内外热点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有了一定了解。前段时间因为网上有些人的断章取义,大概是攻击他所谓为中产阶级服务的观点,感觉挺好笑,那么多高档宾馆饭店、娱乐场所不都是为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服务的吗?你怎么不去砸毁呢?这种肆意的人身攻击比病毒更可怕。第一次读他写的偏人文方面的书籍,这本书从良渚文化开始,从文化、经济、军事等入手描述了杭州的前世今生,书中的很多图片看着特别亲切,了解了不少跟杭州有很深渊源的古往今来的文人和官员轶事,拓展了知识面,知道了“苏堤”、“白堤”的来源以及背后的故事,放在现在苏轼和白居易也是我们官员的学习榜样哦。同时也为词人李清照因为生活的悲苦、生活在西湖边二十几年居然未留下只字片语而感到痛心,没想到灵隐寺得以保存是那么多人付出的努力的结果!杭州似乎没啥血性,唐、宋、元、明、清改朝换代,杭州几乎不做任何抵抗,像个朝三莫四、喜新厌旧的妇人,自顾自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其实这未尝不是一种达观、务实的生活哲学和理念,好在杭州还出了秋瑾等一群革命志士为杭州挽回一点颜面。作者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他眼里的杭州,书中他对杭州的认识、理解以及对很多现象的分析让我们对很多杭州历史事件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解读,这是一本读起来轻松,收获满满的好书,值得一读。
提到杭州,自然跳不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更是绕不开无数文人墨客诗词中的西子湖,风华绝代的西子为杭州注入了太多的美好、诗意与灵魂。 断桥相遇的白娘子与许仙;长眠于白堤尽头西泠桥畔的鉴湖女侠秋瑾;建造灵隐寺的西印度和尚慧理;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2019年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六下江南的康熙乾隆皇帝;被倭寇烧毁的雷锋塔;曾任杭州将军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 曾在杭州为官、对灵隐寺情有独钟的白居易,他流芳百世的三千多首诗歌中描写西湖的就有二百多首,而且西湖这个美丽的名字也是因他的一首诗歌而来。 两度落脚于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留下四百多首描写西湖诗篇的大才子苏轼,认为自己前世是杭州人,可见苏东坡对杭州的万般喜爱之情。 “西湖不照临水人,临水不写西湖词”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在这里独自一人落寞生活十余载,未曾给西湖留下只言片语。也许曾经的颠沛流离,曾经的伤痛不堪,她只想一个人静静回味。 性情恬淡、终身未娶、一生不涉科举,人称“梅妻鹤子”的诗人林和靖,不知他那曾经闲云野鹤的茅舍在西湖岸边还能不能寻得到踪影。 那个坚持偏安国策、逢强示弱、与周边睦邻友好、保全了江南半壁太平的钱镠,他可知他那存续了七十余年的“独立王国”,现在已经更加辉煌繁盛。 埋忠骨于今日的岳王庙、曾经的栖霞岭下,被害于风波亭的民族英雄岳飞,可知道奸贼秦桧已被后世的人们烹炸吞食了多少年。 那个五百年不遇的商业奇才,清朝三百年唯一一个被赐穿黄马褂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如果可以重来,他还会做那让他一生积业毁于一旦的生丝生意吗? 不知现在可否还有人吟着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在杭州曾经悠长的街巷里寻找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的张静江,当年他亲手主办的第一届西湖博览会的饕餮盛况似乎犹在眼前,现如今可还会有人记得腿有残疾的他?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举国就役而开御道”,终而激发民变被缢弑于南巡途中的隋炀帝杨广,因开拓大运河消耗掉惊人的国力,他可曾知道大运河的开工建造完成,为杭州带来怎样的昌盛繁华,使得杭州成为历史上的重要枢纽,给古杭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和经济繁荣。 在铁路尚未兴起的杭州,大运河是南北的运输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环。它的繁盛使得马可波罗慕名而来,并把它介绍给了西方世界,让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外国人了解了当时的杭州,是一座多人种、多语言、多习俗、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型城市。 曾为蒋介石写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展示国人死战到底的决心誓言;为了征募新兵,撰写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引发全国热血青年的从军潮的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饱受煎熬折磨,终其一生未能逃出心灵的樊篱。 不是说人与人的相遇需要缘分吗?那么人和城市的相遇不也一样需要缘分吗? 从诞生良渚文明催生出城市的概念,到运河开通带来兴盛和财富,再到元代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中国城市,之后运河被铁路所代替……。素来沉寂、似乎不曾有过剧烈起伏跌宕的杭州城,经过历朝历代几千年的兴衰、变迁、更迭、发展,形成了今时今日杭州的根骨、血脉与灵魂。 吴晓波说,“如果杭州有所谓的“城市性格”,它是由“人间佛风”“人文西湖”“偏安岁月”和“运河商流”这四个元素构成的。佛禅是灵魂,西湖是筋骨,偏安是个性,商流是皮肉,它们在不同的时代以各自戏剧性的方式生成,从而塑造了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俗空间里的人。” “杭州与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洛阳、安阳称为“七大古都”。与其它古都相比,杭州自有其独特的城市性格。” “诚然,因为杭州的地理属性,让它注定成为不了兵家必争之地。每一次的改朝换代,杭州都是被“顺便”占领的城池。大多数时候,这座城市的将领都是“稍事抵抗、主动投降”,因此这也让杭州在数次朝代更迭中总是能躲过一劫,避免了“屠城”“人相食”“百日围攻”等生灵涂炭的惨烈景象。” “同时,正是这份“偏安”的气质,极大地促进古杭州的经济繁荣,也塑造了杭州人的某些城市性格,比如追求安逸,寻求一个内向而自得其乐的人生。” 吴晓波在书中写道:“灵隐寺可以寄托灵魂,西湖足以安顿肉身。” “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杭州。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全书配有若干张吴晓波亲自甄选的历代照片与画作图片,它们配合着温情的文字,解读着作者对这座城市的情感、喜爱、理解、观点,能让读者更真实地了解杭州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如果你还未到过杭州或者想要了解它,不妨看看这本《人间杭州》,跟着吴晓波的文字与图片,游历一番!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的故事》 我对杭州的第一个印象:是《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爱情很美,风景也应该很美,我未到过杭州,但是关于杭州的诗文很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前我不知道写的是杭州,现在知道了! 第二个印象最深的是苏轼:被贬职到杭州做通判,他在杭州发明了很多美食,《东坡肉》,还有一首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们也把西湖也叫『西子湖』,西湖是佳人,未见过“西施”,但是他的各种美,以及妆容却画赋了西湖风景!
没想到吴晓波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文笔如此优秀,杭州自古繁华,本书可看做是一本杭州简史,看完对杭州更憧憬了…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吴晓波。 本书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是一部充斥强烈情感的作品,收录了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与画作,行文诗意。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最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唯一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书中收录了220多张作者亲自甄选的历代照片与画作,是吴晓波所有作品中用图最多的一部,它们构成了文字之外的另一条叙述线。 这部作品也是吴晓波迄今为止最个人化、投入最多私人情感的作品。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对每一个出场人物的描写,处处透露着作者的观点、态度、喜好与情感。用吴晓波自己的话来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写这一本书,如同我当年开那家书店,仍是一件可爱而不会有什么着落的事情。我把它当成一个念想,你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人记忆就好了。
前几年自驾游华东,杭州是重点城市之一。那里有朋友,有美景,还有美食。印象最深刻的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五A级景区,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游罢赞叹不已!杭州真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无愧为人间天堂!是可以一去再去的好地方!
《人间杭州》令人惊喜。原以为吴晓波只擅长撰写企业编年史、财商类书籍,没想到人间杭州比我先前读过他的三本都好看。 杭州在他的笔下既有诗情又有画意,还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各式人物在你眼前晃动。 从良渚文化到现代文明(5000年前~2021年),跨年大,涉事多。每个朝代的名人奇事都有提及,有些虽是点到为止,但对我来说刚刚好。 《人间杭州》展示了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文化艺术,还有杭州独有的偏安、温润,看似没有性格是它独有的性格。充分展示了这个城市的灵魂、性格、魅力。 吴晓波称杭州是座没有拒绝性人格的城市。我的理解杭州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城市。所以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喜欢它。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不错。《人间杭州》特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