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读书笔记# 第〇贰壹本书 「凡诸所嗅,风与香等。」 这本书是一本与香有关的摘抄词典,连「王子乔妹名观香」都有一条哈。 「宫掖诸香」有种窥私野史的感觉,西施举体异香,武宗好神仙术,赵后浴五蕴七香汤,婕妤浴荳蔻汤,汤底不同,帝曰:后不如婕妤体自香。 人皆知张爱玲三恨,其一海棠无香。「香事分类」里录「海棠故无香,独昌州地产者香,乃号海棠香国。有香霏亭。」 「香事别录」里有一则山林穷四和香,「以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黄连和焚,又或加松球、枣核、梨,皆妙。」 「法和众妙香」及以后章节香方多来自《陈氏香谱》。宫中香里都明目张胆加麝香的啊,只是分量很少,欢宜香也就是常规操作吧~>_<~ 读到「金主绿云香」真的希望有商家能出哈,贵点也行啊,「不十日发黑如漆,黄赤者变黑,秃者生发。」 补记一则:这本书里只记了香彻九天,之前读《中国符咒文化大观》里有写到《无上秘要》记录的三皇真元香珠:沉香三斤、薰陆香二斤、青木香九两、鸡舌香五两、玄参三两、雀头香六两、占城香二两、安息胶四两、木兰三两。凡十二种,别捣绢簁之毕,内枣十两,更捣三万杵内器中,密盖蒸香一日毕,更蜜和捣之,丸如梧子,以青绳穿之,日曝令干。烧此皆香彻九天。
中式香很有趣,很多原料也是西方香水常用的香料比如零陵,迷迭香……但在搭配上又独具特色,富有文化语境和宗教色彩。唯一就是不便携带,嗅觉冲击不强,对原材料要求太高不太能适应现代社会平民化模式了。古人的生活真风雅,这种生活雅趣必是需要相当多的闲适感和安全感,而不是在艰辛中挣扎的人生。这么看来虽然没有飞机和网络,但古代中产的心理满足感应是大于现代中产的。
# 承香雅韵,典藏版《香乘》来啦! 香事由来已久, 先秦时代的屈原曾幻想将身上香草 做成的佩饰托神使交给洛水女神, 以表达自己对女神的一腔倾慕。 庄严的皇宫,贵族的豪宅, 幽深的闺阁卧室,洁静的茶室书房, 香炉中总是飘散着一缕缕沁人心脾的芬霭, 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香之为用,不可思议, 通天集灵,祀先供圣。 香是敬畏天地祖先圣贤的表述; 香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 香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 历代的王侯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大德, 甚至普通百姓,日常皆用香、爱香、惜香, 数千年来的中国人始终以香为伴,对香推崇有加。 如何让“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香品等香文化知识被更多人所知, 于是,便有了这套典藏修订版本的精装《香乘》。 它和之前的版本有何不同呢? ■ 耗时两年,全新校注、修订 ■ 新增注释3200余条 ■ 新增精美香具、香材高清图片60余张 ■ 精选本草纤维纸制作封面,更具香道气质 ■ 精选古色古香、质朴自然的黄牛皮纸作为套封 ■ 套封上焚香图案采用烫红金工艺,承香雅韵 01.国学文化的宝典书籍 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的一支。 与香为伴除了特有的仪式感,沉浸其中还有益身心。 传统节日挂香囊, 读书写字、安神睡眠、喝茶品茗点支香, 身穿汉服佩戴各种香的配饰和配件等等。 香文化其实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了解香,学习香文化,就必须选中国香学最重要的、集历代香学大成的《香乘》。历时五年,经过三轮修订的《香乘》精装典藏版,尤其值得收藏。 《香乘》的作者是明末著名学者、香学家周嘉胄。 为了《香乘》,他用了二十余年,搜集和整理各种与香有关的知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多款传世香方和香具,大量与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香方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不断发掘实践的宝库和源泉。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香乘》,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是了解香文化、学习中国传统香道、重兴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 嘉胄此编,殚二十余年之力,凡香之名品、故实以及修合赏鉴诸法,无不旁征博引,一一具有始末;而编次亦颇有条理。谈香事者,固莫详备于斯矣。 ——《四库全书提要》 (《香乘》)所载天文、地理、人事、物产,囊括古今殆尽矣,余无复可措一辞。 ——明代学士·李维桢 02. 校注者的匠心 《香乘》的校注者是日月洲。 日月洲又名明洲,文化学者、茶人、香学爱好者。 著有文化随笔《佛国行》、《向西,灵魂跟着脚步》等,整理并校注香学典籍《香乘》,茶学典籍《茶经》《大观茶论》等。创立古树茶收藏机构“茗寿堂”,致力于传统智慧在当下的生活化。 虽然《香乘》是首选之作,但影印版的四库全书中的《香乘》没有断句,阅读困难,而且也有不少错误之处。 日月洲以香文化的喜爱,凭着一腔热情,开始了断句和校注工作。 凭借深厚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文言文基础,以及对香学的理解,历时十余年积淀,2014年出版了第一版标注的《香乘》,也是市面上第一本简体注释版本。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日月洲继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修订这部香学巨著之上。 03.最新精装典藏版《香乘 》 新增加3200余条注释(全部注释共计5200余条),内容丰富全面。 著名收藏家张晓武、张朋、十三先生等以及见闻香堂等为丰富内文提供了100多幅精美香具、香材高清图。 ☛【收藏价值1】 以四库本为底本,三种版本互校。 除了《四库全书》收录的版本外,《香乘》尚有其他民间流传的版本,各有特色,但也各有不足。 此次修订版的《香乘》校对所依据的版本包括四库全书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汉和本、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无碍庵本,前两者为刻本,后一本为写本。 以四库全书版为底本,参照其他两本校对。明显错误之处予以改正并注明,不同版本皆可说通的地方加以说明。无论是香品、典故,还是香谱香方,此版《香乘》让香道爱好者,达到依照原文能轻松上手实践的程度。 ☛【收藏价值2】 精美装帧设计,考究用纸和工艺 双册精装、全彩图文,外设大函套包装 , 装帧设计上,精选了本草纤维纸做封面, 套封采用古色古香、质朴自然的黄牛皮纸,并采用烫红金工艺。 内文采用质地轻柔温和、阅读体验舒适的胶版纸。 04.《香乘》里的寄望 ☛ 命运多舛的出版 《香乘》著者周嘉胄生活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动荡、朝代交替之时。 《香乘》出版问世极为曲折艰难: 第一次刻板遇到瘟疫,工人都病故了; 第二次刻板遇到火灾,刻板都烧毁了; 第三次刻板,周嘉胄财力已尽,产生了彻底放弃的念头。 但周嘉胄不舍放弃,他拿出自己准备买房子的钱用来刻板,也因此才有了这本传世之作《香乘》。 ☛ 前世的梦想 《香乘》里寄存了周嘉胄的梦想:有朝一日,希望能有一个小院子,种上各种香草,每天对着幽兰都梁,与古君子对话,感悟天地之美。 无奈逢乱世,山河破碎,周嘉胄终身也未了此心愿。 而这,应该也是很多香学爱好者共同的愿望。 ☛ 今日的寄愿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喜爱香玩香的人也越来越多,即使不能实现有个小院子种上各种香草的梦想,也依然能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玩香的小天地,但求惬意自得就好。 而此版《香乘》,就是寄愿在玩香学香的时候,可以解惑答疑,真正走进香的世界,在追求天地万物本性之香的同时,也能不断向内,提升人格的追求。
一本《香乘》,香事写尽矣。 何须赘言,以周君自序作结:“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
从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基本知识,到香文化相关典故趣事,再到各类传世香方的记载。这本书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最基本的香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开始学习中国传统香道、重兴中国香文化的道路。读这本书的时候,被密密麻麻的注解所震撼,这不仅是一本关于香文化的书籍,在书中还涉及了植物学科、自然地理、文化历史等等类目的知识,所校阅批注的工作量之广深也是令人惊叹。不论是明代的原著作者周嘉胄,还是为其作注的日月州老师,都整理点校了前人的心血,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想要搞清楚这些漫长历史长河中交杂盘复在一起的历史脉络都并不容易,更难以想象古时的学者又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完成这在书海中的沉浮的。 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 相信阅读这本书的各位读者也必是中国传统香道的爱好者,希望能有更多的的人热爱中国传统香文化,一起重兴中国香文化。
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 不过是人生的选择问题。
一为陆之《茶经》,一为周氏《香乘》(称“香经”不为过),同位集大成者,燃香品茗,再捧一本《禅与摩托车维修》,王司徒有言:“如此,岂不美哉!”哈哈哈。[呲牙]
好书
期待以久
嗅觉是五感之一,这书记录香方的配方,条件如允许可尝试复原,也可通过一些渠道购买,可见于哔哩哔哩up主、小红书号、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见闻香堂青花加紫,九龙沉香博物馆等。
能认真看完本书的一定是个可爱的人
遇见香事,遇见一分欢喜。古文古语,普常识、载趣闻,先过一遍观大略。秋雨、清晨,释卷~连滚带爬上班去,糙生活继续
小说写的挺不错的
这本小说写的挺好的
对香有兴趣的 必看
#2024年的读书笔记# 第〇贰壹本书 「凡诸所嗅,风与香等。」 这本书是一本与香有关的摘抄词典,连「王子乔妹名观香」都有一条哈。 「宫掖诸香」有种窥私野史的感觉,西施举体异香,武宗好神仙术,赵后浴五蕴七香汤,婕妤浴荳蔻汤,汤底不同,帝曰:后不如婕妤体自香。 人皆知张爱玲三恨,其一海棠无香。「香事分类」里录「海棠故无香,独昌州地产者香,乃号海棠香国。有香霏亭。」 「香事别录」里有一则山林穷四和香,「以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黄连和焚,又或加松球、枣核、梨,皆妙。」 「法和众妙香」及以后章节香方多来自《陈氏香谱》。宫中香里都明目张胆加麝香的啊,只是分量很少,欢宜香也就是常规操作吧~>_<~ 读到「金主绿云香」真的希望有商家能出哈,贵点也行啊,「不十日发黑如漆,黄赤者变黑,秃者生发。」 补记一则:这本书里只记了香彻九天,之前读《中国符咒文化大观》里有写到《无上秘要》记录的三皇真元香珠:沉香三斤、薰陆香二斤、青木香九两、鸡舌香五两、玄参三两、雀头香六两、占城香二两、安息胶四两、木兰三两。凡十二种,别捣绢簁之毕,内枣十两,更捣三万杵内器中,密盖蒸香一日毕,更蜜和捣之,丸如梧子,以青绳穿之,日曝令干。烧此皆香彻九天。
中式香很有趣,很多原料也是西方香水常用的香料比如零陵,迷迭香……但在搭配上又独具特色,富有文化语境和宗教色彩。唯一就是不便携带,嗅觉冲击不强,对原材料要求太高不太能适应现代社会平民化模式了。古人的生活真风雅,这种生活雅趣必是需要相当多的闲适感和安全感,而不是在艰辛中挣扎的人生。这么看来虽然没有飞机和网络,但古代中产的心理满足感应是大于现代中产的。
# 承香雅韵,典藏版《香乘》来啦! 香事由来已久, 先秦时代的屈原曾幻想将身上香草 做成的佩饰托神使交给洛水女神, 以表达自己对女神的一腔倾慕。 庄严的皇宫,贵族的豪宅, 幽深的闺阁卧室,洁静的茶室书房, 香炉中总是飘散着一缕缕沁人心脾的芬霭, 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香之为用,不可思议, 通天集灵,祀先供圣。 香是敬畏天地祖先圣贤的表述; 香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 香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 历代的王侯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大德, 甚至普通百姓,日常皆用香、爱香、惜香, 数千年来的中国人始终以香为伴,对香推崇有加。 如何让“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香品等香文化知识被更多人所知, 于是,便有了这套典藏修订版本的精装《香乘》。 它和之前的版本有何不同呢? ■ 耗时两年,全新校注、修订 ■ 新增注释3200余条 ■ 新增精美香具、香材高清图片60余张 ■ 精选本草纤维纸制作封面,更具香道气质 ■ 精选古色古香、质朴自然的黄牛皮纸作为套封 ■ 套封上焚香图案采用烫红金工艺,承香雅韵 01.国学文化的宝典书籍 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的一支。 与香为伴除了特有的仪式感,沉浸其中还有益身心。 传统节日挂香囊, 读书写字、安神睡眠、喝茶品茗点支香, 身穿汉服佩戴各种香的配饰和配件等等。 香文化其实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了解香,学习香文化,就必须选中国香学最重要的、集历代香学大成的《香乘》。历时五年,经过三轮修订的《香乘》精装典藏版,尤其值得收藏。 《香乘》的作者是明末著名学者、香学家周嘉胄。 为了《香乘》,他用了二十余年,搜集和整理各种与香有关的知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多款传世香方和香具,大量与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香方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不断发掘实践的宝库和源泉。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香乘》,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是了解香文化、学习中国传统香道、重兴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 嘉胄此编,殚二十余年之力,凡香之名品、故实以及修合赏鉴诸法,无不旁征博引,一一具有始末;而编次亦颇有条理。谈香事者,固莫详备于斯矣。 ——《四库全书提要》 (《香乘》)所载天文、地理、人事、物产,囊括古今殆尽矣,余无复可措一辞。 ——明代学士·李维桢 02. 校注者的匠心 《香乘》的校注者是日月洲。 日月洲又名明洲,文化学者、茶人、香学爱好者。 著有文化随笔《佛国行》、《向西,灵魂跟着脚步》等,整理并校注香学典籍《香乘》,茶学典籍《茶经》《大观茶论》等。创立古树茶收藏机构“茗寿堂”,致力于传统智慧在当下的生活化。 虽然《香乘》是首选之作,但影印版的四库全书中的《香乘》没有断句,阅读困难,而且也有不少错误之处。 日月洲以香文化的喜爱,凭着一腔热情,开始了断句和校注工作。 凭借深厚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文言文基础,以及对香学的理解,历时十余年积淀,2014年出版了第一版标注的《香乘》,也是市面上第一本简体注释版本。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日月洲继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修订这部香学巨著之上。 03.最新精装典藏版《香乘 》 新增加3200余条注释(全部注释共计5200余条),内容丰富全面。 著名收藏家张晓武、张朋、十三先生等以及见闻香堂等为丰富内文提供了100多幅精美香具、香材高清图。 ☛【收藏价值1】 以四库本为底本,三种版本互校。 除了《四库全书》收录的版本外,《香乘》尚有其他民间流传的版本,各有特色,但也各有不足。 此次修订版的《香乘》校对所依据的版本包括四库全书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汉和本、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无碍庵本,前两者为刻本,后一本为写本。 以四库全书版为底本,参照其他两本校对。明显错误之处予以改正并注明,不同版本皆可说通的地方加以说明。无论是香品、典故,还是香谱香方,此版《香乘》让香道爱好者,达到依照原文能轻松上手实践的程度。 ☛【收藏价值2】 精美装帧设计,考究用纸和工艺 双册精装、全彩图文,外设大函套包装 , 装帧设计上,精选了本草纤维纸做封面, 套封采用古色古香、质朴自然的黄牛皮纸,并采用烫红金工艺。 内文采用质地轻柔温和、阅读体验舒适的胶版纸。 04.《香乘》里的寄望 ☛ 命运多舛的出版 《香乘》著者周嘉胄生活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动荡、朝代交替之时。 《香乘》出版问世极为曲折艰难: 第一次刻板遇到瘟疫,工人都病故了; 第二次刻板遇到火灾,刻板都烧毁了; 第三次刻板,周嘉胄财力已尽,产生了彻底放弃的念头。 但周嘉胄不舍放弃,他拿出自己准备买房子的钱用来刻板,也因此才有了这本传世之作《香乘》。 ☛ 前世的梦想 《香乘》里寄存了周嘉胄的梦想:有朝一日,希望能有一个小院子,种上各种香草,每天对着幽兰都梁,与古君子对话,感悟天地之美。 无奈逢乱世,山河破碎,周嘉胄终身也未了此心愿。 而这,应该也是很多香学爱好者共同的愿望。 ☛ 今日的寄愿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喜爱香玩香的人也越来越多,即使不能实现有个小院子种上各种香草的梦想,也依然能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玩香的小天地,但求惬意自得就好。 而此版《香乘》,就是寄愿在玩香学香的时候,可以解惑答疑,真正走进香的世界,在追求天地万物本性之香的同时,也能不断向内,提升人格的追求。
一本《香乘》,香事写尽矣。 何须赘言,以周君自序作结:“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
从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基本知识,到香文化相关典故趣事,再到各类传世香方的记载。这本书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最基本的香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开始学习中国传统香道、重兴中国香文化的道路。读这本书的时候,被密密麻麻的注解所震撼,这不仅是一本关于香文化的书籍,在书中还涉及了植物学科、自然地理、文化历史等等类目的知识,所校阅批注的工作量之广深也是令人惊叹。不论是明代的原著作者周嘉胄,还是为其作注的日月州老师,都整理点校了前人的心血,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想要搞清楚这些漫长历史长河中交杂盘复在一起的历史脉络都并不容易,更难以想象古时的学者又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完成这在书海中的沉浮的。 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 相信阅读这本书的各位读者也必是中国传统香道的爱好者,希望能有更多的的人热爱中国传统香文化,一起重兴中国香文化。
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 不过是人生的选择问题。
一为陆之《茶经》,一为周氏《香乘》(称“香经”不为过),同位集大成者,燃香品茗,再捧一本《禅与摩托车维修》,王司徒有言:“如此,岂不美哉!”哈哈哈。[呲牙]
好书
期待以久
嗅觉是五感之一,这书记录香方的配方,条件如允许可尝试复原,也可通过一些渠道购买,可见于哔哩哔哩up主、小红书号、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见闻香堂青花加紫,九龙沉香博物馆等。
能认真看完本书的一定是个可爱的人
遇见香事,遇见一分欢喜。古文古语,普常识、载趣闻,先过一遍观大略。秋雨、清晨,释卷~连滚带爬上班去,糙生活继续
小说写的挺不错的
这本小说写的挺好的
对香有兴趣的 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