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能够带领读者建立一个初步的知识框架,第二种则是能够引发读者进行深入地思考。这两种书籍在联系具有连续性,因为第二类往往需要建立在第一类所构建的基础之上。林老师这本网络分析的艺术自然是属于第二类的佳作,值得每个对于网络技术以及分析方式有兴趣的人都去阅读一遍。 作为网络专业毕业的我自工作后便对网络有些不那么侧重,阅读之中死去的知识开始疯狂的攻击我:比如三类重传的触发与执行机制;延迟确认以及nagel算法对于网络性能的影响,甚至对于四次挥手亦有影响;再比如TSO给数据包聚合带来的抓包分析层面的影响,LRO对于ACK三次握手的确认与拥塞避免算法窗口机制的影响;TCP分段是为了更好的支持重传机制,同时MSS是支持分段的基础;在途字节数的概念重定义以及通过在途字节数计算拥塞点等。 以上通过阅读所收获的技术上的理解,又使我进一步意识到每一种技术都是相对的好,如果抛开上下文单独谈论技术的好坏都有失偏颇,某一种解决方案在另一个场景中就不一定是最优解:比如之前在看TSO/LRO便一味的认为作出这样的调优一定是好的,现在看来确实没有进行全面的思考,因为LRO开启下导致的ACK降低会带来发送的在途字节数增长速度的降低,使传输带来性能上的降低。一样事物,知其产生的背景,知其实现的方式方是对其有了知识,才有了自己的基础框架。有了对于正确形式的认知,然后在知晓了正确为何物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为什么不正确的分析与推理,进行实践上的认知。人只有知道了定义了正确的是什么,才有了识别错误的能力,比如知道了美为何物,才能在美出现的时候作出赞美,间接也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品味(有些扯远了)。正确形式的认知定义则需要按照兴趣阅读第一类书籍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框架。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于技术上的思考,关于林老师的分析方式带来的有对于如何思考的收获,相比之下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像福尔摩斯一样观察细节,把握系统行为中的每一个数据细节,然后结合正确的框架进行系统性的归纳与演绎推理。 数据是支撑论点的基础,数据便是数字世界的论据。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对于技术人来说,分析问题时对与实现的细节以及其交互的数据的收集分析便是门道,这必须建立在对工具的熟练应用对于数据的采集上,也需要建立在翔实的知识框架上。然后在基于对于数据进行客观描述与汇总的情况下确定问题,随后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思考灵活地确定解决方案,而不是线性地古板地进行套用他人的解决方案,虽然可能很多情况下也许是可以直接套用也没有问题。有必要提的是,客观地进行信息收集汇总极为重要,是问题分析的基础。 现实世界是逻辑与物理组成的,数字世界的运行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紧密相关,那么必然也是由逻辑与物理,并且是由数字组成的。举传输层为例来说,TCP的三次握手以及TLS便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双方建立有效沟通以及确定对象身份进行安全沟通的抽象模型,拥塞避免也是双方在理解信息上协商的一个缓冲期,整个TCP机制都可以套用到现实世界的沟通系统中。 在解决问题中,如果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公式,那么解决起来必然是准确而快速,否则便只能通过多次的实验统计然后再由自己进行汇总抽象,这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解释实践的感性认知论,也侧面强烈的说明了数学、统计以及逻辑思考的重要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便是站在他们所留下的思考之上,站在前人通过感性认知后进行大量实践后通过抽象将其称为逻辑的东西。 独立思考与分析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并作出实践与熟练的技能,也是缓解个人焦虑的必备技能。这之中的时间可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一件事情只有在没有完全的把握之下去做才可能有所收获与成长,在任何情况下,终极规则都必须是“just do it”。在个人成长这一条路上大家都是同类,三人行必有我师。 ——2024.4.27 22:50
作为C++.程序员,存在严重的技术焦虑,什么都想学,找不到坚持的方向。之前看到同事用wireshark熟练的分析问题,很是佩服,开始决定学习wirwshark。一口气读完林大佬两本关于wireshark的书,网络分析也算是入门了吧,还需要在实践中持续学习。
微信上不可多的真正神作,虽然wireshark截图是老版本,但是思路方法都是可以借鉴的。
风趣幽默地讲解了如何使用鲨鱼鳍软件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作者会带着读者从问题出发,演示鲨鱼鳍软件的具体操作,根据经验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发现原因再参数优化,最后问题得到解决。各章节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又有趣的网络故事,感谢作者。
本书延续上一本诙谐风趣的风格,继续通过实例分享通过wireshark工具解决了不少网络疑难杂症。 听完这本之后,意识到除网络之外,wireshark也可以帮助分析其他方面的技术,功能强大。 书中的知识点固然重要,但作者分享的工作经验及人生阅历更引人深思。给未来的技术道路上带来了不少启发,致谢。
一个it民工的技能,是由问题驱动出来的。 林工用一本书的抓包案例分析,为我们证明了这个命题。
推荐为神作不为过。作者细心耐心的解决一个个问题,同时也在过程中把原理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解决了我很多的疑惑。是国内技术钻研的大牛。
研发很多时候将问题定位为网络问题后,就不在细究了。一些是因为对网络不了解,或者事不在己的心态。 而这本书正是对网络问题追根溯源,并解决的一本好书。
强烈推荐 一直对技术类的书比较排斥,因为难理解容易打击自信心,这本书成功的勾起了我的学习兴趣,之前对wireshark有接触,但是了解不深,看完之后感觉可以深入学习下了。 看技术书第一次有种废寝忘食的感觉,哈哈哈哈~
“林先生不在工作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园艺花卉上,尤其是欧洲月季。”
很有意思的一本网络运维示例,作者语言幽默,案例深入浅出。
好书
这是我读过的上百本技术类书籍里面,最好读的一本,阅读的过程像读小说。
很不错,推荐
比起前作略逊一筹,但依旧是相当好的讲网络的书籍
一本好书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能够带领读者建立一个初步的知识框架,第二种则是能够引发读者进行深入地思考。这两种书籍在联系具有连续性,因为第二类往往需要建立在第一类所构建的基础之上。林老师这本网络分析的艺术自然是属于第二类的佳作,值得每个对于网络技术以及分析方式有兴趣的人都去阅读一遍。 作为网络专业毕业的我自工作后便对网络有些不那么侧重,阅读之中死去的知识开始疯狂的攻击我:比如三类重传的触发与执行机制;延迟确认以及nagel算法对于网络性能的影响,甚至对于四次挥手亦有影响;再比如TSO给数据包聚合带来的抓包分析层面的影响,LRO对于ACK三次握手的确认与拥塞避免算法窗口机制的影响;TCP分段是为了更好的支持重传机制,同时MSS是支持分段的基础;在途字节数的概念重定义以及通过在途字节数计算拥塞点等。 以上通过阅读所收获的技术上的理解,又使我进一步意识到每一种技术都是相对的好,如果抛开上下文单独谈论技术的好坏都有失偏颇,某一种解决方案在另一个场景中就不一定是最优解:比如之前在看TSO/LRO便一味的认为作出这样的调优一定是好的,现在看来确实没有进行全面的思考,因为LRO开启下导致的ACK降低会带来发送的在途字节数增长速度的降低,使传输带来性能上的降低。一样事物,知其产生的背景,知其实现的方式方是对其有了知识,才有了自己的基础框架。有了对于正确形式的认知,然后在知晓了正确为何物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为什么不正确的分析与推理,进行实践上的认知。人只有知道了定义了正确的是什么,才有了识别错误的能力,比如知道了美为何物,才能在美出现的时候作出赞美,间接也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品味(有些扯远了)。正确形式的认知定义则需要按照兴趣阅读第一类书籍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框架。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于技术上的思考,关于林老师的分析方式带来的有对于如何思考的收获,相比之下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像福尔摩斯一样观察细节,把握系统行为中的每一个数据细节,然后结合正确的框架进行系统性的归纳与演绎推理。 数据是支撑论点的基础,数据便是数字世界的论据。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对于技术人来说,分析问题时对与实现的细节以及其交互的数据的收集分析便是门道,这必须建立在对工具的熟练应用对于数据的采集上,也需要建立在翔实的知识框架上。然后在基于对于数据进行客观描述与汇总的情况下确定问题,随后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思考灵活地确定解决方案,而不是线性地古板地进行套用他人的解决方案,虽然可能很多情况下也许是可以直接套用也没有问题。有必要提的是,客观地进行信息收集汇总极为重要,是问题分析的基础。 现实世界是逻辑与物理组成的,数字世界的运行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紧密相关,那么必然也是由逻辑与物理,并且是由数字组成的。举传输层为例来说,TCP的三次握手以及TLS便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双方建立有效沟通以及确定对象身份进行安全沟通的抽象模型,拥塞避免也是双方在理解信息上协商的一个缓冲期,整个TCP机制都可以套用到现实世界的沟通系统中。 在解决问题中,如果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公式,那么解决起来必然是准确而快速,否则便只能通过多次的实验统计然后再由自己进行汇总抽象,这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解释实践的感性认知论,也侧面强烈的说明了数学、统计以及逻辑思考的重要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便是站在他们所留下的思考之上,站在前人通过感性认知后进行大量实践后通过抽象将其称为逻辑的东西。 独立思考与分析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并作出实践与熟练的技能,也是缓解个人焦虑的必备技能。这之中的时间可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一件事情只有在没有完全的把握之下去做才可能有所收获与成长,在任何情况下,终极规则都必须是“just do it”。在个人成长这一条路上大家都是同类,三人行必有我师。 ——2024.4.27 22:50
作为C++.程序员,存在严重的技术焦虑,什么都想学,找不到坚持的方向。之前看到同事用wireshark熟练的分析问题,很是佩服,开始决定学习wirwshark。一口气读完林大佬两本关于wireshark的书,网络分析也算是入门了吧,还需要在实践中持续学习。
微信上不可多的真正神作,虽然wireshark截图是老版本,但是思路方法都是可以借鉴的。
风趣幽默地讲解了如何使用鲨鱼鳍软件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作者会带着读者从问题出发,演示鲨鱼鳍软件的具体操作,根据经验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发现原因再参数优化,最后问题得到解决。各章节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又有趣的网络故事,感谢作者。
本书延续上一本诙谐风趣的风格,继续通过实例分享通过wireshark工具解决了不少网络疑难杂症。 听完这本之后,意识到除网络之外,wireshark也可以帮助分析其他方面的技术,功能强大。 书中的知识点固然重要,但作者分享的工作经验及人生阅历更引人深思。给未来的技术道路上带来了不少启发,致谢。
一个it民工的技能,是由问题驱动出来的。 林工用一本书的抓包案例分析,为我们证明了这个命题。
推荐为神作不为过。作者细心耐心的解决一个个问题,同时也在过程中把原理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解决了我很多的疑惑。是国内技术钻研的大牛。
研发很多时候将问题定位为网络问题后,就不在细究了。一些是因为对网络不了解,或者事不在己的心态。 而这本书正是对网络问题追根溯源,并解决的一本好书。
强烈推荐 一直对技术类的书比较排斥,因为难理解容易打击自信心,这本书成功的勾起了我的学习兴趣,之前对wireshark有接触,但是了解不深,看完之后感觉可以深入学习下了。 看技术书第一次有种废寝忘食的感觉,哈哈哈哈~
“林先生不在工作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园艺花卉上,尤其是欧洲月季。”
很有意思的一本网络运维示例,作者语言幽默,案例深入浅出。
好书
这是我读过的上百本技术类书籍里面,最好读的一本,阅读的过程像读小说。
很不错,推荐
比起前作略逊一筹,但依旧是相当好的讲网络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