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自传

[法]玛丽·居里
《居里夫人自传》前半部分为居里夫人自传,居里夫人真实地记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孩坎坷的求学经历,战争带来的灾难,她在追求科学道路上的顽强坚持,及她对伴侣、孩子、家庭生活的爱。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对美国之行记忆犹新,在战争中她采用镭射气治病救人。后半部分是皮埃尔传,是居里夫人为丈夫所写。居里夫人用真诚而坦率的语言,通过对两人共同追求的科学事业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来往的回忆,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了皮埃尔·居里对科学的崇高追求和无私高尚的人格魅力。
笑洲舟

玛丽·居里:唯一两获诺奖的女性 玛丽·居里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法国著名波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玛丽·居里堪称诺贝尔奖专业户。因为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903年物理和1911年化学),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同获诺贝尔奖(1903年物理),大女儿和女婿也获诺贝尔奖(1935年化学),并且小女婿也获诺贝尔奖(1935年和平)。 本书包括两部分,前部分是居里夫人的自传,后半部分是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 居里夫妇志同道合,伉俪情深,在漏风漏雨,缺仪器,少设备,无原料等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发现了放射性,并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不幸的是,天妒英才,1906年皮埃尔·居里因为车祸不幸离世,年仅47岁。居里夫人继续研究,并成功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进而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妇两人沉醉学术,淡泊名利,大公无私,将镭的提纯方法毫无保留的公布于世,没有申请任何专利,没有靠此项研究来获取任何物质利益,连一间像样的实验室和助理甚至都没有。除此之外,他们还向那些对此研究一下感兴趣的人提供所需要的全部资料。他们舍小我成就了大我,极大推动了法国乃至世界镭科研、镭工业、镭医疗的发展。 皮埃尔·居里不仅不渴望谋求晋升,更不愿去追求荣誉声望。他先后拒绝了共和国一级教育勋章、教育棕榈奖章、荣誉骑士团勋章等,涉及名誉、奖赏问题,他态度尤为坚决,他认为它们有百害而无一利,谁要将全部心思都用在对荣耀的追求上,就必将自寻烦恼,还会将人的最崇高的目标放到次要的地位,这个目标就是为了爱好而从事的科学研究,这是人类最为高尚的情操。 遗憾的是,社会如何回报像居里夫妇这样富有才华的科学家,以及他们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呢?这些勇于追求理想的科学家,他们能拥有必需的工作条件吗?他们可以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吗? 我们的社会物欲横流且又充满奢靡之风,演员、歌手、网红等群体,天价片酬无数粉丝,住豪宅开豪车穿戴昂贵奢饰品,却经常偷税漏税亦如某爽、某冰、某伦、某娅等等,他们为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有意义贡献吗?喧嚣的社会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的价值,也不懂得科学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还不太清楚科学是减轻人们生活负担、减轻痛苦等所有进步的基础。政府和私人的慷慨捐赠,到目前为止都还未能给科学充足支持和资助,来使科学家们得以完全有效地进行研究。 正如巴斯德的呼吁:假如对人类有益的发明创造能打动您的心,如果您对电报、摄影术、麻醉术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发明感到惊叹的话,如果别的国家在这些奇异的发明上占了先,使您感到嫉妒的话,那么我恳求您多关心一下我们称之为实验室的这些神圣地方吧!要求对实验室进行增加吧,呼吁对它们的仪器设备进行完善吧,它们是未来的圣殿,是财富与幸福的圣殿。人类发展壮大和日益强大,就都源自那里。人类在那里学会读懂大自然的、进步的、宇宙和谐的杰作,但大自然的这些杰作往往又是凶残、疯狂与毁灭性的“杰作”。 建议大家读读那些为国家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传记,关心一下科学家的处境,关心一下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的未来: 📚1.《居里夫人自传》 📚2.《爱因斯坦传》 📚3.《点亮黑夜:爱迪生传》 📚4.《牛顿传》 📚5.《伽利略传》 📚6.《蚕丝:钱学森传》等等~ 本书经典语录✍🏻: 1.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玛丽·居里 2.我丝亳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使我感到难过的是一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之快。 ——玛丽·居里 3.我想念你,你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可我还希望让你给我一些新的力量。 ——皮埃尔·居里 4.女人比我们男人更加喜欢为了生活而去生活。天才的女人几乎是没有的。 ——皮埃尔·居里 5.我坚信科学与和平将战胜愚昧与战争。 ——巴斯德 6.我们好像生活在梦境中一般,心里想着的只有实验研究。 ——玛丽·居里 7.斗胆地,我盼着我们两个能够互相依偎着在我们的梦想中度过一生:你报效祖国的梦、我们替人类谋幸福的梦与我们的科学之梦。 ——皮埃尔·居里 8.在科学方面我们是能够做点什么的,因为这一领域是脚踏实地的。虽然这一领域非常狭小,但是我们必将有所收获。 ——皮埃尔·居里 9.我们必须要把生活变成一个梦,然后再使梦想变成现实。 ——皮埃尔·居里 10.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权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 ——玛丽·居里 11.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一直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喧嚣。 ——玛丽·居里 12.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紧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才能的,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玛丽·居里 13.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1、人们虽然不是人人都已经成为了伟人,但却有分辨优劣的能力,我们天然地会欣赏高尚,伟大。也许我们平时很难接触到伟人,但读书是最廉价的接触名人的方式,我们不必去直播间打赏,不必跑到某个城市去追星,不必被一些人的外表蒙蔽,只需要坐下来,静静地,就可以与一位伟人交流,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 2、一片土地,没有种上庄稼,就会被杂草占据;一片心灵,如果没有被好的品质填满,就有可能被坏的东西填充。所以我们要提前给心灵播种,种下向好的种子,这本书,便是一颗好种子。 3、本书中,玛丽居里以冷静坦诚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她和丈夫的生活—主要是研究生涯。在谈到各种困难时都言简意赅,在谈到科学、谈到研究时都是那么细致,我仿佛看到她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仿佛又回到了研究时候的神采奕奕,物质极度匮乏,精神光芒万丈。她永远在困难中看到好的一面,那种冷静睿智,实在很迷人。一个有志趣、又爱生活的人,一个博学、品德高尚的人,以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4、在对她丈夫的传记记录中,我看到她对丈夫的爱,两颗怀揣同样梦想的伉俪的爱。他们毕生都奉献给了科研,可是也拥有世俗的生活。皮埃尔居里,一生都梦想拥有一个实验室却没能如愿,不禁让人唏嘘、惋惜!这个社会在慢慢变好,重视科研这一点被世界重视起来,希望现在的科学家—那些为人类摘星星的人,可以不为世俗所扰,能够静心追逐梦想。我想最好的事情,是《礼记·大道之行也》里面讲的“大同”,是所有人都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共同把世界变得更好。希望希望不仅仅是希望。 5、新年的第一本书,汲取玛丽居里的力量,认真生活、直面困难,勤奋、冷静、坚持、热爱生活、怀揣理想、认真实践,其他的,交给时间。

心态

一想到世界上有这种人就觉得欢欣雀跃,再一想有些人年纪轻轻官步走的比个老干部还标准就觉得:人就是分三六九等!

笔尖魔法

为什么阅读: 在学海中踽踽独行之时,无意中看到这本书里的一段节选,类似于《送东阳马生序》。这段艰难的岁月被居里夫人用了最平实的笔触,却更觉其坚毅而备受鼓舞。 正文: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是居里夫人自述,和她为皮埃尔写的传记。 读完这本书我对居里夫妇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不仅是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者,还是X光透视车的发明者,开创天平制造业的新纪元者。我也对科学家们的实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我由衷地对像他们这样纯粹的科学工作者感到敬佩,他们严于律己,遇难则强,激流勇上。 伟大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的生活并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首田园诗。而代之的,它是同艰苦环境、内心的欲念所进行的一种艰难的斗争。伟大的发现是科学家日积月累得来的劳动成果,并不是科学家头脑里呼之即出的,也不是像智慧女神密涅瓦那样突然从主神朱庇特的脑子里冒出来。在成果涌现之前,是有无数个日日夜夜都处于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中的,总是认为不会成功,似乎大自然在同自己作对,令人不免感到沮丧、失望,但却又必须鼓起勇气继续下去。 同时我又感到很可惜,科学家始终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尽管皮埃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他一直想要的——一个好的研究条件(实验室),这个愿望直到他47岁英年早逝的时候也未能实现。同时声名鹊起意味着应酬的大量增多,加上繁重的教职工作,皮埃尔的研究时间不得不大大缩短,皮埃尔曾在信中写道他昏昏沉沉的身体状况与觉虚度时光的惆怅之感,身心俱疲下,后来的那场意外也许早已在这埋下了伏笔…… 社会如何回报这些富有才华的科学家,以及他们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呢?这些勇于追求理想的人,他们能拥有必需的工作条件吗?他们可以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吗?皮埃尔·居里和其他许多科学家的例子显示,他们简直是一无所有,而为了争取到勉强说得过去的研究条件,往往要先为了日常琐事操心劳神而将自己的青春年华与精力消耗殆尽。我们的社会物欲横流且又充满奢靡之风,它不懂得科学的价值,也不懂得科学是它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它还不太清楚科学是减轻人们生活负担、减轻痛苦等所有进步的基础。政府当局和私人的慷慨捐赠,到目前为止都还未能给科学充足支持和资助,来使科学家们得以完全有效地进行研究。 随笔: 第一,只有通过下功夫和时间才可能知道自己对某方向的真正兴趣,否则只是浮于表面的并不坚定的喜欢;第二,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脱颖而出者不光有理想,还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立刻就做的行动力。 当时我还没有选择发展方向。开始我对文学和社会学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是通过长达三年的学习,我却逐渐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数学与物理,因此也就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并暗下决心日后要到巴黎求学,并为此认真地做了学习上的准备。同时我还计划着积攒点钱,用来负担自己今后在巴黎的学习与生活。 如何让生命有价值?先完善自己,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帮助这个社会更多的人。 所有人都要先完善自己,并且共同分担社会责任,竭尽全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才能效地去帮助别人,这样,我们才觉得自己生活得更有价值。 论实地调研的重要性,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和问题所在,才能实现有效帮助。 假如我没有亲自到各医院和救护站考察,不了解他们的需求量、所求紧急的话,我也很难切实地将这项工作做好。 信心坚定,多动脑筋,放平心态。 开车前往各个救护站的路上,经常会遇到千奇百怪、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经常无法确切地知道是否能够继续前行,更不知道将在何处投宿、吃饭。但是,因为我们的信心坚定,加上运气又好,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全部迎刃而解了。 有真正热爱的东西后,就不会被名利所绑架。 他的无私发自内心而又从不张扬,因为在他看来,钱财除了用来保证你的简单的生活之外,就是用来帮助他人与满足自己所热爱的工作的需要。 居里格言: 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紧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才能的,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我丝亳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使我感到难过的是一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之快。

陌赏

这本自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语言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道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的伟大女科学家。在以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科学史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伟大的女性——玛丽·居里! 这本书记录了并肩战斗的两位科学名人的一生,致力于科学的精神和崇高的品德,至今仍值得世人学习!! 🌹🌹🌹

水滴

居里夫人是我很佩服的一位科学家,是我想成为的一种人,所以阅读了她的自传,文章很简短,写了居里夫人和她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人生故事,他们都是淡泊名利热衷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决心长期在科学技术领域开展工作。虽然工作辛苦、生活清贫,但是他们有自己热爱的事业,有共同的人生理想,即使没得诺贝尔奖,他们也会是幸福快乐、贡献巨大的科学巨匠。做人就应该像他们这样,做自己喜欢且擅长又对人类有益的事,这样无论如何人生都是成功幸福的!

大头葱

抽空读完了这本小书,感触颇多。 1.关于生平。玛丽·居里生于波兰,经历战乱,有爱国情怀,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钋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祖国波兰。皮埃尔·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是个温柔且纯粹的人,把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47岁因车祸英年早逝。 2.关于工作。醉心科研而淡薄名利,多次婉言拒绝各种荣誉称号,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无暇顾及自身利益。放弃申请专利,无偿分享所有实验内容,使放射方面研究获得极快的发展进步,但同时因放弃专利费而使自身研究艰难,即便如此,依然不后悔选择。 3.关于子女教育。认为孩子教育应该顺应身心健康发育、成长的需要,发现学校布置大量家庭作业使孩子喘不过气来而尝试教育改革,对自己的子女尝试新式教育,融合文理科课程,理科配有实验,效果不错。 4.关于家庭。温馨和睦、其乐融融。假期喜欢徒步或自行车旅行,有时到村庄度假,融入当地生活。 部分摘抄 1. 人可以在条件不甚满意的情况下,想办法改善条件,从而心情愉快地工作。(乐观) 2. 这时我们就能看到那被我们提炼、分离出来的宝贝,正在玻璃瓶或者玻璃管里向四周散发出淡淡的光芒,真是美丽极了。(对科研的热爱) 3.伟大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的生活并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首田园诗。而代之的,它是同艰苦环境、内心的欲念所进行的一种艰难的斗争。 4.铀的半衰期为几十亿年,镭的则大约为一千六百年。

SUNFLOWER

《居里夫人自转》这本书全面的阐述了皮埃尔.居里对科学的崇高的追求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的人格魅力。描述了居里夫人不畏生活艰辛,努力追逐精神文化淡泊物质名利,居里夫妇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类的进步对科学的奉献,深深的振憾了我,居里夫妇不愧为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居里夫妇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了最大的价值,他们把爱和美丽留给了世人,他们是名负其实的伟大的科学家

心态

一本简单的自传,后面有所重复。读的过程里有时会有自卑。

女性的榜样——居里夫人 这是我第二次读《居里夫人传》这本书,读完后,依然非常感动和震撼。同为女性,居里夫人用一生书写了女性也可以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杰出的贡献,并用研究成果造福全人类。 这本书中有很多令我感动的话语,我尤其喜欢的是她在自序中写到的一段话: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才能的,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我想,这句话在我今后的人生中,也会给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人生多艰难、多困苦,活着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可,既然来到世间,我们还真是 不该虚度的好。 这本书讲了很多内容,上部分在写居里夫人,下部分在写其丈夫——皮埃尔•居里。在读完整本书后,我对这对夫妻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人生伴侣,彼此情投意合,在事业和人生理想追求上又高度一致,是夫妻,也是挚友,这样的婚姻真是上天恩赐的良缘,要说有什么让人惋惜的,大概就是皮埃尔遭遇事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不仅对其家人带来巨大的悲痛,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而言也是巨大的损失。 居里夫人对我的启发是巨大的,连樊锦诗先生也说,小时候,她最崇拜的人就是居里夫人,并深受居里夫人的影响。对我来说,居里夫人给与我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要有终生的追求与理想。理想的高远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和努力是极为重要的。居里夫人一生波澜起伏,可她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没有放弃科学实验,将自己的一生深深地扎入研究之中,并能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 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高级精神追求。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一生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捆绑。她说她喜欢安静的生活,喜欢不被外界所打扰,这样她就能更好地做科学研究。对待自己获得的荣誉和奖章,她不洋洋得意,让我们所熟知的是,她把获得的奖章拿给孩子当玩具,这种淡薄的精神实在非一般人所能及。纵观历史的长河,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呢?更多人是被名和利所捆绑,终日汲汲于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看来,身处浮躁时代,太需要像居里夫人这样的人了,太需要有更多的人以她为榜样来塑造自己了。 三、面对困难的勇敢与坚毅。居里夫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巨大的付出之上的。她的国家波兰遭遇沦丧,在国家动乱不堪之际,她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都不断学习,不断追求进步,并且获得博士学位,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品质啊!真是吃的了苦,耐得住寂寞。放眼当下,拥有很好学习环境的我们,又有多少人在真正努力和珍惜呢?哎,真是白白浪费了这大好时光!当然,在科学实验方面,艰难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如没有好的实验室、设备不够先进、资金匮乏等,但这些困难始终没有压倒她,她为了心中的科学理想,在一次次困难面前不断向前,这种宝贵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四、心怀国家、心怀天下的情怀。居里夫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写的人。她的一生是不断求进步的,她将个人的利益放在其次,关心的是科学的发展,关注的全人类的进步。格局之大、眼光之远,实在令人钦佩,也实在是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的榜样。 居里夫人百年来一直被人称道,她虽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可她的精神影响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她的贡献不仅在于她活着时创造的科学价值,而且也在于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得以推动我们整个人类更好地向前走。 对居里夫人,除了敬佩还是敬佩。虽然她是女性,可并不影响她成为这样令人钦佩的人物。可以说,居里夫人是我们人生的导向,也是我们人生的榜样。致敬他、学习她,当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像她一样的人! 2024.3.11日晚记于师大雁山校区宿舍 ,

31

《居里夫人自传》☑️ 2月份的第4本书【90%听书】 “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备高尚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也是一个小孩,他好像沉醉于神话故事中那样,沉醉在大自然的景色当中。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了。” “另一件令我们感到快乐的事情是夜晚时到木棚里去,这时我们就能看到那被我们提炼、分离出来的宝贝,正在玻璃瓶或者玻璃管里向四周散发出淡淡的光芒,真是美丽极了,令我们感到既新奇又激动,那闪烁着光彩的宝贝,宛如神话中的神灯。”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我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顺应其身心健康发育、成长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学习文艺知识。” “对于两个孩子的体育锻炼我也很重视,除了平常要户外散步,我认为体操和运动也很重要。” “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战争期间所目睹的那些摧残人类健康的悲惨场面,这令我对战争无比憎恨。无论我几年中所见到的那些恐怖场面中的哪一次都足以使人憎恶战争。” “毫无疑问,人类需要注重自己实际利益的人,他们努力工作,为自身谋取利益,这是与人类的普遍利益并行不悖的。但是,人类毕竟也需要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没有时间去顾及自身的物质利益。追求理想主义的人因为无意于追求物质享受,因此也就没有享受物质的可能。但是,我认为一个完善的社会应该向这些理想主义者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个人生活保证,使他们没有任何牵挂地潜心于自己的科研事业。” 💜“我们必须要把生活变成一个梦,然后再使梦想变成现实。”——皮埃尔居里💜 💜“斗胆地,我盼着我们两个能够互相依偎着在我们的梦想中度过一生:你报效祖国的梦、我们替人类谋幸福的梦与我们的科学之梦。在上述所有的这些梦中,我觉得最后的那个梦是能够实现的。”——皮埃尔居里💜 💜“我想念你,你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可我还希望让你给我一些新的力量。我认为我在将思想集中到你身上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我心中就会出现出你的身影,就仿佛能够看到你的一举一动,就能使你感觉到此时此刻的我已经完全属于你了,但我却没有能够看到你出现在我的面前。”——皮埃尔居里💜 “他向来认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真正的意愿保持忠实,同时对他人的观点表示尊重。” ⭐️“他觉得在科学方面,大家应该去关心的是事而并非人。”⭐️ “伟大的发现是科学家日积月累得来的劳动成果,并不是科学家头脑里呼之即出的,也不是像智慧女神密涅瓦那样突然从主神朱庇特的脑子里冒出来。在成果涌现之前,是有无数个日日夜夜都处于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中的,总是认为不会成功,似乎大自然在同自己作对,令人不免感到沮丧、失望,但却又必须鼓起勇气继续下去。” 🐈:玛丽居里的父亲是物理化学教授,母亲是女子寄宿学校的校长,父母亲都是天主教徒,但是母亲的包容性很强,求同存异,而不愿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父亲擅长理科,但也喜欢文学,每个周末夜晚都会一家人围在餐桌旁,听着父亲朗诵波兰的诗歌和散文。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生长,以及当时她的祖国波兰还在俄国的暴虐统治,她和当时的青年一样,希望能够为自己祖国独立尽一份力。她学会了法语,德语,俄语和英语,并且一直坚持学习,在文学方面做过尝试,后来发现自己仍旧是对物理化学更为感兴趣,努力攒钱去到巴黎大学读书,在课堂,实验室,图书馆,租的房子四点一线来回奔波,只为了让自己的数学水平赶上法国同学们,当时的住宿,饮食,穿着都很差劲,但是因为她的精神世界都投身自己热爱的科学之中,丰盈的精神世界使得她忽略了贫乏的物质,只是一心一意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想起那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皮埃尔居里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年轻时想要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但为了谋生,不得不放弃。他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是一位平静勇敢的女士,家道中落后,遇到居里医生后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是却一起携手共面困难。皮埃尔小时候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喜欢幻想,不太能够接受学校的模板教育,也就没有去学校上学,14岁时有幸得到一位数学老师的启发,让他意识到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16岁时获得理科学士学位,18岁时获得物理学士,19岁时成为巴黎大学的助教。 皮埃尔在36岁以前,都没想过和女子结婚,他对女性有偏见,认为女性只会耽误他研究科学,是在朋友的聚会上遇到了玛丽后,在和她交谈过程中发现她很擅长理科,打破了他对女性的偏见,在后来不断地交流沟通中,逐渐被玛丽的才华所吸引,当玛丽放假回波兰时,他就不断地写信,希望玛丽能够成为他的人生伴侣,因为只有他们彼此才是对方最好的选择,能够支持并理解对方对于科学的热爱。 皮埃尔支持玛丽对于镭的研究,也因此暂停了自己的物理研究,一起协助玛丽研究镭,两个人在天花板破了个大窟窿的木棚做实验,因为实验会有有毒气体,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外做。实验时需要搅拌几十公斤的废弃矿,结束时累得话都不想说了。但是当她们看到实验室里发着光的“宝贝”时,又觉得格外快乐。 研究和提取镭的过程如此耗费心神,但是他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免费提供所有资料,真正希望科学能够更近一步,能够为人类奉献更多的利益。她们一直专注于科学研究之中,不愿意争取荣誉和钱财,也不愿意去建立不必要的人际关系,对她们来说,安静的环境更加适合做科研,能够全身心投入科学,有一个适宜的实验室,对她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报酬。 在皮埃尔被马车撞倒,不幸逝世后,玛丽的情绪难以平复,家里和实验室处处都是皮埃尔的痕迹,皮埃尔的离去就像是将她灵魂的一半抽离一般,她的负面情绪都藏在日记之中,当时两个女儿还小,她不希望影响她们的生活,只能独自消耗痛苦。 一战爆发后,她开始在法国到处奔波,亲自去现场看伤员,改造出了流动X光透视车,并和大女儿伊蕾娜一起辗转于各个城市之中,一起致力于伤员救治。 🐈:就像玛丽居里夫人说的,这个世界永远不能缺少理想主义者的存在,如果缺少理想主义者,这个世界就没有办法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总有些人不求回报废寝忘食,只是为了科学,为了人类,是TA们的存在,科技时代才会到来,今日的生活才能如此便利。 看多了理想伴侣的视频和文字之后,总觉得经营婚姻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平平淡淡地就过了一生。 任何关系中,最重要的都是人,而科学中最重要的是事。 居里夫人成为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一勺肉桂粉

读完这本书,我无法用言语与文字表达自己深切的感受,以前我只知道居里夫人很有名,看完整本书,尤其是后半部分,让我看到了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的伟大与光辉。他们一同克服巨大困难,身居陋所,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与理想。与此同时,他们还保持着对社会对国家高度奉献的理想,真正为社会,为国家,乃至全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类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层面上,我认为居里夫人同皮埃尔一起将他们自己心中至真至纯的所追求的东西做到了极致,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记得书中提到过居里夫人评价她的丈夫皮埃尔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其实我也一直认为自己是理想主义者,读到这我还有点小窃喜,觉得自己与伟大的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但是看完居里夫人对于她的先生皮埃尔的理想主义的描述,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用空想主义者形容更合适,理想与空想完全不同的概念,皮埃尔付诸一切行动去实现理想,我闲着没事喜欢空想,幻想,始于心,止于行。我从这本书中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行动起来,就是这么用语言描述的简单的四个字—行动起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自己所期待达到的或者是自己的理想,可是回归与现实,扪心自问自己真正努力过了吗,自己真正去做了吗,心之所向,自己是否只是心之所向,而迟迟不愿行动,被外物所诱惑,在娱乐中沉迷,时而迷茫,时而恐慌,时而焦虑不已,人的痛苦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欲望与能力的不匹配。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完全相反,他们心无外物,醉心热爱,同时他们也惊醒了我何为真正的理想主义,让人深思。

关老师

提到居里一家,可能你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四次获得诺奖这一奇迹。看完这本书后你还会发现,居里夫妇绝不仅仅是优秀的科学家,实验高手。在教育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们推动了医学的发展,用写作记录自己的生活……你也一定会被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所震撼与感动。 玛丽居里出生在被沙俄统治下的波兰,沙俄通过高压抑制波兰人爱国思想的做法反而激发了波兰人民独立的愿望。位卑未敢忘忧国。青年时期的玛丽居里就结合自身特长,冒着被逮捕的危险为保存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皮埃尔结为夫妇后,简单的婚礼,简朴的居住环境,简陋的实验条件构成了居里夫妇并不富足的物质生活。但二人却拥有无比充实的精神世界。他们热爱大自然,经常骑车去郊游,体味生活的美好。除了这偶尔的休闲时光,他们将满腔热情铺在研究事业上。拒绝不必要的荣誉,拒绝靠走关系得到职位,不厌其烦地在简陋的小木屋中坚持实验,最终有所成就。当取得成果时,他们放弃专利申请,将研究结果毫无保留地贡献给整个社会,促进了科学、医学的发展,为患者带来了福音。终其一生,居里夫妇都在为人类科学的进步贡献着全部热情。 其实无论是像居里夫妇一样做大学问,还是我们平时做小学问(学习),都要培养对所做事情专注的能力。在传记中居里夫人反复提到能有一个不受打扰的研究环境是多么的可贵。虽然和居里夫妇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学习条件优越多了,但诱惑我们的事物也越来越多,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人越来越少。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想要真正在一方面学有所成,就离不开全情的投入,必须学会屏蔽外界的诱惑与干扰。就让我们从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开始,静下心来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吧。

HY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居里夫人的自传,后半部分是居里夫人为她的丈夫写的传记。前半部分看完了,后半部分只看了感兴趣的章节。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居里夫人的印象就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她吃苦耐劳,拥有坚定的信念,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崇拜居里夫人吗?崇拜,但是崇拜的只是这些标签下所代表的优良品质,居里夫人本身的形象在我心中是单薄的,模糊的。我崇拜她,就像崇拜每一个在各自领域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一样。 而读这本书,就如同正在采访居里夫人本人,她亲自告诉你她的经历,以及在这些经历中的所思所想。 居里夫人出生于祖国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居里夫人对社会,对祖国都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她在祖国遭遇战争时积极参与各种可以帮忙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观察有哪些问题,怎样可以高效解决这些问题,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明可移动的x射线车,拯救了许多士兵的生命。居里夫人发现自己的热爱也是如此,她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做了大量的尝试,发现自己的热爱,然后一往无前。就像最近在读的《态度改变和社会影响》中的观点,认知与行动是互相影响与协调的,当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你就大量尝试,通过行动来增加你的认知。居里夫人是因为喜欢科学而从事科学,并没有报有功利的得奖的目的。因为从事科学的整个过程很满足,很快乐,所以从事,如果得奖那代表社会的一个认可,如果没有得奖,那没有关系,因为我的过程的快乐和满足就是我的收获和目的。居里夫人面对问题的态度我也很欣赏,问题出现时,她不会说哎呀为什么会这样,而是抱有这样的心态“哦,有问题了,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那就想办法解决就好”。 可惜前半部分还是过于概括,细节比较少,就像居里夫人说她有了女儿之后经常需要平衡事业与家庭,最后也成功做到了。我就特别想知道其中的细节,在哪些事情中家庭和事业发生了冲突呢?您当初是怎么解决的呢?可惜很多事件都像这样,只有一个结果性的总结,而没有过程的展开。

T

我正在追求一位优秀动人的女生,但是很不幸被她婉拒了。打开这本自传原本是了解居里夫人的个人经历,转移沮丧并为我的科研道路提供更多的启发,但是很意外,书中最打动人的部分是她与丈夫的爱情,从事业伙伴到相伴一生的夫妻,皮诶尔犹如太阳般适时地出现在的居里夫人身旁,激励她寻找自己,在一个女科学家屈指可数的年代开拓出男科学家也不能企及的事业。每当这位理性严谨的科学家写到自己丈夫时,笔尖就变得无比轻柔温婉,这种转变很容易让我陷入沉思,我自责我嫉妒,为何我不能让我追求的“居里夫人”产生同样的想法。答案很明显,我不仅没有坚固的事业,我甚至没有坚固的理想,所以身上大概是没有光的。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