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顿自传

约翰·牛顿编著
《约翰·牛顿自传》是一本信体自传,为我们了解作者传奇般的一生提供了详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第一部分,约翰·牛顿用14封信讲述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包括早年航海生涯的种种痛苦,从事贩卖奴隶贸易的遭遇,以及后来生命中奇妙的转变。 第二部分,收录了作者追忆、悼念亡妻的诗文,文中流露的挚爱深情令人潸然,而他们从信仰而来的平静安然,又给人极大的鼓励。 第三部分,收录了关于生命成长、罪以及悔改的感悟文章。这些文章帮助过很多人,使他们的生命发生改变,建立正确的信仰基础。
常常喜樂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我罪已得赦免)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瞎眼今得看见)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使我心得安慰)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our I first believed. (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许多危险,试炼网罗) We have already come. (我已安然经过)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靠主恩典,安全不怕)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更引导我归家)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e first begun. (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 ───John Newton(约翰•牛顿)

K

这是一本比较特别的传记。一般的人物传记都是要凸显这个人物的某些优秀品质,如果是由“粉丝”来写,xx吹的属性会比较严重,有一种微妙的歌功颂德感。这本书是约翰牛顿自己的信件,而且是有一个具体收信对象的自白书,不是那种为了流芳百世而写就的回忆录。 牛顿弟兄在信件里描述自己年轻时的浪荡岁月,既没有一种微妙的炫耀式的渲染,也没有试图洗白自己,而是非常中肯地坦白了年轻不敬畏上帝的状态,而他在叙事之间夹杂的点评也是非常谦卑,是一个被上帝恩典改变过的基督徒的状态,他并不在乎揭露自己的罪行后人会怎么看他,因为他心里已经有罪得赦免的平安。回首当初,他看到的全部是上帝如何怜悯拯救他,哪怕他十分悖逆,但上帝管教和拯救的手一直都在扶持引导他走回正路。读这样的见证,就能看到一个生命被翻转,活出福音的基督徒是怎样被上帝的恩典带领的,对后世的基督徒读者也是有特别多的鼓励和安慰。 除了讲述自己属灵见证的信,书里还收录了牛顿弟兄纪念亡妻所写的诗。不同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绝望,牛顿弟兄的诗里是对妻子的怀恋,妻子离世后的哀伤,但还有终将有一天重逢的盼望。而且从之前的信中得知,牛顿弟兄的妻子也是一位敬虔的姐妹,在临终之后靠着主走完人生最后的道路。我想这样的见证也大大鼓励了牛顿弟兄,在主里得安慰,得安息。 还有一些属灵随笔,论到罪,论到基督徒的生命成长阶段,也是非常真实和实用,帮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己的属灵光景,也能更好地理解处在不同阶段的弟兄姐妹,在同跑天路的过程中,不是彼此争竞对比谁更“属灵”,而是看到彼此的成长,彼此帮扶,在真道上合一。 最后很亮眼的是写给一个不信主的朋友的信,是非常好的“凭爱心说诚实话”的示范。既没有sugar coat不信的结局,但也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审判,而是诚挚地发问,引导友人思考,并且字里行间透露出恳切的关心。 总的来说,牛顿弟兄的属灵生命,神学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吾辈楷模,是为真理为福音做的好见证。

搏君怡悦

一首《奇异恩典》就能表明一生追求的恩典意义,若没有深刻的生命经历很难诉说那伟大的恩典之爱,一本书表达不了生命的意义,但也阐述表明了爱一生的伴随,前半部分14封经历的书信,后半部分爱的伴侣的深刻,最后总结生命的源泉。爱无法测度但也能再自己的认知表明奇异的恩典。真的是一本有价值的著作。值得推荐!

📚读书📖

这本约翰.牛顿自传的“第一部分”与理查德·塞西尔写的《约翰.牛顿传》前半部分都是牛顿写的十四封书信(中文版译者不同)。后半部分则不同。 理查德·塞西尔的《约翰.牛顿传》,后半部分是理查德.塞西尔写的牛顿后半生的事迹。而本书全都是牛顿自己写的。 本书第二部分,作者说: 这里讲述的是我已故的爱妻最后一次得病的细节,包括她的病因、病情发展以及最终的结果。 第三部分,是讲述作者在初信阶段随着神的工作而有的生命转变。 尽管我们尚不完全,尽管我们常常不能明白自己目前的处境,但回顾往事,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见.神在各个时期的带领。 许多人外在的生活很单一,极少变化,他们内在的改变,都是在不被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察觉。

αγάπω

约翰·牛顿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不少人还把他和艾萨克·牛顿混为一谈,但是他两百多年前所写的赞美诗《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却是“经典永流传”,被全世界无数人传唱…最喜欢的是罗马竞技场男声四重唱的版本,宏大、唯美、动人心魄~ 约翰·牛顿这本书信体自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给北汉普敦郡奥温克教区哈维牧师的14封信,信中约翰·牛顿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反复陈述了一个主题:“我是大罪人,耶稣是大救主!” 读这些书信,“就像是在冬日的火炉边聆听祖父说古一般,让我们一尝天堂的滋味,瞥见圣灵在圣徒中的工作,见证恩典发出的荣耀之光。蒙受恩典的牛顿,余生都活在感恩之中,感谢主把他从罪孽和堕落中拯救出来,使他脱离奴役。” 第二部分约翰·牛顿记述了他“爱妻的最后时光”,以及他妻子去世后为她题献的纪念诗。他平静地叙述了妻子最后一次生病到亡故的细节,以及在此过程中他的挣扎、与神之间的摔跤、得胜的信心见证以及神格外的恩典、怜悯和平安,字里行间透出他对妻子的深厚情意与不舍,很感人~ “妻子去世后,我的世界似乎也随着她一同去了…如果这个世界不能将她送还给我…我宁愿自己的时候也早些到来。” “但神乐意赐给我身体和灵里的刚强,让我觉得有义务仍像往常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下葬时的葬礼布道是由我讲的…” 第三部分是其他书信和摘记。其他书信中,约翰·牛顿把信徒的属灵生命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恩典中发苗》、《在恩典中长穗》和《在恩典中结实》,此外还有论人的罪性 、劝说友人悔改的信 。摘记的主题涉及重生得救、神的赦免、神的荣光、神的主权、还有18世纪清教徒布道家“爱德华兹立志”摘录。这是最喜欢的部分,是约翰·牛顿作为一个牧者的思考,有很多得着。 用约翰·牛顿的箴言做结语: 人学什么都达不到目的,直到神成为他的老师,然后世界的炫目被熄灭,他完全看到灵魂的价值… 我们拿一些芽苗撒过一片田地,就说那是麦田,现在田里没有麦子,不,并不完美,但是麦子已经播种了,可以期待完整的麦穗长出来。

心有所属之与主相恋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祝福早安 天气晴朗 气温13℃ 💫 《约翰牛顿自传》💫 主啊,你是我的力量, 是我单单依靠的, 是万物衰残死亡之时, 我永远的陪伴。 我心中有一空处, 唯有你才能填满, 你赦免我的罪, 将你的恩典成就在我身上。 你喂养你的群羊, 让我在其中得享快乐, 你眷顾群羊的需要, 将你的安慰恩赐于我。 我要信靠你、爱慕你、赞美你, 也要称颂你、敬拜你, 因着你对我一切的引导, 我心别无他求。 无论何时何地,遭遇何境, 在你里面我都满有安息, 你的智慧尽美尽佳, 使我一无挂虑。 在信心中我忍耐等候, 不久之后我也要蒙召回家, 那一刻我要改变形状, 进入那永远的家乡。 到那时, 罪与不信的帕子都要除去, 曾经在痛苦中分离的, 将在喜乐中重逢。 到那时主要与众圣徒一同显现, 他要擦干所有的眼泪, 地上再也没有哭泣与哀号。 愿这样的看见使我的劳苦减轻, 使我的灵欢呼! 愿所有存着这荣耀盼望的人, 都能在地上忍受片刻的痛苦。 ——约翰·牛顿 每天当你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找不到早起的动力,找不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的时候,那么就去读读名人的传记,看看别人的一生到底是怎样度过的,看看别人的每一天都做了些什么,或许自己就会有动力了。 尤其基督徒们,世界有那么多忠心跟随主的人,有那么多为主奉献一生的人,有那么多如云彩般的见证者,我们就更不能迷迷糊糊的过生活了。而且我们的目光要定睛在天上,如果今生是短暂的,今生只是寄居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朝着永恒奔跑。 无论我们过去经历了什么,犯了多大的罪,神说“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我们可以得着救赎的,只要我们愿意转回到神的面前。就像我今天早晨听道,记录的一些笔记,都是与天国和永生有关的,像约翰·牛顿那样的奴隶贩子都能被救赎,何况我们呢?所以,愿我们每个人都好好跟随耶稣吧! 今早听道笔记: 1.十字架要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盼望,每个人的荣耀。世人看为羞辱,我们却要看为荣耀。世人以为荣耀的,在神眼里却不一定是美好的,我们在这个世界所追求的一切外在的才华与名利富贵等等,到最后都会是虚无的。我们只能在今生紧紧地抓住耶稣,那才是永恒的,那才是荣耀的。 2.认识神,并且认识神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所以,我们要在今生有限的时光里面,努力抓住永生。努力认识神,我们的生命就能与基督有份,与永生有份。我们要走一生跟随,一生顺服的道路。即使我们面对的是很艰难的跟随的路,会像《天路历程》的基督徒那样经历死荫幽谷,我们依然要有信心,也依然要坚定不移的跟随主。 3.我们要尽心、尽性、尽意爱我们的神,也要努力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上尽忠职守,成为合格的工人,成为合格的跟随主的人。可以为了神的国度而活,可以把目光定睛在天上,而不是这个短暂的地上。可以更多思想天国与永生的事情,努力向着神的国度奔跑。 《约翰·牛顿自传》摘录 第一封信:奇异恩典 尊敬的牧师先生: 我相信《申命记》8章2节那条写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会引起您一些愉快的思考。当时,以色列人在旷野,被各种问题所困扰,他们的不信与悖逆更加重了这些困扰。他们经历了神的引领,却不明白、甚至屡次误解他在这些安排中所怀的美意,旷野之旅因此令人极为沮丧。摩西为了安抚并鼓舞这些以色列人,向他们预示,旷野之旅及争战都将结束,幸福的时光即将来临,他们很快就要夺取应许之地为业,不再有恐惧愁烦。那时,他们回想这段曾令他们痛苦不堪的旅程时,将会满怀喜悦地复述摩西的话:“你要记念耶和华你的神在旷野引导你。”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正在走出属世的旷野、迈向属天迦南的人来说,这句话更有意义,也更安慰人。我们因着对神的应许和权能的信靠,盼望在一个永恒、稳固的国度里享有真正的平安。对天上荣耀的期盼,激发我们鼓起勇气与热情,努力奔向我们的先行者耶稣已进入的国度。当我们把眼目定睛在耶稣身上时,必将在一切拦阻我们成长的事上得胜有余。然而,我们尚不完全,由于堕落本性中的无知与不信,我们常常感到软弱,误解神在我们身上所做的工,并为此心生抱怨。我们若能明白临到我们的一切都是出于神的美意,早就会欢欣鼓舞了。然而时候将到,我们所有的争战都要结束,我们的眼界将更宽广,领受的启示也要加增。而且,当我们在崇敬与爱慕中回顾神带领我们走过的路时,就不得不承认,其中的每一步都带着神怜悯与良善的旨意;就会看到,那些被我们看为不幸、不好的事,实际上都是神给我们的祝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平白无故的,每一个临到我们身上的难处都恰到好处,都能成为神恩典与智慧的工具,为的是叫我们得以承受他所预备的那极重无比且存到永远的荣耀。尽管我们尚不完全,尽管我们常常不能明白自己目前的处境,但回顾往事,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见神在各个时期的带领。如果我们仔细思想事件之间存在的奇妙关联,就会发现那些我们今天看为最宝贵的益处,在它们刚刚露出端倪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过去我们之所以能逃过生命的劫难,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智慧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而是在我们意料之外,事情发生突然的转机。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在圣经的光照下思想这些事时,会发现神对他百姓的看护满有智慧和恩慈,而且这种看护早在他们生命的初期就开始了。神的看护超越规则的界限,他看护自己的百姓渡过他们的无知期,以他们并不知晓的方式带领他们,直到他们在各样的经历及认识中完全看清了他的看护和恩典。这样的经历和认识引导他们认识了神,也认识了自己。 我相信,每位信徒经过认真思考,都会认识到这一点,只是各人认识的程度不尽相同。许多人外在的生活很单一,极少变化,他们内在的改变,都是在不被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察觉。神并没有在雷声和暴风中向他们说话,而是用极其微小的声音一点点将他们拉回到自己身边。因此,虽然他们已拥有认识主、爱主的确据,并已出死入生,但是这些事到底是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发生的,他们却很难说清。另外一些人的情况稍有不同,似乎神是为了显明自己极丰富的恩典和极大的能力才拣选了他们。他容忍了他们本性中的背叛和满心的邪恶。当无知的罪人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被剪除的时候,这些人尽管也在不断地犯罪却幸免于难,好像要让他们仔细体验将至的灭亡。终有一天,这些人知道自己被拣选是作为神审判前的预告,神乐意将他们如同薪柴般从火中抽出,使他们成为蒙受怜悯、激励别人的器皿。(神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无法测透的,因为天如何高过地,他的意念也如何高过我们的意念。)于是,这些人出人意料地开始觉悟并发生改变,这过程中彰显出来的属天的大能,丝毫不逊于造天地的能力。很显然,这是神自己所做成的工,在那些没有被偏见和怀疑蒙蔽的人眼里看为希奇。 这正是逼迫人的扫罗所经历的。他心里充满了对拿撒勒人耶稣的敌意,为此他竭力逼迫并杀害耶稣的门徒,并为着同样的目的从耶路撒冷赶往大马士革。到那时为止,他尚不知道自己所行的有何不妥,满心所想的就是要把所有信耶稣的人都铲除干净。他不停地挨家挨户搜索,四处辗转,满脸凶恶,口中不断吐出威吓凶杀的话。当保罗整个人都处在狂乱的状态中时,他遇见了自己一度憎恶和反对的耶稣。耶稣呼召他从一名严酷的逼迫者转变成一名荣耀的使徒,并激励他在传扬福音的工作中生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忠诚,这福音曾是他竭力要毁灭的。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同样有神极大的恩典显现,我要特别提到已故的加德纳上校的事迹。为了让自己现时的需要得到满足,他巧取豪夺、不择手段,活在深重的罪孽之中。多少非同寻常、堪称神奇的救赎方式都没能使他心动。然而当神大能的日子来临时,他得救了。他一生辉煌的事迹被人引述、广为传讲,并在他去世后被发表出来,使神得着极大的赞美,也使神的百姓得着许多安慰。 第五封信:罪的代价 尊敬的牧师先生: 我们亲爱的主常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句话似乎含有某种深意,而且常常被引用。我下面要讲的是接下来两年的生活。那两年真可算是我短暂的一生中度过的最空虚的日子。由于神向我施恩的时候还没到,我生活在更加随意、可怕的境况中,完全不受约束。那时,我整个人都变得顽劣不堪,就像是一个染上瘟疫的人,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将这病传染给别人。于是,神将我放逐到那样一个远离人世的地方,差不多是将我从人类社会中完全驱逐了出去。现在再看这样的安排,我看见的全都是神对我的怜悯。如果我的风流韵事当初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如果我的各样计划都能成功,得以留在英国,那么我的故事很可能会有一个更为凄惨的结果。尽管我已经足够败坏,但我的那些邪恶举动还有可能向着更坏的地步发展,并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使我的罪恶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然而,满有智慧的神将我放到了一个地方,叫我不能对人造成伤害,在那里有少数几个人的情况和我差不太多。我很快就沦落到极其凄惨的境地,根本不可能对任何人有影响。别人对我的态度不是回避就是轻蔑,根本不会有人效法我的举止行为。有少数几个人,甚至包括黑人(第一年我住在他们中间)都认为他们比我强,所以根本不屑跟我说话。我是一个“滚在血中”(结16 : 6)、无论怎么看都要灭亡的人。然而,神以他的怜悯抓住了我,并没有按我所应得的击打我下坑。“他从我身边经过,见我滚在血中,仍许我存活。”此时距离神向我彰显他的慈爱,用他的义袍遮盖我的罪并接纳我成为他的孩子还有一段时间,然而他已允许我存活。我将这一切都归功于他在暗中对我的扶持,正是这个扶持的力量让我在等候他恩典临到的间隙,仍能存留性命。我所遭遇的痛苦削弱了我里面的邪恶力量,我有理由相信这也是出于神的怜悯。 下面的内容并没有离题,我写这些是为了让您对我航行所到之处的地理位置略有些了解,我在后面也仍会提到它们。当日后神让我的处境开始好转时,我也主要是去同样的地方,与同样的人做交易。在那些地方有着最丑恶的奴隶交易,那些做交易的人也是我所见过的最丑恶的人。从位于非洲最西端的佛得角到大角山的沿海地区,星罗密布地交织着大大小小的河流,其中主要的河流有冈比亚河、格兰德河、塞拉利昂河和歇尔布罗河。以冈比亚河的知名度最高,我没去过那里,就不在此赘述了。格兰德河(很像尼罗河)在将近入海的地方分成了许多支流:最北的那条叫做卡奇河,葡萄牙人在那里有一块殖民地;最南的那条叫做努那河,是分隔白人北方贸易区的一条惯用边界。塞拉利昂是一座多山的半岛,人烟稀少,岛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除了靠近河的那部分以外,其他地方都很难进入。塞拉利昂河非常宽阔,适于航行。这里距离岛的东南大约有57公里,有一座由3个小岛连接组成的岛称为波那那岛,岛的直径大约有19公里长,是白人的主要聚居区。在同样的方向上再往前34公里,就是普兰塔那岛所在的地方。它由3座小岛组成,离陆地有3公里的距离,刚好形成歇尔布罗河的一边河岸。歇尔布罗河更像是一首歌(“未知河流之歌”),它在一个狭长的岛屿间流淌着,由几条大河的河水汇集而成。它比波河或泰泊河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这些河流的最南端有一条非常奇特的航道,几乎与海岸线平行,顺着它一直往上搜寻十几公里之后,河流离海岸甚至不足800米。我知道这些河流彼此之间都有相交之处,在许多地方也都与海有交汇点,这个我就不谈了。如果您能找到一张大些的非洲地图,一边看图一边看我所提到的地方,就会对我所去过的国家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许多我所提到的地方图上都有标注,而且它标注的顺序也和我提到的顺序一致,虽然都不太准确。 我的新雇主以前曾住在大角山附近,但此时他已经在普兰塔那3个岛屿之中最大的岛上定居了下来。这是个地势低凹、有大片沙滩的岛屿。岛的周长大约有3公里,岛上几乎长满了棕榈树。我们先是开始建造房屋,继而着手我们的贸易。我这时的想法就是要把以前损失的时间都夺回来,对自己所要做的事也表现得相当努力。我的新雇主和我相处得应该说很不错,只是后来他受到别人的影响便开始反对我。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一个黑人女子的影响,这个女人和他以夫妻的名义住在一起。她在自己的国家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他能发财还应当归功于她的影响。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个女人从第一眼看到我就莫名其妙地对我产生了偏见。后来,我得了一场重病,使得她对我的偏见又加深了。在尚未得着机会在新主人的贸易中大显身手之前,这个病一下子就把我给打倒了。我生病的时候,雇主刚好要坐船去努那河,于是他把我留给了这个女人。起初,她还给我一点关心,但是由于病迟迟不见好转,她开始变得很不耐烦,完全不再管我。在发高烧的时候,我甚至连杯凉水都得不着。我睡的床实际上就是一张席子,铺在一块木板或柜子上,用一小截圆木作枕头。烧退了以后,我的食欲有所恢复,但没人给我送饭。她虽然有很多吃的东西,但给我的那一份仅够我勉强生存。时不时地,当她很想幽默一下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盘子里吃剩下的东西拿过来给我。这个举动使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但我还是道了谢并急忙接过来,就像一个接受施舍的、饥肠辘辘的乞丐。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当我被叫过去从她手里接过施舍的饭食时,由于我太过虚弱,手里的盘子打翻在地。那些生活在富足中的人完全感受不到我那时因着这个损失所感受到的失落。她看着我失落的样子,冷酷无情地嘲笑我。当时桌上摆满了吃的,但她拒绝再给我任何东西。有时我饥饿难耐,只能晚上跑到附近的农场里,挖点地里的根茎来吃。为了不让人发现,拿我当贼惩处,我就把刚挖出来的根茎生着吃了。我说的那种根茎,若煮熟了吃或烤着吃,对身体很有益处,但若是把它像土豆那样生吃,无论多少都对身体无益。我第一次尝试生吃这些根茎的结果,就像吃了催吐剂一样呕吐不止。由于饥饿的驱使,我后来又尝试了好几次,结果不过是又多遭了几次同样的折磨。有时也会有陌生人拿给我一些吃的东西,甚至连那些带着锁链的奴隶也偷偷地从自己少得可怜的食品中拿出一点点来塞给我(为了不让人发现)。除了要忍受难挨的饥饿,另一个让我深感痛苦的就是别人的鄙夷与轻蔑。在这一点上,我真可以说是饱尝世态炎凉。当我的身体开始逐渐恢复时,这个女人有时也会过来看我,倒不是因为她同情我或拿给我些什么吃的东西,而是过来羞辱我。她称我为废物和懒鬼,逼我起来走路,但那时我还走不太稳,她就叫她的奴隶学我走路的样子,让他们拍着手嘲笑我或向我扬石灰。他们甚至向我投石头(据我的记忆有过这么一两次),却并不会因此而遭受呵斥。总之,凡是靠她养活的人都得学她的样。但是当她不在场的时候,她的那些最丑恶的奴隶也会一改他们对我的轻蔑脸孔,反而很同情我。我的雇主结束航行回来后,我当着那个女人的面,向他大声抱怨所受的虐待,但他并不相信我所说的。第二次出海的时候,他带我一起走了。有段时间我们相处得很不错。后来,他遇到一个同行,那人挑拨他和我的关系,诬陷我常在晚上或在他出海的时候偷窃他的商品。这可能是我所听到过的最恶毒、最不公正的指控了。在我所受的教育中,最让我引以为傲的就是诚实。 第九封信:回转归主 尊敬的牧师先生: 前面讲的是1748年我抵达爱尔兰之前的一些经历。在继续讲述我的经历之前,我想向您讲讲我那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在遭遇大难的时候,我如何胜过内心的那些挣扎。 与其他人一样,我也遭受了饥饿、寒冷、疲乏以及对沉船与饿死的恐惧,此外,我还体会到一种只有自己知道的说不出的苦楚。当我们的船在遭遇危险到最终获救的过程中,我可能是船上唯一感受到上帝同在的人,至少船上的其他人并没有省察到自己灵魂的需要。若非神亲自临到他们,没有一件属地的事件可以使人的心眼得开。在遭遇了这次海难之后,我的那些同伴若不是完全没受影响,就是很快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但我做不到这一点。我并不是比他们更聪明或更好,而是因为神乐意将他奇异的恩典赏赐给我,否则在面对极大的危险时,以我那样的麻木不仁和冷酷无情,以及在接受管教后越来越硬的颈项,我可能是整条船上最不可能有感觉的人。在这个令人称奇的事件中,若不是神自己“看为美”,若不是神自己要显明“在他凡事都能”的作为,我实在看不出神为什么要单单拣选我成为他怜悯的对象。 当时,船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让我完全敞开心扉地交流,也没有一个人能回答我的疑问。说到书籍,我有一本新约圣经,一本斯坦厄普的书,还有一本我前面提到过的、贝弗里奇主教的讲道集。特别是讲道集,贝弗里奇主教对主的激情深深地影响了我。在我研究新约时,其中有几段经文,特别是《路加福音》13章无花果树那段,深深地触动了我。关于使徒保罗的记述、《提摩太前书》1章,特别是《路加福音》15章浪子的比喻,让我感觉说的就是我自己,我深受感动。那位慈爱的父亲张开双臂跑着迎接浪子回家,正显明了良善的上帝对迷途知返的罪人的接纳。我开始持续不断地祷告,也看到神一直以来对我的拯救,我盼望神继续拯救我。在当时那种危险的情景下,我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迫切地向这位神呼求,因为只有他才能搭救我。那时我常想:作为一名信徒,我要是能吃饱饭再死就心满意足了。然而在抵达爱尔兰时,神在这件事上对我的应答,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真正的饱足不在福音以外,只有福音才能使我一切的需要得着确实的满足。这福音的实质就是,耶稣基督的顺服和受难使人的罪得以赦免,神借着这样的福音不仅宣告了他的怜悯,同时也宣告了他的公义。 以我当时所拥有的神学观念,我认为“神道成肉身来到世间就是要使世人与他和好。”我不知道这样的理念只是把救主放在了一个高级仆从或半人半神的角色上,而没有把他放在新约圣经所描述的那位全能救主的地位上。到此为止,神在我身上已经做成了一件奇妙的事:我不再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而是一个真诚弃绝了以前的污言秽语、心意得到更新和变化的人,并在经过了如此多的患难之后,被带入到平安之地。这时的我清楚地感受到,我所领受的怜悯根本是我不配得的,我为自己以往虚度的年日痛心疾首,希望自己的生命立刻就能彻底地改头换面。同时,我已彻底摆脱了诅咒的习惯,这个恶习曾深深根植在我的内心,几乎成为我的第二本性。到这时为止,我看起来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新人。 圣灵以极大的能力在我身上成就了这些改变,这一点不容置疑,然而我生命的许多方面仍存在着极大的缺欠。在某种程度上,我仍受到许多罪的影响,对自己本性中的恶也认识不足。我对神律法的深度和广度一无所知;对一个基督徒应有的内在生活,即借着耶稣基督与神保持灵里的交通,持续不断地依赖他,每时每刻从他那里得着智慧、力量和安慰的奥秘,一概不知。感谢神赦免了我以往的过犯,但说到今后的岁月,我还是想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没有什么基督徒朋友或虔诚的牧师指教我该怎么做,我所做的,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追求公义。 不久之后,我得到了一些很严肃的基督教书籍,但因为缺乏属灵的分辨力,经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此后大约有6年时间,我没有机会听到福音类布道或与此相关的讲论(有几次虽然听到却没有听懂)。然而神乐意将这些事逐渐显明给我,我在这里学一点,在那里学一点,经历了许多常人没有经历的痛苦,其间有段时间也与邪恶为伴。 从这个时期开始,我不再用嘲笑的口吻谈到罪,不再拿圣洁的事开玩笑,不再怀疑圣经的真理,不再轻忽良心的责备;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开始真正地转向神。很久之后,我才敢承认自己是一名基督徒(从这个称谓的真正意义上来说)。 第十一封信:寻求真理 尊敬的牧师先生: 我从这次无法预料的危险中得救几天后,随船驶往安提瓜,然后从那里又前往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那里有许多信仰虔诚的人,但我不知道如何区分哪些人是虔诚的,哪些人不是。我以为凡参加敬拜的,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对讲道的事我也不甚了了,以为只要是讲台上讲的一定都是最好的。我听过一位名叫史密斯的新教牧师讲过两三次道,以我当时对福音的了解,我觉得史密斯是一位杰出的、大有能力的传道人,他身上有一些东西特别打动我,可我就是理解不了他所说的话。可见如果不是神的灵亲自解释和启发,人的话就是说得再好也毫无果效,因为使人心眼得开的只有一位,就是神自己。 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神让我只从过往的经历和不断的思索中学习认识他。我那时的行为表现还十分不稳定,白天生意不忙时,我几乎都会躲到树林或旷野里(这两处都是我最喜欢的灵修之地)灵修。我在祷告和赞美的操练中,开始品尝到与神相交的甘甜。然而一到晚上,我就会把时间消磨~~~

小川流云

牛顿的伟大毫无疑问,如果你想了解牛顿的经历和心理活动,很显然,这本自传并不能全部满足你。 这本自传读完,我深感时代的伟人,是在后时代的,所以当时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比方说,这本书就可以理解为,以书信写成的基督徒(牛顿)的流水记事。(有关宗教的方式和内容,不宜评价) 当然,这本书依然可以作为很好的训练读物,训练自己的读书方法,训练自己速度、略读的能力。

丹佛煎蛋

《约翰·牛顿自传》结束打卡 比起自传,这更像一本忏悔录,一场向神奉上的布道。 我依旧不信神,但若信神能让其“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若信神能让人们面对痛苦、疾病、失败、绝望、伤害和冲突时有更和平和安宁的心态,那我便没有道理不尊重他。

加白糖的白开水

当我回想我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时候, 当在我的葬礼上,我想听到出席的人怎么评价我时, 当我站在天父面前,要回家时, 当我走过一段段旷野,哭泣抱怨时, 当我学会感恩,默然不语时, 当我知道自己的私欲,远远躲开时, 当我在床上还想赖床时, 当我还在为吃什么选择时, 当我读此书时,我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作者的转变,生命的奇迹。 信仰不是用嘴说的,虽然嘴上也要承认;信仰是要活出来的,那份基督耶稣的生命。“如今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顺服神,抵挡魔鬼。不顺从自己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今生的骄傲,不爱这个世界,不爱世界上的事。 我想等我年老时,能够写一卷生命的见证,成为别人的祝福。

香香

不是我们爱神,而是神先爱了我们! 约翰牛顿,诗歌奇异恩典的作者。

Star.D

很多内心破碎、成长的分享,感同身受,道净了我们这些罪人最深处的挣扎、感受与重新向神而看的历程!很喜欢写给友人的那两封信,真切诚恳,传扬福音,看顾灵魂!爱德华兹的那四十条立志真的很鼓舞人~ 感谢神,让我静下心读完此书,感恩[爱心]

雅斤

约翰.牛顿借书信回顾了自己从一个罪人重生蒙神拯救,经历怜悯和恩典重新归回,在妻子最后的时光里,得着神的光照和安慰,当患难来临过后,要回想这个经历中是否得着益处,神有怎样的旨意。在信徒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里,有许多的感悟和启示。最后给友人的写信里传扬福音真挚而诚恳。

郭翔

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是非常钦佩这位约翰.牛顿的自律奋发向上。他只在十岁之前在学校读过书,但他却能自学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并且能用这些语言阅读经典著作! 特别敬佩本书的译者,能把约翰.牛顿对主耶稣的无限虔诚,对圣经的深刻独到的理解翻译得如此深入人心,真的了不起。

蒙兔妈💓菲比🎹

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自传,自传仿佛光照亮内心的黑暗,从而对自己对神认识更多,人生虚空短暂,若不是在耶稣基督里,毫无价值,吃喝享乐不被纪念,如路边的尘土一样最终归于尘土,没有任何盼望!

daisy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看到作者的经历见证,真的是我们的一生都在神的手里,有的事当时不觉得是好的,反觉得是受苦,等回头来看才确知神的信实,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作者的经历真的是特别的丰富也是蛮有神的恩典的见证,看他在经历诸般痛苦艰难危险后,他的经历非一般人所能体会的,那般磨难和无指望,然而神的工作就是这么奇妙,当我们在这样的人身上看见他的赞美歌颂神,我们就知道这位神是真的。作者文笔很好,分享也很真实,真的是处处都想做标记的感觉,适合仔细阅读品味。读者两三百年前完全不同时代信徒的见证,虽然环境大不同,但神的道确是相通的,很有共鸣,感恩分享…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