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50年:一位原“慰安妇”的自述

扬·鲁夫-奥赫恩
日本人的入侵使富家千金沦为“慰安妇”,受尽非人折磨,身心重创;战后的沉默并不代表忘却,只是不愿意揭开令人耻辱的伤疤;50年后勇敢地打破沉默,用宽恕之心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位的原“慰安妇”的坎坷人生。作者以第一人称,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讲述了自己七十余年跌宕起伏、悲欣交织的人生历程。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占领爪哇后,作者被送入集中营沦为慰安妇的经历,给现在日本右翼势力及部分媒体歪曲历史,否认强征慰安妇以有力还击。
老宋

警钟长鸣,勿忘历史!

朝野金晖

看完作品,想到基督教中的一句话:“凡事都有神的美意”。 即使青少年时如此凄惨悲痛的遭遇,即使留下难以疗愈的身心创伤……仍然会坚守信仰和责任,仍然会邂逅种种真爱和美好,仍然会传播宽恕与和平,并用种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做神的见证。 也许一开始我们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但最终我们会用自己的言行创造出生命的意义,我想这也是作品最大的价值吧……

心如止水

不知道是怎样又一次鼓足勇气读完《沉默50年》的,就像当初读完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样,不知道该怎样落笔成字。 只祈愿世界和平,战争消亡。

資治通鑒 晨

因為我的親屬中,有人從事大屠殺和慰安婦的人,所以在20年前的2000年,揚.魯夫-奧赫恩女士,來南京的時候有過一面之緣,他曾送給我一本他親筆簽名的「英文原版」可惜以我當時的英文水平實在無法閱讀。(這也是我第一次,讀本書電子版,與紙製版相比,其實電子版,有一些內容的缺失)。 這裡提示一下: 一提起「慰安婦」,大多數人一定會想到,中國、朝鮮半島、南洋諸國的「原著居民」。其實在當時的、南洋諸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國也有一些「歐洲籍貫」的慰安婦「受害者」,但是因為數量有限(相對於中國和朝鮮半島),但是以我現在看到的資料來看,也不會少於1500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這些受害者大多數都自願或不自願的反回了「母國」,加上大多數受害者「保持沈默」,在揚.魯夫-奧赫恩女士,出版本書之前這些「歐美等國」籍貫的,慰安婦受害者幾乎不為人知。 2010年,我曾去過菲律賓的」祖母聯盟」(菲律賓的慰安婦受害者者組織),在那裡我有幸見到了一位「歐美藉貫」的慰安婦受害者。他起初不願意接受我們的「訪問」,在那裡的工作人員的在三努力下,他終於答應,在不攝影,可以錄音,並不透錄他姓名的情況下,接受採訪。據他說在當時菲律賓的「馬格賽賽堡」(現在仍然是軍事基地)中的,慰安所中就有不少於50名,歐美藉貫的慰安婦受害者。(這位受害者在戰後成為了一名「修女」,並在菲律賓南部的一個教會學校,當教師,而且終身為嫁人,我與他有約定,不會透露他的姓名) 現在日本政府的做法就是,能拖一天,就是一天,等到這些慰安婦受害者都不在人世了,也就沒有「證據」了,也就不用道歉和賠償了。

夏拖百

文笔流畅,情感饱满,催人泪下,值得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详读细品…… 不禁让我一次次想起、怀念英年早逝的《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先生!!! 愿俄乌、巴以战争早日结束! 愿世界人民都能共享和平繁荣!

知否知否Gin~

打破沉默,直面历史的真相! 作者以第一人称,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讲述了自己七十余年跌宕起伏、悲欣交织的人生历程。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占领爪哇后,作者被送入集中营沦为慰安妇的经历,给现在日本右翼势力及部分媒体歪曲历史,否认强征慰安妇以有力还击! 作者扬.鲁夫-奥赫恩在荷兰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幸福快乐地长大,这一切美好的生活被日本的侵略所打乱!扬三年间辗转在安巴拉哇集中营、茂物集中营、卡拉玛集中营和七海屋之间,在七海屋被迫成为日本军官发泄欲望的性奴,足足三个月之际,每天过着被日本军官蹂躏和折磨的黑暗日子! 很难想象作者所经历的痛苦,这种锥心之痛,难以忘记,挥之不去!读完作者这本书,感触颇多: 1)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幸运的是,作者的童年很美好,父母兄弟姐妹们想亲相爱,家庭优裕,这无疑是作者后面重新开始生活的重要补给和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原生家庭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作者从七海屋里出来,对神父和爱慕对象汤姆坦白了自己被迫沦为慰安妇的惨痛经历,二者对作者的反应截然不同,神父由此拒绝了她当修女的恳求,而汤姆点亮了她以后整个人生!曾经在暗淡无光的日子里,神父引领她走向了宗教信仰的更高境界,但作者并未因此怀疑和放弃自己的信仰!所以世俗的偏见总会在不经意之间宠幸你!另外,宗教信仰的力量在作者惨淡的岁月之中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 3)对惨遭日本蹂躏和折磨的女性的称呼的思考,慰安妇还是性奴,前者听起来似乎没有那么直白和刺耳,但是到底安慰、抚慰了谁的心灵?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对这群女性的亵渎和扭曲,这是日本军国右翼势力的狡辩和逃避!而后者直接决绝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无耻罪行!女性不该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此外,在战后,她们也未能受到任何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只能埋藏在心底,独自默默承受着日本轻略者带来的创伤后遗症! 4)后来作者在日本访问的时候,遇到当年也去过慰安所的日本老兵,他说到,当时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他们的制度… 不禁感动悲哀,人性被病态的社会教育和制度所扭曲了,原本该有的真善美也被封印禁锢了!所以社会心理,社会群体的认知怎么样才能被正确积极地塑造?值得我们重视! 宽恕是可叹的,同时也是可悲的!

静听时光

沉默 50年后勇敢地讲出了当年日军的暴行,并且选择了宽恕的态度。但根本的问题是日本政府在这么多证据面前,至今还拒不道歉,这才是值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需要高度警惕的地方。

绿袍老祖

“现在,我看到了我的努力并没有付诸东流,这让我感到莫大的高兴和自豪。今天,强奸已经不再被人们视为战争中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也不再被当作对参战士兵们的“奖赏”,而是被视为一种战争罪行,这是联合国已经认定的性质。我之所以要站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这样的战争暴行决不能再次发生。” 很可惜,当她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是必然结果,十几年后的现在依旧是必然结果,或乌克兰或以色列,帝国主义未死何谈人权何谈民主自由。以及我承认我的冷漠,作为被殖民土地上的后代我以一种近乎残忍地冷漠捕捉殖民者缝隙中“白左式”的所谓人类文明的呼唤,当你想要拥有你所言的“爱与和平”请放下你的阶级尊贵与利益,正视你的历史和角色,用一种人的平等的视角看待一切,而不是象征意义上地高呼爱与和平又享受着阶级带来的利益,就像高举民主自由的灯塔国背地里在中东当油耗子一样令人不悦。

📖

其实每次看关于战争题材的书都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战争二字与很多词联系在一起:女性、伤害、残忍、无助……等等。 本书的作者是欧洲第一位勇敢站出来揭露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女性惨无人道的恶行的伟大女性。这本书看得我头皮发麻,尤其是看作者在“七海屋”里的那些经历,很多次我都需要深呼吸,甚至不自觉地捏紧拳头,我连想象都不敢……我敬佩作者,敬佩她即使深陷绝境也不放弃每一次反抗的机会,哪怕没有成功,她也绝不后悔;我敬佩她在经历如此巨大的苦痛之后,还愿意迈入婚姻,愿意相信爱、坚持爱;我敬佩她一个人将这份苦痛默默承受了50年,一直都在努力地活着;我敬佩她愿意公开表达这段难以言说的经历,一直都在为保护战争中受压迫女性的权益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敬佩她,深深地敬佩她,也是作者让我看到了人的生命力是多么地有力量。 惟愿世界和平🙏🏻💓💪🏻🍀⛷️

🐎🐎

上期和大家分享了在二战期间,因为日本政府及其军队所实施的性奴隶制度,中国慰安妇这个群体在穷困潦倒、不被国人理解,身体和精神遭受双重折磨的境遇下,默默离开这个世界。那国外那些同样经历过日军残暴行径的慰安妇,她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一位荷兰姑娘,走进这位第一个站出来讲述这个故事的欧洲“慰安妇”——《沉默50年:一位原“慰安妇”的自述》。 主人公奥赫恩出生在一个贵族后裔家庭,家里佣人就有五个,和著名演员奥黛丽赫本是远亲,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和幸福的童年。虽然是荷兰人,但是从小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这里有一个历史背景说明一下,因为从1602年开始,一直到1942年,340年的时间,印度尼西亚一直是荷兰的殖民地,所以印度尼西亚有不少的荷兰人。1942年,荷兰殖民政府向日本投降,当地的荷兰人被赶进了大大小小的集中营,19岁的奥赫恩和母亲及两个年幼的妹妹在接下来三年半的时间里,和成千上万其他荷兰妇女和孩子们一起被迫住进了集中营,在囚禁中艰难度日。 在饥饿、脏乱、处处被日军欺压的坏境中生存,她们向上帝祈祷,她们相互鼓励,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办法避免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本以为再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见到光明未来的时候,灾难进一步降临,奥赫恩被日军挑中,成为了他们的性奴隶。毫无疑问,她遭受了和中国慰安妇一样,受尽了日军的虐待和欺辱。每天休息时间很少,一直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之中,没有任何隐私可言,经常在大白天被日军奸淫、蹂躏、摧残,甚至被给她们定期做身体检查的医生在检查时毫无人性地趁机强奸。由于日军的暴行,作者一直到老年都没有办法独自面对黑暗,甚至对床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痛苦的开始。 被性暴力三个月后,她再一次被送回到了集中营,此时的她还有那些和她一样的女孩子,只剩一个被撕裂、伤痕累累、真正体无完肤的躯体。人性是丑陋的,所以即使面对同样家破人亡的悲惨境遇,作者和其他几个慰安妇被别的营区的女人们叫骂,骂她们是“破鞋”,骂她们是“叛徒”,写满污言秽语的纸条拴在石头上不断地扔到这边的营区里来。好在1945年日本军队宣布无条件投降,作者和家人及同胞结束了让集中营的生活。 受害者被排挤,施暴者却逍遥法外,让人痛心。在肉体精神折磨中活下来的幸存者面对着社会的排挤、内心的煎熬。沉默理所当然成了唯一的选择,作者和大多数受害者一样,只有沉默。 但是面对日本政府迟迟不承认“慰安妇”这一铁的事实,采取了完全漠视的态度,作者不再继续沉默,自1992年开始,她面对巨大的压力主动站出来,和其他各国同样勇敢的受害者一起揭露日军的种种暴行,一直为“慰安妇”遭受的苦难四处奔走,呼吁正义和和解,要求日本政府对那些曾经被强征为日本军方性奴隶的妇女们作出正式的道歉。与中国受害者不同的是,她被自己生活的国家和政府多次予以鼓励和奖励。所以,当她把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这些黑暗的秘密公之于世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负担,而更多的是自豪与骄傲。 妇女并没有参与战争和冲突,然而她们却遭到屠杀、伤害和奸淫,战争留给她们的只有永远的耻辱。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的灾祸。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记住这些前辈,国家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安抚好她们受伤的心灵,去帮助她们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在远方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沉默了五十年之后,作者终于爆发了,她勇敢的站在了历史的审判台上,向全世界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对“慰安妇”们的欺凌侮辱。这屈辱永远刻在作者的心里,刻在千万个亚洲妇女们的心里,日本人犯下的罪行永远不会被忘记,被原谅。不是我们狭隘,也不是我们记仇,我们对日本人的恨已经融入到了骨血里,代代相传。不要说什么应该把日本老百姓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区别开来,分得清吗?那些涌入慰安所的日本士兵,那些为了取乐用竞赛的方式,将刺刀插入中国人胸膛的日本士兵,那些像驱赶牲畜一样,把中国百姓推入“万人坑”的日本士兵,哪一个不是由普通的日本人转化而成的?不要说日本民众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的所谓受害,在本质上能与我们一样吗?当初他们是积极狂热的涌向战场,而我们是被迫沦陷于战争。二战结束后,他们脱下军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吗?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整个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吗?他们何时道歉过?他们在自己的教科书中,如实的告诉过后代历史的真相吗?没有,从来没有过。所以我从来不同情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日本的“惨状”。

夏拖百

太残酷,太沉重,多次泪目啊! 无论何时都必须阻止战争! 祈愿世界和平!🙏🙏🙏

夏拖百

慰安的意思是安慰,形容给予人和事物的关怀关爱。 建议书友们以后别再用“慰安妇”这词了,她们全是被迫的性奴啊!

九月菊

怀着复杂的心情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心中五味杂陈。扬讲述了自己七十余年跌宕起伏,悲欣交织的人生历程。她的童年美好而幸福,令人羡慕;日本侵略者占领爪哇后,她被送入集中营沦为慰安妇,受尽不堪的磨难,令人心碎;晚年的她奔走呼号,奋起维权,给日本右翼势力和部分媒体歪曲历史,否认强征慰安妇的作为以有力的还击,她的大义凛然,令人敬佩不已! 扬在战后能够重拾自尊与信心,得益于她坚定的信仰,同时也离不开亲人们的爱与宽容。 感谢作者,揭露出二战中日军的残暴,让后人了解到那段不堪的历史,警示人们远离战争,永保世界和平!

大侠冷不丁

作者是一个欧洲血统的混血,主要国籍是荷兰,出生和成长都在印尼,当时印尼还不是印尼,是荷属XXX群岛,作者一家在战前是比较幸福的,家里仆人四个,都是印尼本地人,家里很早就有了汽车啊等等,算是按照当时的欧洲生活标准来的。集中营和慰安妇一段经历还是比较悲惨,虽然中朝的很多慰安妇更凄惨,因为当时的中朝的发达程度更低,人民更加无知,原来就过得惨,被日本侵占之后更惨。 作者在最悲惨的时候,极大的依赖了宗教和信仰的力量,让自己意志力坚强,活了下来,这是我感受到的比较强烈的宗教对人的意义的时候,我想起在拉萨的时候,看到那些一路拜过去的虔诚的教徒,我其实不是很能理解,或者说我能从道理上理解,但是我仍然对这种力量感到不可理解。 作者作为一名西方人,在国际上有更多发声的机会,而且本身她也比较有文化和见识,对于战争期间日本这一罪恶的罪行曝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一点看,是非常积极的。 结合当前的加沙冲突,战争下的个人承担了灭顶之灾,投胎是运气。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