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代生活史

陈存仁
本书是“陈存仁作品”之一本,与《银元时代生活史》可以看作是作者自传两部曲。书中描写了上海沦陷后,作者目睹的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暴行径以及个人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生活经历。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曾被美国某大学中国同学会改写为话剧剧本,在美国多所大学上演。这是一部上海版抗战史话,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读性强。

一部《抗战时代生活史》,更真实贴切的反应了抗战时期老上海民间的真实生活场景。 汪精卫落水成为第一大汉奸,或许其妻陈碧君有很大的原因。 军阀割据战乱,表面上是争夺政治地盘,其实还是为了争夺鸦片贩卖经营权。 淞沪会战打出了国军的血性,粉碎了日寇三个月占领中国的妄想。 正因为淞沪会战打出了抗战的决心,唐生智信誓旦旦的保卫南京城,到不抵抗就弃城而逃,导致日寇南京大屠杀,这一前后反差导致日寇的种种暴行,唐也可以说是一大罪人。 日寇攻破一道道防线,前期一些大大小小的汉奸组织为日寇提供了不少情报信息。这些汉奸为虎作伥,仗势欺人,搜刮民财,岂知日寇等他们捞到足够的财富后杀掉取而代之,把他们当作典型的韭菜割掉,养肥的猪宰掉。 抗战期间,尽管日寇采取各种手段封锁消息或制造无论,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大部分老百姓始终坚信我方终将会胜利,这也是一种信念和信心,一旦信心崩塌了将会更可怕。 看近代百年屈辱史,总会五味杂陈,激动,愤慨,愤怒,感动……同时也时常感慨自己很幸运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和平年代,也会更爱自己的祖国。牢记历史,牢记百年屈辱史! 透过历史,事情的表面是一个样子,内在是一个样子,如何透过现象看内在的样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看待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启发,也就能理解很多人或是事情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

浅浅存在

2020年度第十一本 这本书是在喜马讲书推荐而来,听过讲书的内容,特别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那段时期的经历。毕竟,亲历者讲述的历史,比学者研究更加生动! 陈存仁先生之前的《银元时代》我没读过,但是却听过很多次,计划放在下一本,毕竟那本书有两千多页。陈先生的讲书,很真实,很生动,从上海沦陷,到汪精卫政府的建立和垮台,再到日本投降,整个过程,如电影般一幕幕闪过,一个个形象轮番登场,汉奸投机者的无耻,上海守军的英勇,在沪乡绅的互助。在书中可以感受到沦陷区的每个人对日本鬼子和作威作福的汉奸之痛恨和无奈。书里提及上海沦陷之时,在沪乡绅组织对弃婴的照顾,让我印象深刻,无论当时他们的本意是什么,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义无反顾和慷慨解囊,正是为了护住民族的血脉。我们现在以过来者的视角看待,或许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可在未来不清,人人但求自保的年代,仍存善念,我辈也应当尊敬! 作者在那个动荡、是非不分的年代,仍能保持一丝清明,最终能坚守立场,难能可贵!要知道,书中很多所谓的朋友都“落水”做了日本的走狗!陈先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没有同流合污,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良知! 看了很多书评,说本书描述了民国时代的生活,其实,确切而言,描述的是上海中上层人士的抗战时代生活,毕竟是在租界,毕竟离底层人民,也就是中国当时的大多数人有着相当的距离。 好吧,读完本年度的第十一本书,下一本《银元时代》再见陈先生!

eva

国庆,躺在沙发上看这本书。已经看了三分之一了。真好看。这本书其实很早就知道了,包括那本银元时代的历史。今年是在阿城的书里看到了强烈推荐,才捡起来看。这本书是阿城在美国的一个小书摊上无意捡到来看了,书的价格据说跟一个可乐差不多,等于捡。然后一夜读完。在97年的时候,阿城建议上海人民出版设引进版权,在大陆出版,就有了这两本书。读的感觉,有点置身读当时的报纸。

天凉好个秋

看到了那个时候还不算社会底层,而且相对还比较幸运的家庭,在那样的年代过的日子,每天在担惊受怕中惶惶度日,稍微有一点好消息就或暗或明庆祝,心里开心出花来,还有小小店员,因为家恨就抛弃自己生死,暗暗破坏汉奸和日本人的联络,也一起报了国仇。那个时代的抗战者都是不屈的,坚韧的,无私的,伟大的。不论多少词都不能表达我对他们的崇敬。

老曾

一口气把上下两卷读完了。上卷更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下卷的内容充满惊心动魄。通过上卷是关于自身生活的波澜,以及下卷是抗日时期在上海生活的曲折,把十九世纪二十年年代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这段时间上海人的生活做了精细的描写。作者文字朴素,调理清晰,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历史补充作品!

千江月&江南春

本书与《银元时代生活史》,是陈存仁先生在香港生活时对上海生活的回顾性记载,以繁简有致的笔墨记录了一代名医成长史和抗战时期的非常社会生活,正与反、黑与白、是与非、弱与强,大起大落,尽在笔端,故事性、趣味性、史料性、可读性很强,值得一读——否则也就不写书评了[调皮][调皮][调皮]

杨猫猫陛下

真实的沦陷区的生活,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抗战神剧更能让人有种切肤之痛。 即便是在上海,亡国奴的日子也是度日如年。

张峰

陈存仁的两部生活史书都很好,这本书是第二本,读完第一本之后赶紧来读的,书里有好多作者独家的“报道”,和世面查到的说法有些存在部分不一致,可以让我们窥见一些正史外的细节。看到开头813战争和四行仓库的事情,潸然泪下。这两本生活史的书都值得推荐。

小狮子的监护人·修

作为一个中医生读完这本书触动还是很大的。 首先,从中医者的角度来看,当年的中医者的地位是很高的,也是很有钱的,学生、挂号先生、车夫什么的佣人就有8人,还不算自己的家人,在战争年代要养起这么一大家子是不容易的。有钱的哈同花园的罗公子都要来问陈先生借钱。另外,就是名中医的交际广泛,受人尊重,能被邀请各种宴席,也被不同身在高位的人保着,就现今来看,医生这样的身份带来的无形资产也是很多的。但有点要说明的是,陈先生自己的人格魅力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在我看来,标题就是可以不看的,就是切成细碎小块的生活回忆片段。凭借着回忆的关键词:仁济善堂,吴四宝,褚民谊,汪精卫,七十六号,陈公博,毒品,盛某等。书中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小人物记忆犹新的就是陈先生家的挂号先生汪君,为父母兄弟报仇,凭借一己之力捉住了2 个大汉奸,8位日本特务,最后不要任何奖励,回家祭祖。也有一个翻译,即便成了乞丐,也不动当年答应领导的话,承诺将他的巨额财富交给其家人,后因为其诚实守信,而拿下了美国大单的烟草生意的故事。而大人物的刻画,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都是凭借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从侧面去勾勒出一个人物形象。总体来说,客观、真实。 如果要给《抗战时代生活史》串一个故事线的话,我想会是:弃婴潮、褚民谊、汪精卫、七十六号、毒品、汉奸、娱乐、抗战胜利等(仅凭回忆,也有很多是记不得的,而故事都是围绕着上海租界展开的。正是陈先生特殊的身份地位,又其善写,能让我们一窥当时上海滩的情景。不乏感叹,在任何时候老实人,比如公职人员永远是最清贫的,而善于投机倒把的人总是能够盈利,在任何时期,具有卓越眼光投资的人才能够家财万贯,当然也有倾家荡产的可能,想来做好医生这门手艺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在陈先生看来,是个因果循环的坚定者,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 我自己作为中医,也有很多兴趣,但是往往都不精。而陈存仁先生,在业务之余,好看书,广交友,辨真伪,嗜美食等,真是令人羡慕不已。怎么说呢,学中医久的人,看问题透彻,有很多事情透过表面看本质,就不大会被物质蒙蔽了心。 而在本书中,我另外收到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几处解答。比如为什么当年要废止中医,其中背后牵扯了巨大的西方资本的利益;褚民谊为什么太极拳功夫这么深的人,最后却落得个糊里糊涂死。 最后我有个疑问,就是,既然提到了哈同花园,为何没有提到张镜人的祖辈和哈同家打官司。难道是因为丁甘仁的学生就不提中医大家张氏一族了吗?亦或是陈先生写在了另一本书中了? 总之,这本书读来有趣,虽取名《抗战时代生活史》,但可以完全当作是稗官野史读,陈存仁的文学功底扎实,笔墨出彩,把事情本末能够详述清楚,其中西医思维在那个年代能有人有如斯高度,更是令人倾佩。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至于后记,他儿子最后写的投资的药业大可忽略不记。

我是大莹莹

抗战的历史看了不少,陈老的这种视角十分新鲜,也格外真实。喜欢陈老的文字,也喜欢他慷慨,豁达又认真的性格。希望祖国强大,华夏太平,愿先辈安息,吾辈自强。

大禹

陈医师把自己,生命最旺盛时,特殊的历史经历,用文字展示给后来人,我们读着陈医生的书,进入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仿佛看见正直,聪明,善良,爱国的陈医生,他就坐在我们身边,把他的故事,向我们诿诿道来

卷儿

从前看的历史书,都是宏观角度,这本书是从个人角视角描述抗战时期生活,所见所闻描写详实。读来犹如亲历,非常有意思,让我对抗战时期多了些具体的印象!

momo

陈存仁重名轻利,和名流交往的事只能姑妄听之,不足取信,反而是日常生活中每日都要经历的事真实可看。《银元时代生活史》中,最感人的是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开篇的几章,后面的名流交往有些吹嘘和夸大的内容。他在暗恋白富美的心态描述中简直像个自恋自艾的屌丝。

Effie🎀

2020📖No.72。从前由于做民国纪录片的关系,接触过很多战场和政治层面的资料,但从未了解过抗战期间的百姓生存状态,得益于作者广泛的交际面,新贵名流到三教九流,他们的真实生活一一展露眼前,生动平实的言语如珠线串起抗战八年间的珍贵生活史料。之前总有许多事之间无法彻底明了关系,但现在豁然开朗。 最难得的是与作者毕业于同校,还顺带了解了家附近很多路名建筑的旧称,实乃开卷意外之喜。言而总之,是近两月来看的最有意思的一本非专业书。

乐妈

作者是老上海,生于斯,长于斯,又因工作关系,阅人无数,交游甚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三教九流,几乎都有接触,所以所写见闻完全反映当时的风情时势。并且启示如何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做人和立足——值得一读!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