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录

林曦
《深情录》是“林曦的小世界”于2016年开启的采访项目,“深情”取自张岱“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何谓顺遂的人生”分享了19位受访者的珍视之物、人生故事、处世态度,其中有诗人、中医师、公益人、保洁员、服装设计师、茶道老师、医生、艺术家等,讲述他们在此起彼伏的人生中,如何专精一事、安顿身心。下篇“寻常之物”分享了22个物件及其背后的故事,如在一起50年的猫壶、先生做的糖果罐子音箱、妈妈的那口锅……这些平淡生活中的寻常而温暖的物件,藏着我们对这世界的深情和真心。
飞雪

万物自运转于无能为力与各自尽力之间,所谓有情之人,能见天地之不仁,也能感万物之有情 摘录部份小句子,常读常新 1.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2.让人共情的,都是生活的细,真正颗粒度细的,懂得深情的,是古人 3.好好活着,才是一切东西有意义的前提。只有当下的感受是真实的 4.说借物言志,再高一个级别是物就是物,不言志 5.放宽时间的纬度,也就抹平了喜怒哀乐,成与败的沟壑也没那么大 6.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万物并不真正在意我们是怎么对它,或有什么样的想法,用情是人的事情 7.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没人理你的时候,就好好地把自己珍藏起来,比如练自己的武功,画自己的画,遇到知音时,把它都展开来 8.神思不散乱了,力量就回来了 9.物有聚散,聚固可喜,散得其所亦可喜 任何一个人往外放都是没太大问题的,难的是你还能收回来。若觉世间凉薄,就一定要对自己深情,做自己的太阳,与山川湖海为伴,热爱生活,自信勇敢,保持善良,勇往直前

pigeon

张岱写,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汪曾祺写,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书中写,为一事而深情,恰如一座桥梁,从重重拿起,实实地拥有,到轻轻放下,是我们的长久功课。 情之一字,自古便是生命之重,万事万物,也难离一个情字。魏晋风度,也由这「一往情深」铸就。 这本书记录了一些以自己的方式深情地活着的人。他们「一边疼痛一边勇敢着」。我喜欢「深情」两字,于我它有着一份痴,一份安然。让人想到是枝裕和,人生总是步履不停/为何我总是/慢一拍。也许,我的那份深情便是在那「慢一拍」里吧。

帆不丢

2024年看完的第一本书,非常接地气的一本书,上半部是各行各业的人讲述关于生活,工作,感悟吧,包括成长,下半部是讲述自己喜欢的一个物件。这种讲述类型的书籍读起来轻松不费劲。深情录顾名思义唯有深情不可辜负。

🙊

深情录,朴实无华的三个字,已经足够吸引我翻开它。 书的一开始是张岱的那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直深以为然。 书中前半部分叫做何为顺遂的人生。里面采访的每一个人,从每一个故事的开始放他们的照片,就可以看到他们眼神中的光芒啊~温柔且坚毅。他们中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也有默默无闻的平凡人,不同年龄,不一样的人生阶段,但对生活的那份热爱、那份对自己所爱的深情是一样的,不因时代的洪流,外界的纷扰而改变,似水流年,一往而深。 书中的后半部分叫做寻常之物,主题是主人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物件,一枚石头,一个扫地机器人,一个杯子,一个牛角包,一盏灯,其中诗人冯唐说到他出差喜欢随身一些喜欢的古董在包里,因为他碰到它、看到它的每一个瞬间,得到的都是对的信息。平淡生活中的寻常而温暖的物件,藏着他们对这世界的深情和真心,所以物也会回馈给他们这种真心。 大概看这本书特别喜欢的原因是能在其中看到自己,前两周朋友问到我拍照摄影的初心,我说好像很久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了,好在这个答案一直在我心中,是因为我在其中能找到自己,记录的很多时刻是源于身边的感动,源于可能被忽视的细微叙事,我时常回头看能看到自己内心的一个映射以及和当下的自己的一个链接,而这也是我用来抵抗日复一日的生活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人是需要一些无关功利的东西的。也很多人问过我有专门学过吗,我想真正的热爱是不用按部就班去学的,也不用刻意去坚持的,书中黄玄龙说“很多事情没办法教,可能你知道几个简单的方法,其他的要自己去体验、体会,你自己摸索,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了。”是这种道理,内容永远重于形式,再者真正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总会不知不觉摸索出门道的。 最近还有特别深的一个感受是以前更年轻的时候,喜欢往外扩,啥都想干想学,但现在,会是在往回收的状态,会更明白自己的价值和位置以及真正想要的人生,真正喜欢的东西,能做好的事。那么人呐,走到哪个阶段,就要把这个阶段中最有价值的这块东西做好。不要跟自然规律作斗争,人既要不认输也要会服软,既要向上生长也要会低头。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要求别人的,而是对自己的。好的生活,就是它能让你变得更温暖更柔软又不失韧性。 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我们所渴望的永恒,不过是情之所寄,寄于热爱寄于物。有这份寄托才更会加爱自己爱他人。还好~我也有着这份深情也希望一直都有。

Gniboahz

内心里充盈的快乐才是“看不见的风景”。 如果我是一个读者,我不需要一个人告诉我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你只要告诉我你看到的就好。我觉得这样的文学是更真切和更美好的。 在不完美世界中,如何求得安住?去做就可以了。放宽时间的纬度,也就抹平了喜怒哀乐,成与败的沟壑也没那么大。每个人的一生,都不过三言两语。 物有聚散,聚固可喜,散得其所亦可喜。

Évenus

“人这一生,在世界和宇宙中,真的就是一粒微尘,轻微而倏忽。怎么让这一段时间有价值、有意义,回首时觉得满足无憾,无非是好好抱着这一段轻微和倏忽,尝试着在其中用情深一点,付出多一点,让其中的人长得更稳固一些。”

杨倩是杨倩🍥

伴着悠悠夏日,感动着书中的42个故事,静静倾听他(她)们袒露心声,深情体会他(她)们的平凡勇敢、通达温柔。 开篇是徐文兵老师的文字,讲到“脏”与“臓”,“疼”与“痛”时,我陷入思考:汉字简化使现代汉语表意性不断减弱,词义变得越来越模糊(过于追求简化的汉字增强了符号性而削弱了形象性和表意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汉字原来所承载的意义。);也断开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理解古文的难度。此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血脉沸腾,中华文明的传承,任重而道远。 再读到林曦老师写自己亲爱的姥姥那部分,很打动我。姥姥送她上小学要分别时,她走几步就看姥姥一眼,最后就发现姥姥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我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画面偷偷跑进脑海,鼻子有点酸 ……姥姥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是抬头三尺有神明的自觉。姥姥那一代人“活得很认真,很努力,很细致”生活不是为了展示给任何人看,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这本书总能带来片刻安然,隔三差五翻开书,读完其中一篇,像不定期和“朋友”约好见面一样,充满期待。最后,也介绍这些“朋友”给你认识~

Sirius

此深情非彼深情,书名取自张岱的“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林曦老师的书一直有种让人安定的力量,在《无用之美》《只生欢喜不生愁》这些散文集中,能读出许多认真生活的滋味。这本是采访集,内核却没有变化。各行各业的人们讲述自己对生活事业和爱物的理解,读着觉得世界都慢下来了,虽然故事里有人精彩有人平凡,但珍重对待生活的心是一致的。

ralavie施果

2024年的第一个美好遇见。纸质+电子,读完《深情录》,如温润的好茶,拿起来不断被滋养抚慰鼓励,放下仍有回甘持续良久,有这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物件,活着到底是有意义的。之前看到书名,怎么这么直白?深情可能被捕捉被定格吗?从第一个出场的冯唐开始,不由赞叹,如此简单,原来深情就流露在全身心地投入做事,慢慢感受世界,让生活自然开展,有喜爱的小东西们陪伴。深情养人!

芳芳

全书以小篇幅记事,在各行各业的人物叙事中,为我们传递了艺可通道的价值观。 人生变幻,总需要一样事物得以依止,可居可游,艺可通道,可通达,可证悟。 一个人只要真真正正有一个达到纯精的技术,他一定也有一个相对完整完好的人格。

玉锦

“不只是学茶道,学琴、学书法、学画画,只要潜心于一件事情,你便可以在这件事情当中找到道路。 比如我们现在随便做一个动作,没有什么意义,但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重复,它会慢慢变得有意义。比如擦拭每块榻榻米的时候,擦的就不再只是灰尘,也有心里不该有的打扰我们的一些杂念。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也是把它视为帮助我们的方法或者工具,谋求一种心灵上的纯净和安定。”

雨祭

开头去搜了那首只有半句的诗,读完时觉得异常契合本书,“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此时电视里还在播放着巴以冲突的消息,在此愿自己和亲朋好友一生平安喜乐。

这本断断续续看了挺长时间,舍不得看完,就像一些让人安心的朋友,在回身时就能坐下来一起温温暖暖的絮絮而谈,不急不躁不争不吵,就坐在一起聊聊的轻松和安心。这本不同于一些强势灌输的书,没有压力反而更能熨贴人心。

天凉好个秋

“何谓顺遂”,就是像花草那样自然,耐阴的长树下,喜湿的在河边,南方植物去不了北方,怕热的植物向往高山。

书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一份自己的癖好和喜爱,他们之中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人,有的是价值不菲古董,有的就是偶尔买下的平常物件,一直认为喜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深情”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