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渡世日记

高峰秀子
本书是昭和年代日本国民级女电影明星高峰秀子的自传,她几乎与日本所有的著名导演合作,主演了众多影史经典,在本书中她无保留地倾述了自己的从影经历。
威威

《我的渡世日记》很好看。微读后我还买了2019年高伟丽中译的这版本的紙质书。这是秀子从影近50个春秋的回忆,文字扑实有趣,资料丰富。喜爱电影的读者值得一读。该书初版当年获得了日本随笔家协会奖。 正如秀子对影评人川本三郎说过的一句话——「能在日本电影最好的时光里,和最好的导演共事,我很幸福。」秀子在日本电影的黃金时代,合作过的何止最好的导演,还有最杰出的文学家、画家、辞典编撰家、电影和话剧演员…..她的人生充满传奇,但又謙虛。 高峰秀子(1924-2010)横跨日本电影黄金时期的“常青树”。1929年5岁就从影。我曾经订阅过的国內《看電影》杂志在秀子去世时的纪念文章中有段慨恬很经典: “在四大女优(山田五十铃、原节子、田中绢代和高峰秀子)中,高峰秀子比其他三位小一轮甚至两轮,但她能够和前辈们站在一起,并称日本影史最重要的标杆人物,足见其地位之特殊。她是日本电影史上第一个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出身童星,经历了无声电影、有声电影、黑白片时代和彩色片时代,蜕变为留名青史大女优的电影明星,这条成长之路无可复制,因为与她相并行的是日本电影从孩提时期到成年期的成长轨迹。她从影五十年、产戏四百部的斑斓生涯中,她经历的那些事和那些人,均是五十年间日影变迁过程的一部分。” 对高峰秀子主演最为熟知的是驰名国际的是木下惠介电影《二十四双眼睛》;亚洲侯孝賢、楊德昌、王家衛都非常欣赏的日本大师级导演成瀨巳喜男,高峰秀子主演过他的16部电影,互相成就;据说其中1955年的《浮云》视为世界电影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部杰作;1960年《女人步上楼梯时》也視为社会转型期日本女性人生境遇与社会问题的一部伟大的、堪称完美的杰作….。 今年,2024年3月28日-5月6日纪念东京铁塔誕生100周年将举办一个大型特別展览《克服逆境的伟大女演員高峰秀子的美学》。介绍将展示高峰秀子的手稿、插图和她至今仍留在松山家族中的許多珍藏;她的职业哲学和人生哲学以及她輝煌的一生,將对現代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很有意思。在微读同时,看了很多有关电影的简介片断,也查阅了熟悉或陌生的许多有关人和事的介绍,感觉对自己普及了一次日本黄金时代的电影简史。 喜欢高峰秀子,从小到老都是令人舒服的内外兼备美,尤欣赏她性格大气和坦率。虽如任何人一样,人生都有不尽人意的一面,但相对而言,我认为她的人生够努力,够幸运,堪称完美。

reputation

2014年,日本《电影旬报》广纳181位电影人及评论家,选出日本影史百大女演员,其中位列女演员之首的,恰好是1955年以《浮云》拿下该奖有史以来第一座最佳女演员奖的高峰秀子。 看完《我的渡世日记》,感慨少不识字的高峰秀子老年能写出如此流畅的行文,不易之下可见慧根。私以为整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在于《假哭》这一篇章,高峰秀子集中探讨了本人对于表演的看法,我颇为认同,也明白为何她能够做到如此高超绝顶的演技。 中日韩三国,都是东亚范围内民族情绪极为含蓄、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代表性国家。然而在电影表演上,日本演员偏向于天真无邪稍显稚气的方式,夸张的惊叹和明显的表情让人无所适从;而韩国演员的龇牙咧嘴和气势冲冲,则不得不让人莫名其妙;比对下来,中国演员的表演更显深沉有力,或许这跟极为悠久的历史文化脱不开关系。不论如何,根据世界影史的评优标准来看,含蓄幽深的表演更易得到青睐。显然,日本的高峰秀子和韩国的金敏喜都是脱尘于普通表演的集大成者。 放眼于世界,总是有人将表演大致分为技巧派和体验派。女演员中前者代表性人物无疑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后者则为国际奖项多得令人咂舌的法国国宝级演员伊丽莎白·于佩尔。派别的区分,仅是为了让不同的演员被贴上不同的标签,我并不认为体验派高技巧派一等,情感和技巧的结合在每一个出色的演员身上都能充分体现,不过是比例各异罢了。高峰秀子自谓表演只不过是她谋生的一种手段,童年的电影戏剧表演经历令其愈发成熟自如,但那双炯炯有神、意蕴无穷的宛如黑钻石的眼睛,总是透露着她不尽的激情和炽热的感性。 近两年,流量时代轰然倒塌,国内娱乐圈堪称一地鸡毛。虚假繁荣泻去,大梦初醒的观众已然认识到在这场癫狂的审美狂欢中,中国电影产业早已大不如前。遗毒尚在清洗,但无需否认的一点是: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更期待好演员的出现。但现今,人们对于演员这一份职业和表演这一门艺术总是存在着诸多偏见。 提起演员,人们总是会将其与“戏子”并称,认为他们的作用不过是哗众取宠。但越是高超的演员,越是不愿意哗众取宠,他们反而追求一种沉默和孤独。高峰秀子早早隐退,我最喜欢的法国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则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尝试来拓充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高级的演员不断追求自由、向往平静。现在来看,我最欣赏的演员,往往是那些极具个人性格、不愿过度接触大众的,新生代里坚决不注册社交账号的西尔莎·罗南,中生代里豪放洒脱追求真实自我的凯特·温斯莱特,以及老生代里不注重保养却依旧优雅高贵气质出众、悠闲呆在农场自洽的杰西卡·兰格。这些优秀的演员,内心世界定然较常人更为复杂丰富,他们一直都是精神领域的破浪者。 而将演员的表演比肩于“鳄鱼的眼泪”,我认为这很不公平。演员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一切注定是虚假,但绝不会是虚伪。我更倾向于表演是出于演员排开外界的一切干扰,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爆发出的真实情感。当然,表演作为一门艺术技巧,绝不能是完全的真情实感,其“技巧”二字恰恰落重于“克制”。举例而言,《革命之路》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咆哮式演法,可见其用力之过猛,因此在我这里莱昂纳多从来不是卓越的演员。克制收束不住自己的表演情绪,就只能做一个不错的演员,瓶颈永远清晰可见,境界永远得不到超升。 谈及表演,除了克制以外,我认为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式表演”。换而言之,就是表演要与哲学进行结合,哲学核心内嵌于表演之中。所谓“哲学式表演”也很难有一个严谨的定义,但大概是演员基于其处于的戏剧情境下做出的出人意料但却合乎情理的表演,例如凯特·温斯莱特在《朗读者》里面与中年情人分别后恍惚消失时脖子的向后一仰,这个细节处理就颇具韵味。 总而言之,高峰秀子这样的演员早已成往事,如今浮华焦躁的时代下,很难再出一个类似的演员。不论如何,如若国内电影行业世风日下,不妨将期待的瞩目放纵于海外。卓越的表演大师,必然要在层层涛浪过后,才能显现其不俗与超然。

飘浮和心(新芬)

实话说,我没想到这本日本女演员高峰秀子的个人“日记”这么好看,完全被作者平实低调智慧的笔触所吸引,花了11个小时看完。 作者五岁被姑母收养,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被养父带到某电影制片厂玩耍,不想被导演看中,从此成为一名儿童电影演员,且为电影事业奋斗了几十年,和许多著名导演和演员合作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属于日本电影届的功勋女演员。 作者在这本渡世日记里,图文并茂,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详细讲述自己从五岁进入电影界,和养母一路走来的关系,拍过的所有电影,合作过的导演和演员,交集过的词典家作家画家等等,三十岁结婚后与丈夫及其公公的和睦关系,也穿插了自己独自在法国的半年时光,以及之后与女友出访墨西哥对其的照顾等等,总之,文字里没有自卑,没有抱怨,没有傲慢,有的是努力,上进,谦虚和感恩。 高峰秀子,从没有进过学堂系统学习,曾经的女校经历也只是昙花一现,她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有温度的文字,应该和她后期的好学自学精神息息相关,正如她自己所说,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摸爬滚打,所见所闻,所遇所行,所思所想,所学所用,都将成为她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生命积累,她的经历中不是没有苦难,但她一路走来,记住的都是养育之恩,知遇之恩,相惜之恩,所以格外励志和动容。 作者从小就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养活养母和大家庭,养母为了秀子的成长,甚至抛弃了对她不忠的养父,确实也做出了牺牲,还有,正因为养母的坚持和治疗,秀子才长出一口漂亮整齐的牙齿,但随着秀子的长大和成功,她暴虐虚荣自私的一面越发显现,比如她不准秀子和亲生父亲有互动,需要借助她;比如秀子用一百多万日元买下自己喜欢的钻石,她竟然用椅子砸秀子;比如秀子从法国回国,住在她变成旅馆的家中(本来也是秀购置),她还要秀子出房租伙食费;比如秀子结婚,她要秀子给她做套新合服,旧的嫌弃等等,不管怎么说,养母还是享受到了秀子的福气。 我惊喜地发现秀子和黑泽明有过交集,那时秀子17岁,黑泽明还是导演助理,他高高的个子,严肃寡言,他们只是懵懂的好感,但却被花边新闻报道拆散了,从此再无交集和合作。 我忘了自己是怎么知道日本这位黑泽明导演的,好像他拍过一部片子,最完美诠释了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所以获得赞誉,而我看了影评。 秀子在文章中说到她的第一个影迷应该是那位八十多岁的词典家,当他们终于见面时,发现老人家里摆满了秀子的电影画报和照片,确实让秀子感动。 秀子还提到与作家太宰治的交集,我看过太宰治的作品,他最经典的那句话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在文字中,秀子说太宰治穿的破破烂烂,瘦小无奇,他们一起喝酒,太宰治根本没正眼看秀子,但他有意无意中瞟她几眼,还因为没喝尽兴,斥问服务员为什么不给他喝酒。 秀子在文字里说到一名化妆师英年早逝,看的我也心有戚戚,那位化妆师才华横溢,具备做导演的功底,但却一直默默做着最普通的化妆工作,可他具有让二十几岁的秀子变成八十多岁样子的神奇化妆技能,所以成了秀子的御用化妆师,可惜天妒奇才。 正因为秀子是演艺人员,所以交往的圈子都比较高大上,再加上她自己个人的魅力,我觉得她所遇之人都特别好,比如送她个人画像的画家,最终秀子把这幅画像捐给了以画家发起捐赠的国家艺术馆。 秀子的感情历程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只大概说了养母找男朋友打麻将,她也交往了几个男朋友,当她确定自己三十岁结婚时,她征求了自己信任的导师的意见,嫁给了也是导演的松善,当时只有六万的存款,好在借钱把婚礼办了,两口子一直没有孩子,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 秀子写自己卖掉房子,在自己功成名就,却依然去巴黎的半年,应该也是涅磐重生,语言不通而孤苦伶仃的她,说到买一个玩具男娃来给自己做伴,说到独自走回空荡荡的公寓路上,她看到了绚烂的晚霞,如作者所说,任何经历都是难忘的。 在这篇文字中,作者秀子的成长背景,和日军侵华的时间上共通,她甚至差一点就来到中国,她说到日本士兵出征,日本女人缝制的千针红布,以为带着可以防弹,说到那些士兵给她寄送的各种礼物,其中还有带血的她的照片,不管怎么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永远不能忘记。 文字中说到日本对美国珍珠港的偷袭,说到美国对日本领土的轰炸,包括她在拍摄工作中,都要躲在防空洞里,说到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造成的惨重,说到她熟悉的人因为辐射而痛死,怎么用冷水都没用,说到日本飞行员神功队,开着飞机自杀式袭击毁灭,说到移民夏威夷的日本人第二代第三代都愿意自己是美国人,才有了美国军事控制日本,长着亚洲面孔,说英语的日本人,在秀子家里吃饭团跳舞唱歌,说到日本战败,日本国内食物匮乏,对电影的管制等等等等。 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侵略别国的日本更加可恨,包括当代的日本,不顾其他国家反对,要把福岛核电站的污水排入太平洋这一反人类的行为。 看日本人的文字,永远有颗中国心。

晴朗

高峰秀子是和黑泽明同一时期的日本著名女演员。可以说是贯穿,支撑,且代表了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女演员。以童星出道的她,当时人们把她和同时期的秀兰登波相比。但和秀兰登波不太顺利的后期演绎事业相比,高峰秀子可以说是成功转型,顺利从童星转正成为真正的职业电影演员。和那个时代的所有顶级日本导演,比如木下惠介,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成濑已喜男等都合作过。拿下诸多享誉日本和国际的电影奖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时至今日看起来不仅不显得“旧”,反而有种真挚动人的“新”。作为日本黄金电影时期的代表女演员之一,见证了松竹和东宝这两家日本电影制片厂的起落,最后也顺利回归家庭,和自己的丈夫--导演兼剧作家松山善三一起安度晚年。从这么看起来她的一生似乎凭借自己美丽的外表,在那个朝阳行业中一路上顺风顺水,让人羡慕。但从这本自传里,能读出不一样的故事。 首先就是她有一个强势且控制欲极强的“养母”。这位养母其实是她的姑姑,但因为无法生育最后领养了她。这是一段说不上来的缘分,她的养母为她奔波忙碌,也同时需要她养家糊口。很难想象一个孩子从小要作为家里的经济来源,而且不得不放弃学业是怎样的心情。是的,高峰秀子,本身连小学文化都没有,也没有连续的学校生活,这在这本自传里有非常注重的描写。和现代动不动就是硕士博士的“学术”电影青年真是“自惭形秽”。可能在那个时期,她做梦都想回归平常,过上正常的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想想本应该是学校和家的青春快乐学习时光,突然变成了片场和家起早贪黑的社畜日常。任谁也不会开心, 不出现心理阴影已经是万幸。但好在秀子还是喜欢上学,喜欢知识, 也同时没有被赚钱冲昏了兴趣。这点从她的文字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而且为了实现这个兴趣的开发,她一辈子都在努力。这也是我比较佩服的一点,她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从一个可以说只会听说的“文盲”变成了可以写出流畅文章甚至结集出版的文学家。而且这些都还不是人家本身的强项,人家的本专业是演戏。这就好比一个法学院的优等生因为兴趣去听计算机学院的算法课,还拿了A一样,甚至比这个更离谱。因为A是老师一个人打的,而出书要被别人买单,需要大家一起去肯定和认可才行,相对更难。从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到高峰秀子,也是一个执着的人,有股誓不罢休的劲,这点在她的电影表演中也能看出来。 说回到演员本身的话,我觉得文字的表达稍微有些单薄。最好还是去看看她的电影,我比较喜欢的是她拍的《二十四只眼睛》,《女人步上楼梯时》,《稻妻》和《浮云》。其中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只眼睛》,因为是反战题材,加上角度新颖且时间跨度大,所以看上去却有种纪录片的美感。她的相貌本身除了秀气外,还有种面对生活坚持下去的韧劲。这种美在现在年轻的演员中近乎绝迹。书中的配图都是高峰秀子风华正茂时的照片。我自己谷歌了一下,发现在老年时期,高峰秀子的美转化为一种恬淡自洽的优雅。这是十分难得且令人刮目相看的。我想这除了和她优越的生活条件有关外,也和她一直坚持阅读和写作有一定的关系。我确是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论调,觉得一个人书读的多了,不仅是谈吐和思想,甚至连相貌也会随之改变。所谓“30岁前相貌靠父母,30岁后相貌靠自己”所言不虚。 演员的自传多半是为粉丝所准备的,但这些文章让我得以日本电影人的视角观察体验那个时期的日本。也因为当时刚读完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两项映照之下,我便想起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下那个听故事的樵夫,大雨滂沱,他听完这个,再听那个,最后要来啼哭的弃婴,决定收养这个孩子。缓缓走出罗生门时,大雨突的打住,阳光照了进来,现在想想黑泽明给人性留了希望,我们也应该时常抱有希望,而且不断努力才好。

桃李不言

艺术之境,从来都离不开生活这块磨刀石的打磨。而就人生而言,对某种作为人的残缺部分的接纳,也是需要在漫长的时间中完成。当高峰秀子能够如此坦诚的,将她的故事写出来,相信她也从这个过程中得以释然。有关善恶、奉献与索取、孤独的报偿、亲密中的敌对,从来都是每个人生命中的课题,能将它领悟通透,艺术之境与人生之境,便也会是另一番风光。(阅读时间:2021年3月12日-3月16日;自评:8.1;推荐指数:★★★★★)

湛泊修篁

四星,自传。高峰秀子是作者养母早年的艺名,5岁时,年幼的作者因去制片厂参观而被选中,同时也为了实现养母未竟之夙愿而不情不愿地作为儿童演员登上了电影舞台,一年要演十部以上电影,甚至还出演过幼年的溥仪。神奇的是,10岁时,作者又被合作过的歌手东海林太郎领养,从而有了三对“父母”:生父母、养父母、义父母。更让人惊诧的是,因为作者自小便是有如“赚钱机器”般的存在,便又有6个怜惜她的电影界人士想收她为养女。然而,漫漫人生,真正与她有缘又生怨的只有养母一人。此后,作者作为当时罕见的自由演员,不仅拍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还深得谷崎润一郎、志贺直哉等作家的喜爱,又先后和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木下惠介等顶级导演合作了近400部电影,主演了《细雪》《二十四只眼睛》《恍惚的人》等由文学名作改编的影史经典。此外,她甚而还和天.皇一起植过树!当时那些被迫走上q略战场的士兵,总寄这样有如遗书的信给她——“如果万一我能活着回去,我希望能找到一个长得像你的女孩,并和她结婚。”真是传奇人生啊。PS:优k可看《二十四只眼睛》,力荐。

鬆餅妹

读完更爱高峰秀子…这样一个遭受家庭盘剥、几乎没品尝过家庭和亲情温暖,从前总觉得自己无枝可依前路茫茫的女孩,事业黄金期决定远走他乡生活半年,在到巴黎的第一天才接收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同性的拥抱——来自房东太太,太心疼了……读的时候有微微的叹息,她虽然乐观地用玩笑的语气回忆起过去五十年的人生,可其中所有的苦楚却没办法被轻易化解。读到她一直有想好好上学读女校的愿望却频频让步给工作,最终被学校劝退。五六十岁了仍然心头萦绕着自己是个没文化不识字女人的阴影 并为此深深羞愧自责。太难过了。 还好她是一个本性坚强而积极的人。回忆录到她结婚后戛然而止,想必她终于收获了家庭的温暖和爱人的幸福吧,真好。

东方玉

花了一个周末读完,最深的印象就是高峰秀子的真诚。有好几处都会觉得,真是一个可爱的人呀,不愧是被那么多人喜欢的高峰秀子。 但也会不由生出一番世间皆苦的感触来。饶是如她这样有着天赋运气而且也取得了成就的人,也会有令人心疼的另一面,又何况那些看不到名字的普通人呢? 可能生活就是那块巨石,我们做为西西弗斯都有不得不担负的重量,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最后才能活出一个名为“我”的历史长河里的沙粒。

Lin P.

最近一直在补成瀨已喜男和高峰秀子合作的电影。也因此迷上了高峰秀子。所以找来她的《我的渡世日记》读。一读之下,才知道她的身世可怜。自幼丧母后被姑姑认做养女带大,5岁起开始做童星出道,一辈子没离开过电影公司。几乎未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从未充分享受童年欢愉,自小以一己之力养活身边的各类大人。因此她的笔触里可以看出她的早熟和忧郁,甚至是某种悲怆,但也透露出达观和坚韧。 好在,老天对她不薄,身边一直有贵人相助,她演艺事业成功,后来的丈夫又细心体贴,家庭生活琴瑟和谐。这本书里有很多行走世间的人生智慧,高峰秀子虽然没读过几天书,却善于学习、不断进取。她既能知恩图报、又可以痛斩牵绊。很难得的是,她充分理解人的阴阳两面,对人能够做到客观和坦荡。不难理解她为什么可以把各类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 她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做人和当演员的共通之处在于:必须通人情,懂事理。非常认同。共勉。

奥威尔

很诚恳和可爱的一本自传回忆,高峰秀子以她独特的成长经历锻炼出一副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发展,她对自己一直都很了解,而且真诚感谢生命中的遇到的每一个人!

明月松间石

因读本书去追了几部电影!虽然语言简朴,但蕴含的人生态度、生活哲理不简朴……5岁就踏入职场为自己和家人谋生存的女孩,在成长为明星女演员的一路上,突破迷雾成长而没有被娱乐圈的光怪陆离引入歧途,既有命运的眷顾更有作者自己的清醒、努力向上的勇气和智慧……致敬高峰秀孑,不但成为著名电影演员,也营造了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活成了一个人间清醒、不断学习、永远向上的大大的人。正如作者书名所言:“渡世”——-过好了美丽人生的每一天……

海那边

作者坦诚地讲述了自己一名电影演员传奇辉煌的人生。有五岁当童星的风光,有与著名大导演合作拍摄的各种奇特的经历,也有与养母的爱恨纠葛,更难得的是客观地呈现了二战结束后,被美国占领军介入后的日本战败国各种物资的短缺贫乏,以及第二代日裔美国士兵的尴尬团境。

跳蛙

日本人对战争有正确认识吗?没有。

边读边感叹她的敏感与清醒。尽管没上过多少学,但是演艺经历给她带来的体验之丰富,是一般人所无法企及的。当然这些要归功于她超乎常人的慧根与善缘。慧根是说她有一种观察的自觉,她知道自己没读过书,加之演员的精进也需要去观察学习。这可以说是身为子役的少年老成,也可以说是复杂的家庭经历造就的,但她先天的慧根也是存在的吧。善缘就是她开门见喜,受到无数人的关照与喜爱,有的是她的努力与感恩所得,有的则是毫无理由的被爱。当然还有那纷繁多彩的时代。现在即便有这样的人,环绕在她所处时代的大师也没有了。如此敏感清醒,最后的引退自然也可以理解了。国策映画的亲身参与者,战争时代的经历,对小津成濑黑泽木下导演的观察,对其他演员的分析,足够了。印象里貌似麻酱有推荐过这本。

MM~~

如果喜欢高峰秀子的电影,一定要去看看这本书。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