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和奥本海默真是形成了一组绝妙的对照,都曾天赋异禀年少成名天然热爱春风得意,也曾被卷入政界高层的混乱黑暗感受身不由己,但奥本海默被沉重的道德感压垮,费曼却永远快乐跳脱像个长不大的小男孩,聪明又调皮,狡黠又天真,真是个人见人爱的大宝贝。 相比于那本更有名的《别闹了,费曼先生!》,我反而觉得这本《你好,我是费曼》(原名《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更好读更动人,但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对于刚开始读费曼的读者还是建议先读《别闹了》再读《你好》 ps关于奥本海默和费曼和菜头老师写得实在太好,我忍不住一起抄过来: “奥本海默是人类中少有的那一类人,在一生之中同时接触了两种真实。一种是自然科学的真实,他接触到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用核裂变加以验证。另一种是人类社会的真实,他触碰到了真正的权力,真正控制人类社会运转的力量,并且亲身体会了这种力量作用于一个人的时候是什么一种感受,感受到了毁灭他人生的无法抵御的巨力。诺兰想拍的是这个,并且成功地拍了出来。 “……我看完之后对费曼的喜欢又新增了一层,因为他始终是一个个人。他同样也接触到了两种真实,但是他度过了欢天喜地、多姿多彩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升级版的孙猴子,每一次都能从如来佛的指缝间跳脱出去。 “费曼和奥本海默的最大差别,就是在费曼眼中,这个世界始终是虚幻的,他没有那么多坚信不疑,也不喜欢一切宏大叙事,更不追求伟大意义,他只追求他的个体经验。这样的人永远也主持不了曼哈顿计划,但他也就不在任何计划之中。就像是在半军事化管理的阿拉莫斯基地里他曾经做过的那样:破开同事的保险柜,然后扬长而去。” 真好啊
美版苏轼(费曼)与王弗(阿琳)的故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附:费曼致妻子阿琳|1946年10月17日星期四 这封信💌非常破旧,比别的信都陈旧得多。看起来好像费曼时常捧读。 亲爱的阿琳: 我深深爱你,甜心。 我知道你是多么喜欢我这样对你说。但我不只是因为你喜欢,才这样写的。我写这些话是有感而发的。当我写这些话给你的时候,有一股暖洋洋的感觉充满我内心。 自从我上次给你写信,竟然过了这么久了,几乎快两年了。但我知道你会原谅我的。你非常了解,知道我是个顽固的现实主义者。我认为写这样的信没什么意义,所以迟迟没有动笔。 但是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的爱妻。我只是拖延一件该做的事,而这件事以前常做,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我要告诉你,我爱你,我好想爱你,我永远深深爱你。 我发现自己很难解释,在你去世了之后,我为什么还这么爱你。我仍想照顾你,让你安适。而且我也希望你爱我,照顾我。我很想和你一起讨论问题,一起策划某些美好的事情。我从来没想到我们还可以一起做这些事,直到现在,我才想通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们可以一起学做衣服,一起学中文,一起装设电影放映机。我没有办法独立做这些事的。我如果没有你,会非常孤独的。你活在我心中,是个“完美的女人”,我们的一切疯狂冒险,你都是带头出主意的人。 当你生病的时候,非常担心,认为自己不能给我一些你认为我需要的东西。你其实不必担这个心。我当时就告诉过你,我没有什么实质上的需求。因为我如此爱你,爱你的一切表现与作为,爱你全部。现在,这种感觉更清晰也更真实。现在你不能再给我任何实质的东西了,可是我还是这么爱你。你让我无法自拔,不能再去爱任何别人了。可是我甘之如饴。你虽然死了,却比任何活着的人更美好。 我知道你会笑我这么傻,会希望我不要这样孤孤单单的,会要我去追求幸福快乐。我敢打赌,你会惊讶我到现在连一个女朋友也没有(除了你之外,甜心),都已经一年多了呢。但是,亲爱的,这你可无能为力,我也没办法。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确实碰到过好几个好女孩,其中也有非常好的,我也不是想这样一个人过活。但是见了两三次面之后,我就觉得索然无味而心灰意冷。你还和我在一起,活在我心中。 我挚爱的伴侣,我真的深深爱你。 我爱我太太。但我太太已经羽化升天了。 理查德 附笔: 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
在看这本书之前对费曼的认知只在于一个获得诺奖的物理学家,是一个有趣的人,以及著名费曼学习法。这本书与其说是他的自传,不如说是他的日常随笔的集合。没有提到他生平的任何过人的成绩,都是对生活小事的记录,态度和思考,包括挑战者号的调查过程也秉承同样的风格。整本书的阅读过程都带有一种费曼的特有的幽默,不会让人哈哈大笑,就是那种会心一笑,纯粹觉得有趣,整个阅读过程都能感受到费曼对生活和对科学的热爱,以及深入的思考。 比如说到他一边搞科研,一边照顾他重病的第一任妻子,写到的全是各种搞怪的事情,和两人通信是调侃的小诗。比如不管说话的人是谁,绝不迷信权威,只从依据和结论问自己:这合理吗?再比如,他在调查挑战者号时,是他生病去世前两年的事情,做过手术的他,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好奇心和科学的严谨,搜寻着各种证据,"贪婪地"向一线工程师们学习新的知识,跟库提纳将军成为好友,交流时还喜欢用好玩的暗号。 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开始怀疑起费曼学习法的真实性,因为从字里行间透露出费曼的个性和学习态度,不应该会提出这样的学习方法,按他的思路,追求本源才是终极方法。所以我特意停下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果然如我所料:所有人都知道费曼学习法,除了他自己😂费曼学习法是13年加拿大人斯科特扬在他的《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出的。费曼在他任何一本书中都有没提及,甚至跟费曼自己的教学法还有一些出入。结论就是Feynman Technique跟费曼本人没有关系,只是借用了他的名字而已😂 最后再补充一点,全书最后那部分关于科学的价值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我们这些科学家的责任便是:懂得伟大的进步源于承认自身的无知,伟大的进步是思想自由的果实,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教育人们不要害怕质疑,而是应该欢迎它、讨论它;把维护这种自由看成是我们对子孙后代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本看完,作为工科出身物理最差的我,决定把他的物理学讲义也加入书单,不过今年书单太长了,估计得排到明年了。
费曼,一个矛盾体的人,相似你又不是!!! 既十分老实,能踏踏实实的做大量现在的研究生最瞧不上的东西——计算;又热爱吹牛逼,总把自己吹成各种故事的主角,并且主角最后总是化险为夷或机智的解决了问题。不吹牛逼人生没意义的那种人,吹起牛逼信手拈来根本不需要准备。 一个真真正正发自肺腑热爱物理学的人。对物理学的热爱超过对成为爱因斯坦的向往。要知道即使在在物理学家群体里,这也没那么多见。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都渴望名留青史。 一个与牛顿、法拉第、费米或朗道一样思考物理的人。跟拉格朗日、杨振宁或Witten这些人看待物理的方式非常不一样。 表面上喜欢热闹,实际上也喜欢热闹,但却不排斥甚至喜爱独处的人。 一名伟大的知识传递者,在准备课程方面从不含糊。虽然未必是个好老师,但懂行的人知道他的课讲的精彩绝伦。 一个总是试图独立的从源头上搞清楚一切的人。 一个精力过度充沛的人。 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算得上费曼的自传,费曼:他知识渊博、人也幽默风趣,对所做的事、一丝不苟、严谨。完美体现了一个优质科学家的素质。
既有好奇心、真诚、创造力、理想主义、“百事通”的特质,也带着拒绝敏感、正义敏感、路痴特质,这就是理查德·费曼身上鲜明的标签,也是ADHD非常典型的特征!作为一名ADHDer,深深的感受到费曼博士自传里那些共鸣,远的不说同为ADHD的达芬奇、伽利略,近的如爱因斯坦、特斯拉、比尔盖茨,同为“白日梦想家”的大人物们,可能都没费曼这个“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拥有最有趣灵魂的科学家”如此真诚全面地记录了自己一生的美好,这个记录之一就是这本《你好,我是费曼》,当然也还有《别逗了,费曼先生》以及《费曼手札》。 《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说费曼是“物理学领域的叛徒”,这却是费曼最受用的褒奖:他既是自己专注的物理学领域是佼佼者(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他又是科学家里最有趣的灵魂、科学家里最会玩鼓的鼓手、科学家里最会撬保险箱的…这是一个ADHD患者(只刨坑不挖井)最好的归宿:他挖的每一个坑,最终都成了井,甚至挖通了油井! 这本书里他聊了父亲对他最大的影响,聊了他妻子的绝症经历,回忆朋友间趣事,调侃与欧洲皇室的无聊会面,深刻描述了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调查的全过程以及过程中对官僚主义的挑战,就像个忘了喝孟婆汤的孩子一样和你分享他上辈子的经历! 费曼说科学是把菜刀,有人拿这个工具来切菜也有人拿来砍人;费曼说科学的进步有如“忒修斯之船”一样影响着人类,更新着我们的思想;费曼说科学的不确定性恰恰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动力! 想了解一下这个参与制造了原子弹的科学家深藏的和平、自由的理想主义者的内心,读读这本书没错了!
窃以为通过本书窥见了一点费曼先生对各类事情抱有的热情和好奇,对工作绝对的严谨认真,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还有对亲人的关心。最后一章关于科学的思考对个人很有启发,之后需要再看几遍。需要谨记想要掌握物理学的思维,一本书是绝对不够的。
好书。费曼,一个科学家,一个有情义的人,一个有趣的灵魂。理查德·菲利普·費曼(Richard Philip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國理論物理學家,以對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表述、QED、過冷液氦的超流性及粒子物理學中部分子模型的研究和費曼圖聞名於世。費曼於1965年與施溫格和朝永振一郎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费曼名言: * “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物後,剩下的,無論再匪夷所思,真相就在其中。” * “大家都努力地考試,也教下一代如何考試,然而大家卻什麼都不懂。” * 雖然我的母親對科學一無所知,她對我依然影響深遠,尤其是她別具幽默感。我從她那裡學習到最高的理解境界,就是歡笑與同情。 * 「我希望未來的世代能擁有自由,擁有懷疑的自由,這樣才會有發展,能夠持續冒險,找到進行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丹茲講座系列演講「價值的不確定性」,1963年 对费曼调查NASA航天飞机事故部分印象深刻。大机构容易发生官僚主义、草菅人命现象。联想到近期波音丑闻不断。2024年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一架737 MAX 9型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在1.6万英尺的高空,一个舱门高空脱落,在飞机侧面留下了一个大洞,随即不得不紧急返航。 2018年和2019年发生了两起致命的737 MAX 8坠机事故,导致数百架喷气式飞机被禁飞近两年。据传,当下波音的多个机型都出现了舵螺栓松动的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波音公司管理的大问题。 波音外包业务存在隐患 史密斯指出:“最低水平供应商的能力决定了这个一流制造商表现的上限。”史密斯揭示了所谓的木桶原则,即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份报告张贴在波音工厂的墙上,在工程师中广为流传。史密斯后来从波音退休后谈到他对过度外包的警告时说:“这是常识。”但这样的常识并没有引起波音公司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首先,费曼是一个有趣的人,在人们惯常的印象里,科学是严肃严谨的,科学家也应该这样,但是费曼不是,当然他的有趣一方面来自科学家的共性天真。 其次,小孩子的幼年教育是多么重要。费曼父亲的智慧,造就了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父亲只是个商人,却培养了一对天才儿女。 再次,也是本书的重心,费曼在调查航天局事故的过程中,揭露了一个产品从实验室走到应用中的一系列困境。他在调查中遇到的一切阻碍,都是各个参与者上“屁股决定脑袋”的结果。从科学的角度讲,他的科学家精神:固执,完美主义,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和优秀。但是从市场的角度讲,即便存在这么多缺陷,浪费,沟通不畅,美国航天依旧在当时领先全球的迅速发展着。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只需要对自己份内的事情认真负责,就足够保证项目的推进了。摩擦和失误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哪怕是航天科技,也存在那么多漏洞,所以我们没必要对自己太严苛。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允许自己犯错,谅解自己的缺点,生活就会很美好。 连宇宙飞船都有那么多问题,你还指望自己啥都行?
【美国】费曼自己写的《你好,我是费曼》,是一本与同是他写的《别逗了,费曼》截然不同的自传书,后者注重有趣顽皮的事件描述,前者则是侧重他生命中沉重严肃事件描述,比如在《你好,我是费曼》描述了他第一任妻子生病以致死亡过程中他们间相亲相爱!他诊断出航天飞机失事原因等等!
给这本书五星好评,更多的是给费曼博士所为我们传达出的诚实、坚毅、不屈服的科学精神。还特地去查了下百度,费曼调查的事件正是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1分12秒后爆炸,包括朱蒂丝·雷斯尼克女士以及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女士在内的7名航天员为全人类航天事业奉献出高贵的生命。 其中麦考利夫女士就是书中所提的教师。 真相到底是什么回事,总统有没有pushNASA在不完全具备火箭发射的条件下仓促发射,而事后组成的”调查委员会“是否有”走过场“的嫌疑,更重要的是nasa内部的管理层和技术层是否存在认知不统一,关注点不统一的情况。这次的悲剧是否会再现?概率是多少?这些答案在本书最后的附录中,费曼给了我们答案,当然每个人心中的山虽然都是”山“,可实际却是不同的”山“。 本书只写了少部分的费曼的童年趣事,这么有趣的科学家,内容太少总让人看不过瘾。费曼小时候所受到的爸爸的引导很重要,爸爸从确认可见的事实中开启费曼的想象力,培养他的好奇心,为他日后成为物理学家打下了细心观察周边事物的基础。可究竟是费曼智商喜人,还是原生家庭引导教育出色,给了世界一位出色而有趣的科学家,这就众说纷纭了。总之,如果我有孩子,我也愿意这么引导他们,教育他们,且不施压于他们是否能成为世俗所公认的”厉害的人物“。 书的前半部分所述的费曼童年及成长历程,让人感觉轻松。展现了这位天才人物早期的性格的,好奇、一探究竟的能力特强,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随波逐流,都是非常好的品德。在婚恋问题上,他也非常有主见。第一任妻子得了绝症,这也不妨碍费曼和她结婚,这要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知道多少亲戚会对当事人进行轮番洗脑了。当然这一切,费曼经历了,也不会忘记初衷。婚后相敬如宾,并不富裕,费曼做着实验上着班,太太看着病,想着鬼点子让生活更丰富多彩。有如平凡人纯净的婚后生活。结婚5年后,太太因病去世了。费曼的思考角度是他们5年的婚姻虽然短暂,但是快乐并不少于别人50年的婚姻。没必要自怜自爱,生活还是得继续,当然他很伤心。这是科学家才拥有的理性吧。 而书的后半段更多的描写费曼被委派调查火箭爆炸事件的经过,让作为读者的我看得心情承重。我总在想,我们是否有时太依赖权威?这个”有时“是不是比例很大?nasa作为顶尖的火箭发射机构,承载了民众、国家领导人的航空梦想,让人听着名字就觉得它的形象仿佛会永世屹立不倒的样子,可是仔细探究,抽丝剥茧,这个机构依旧还是存在类同于其它任何机构都存在的问题。上情下达不畅,管理层和技术层的意见不统一。大型工程分拆完成,彼此互相衔接不畅,组装完成后的事故检修(更换等)标准的一降再降等,总让人感觉当时怎么也不是个最佳发射时机。 而引入到自我的生活中,是否我们都可以秉承诚实、弄清问题的根本、不惧怕不迷信权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同时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就算生理年龄增长了,好奇心永远留存于儿童成长时分,如果能这样,该是多么难得。
读完之后,狠狠地被费曼先生的似水的柔和吸引了。 费曼先生是一个天真的人,天真到,在华盛顿参加会议时,向一位并不熟悉的物理学大牛说出自己十几年的猜测:“诚实的人进不了华盛顿吧。” 他似乎同李白一样,“银鞍照白马,纷沓如流星。”充满了浪荡不羁。哪怕是在参与调查挑战者号失事时,他已经68岁高龄,也敢于为了公布NASA一意孤行、忽略安全只顾形式的真相,而和所处调查组的上司谈判,甚至拿署名要挟,逼着上级去除润色。“将第十条建议废除,否则就不要在最终报告后署我的名字。” 他厌恶无意义和低效的参观和讨论环节,在进入调查组后,各种无关紧要的会议,“报告的封面应该用什么颜色”、“这条建议应该放在第一还是第二”…… 他喜欢和专家面对面聊技术,他喜欢走入底层,去接触那些真正了解实情的人。为了了解火箭引擎的实际工作情况,他找人联系了四五个引擎专家,专门空出一天时间,去吸收120页的工程原理和分析文件,他清楚做事的节奏,只细细品尝面前的菜品,整个调查组中,只有费曼,在这六个月间是全身心投入。这道奔赴于多个时区间的勤奋的身影,富有智慧和勇气的魅力。 本作中有伟人们的群像,费曼先生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如他所说,他只是一个天真的人,不擅长小心思,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处理政治上的事情。最初费曼先生是不愿意参加挑战者号的调查组的,他妹妹似乎一直是个富有朝气和冲劲的人,就鼓励他去了。之后有决议,费曼也有和妹妹聊了才做出决定的时候。也许他妹妹不如他那么闪光,取得了诺贝尔奖,又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当教授,但费曼先生总是能保持谦逊的态度,这是一种骨子里的明月,宁静而闪耀。 因为调查失事部分是刚读的,所以印象很深。 费曼先生在年轻时,和艾琳的爱情故事,也很让人动容。追逐繁星的两个灵魂,在尘世中相遇,约好厮守终身,约好坦诚相待。在艾琳得上淋巴结核病后,两人一起承担,费曼常常是下了班就去找她。连父亲也劝说,“不要花太多心思在艾琳身上,影响了你的事业。”年轻的费曼哪里接受,甚至还去图书馆借了很多专业书回来,研究肺结核病的细节,亲自给医生诊断,后来费曼确实做得比医生好:“我发现,很多事情哪怕是医生,也不一定懂得比我多。”不过很遗憾,费曼尽了全力,也留不住艾琳……这一对确实是挺意难平的吧。 之前读过《别闹了,费曼先生》,但没有这种站在费曼先生身后,看到他生活的细枝末节的感觉。之前了解到的是费曼先生的天才一面,读完这本,我更加确信这点,但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他脆弱的一面,他在生活中也有诸多不顺,也有沦为棋子的经历。 “在科学界,如果你发现了一条公式,你得公开他的优点和缺点,你能从中学到某种诚实,但在商业界、政界就不是如此,那里更加重视如何包装。”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这是费曼先生表达愤怒和无奈的方式。他不会公开点出谁的错误,但是他会指出哪些制度是不合理的,哪些环节应当优化,哪些部分要深入讨论。他精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却不擅长演戏。 如果你想通过此书,了解费曼,再合适不过了
应该是《别闹了,费曼》的姊妹篇,前几年看这本书是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他的叙述太吸引人了,身为著名的物理学家,逻辑思维应是绝对是出色的,但其艺术思维绝对也是出人头地,小鼓敲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尤其精彩的是在打开保险箱之后,留下了字条:猜猜我是谁?(时间久了,很可能记错了)大有费曼就站在你面前给你讲述这件事的感觉。读了这本,就可以了解一个有天赋的孩子是怎么成长为科学家的,他们绝对不是像前一段时间的一些虎妈那样培养出的,费曼所以成为了后来的费曼是他有一个优秀的家庭,一对优秀的父母,他的父亲不惜花费时间同他一起探讨百科全书中的恐龙,借此机会向小费曼展现这个世界,以及如何探索这个世界。《挑战者》号不幸失事后,他参与了调查事故原因的委员会,书末的一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解决问题的思路。风趣幽默的叙事风格两本书是一致的,期望还有其他的向我们娓娓讲述费曼故事的书籍再次出现。
知道这只鸟叫什么,甚至可以用多国语言说出这只鸟的名字,但是你还是对这只鸟一无所知。 懂得伟大的进步源于承认自身的无知,伟大的进步是思想自由的果实,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教育人们不要害怕质疑,而是应该欢迎它、讨论它。 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发现更深层的奇妙世界,同时也会被吸引着向更深的地方探索。 我之所以成为我只是因为一种独一无二 的模式或舞蹈:分子们进入大脑,跳了一场舞,然后离开了,但是会不断有新分子进来,跳着和之前一样的舞,记住昨天的舞蹈是怎么跳的。
本书收录了费曼教授的亲笔书信和挑战者号事故调查报告以及少数他人所写提到费曼的信件。通过费曼的文字,可以直观地了解他的性格。如果只是用几个词来形容(比如幽默、诚实等等),并不足以代表其形象。这么说吧,我想,如果生活中也有一个费曼这样的活灵活现的朋友,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他吧!
费曼和奥本海默真是形成了一组绝妙的对照,都曾天赋异禀年少成名天然热爱春风得意,也曾被卷入政界高层的混乱黑暗感受身不由己,但奥本海默被沉重的道德感压垮,费曼却永远快乐跳脱像个长不大的小男孩,聪明又调皮,狡黠又天真,真是个人见人爱的大宝贝。 相比于那本更有名的《别闹了,费曼先生!》,我反而觉得这本《你好,我是费曼》(原名《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更好读更动人,但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对于刚开始读费曼的读者还是建议先读《别闹了》再读《你好》 ps关于奥本海默和费曼和菜头老师写得实在太好,我忍不住一起抄过来: “奥本海默是人类中少有的那一类人,在一生之中同时接触了两种真实。一种是自然科学的真实,他接触到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用核裂变加以验证。另一种是人类社会的真实,他触碰到了真正的权力,真正控制人类社会运转的力量,并且亲身体会了这种力量作用于一个人的时候是什么一种感受,感受到了毁灭他人生的无法抵御的巨力。诺兰想拍的是这个,并且成功地拍了出来。 “……我看完之后对费曼的喜欢又新增了一层,因为他始终是一个个人。他同样也接触到了两种真实,但是他度过了欢天喜地、多姿多彩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升级版的孙猴子,每一次都能从如来佛的指缝间跳脱出去。 “费曼和奥本海默的最大差别,就是在费曼眼中,这个世界始终是虚幻的,他没有那么多坚信不疑,也不喜欢一切宏大叙事,更不追求伟大意义,他只追求他的个体经验。这样的人永远也主持不了曼哈顿计划,但他也就不在任何计划之中。就像是在半军事化管理的阿拉莫斯基地里他曾经做过的那样:破开同事的保险柜,然后扬长而去。” 真好啊
美版苏轼(费曼)与王弗(阿琳)的故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附:费曼致妻子阿琳|1946年10月17日星期四 这封信💌非常破旧,比别的信都陈旧得多。看起来好像费曼时常捧读。 亲爱的阿琳: 我深深爱你,甜心。 我知道你是多么喜欢我这样对你说。但我不只是因为你喜欢,才这样写的。我写这些话是有感而发的。当我写这些话给你的时候,有一股暖洋洋的感觉充满我内心。 自从我上次给你写信,竟然过了这么久了,几乎快两年了。但我知道你会原谅我的。你非常了解,知道我是个顽固的现实主义者。我认为写这样的信没什么意义,所以迟迟没有动笔。 但是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的爱妻。我只是拖延一件该做的事,而这件事以前常做,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我要告诉你,我爱你,我好想爱你,我永远深深爱你。 我发现自己很难解释,在你去世了之后,我为什么还这么爱你。我仍想照顾你,让你安适。而且我也希望你爱我,照顾我。我很想和你一起讨论问题,一起策划某些美好的事情。我从来没想到我们还可以一起做这些事,直到现在,我才想通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们可以一起学做衣服,一起学中文,一起装设电影放映机。我没有办法独立做这些事的。我如果没有你,会非常孤独的。你活在我心中,是个“完美的女人”,我们的一切疯狂冒险,你都是带头出主意的人。 当你生病的时候,非常担心,认为自己不能给我一些你认为我需要的东西。你其实不必担这个心。我当时就告诉过你,我没有什么实质上的需求。因为我如此爱你,爱你的一切表现与作为,爱你全部。现在,这种感觉更清晰也更真实。现在你不能再给我任何实质的东西了,可是我还是这么爱你。你让我无法自拔,不能再去爱任何别人了。可是我甘之如饴。你虽然死了,却比任何活着的人更美好。 我知道你会笑我这么傻,会希望我不要这样孤孤单单的,会要我去追求幸福快乐。我敢打赌,你会惊讶我到现在连一个女朋友也没有(除了你之外,甜心),都已经一年多了呢。但是,亲爱的,这你可无能为力,我也没办法。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确实碰到过好几个好女孩,其中也有非常好的,我也不是想这样一个人过活。但是见了两三次面之后,我就觉得索然无味而心灰意冷。你还和我在一起,活在我心中。 我挚爱的伴侣,我真的深深爱你。 我爱我太太。但我太太已经羽化升天了。 理查德 附笔: 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
在看这本书之前对费曼的认知只在于一个获得诺奖的物理学家,是一个有趣的人,以及著名费曼学习法。这本书与其说是他的自传,不如说是他的日常随笔的集合。没有提到他生平的任何过人的成绩,都是对生活小事的记录,态度和思考,包括挑战者号的调查过程也秉承同样的风格。整本书的阅读过程都带有一种费曼的特有的幽默,不会让人哈哈大笑,就是那种会心一笑,纯粹觉得有趣,整个阅读过程都能感受到费曼对生活和对科学的热爱,以及深入的思考。 比如说到他一边搞科研,一边照顾他重病的第一任妻子,写到的全是各种搞怪的事情,和两人通信是调侃的小诗。比如不管说话的人是谁,绝不迷信权威,只从依据和结论问自己:这合理吗?再比如,他在调查挑战者号时,是他生病去世前两年的事情,做过手术的他,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好奇心和科学的严谨,搜寻着各种证据,"贪婪地"向一线工程师们学习新的知识,跟库提纳将军成为好友,交流时还喜欢用好玩的暗号。 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开始怀疑起费曼学习法的真实性,因为从字里行间透露出费曼的个性和学习态度,不应该会提出这样的学习方法,按他的思路,追求本源才是终极方法。所以我特意停下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果然如我所料:所有人都知道费曼学习法,除了他自己😂费曼学习法是13年加拿大人斯科特扬在他的《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出的。费曼在他任何一本书中都有没提及,甚至跟费曼自己的教学法还有一些出入。结论就是Feynman Technique跟费曼本人没有关系,只是借用了他的名字而已😂 最后再补充一点,全书最后那部分关于科学的价值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我们这些科学家的责任便是:懂得伟大的进步源于承认自身的无知,伟大的进步是思想自由的果实,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教育人们不要害怕质疑,而是应该欢迎它、讨论它;把维护这种自由看成是我们对子孙后代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本看完,作为工科出身物理最差的我,决定把他的物理学讲义也加入书单,不过今年书单太长了,估计得排到明年了。
费曼,一个矛盾体的人,相似你又不是!!! 既十分老实,能踏踏实实的做大量现在的研究生最瞧不上的东西——计算;又热爱吹牛逼,总把自己吹成各种故事的主角,并且主角最后总是化险为夷或机智的解决了问题。不吹牛逼人生没意义的那种人,吹起牛逼信手拈来根本不需要准备。 一个真真正正发自肺腑热爱物理学的人。对物理学的热爱超过对成为爱因斯坦的向往。要知道即使在在物理学家群体里,这也没那么多见。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都渴望名留青史。 一个与牛顿、法拉第、费米或朗道一样思考物理的人。跟拉格朗日、杨振宁或Witten这些人看待物理的方式非常不一样。 表面上喜欢热闹,实际上也喜欢热闹,但却不排斥甚至喜爱独处的人。 一名伟大的知识传递者,在准备课程方面从不含糊。虽然未必是个好老师,但懂行的人知道他的课讲的精彩绝伦。 一个总是试图独立的从源头上搞清楚一切的人。 一个精力过度充沛的人。 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算得上费曼的自传,费曼:他知识渊博、人也幽默风趣,对所做的事、一丝不苟、严谨。完美体现了一个优质科学家的素质。
既有好奇心、真诚、创造力、理想主义、“百事通”的特质,也带着拒绝敏感、正义敏感、路痴特质,这就是理查德·费曼身上鲜明的标签,也是ADHD非常典型的特征!作为一名ADHDer,深深的感受到费曼博士自传里那些共鸣,远的不说同为ADHD的达芬奇、伽利略,近的如爱因斯坦、特斯拉、比尔盖茨,同为“白日梦想家”的大人物们,可能都没费曼这个“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拥有最有趣灵魂的科学家”如此真诚全面地记录了自己一生的美好,这个记录之一就是这本《你好,我是费曼》,当然也还有《别逗了,费曼先生》以及《费曼手札》。 《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说费曼是“物理学领域的叛徒”,这却是费曼最受用的褒奖:他既是自己专注的物理学领域是佼佼者(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他又是科学家里最有趣的灵魂、科学家里最会玩鼓的鼓手、科学家里最会撬保险箱的…这是一个ADHD患者(只刨坑不挖井)最好的归宿:他挖的每一个坑,最终都成了井,甚至挖通了油井! 这本书里他聊了父亲对他最大的影响,聊了他妻子的绝症经历,回忆朋友间趣事,调侃与欧洲皇室的无聊会面,深刻描述了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调查的全过程以及过程中对官僚主义的挑战,就像个忘了喝孟婆汤的孩子一样和你分享他上辈子的经历! 费曼说科学是把菜刀,有人拿这个工具来切菜也有人拿来砍人;费曼说科学的进步有如“忒修斯之船”一样影响着人类,更新着我们的思想;费曼说科学的不确定性恰恰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动力! 想了解一下这个参与制造了原子弹的科学家深藏的和平、自由的理想主义者的内心,读读这本书没错了!
窃以为通过本书窥见了一点费曼先生对各类事情抱有的热情和好奇,对工作绝对的严谨认真,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还有对亲人的关心。最后一章关于科学的思考对个人很有启发,之后需要再看几遍。需要谨记想要掌握物理学的思维,一本书是绝对不够的。
好书。费曼,一个科学家,一个有情义的人,一个有趣的灵魂。理查德·菲利普·費曼(Richard Philip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國理論物理學家,以對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表述、QED、過冷液氦的超流性及粒子物理學中部分子模型的研究和費曼圖聞名於世。費曼於1965年與施溫格和朝永振一郎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费曼名言: * “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物後,剩下的,無論再匪夷所思,真相就在其中。” * “大家都努力地考試,也教下一代如何考試,然而大家卻什麼都不懂。” * 雖然我的母親對科學一無所知,她對我依然影響深遠,尤其是她別具幽默感。我從她那裡學習到最高的理解境界,就是歡笑與同情。 * 「我希望未來的世代能擁有自由,擁有懷疑的自由,這樣才會有發展,能夠持續冒險,找到進行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丹茲講座系列演講「價值的不確定性」,1963年 对费曼调查NASA航天飞机事故部分印象深刻。大机构容易发生官僚主义、草菅人命现象。联想到近期波音丑闻不断。2024年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一架737 MAX 9型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在1.6万英尺的高空,一个舱门高空脱落,在飞机侧面留下了一个大洞,随即不得不紧急返航。 2018年和2019年发生了两起致命的737 MAX 8坠机事故,导致数百架喷气式飞机被禁飞近两年。据传,当下波音的多个机型都出现了舵螺栓松动的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波音公司管理的大问题。 波音外包业务存在隐患 史密斯指出:“最低水平供应商的能力决定了这个一流制造商表现的上限。”史密斯揭示了所谓的木桶原则,即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份报告张贴在波音工厂的墙上,在工程师中广为流传。史密斯后来从波音退休后谈到他对过度外包的警告时说:“这是常识。”但这样的常识并没有引起波音公司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首先,费曼是一个有趣的人,在人们惯常的印象里,科学是严肃严谨的,科学家也应该这样,但是费曼不是,当然他的有趣一方面来自科学家的共性天真。 其次,小孩子的幼年教育是多么重要。费曼父亲的智慧,造就了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父亲只是个商人,却培养了一对天才儿女。 再次,也是本书的重心,费曼在调查航天局事故的过程中,揭露了一个产品从实验室走到应用中的一系列困境。他在调查中遇到的一切阻碍,都是各个参与者上“屁股决定脑袋”的结果。从科学的角度讲,他的科学家精神:固执,完美主义,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和优秀。但是从市场的角度讲,即便存在这么多缺陷,浪费,沟通不畅,美国航天依旧在当时领先全球的迅速发展着。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只需要对自己份内的事情认真负责,就足够保证项目的推进了。摩擦和失误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哪怕是航天科技,也存在那么多漏洞,所以我们没必要对自己太严苛。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允许自己犯错,谅解自己的缺点,生活就会很美好。 连宇宙飞船都有那么多问题,你还指望自己啥都行?
【美国】费曼自己写的《你好,我是费曼》,是一本与同是他写的《别逗了,费曼》截然不同的自传书,后者注重有趣顽皮的事件描述,前者则是侧重他生命中沉重严肃事件描述,比如在《你好,我是费曼》描述了他第一任妻子生病以致死亡过程中他们间相亲相爱!他诊断出航天飞机失事原因等等!
给这本书五星好评,更多的是给费曼博士所为我们传达出的诚实、坚毅、不屈服的科学精神。还特地去查了下百度,费曼调查的事件正是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1分12秒后爆炸,包括朱蒂丝·雷斯尼克女士以及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女士在内的7名航天员为全人类航天事业奉献出高贵的生命。 其中麦考利夫女士就是书中所提的教师。 真相到底是什么回事,总统有没有pushNASA在不完全具备火箭发射的条件下仓促发射,而事后组成的”调查委员会“是否有”走过场“的嫌疑,更重要的是nasa内部的管理层和技术层是否存在认知不统一,关注点不统一的情况。这次的悲剧是否会再现?概率是多少?这些答案在本书最后的附录中,费曼给了我们答案,当然每个人心中的山虽然都是”山“,可实际却是不同的”山“。 本书只写了少部分的费曼的童年趣事,这么有趣的科学家,内容太少总让人看不过瘾。费曼小时候所受到的爸爸的引导很重要,爸爸从确认可见的事实中开启费曼的想象力,培养他的好奇心,为他日后成为物理学家打下了细心观察周边事物的基础。可究竟是费曼智商喜人,还是原生家庭引导教育出色,给了世界一位出色而有趣的科学家,这就众说纷纭了。总之,如果我有孩子,我也愿意这么引导他们,教育他们,且不施压于他们是否能成为世俗所公认的”厉害的人物“。 书的前半部分所述的费曼童年及成长历程,让人感觉轻松。展现了这位天才人物早期的性格的,好奇、一探究竟的能力特强,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随波逐流,都是非常好的品德。在婚恋问题上,他也非常有主见。第一任妻子得了绝症,这也不妨碍费曼和她结婚,这要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知道多少亲戚会对当事人进行轮番洗脑了。当然这一切,费曼经历了,也不会忘记初衷。婚后相敬如宾,并不富裕,费曼做着实验上着班,太太看着病,想着鬼点子让生活更丰富多彩。有如平凡人纯净的婚后生活。结婚5年后,太太因病去世了。费曼的思考角度是他们5年的婚姻虽然短暂,但是快乐并不少于别人50年的婚姻。没必要自怜自爱,生活还是得继续,当然他很伤心。这是科学家才拥有的理性吧。 而书的后半段更多的描写费曼被委派调查火箭爆炸事件的经过,让作为读者的我看得心情承重。我总在想,我们是否有时太依赖权威?这个”有时“是不是比例很大?nasa作为顶尖的火箭发射机构,承载了民众、国家领导人的航空梦想,让人听着名字就觉得它的形象仿佛会永世屹立不倒的样子,可是仔细探究,抽丝剥茧,这个机构依旧还是存在类同于其它任何机构都存在的问题。上情下达不畅,管理层和技术层的意见不统一。大型工程分拆完成,彼此互相衔接不畅,组装完成后的事故检修(更换等)标准的一降再降等,总让人感觉当时怎么也不是个最佳发射时机。 而引入到自我的生活中,是否我们都可以秉承诚实、弄清问题的根本、不惧怕不迷信权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同时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就算生理年龄增长了,好奇心永远留存于儿童成长时分,如果能这样,该是多么难得。
读完之后,狠狠地被费曼先生的似水的柔和吸引了。 费曼先生是一个天真的人,天真到,在华盛顿参加会议时,向一位并不熟悉的物理学大牛说出自己十几年的猜测:“诚实的人进不了华盛顿吧。” 他似乎同李白一样,“银鞍照白马,纷沓如流星。”充满了浪荡不羁。哪怕是在参与调查挑战者号失事时,他已经68岁高龄,也敢于为了公布NASA一意孤行、忽略安全只顾形式的真相,而和所处调查组的上司谈判,甚至拿署名要挟,逼着上级去除润色。“将第十条建议废除,否则就不要在最终报告后署我的名字。” 他厌恶无意义和低效的参观和讨论环节,在进入调查组后,各种无关紧要的会议,“报告的封面应该用什么颜色”、“这条建议应该放在第一还是第二”…… 他喜欢和专家面对面聊技术,他喜欢走入底层,去接触那些真正了解实情的人。为了了解火箭引擎的实际工作情况,他找人联系了四五个引擎专家,专门空出一天时间,去吸收120页的工程原理和分析文件,他清楚做事的节奏,只细细品尝面前的菜品,整个调查组中,只有费曼,在这六个月间是全身心投入。这道奔赴于多个时区间的勤奋的身影,富有智慧和勇气的魅力。 本作中有伟人们的群像,费曼先生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如他所说,他只是一个天真的人,不擅长小心思,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处理政治上的事情。最初费曼先生是不愿意参加挑战者号的调查组的,他妹妹似乎一直是个富有朝气和冲劲的人,就鼓励他去了。之后有决议,费曼也有和妹妹聊了才做出决定的时候。也许他妹妹不如他那么闪光,取得了诺贝尔奖,又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当教授,但费曼先生总是能保持谦逊的态度,这是一种骨子里的明月,宁静而闪耀。 因为调查失事部分是刚读的,所以印象很深。 费曼先生在年轻时,和艾琳的爱情故事,也很让人动容。追逐繁星的两个灵魂,在尘世中相遇,约好厮守终身,约好坦诚相待。在艾琳得上淋巴结核病后,两人一起承担,费曼常常是下了班就去找她。连父亲也劝说,“不要花太多心思在艾琳身上,影响了你的事业。”年轻的费曼哪里接受,甚至还去图书馆借了很多专业书回来,研究肺结核病的细节,亲自给医生诊断,后来费曼确实做得比医生好:“我发现,很多事情哪怕是医生,也不一定懂得比我多。”不过很遗憾,费曼尽了全力,也留不住艾琳……这一对确实是挺意难平的吧。 之前读过《别闹了,费曼先生》,但没有这种站在费曼先生身后,看到他生活的细枝末节的感觉。之前了解到的是费曼先生的天才一面,读完这本,我更加确信这点,但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他脆弱的一面,他在生活中也有诸多不顺,也有沦为棋子的经历。 “在科学界,如果你发现了一条公式,你得公开他的优点和缺点,你能从中学到某种诚实,但在商业界、政界就不是如此,那里更加重视如何包装。”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这是费曼先生表达愤怒和无奈的方式。他不会公开点出谁的错误,但是他会指出哪些制度是不合理的,哪些环节应当优化,哪些部分要深入讨论。他精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却不擅长演戏。 如果你想通过此书,了解费曼,再合适不过了
应该是《别闹了,费曼》的姊妹篇,前几年看这本书是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他的叙述太吸引人了,身为著名的物理学家,逻辑思维应是绝对是出色的,但其艺术思维绝对也是出人头地,小鼓敲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尤其精彩的是在打开保险箱之后,留下了字条:猜猜我是谁?(时间久了,很可能记错了)大有费曼就站在你面前给你讲述这件事的感觉。读了这本,就可以了解一个有天赋的孩子是怎么成长为科学家的,他们绝对不是像前一段时间的一些虎妈那样培养出的,费曼所以成为了后来的费曼是他有一个优秀的家庭,一对优秀的父母,他的父亲不惜花费时间同他一起探讨百科全书中的恐龙,借此机会向小费曼展现这个世界,以及如何探索这个世界。《挑战者》号不幸失事后,他参与了调查事故原因的委员会,书末的一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解决问题的思路。风趣幽默的叙事风格两本书是一致的,期望还有其他的向我们娓娓讲述费曼故事的书籍再次出现。
知道这只鸟叫什么,甚至可以用多国语言说出这只鸟的名字,但是你还是对这只鸟一无所知。 懂得伟大的进步源于承认自身的无知,伟大的进步是思想自由的果实,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教育人们不要害怕质疑,而是应该欢迎它、讨论它。 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发现更深层的奇妙世界,同时也会被吸引着向更深的地方探索。 我之所以成为我只是因为一种独一无二 的模式或舞蹈:分子们进入大脑,跳了一场舞,然后离开了,但是会不断有新分子进来,跳着和之前一样的舞,记住昨天的舞蹈是怎么跳的。
本书收录了费曼教授的亲笔书信和挑战者号事故调查报告以及少数他人所写提到费曼的信件。通过费曼的文字,可以直观地了解他的性格。如果只是用几个词来形容(比如幽默、诚实等等),并不足以代表其形象。这么说吧,我想,如果生活中也有一个费曼这样的活灵活现的朋友,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