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的告白(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

三岛由纪夫
一直假装正常人,《假面的告白》却明白我内心的疯狂!三岛文学的起点!日本划时代的奇异之作。我一生都在违心地表演。痛苦对我说道:“你不是人。你无法与人交往。你是某种非人的、奇特而可悲的生物。”当伪装成为一种习惯,你是否还分得清面具和真正的自己?
和光同尘

这本翻译的不错! 百度了三岛由纪夫的简历,和小说中描写的很多内容一模一样,所以这就是本自传体小说。 这本会让读者详细了解三岛由纪夫从出生到青年时代的内心世界,写得非常真实。 小说把一个男孩不同时期的心里感受描写得细腻生动,也很大胆,对自己的有点变态的不一样的心里剖白彻底,毫无忌讳。 字数不多,推荐阅读!

以邪恶且沉浸的精神状态分解并意淫健美同性的时刻,我想他也在剖析自己。 本文以第一视角写自己对于情欲的感知,阅读过程中很讨厌、恶心、鄙夷这个“我”。对黑暗,血腥,以及健美男子躯体变态的热爱,恶心的粉饰丑陋的欲念,还卑鄙的拿女子的感情当作遮羞布,又在承担责任时弃之如敝屣!这样的主人公,令我空前的恶心,我甚至觉得他完全是人类的敌人,是我所敌视的人。 但是,我又知道解剖自己的心,而且是如此隐晦的心,要冒着多大的痛苦。他华丽缠绵的文字,敏感到歇斯底里的心理,紧紧抓着我的思绪,从少年畸形的家庭环境,到初中,高中飞蛾扑火的执迷,再到大学自欺欺人的欲盖弥彰。“我”是如此可悲,如此可笑,但胆小怯懦的主人公和勇于解剖内心的作者带给我极大的同情和震撼,于是我读完了这本书,这本阴暗,挣扎,但又勇敢异常的自我剖析。

心头一震

210925三岛由纪夫 假面的告白 九月又接近尾声了,这才是这个月正经读完的第二本书,七八月的时候,觉得自己每周保证将一本书读到结尾应该是毫不吃力的,此刻,九月已经接近尾声,也许,我从来没有养成过一个需要费一点点力气才能维持的习惯。对自己,就是这般欺软怕硬,对一些虚假的进步甘之如饴,但对真正的问题避而不谈,就像被一根钉子给钉在原点,绕着钉子舞的密不透风,却难以真正向前一步,没有勇气去拔掉钉子。怯懦啊 三岛君说,迟钝的人往往不看见流血就不会动摇。但事实是,当开始流血的那一刻,悲剧早已经结束了。现在自己的状态不也是如此吗,我不知道那个悲剧的节点究竟在哪里,只知道自己一直一直在向下滑落,迟钝的维持原状,觉得在悲剧的苗头显现时还可以放手一搏,我一直在等待,一直在准备着,但我的人生仿佛从未启航。也许我一直迟钝的以为自己的人生之舟正蓄势待发,但实际已经结束了,处处是自己给自己埋下的陷阱。 我的人生场景中是不是也有很多像书中我一样,去希求并不是自己渴望的东西,去伪装去模仿去想象正常人,别人眼中我的表演,对我来说却是回归本质的表现;而别人眼中自然的我,反而是我的表演。在过去的某一段时间,我真的觉得生命就是一个舞台,我们就像一个个演员,出现在特定的时刻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为了熟悉舞台和人物,我找到一本书,名字好像是经典人物原型45种,我原以为它会告诉我,一个学生角色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儿子角色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恋人角色应该是怎样的,以供我学习和出演,但实际这本书好像是讲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那些角色的塑造,最后不了了之,我对自己的每一个想法仿佛只能实践一点点,但现在我也有些庆幸,如果我真的认真按照我的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去实践生活,我到底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我看到过这么多文学作品中的我因为一个个偏执的念头,而毁掉自己,毁掉自己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在想,这些精神力量真的又这么大吗,现在我信了,人活着可能真的就是依赖那一点点健康的精神,而我现在的状态好像处在的危险的边缘,让我最感到可怕的不是这眼前的悬崖,而我对于悬崖的无动于衷,我就是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步步靠近悲剧却没有多少逃离的想法,像散步一般,走向这悬崖。这只是自己对于自己状态的觉察,希望是自己夸大其词了,也许我真的越来越像正常人了,这一步步走向深渊不再挣扎的状态才是应该,我已经慢慢说服自己停止无意义的挣扎了,我正是在适应一个正常人的生命吧,但我好像还是有许多不甘,还在积蓄着下一次挣扎

荷花炸年糕

看第一遍,感觉有一点云里雾里的意思,没有完全看懂。 一直纠结的一点是,文中的“我”是不是三岛本人。刚开始以为是三岛创造的一个角色,后面在了解了三岛的一生后,发现“我”与三岛重合得离谱。文中“我”的挣扎应该就是三岛本人的挣扎吧。虽然书的一些细节没有参得太透,但是整体的内容我应该还是了解了。 同性恋,一个多么敏感禁忌的话题。无论在文学还是生活上。好像他们生来就见不得光一样。怎么说,在我看来,人,首先是作为人,一个个体而存在的。而一个人在出生后,就已经具备了情感并且去感受他人的能力。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控的。就比如说我爱谁,我爱的首先是一个人。我被他的品质,他的魅力吸引,这是他作为“人”所具有的东西,而不是因为他被贴上了“男人”或“女人”的标签。只是说我喜欢的人是同性或者异性而已吧。 这本书除了同性恋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有描述把黑暗、死亡、鲜血、浪漫联系在一起的情节。我觉得这应该是三岛在审视自己的内心,不断剖析自己吧。其实看到这些,我和三岛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情绪上的共鸣。这些粘腻的嘀嗒的鲜血,和上面飘落的玫瑰花瓣,还有后方无尽的黑暗,它们组合在一起,给我一种诡异的美和浪漫。这是一种无法自拔的想要沉溺的感觉。 关于书名,假面是三岛戴上的假面吧,一张可以把自己变得“正常”的假面。告白是指对园子的告白吗?“我”曾经对多名青春朝气的男性产生过臆想,最终却向园子告白。并且拒绝了园子家人的婚约,而自己产生了一种抛弃园子的快感。没有读太懂。“我”是想要报复这个社会的“正常”吗? 二刷吧😢

小宁酱

读下来给人一种氤氲模糊的感觉…非写实工笔画更像是抽象的水墨…但是又不晦涩,比喻恰到好处。但是单论书里的情节,我就是一个十分懦弱阴暗却给自己找了无数个借口戴上正常假面的男同性恋者,用不道德掩饰内心的不道德,作者在剖析自我的时候却又异常勇敢真实,非常喜欢结尾,作者面对男性情欲的一切克制努力是徒劳的,营造的假面崩塌破碎,冷静漠然的失败感,像把本书整个过程撕碎掉了

雨霖铃.

世界上能有多少人敢以真面目示人呢? 这个故事似乎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不能说的秘密,敢于剖析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样子真的需要好大勇气。《人间失格》看完之后我总感觉他和太宰治是有点相似的地方的。

Correr

自传体小说吧?作者的名声在外所以随手读了,非常多细腻的剖析和内心挣扎的描写,没有细致入微的体察是没有办法成为一名作家的吧。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都是繁花一片,甚至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各种冲动与波折的缘由,浑浑噩噩地活着,抑或是简单开心地活着吧,挺好!

水に弱い魚

一个完完全全的利己主义者,时刻追求完美的自己。颠倒的错爱一生使自己无法站在阳光下沐浴朝阳。 最近几天阅读三本书《都会中的孤岛》书中人物都已悲情自杀结尾《所有明亮的地方》也是因为无法忍受他人的嘲讽选择通往向往的世界而结束生命《假面的告白》作者也是选择了自杀。 自然界所有动物中只有人才会选择自杀可能就是因为想法太多吧。 无法领略到作家本身的孤独与寂寞,这是天才和平凡人生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吧。天才都是孤独的,常人所不理解的,不像我这个凡人现在感觉到时间的不够用,渴望每天有48个小时用来读书学习娱乐

平安

很精彩。性、死亡等等明明司空见惯却又被众人隐藏的东西,被作者在这本书里暴露出来了,令我一边读一边感到了羞耻和惊讶。但我感到我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内容是我现在还看不到或是无法面对的,希望等我以后有了更多阅历的时候来重读这本书。

莫名

不能理解的扭曲

虚拟薯条肥宅心

看着一个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排斥的边缘人去剖析自己的内心,实在是酣畅淋漓而又血肉模糊的奇妙体验,如同受匕首刀剑穿刺者之于三岛,这本书之于我也洋溢着这样凄苦的美丽和哀悼。

momo

小说把一个男孩不同时期的心里感受描写得细腻生动,也很大胆,对自己的有点变态的不一样的心里剖白彻底,毫无忌讳。

朱怡琳

这个译本读起来挺流畅,注释也给得很详尽,点赞! 三岛成名作,三岛的私小说,写了三岛的想要过人类的正常生活的梦想(三岛语,对他来说梦想是一种对精神的逃避)和其对鲜血牺牲的异常的性倒错之间的矛盾纠结。 读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和太宰的人间失格对比,三岛的假面告白是处女作,太宰的人间失格是绝笔,风格也是截然不同。就我个人来说,更喜欢三岛的文风,三岛的文字很华丽唯美,充满各种有新意的比喻,而且喜欢剖析自己分析自己。同样都是第一人称叙述,三岛反复在剖析自己矛盾的情感,太宰则是直抒胸臆的感觉,不会过多地去分析自己。就两个主角来说,三岛和太宰也全然不同,虽然两者都戴上了面具,三岛是因为自己倒错的性向苦恼,太宰则是因为充满欺骗的世间苦恼,这么看来太宰还蛮悲天悯人的。话说三岛确实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即他根本不关心普罗大众的福祉,他关心的只有他自己的美学。这么看来,同是infj作家,我还是更喜欢托翁。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看来三岛和王尔德有种奇妙的相似感,是因为他们都是唯美主义者,都是gay, 而且王尔德还写过莎乐美吗?感觉这种小说家,确实对他们追求的爱好的美是非常执着的,但是这种美,说实在的我一个普通人无法理解,我更欣赏的还是托翁这种善良的人,汗。三岛这种只能远远地欣赏,没法共感。

娜 娜

到现在还记得两年前看《金阁寺》的那种变态美学感带给我的震撼与不适。这本书依旧是深入骨子里的阴暗跟小变态,敏锐细腻但又颓废阴暗的美。

Pont Au Change

写出来——然后呢?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