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百叶窗的下午》嘿 你驱逐了白日/嘿你将百叶窗拉下,放飞了你的意识。”(“Hey you chase the day away/Hey you draw the blinds and blow your mind away.”)好一张悲哀而诚实的快照,抓拍到了我生命中一个绝望而真实的瞬间。
此书是山羊皮摇滚乐队,布雷特.安德森回望自己,从20世纪90年代横空出世, 到2003年宣告解散。曾经的辉煌及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
封面設計得好,百葉窗之間透著妖異的光,像suede的歌,在華麗之下透著絕望的吟唱,窗簾之下的黑暗,一如樂隊成功史背後那些黑暗的故事,大眾無法捕捉。而我們卻依舊在那黑暗之下,點燃一根雪茄。光被折射分散成彩色,最顯眼的卻是那一抹妖異高調的紅。也像將suede的幾張專輯封面融合在一起,《A New Morning》那一抹流逸逃竄的红透过《Dog Man Star》的天窗映射在灰敗頹廢的瞬間,也恰似Suede/BA的故事,我們曾經拼湊在一起,最後卻依舊要分離,各自化為碎片而四散。我太喜歡他寫情感羈絆了,透过描述性语言能看见他的真心,透过故事能看见他的心情與處境,他人生中的起伏不定全都坦诚掏出来放纸上,就連我這個不算徹頭徹尾的粉絲都能感受到他所描寫的一切,樂壇媒體也好,創作故事也好,一切無非是真心。灰淡与斑斓,快乐与惨淡,所有看客所不見的一切,定義他的晦暗時刻。 不過比起上一部,這部還是需要一定粉絲基礎的,起碼得聽過山羊皮(這個要求蠻低了吧)。我想看安叔繼續寫,也想看radiohead樂隊寫,感覺應該也蠻有文化的(什)。 以及可能所有樂隊都逃不過的解散命運,而我們仍知這一切的發生,卻忍不住為了此刻的輝煌故事而開心,儘管最後的命運像揮之不去的陰影,但仍在命運的齒輪下浩浩蕩蕩走過場,保有這一刻的溫情。
文笔细腻又忧郁,对自我的剖析犀利又诚恳,对音乐的追求永远是不够和更多。本书跟随着山羊皮乐队的专辑时间一路向前推进,充满了自省的表达,饱含诗意和文采。本山羊皮乐队的乐迷看完感觉离他们更近了一步,只想借用life is golden的歌词对Suede和Brett说"you're never alone,your life is golden."
本书是对山羊皮乐队历程的一次回溯,亦是一次颠覆。随着安德森的讲述,曾经的回忆被一一唤醒,我们会看到山羊皮跌宕起伏的乐队生涯,看到90年代轰轰烈烈的英伦摇滚运动,更会看到从未被讲述过的幕后故事,乐队成员失和的伤感往事,以及安德森对乐队成败的深刻反思。 山羊皮乐队(Suede)是一支20世纪90年代颇具影响力的英国乐队,对英伦独立摇滚音乐的壮大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山羊皮乐队被认为是继洛克西音乐队和史密斯乐队之后英国最伟大的乐队之一。 布雷德·安德森1967年出生于英国,在一个位于伦敦与布莱顿之间的小镇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后创建“山羊皮”乐队并担任主唱,以其华丽、性别模糊的舞台形象和歌词创作成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英伦摇滚大潮中独树一帜的代表性歌手之一。 这本书是布雷特·安德森的私人回忆,也是传奇英伦乐队山羊皮的完整历程。摇滚乐队总是容易走上同一条老路,重复相似的故事。从20世纪90年代横空出世,到2003年宣告解散,安德森在书中历陈了山羊皮乐队生涯的重要时刻,并以坦诚的态度评述了乐队的成与败。对于音乐产业与流行文化,他也做出了极富洞见的评论。在乐队生活之外,安德森也回望了自己曾经支离破碎的生活,他潜入内心深处,向我们展现了真诚、犀利而敏感的自我。 布雷特·安德森曾说这是一本他不想写的书,而最终促使他写就这部作品的动机,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更广阔的图景,揭示在一支支乐队背后音乐产业运转的真相。在书中我们会看到乐队生涯的重要时刻,包括与吉他手伯纳德·巴特勒从亲密搭档走向决裂的痛苦往事,Dog Man Star、Coming Up等代表作品的创作过程等。相信无论是山羊皮的乐迷,还是英伦摇滚的听众,都将在书中看到打动人心的往昔回忆。 书中涉及了种种人生的课题,比如在获得巨大成功后如何面对自己,如何迷途知返,如何屏蔽外界的评价保持初心,对我们不仅是一种参考与指引,也是一种共鸣与抚慰。纵使生活真的是一本早已写好的书,我们也要勇敢地直面最终的结局。 当你读完全书的最后一段,也许会感到前所未有地怅然若失。就像书名《拉下百叶窗的午后》那样,在一个黯淡的黄昏,不断接受着人生真实却绝望的撞击。 关于青春、音乐,与无畏的激情,总是书写不尽,诉说不完……
《拉开百叶窗的下午》嘿 你驱逐了白日/嘿你将百叶窗拉下,放飞了你的意识。”(“Hey you chase the day away/Hey you draw the blinds and blow your mind away.”)好一张悲哀而诚实的快照,抓拍到了我生命中一个绝望而真实的瞬间。 此书是山羊皮摇滚乐队,布雷特.安德森回望自己,从20世纪90年代横空出世, 到2003年宣告解散。曾经的辉煌及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
《拉下百叶窗的午后》 【英】布雷特·安德森,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荐4颗星 “有时候,定义我们的并不是闪闪发光的瞬间,而是光芒来临前的晦暗时刻。” Suede是一支英国摇滚乐队,成立于1989年。乐队早起由主唱Brett Anderson、吉他手Bernard Butler、贝斯手Mat Osman、鼓手Simon Gilbert所组成。1992年Suede乐队被认为是英国最好的乐队,1993年他们的首张专辑《Suede》就成为排行榜第一,成为近十年内最畅销的处女专辑,并赢得了英国水星音乐大奖。 Brett Anderson是一个很酷的男人,忧郁色彩,又具有独特的魅力。他苍白,消瘦,一张英俊脸和那双深邃忧郁的眼睛,这是没有办法挡住的魅力,让人着迷。他手夹香烟,凝视地面的形象已成了他的注册商标。 在那些青春岁月里,也一定会有一个乐队,一首歌,陪伴你度过了无尽的漫漫长夜,那些歌就像我们的小伙伴儿一样,闻歌而伤怀、感动、兴奋,在最孤独的时候,给你最直接的感动和抚慰。让当时的你,眼泪流的更加潇洒,恼怒地对着空气愤恨不已。 《如此年轻》(So Young)的音乐声一响起,我们的青春又回来了。 其实我不是Suede的歌迷,只是知道安德森很帅,是那种“奥,原来是他唱的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只追歌,追星从来没有过。 打开这本主唱布雷特·安德森的自传《拉下百叶窗的午后》,感受一个传奇摇滚乐队从锋芒毕露到黯然解散的一段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做梦一样,而安德森的语气充满了诚恳,仿佛在眯着眼睛回忆,没有任何对过去的指责,只是像唱歌一样,或许想回到过去。 在这本书中,安德森诉说着山羊皮乐队的完整历程,并深入探讨了音乐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这是让山羊皮乐迷热泪盈眶的动人回忆,或许也是让不了解Suede的人,可以去真切地了解他们的音乐,它们共同捧出的梦想。 喜欢Suede的人会觉得这本书是圣典,喜欢得不得了。而一些旁观者或者没听过的人,这本书应该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或者在别人的故事里发现了自己,在青葱岁月里,难过是一首歌,而最伤心的是没有人可以在乎你,最喜欢的是听歌,在旋律中找自己,找认同,找朋友。 不过看照片的时候,安德森确实符合当时追捧的元素,而Suede只不过是被放大了,又回到了原点,只不过每一步都很艰辛,成长都是如此费力,害怕老去,想念年少。
想起此前,在读一些书时刚好耳边有合适的音乐,就会一直循环,一边阅读,然后关于那本书的记忆就永远配上了相应的歌曲。这些歌曲一般是纯音乐,人声容易扰乱思绪。 如果你也认为这种文字和乐声缠绕的阅读体验很美好的话,那么山羊皮主唱布雷特·安德森的这本《拉下百叶窗的午后》绝对能让你颅内高潮很多次。不同的是,这次耳边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纯音乐,而是Suede的前几张专辑。此前Suede于我而言跟其它摇滚乐队一样,我通常都把他们摆得相当高,会聆听一些经典曲目,但从未尝试了解过歌曲以及乐队本身背后的故事。而这一次,借助这本书,得以和创作者和演唱者有了相当深入的神交。 从乐队发迹到现场走穴,从灵感迸发到唱片灌录,从言笑晏晏到不思其反,故事不算曲折离奇,但让我震惊的是布雷特·安德森深刻的自省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对伙伴、歌曲、专辑、歌迷、行业……各个方面,最要命的是他是如此流畅地把它们串联着,用真诚且优美的文笔烘托出弥漫全书的英伦摇滚般魅力非凡的氛围。我想翻译也是功不可没,这绝对是同类书记里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 我承认,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不知何时才有机会认真听一听山羊皮的专辑,毕竟这几年由内而外的浮躁状态让我几乎很少把任何一张专辑认真听完。而伴随阅读,我走进了作者和其它乐队成员的创作生活,仿佛与他们一起踏上漫漫的巡演旅途,将世界风景尽收眼底。 边读边一张张专辑地听,留下一份长长的歌单,音乐,如果承载不再只是听者当下的心情,还补充上了歌曲诞生的故事,大概会在耳朵和头脑里存活更久。 致难以静下来听歌的时代和自己。
山羊皮向来具有一种反骨的精神:一直都在做与人们的期待相反的事,乐意说不,乐意让人大吃一惊,并且总是恶作剧似的拒绝服从。所以当整个世界都在说你们完蛋了的时候,我们反而决定继续走下去。
封面設計得好,百葉窗之間透著妖異的光,像suede的歌,在華麗之下透著絕望的吟唱,窗簾之下的黑暗,一如樂隊成功史背後那些黑暗的故事,大眾無法捕捉。而我們卻依舊在那黑暗之下,點燃一根雪茄。光被折射分散成彩色,最顯眼的卻是那一抹妖異高調的紅。也像將suede的幾張專輯封面融合在一起,《A New Morning》那一抹流逸逃竄的红透过《Dog Man Star》的天窗映射在灰敗頹廢的瞬間,也恰似Suede/BA的故事,我們曾經拼湊在一起,最後卻依舊要分離,各自化為碎片而四散。我太喜歡他寫情感羈絆了,透过描述性语言能看见他的真心,透过故事能看见他的心情與處境,他人生中的起伏不定全都坦诚掏出来放纸上,就連我這個不算徹頭徹尾的粉絲都能感受到他所描寫的一切,樂壇媒體也好,創作故事也好,一切無非是真心。灰淡与斑斓,快乐与惨淡,所有看客所不見的一切,定義他的晦暗時刻。 不過比起上一部,這部還是需要一定粉絲基礎的,起碼得聽過山羊皮(這個要求蠻低了吧)。我想看安叔繼續寫,也想看radiohead樂隊寫,感覺應該也蠻有文化的(什)。 以及可能所有樂隊都逃不過的解散命運,而我們仍知這一切的發生,卻忍不住為了此刻的輝煌故事而開心,儘管最後的命運像揮之不去的陰影,但仍在命運的齒輪下浩浩蕩蕩走過場,保有這一刻的溫情。
文字冗长,通篇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全部用文字表达了出来,讲述了他在音乐领域的感知,描绘了一副文艺且忧郁的风格式景象。 作为读者,主观点讲,我读的很难受,甚至不想代入作者当时的一个精神面貌的写作状态里面去,本就吃着生活的苦,还要在书中自找苦吃吗?我不想。 这本书大概就是文艺者的通病吧。自诩看透世间万物,将生活琐碎描绘的平静美好,其实仅仅是作者的自我情绪发泄,一个供人探索的窗口。 希望读到这本书的友友们,不要带入太多自我主观的感受,如果感同身受用的不好,那这本书就只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折磨。 我们都要读健康快乐的书哈!
三月份看完山羊皮的演出开始,终于断断续续地翻完了。一边看一边听着里面提到的歌,理解了不少。看到了乐队的辉煌和陨落,以及死而复生,很幸运时隔这么多年还能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的样子,依然年轻。 Everything will flow.
“在无聊的俗世之外,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不同的未来,希望与可能性在其中闪闪发光——怀着这种意识,我们听着歌闲扯,握筹布画,憧憬着明天,感觉到期望的绳索在我们之间牢牢打结。”
文笔细腻又忧郁,对自我的剖析犀利又诚恳,对音乐的追求永远是不够和更多。本书跟随着山羊皮乐队的专辑时间一路向前推进,充满了自省的表达,饱含诗意和文采。本山羊皮乐队的乐迷看完感觉离他们更近了一步,只想借用life is golden的歌词对Suede和Brett说"you're never alone,your life is golden."
对于一场精彩绝伦的旅行来说,这样的结局是可鄙的,就像是一场狂野的飙车突然哑了火,突兀收场。然而当我深入反思这趟旅程的轨迹及其消了音的终曲时,我忽然明白若非如此,乐队恐怕就不会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死而复生然后卷土重来,往前倒数几年的那场体面的告别演出可能永远也不会存在。有时候,定义我们的并不是闪闪发光的瞬间,而是光芒来临前的晦暗时刻。
第一次看到关于音乐人或者说是乐队的自传书,还是摇滚乐队,就更稀奇了。说实在的不知道这支乐队,是被书名吸引来。百叶窗本就明暗两说,还是拉下来的午后,有种神秘有种伤感。读起来有时被老长的涩暗的句子折磨,曾一度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读完。体会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失败不能怪别人,是自己的原因。!!
在去看山羊皮演出前一周开始读这本书,读完第二天看了他们在八年多之后第一次在中国的现场,感觉人生清单被那个小对勾轻盈的挑起来一笔,从此可以说,放尊重点,我是看过活的Suede的人了!
与《漆黑清晨》比起来更像是专辑制作的幕后故事,虽然BA有很多很精彩很让人共鸣的心理描写,也给歌迷提供了一个外行人向音乐制作行业内里了解的窗口,但是如果不是歌迷看估计略显无聊了。
不知道为什么作为同se-ni感知轴,特别能get到作者描写的很多东西(心路历程、隐喻、和一些对于音乐产业的见解),可能这就是socionics里gamma象限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