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科普读物,为了将知识更为通俗易懂,作者还做了很多的类比,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 他将那些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隐藏真理发掘整理出来,帮我们解开了世界的复杂性,增加了很多冷僻的小知识,也更好的理解以前看过的类似于《星际穿越》的电影。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晦涩的数学公式,便将复杂的宇宙和有趣的生命阐述的清晰明快,让人大开眼界。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的幽默性和专业性,让这本科普书读起来像是一场脱口秀表演。
读完了这本《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我究竟增加了哪些奇怪的知识呢? 1、月亮和太阳哪一个更重要呢?明显是月亮——太阳只在白日里闪耀,可是白天本来就很亮了呀! 2、不要仅仅对一种异性产生兴趣,要知道,一些黏液菌有13种性别,还有一些甚至有多达500多种性别。对了,爱情的专业术语叫有性生殖,它为了抵抗生物体内的寄生虫才存在的。以此推论,当你爱上了一个人,赶紧去医院查查肚子里有没有虫子! 3、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重新找个位置安家。人类以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靠氢氧反应才能繁衍生息。 怪不得高房价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这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科学原理在里面。 4、七年之痒:你体内所有细胞大概每七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 下次身上再痒的话不用买药膏了,那是因为我正在更换细胞。 5、你生来是一个100%的人,但去世的时候就只是半个人了。你的另一半身体都是租住的各种微生物组成的。你生来是100%的人,去世的时候却是99.75%的异种! 难怪我妈说我越活越没个人样呢! 6、地球上大部分生物都是没脑子的,就算是那些当前还有脑子的生物(比如说小海鞘),也会在不需要用脑的时候把脑子吃掉。 好吧,我以后再也不敢绞尽脑汁了,饿了就别思考,吃饱了再干活,万一不小心…… 7、石器手斧的设计在140万年里都毫无更改。如果要找三个词语概括形容过去13000年的人类史,那就是:交流,交流,交流。 嗯,每天坚持逛小圈子骂上几句。 8、已知仅三种生物会在死亡前停止生育功能,人类、虎鲸和短鳍领航鲸。 下一次创业计划已然胸有成竹:“虎鲸月嫂”,“短鳍领航鲸”保姆公司。 9、尼安德特人的大脑比智人大脑还略大一号。他们会制造工具,烹饪食材,还有艺术细胞,也会仪式庄严地下葬死者。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克里斯·斯特林格认为智人相较尼安德特人的生存优势在于:缝纫。 有点急,快告诉我,缝纫技术哪家强?蓝翔还是新东方? 10、首个登月成功的人并没有拍照留念。 那是因为当时没有推特抖音,放现在试试? 11、你每吸的一口气中都含有玛丽莲·梦露曾呼出的气体分子,或者尤利乌斯·恺撒,又或者是世上最后一只霸王龙曾经呼出的气体分子。 刚才好臭,东坡,是你吗? 12、原来月亮不仅能让大海潮起潮落,也能让地球上的岩石同样随之膨胀收缩,更准确一点,潮汐是由太阳和月亮共同作用产生的。月亮起到了太阳双倍的作用。 上面说了,月亮比太阳更重要。 13、早在6600万年之前,恐龙已经渐渐开始消亡,而希克苏鲁伯大撞击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住了吗?以后一定要少跟人顶撞。 14、宇宙中所有活动过程都可以归纳为蒸汽机原理。高温的热能做功——也就是推动活塞,或者做一些其他什么事情——做完功就变凉了。 这么冷的天,还做什么功……课! 15、太阳的温度只由其质量决定,跟它是什么物质毫无关系。这条我早就知道了,胖子好取暖! 16、太阳表面,即光球层剧烈的电磁活动会向地球发射大量的电磁波,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下午就去和领导反映:少搞活动,别波及众人! 17、我们看见的太阳其实是它8.5分钟之前的样子(中微子),在太阳今天看见的阳光(光子)已经有3万岁了。 以后少在我面前装蒜,因为我一眼看尽三万年! 18、你可以将所有人类放进一块方糖大小的立方体内,尺寸刚好。因为,物质实际上空旷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甜甜的小可爱们,快到大灰狼叔叔的口袋里来吧! 19、你住在高楼里要比你住在平房里的时候老得快。因为爱因斯坦的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引力越大的地方,时间流逝越慢。这就是著名的广义相对论。 从今天开始,我只住地下室。 20、原子之所以存在,你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电子能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做各种不同的事情。正是因为量子世界的怪异,我们的世界才得以存在。 明天就成立原子部,要求部门里的员工同时干两份活! 21、正是因为事物从有序变为混乱才使得时间有了方向,我们的观念中才出现了时间箭头这一明确的概念。 因为宇宙从有序中来,有不断变得更加无序的趋势。宇宙目前正处于膨胀阶段,当宇宙大坍缩时,时间不可避免地会倒着走;发现过的星星,将变得陌生;世间生灵将返老还童…… #%《}¥€\<*£$@! 我感觉自己的确又年轻了一些 22、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因论证电子是粒子而获得诺贝尔奖。而他的儿子乔治·汤姆森则是因论证电子并不是粒子而获得诺贝尔奖。 惊!父子俩联手捉弄诺贝尔奖委员会,委员会被骗却无可奈何! 23、引力小的地方,时间减慢程度小;引力大的地方,时间减慢程度大。就目前所知,引力最大的地方是黑洞。它是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时疯狂坍缩形成的无底深渊。如果你能去一趟黑洞游玩,在它视界(光和物质进入黑洞内的单向膜,自此任何光或物质都将被黑洞捕获无法逃脱)外侧徘徊,你的时间相对于宇宙其他地方将慢到极致。如果你往外看去,你将看见整个未来,像电影快进那样在你眼前闪现! 是的,我和吸引我的人在一起,确实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和不吸引我的人在一起,简直是度日如年。不过,想骗我去黑洞,可没那么容易! 24、能将电子和原子束缚在一起的电磁力有多么惊人。引力看上去很强,你使出全力恐怕也只能跳出离地高出一米左右。然而电磁力却更强,它不止比引力强十倍、百倍,甚至不止强百万倍,而是强了100亿亿亿亿亿倍! 你成功吸引了我,不!你电磁了我! 25、我们目前知道共有四个基本力将粒子束缚在一起,同时我们也十分怀疑其实这四种力只是一种超级力的不同表征。 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四个人用力将夫妻紧紧联结在一起,但是我们也可以将这四种力用一种力来表述——财力! 26、爱因斯坦理论告诉我们,时间穿越的时候可不能坐着。因为,时间穿越时也会产生空间移动。第二点不同就是,爱因斯坦认为我们不能穿越回时间机器制造之前的时间点。 看到前一句我立即跪了下去,再看到后一句我又立马坐了起来。 27、制造时间机器的零件有:黑洞、虫洞、一种未知的带有极强负引力的新物质、银河系中所有恒星有生之年所释放的能量总和。 背下来了,以后想拒绝别人的时候就用这个理由:除非你给我提供一种未知的带有极强负引力的新物质以及银河系中所有恒星有生之年所释放的能量总和…… 28、故事可能是这样的:38亿年前,火星上的某块陨石经过漫长的旅行抵达地球,给地球带来了第一批微生物。我们会不会都是火星人呢? 不完全对,因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29、如果从恒星上挖一小块物质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好奇的话,不如举起自己的手看一看,毕竟你就是星尘所化。 我刚试了,左手看到的是Apple Watch Series9,右手看到的是华为HUAWEI WATCH GT3,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个是星尘?华为还是苹果? 30、理查德·费曼曾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大灾难发生,所有科技科学都将毁于一旦,我们却只能为后世留下一句话,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话语传递最多的科学信息呢?”他斩钉截铁地自问自答道:“万物皆由原子构成。” 费曼真是太蠢了,一点也不懂得流量。如果是我,我一定会这样说:“看我书评。”
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是一本让人五味杂陈的科普书。作者已经尽其所能让这本书通俗易懂,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机智敏锐的金句,但仍然会有一些知识让人“不知其所以然”。有些事情就摆在你眼前,却感觉它们一直飘在空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今天科学的飞速发展,却不知明天科学会走向何方。我们了解了科学家们的争论,却难以判断孰优孰劣。掩卷思考,有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一,常人与科学家的知识差距难以填补 一百多年来科学的高度分工,意味着每个领域的知识极度深化,专业从业者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达到这个领域的前沿。这一方面意味着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不可能出现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非专业领域的普通人与科学家的知识差距非常巨大,知识鸿沟无法填补。所以,科普基本上只能告诉你结论,不能跟你讲怎么得到结论。科普作家给你投喂什么,你就只能接受什么。让常人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基本上就是个笑话。 二,调动常识已不足以理解科学 人类的知识最初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谁言之有理,谁胡说八道,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常识来进行判断。但是,人类的知识永远不会止步,它至少在向四个方向延伸:向前,向后,向内,向外。向前,可追溯到138亿年前的大B炸,甚至大B炸之前;向后,可以遥想到宇宙的热寂,甚至热寂之后;向内,可以内窥原子核;向外,可以眺望河外星系、超星系团。科学家发现,我们中观世界的规律只是宇宙规律的特殊部分,既不适用于宏观世界,也不适用于微观世界。这样一来,我们调动常识已不足以理解当代科学,常人对世界的认知不得不接受科学家的与常识无关甚至违背常识的修正。 三,接受唯一结论的常规思维模式或许已经失效 理性主义认为,以若干公理/原则为前提,人类可以通过推理在任何领域得到任何知识。由于前提是确定的,路径是单一的,得到的结论只能是唯一的。这就是人们习惯了的一种思维模式:接受唯一正确的结论。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逐渐呈现出来。比如微观世界的波粒二重性,波也对,粒也对。比如宏观世界的空间和时间,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在科学“四维扩张”下遭遇尴尬。时间、空间、引力等等常人思维的基点都被真页覆,习惯了有确切且唯一结论的人肯定不舒服了。科学发展本身也开启了科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人类到底生活在几维空间?也许有一天,科学家会告诉我们,人类既生活在四维空间,也生活在十维空间——两种理论都对。 作者并没有说书里的知识奇怪在哪里。要我说,这本书能够让人产生上述奇怪的想法,这就够奇怪的了。如果你感觉这本书的知识让人难以把握,或许你就把握了这本书的精髓。
文革时期学校停课了,我借来同学的《十万个为什么》,看得如醉如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喜欢科普书的情结始终如初,于是这本书吸引了我。 正如读者所书,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里,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比如细胞的七年之痒,比如太阳能在地球上怎样做功,比如时间机器和宇宙鬼魅……作者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让我们一窥世界之神奇,宇宙之奥秘,在休闲之中就增加了很多冷僻的小知识。 比起很多大部头的科普书来,这本书写得简单明快,语言生动,由浅入深,类比层出。惊叹作者的睿智,没用太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晦涩的公式,便将复杂的宇宙和有趣的生命阐述的通俗易懂,清晰明快。作者幽默的语言和专业的解读,让这本科普书读起来像是一场脱口秀表演。敬佩作者!
谢耳朵的笑话需要莱纳德从旁讲解,标准送出拉杰什憨憨的笑。 从讲生物学到讲人类故事,从地球讲到太阳系,再到宇宙的故事,好像物理无处不在,它可以解释所有你知道或你不知道的概念。比如七年之痒,实际上,你体内所有细胞大概每七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所以要爱对方脑细胞,其它细胞都死翘翘了。那是另一个人,听起来还挺刺激。 小海鞘因进化吃掉自己可有可无的大脑,我已被尤瓦尔·赫拉利惊吓过一次,有点心理准备了。 脑部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大脑的改变成为常态,神经元传递也是,不然虚耗氧气养着啊。那就都变成小海鞘,争着要吃脑子了。 宇宙的终极是熵,能量守恒定律万物都有终焉时刻。熵增定律被誉为全世界最沮丧的定律,任何事物发展到最后都会走向寂静。熵增定律也被解读为“事物结构的必然衰退” ,我们的宇宙仍可能会在大坍缩中重回到有序状态。 >> 其实地球并没有使用任何来自太阳的能量,但太阳能却在地球上做了功——就像蒸汽机里做功的能量。每当能量一做功,该能量做功的能力就降低了。而实质上,太阳能也是这样,光子劳作到有效能耗尽之后,才被辐射回了外太空。 有意思,如果不是大气层、云层和地表的反射,也就没有了蓝色星球。 你抬头看,今天的阳光有3万多岁了愉快的回忆让我重回往日的时光。——托马斯·穆尔 在浩瀚宇宙世界里,我们照着万年前的光,人类放入太空中的时间胶囊是否会飘落至某星球?地球是一个小小的蓝点。有黑洞,有暗能量的存在,你还能坚定的说,宇宙中没有奥特曼吗? >> 如果从恒星上挖一小块物质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好奇的话,不如举起自己的手看一看,毕竟你就是星尘所化。 我们都是星光,不必妄自菲薄;我们都是尘土,也莫妄自尊大。 世间万物都是原子,原子之外皆为虚无。 >> 我们可以合理地做出推论,你每吸的一口气中都含有玛丽莲·梦露曾呼出的气体分子,或者尤利乌斯·恺撒,又或者是世上最后一只霸王龙曾经呼出的气体分子。 完 2022.08.19
这本书也属于蜻蜓点水,三瓜两枣的散漫系科普书,涵盖的领域主要是物理,尤其是天体物理和量子物理这种比较fancy(?)的领域hh。章节的内容很短,每当我想要深入看下去的时候,作者的叙述就停了,所以要想往下看的话,得去看作者引用的书目,或者自己在另外找。 为了让我以后能够看得出来这本书究竟在讲些什么。我打算对这本书的章节名做一个翻译,没错,因为作者的语言实在是形象到了一种抽象的地步,虽然挺有趣的吧,但我没法迅速反应过来作者想讲什么。 第一部分:关于生物学的故事 1 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从同一个简单生物体,经历了自然选择的考验,然后进化而来的” 2 猫鼠游戏:“有性生殖似乎就是为了抵抗生物体内的寄生虫才存在的” 3 氧气戏法:“氢氧反应能释放极大的能量,人类以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靠这个反应才能繁衍生息” 4 七年之痒:“体内所有细胞大概每七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 5 与异类共生:“影响人体的微生物基因是人类自身基因数量的400倍” 6 可有可无的大脑:“大脑质量仅占人体体重的2%到3%,然而却能消耗掉20%的氧气” 第二部分:关于人类的故事 7 交流,交流,交流:“如果要找三个词语概括形容过去13000年的人类史,那就是:交流,交流,交流” 8 祖母的选择:“女性在一定年龄停止生育功能,是为了让她腾出精力帮助抚育子女的后代” 9 失落的部落: “智人相较尼安德特人的主要生存优势在于:缝纫” 10 错失良机:“首个登月成功的人并没有拍照留念” 第三部分:关于地球的故事 11 大自然的字母表:“万物归根结底都是简单的原子” 12 伸缩的岩石:“月亮和太阳都能导致地球海洋的潮汐,而月亮的作用是太阳的两倍” 13 大撞击:“当恐龙由于小行星撞击而灭绝之前,它们提前10秒收到预警信号” 14 阳光的秘密:“太阳能和能做功的太阳能之间的区别” 第四部分 关于太阳系的故事 15 质量的力量:“太阳的温度只由其质量决定,跟它是什么物质毫无关系” 16 太阳杀手:“太阳表面,即光球层剧烈的电磁活动会向地球发射大量的电磁波,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17 万年前的光:“中微子只需要2秒就能从太阳核心抵达太阳表面,而光子(光)需要约3万年” 18 自由落体简史:“飞翔的秘诀就是学习如何把自己扔向地面,却又始终不摔在地上” 19 那个尾随地球的天体:“月球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个不解之谜” 20 来吧,挤压我吧:“如果把质量和体积考虑在内的话,太阳系中单位体积产生热能最多的星体并不是太阳,而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一(Io)” 21 神秘六边形:“土星的北极有个两倍地球大小的风暴圈,它的形状是六边形的” 22 看不见的,看见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 23 指环王:“伽利略认为土星是颗长着耳朵的行星” 24 星际之门:“土卫八特别的阴阳脸和山脊” 第五部分:关于万物基础的故事 25 掌心里的无限空间:“事实上,原子内部空无一物的空间占了整个原子体积的99.9999999999999%” 26 住平房的妙处:“爱因斯坦的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引力越大的地方,时间流逝越慢” 27 毁天灭地的蚊子炸弹:“电磁力比引力强大10的40次方倍” 28 未知:“电脑的不可判断死循环和数学上的不完备性定理” 29 两个世界:“电子路径的无数种可能与波粒二象性” 30 不走寻常路的液体:“液化氦永远不会结冰,也是唯一一种会向上流动的液体” 31 回到过去:“熵增和宇宙大坍缩” 32 这是谁安排的:“大自然备份了它的基本粒子,一式三份。所以,宇宙中不止一份四件套基本粒子,而是有三份四件套基本粒子。每一份的基本粒子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一份比一份的质量更重” 33 美妙的弦:“只有在多维条件下,弦理论才能描述各种基本粒子,基本粒子间各种作用力以及引力” 34 虚幻的现在:“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取决于他们的移动速度” 35 如何制造一台时间机器:“黑洞、虫洞、一种未知的带有极强负引力的新物质、银河系中所有恒星有生之年所释放的能量总和” 第六部分:关于外星的故事 36 海洋世界:“在木星的卫星木卫二的冰层之下,有着太阳系里最大的一片海洋” 37 外星垃圾:“我们仅存的希望就是找到一块化学组成特别或原子核组成奇怪的石头或金属” 38 星际偷渡:“故事可能是这样的:38亿年前,火星上的某块陨石经过漫长的旅行抵达地球,给地球带来了第一批微生物” 39 星尘化人:“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都来自同一次超新星爆炸” 40 脆弱的蓝点:“所有关于地球的照片中最引人惊叹的一张,只不过占了一像素” 第七部分:关于宇宙的故事 41 没有昨天的一天:“宇宙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有诞生之日,那一天是没有昨天的一天” 42 鬼魅宇宙:“当我们透过望远镜遥望天际时,仍在亘古闪耀着的是那些早已消亡的星体残像” 43 暗:“97.5%的宇宙是不可见的,暗物质无处不在,它就在你房间的每个角落” 44 创世余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中99.9%的“光”,也就是光子都来源于大爆炸的余晖,仅0.1%的光子是源于恒星以及星系” 45 宇宙主宰:超级黑洞 46 反转的引力:“在大部分宇宙中,引力表现出排斥力” 47 宇宙之声:引力波的探测 48 口袋中的宇宙:“在宇宙暴胀时期,宇宙的信息仅由1000位二进制(0或者1)表达。自大爆炸起,每一次量子的随机活动都增加了宇宙的信息。” 49 宇宙信用卡:“宇宙是一幅全息图像” 50 隔壁的宇宙:“宇宙初始时,微观世界的量子卷积只能采取有限的手段来创造宏观宇宙中星系团的模样。这意味着,仅有有限数量而不是无限数量的宇宙历史。如果不同宇宙历史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宇宙的数量却是无限的,这就意味着,一段相同的宇宙历史不会仅上演一次,而是会上演无数次。”
因为这本书叫《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所以我想说说自己思考的一些奇怪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佛教早已参透了宇宙的一些奥秘,比如“芥子纳须弥”,芥子极其微小,须弥是一个无垠的世界,广阔的宇宙正是从一个奇点中诞生的。再比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表象,空是虚无,原子结构中的虚空极多,万事万物剔除表象,皆是虚空,另有一些研究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并非来自于质子、中子、电子,而是来自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还比如,“不生不灭”似乎指向质能守恒,“不垢不净”怕不是在说看起来没有物质存在的地方也会充斥着暗物质。 书中关于生物学的部分是我不太了解的,读时多次惊叹奇怪的知识真的增加了。宇宙学的相关科普看过好几本,读起来倒是不费劲,偶尔还能补充一些题外话。最喜欢末尾关于平行宇宙的解释,真心希望世界上真的存在多个宇宙,在某一个宇宙里的我可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 一、关于生物学 1、人类的基因有三分之一和真菌相同,因为我们是由同一个简单生命体分化而来的。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细胞。 2、一些黏菌有13种生理性别,人类却只有两种。地球上大部分生物都选择无性繁殖,可以最大程度地传递自身基因和性状,人类却选择效率更低的有性繁殖。科学家们认为,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可以让后代产生有别于父母的复杂性状这种环境突变让寄生虫变得无法适应,从而提升人类的存活率。 3、人类通过呼吸运动吸收大气中的氧气,氧气与体内的供能物质(主要是糖类)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水、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过程和火箭燃烧燃料本质相同,只不过没那么剧烈。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某些原子的电子跑到另一些原子的轨道上去,伴随着电子的运动,我们体内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人类是导体,人类会被电,体脂秤的工作原理就是用微弱电流在你体内走一圈,收集数据,分析你的体脂率) 4、人体内的细胞比银河系的星星多多了,大约每七年就会全身更新一次,但脑细胞不能跟随我们一生。 5、人体内和人体外都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它们不都是有害的,肠道里就有帮助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益生菌。 (在另一本书里读到过,我们的基因里还有病毒的基因片段呢,病毒需要活体寄主提供营养,杀死人类等于自断后路,所以有些病毒干脆加入人类一起生活,人类的进化史也是和病毒的共生史) 6、海鞘在岩石上安家以后就会消化大脑补充营养,因为大脑消耗能量太多,植物干脆就不长脑子了。但是对比人类大脑和计算机,同等能耗条件下,人类大脑的信息传递速度更胜一筹。 (人类大脑是个巨大的宝库,很可惜的是现在最聪明的人也只开发了大脑的5%,很巧合的是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也只占了宇宙总物质量的5%) 二、关于人类 1、人类的进化伴随着各地区之间持续的交流,尤其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圆形车轮毋庸置疑是经西域传入中原的,促进了交通运输,现在还有一种假设,青铜冶炼技术是从两河流域传入中国的,分为两条路,北线走新疆甘肃入陕,南线绕开青藏高原,走印度云南入川,三星堆里长相奇特的青铜面具有可能就是两河流域人种) 2、人类是为数不多的在停止呼吸之前先停止生育功能的动物之一,最大的原因是随着身体衰老,生殖细胞出现缺陷的可能性增大,后代患病概率升高。 3、现代人类的祖先是智人,与智人同时期活跃的原始人类还有尼安德特人。纯种的尼安德特人已经在4万年前灭绝了,但由于不同人种的通婚,现代人类也携带着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4、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却没有留下一张登月正面照,至今仍有许多人怀疑其真实性。 (《星际穿越》里直接否认了登月哈哈哈哈哈哈美国人自黑起来也是不遗余力的) 三、关于地球 1、万物都由原子组成,原子里面是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2000倍。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俩又由夸克组成。氢原子没有中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2、月亮的引力不仅能让大海出现潮汐,还能让地球上的土地岩石产生伸缩,只是肉眼不可观察,但它会影响到精密的物理仪器,比如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器。月球很重要,它是地球的稳定轴,如果没有月球,地球的倾斜角就不会稳定在23.5度左右了。 3、大约6600万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在6600万年前的地质层里有铱元素广泛分布。这种元素在地表并不常见,但在陨石类天体中含量丰富。但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恐龙的数量就一直在减少,可能是火山喷发导致环境恶化。 4、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熵用于测量体系内的混乱程度。地球接受了太阳的光子,又将光子反射或辐射回太空,但消耗了光子的部分能量。 (这一节不知道是作者的问题还是译者的问题,我觉得写得挺混乱,不好理解) 四、关于太阳系 1、太阳质量巨大,外层物质向中心压迫,核心压力大,温度高,物质以等离子形式存在,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太阳能维持比较稳定的温度是因为它可以自我调节核反应速度:当核反应太快时,温度升高,太阳向外膨胀散热,内部压力减小,进而温度下降,反应变慢,太阳向内收缩,内部压力增大,反应变快,温度再次上升。 2、太阳等离子体中的电荷不停运动,内部自转速率和外部自转速率不一样,甚至外部不同纬度的自转速率也不一样,这些原因导致太阳磁场很不稳定。地球处在太阳大气范围内,太阳磁场异象会对地球上的电气设备产生影响,还好地球自身的磁场有屏蔽作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都被引向了两极地区,变成美丽的极光,但身处太空的卫星们可就没这么好运了。现在人们最担心的是日冕物质抛射,也叫日冕爆发。 3、太阳内核核反应的产物除了高能光子还有幽灵一般的中微子。中微子不与其他粒子反应,可以顺畅无阻地穿透粒子群,2秒即能到达太阳表面,再花8分钟到达地球。高能光子在太阳内部和其他粒子撞来撞去,一路曲折坎坷,大约要花3万年才能走到太阳表面。 4、牛顿认为月球是边向地球落下边绕地球运动,落得非常恰当所以形成了圆周运动。 (这么说也有道理,大质量物体可以扭曲空间,地球就像是把太空这块弹力桌布压出了一个凹坑,月球往地球的凹坑里滚,滚着滚着就绕起圈了) 5、木卫一、二、三绕木星运动的周期之比为1:2:4,所以这三颗卫星会周期性地处于一条直线上。木卫一受到木星、木卫二和木卫三的共同引力作用,容易形变,火山活动频繁,十分活跃,导致它成为太阳系内单位体积产生热能最多的星体,热到内核都熔化了。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比水星还大。 6、土星北极地区有个六边形风暴,其旋转速度和土星自转速度大致相同,其成因尚未辨明,目前普遍认为是喷流所致。 7、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有行星环,它们还都是气态行星。土星环由大小不一的碎粒组成,其中99%是冰块。土星环并不是一个整体,内环比外环转速快,而且环之间还会产生螺旋密度波,就像银河系的旋臂一样。 8、土卫八是个阴阳脸,它的一面比另一面亮十倍,靠近赤道方向上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长度是连绵不断的山脊,最高峰可达2万米。 五、关于万物基础 1、原子很小,原子核和电子更小,原子内部99%是空的。 2、引力会扭曲时间和空间,引力越强的地方时间越慢。 3、原子能是巨大的,一只蚊子全部原子的核能足够毁灭世界。 4、论创造力,人脑比电脑聪明多了,因为人脑能提出问题,而电脑只会寻找答案。 5、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电子是一种扩散的波,它的位置和概率有关。 6、液态氦不会结冰,在超流体状态下,所有氦原子运动方向保持一致,摩擦力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向上流。 7、宇宙从有序走向无序,熵增使时间有了正方向,推动这一过程的正是宇宙中的暗物质,如果科学家能破解暗物质之谜,就有可能停止宇宙膨胀,让时间倒流。 8、第一代基本粒子包含:电子、电子中微子、上夸克、下夸克。第二代基本粒子要比第一代重,包括:μ子、μ子中微子、奇异夸克和粲夸克。第三代基本粒子要更重一点,包括:T子、T子中微子、底夸克和顶夸克。 9、人类是三维生物,无法感知四维空间,引力和电磁力都是五维时空扭曲后在三维时空的投影。弦理论认为,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本质上是有质能的一维弦状物,不同的震动产生不同粒子和不同作用力。 10、时间和空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它们都可以伸缩。 11、要制作一台时间机器就得在地球和黑洞附近各找一处地方,再用虫洞把两处连接起来。为了维持虫洞的稳定形态,需要大量带有负引力的暗物质,但目前暗物质在宇宙中太过于分散,它们一直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而且人类也无法控制、利用暗物质。 六、关于外星的故事 1、木卫二的冰层下有太阳系内最大的海洋,因为木卫二的内部就是一整个海洋。土卫二的内部有一小片热海,可以为喷出冰晶提供能量。因为有水,这两颗卫星都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2、如果世上存在外星生物,那么外星生物产生的太空垃圾迟早会漂来地球附近,也可能坠落到地球上。 3、火星虽然不像地球一样温暖,它没有磁场,也没有大气,但它演化速度比地球快,有可能火星上曾经出现过生命,甚至可能随着火星陨石来到地球,说不定我们就是火星生命的后代。 4、我们身体里的所有元素都来自宇宙,我们自身即是星尘。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氢通过恒星的核聚变反应逐步生成更重的元素,最高至铁,更重的元素则需要超新星爆发了。 5、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放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不过是一个黯淡的蓝色像素点,宇宙中的行星多如沙砾,而我们仅知地球上有生命。 七、关于宇宙的故事 1、关于宇宙的起源,主要有两种理论,大爆炸理论和稳恒态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最初的一个奇点,随后一直膨胀。稳恒态理论认为宇宙在任何时候看上去都没有变化,星系互相远离产生的空隙会由新的星系来填补。人们通过观察类星体的消亡得知宇宙并非一成不变,这与稳恒态理论相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也彻底推翻了稳恒态理论。 2、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哪怕是极其短暂的时间,我们所见的也都是过去,遥远星系的光花费数亿年才到达我们眼中,而此刻的它或许早已不复存在。 3、肉眼可见或者机器可探测到的物质仅占宇宙的5%,剩下95%对于人类来说是完全未知的,想要研究都无从下手,所以还有一本科普书叫《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 4、宇宙中99.9%的光子并不是来自恒星或者星系,而是来自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但它温度太低了,只比绝对零度高一点点,所以我们的肉眼看不见。 5、几乎每个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洞,它可以喷出气泡状物质,也影响着星系的演化。超大黑洞易导致低温、长寿的红色恒星生成,这种恒星附近的行星往往缺乏孕育生命所需的碳、镁、铁这些稍重一点的元素,所以地球上能出现人类还得感谢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不是那么大。 6、引力的根源来自能量密度和压力,普通物质具有正压力,引力表现为彼此吸引,而暗物质具有负压力,即内缩趋势,且负压力强于自身能量密度,表现为互相排斥,导致宇宙加速膨胀。因为暗物质暗能量在宇宙中占95%,所以不如说引力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排斥力。 7、遥远的宇宙深处发生了一起巨型黑洞融合事件,两个黑洞像双星系统一样彼此绕转,最终合而为一,人类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了此次融合释放出的引力波,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言。 8、宇宙初期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少,而现在宇宙的信息量几乎是指数爆炸般极速增长,因为量子的状态是不稳定的,是各种可能态的叠加,量子每一次的变与不变都会增加一点信息量。我们无法预测量子最终呈现什么状态,只有观测到了才能确定,就像上帝在随机掷骰子。 9、量子理论允许电子—正电子对从虚空中创生而后湮灭,然而在黑洞视界附近可能会出现电子对中的一位成员坠入黑洞,而另一个却以“霍金辐射”的形式逃逸出去。黑洞为逃逸提供了能量,因此黑洞最终会蒸发消失。原恒星的信息会随着逃逸散播出去,黑洞以另一种方式将吞食的信息还给宇宙。 10、人类可观测的宇宙空间是有限的,自然总是倾向于将它最好用的法则一次次复现,就像用同一套流程制造恒星一样,在观测范围以外应该还存在着许多个与我们这个宇宙相似的宇宙,可能会有许多个你在做不同的事,只要走得够远,就有机会遇见世界上另一个你。
如是书名,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开局暴击:挤压掉不必要的物质空间,可以将所有人类放进一块方糖大小的立方体内……量子理论的世界我不懂🤡 1、所有物种在分化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露卡(LUCA)。 2、有性繁殖可能是为了能够从寄生虫那里夺回宿主。 3、人体细胞约百万亿个,比1000个银河系的星星还多。 4、体内细胞大概7年会全部更换一次,解释“七年之痒”,如果你喜欢一个人的外表,那么7年后就不是原来那个人了,如果你喜欢ta的内心,ta还是你喜欢的那个(因为脑细胞不会更新了)。😂 5、从细胞角度上说,你出生时是100%的人,去世时只有半个人了,因为你的身体里面一半都是微生物构成的,从基因角度上说,你生来是100%的人,去世的时候却是99.75%的异种。 6、目前已知三种生物会在死亡前停止生育:人类、虎鲸、领航鲸。 7、你早上睁眼看到的每一缕阳光,是光子先从太阳内核到外层花了3万年时间,然后又从太阳外层花8.5分钟抵达地球的!!! 8、原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去你的量子理论,牛顿、麦克斯韦、达尔文、爱因斯坦、图灵……你们脑袋到底是怎么长得,凡人理解不了,根本理解不了……🤡 9、从广义相对论上说,引力会减慢时间。量子理论用于阐述微观世界,广义相对论用于叙述宏观世界。 10、虫洞:从高维空间抄小道,在低维空间移动,只有负引力才能打开虫洞。如果想要开辟仅供一人爬过的虫洞,需要我们整个银河系的所有恒星在其有生之年释放的所有能量总和。 黑洞:一个没有底的井。当光掉落黑洞,穿过视界之后,它就再也无法逃逸出黑洞了。光也只能落到中心奇点,被挤压到不复存在。 视界:光和物质进入黑洞内的单向膜,自此任何光或物质都将被黑洞捕获无法逃脱,一个虚构的面,表示物质和光无法逃逸的界限。视界之内,时间的扭曲程度极大以至于时间和空间交换了位置。 奇点:黑洞中心点,掉入黑洞的所有物质在该点处被挤压到湮灭,奇点并不是存在于空间里,而是存在于时间里。就像我们不能避免明天的到来一样,奇点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如果你能去一趟黑洞游玩,在它视界外侧徘徊,你的时间相对于宇宙其他地方将慢到极致。如果你往外看去,你将看见整个未来,好酷~🥹 11、因为事物从有序变为混乱才使得时间有了方向。有序的状态一定比混乱的状态少。完好只是千万种状态中的一种特定状态,剩下的千万种可能的状态都是破碎。so破碎才是常态,永恒只是偶然~ 12、宇宙有诞生日,我们现在的可观测宇宙最初也是一粒原子,然后逐渐膨胀到现在。 13、按照宇宙学标准理论和物理学标准理论推算,如果你能在宇宙中旅行到足够远的地方,你就不可避免地会碰上另一个你。所以在平行宇宙中,总有个你在某个遗憾的瞬间都会在另一个瞬间得到弥补?🙂 最后暴击(引力透镜):引力会扭曲时间和空间,宇宙就如同是一场虚幻的全息投影,因为光会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引力拉扯,空间也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可观测的宇宙一个是因为有的光还没有传播到我们可观测的范围,另一个是可观测范围的宇宙并非真实的,在这个时间差里面甚至都不知道是否还存在,一切都是虚幻~🤪
十分有趣的一本书。 有天文,人体,海洋生物等多种冷知识。 最震惊的是人出生的时候是100%的人,人离世的时候,97%左右的身体已经不算是人自身了。。。 对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太阳电磁风暴对于地球的影响,都有几个未曾知道的知识点,感慨宇宙之下,一切都是渺小的存在。。。
这是一本科普读物。我只说自己感触挺深的平行宇宙。 本书介绍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也许在我们所在的宇宙之外还有无数个一样或者相似的宇宙。 也许现在有无数的我在写着一模一样的点评,也许有无数的你在看到后给我点赞。 当然,这只是可能,总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个人觉得挺不错,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越来越觉得,最浪漫的学科不是文学,而是天文学。 它承载着我们对太空宇宙的探索,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平行时空里一切失望和遗憾都能得到弥补的期待。 对于量子、熵增、奇点、黑洞这些术语,我理解得十分肤浅,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对于宇宙的形态无法大胆想象,就像书里说的那样,宇宙比我们人类所能想到的最光怪陆离的事物更加狂妄万分。 也许此刻,在遥远的外太空,正有一半量子与你体内的另一半进行某种纠缠和感应,促使你进行某个人生选择,这一选择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也许此刻,在亿万光年外的星球里,你的所有遗憾都变成了无憾,平行时空里的你,接受了世界所有的爱意,快乐单纯地度过一生。 又或者,我们的世界是有造物主的,我们就像水晶球里的雕塑,又像是皮影戏里被操控的纸片人,从出生到死亡已经被规划好了结局,只是,有些人挣脱了命运强大的磁场和引力,走出了逼仄的小镇,走出了灰暗的原生家庭,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但这在造物主看来,这对“他”掌管的茫茫而又漫长的宇宙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所以“他”对你的挣扎无动于衷,任由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他”不知道,你改写的这一人生轨迹,对你自己而言有多么重要。 是的,我们一辈子就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里,用卡尔·萨根的话来说,地球只是一个渺小的“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 在这个小点上,每个爱你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爱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每个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在这个脆弱的“暗淡蓝点”上,我们的欲望、争斗、内耗却无止无休,这怎么不像庄子所说的“蛮触相争”呢? 现在,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地球上的生活,抱着对宇宙的敬畏和探索欲,开启了外太空的星际旅行,这其中不乏功利和名欲,但是代表全人类寻找宇宙的其它生灵,并尝试和“他们”沟通,多么值得激动和赞许啊!毕竟人类还有些纯粹的天性,比如好奇心,比如求知欲。 不过也许,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对浩瀚宇宙探知一二,但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刚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应该蛮适合给小学生当科学启蒙来看,等我看到第二章的时候觉得读者还是需要一点物化生知识的,给高中生当课外书看挺好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觉得这本书涉及的知识太广了,有许多学者的观点、结论和思想等,但作者并没有写的很深奥,语句也比较轻松风趣,一章一章看挺有意思的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正如书名。
正如本书简介所述,这是一本由50个光怪陆离的科学事实组成的科普读物,主要涉及到生物,人类,地球,太阳系,万物基础,外星,以及宇宙等方面层层展开。此外,作者的写作风格轻松幽默,使得晦涩难懂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实在让人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下面我们一起来见证下作者的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你是三分之一棵蘑菇。没骗你,不只是你,还有我,我们所有人与真菌共享三分之一的DNA(我圣诞节卡片的寄送名单怕是不够长了)。这一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和各种蘑菇——甚至和所有地球生物——都是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第一个发现了这一事实。 今天,你的身体制造了大约3000亿个细胞。这可比银河系的星星还多呢,难怪我就算整天什么都不干也觉得疲惫不堪。 实际上,你体内所有细胞大概每七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难怪大家都说“七年之痒”。你看着自己的身边人,不禁想到,“这好像不是当初我下定决心要在一起的那个人了”。 当你母亲还是你外婆肚子里的胚胎的时候,卵子就已经在她卵巢中形成了。所以有学者认为,你的生命并不是开始于你的母亲,而是你的外婆。 当然,如果是相对近期才掉落到地球的外星文明产物,那它们应该会离地表更近一点。但是,想要把它们辨认出来也是很困难的。如果外星文明比我们先进几千年或是几百万年,我们根本无从辨认他们的物品。这就像蚂蚁,甚至可以说变形虫不能辨认出洗碗机一个道理。正如克拉克所言:“我们无法区分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文明与魔法之间的区别。”(最爱的部分之一) 如果你用过老式电视,当你切换频道时,中间会有画面停顿现象或者雪花出现在屏幕上,大约1%的画面停顿和雪花就可能来自大爆炸产生的微波辐射(在调长波段电台时,中间停顿的空白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十分遥远的宇宙深处,有个与咱们银河系十分相似的星系,里面有颗看上去和太阳一样的恒星。而且,该恒星的第三颗行星也与咱们的地球十分相似。这颗行星上居住着一个与你相同的人。他/她就如你的孪生兄弟/姐妹一样,你们不仅长得一模一样,巧的是此时此刻你们还正在读着同一句话……我接下来要说的比这更加怪异。事实上,有无数个星系正好和太阳系完全相同;还有无数个你,截至此时此刻,你们的人生完全相同。(最爱的部分之二) 即使到最后,作者也不忘自嘲一番,他这样说道: 也许你会觉得以上科学理论让人深受困扰。但我本人却并不讨厌。为什么呢?呃,就算你认为这本书是你读过最为枯燥无聊的书,读了简直就是倒了八辈子霉,我仍然可以安慰自己说,在其他无限个宇宙当中,无数个你会认为这本书是你读过最为精彩绝伦的书,读来真是三生有幸。你还会买很多本作为礼物,送给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邻居小妹还有外卖小哥! 哈哈哈哈哈哈,爱了爱了,好有趣的作者!
很有意思的科普读物,为了将知识更为通俗易懂,作者还做了很多的类比,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 他将那些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隐藏真理发掘整理出来,帮我们解开了世界的复杂性,增加了很多冷僻的小知识,也更好的理解以前看过的类似于《星际穿越》的电影。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晦涩的数学公式,便将复杂的宇宙和有趣的生命阐述的清晰明快,让人大开眼界。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的幽默性和专业性,让这本科普书读起来像是一场脱口秀表演。
读完了这本《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我究竟增加了哪些奇怪的知识呢? 1、月亮和太阳哪一个更重要呢?明显是月亮——太阳只在白日里闪耀,可是白天本来就很亮了呀! 2、不要仅仅对一种异性产生兴趣,要知道,一些黏液菌有13种性别,还有一些甚至有多达500多种性别。对了,爱情的专业术语叫有性生殖,它为了抵抗生物体内的寄生虫才存在的。以此推论,当你爱上了一个人,赶紧去医院查查肚子里有没有虫子! 3、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重新找个位置安家。人类以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靠氢氧反应才能繁衍生息。 怪不得高房价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这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科学原理在里面。 4、七年之痒:你体内所有细胞大概每七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 下次身上再痒的话不用买药膏了,那是因为我正在更换细胞。 5、你生来是一个100%的人,但去世的时候就只是半个人了。你的另一半身体都是租住的各种微生物组成的。你生来是100%的人,去世的时候却是99.75%的异种! 难怪我妈说我越活越没个人样呢! 6、地球上大部分生物都是没脑子的,就算是那些当前还有脑子的生物(比如说小海鞘),也会在不需要用脑的时候把脑子吃掉。 好吧,我以后再也不敢绞尽脑汁了,饿了就别思考,吃饱了再干活,万一不小心…… 7、石器手斧的设计在140万年里都毫无更改。如果要找三个词语概括形容过去13000年的人类史,那就是:交流,交流,交流。 嗯,每天坚持逛小圈子骂上几句。 8、已知仅三种生物会在死亡前停止生育功能,人类、虎鲸和短鳍领航鲸。 下一次创业计划已然胸有成竹:“虎鲸月嫂”,“短鳍领航鲸”保姆公司。 9、尼安德特人的大脑比智人大脑还略大一号。他们会制造工具,烹饪食材,还有艺术细胞,也会仪式庄严地下葬死者。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克里斯·斯特林格认为智人相较尼安德特人的生存优势在于:缝纫。 有点急,快告诉我,缝纫技术哪家强?蓝翔还是新东方? 10、首个登月成功的人并没有拍照留念。 那是因为当时没有推特抖音,放现在试试? 11、你每吸的一口气中都含有玛丽莲·梦露曾呼出的气体分子,或者尤利乌斯·恺撒,又或者是世上最后一只霸王龙曾经呼出的气体分子。 刚才好臭,东坡,是你吗? 12、原来月亮不仅能让大海潮起潮落,也能让地球上的岩石同样随之膨胀收缩,更准确一点,潮汐是由太阳和月亮共同作用产生的。月亮起到了太阳双倍的作用。 上面说了,月亮比太阳更重要。 13、早在6600万年之前,恐龙已经渐渐开始消亡,而希克苏鲁伯大撞击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住了吗?以后一定要少跟人顶撞。 14、宇宙中所有活动过程都可以归纳为蒸汽机原理。高温的热能做功——也就是推动活塞,或者做一些其他什么事情——做完功就变凉了。 这么冷的天,还做什么功……课! 15、太阳的温度只由其质量决定,跟它是什么物质毫无关系。这条我早就知道了,胖子好取暖! 16、太阳表面,即光球层剧烈的电磁活动会向地球发射大量的电磁波,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下午就去和领导反映:少搞活动,别波及众人! 17、我们看见的太阳其实是它8.5分钟之前的样子(中微子),在太阳今天看见的阳光(光子)已经有3万岁了。 以后少在我面前装蒜,因为我一眼看尽三万年! 18、你可以将所有人类放进一块方糖大小的立方体内,尺寸刚好。因为,物质实际上空旷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甜甜的小可爱们,快到大灰狼叔叔的口袋里来吧! 19、你住在高楼里要比你住在平房里的时候老得快。因为爱因斯坦的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引力越大的地方,时间流逝越慢。这就是著名的广义相对论。 从今天开始,我只住地下室。 20、原子之所以存在,你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电子能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做各种不同的事情。正是因为量子世界的怪异,我们的世界才得以存在。 明天就成立原子部,要求部门里的员工同时干两份活! 21、正是因为事物从有序变为混乱才使得时间有了方向,我们的观念中才出现了时间箭头这一明确的概念。 因为宇宙从有序中来,有不断变得更加无序的趋势。宇宙目前正处于膨胀阶段,当宇宙大坍缩时,时间不可避免地会倒着走;发现过的星星,将变得陌生;世间生灵将返老还童…… #%《}¥€\<*£$@! 我感觉自己的确又年轻了一些 22、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因论证电子是粒子而获得诺贝尔奖。而他的儿子乔治·汤姆森则是因论证电子并不是粒子而获得诺贝尔奖。 惊!父子俩联手捉弄诺贝尔奖委员会,委员会被骗却无可奈何! 23、引力小的地方,时间减慢程度小;引力大的地方,时间减慢程度大。就目前所知,引力最大的地方是黑洞。它是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时疯狂坍缩形成的无底深渊。如果你能去一趟黑洞游玩,在它视界(光和物质进入黑洞内的单向膜,自此任何光或物质都将被黑洞捕获无法逃脱)外侧徘徊,你的时间相对于宇宙其他地方将慢到极致。如果你往外看去,你将看见整个未来,像电影快进那样在你眼前闪现! 是的,我和吸引我的人在一起,确实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和不吸引我的人在一起,简直是度日如年。不过,想骗我去黑洞,可没那么容易! 24、能将电子和原子束缚在一起的电磁力有多么惊人。引力看上去很强,你使出全力恐怕也只能跳出离地高出一米左右。然而电磁力却更强,它不止比引力强十倍、百倍,甚至不止强百万倍,而是强了100亿亿亿亿亿倍! 你成功吸引了我,不!你电磁了我! 25、我们目前知道共有四个基本力将粒子束缚在一起,同时我们也十分怀疑其实这四种力只是一种超级力的不同表征。 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四个人用力将夫妻紧紧联结在一起,但是我们也可以将这四种力用一种力来表述——财力! 26、爱因斯坦理论告诉我们,时间穿越的时候可不能坐着。因为,时间穿越时也会产生空间移动。第二点不同就是,爱因斯坦认为我们不能穿越回时间机器制造之前的时间点。 看到前一句我立即跪了下去,再看到后一句我又立马坐了起来。 27、制造时间机器的零件有:黑洞、虫洞、一种未知的带有极强负引力的新物质、银河系中所有恒星有生之年所释放的能量总和。 背下来了,以后想拒绝别人的时候就用这个理由:除非你给我提供一种未知的带有极强负引力的新物质以及银河系中所有恒星有生之年所释放的能量总和…… 28、故事可能是这样的:38亿年前,火星上的某块陨石经过漫长的旅行抵达地球,给地球带来了第一批微生物。我们会不会都是火星人呢? 不完全对,因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29、如果从恒星上挖一小块物质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好奇的话,不如举起自己的手看一看,毕竟你就是星尘所化。 我刚试了,左手看到的是Apple Watch Series9,右手看到的是华为HUAWEI WATCH GT3,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个是星尘?华为还是苹果? 30、理查德·费曼曾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大灾难发生,所有科技科学都将毁于一旦,我们却只能为后世留下一句话,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话语传递最多的科学信息呢?”他斩钉截铁地自问自答道:“万物皆由原子构成。” 费曼真是太蠢了,一点也不懂得流量。如果是我,我一定会这样说:“看我书评。”
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是一本让人五味杂陈的科普书。作者已经尽其所能让这本书通俗易懂,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机智敏锐的金句,但仍然会有一些知识让人“不知其所以然”。有些事情就摆在你眼前,却感觉它们一直飘在空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今天科学的飞速发展,却不知明天科学会走向何方。我们了解了科学家们的争论,却难以判断孰优孰劣。掩卷思考,有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一,常人与科学家的知识差距难以填补 一百多年来科学的高度分工,意味着每个领域的知识极度深化,专业从业者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达到这个领域的前沿。这一方面意味着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不可能出现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非专业领域的普通人与科学家的知识差距非常巨大,知识鸿沟无法填补。所以,科普基本上只能告诉你结论,不能跟你讲怎么得到结论。科普作家给你投喂什么,你就只能接受什么。让常人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基本上就是个笑话。 二,调动常识已不足以理解科学 人类的知识最初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谁言之有理,谁胡说八道,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常识来进行判断。但是,人类的知识永远不会止步,它至少在向四个方向延伸:向前,向后,向内,向外。向前,可追溯到138亿年前的大B炸,甚至大B炸之前;向后,可以遥想到宇宙的热寂,甚至热寂之后;向内,可以内窥原子核;向外,可以眺望河外星系、超星系团。科学家发现,我们中观世界的规律只是宇宙规律的特殊部分,既不适用于宏观世界,也不适用于微观世界。这样一来,我们调动常识已不足以理解当代科学,常人对世界的认知不得不接受科学家的与常识无关甚至违背常识的修正。 三,接受唯一结论的常规思维模式或许已经失效 理性主义认为,以若干公理/原则为前提,人类可以通过推理在任何领域得到任何知识。由于前提是确定的,路径是单一的,得到的结论只能是唯一的。这就是人们习惯了的一种思维模式:接受唯一正确的结论。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逐渐呈现出来。比如微观世界的波粒二重性,波也对,粒也对。比如宏观世界的空间和时间,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在科学“四维扩张”下遭遇尴尬。时间、空间、引力等等常人思维的基点都被真页覆,习惯了有确切且唯一结论的人肯定不舒服了。科学发展本身也开启了科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人类到底生活在几维空间?也许有一天,科学家会告诉我们,人类既生活在四维空间,也生活在十维空间——两种理论都对。 作者并没有说书里的知识奇怪在哪里。要我说,这本书能够让人产生上述奇怪的想法,这就够奇怪的了。如果你感觉这本书的知识让人难以把握,或许你就把握了这本书的精髓。
文革时期学校停课了,我借来同学的《十万个为什么》,看得如醉如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喜欢科普书的情结始终如初,于是这本书吸引了我。 正如读者所书,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里,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比如细胞的七年之痒,比如太阳能在地球上怎样做功,比如时间机器和宇宙鬼魅……作者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让我们一窥世界之神奇,宇宙之奥秘,在休闲之中就增加了很多冷僻的小知识。 比起很多大部头的科普书来,这本书写得简单明快,语言生动,由浅入深,类比层出。惊叹作者的睿智,没用太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晦涩的公式,便将复杂的宇宙和有趣的生命阐述的通俗易懂,清晰明快。作者幽默的语言和专业的解读,让这本科普书读起来像是一场脱口秀表演。敬佩作者!
谢耳朵的笑话需要莱纳德从旁讲解,标准送出拉杰什憨憨的笑。 从讲生物学到讲人类故事,从地球讲到太阳系,再到宇宙的故事,好像物理无处不在,它可以解释所有你知道或你不知道的概念。比如七年之痒,实际上,你体内所有细胞大概每七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所以要爱对方脑细胞,其它细胞都死翘翘了。那是另一个人,听起来还挺刺激。 小海鞘因进化吃掉自己可有可无的大脑,我已被尤瓦尔·赫拉利惊吓过一次,有点心理准备了。 脑部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大脑的改变成为常态,神经元传递也是,不然虚耗氧气养着啊。那就都变成小海鞘,争着要吃脑子了。 宇宙的终极是熵,能量守恒定律万物都有终焉时刻。熵增定律被誉为全世界最沮丧的定律,任何事物发展到最后都会走向寂静。熵增定律也被解读为“事物结构的必然衰退” ,我们的宇宙仍可能会在大坍缩中重回到有序状态。 >> 其实地球并没有使用任何来自太阳的能量,但太阳能却在地球上做了功——就像蒸汽机里做功的能量。每当能量一做功,该能量做功的能力就降低了。而实质上,太阳能也是这样,光子劳作到有效能耗尽之后,才被辐射回了外太空。 有意思,如果不是大气层、云层和地表的反射,也就没有了蓝色星球。 你抬头看,今天的阳光有3万多岁了愉快的回忆让我重回往日的时光。——托马斯·穆尔 在浩瀚宇宙世界里,我们照着万年前的光,人类放入太空中的时间胶囊是否会飘落至某星球?地球是一个小小的蓝点。有黑洞,有暗能量的存在,你还能坚定的说,宇宙中没有奥特曼吗? >> 如果从恒星上挖一小块物质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好奇的话,不如举起自己的手看一看,毕竟你就是星尘所化。 我们都是星光,不必妄自菲薄;我们都是尘土,也莫妄自尊大。 世间万物都是原子,原子之外皆为虚无。 >> 我们可以合理地做出推论,你每吸的一口气中都含有玛丽莲·梦露曾呼出的气体分子,或者尤利乌斯·恺撒,又或者是世上最后一只霸王龙曾经呼出的气体分子。 完 2022.08.19
这本书也属于蜻蜓点水,三瓜两枣的散漫系科普书,涵盖的领域主要是物理,尤其是天体物理和量子物理这种比较fancy(?)的领域hh。章节的内容很短,每当我想要深入看下去的时候,作者的叙述就停了,所以要想往下看的话,得去看作者引用的书目,或者自己在另外找。 为了让我以后能够看得出来这本书究竟在讲些什么。我打算对这本书的章节名做一个翻译,没错,因为作者的语言实在是形象到了一种抽象的地步,虽然挺有趣的吧,但我没法迅速反应过来作者想讲什么。 第一部分:关于生物学的故事 1 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从同一个简单生物体,经历了自然选择的考验,然后进化而来的” 2 猫鼠游戏:“有性生殖似乎就是为了抵抗生物体内的寄生虫才存在的” 3 氧气戏法:“氢氧反应能释放极大的能量,人类以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靠这个反应才能繁衍生息” 4 七年之痒:“体内所有细胞大概每七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 5 与异类共生:“影响人体的微生物基因是人类自身基因数量的400倍” 6 可有可无的大脑:“大脑质量仅占人体体重的2%到3%,然而却能消耗掉20%的氧气” 第二部分:关于人类的故事 7 交流,交流,交流:“如果要找三个词语概括形容过去13000年的人类史,那就是:交流,交流,交流” 8 祖母的选择:“女性在一定年龄停止生育功能,是为了让她腾出精力帮助抚育子女的后代” 9 失落的部落: “智人相较尼安德特人的主要生存优势在于:缝纫” 10 错失良机:“首个登月成功的人并没有拍照留念” 第三部分:关于地球的故事 11 大自然的字母表:“万物归根结底都是简单的原子” 12 伸缩的岩石:“月亮和太阳都能导致地球海洋的潮汐,而月亮的作用是太阳的两倍” 13 大撞击:“当恐龙由于小行星撞击而灭绝之前,它们提前10秒收到预警信号” 14 阳光的秘密:“太阳能和能做功的太阳能之间的区别” 第四部分 关于太阳系的故事 15 质量的力量:“太阳的温度只由其质量决定,跟它是什么物质毫无关系” 16 太阳杀手:“太阳表面,即光球层剧烈的电磁活动会向地球发射大量的电磁波,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17 万年前的光:“中微子只需要2秒就能从太阳核心抵达太阳表面,而光子(光)需要约3万年” 18 自由落体简史:“飞翔的秘诀就是学习如何把自己扔向地面,却又始终不摔在地上” 19 那个尾随地球的天体:“月球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个不解之谜” 20 来吧,挤压我吧:“如果把质量和体积考虑在内的话,太阳系中单位体积产生热能最多的星体并不是太阳,而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一(Io)” 21 神秘六边形:“土星的北极有个两倍地球大小的风暴圈,它的形状是六边形的” 22 看不见的,看见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 23 指环王:“伽利略认为土星是颗长着耳朵的行星” 24 星际之门:“土卫八特别的阴阳脸和山脊” 第五部分:关于万物基础的故事 25 掌心里的无限空间:“事实上,原子内部空无一物的空间占了整个原子体积的99.9999999999999%” 26 住平房的妙处:“爱因斯坦的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引力越大的地方,时间流逝越慢” 27 毁天灭地的蚊子炸弹:“电磁力比引力强大10的40次方倍” 28 未知:“电脑的不可判断死循环和数学上的不完备性定理” 29 两个世界:“电子路径的无数种可能与波粒二象性” 30 不走寻常路的液体:“液化氦永远不会结冰,也是唯一一种会向上流动的液体” 31 回到过去:“熵增和宇宙大坍缩” 32 这是谁安排的:“大自然备份了它的基本粒子,一式三份。所以,宇宙中不止一份四件套基本粒子,而是有三份四件套基本粒子。每一份的基本粒子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一份比一份的质量更重” 33 美妙的弦:“只有在多维条件下,弦理论才能描述各种基本粒子,基本粒子间各种作用力以及引力” 34 虚幻的现在:“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取决于他们的移动速度” 35 如何制造一台时间机器:“黑洞、虫洞、一种未知的带有极强负引力的新物质、银河系中所有恒星有生之年所释放的能量总和” 第六部分:关于外星的故事 36 海洋世界:“在木星的卫星木卫二的冰层之下,有着太阳系里最大的一片海洋” 37 外星垃圾:“我们仅存的希望就是找到一块化学组成特别或原子核组成奇怪的石头或金属” 38 星际偷渡:“故事可能是这样的:38亿年前,火星上的某块陨石经过漫长的旅行抵达地球,给地球带来了第一批微生物” 39 星尘化人:“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都来自同一次超新星爆炸” 40 脆弱的蓝点:“所有关于地球的照片中最引人惊叹的一张,只不过占了一像素” 第七部分:关于宇宙的故事 41 没有昨天的一天:“宇宙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有诞生之日,那一天是没有昨天的一天” 42 鬼魅宇宙:“当我们透过望远镜遥望天际时,仍在亘古闪耀着的是那些早已消亡的星体残像” 43 暗:“97.5%的宇宙是不可见的,暗物质无处不在,它就在你房间的每个角落” 44 创世余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中99.9%的“光”,也就是光子都来源于大爆炸的余晖,仅0.1%的光子是源于恒星以及星系” 45 宇宙主宰:超级黑洞 46 反转的引力:“在大部分宇宙中,引力表现出排斥力” 47 宇宙之声:引力波的探测 48 口袋中的宇宙:“在宇宙暴胀时期,宇宙的信息仅由1000位二进制(0或者1)表达。自大爆炸起,每一次量子的随机活动都增加了宇宙的信息。” 49 宇宙信用卡:“宇宙是一幅全息图像” 50 隔壁的宇宙:“宇宙初始时,微观世界的量子卷积只能采取有限的手段来创造宏观宇宙中星系团的模样。这意味着,仅有有限数量而不是无限数量的宇宙历史。如果不同宇宙历史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宇宙的数量却是无限的,这就意味着,一段相同的宇宙历史不会仅上演一次,而是会上演无数次。”
因为这本书叫《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所以我想说说自己思考的一些奇怪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佛教早已参透了宇宙的一些奥秘,比如“芥子纳须弥”,芥子极其微小,须弥是一个无垠的世界,广阔的宇宙正是从一个奇点中诞生的。再比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表象,空是虚无,原子结构中的虚空极多,万事万物剔除表象,皆是虚空,另有一些研究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并非来自于质子、中子、电子,而是来自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还比如,“不生不灭”似乎指向质能守恒,“不垢不净”怕不是在说看起来没有物质存在的地方也会充斥着暗物质。 书中关于生物学的部分是我不太了解的,读时多次惊叹奇怪的知识真的增加了。宇宙学的相关科普看过好几本,读起来倒是不费劲,偶尔还能补充一些题外话。最喜欢末尾关于平行宇宙的解释,真心希望世界上真的存在多个宇宙,在某一个宇宙里的我可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 一、关于生物学 1、人类的基因有三分之一和真菌相同,因为我们是由同一个简单生命体分化而来的。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细胞。 2、一些黏菌有13种生理性别,人类却只有两种。地球上大部分生物都选择无性繁殖,可以最大程度地传递自身基因和性状,人类却选择效率更低的有性繁殖。科学家们认为,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可以让后代产生有别于父母的复杂性状这种环境突变让寄生虫变得无法适应,从而提升人类的存活率。 3、人类通过呼吸运动吸收大气中的氧气,氧气与体内的供能物质(主要是糖类)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水、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过程和火箭燃烧燃料本质相同,只不过没那么剧烈。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某些原子的电子跑到另一些原子的轨道上去,伴随着电子的运动,我们体内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人类是导体,人类会被电,体脂秤的工作原理就是用微弱电流在你体内走一圈,收集数据,分析你的体脂率) 4、人体内的细胞比银河系的星星多多了,大约每七年就会全身更新一次,但脑细胞不能跟随我们一生。 5、人体内和人体外都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它们不都是有害的,肠道里就有帮助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益生菌。 (在另一本书里读到过,我们的基因里还有病毒的基因片段呢,病毒需要活体寄主提供营养,杀死人类等于自断后路,所以有些病毒干脆加入人类一起生活,人类的进化史也是和病毒的共生史) 6、海鞘在岩石上安家以后就会消化大脑补充营养,因为大脑消耗能量太多,植物干脆就不长脑子了。但是对比人类大脑和计算机,同等能耗条件下,人类大脑的信息传递速度更胜一筹。 (人类大脑是个巨大的宝库,很可惜的是现在最聪明的人也只开发了大脑的5%,很巧合的是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也只占了宇宙总物质量的5%) 二、关于人类 1、人类的进化伴随着各地区之间持续的交流,尤其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圆形车轮毋庸置疑是经西域传入中原的,促进了交通运输,现在还有一种假设,青铜冶炼技术是从两河流域传入中国的,分为两条路,北线走新疆甘肃入陕,南线绕开青藏高原,走印度云南入川,三星堆里长相奇特的青铜面具有可能就是两河流域人种) 2、人类是为数不多的在停止呼吸之前先停止生育功能的动物之一,最大的原因是随着身体衰老,生殖细胞出现缺陷的可能性增大,后代患病概率升高。 3、现代人类的祖先是智人,与智人同时期活跃的原始人类还有尼安德特人。纯种的尼安德特人已经在4万年前灭绝了,但由于不同人种的通婚,现代人类也携带着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4、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却没有留下一张登月正面照,至今仍有许多人怀疑其真实性。 (《星际穿越》里直接否认了登月哈哈哈哈哈哈美国人自黑起来也是不遗余力的) 三、关于地球 1、万物都由原子组成,原子里面是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2000倍。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俩又由夸克组成。氢原子没有中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2、月亮的引力不仅能让大海出现潮汐,还能让地球上的土地岩石产生伸缩,只是肉眼不可观察,但它会影响到精密的物理仪器,比如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器。月球很重要,它是地球的稳定轴,如果没有月球,地球的倾斜角就不会稳定在23.5度左右了。 3、大约6600万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在6600万年前的地质层里有铱元素广泛分布。这种元素在地表并不常见,但在陨石类天体中含量丰富。但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恐龙的数量就一直在减少,可能是火山喷发导致环境恶化。 4、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熵用于测量体系内的混乱程度。地球接受了太阳的光子,又将光子反射或辐射回太空,但消耗了光子的部分能量。 (这一节不知道是作者的问题还是译者的问题,我觉得写得挺混乱,不好理解) 四、关于太阳系 1、太阳质量巨大,外层物质向中心压迫,核心压力大,温度高,物质以等离子形式存在,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太阳能维持比较稳定的温度是因为它可以自我调节核反应速度:当核反应太快时,温度升高,太阳向外膨胀散热,内部压力减小,进而温度下降,反应变慢,太阳向内收缩,内部压力增大,反应变快,温度再次上升。 2、太阳等离子体中的电荷不停运动,内部自转速率和外部自转速率不一样,甚至外部不同纬度的自转速率也不一样,这些原因导致太阳磁场很不稳定。地球处在太阳大气范围内,太阳磁场异象会对地球上的电气设备产生影响,还好地球自身的磁场有屏蔽作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都被引向了两极地区,变成美丽的极光,但身处太空的卫星们可就没这么好运了。现在人们最担心的是日冕物质抛射,也叫日冕爆发。 3、太阳内核核反应的产物除了高能光子还有幽灵一般的中微子。中微子不与其他粒子反应,可以顺畅无阻地穿透粒子群,2秒即能到达太阳表面,再花8分钟到达地球。高能光子在太阳内部和其他粒子撞来撞去,一路曲折坎坷,大约要花3万年才能走到太阳表面。 4、牛顿认为月球是边向地球落下边绕地球运动,落得非常恰当所以形成了圆周运动。 (这么说也有道理,大质量物体可以扭曲空间,地球就像是把太空这块弹力桌布压出了一个凹坑,月球往地球的凹坑里滚,滚着滚着就绕起圈了) 5、木卫一、二、三绕木星运动的周期之比为1:2:4,所以这三颗卫星会周期性地处于一条直线上。木卫一受到木星、木卫二和木卫三的共同引力作用,容易形变,火山活动频繁,十分活跃,导致它成为太阳系内单位体积产生热能最多的星体,热到内核都熔化了。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比水星还大。 6、土星北极地区有个六边形风暴,其旋转速度和土星自转速度大致相同,其成因尚未辨明,目前普遍认为是喷流所致。 7、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有行星环,它们还都是气态行星。土星环由大小不一的碎粒组成,其中99%是冰块。土星环并不是一个整体,内环比外环转速快,而且环之间还会产生螺旋密度波,就像银河系的旋臂一样。 8、土卫八是个阴阳脸,它的一面比另一面亮十倍,靠近赤道方向上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长度是连绵不断的山脊,最高峰可达2万米。 五、关于万物基础 1、原子很小,原子核和电子更小,原子内部99%是空的。 2、引力会扭曲时间和空间,引力越强的地方时间越慢。 3、原子能是巨大的,一只蚊子全部原子的核能足够毁灭世界。 4、论创造力,人脑比电脑聪明多了,因为人脑能提出问题,而电脑只会寻找答案。 5、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电子是一种扩散的波,它的位置和概率有关。 6、液态氦不会结冰,在超流体状态下,所有氦原子运动方向保持一致,摩擦力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向上流。 7、宇宙从有序走向无序,熵增使时间有了正方向,推动这一过程的正是宇宙中的暗物质,如果科学家能破解暗物质之谜,就有可能停止宇宙膨胀,让时间倒流。 8、第一代基本粒子包含:电子、电子中微子、上夸克、下夸克。第二代基本粒子要比第一代重,包括:μ子、μ子中微子、奇异夸克和粲夸克。第三代基本粒子要更重一点,包括:T子、T子中微子、底夸克和顶夸克。 9、人类是三维生物,无法感知四维空间,引力和电磁力都是五维时空扭曲后在三维时空的投影。弦理论认为,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本质上是有质能的一维弦状物,不同的震动产生不同粒子和不同作用力。 10、时间和空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它们都可以伸缩。 11、要制作一台时间机器就得在地球和黑洞附近各找一处地方,再用虫洞把两处连接起来。为了维持虫洞的稳定形态,需要大量带有负引力的暗物质,但目前暗物质在宇宙中太过于分散,它们一直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而且人类也无法控制、利用暗物质。 六、关于外星的故事 1、木卫二的冰层下有太阳系内最大的海洋,因为木卫二的内部就是一整个海洋。土卫二的内部有一小片热海,可以为喷出冰晶提供能量。因为有水,这两颗卫星都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2、如果世上存在外星生物,那么外星生物产生的太空垃圾迟早会漂来地球附近,也可能坠落到地球上。 3、火星虽然不像地球一样温暖,它没有磁场,也没有大气,但它演化速度比地球快,有可能火星上曾经出现过生命,甚至可能随着火星陨石来到地球,说不定我们就是火星生命的后代。 4、我们身体里的所有元素都来自宇宙,我们自身即是星尘。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氢通过恒星的核聚变反应逐步生成更重的元素,最高至铁,更重的元素则需要超新星爆发了。 5、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放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不过是一个黯淡的蓝色像素点,宇宙中的行星多如沙砾,而我们仅知地球上有生命。 七、关于宇宙的故事 1、关于宇宙的起源,主要有两种理论,大爆炸理论和稳恒态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最初的一个奇点,随后一直膨胀。稳恒态理论认为宇宙在任何时候看上去都没有变化,星系互相远离产生的空隙会由新的星系来填补。人们通过观察类星体的消亡得知宇宙并非一成不变,这与稳恒态理论相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也彻底推翻了稳恒态理论。 2、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哪怕是极其短暂的时间,我们所见的也都是过去,遥远星系的光花费数亿年才到达我们眼中,而此刻的它或许早已不复存在。 3、肉眼可见或者机器可探测到的物质仅占宇宙的5%,剩下95%对于人类来说是完全未知的,想要研究都无从下手,所以还有一本科普书叫《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 4、宇宙中99.9%的光子并不是来自恒星或者星系,而是来自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但它温度太低了,只比绝对零度高一点点,所以我们的肉眼看不见。 5、几乎每个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洞,它可以喷出气泡状物质,也影响着星系的演化。超大黑洞易导致低温、长寿的红色恒星生成,这种恒星附近的行星往往缺乏孕育生命所需的碳、镁、铁这些稍重一点的元素,所以地球上能出现人类还得感谢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不是那么大。 6、引力的根源来自能量密度和压力,普通物质具有正压力,引力表现为彼此吸引,而暗物质具有负压力,即内缩趋势,且负压力强于自身能量密度,表现为互相排斥,导致宇宙加速膨胀。因为暗物质暗能量在宇宙中占95%,所以不如说引力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排斥力。 7、遥远的宇宙深处发生了一起巨型黑洞融合事件,两个黑洞像双星系统一样彼此绕转,最终合而为一,人类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了此次融合释放出的引力波,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言。 8、宇宙初期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少,而现在宇宙的信息量几乎是指数爆炸般极速增长,因为量子的状态是不稳定的,是各种可能态的叠加,量子每一次的变与不变都会增加一点信息量。我们无法预测量子最终呈现什么状态,只有观测到了才能确定,就像上帝在随机掷骰子。 9、量子理论允许电子—正电子对从虚空中创生而后湮灭,然而在黑洞视界附近可能会出现电子对中的一位成员坠入黑洞,而另一个却以“霍金辐射”的形式逃逸出去。黑洞为逃逸提供了能量,因此黑洞最终会蒸发消失。原恒星的信息会随着逃逸散播出去,黑洞以另一种方式将吞食的信息还给宇宙。 10、人类可观测的宇宙空间是有限的,自然总是倾向于将它最好用的法则一次次复现,就像用同一套流程制造恒星一样,在观测范围以外应该还存在着许多个与我们这个宇宙相似的宇宙,可能会有许多个你在做不同的事,只要走得够远,就有机会遇见世界上另一个你。
如是书名,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开局暴击:挤压掉不必要的物质空间,可以将所有人类放进一块方糖大小的立方体内……量子理论的世界我不懂🤡 1、所有物种在分化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露卡(LUCA)。 2、有性繁殖可能是为了能够从寄生虫那里夺回宿主。 3、人体细胞约百万亿个,比1000个银河系的星星还多。 4、体内细胞大概7年会全部更换一次,解释“七年之痒”,如果你喜欢一个人的外表,那么7年后就不是原来那个人了,如果你喜欢ta的内心,ta还是你喜欢的那个(因为脑细胞不会更新了)。😂 5、从细胞角度上说,你出生时是100%的人,去世时只有半个人了,因为你的身体里面一半都是微生物构成的,从基因角度上说,你生来是100%的人,去世的时候却是99.75%的异种。 6、目前已知三种生物会在死亡前停止生育:人类、虎鲸、领航鲸。 7、你早上睁眼看到的每一缕阳光,是光子先从太阳内核到外层花了3万年时间,然后又从太阳外层花8.5分钟抵达地球的!!! 8、原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去你的量子理论,牛顿、麦克斯韦、达尔文、爱因斯坦、图灵……你们脑袋到底是怎么长得,凡人理解不了,根本理解不了……🤡 9、从广义相对论上说,引力会减慢时间。量子理论用于阐述微观世界,广义相对论用于叙述宏观世界。 10、虫洞:从高维空间抄小道,在低维空间移动,只有负引力才能打开虫洞。如果想要开辟仅供一人爬过的虫洞,需要我们整个银河系的所有恒星在其有生之年释放的所有能量总和。 黑洞:一个没有底的井。当光掉落黑洞,穿过视界之后,它就再也无法逃逸出黑洞了。光也只能落到中心奇点,被挤压到不复存在。 视界:光和物质进入黑洞内的单向膜,自此任何光或物质都将被黑洞捕获无法逃脱,一个虚构的面,表示物质和光无法逃逸的界限。视界之内,时间的扭曲程度极大以至于时间和空间交换了位置。 奇点:黑洞中心点,掉入黑洞的所有物质在该点处被挤压到湮灭,奇点并不是存在于空间里,而是存在于时间里。就像我们不能避免明天的到来一样,奇点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如果你能去一趟黑洞游玩,在它视界外侧徘徊,你的时间相对于宇宙其他地方将慢到极致。如果你往外看去,你将看见整个未来,好酷~🥹 11、因为事物从有序变为混乱才使得时间有了方向。有序的状态一定比混乱的状态少。完好只是千万种状态中的一种特定状态,剩下的千万种可能的状态都是破碎。so破碎才是常态,永恒只是偶然~ 12、宇宙有诞生日,我们现在的可观测宇宙最初也是一粒原子,然后逐渐膨胀到现在。 13、按照宇宙学标准理论和物理学标准理论推算,如果你能在宇宙中旅行到足够远的地方,你就不可避免地会碰上另一个你。所以在平行宇宙中,总有个你在某个遗憾的瞬间都会在另一个瞬间得到弥补?🙂 最后暴击(引力透镜):引力会扭曲时间和空间,宇宙就如同是一场虚幻的全息投影,因为光会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引力拉扯,空间也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可观测的宇宙一个是因为有的光还没有传播到我们可观测的范围,另一个是可观测范围的宇宙并非真实的,在这个时间差里面甚至都不知道是否还存在,一切都是虚幻~🤪
十分有趣的一本书。 有天文,人体,海洋生物等多种冷知识。 最震惊的是人出生的时候是100%的人,人离世的时候,97%左右的身体已经不算是人自身了。。。 对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太阳电磁风暴对于地球的影响,都有几个未曾知道的知识点,感慨宇宙之下,一切都是渺小的存在。。。
这是一本科普读物。我只说自己感触挺深的平行宇宙。 本书介绍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也许在我们所在的宇宙之外还有无数个一样或者相似的宇宙。 也许现在有无数的我在写着一模一样的点评,也许有无数的你在看到后给我点赞。 当然,这只是可能,总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个人觉得挺不错,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越来越觉得,最浪漫的学科不是文学,而是天文学。 它承载着我们对太空宇宙的探索,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平行时空里一切失望和遗憾都能得到弥补的期待。 对于量子、熵增、奇点、黑洞这些术语,我理解得十分肤浅,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对于宇宙的形态无法大胆想象,就像书里说的那样,宇宙比我们人类所能想到的最光怪陆离的事物更加狂妄万分。 也许此刻,在遥远的外太空,正有一半量子与你体内的另一半进行某种纠缠和感应,促使你进行某个人生选择,这一选择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也许此刻,在亿万光年外的星球里,你的所有遗憾都变成了无憾,平行时空里的你,接受了世界所有的爱意,快乐单纯地度过一生。 又或者,我们的世界是有造物主的,我们就像水晶球里的雕塑,又像是皮影戏里被操控的纸片人,从出生到死亡已经被规划好了结局,只是,有些人挣脱了命运强大的磁场和引力,走出了逼仄的小镇,走出了灰暗的原生家庭,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但这在造物主看来,这对“他”掌管的茫茫而又漫长的宇宙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所以“他”对你的挣扎无动于衷,任由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他”不知道,你改写的这一人生轨迹,对你自己而言有多么重要。 是的,我们一辈子就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里,用卡尔·萨根的话来说,地球只是一个渺小的“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 在这个小点上,每个爱你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爱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每个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在这个脆弱的“暗淡蓝点”上,我们的欲望、争斗、内耗却无止无休,这怎么不像庄子所说的“蛮触相争”呢? 现在,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地球上的生活,抱着对宇宙的敬畏和探索欲,开启了外太空的星际旅行,这其中不乏功利和名欲,但是代表全人类寻找宇宙的其它生灵,并尝试和“他们”沟通,多么值得激动和赞许啊!毕竟人类还有些纯粹的天性,比如好奇心,比如求知欲。 不过也许,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对浩瀚宇宙探知一二,但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刚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应该蛮适合给小学生当科学启蒙来看,等我看到第二章的时候觉得读者还是需要一点物化生知识的,给高中生当课外书看挺好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觉得这本书涉及的知识太广了,有许多学者的观点、结论和思想等,但作者并没有写的很深奥,语句也比较轻松风趣,一章一章看挺有意思的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正如书名。
正如本书简介所述,这是一本由50个光怪陆离的科学事实组成的科普读物,主要涉及到生物,人类,地球,太阳系,万物基础,外星,以及宇宙等方面层层展开。此外,作者的写作风格轻松幽默,使得晦涩难懂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实在让人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下面我们一起来见证下作者的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你是三分之一棵蘑菇。没骗你,不只是你,还有我,我们所有人与真菌共享三分之一的DNA(我圣诞节卡片的寄送名单怕是不够长了)。这一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和各种蘑菇——甚至和所有地球生物——都是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第一个发现了这一事实。 今天,你的身体制造了大约3000亿个细胞。这可比银河系的星星还多呢,难怪我就算整天什么都不干也觉得疲惫不堪。 实际上,你体内所有细胞大概每七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难怪大家都说“七年之痒”。你看着自己的身边人,不禁想到,“这好像不是当初我下定决心要在一起的那个人了”。 当你母亲还是你外婆肚子里的胚胎的时候,卵子就已经在她卵巢中形成了。所以有学者认为,你的生命并不是开始于你的母亲,而是你的外婆。 当然,如果是相对近期才掉落到地球的外星文明产物,那它们应该会离地表更近一点。但是,想要把它们辨认出来也是很困难的。如果外星文明比我们先进几千年或是几百万年,我们根本无从辨认他们的物品。这就像蚂蚁,甚至可以说变形虫不能辨认出洗碗机一个道理。正如克拉克所言:“我们无法区分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文明与魔法之间的区别。”(最爱的部分之一) 如果你用过老式电视,当你切换频道时,中间会有画面停顿现象或者雪花出现在屏幕上,大约1%的画面停顿和雪花就可能来自大爆炸产生的微波辐射(在调长波段电台时,中间停顿的空白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十分遥远的宇宙深处,有个与咱们银河系十分相似的星系,里面有颗看上去和太阳一样的恒星。而且,该恒星的第三颗行星也与咱们的地球十分相似。这颗行星上居住着一个与你相同的人。他/她就如你的孪生兄弟/姐妹一样,你们不仅长得一模一样,巧的是此时此刻你们还正在读着同一句话……我接下来要说的比这更加怪异。事实上,有无数个星系正好和太阳系完全相同;还有无数个你,截至此时此刻,你们的人生完全相同。(最爱的部分之二) 即使到最后,作者也不忘自嘲一番,他这样说道: 也许你会觉得以上科学理论让人深受困扰。但我本人却并不讨厌。为什么呢?呃,就算你认为这本书是你读过最为枯燥无聊的书,读了简直就是倒了八辈子霉,我仍然可以安慰自己说,在其他无限个宇宙当中,无数个你会认为这本书是你读过最为精彩绝伦的书,读来真是三生有幸。你还会买很多本作为礼物,送给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邻居小妹还有外卖小哥! 哈哈哈哈哈哈,爱了爱了,好有趣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