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来简史——基于脑机接口的超人制造愿景

杨义先
曾经,意念控制被认为是痴人说梦;如今,它早已变得轻轻松松,甚至连老鼠和猪都能用意念玩转游戏。曾经,“读心术”被认为是骗人把戏;如今,它早已变成现实,只需扫描你的脑电图,便可一眼看穿你的情绪和部分心思。曾经,人是人,机是机,人机彼此相分离;如今,人即是机,机即是人,小小脑机接口就让你与机器密不可分。其实,这些都还不是最玄幻的事情,因为本书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基于神经生物学、脑科学、微电子学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成就,向你展示一幅更玄幻的内涵型人工智能愿景。换句话说,也许在将来的某天,你可轻松成为全球第二的钢琴演
王宪鹏

检索某个关键词发现这本书,翻了翻,挺多新知识,值得有空时读一读。 >> 脑电波读心术可能还会产生一个意外应用,那就是全语种翻译。这是因为人们已经发现,同一个东西(比如房子),任何人(无论哪个国家的人),只要他们采用自己的母语来理解(而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母语优先的),那么他们的脑电波“地图”就都是相通的。 >> 科学家发现,对那些有自杀念头的人来说,当他们听到或读到诸如“死亡”“自杀”“丧葬”“残忍”“麻烦”等负面词汇时,其脑电波的模式与正常人大不相同,甚至更接近愉悦的脑电波模式;相反,当他们读到诸如“美好”“称赞”“无忧无虑”等积极词汇时,其脑电波模式却很像是痛苦的感觉。 >> 每当创造性涌现时,当事者脑电波中的α波明显增强,而且参与创造性思维的大脑区域正是执行最高级别认知功能的区域。 >> 归纳而言,大脑神经的可塑性主要遵守如下四项规则:规则一,大脑地图的扩张。大脑地图之所以要扩张,是因为要想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各功能边界的神经元将会实时改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性质,以便处理更多种类的工作。规则二,感官的重新分配。当一种感官被阻挡了,另一种感官可能就会给受阻感官的大脑地图分配新的工作任务,而不是让它永远闲着。比如,当视觉皮层没有正常的刺激进来时(这就是盲人的情况),它就可以接收其他感官(比如触觉或听觉)送进来的新信息。这也是盲人的听力或触感通常会更好的原因之一。规则三,补偿性欺骗。这种可塑性主要来自大脑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即大脑可用多种方式来完成同一种任务。比如,普通人可以凭方向感来认路,如果他因脑伤而失去了方向感,那他也可以凭路标来认路,或直接请教周边居民等。又如,阅读有困难的人,可以改用聆听录音的方式来学习。规则四,相对应区域的帮忙。当一个脑半球的某些区域不能正常工作或应接不暇时,另一个脑半球的相应区域便可以优先出手帮忙,甚至将该工作接过来自己做,哪怕可能做得不如原来那么好,但它可以逐步适应,以便做得越来越好。

波斯猫

整本书真正涉及人工智能的信息其实并不多,甚至有一种跑题的感觉,作者一直强调人脑是怎样运转的,人体的器官是怎样和大脑互动的,但实质上这些和人工智能不一定就相关,比如飞机的灵感是人类根据鸟类产生的,然而飞机一定要会扇翅膀才能飞吗?人工智能也一样,其运行原理不一定非得和人体器官一样,如果这样研究就钻死胡同里去了

momo

这本书给人脑洞大开、眼前一亮的感觉。该书的观点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继续向外扩展人类的外延,即让机器做事越来越像真人,比如当前正火的ChatGPT就是典型代表;二是努力向内丰富人类的内涵,即借助现有的机器智能来提高人类自身的整体智能。这本书重点讲后者。如何通过机器提高人类智能呢?该书从宏观脑电图、中观大脑地图、微观神经脉冲角度分析了至今已有的成果,以及未来可能的路径。全书浅显易懂,用一些脑机接口和医学实例讲解原理,有趣又涨知识。

Amy

面对当前如火如荼的ChatGTP, 人类将何去何从?小到我们会不会失业,大到我们到底是谁,来自哪里,去往何处。好像人人都开始了伟大的哲学反思。“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的时候才起飞”. 这是人类的黄昏了吗?还是不破不立的转折契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此书实在难得,由内行科研领头人,信息安全领域科研带头人,杨义仙,钮心忻教授带您解读人工智能。 通过社会工程学的角度引领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深入应用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努力向内丰富人类的内涵,即借助现有的机器智能来提高人类自身的整体智能。 全书浅显易懂,有趣又涨知识。

糖糖

作者通过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深入研究,展示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书中提出的超人制造愿景,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技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书籍。它让我们思考人类的本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不舍昼夜

本书通俗易懂,为读者讲解了脑机接口的相关理念知识,展示了未来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并不晦涩,适合大众阅读。 科技的服务对象归根到底是人,脑机接口这一充满科幻的想法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逐渐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有更多人或许可以因此受益,但科技同样需要人文来约束,超人制造的愿景让人在对未来有所憧憬的同时,也多了几分对人类本质和未来走向的思索。

格格巫

这是一本神书。 向来不看科技之类的我竟然把看完了,带着满满的好奇一看到底。 《人工智能未来简史——基于脑机接口的超人制造愿景》是一本关于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的前沿书籍。通过对历史上大量科幻小说、电影和游戏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追溯,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书中好多深入浅出的实验和现实案例,令读者对所做的展望毫无怀疑之力。 书里讲的都是真的吗? 在作者的讲述中,我竟然毫不怀疑,传说中的心电感应、隔空移物、读心术等等都是真的,还有明明失去功能了的身体还能如常活着并正常活动着,更甚者武侠片里那叫什么灌顶吗?就是前辈大侠把自身功力传输给接班人,哇呀,太神奇,以后的人不仅省了辛苦学习的过程,还都有可能个个成为天才。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从作者各方面的论述来看,这一切都是能成真的。 激不激动?期不期待? 就是书中术语不少。很多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内容过于枯燥,虽然作者已经做了很大的趣味化努力。比如一开头,作者用一个未来想象中的故事作为开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和脑机接口技术的运用场景,为本书的阅读增添了情景感。 不过只要满心好奇,你肯定会急巴巴一看到底的。 本书从一个探讨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对未来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倾向于探讨其发展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仅是对已有科学和实验结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展望。 对于对人工智能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肯定很有价值。说不定会有好些人看了这本书后,直接投入到这里头的哪项研究开发中去了呢。

Michelle

读到这本《人工智能未来简史》,作者;杨义先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随着AI人工智能的崛起,人类的发展是急速在变化,我们看到在过去历史上的一些大企业特别牛的大公司不一定是同行干掉你,而是另外一个领域替代了你,现在AI的崛起 可以说是干掉很多行业,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人类以后会何去何从,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我在想如何能更好的不被AI打败,可能我们后代需要学习的是如何运用AI,最好不要成为机器的奴隶,而是要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我想这是人类共同需要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AI还是有瓶颈的,比如书里说到; “一旦遭遇风暴之类的突然袭击,无人机群将乱成一锅粥,甚至自相残杀,全军覆灭。形象地说,在对抗性方面,如今的外延型A I还得向鱼群和蜂群学习;毕竟,两个或多个蜜蜂群之间,就算是在拼命打架,也不会自乱阵脚。” 让我们都一起好好学习这个新领域人工智能吧!

钟小乐

脑机接口的书基本上都是说明一个路径,脑子里的东西怎么传出来,为什么能传出来。 但是有很多专业的东西还是要问: 1.脑子里的东西存在哪里?如何传输?我们已经完全清楚了吗? 2.侵入式的方式对肉体完全没有损害吗? 3.输出的问题解决了,输入的问题有头绪吗? 4.技术的问题解决了,道德的问题能破吗? 远的不看,且看马斯克和清华谁在临床上跑得更快吧。

高处何所有

这本书里的观念可以就是将许多人所以为的AI和我们实际的AI进行了一个划分,许多人所以为的是强甚至超强的AI,而实际的生活里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弱AI。这似乎是一个隔一段时间就会被炒起来的一个概念。 在实际的生活里,AI的唯一用途只是将所有可以被标准化的工作替代掉,可标准化这个工作本身,必须是人去做的,并且即便是标准,他也会不断的被革新。AI是远远做不到这一点的,当AI可以通过不同的事情来找到不同的属性,建立关联时,人类自然而来的就彻底的被解放了。 非常推荐

灵魂摆渡人

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找好名字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让人进入了另一个人工智能时代,对大脑皮层回路的克隆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自己还是自己;另一种是自己被克隆导致其他人不存在。

luoyun

内容引人入胜,尤其对于人工智能科技未来的发展,作了深度的诠释和总结,使人们对科技创新有很好的启发性。

温健

未来会怎样

生如夏花

可读性很强,语言幽默,通俗易懂,能看出来作者有很深的科学知识储备,并且具备把复杂事物讲清楚讲得简单明了的能力,很难得,让人能看懂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值得推荐!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