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从地心说到相对论,半小时读懂人类如何从蒙昧走向理性!《半小时漫画科学史》是半小时漫画系列的新作:用爆笑漫画讲清复杂的科学发展史,让你在嘻嘻哈哈中对那些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与科学故事耳目一新!不摆吓人的艰深理论,没有沉闷的史料堆砌,看各路科学大咖爆笑掐架,半小时轻松理清庞杂的科学发展史!翻开本书,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学会像科学家一样理性思考。 通过手绘漫画的形式,陈磊(笔名:二混子)及其半小时漫画团队向读者呈现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牛顿时代,科学萌芽与发展的过程。 毕达哥拉斯为了坚持自己的理论将学生踹进河里;布鲁诺不是
Cog Rev 2.0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纸质版 二读 2021.10.30 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牛顿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不过信奉的不是主流的天主教,而是被视为异/端的阿里乌教,也是基督教派系之一。

Cog Rev 2.0

很多人都说牛顿晚年才开始研究神学,这是不对的,牛顿一生都在研究神学,只是他信仰的教派被称为异端,因此一直都不敢如实说出来罢了。这是后人在牛顿留下的笔记中发现的。 那么,如此宏大的人生目标要如何实现呢? 牛顿想到的是通过炼金术、科学等研究手段来发现上帝预设的宇宙规律,以此来完成使命。 很多人以为牛顿是个科学家,实际上在他心目中自己是一个神学家、炼金术师及自然哲学家。

总督两江

《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2024.5.6 不明觉厉! 混子大概讲了从神学统治到科学统治的历程与艰辛。 感谢几千年来人们的前仆后继的探索让我们摆脱神学,摆脱受一套虚无的控制,从此走上科学的道路。 相信在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能更严谨,更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探求事物的本质,把生活过得更好,让世界充满爱与尊重。

一念

首先感谢陈磊团队又给我们贡献了一桌丰盛的科学史快餐,营养又美味。以时间先后为序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如下: 自然哲学这个叫法,持续了两千多年。科学一词是法拉第以后才慢慢产生的。 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 德谟克里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种小到人看不见的东西:原子。 古希腊的“毕姥爷”——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成为数学的宗师,证明了勾股定理。 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他曾说过一句超级有名的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欧几里得:被称为几何之父。写出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和杠杆原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就是他的名言。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计算出了圆周率π≈3.14。 达·芬奇:不仅是我们了解的杰出画家,对解剖学做出了贡献,他还是个多面手,比如他曾经通过解剖鸟类来研究飞行器,设计各种机械装置,等等。 笛卡儿:看见墙角的蜘蛛,爬前爬后,爬左爬右……然后发明了直角坐标系。“我思故我在”就是他说的。 哥白尼:经过长年累月的观测及数学计算,哥白尼用毕生精力建立了全新的日心说模型,并写了一本书—— 《天球(体)运行论》,不过当时毕竟还是教会统治的时代,哥白尼都没敢发表这本书,直到他快去世的时候,这本书才得以出版。 布鲁诺:其实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死的。正因为布鲁诺,《天球运行论》才被牵连,成了禁书。 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好多年之后,牛顿就是在伽利略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了惯性定律。 做了自由落体实验: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著有《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书中详细总结了材料强度、动力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力学原理。这本书也被认为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被看作现代科学的祖师爷,伽利略的科学发现,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爱因斯坦语。 开普勒:开普勒三大定律,牛顿就是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脑袋被一个苹果砸到发展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胡克在相爱相杀中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胡克定律应该是他的杰作吧,本书没有提到) 感到遗憾的是这是一段没有中国参与的科学史,期望科学史2里能看到中国科学家多有参与。

诗南

半小时漫画系列丛书无疑是成功的,是互联网自媒体跨界线下图书的成功典范。 古代中国只有技术(比如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没有科学,中国人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却从不深究抽象的自然规律,认为"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中国有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却在科学领域是个小学生。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大清国门算起,科学传入中国快两百年了,人们对从小接受科学教育已经习以为常。但在这大力提倡科学的时代,人们还是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和精神,科学普及工作任重道远。​这本书相当于理查德·德威特的《世界观》的小人书版本,叙述了几千年来科学诞生、发展、传播、变革的过程,介绍了主要科学家及其成就。 二混子一如既往的采用幽默的文字和漫画、流行的互联网语言风格,讲述一个个科学家的故事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如何从亚里士多德体系转变为牛顿体系。这可谓男女老幼文理皆宜的作品,读者完全不用担心书中会出现深奥的理论和公式。​这本书讲了科学起源到牛顿革命这一段的科学史,下一本书应该会接着介绍量子力学、相对论和进化论,大家可拭目以待。

伍万里

《铁王座》 科学起源在希腊,初代德谟克利特。 原子虚空二元论,愁煞多少小哥哥。 逍遥学派四巨头,二代亚里士多德。 自然哲学开山怪,勤于思考论著多。 苏格拉底会唠嗑,亚历山大能驾车。 倚马千言柏拉图,名传一部理想国。 万物尽头皆数码,毕达拉斯如是说。 大天球勾股定理,小完美黄金分割。 土地测量工具组,欧几里得创几何。 公理公设无纰漏,定义演绎有规则。 内接外切圆周率,左割右补穷竭法。 阿基米德洗个澡,古典力学诞生了。 欧洲进入中世纪,希腊罗马双陨落。 先贤善本藏斗室,传承未绝似小河。 文艺复兴三杰集,但丁神曲振高歌。 牛津剑桥巴黎范,研究大学送秋波。 第一哲学沉思录,笛卡尔坐标精细。 近代归纳成方法,培根实验如狂魔。 占星到死老第谷,以身殉道布鲁诺。 日心学说哥白尼,天空立法开普勒。 望远镜男伽利略,萨尔维阿蒂假设。 一生人两本对话,发展出物理学科。 偏执孤僻而好胜,三代号称异端者。 微积分与二项式,万有引力写传说。 系统光学捕蝴蝶,反射望远看烟罗。 九页奇迹惊哈雷,三大定律压胡克。 拳打莱布尼茨脸,脚蹬弗拉斯蒂德。 系统模型建成后,牛顿登上铁王座。

时空在线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独家定制版)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 一、科学就是希腊的一款互联网产品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精! >> Part 1:大河文明 >> 如果地球是个村子,有那么几个楼盘,就脱颖而出了! >> 当时的希腊,可比它周围的文明要穷得多。 >> 可希腊呢?山多地碎,人拢不齐,于是只能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城邦。 >> 而希腊人,因为填不饱肚子,只能出海看看,所以思想通常比较开放、凶残。 >> 一、要了解市场,分析竞品 >> 二、要大胆创新,不要限制 >> 正是在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希腊发展出了极具特色的制度:民主制度 >> 三、想法得落地,快速裂变 >> 自然哲学 ◆ 二、古希腊奇葩说(上) >> 如果你要问,在古希腊做个文化人,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那一定就是——会耍嘴皮子! >> 什么是世界上最小的东西? >> 杠头1号:泰勒斯 >> 小泰就发挥想象力,提出是水孕育了生命。 >> 他的原话是:万物的本原是水。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所有东西都是由水产生的。 >> 自然哲学这个叫法,持续了两千多年,后来,人们为了形容像法拉第那样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提出了科学和科学家的概念。 >> 他们意见不一,其中的佼佼者,当数古希腊哲学的四大门派。 >> 杠头2号:德谟克里特 >> 事情的起因:古希腊出了个文化人,名叫留基伯。 >> 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种小到人看不见的东西:原子。这就是著名的原子论的1.0版本。 >> 当然,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现代科学中的原子概念还是不太一样。 >> 脱口秀之王:亚里士多德 >> 总结一下:亚里士多德认为月亮上面的世界是由以太构成的,而月球以下,包括地球在内,都是由水、火、土、气构成的。 >> 而且,它还和另一个理论结合了起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地心说 ◆ 三、古希腊奇葩说(下) >> 一、古希腊的“毕姥爷” >> 万物的本原是数。 >> 因此,勾股定理也叫作:毕达哥拉斯定理 >> 也正是这种完美主义,让他提出了另一个更大胆的猜想——大地是圆的! >>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字10是完美的,因此,应该有10个会动的天体,但实际观测到的却没有10个,于是他硬编出个“对地”来凑数。 >> 二、古希腊的大学霸 >> 老毕之后,古希腊相继出现了许多武林高手,其中吵得最欢的一个叫苏格拉底,他还有个徒弟叫柏拉图。 >> 说白了,柏拉图的意思就是:我的想法没有错,只是还不够完善。在柏拉图的号召下,大家就开始用匀速圆周运动组合各种模型。其中有个叫欧多克斯的,提出了一个还凑合的方案——同心球叠加模型 >> 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地球是静止不动的;2.地球外套着一个球面A,球面A与地球同心,称为同心球,且同心球自身绕轴旋转;3.天体沿同心球的赤道运动。 >> “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是欧多克斯提出来的,这就是地心说1.0版。 >> 现在,我们要请出古希腊的大学霸了,他也是柏拉图的徒弟,欧多克斯的师兄弟,我们熟悉的亚里士多德。 >> 1.证明大地是球形的 >> 证据一:夜晚的时候,一直朝着北极星走,前方会出现一些新的星星,而后方的一些星星会消失。 >> 证据二:大海里的帆船,靠近时先出现船帆,后出现船身;离去时,船身先消失,船帆后消失。 >> 证据三:月食的时候,大地投射在月亮上的影子是弓形的。 >> 2.提出水晶球模型 >> “水晶球模型”就是地心说2.0版。 >> 亚里士多德的水晶球模型,不再局限于追求理论和各个天体运动现象的吻合,而是开始尝试了解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三、古希腊的人工智能 >> 不久之后,一个叫作阿波罗尼的人提出了本轮和均轮的概念,来补充地心说模型。 >> 最后,把地心说进行完善和推广的是托·古希腊人工智能·勒密。 >> 第一步:大量学习前人理论,并进行系统性总结。 >> 第二步: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实际观测结果不断校正理论。 >> 第三步:提出系统的地心说模型,出版巨著《天文学大成》,也叫《至大论》。 >> “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是地心说3.0版,也是终极版本。 >> 很多人认为地心说算不上科学理论。这种理解其实并不正确,实际上地心说符合科学理论的基本要求: ◆ 四、古希腊另类杠头集锦 >> 一、欧几里得 >> 原来,小欧偏科严重,是几何界的顶级学霸。 >> 写出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几何原本》。 >> “在几何学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欧几里得 >> 二、阿基米德 >> 作为欧几里得的徒孙,小基不仅继承了数学基因,在物理学领域也是闪闪发光,被称为力学奠基人。 >> 1.泡过一个著名的澡 >> 2.打过一场不明不白的仗 >> 3.吹过一个惊天牛皮 >> 但这还不是最牛的,阿基米德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计算出了圆周率π≈3.14。 ◆ 五、希腊真题的奇幻漂流 >> 一、从西到东 >> 就在希腊文明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时候,欧洲发生了一件大事——罗马人被麻匪给劫啦! >> 所以你发现没,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从来就不是刀,而是—— >> 阿拉伯数字也是经花剌子米推广后进入数学体系中的,不过,这些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只是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 >> 二、从东到西 >> 十字军东征虽然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使东西方的交流更为频繁。 ◆ 六、科学的曙光——大学的出现与文艺复兴 >> 上回我们说到,西欧人民终于拿到了老祖宗的真题,但光有真题没用,得有人研究啊,得培养接班人啊,这就需要一个场所,专门用来搞研究、学文化。这就是大学。 >> 一、社会稳定 >> 二、有一群时间充足且不愁吃喝的教士 >> 这家伙自己就是个实验狂人,拿手绝活是炼金术,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化学的前身。人送外号:奇异博士。 >> 美第奇家族不仅十分有钱,他们还意识到艺术和科学的重要性,于是铆足了劲开始在各个领域撒钱。 >> 话说达·芬奇非常喜欢做实验,他的人生格言就是:能动手,尽量不吵吵! >> 大概也只有这样辉煌的人生,才配称得上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吧。 >> 于是,直角坐标系诞生了。从此,代数能表示几何,几何也可以表示代数。这为数学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 在数学里过足了理科生的瘾,笛卡儿又跑到文科生的领域撒欢。 >> 哲学史上那句很有名的“我思故我在”就是他说的,这句话解释起来比较复杂,了解一下就好。 >> 比如提出光的波动说的惠更斯; >> 比如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哈维; >> 比如实验科学的创始人,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 ◆ 七、宇宙天团的中心位之争——哥白尼革命 >> 哥白尼革命 >> 哥·革命先驱·白尼 >> 小学生都知道,如果有道题一堆学霸解了上千年都解不出来,那肯定是题出错了! >> 地心说之所以会变得如此复杂,就是因为所有假设的前提都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 那有没有可能,地球根本不是宇宙中心呢? >> 阿里斯塔克在公元前270年就提出日心说的猜想,只是没建立起像样的数学模型,也没有观测数据和实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 《天球运行论》 >> Q1:地动抛物 >> Q2:恒星的周年视差 >> 哥白尼却认为,宇宙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整个宇宙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才看不到星空的变化。 >> Q3:准确度不够 >> 布·猪队友·鲁诺 >> 也正是因为布鲁诺,《天球运行论》才被牵连,成了禁书。 >> 《现代科学的建立——伽利略》 ◆ 八、现代科学的建立——伽利略 >> 放在大家面前的,是这三大难题:地动抛物、恒星的周年视差、准确度不够。 >> 能解开的,都是天才! >> 伽·实验狂魔·利略 >> 话说科学圈里学霸辈出,通常谁都瞧不上谁,但伽爷却是一朵奇葩,堪称科学史上收到好评最多的男人。 >> 霍金大叔也曾说过,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 >> 萨尔维阿蒂的大船 >> 初中物理学过,所谓惯性,是说所有物体都像宅男,除非有外界因素影响,否则他们只会按部就班地做自己原先正在做的事。 >> 摩擦力 >> 好多年之后,牛顿就是在伽利略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了惯性定律。 >> 相传他曾经在比萨斜塔做了一个自由落体实验。在同一高度,把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同时释放,结果是两者同时落地。 >> 后来伽利略听说了,就开始制造自己的望远镜,大大提升了望远镜的性能。 >> 发现一:月亮是个麻子脸 >> 发现二:木星有四个小弟 ◆ 九、现代天文学的建立——第谷与开普勒 >> 但日心说还给大伙儿留下了两个问题:1.恒星的周年视差2.准确度不够 >> 第·人肉大数据·谷 >> 在那个时代,占星术和天文学还没彻底分开,许多贵族都很迷信,经常找第谷算命。 >> 在第谷时代,论天文观测数据,没有人比他更详细、更精准。不过要是纵观整个古代文明史,还数中国的天文观测数据最全最详尽。 >> 在他的帮助下,当时最精确的历法诞生了——格里高利历! >> 在第谷的大数据中,包含了各个行星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和位置,但这些数据有啥规律,他也不知道。 >> 对此,哥白尼曾提出:由于宇宙远比想象的大,大到太阳和地球间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才观测不到星空的变化。现在看来这个解释是对的,但在当时还没有被人们接受。 >>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演化后期的一次剧烈爆炸,亮度很高。 >> 第谷的这些发现和伽利略发现木星卫星的效果相同,都能一脚把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踹翻。 >> 直到19世纪,随着观测技术提升,天文学家贝塞尔才观测到了因地球自转导致的星空变化。 >> 开·穷困潦倒·普勒 >> 虽然第谷瞧不上日心说,但他却很欣赏开普勒的才华,就收了开普勒做徒弟。 >> 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在椭圆两个焦点中的其中一个上,这就是开普勒第一定律。 >> 除了这两大定律,开普勒还有个第三定律,说的是:所有的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的平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 而这三个定律,也被统称为——开普勒三大定律 >> 为什么行星运动的轨迹是椭圆的? ◆ 十、上帝下班了——牛顿 >> 之前我们说到开普勒提出的三大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 >>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顿 >> 1.万事俱备,只欠牛顿 >> 虽然都是基督教,但其中分了很多派系。比如天主教和新教,还有些异端的教派,比如阿里乌派。新教中也还有不同的派系。 >> 这也被称为动力学问题,仅仅在这个细分领域就有三尊大神:伽利略 >> ·详细讨论了自由落体、钟摆等运动问题;·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速度叠加定律;·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 笛卡儿 >> ·提出机械世界观,认为宇宙和地上的运动规律应该是相同的;·提出物理学中的“功”和“力”的概念;·提出圆周运动的物体总有离开圆形向外运动的“倾向”;·提出物体之间的无作用力只能通过接触或者碰撞来传递;…… >> 惠更斯 >> ·解决诸多运动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圆周运动公式;·提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 没错,牛顿就是一位全能战士,堪称知识界的百科全书。 >> 2.性格怪异的开挂大神 >> 偏执、孤僻、好胜心极强、极度爱惜羽毛。 >> 很多人以为牛顿是个科学家,实际上在他心目中自己是一个神学家、炼金术师及自然哲学家。 >> 牛顿毕生留下了百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神学手稿,而且他还有很多兼职,当过造币厂厂长、国会议员、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还是第一个提出金本位制的人。 >> 这段时间主要是1665—1666年。在科学史上有两个奇迹年:一个是1666年的牛顿奇迹年,一个是1905年的爱因斯坦奇迹年。 >> 3.万有引力定律 >> 如今我们知道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也就是说其实两人说得都对。科学家围绕着光的本质争吵了三百年,最后吵出了量子力学。 >> 万有引力定律说的是:万物之间都有彼此相互吸引的力。 >> 这个力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别看这个公式用起来容易,证明它可费了老大劲了。 >> 后来牛顿写了篇只有九页的论文,叫《论星体的轨道运动》,用微积分详细论证了在平方反比的万有引力下,行星的运行轨道为椭圆形。 >> 后来,在哈雷的资助下,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我们亲切地把这本书称为《原理》。 >> 后来胡克因病去世,牛顿则成了英国皇家学会的掌门人,他解散了胡克的实验室,还销毁了大量胡克的手稿和画像,以至于后人都不知道胡克的样子。 >> 思想实验二 >> 这时候,他盯上了第一任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弗拉姆斯蒂德 >> 后来牛顿利用不那么正当的手段成功拿到了数据,并在《原理》当中引用了这些数据。 >> 按照目前考证的结果,牛顿要早于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但莱布尼茨发表得更早,因此一般认为两人是分别独立发明了微积分。 >> 4.牛顿革命 >> 在牛顿之前,统治西方世界的主要是地心说和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在这套体系中,需要上帝驱动,世界才可以运转。 >> 牛顿把他之前的理论进行了一次大筛选和大串联,然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实现了宇宙和地球上物理学规律的统一,形成了一套新的世界观。 >> 同时,牛顿的这套新的世界观当中,不需要上帝存在,宇宙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可以自行运转。

Nole Fam

四星半。混子哥迈入理科方向的第一本漫画书,大胆的尝试,总体来说还不错,内容非常浅显,就我个人而言其实得到的新知识不太多,大部分是以前读过的还有高中教科书上提到的一些科学史。人名较多,不知道如果给一点没有了解的文科生看会不会有些乱,个人认为如果把“科学”细化为数理化生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毕竟“科学”的门类太广太杂。 这本书前半本几乎都在讲古希腊的自然哲学(那时还没有科学的概念)人物和成就,很多内容与之前看的希腊史、欧洲史以及作者的漫画世界史的内容相吻合,读来亲切,又加深印象。其实我本来是想在读了那么多希腊史、文学作品后通过看本漫画歇一歇,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回来了,因为不可否认,希腊确实是多个领域的摇篮。 下一本书是这个阶段读希腊相关作品的收官,目测可能也是最耗神费力的,希腊神话。

微信读书团队

就像是科学大咖们的有趣的脱口秀演出,让你重拾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想象。

桃枝乱🍑

不摆吓人的艰深理论,没有沉闷的史实堆砌,怪才科学家们的奇葩求知小故事: 毕达哥拉斯为了坚持自己的理论将学生踹进河里; 德谟克利特因为太会辩论,在法庭上不仅没被判刑,还受到了奖励; 布鲁诺不是为了日心说,而是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才被烧死; 牛顿一辈子掐架无数,最后把自己最爱的上帝掐出了物理学的大门…… 以前晦涩难懂的知识,现在觉得趣味横生。期待第二部的发行!

齡鶴之楊(努力版)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讲述古希腊及近现代在科学上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们,包括第谷与开普勒、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做比萨斜塔的伽利略等。生动有趣,诙谐幽默,也是不错的科普漫画。

木匠

记得小时候还有个理想,写作文的时候,长大了要做科学家[捂脸],那时候对科学家真是没什么概念。上学的时候,对于物理我真是偏科偏的特别离谱,换了好几个物理老师,自己对物理还是提不起半点兴趣,脑子里没有那些可以想象得出来的场面。 通过看这本书,对科学家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发现这个现象,就要论证、推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甚至不惜一切,有的哪怕是走了弯路,但是也为后人留下了财富。科学也是无国界的,中国的历法,哈雷彗星的观测,在某些方面也是可以的,但是缺乏大咖,可以引领风骚的人物。期待第二部快点出来,以飨读者。

梦雨

为混子哥点赞,混子哥是既高产又高能的幽默大师,更是文理兼收博学多识。 我一直超喜欢兼具科学情怀和文学素养的人,一个读遍文史哲又“理性”“科学”的人真的是人间宝藏。 说起“科学”,大部分人总是想到刻板高深,但是!读懂科学,并将其学以致用太有趣了。 古代文明: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是上帝的四个孩子,诞生于河流文明; 希腊,是私生子,诞生于海洋文明。一直很奇怪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乃至其余三个古文明国,在最后几百年的时间里没有产生科学,导致了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淘汰,反而西方国家群雄竞起,拉开工业变革的帷幕?不仅仅是最后的闭关锁国吧。有人说,是孔儒文化的浸润,人人为求做官,而西方国家则是怀揣着对金子当的幻想,因此走在时代的先锋。有些道理,保守的观念是河流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真的很奇妙。 西方哲学早期分为自然哲学(牛顿,法拉第为代表)和形而上学(黑格尔代表),自然哲学即后来的科学,而科学的成就则表现在天文学,历法学和数学。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仿佛回到了高中学物理数学的时候。不得不说,这些人都是神仙吗?天资聪颖,努力上进,还有些小傲慢。亚里士多德说: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牛顿说: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竟然是讽刺!总之, 这些人成就了我们现在的科学。 从前看到一句话,“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科学俗称自然哲学,这样说大概也是追本溯源吧。 文艺复兴,承前启后,将哲学和科学,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扩散开来。总是感叹,为什么那些年的科学成果如此至多,如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了现在的世界格局。而现在发展举步维艰,是瓶颈,亦或是身在此山中?不知道,想多了吧。现在,第三次革命,互联网信息革命,中国已经在路上了。所以,科学的尽头是什么? “我是谁,我在哪,我什么都不知道” 回到最开始,中国是四个古文明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断层的文明古国,深感骄傲,所以,我总是希望丰富的历史能给我们留下什么或是创造出什么庞大的潜在价值,所以,近些日子看到考古出了许多成果,古墓什么的,好神奇,这! 就是中国! 天文历法数学我们也不缺,只是周易什么的还没有被挖掘到。期待未来,期待科学,未来可期! 还,期待,混子的更多作品!

读客熊猫君有声

#好书推荐#半小时漫画系列又出新书啦!!!看各路科学大咖爆笑掐架,半小时读懂人类如何从蒙昧走向理性。

木土

轻松幽默的普及读物,如果想半小时读完,那您是做梦😄,如果中间再穿插些查字典、翻书友笔记(非常重要,很多书友把搬砖的工作做得细致到位,省了你的劳动),2小时读完也不夸张。 特别喜欢那些搞笑漫画,让你乐滋滋地学科学,这是一种理性到感性的颠覆,哈哈😄 读完,对科学发展史和重要科学家有了一个很清晰的大框架的了解。是真正的提纲挈领的普及阅读。 因书中提到海量科学家,本着旺盛的求知欲,我除了学习此书内容,边读边去搜索了很多繁体维基百科和英文维基百科的相关内容,并孜孜不倦地复制粘贴到笔记里以供别的书友参考。这项工作直接带来的影响是我可能因此丧失了话 语 权, 因为粘贴内容是被微 信 读书禁止的海 外网页内容。 此刻,我猜我的书评和想法只能自己看到了😠 我,我,我,为人民服务,有错吗?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