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清晰的介绍了缠论的基本概念。 缠论的理论体系比较庞大繁复,吸收了很多的技术分析方法,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要很好的理解缠论还需要更多相关知识,与缠论相关相近的技术体系如下: 混沌操作法、蜡烛图、(分型)、 波浪理论、市场结构、(笔、线段) 形态理论、箱体理论、(中枢)、 三重滤网、三周期、(区间套)、 MACD指标、(背离背驰动力学)、 移动平均线、格兰威尔八大法则、(吻) 缠论体系缺失的部分: 突破:缠论没有突破概念,缠师认为所有的买卖点本质上都是一买与一卖,就算是三买三卖也是等突破后的回调与反抽,缠论技术更多会去做抄底与逃顶,这与做突破的逻辑思维不相容。缠论后来加入了笔破坏线段、线段破坏线段的概念,怎么理解也是众说纷纭。 没有突破技法,不能兼容利弗莫尔的操盘术与海龟交易法则,缠师不喜欢做突破。 成交量:缠论研究的是价格行为,不搭理成交量,成交量重要,是动力学缺失的部分。 线段:还未完全。线段的内容应该更丰富精彩,线段这部分的内容缠论体系中还未完成。 缠论的缺陷:含有未来函数,算是技术陷阱吧
缠论,剽窃了威廉斯的【证券混沌操作法】与威廉姆斯的【短线交易秘诀】中的市场结构部分(如果你没看过这两部著作,先去看看然后再来评论回复我的留言),分型是老外发明的,笔线段也是【短线交易秘诀】说市场结构部分都有的,中枢就是箱体平台改个名字,都是剽窃来的,没一点自己的东西,还好意思说是禅?你们在理解什么?在领悟什么?
第二次读了。 缠论中的趋势只有上升和下降,趋势的定义是两个同级别,同方向的中枢才能构成趋势。 走势的类型有上升、下降和盘整。 盘整:只有一个中枢。 缠论是围绕中枢来展开的,中枢在缠论中有很重要的位置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一、K线、分型、笔 缠论的K线:和我们普通的K线不同,缠论的K线只有最高点和最低点。 分型:上升、下降、顶分型和底分型,上升和下降至少5条K线,顶分型和底分型是3条K线。 包含:上升分型取高点最高和低点最高,下降分型取低点最低和高点最低。 笔:最小的分析单元,上升笔和下降笔。上升笔=底分型+K线+顶分型,下降笔=顶分型+K线+底分型,中间K线最少一条,一笔最少5条K线。上升笔的终结是由下降笔来确认的。 二、线段 最少是3笔组成,且有重叠,笔是有方向的,向上,向下,没有横向。 上升的线段,必须是上升的笔开始,上升的笔结束;反之,下降的线段,由下降的笔开始,下降的笔结束。 同样上升线段的终结是由下降线段来确认的,如果没有出现下降的线段,那上升的线段就会一直延续。 三、中枢(盘整)筹码密集区 盘整是时间越长,上涨就越高,反之亦然。 中枢最少5根线段组成,同向的两条,中间最少三条,中枢的线段必须有重叠。 中枢的画法:取前3根线段,高里的最低和低里的最高的区域。 中枢也可以以笔为单位,就是笔中枢。 如何确定一个中枢走完,一个新的线段产生,并不在回到中枢的区间。 奔走中枢,意义在于压制力量小,被原有力量瞬间秒杀,原走势会非常强势。 四、走势 走势类型:上升、下降、盘整(只包含一个中枢) 趋势:上升和下降(两个同向,同级别的中枢,且中枢不能有重合) 五、级别 时间周期,1分钟,5分钟,30分钟,日,周,月 形态周期,笔,线段,走势 先确定时间,再定形态。 小级别的走势终将是大级别走势的组成。 六、背离 背离就意味着走势衰弱,要结束了。 5段法a,A,b,B,c. 背驰2种判断方法:1、MACD红绿柱背驰,2、看a,b,c的绝对长度,越小,能量就越弱,反转的机会就越大。 七、区间套 从大级别往小级别找走势就区间套,大级别定目前走势,小级别找买卖点。 5段法a,A,b,B,c,同时小级别找背离。 八、买卖点(三买三卖) 一买:当一个下降走势完结时,接下来就会有一个向上的走势,而转折点就是第一类买点,也是真正的底。 二买:新走势开始上涨后,不久会产生一个回落,这个回落的低点不会低于一类买点的位置,他就是二类买点。 三买:在一个上升走势中必然有中枢,中枢走完再回落,不进入中枢,这就是第三类买点。 一买容易买在半山腰;二买盘整后有可能有下降的趋势;三买向上的趋势确认,等赚。 当走势强劲时候,会有二买和三买连买的情况。 三卖和三买正相反。 八、结合律 所谓走势,就是一个个完整的组件不停的组合罢了。 1、可以结合的走势一定要独立。 2、走势必须完整。 3、可以合并的走势必须是一整个走势的合并,不可能两个走势局部合并。 总结:3条K线构成分型,5条K线构成笔,3笔构成线段,5条线段构成中枢,2个中枢确定趋势。
本书来自缠论,之所以叫做缠论是因为一个叫做缠中说禅的博主在博客上发的文章,原文是散乱的讲,作者想到哪写到哪。首先感谢作者的整理。 看到有书友说缠论完全是剽窃外国人的某某理论,关于那些某某理论先按下不谈。在我看来完整的缠论并不是这几句分型笔线段中枢趋势背驰结合律三买三卖就完了。还有缠中说禅教你打坐,缠说论语等等。如果都去了解,并且有一定的中国哲学基础,宗教哲学基础,就会明白缠中说禅的技术不管怎么样,投资哲学是很正确的。 关于技术方面的东西其实不多。感谢本书的作者,写的精简准确。 真正宝贵的其实是原文的内容,缠中说禅语气很狂,人很有意思,给人一种错觉:学好缠论,股市就是提款机。这种错觉是很多人失败的原因。 他有提到,需要打坐冥想,以保证心态的平稳,减少面对股市的贪嗔痴。并且赚钱不是目的,这个市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直面自己的贪嗔痴疑慢,磨练心境最方便的地方。所有学佛问道的人都应该来这个市场。我深以为然! 为什么说有一定的中国哲学基础会更好的了解缠师的思想,因为越了解才会越认同,不说对错,至少是符合中国市场的。比如涨多了必然会跌,跌多了必然会涨。涨跌转折的地方就是分型出现的地方。由分型推导出笔,笔成段,段成中枢,中枢成势。只要知道分型一定会出现,那后面的东西就是给股市画的地图,好让人知道此时经纬度在哪,如此而已,不必神话。完全可以起个不同的名字。只需要知道最初始的推导是因为涨多了一定会跌,跌多了一定会涨,然后再用区间套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 至于打坐冥想,可能很多人不明白,至少王阳明有提到“只有静坐静心,才能排除杂念,没有杂念获得的信息才是良知。”“并且静坐心静很容易,得需到事上磨练。”这些都和缠师的理论不谋而合。 最后就是不管什么技术什么理论,有一句话缠中说禅说的很对:只要赚钱的操作,就是好的操作。同样,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论说自己有多懂得,把股票账户打开!每年稳定盈利再说话,先证明自己是市场中那 20% 的人,再说自己用的什么什么理论很对。 本人参与股市目前 7 年 。16 年 17 年 18 年什么理论都学,收益上上下下,总体亏损。18 年粗略学了缠论,并认为缠论很正确,但一直没用精。整体亏损 60% 左右。 19 年遇到一位非常懂缠论的人指导,又把原文读了四五遍之后。有每天看盘,也有断断续续的冥想打坐,技术上的东西已经没啥磨练的了,心态上总能发现需要进步的地方。20 年收益 30% 21 年 80% 22 年 20% 23 年 10%。今年春节前的极端行情也会亏损,但是直到今天 24 年目前持平,收益 1% 左右。收益有高有低,看行情看运气,但是首先做到本金安全。 我说缠论行,说不行的估计都是赔钱的,没必要争,也没必要教你们怎么变聪明。悄悄在市场上靠一点投机的技巧挣点别人的钱,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注重心灵的旅行就好。
拿这个入门或学习名词解释比较好。
能写得如此清晰明了,真不容易。 看了前面两章缠论原作者的书,说实话很多看不懂,《缠中说禅》作者股神李彪,也是《天道》的作者。 这人2008年就已经去世了,现在都过去十多年了还一直被人尊为大师,很多人仍然在研究他,大家都叫他“缠师”,他是北大数学系天才(另一说是中山大学毕业后来住在北大),还没毕业前就靠数学和运动力学等原理测算k线趋势炒股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在他运作下成就了我国第一只过百的股票。并且成功预测了几次股市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他的缠中说禅新浪博客开博于2006年2月1日,停止更新于2008年10月10日,总共运营了两年半,点击量累计两亿多。不过天妒英才,30来岁就英年早逝了。 但是他的精神和学识流传下来了,“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108课”吸引了大批铁杆粉丝,更优秀的是他在宗教文化、诗词歌赋、文史哲学、时政经济、音乐艺术、数理科技等各领域的独到见解,高屋建瓴,又通俗易懂。一个30来岁的人,精通这么多领域,可以说是性情飞扬、绝顶聪明之人! 缠论是个右侧交易理论,以前看了些价值投资的书,再看这本,有所补充,凡是没有绝对,两相结合或许更好,只是仍需要进一步的学习,逐步熟悉并掌握!
这本一遍不行,还要继续学习。
非常棒!!!我特意花30块买了实体书。可以看出作者对缠论很有研究,深入浅出的把重点讲了出来,特别难得!其实我自己对缠论仍是持怀疑态度,因为缠论学者甚多,而稳定盈利者廖廖。缠论只是李彪自己在学习国外的交易系统后形成的自己交易系统。并不神秘。在股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三🌟,一般。最早知道缠论还是前年在用tradingview做量化交易的时候,有个人在中文区分享缠论,感觉这个词就挺特别的,那时就大概了解了下(查阅看了几小时吧),还特意去新浪原博主博客浏览了一圈。就这本书来说,作者用漫画方式来解说缠论,就写作来说,还是不错的。只是这本书写的对本人帮助不大(评分基本以本人收益标准,所以仅供参考)。(补充:因为个人目前也不清楚缠论理论体系多庞大,个人也没精力深挖,所以本人这里书评仅限于书中写的缠论的内容) 为什么给三星呢? 因为在当下机器学习的发展,像缠论这种工具就这样体系跟AI打,直接被AI按在地上摩擦。但AI能挣钱吗?也是有概率的。也就是你讲再多的型态,我丢个AI自己去系统学习,胜率肯定会更高。具体点: 1.机器会比人更客观,不会有情绪干扰 2.机器学习的型态可以比所谓缠论更细更准确。这玩意就跟你缠论从历史总结规律,弄了型态。等价于你人研究棋谱,总结定式。但就目前来说,机器可以总结得比你更好 (这里两点,对比仅限型态技术分析) 也是因此,现在的我,属于把这类工具当做最后的交易点参考,属于技术分析之一,权重较低。因为现代玩量化交易的机构太多了,一山比一山高,还在不断进步。人工研究技术分析工具、指标等方式,已经赶不上AI了。 因此,交易系统或体系,个人目前偏向宏观判断+价值投资+仓位把控,最后才是技术分析。当然严格执行自我建立的交易系统,这是我目前觉得最难的部分。毕竟人性问题,不是那么好搞的。 说到技术分析,想到身边许多人常讲的一个现象:刚开始做交易,显示屏巴不得越多越好,桌上一排显示器,还时时盯着盘。 随着交易时间越久,屏幕越少,盯盘更不用说了。甚至后面干脆就直接手机买卖了,除非有大新闻,基本也就是定期看一下而已了(上面许多人特指业余交易员,不是指职业交易员)
不得不说,我是读完禅师的博客原文才来的。 第一印象:禅师原文晦涩难懂! 这真像大多人说的,一般人或者现代数学知识缺乏的人,都难以看懂。 因为博客中很多讲到的概念与定义,运用了大量数学公式但又缺乏必要的图片。 但从文字,没点想象力都难以理解。 回头看过这本漫画,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些定义概念瞬间非常直观地理解了。 这本漫画最大的作用就是,能让想学习缠论的人,有了最好的理解准入门槛。 我能理解作者写这本漫画书的意图,作者已经尽可能简单易懂,脉络清晰地去让大家了解了。所以有很多缠师原本的运用以及概念能省即省了。篇幅有限,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但是你要说看懂了之后,就会操作了嘛? 我看倒是未必,我相信,无论是分型、笔、线段、走势类型、都好,单是一个中枢的画法都已经把90%的人难住,不信拿实盘图画一下。 因为中枢在面对级别这个问题前。不同级别有不同级别的中枢,不同级别的中枢又无法前后比较,远没有漫画中画的这么简单。 我相信网络上有很多声音,说缠论的都是缠师制造的陷阱,是没用的东西。 我相信兼听则明,既然都是交易者了,有志于学习的人,都会在学习的生涯中,各种理论互相验证。这也是缠师自言的。 如果是有志于继续研究缠论的,缠师已不再,也没办法再进一步解释与完善补充。 看懂了这本漫画必然是远远未够的。 第一、复盘看盘,是最好的提高方法。 第二、虽然网络上也很多实战讲缠论的,参差不齐,但听听别人的理解,还是那句,只要是学习者,抱着学习的心态,取长补短,亦无妨。
缠论是右侧交易法则。 缠论是基于道氏理论后波浪理论的基础,精髓就是很好的提出了买点和卖点。 说下想通的点, 缠论中5段论,a—A—b—B—c和波浪理论中的上升5浪很好的对应。 波浪理论中说过大浪包含小浪。 缠论更加细化了,用的是区间套。 先掌握大趋势,之后用更小级别的5段论精确看买点和卖点,需要结合背离去确认的。 确认进入中枢,就可以低买高卖,拉低成本。
很奇怪说缠论的书都喜欢踩波浪理论的“千人千浪”来夸赞缠论的“唯一正确”。首先,“千人千浪”并不是波浪理论的错,一千个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没学明白的,自然千人千浪;学缠论学不明白,自然也会千人千缠。有什么区别?第二,千人千浪不对,千人一浪也是不对的,因为市场多变,可能性绝不是只有一个,所以艾略特强烈建议大家画“首选浪”和“备选浪”;缠论里“走势的多义性”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又何来“唯一正确答案”呢?我倒觉得艾略特更坦诚。第三,这本书说之所以讲“唯一正确”是因为无论趋势画对画错,买卖点是一致的,所以缠论有“唯一正确答案”,问题是,你画浪,画错了也不代表会亏钱,比如错把一个X浪当成了上攻一浪,是画错了,但一样可以赚到钱,因为都是向上走嘛,它的买卖点也是确定的。反过来,画对了也不一定赚钱,这里面还有操作系统、心态等因素,比如你算出来五浪还有最后一个子浪,所以想大资金进去贪吃这最后一口肉,结果行情的确这样走,画的很对,但是行情走的很快,10%的幅度一小时走完了,等反应过来行情已经在走A浪了,结果大亏。所以,吹捧“唯一正确”,并不能让追随者得到益处,反而蒙蔽追随者眼睛。也不要不懂就踩别的理论,优越感来的莫名其妙。
《一小时漫画缠论实战法》是一本由管鹏著作的金融投资类书籍。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缠论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缠论进行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的交易。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管鹏。管鹏是一位资深的金融投资者,他在金融市场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这套理论结合了传统的技术分析和现代的金融理念,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故事简介。《一小时漫画缠论实战法》以漫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缠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书中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向读者介绍了如何运用缠论进行金融市场的分析、预测和交易。这些内容不仅易于理解,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思考与感悟方面,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它提醒我们在金融市场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盲目跟风或者听信谣言。其次,它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投资技能和知识水平。最后,它还强调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本金安全。 总的来说,《一小时漫画缠论实战法》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金融投资类书籍。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漫画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缠论的魅力和应用价值。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投资者,都能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一小时漫画缠论实战法》 管鹏著绘 117个笔记 ◆ 第二章 缠论中的K线、分型和笔 >> 所以最小的一根笔也要由5根K线组成。 >> 直到新笔的出现,上一根笔才会真正完结。 ◆ 第三章 缠论中的线段 >> 线段最少由三笔组成。 >> 且这三笔在价位上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 线段的概念和笔很像,也是有方向的,而且只有向上和向下两种方向,没有横向。向上线段起始于向上笔,也终结于向上笔。 >> 向下线段起始于向下笔,终结于向下笔 >> 注意!线段永远不会始于向下笔终于向上笔 >> 向上线段的终结,也是通过下一个向下线段的产生来确立的 >> 如果觉得5分钟K线图里的笔看起来太乱,我们就可以在30分钟K线图上画笔。 >> 如果30分钟K线图上的笔看不清细节,我们就可以在5分的K线图的笔里找细节 >> 往往大级别的一笔就相当于小级别的一个线段。 ◆ 第四章 缠论中的中枢 >> 简单说,中枢就是筹码密集区。 >> 表面上看,走势就是一个平台,实际里面充斥着能量的对抗,最终会以一方获胜来结束盘整。 >> 你来我往的时间越长,能量就越大;能量越大,爆发的走势也就越强 >> 理论上中枢是以线段为基础画的,至少要看5根线段,上不封顶。 >> 最初和最后一根线段分别是中枢的进入段和走出段,它们的方向必须一致。 >> 。也就是说,除去代表方向的两根线段,一个中枢至少要由3根线段组成。 >> 我们还要注意重叠。中枢中的线段必须要取互相之间都重叠的部分。 >> 只要是满足条件的走势,都可以画为中枢。 >> 画中枢时,要先判断方向,然后找到中枢的长度。 >> 再找重叠部分,找重叠部分其实就是找高点里的最低和低点里的最高。 >> 笔中枢的画法和线段中枢的画法一模一样,只是把线段替换成了笔。 >> 重合部分特别特别少,叫奔走中枢。这类中枢很容易被遗漏,其意义在于压制力量小,被原有力量瞬间秒杀,原走势会非常强势。 ◆ 第五章 缠论中的走势类型 >> 如果走出段走出中枢后,又出现一个线段,没有回到中枢内,那么这个中枢就确认完成了。 >> 而这个点就是后面会讲的第三类买卖点。 >> 走势也是分类型的,一共分为两种:盘整型和趋势型 >> 盘整型是只有一个中枢的完整走势类型,而趋势型则是由至少两个同级别、同方向的中枢组建的完整走势类型。 >> 在缠论里就没有横向走势,只有上升和下降!所以盘整走势又分两种——上升盘整走势和下降盘整走势。 >> 趋势走势类型必须是由至少两个同方向、同级别的中枢构筑的。 >> 而且两个中枢之间不能有重合的部位。 >> 如果出现重合,就变成一个中枢了,这叫作中枢的扩张。 >> 通过相同组件的构成来比较,比如两个笔中枢,如果笔数差不多那就是同级别。 >> 笔中枢和线段中枢肯定不在一个级别。 >> 大小差异很大的两个中枢,是没法组成一个走势的 >> 一个趋势中最初的进入段叫a;a后面的中枢就叫作A;A的走出段就叫作b。 >> 以此类推,后面还有B、c、C、d……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趋势走到c就差不多了,这时就不建议追高了,因为它随时可能会下跌。 >> 走势分析的难度在于中枢的级别各不相同,在大小级别同时出现的时候,应以大级别为主。 >> 走势是有级别的,更重要的是,它还会生长,由小级别生长成大级别。 ◆ 第六章 缠论中的级别 >> 级别是缠论里重要的分析单位,共有两种含义。 >> 第一种就是平时说的时间周期。 >> 在缠论中,我们只看1分钟K线图、5分钟K线图、30分钟K线图、日K线图(日线图)、周K线图(周线图)和月K线图(月线图)。 >> 其余的15分钟K线图、60分钟K线图不用看。 >> 级别的第二种含义其实就是它代表着之前我讲过的——笔、线段、走势。 >> 笔的级别最小,线段次之,走势的级别最大。 >> 但要注意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在同一个时间周期内来比较。 >> 比如,都在5分钟级别K线图里,从级别来说,5分钟走势>5分钟线段>5分钟笔。 >> 基于这样的特点,就会出现1分钟K线图里的一个线段在5分钟K线图里就是一笔,30分钟K线图的完整走势,在日线图里就是一根线段这样的现象。 >> 如果一个走势在1分钟K线图里开始进行,就叫1分钟级别走势。 >> 当这个走势完结时,我们就要看5分钟K线图。可能1分钟K线图走势在5分钟K线图里只是一个线段,但这时就要称这个走势为5分钟级别走势。 >> 直到5分钟级别走势完结,我们才会说这个走势升级到了30分钟级别 >> 一个级别的升级,是由该级别走势的完成决定的 >> 线段组成的走势类型才是该级别最大的形态级别 >> 所以要以线段走势的完成作为级别升级的条件。 >> 如果这个中枢是由线段组成的,那么它就是线段趋势;由笔构成的中枢就是笔趋势 >> 所以当一个笔中枢由9根或9根以上笔构成时,它就升级为线段中枢了 >> :各个级别都要看!但交易决策时,只按照一个级别的分析来交易。 >> 怎么做才可以不用等买卖点确认就准确出手呢?这就需要看小级别K线图,比如30分钟K线图出现卖点,肯定意味着5分钟K线图的上升走势完成了。 >> 如果5分钟K线图上的走势没有完成,那么30分钟K线图的买卖点也许就不是最佳买卖点。 >> 喜欢做T的读者可以用小级别K线图作为主要交易分析级别,比如1分钟K线图、5分钟K线图;喜欢做中、短线的读者,可以用30分钟K线图、日线图来分析操作;喜欢做长线的读者,用周线图、月线图都可以。 >> 走势在5分钟K线图上开始形成了第一个中枢,我们可以称目前这个走势为5分钟走势。 >> 后面随着股价的下跌,我们确认这段是一个5分钟K线图级别的向上盘整的完整走势。[插图]如果接着往下看这个走势的发展就要看30分钟K线图了,因为5分钟级别已经完成走势,该升级了。 ◆ 第七章 缠论中的背驰 >> 一个上升走势代表多方力量的获胜,但这个力量不会一直延续下去,股价总有一天还会跌下来,然后形成向下走势。 >> 但在跌下来之前,多方力量肯定会有撑不住、脱力的表现,这就形成了背驰。 >> 背驰在缠论中的意义是:用来判断一个走势是否快要走完了 >> 出现背驰就意味着这个走势呈衰弱趋势,说不准哪天要完结,我们可以开始找买卖点了。 >>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个走势的a、b、c阶段来分析背驰,也就是在中枢的进入段和走出段来分析。 >> [插图] >> 一个方法是比较a、b、c的红绿柱面积大小,我们能发现多空方能量的强弱,可以清楚地看出力量有没有缩减。 >> 另一种方法就是看成交量。但缠论的分析体系对于成交量并不怎么看重,因为如果上涨段是由涨停组成的,那么成交量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 还有一种方法, >> 具体就是看中枢进入段和走出段的绝对长度,绝对长度就是真正走出中枢的长度。 >> 走出的长度越来越短,则说明脱离磁力的力量越来越弱,走势可能即将被重新吸回中枢价格区间。 >> 把中枢的进入段和走出段,也就是a、b、c的绝对长度作比较,也能观察出背驰的现象,还可以与MACD结合使用。 >> 一般一个走势走到c基本就完结了,很少有能走出C、d的走势来。 >> 这是由人们的交易习性决定的,除非习性改变,走势定义才会被改变 >> MACD的方法是取红绿柱最高的拐点处的面积乘以2,这样可以大体估算出有没有背驰。 ◆ 第八章 缠论中的区间套 >> 从大级别往小级别找走势的过程,就叫区间套。 >> 说叫区间套,其实不如叫区间放大镜——哪里不清楚,放大哪里。 >> 比如一个30分钟级别的走势发展到b,想确认b是否可能会背驰。 >> 就把这段b放大成看5分钟级别走势,看看5分钟K线图的走势走到哪里了。 >> 如果此时30分钟K线图里面的b都已经走得和a差不多高了,在5分钟K线图里也丝毫没有要完结的样子。那么就可以断定,目前正走的b不会背驰。 >> 反过来,如果30分钟K线图的b还没走多远,在5分钟K线图里的走势已经走到c,马上要完结了,那么这段30分钟K线图的b就已经背驰了。 >> 那如果30分钟K线图的走势走到b,5分钟K线图的走势也走到b呢?这时可以把5分钟K线图的b放大到1分钟K线图,来判断是否背驰。 ◆ 第九章 缠论中的买点和卖点 >> 缠论的买卖点是根据走势位置确立的,也就是走势走到一定位置,就会在那个位置上出现交易点,我们只需要按照交易指示操作就可以了。 >> 买点一共分三类。 >> 当一个下降走势完结时,接下来就会继续一个向上走势,而转折点就是第一类买点,也是真正的底。 >> 这类买点是由前面下降走势的背驰所引发的。 >> 注意!没有下降走势的完结,就没有一类买点。 >> 二类买点发生在一类买点后。 >> 新走势开始上涨之后,不久会产生一个回落,这个回落的低点不会低于一类买点的位置,它就是第二类买点了。 >> 二类买点出现,一类买点才能确立 >> 接下来的三类买点发生在二类买点后。在一个上升走势中必然会有中枢,中枢走完再回落,不进入中枢,这就是第三类买点了。 >> 三买的意义就在于排除处于盘整走势的个股,因为这些个股盘整时间长不说,还没啥利润,而我们赚钱就是要赚趋势走势的钱。 >> 所以买点里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类。 >> 一类买点容易抄不到底。二类买点容易赚不到钱。三类买点才是赚钱神器。 >> 建议新手先不要参与一类买点,因为你很难找到它!但不参与不代表没有,没有一类买点就没有二类买点,没有二类买点也就没有三类买点。还有一种情况,下降走势完结后,上升走势异常凶猛,形成的二类买点已经在前一个走势的中枢之上。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二类、三类买点一起买。 >> 如果用区间套的方法看日线图,基本上全是买卖点,那该怎么办呢? >> 首先要分清各级别的走势,也就是知道什么级别目前是什么走势。在这个走势上出现的买卖点只属于这个级别。 >> 对新手来说,如果你是根据30分钟K线图买入的,就要等30分钟K线图出现卖点再卖。 >> ,通过观察你会发现大级别的买点都是小级别的一买。 >> 大级别的卖点也都是小级别的一卖。 >> 如果大级别K线图即将走到买点,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区间套去看小级别走势。 >> 如果小级别出现一买,那么也就意味着确认大级别买点出现。 >> 注意,这里必须要在小级别一买确立后,才能在大级别交易。 >> 一买怎么确立?答案是要等二买出现。 >> 一类买点必须是在一个下降走势结束后形成的。[插图]第二类、第三类买点都是在上升走势中形成的。[插图]反之则是卖点所要注意的。 >> [插图] >> 第一类买卖点最难掌握,不建议大家参与。大家可以在第二类买卖点下手,而第三类买点基本是一定要参与的。如果实在摆脱不了一类买卖点的诱惑,大家可以分散仓位来控制风险。比如在一买建1成仓位,在二买建3成仓位,在三买建6成仓位。 >> 选择交易的K线图级别不要太低,对于喜欢短线交易的读者,30分钟K线图最合适。 >> 这样往小级别走有5分钟K线图和1分钟K线图,足够让你看清走势。往大级别走能知道当下位置,让你游刃有余。 ◆ 第十章 缠论中的结合律 >> 出现第三类买卖点,也就确认了走势,这也正是第三类买卖点的一个重要作用。 >> 结合律的特征。1.可以结合的走势一定要相对独立。2.走势必须要完整。 >> 3.可以合并的走势必须是一整个走势的合并,不可能是两个走势的局部合并。 ◆ 第十一章 缠论中的多义性 >> 因为只要满足结合律,满足之前讲的所有知识点,就可以随意组合,这就叫做走势的多义性。 >> 在满足结合律的前提下,不管怎么划分,买卖点都不变,这就是结合律的最大特征。 >> 不变性的含义就是随意结合但结果不变。
一本漫画书学到一套交易体系,赚了。 在缠论中,多根K线组合变成了笔,多个笔组合变成了线段,多个线段组合变成了趋势,多个走势组合变成了更大的趋势。 缠论的运用必须在满足结合律的基础上,抛开结合律谈论缠论运用,亏钱是最终结果。吧缠论的组件拆开而论,零件特别多,但每个零件或小组件都有他固定的位置,若是在分离的趋势中讨论后续走势,无疑自掘坟墓。 缠论是一个右侧交易系统,只有出现买卖点信号时才能交易并在随后本趋势c段的缩小级别去寻找卖掉,做空也一样。 书中提及,一类买卖点是否介入取决于是否认为自己是神,股价走势一切皆有可能,或许现在股价脱离了中枢,但若中枢扩张,抄底可能会在半山腰。 二类买卖点可以参与,它在旨在a出现回落之际。这时一类买卖点已经确认了,底分型出现趋势反转,可以小仓位试水。 三类买卖点是我们着重的,当aAb走出且出现回落但又没有到A的中枢区间内,基本可以确认是一段趋势的延续,这时就是介入良机,仓位根据自己熟练度而变。当一段完整的aAbBc出现时,就可以在c的的更小级别中找卖点了。 对于右侧交易的滞后性及确定性,虽然会损失一部分收益,但规避了本金损失的可能性,这一点已经独步江湖了。 最近在学习价值投资,主要是对未来现金流折现一半一下买入的方法。拿老唐估值法的洋河理想买点是市值2100以下但今天是1400多了,相当于2100以下介入至今有30%的回落,虽说企业赚真钱真赚钱但现今价格更便宜🤐。如果结合运用缠论下降趋势的c段买卖点是否会更有成效? 子希望后边我有答案
本书较清晰的介绍了缠论的基本概念。 缠论的理论体系比较庞大繁复,吸收了很多的技术分析方法,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要很好的理解缠论还需要更多相关知识,与缠论相关相近的技术体系如下: 混沌操作法、蜡烛图、(分型)、 波浪理论、市场结构、(笔、线段) 形态理论、箱体理论、(中枢)、 三重滤网、三周期、(区间套)、 MACD指标、(背离背驰动力学)、 移动平均线、格兰威尔八大法则、(吻) 缠论体系缺失的部分: 突破:缠论没有突破概念,缠师认为所有的买卖点本质上都是一买与一卖,就算是三买三卖也是等突破后的回调与反抽,缠论技术更多会去做抄底与逃顶,这与做突破的逻辑思维不相容。缠论后来加入了笔破坏线段、线段破坏线段的概念,怎么理解也是众说纷纭。 没有突破技法,不能兼容利弗莫尔的操盘术与海龟交易法则,缠师不喜欢做突破。 成交量:缠论研究的是价格行为,不搭理成交量,成交量重要,是动力学缺失的部分。 线段:还未完全。线段的内容应该更丰富精彩,线段这部分的内容缠论体系中还未完成。 缠论的缺陷:含有未来函数,算是技术陷阱吧
缠论,剽窃了威廉斯的【证券混沌操作法】与威廉姆斯的【短线交易秘诀】中的市场结构部分(如果你没看过这两部著作,先去看看然后再来评论回复我的留言),分型是老外发明的,笔线段也是【短线交易秘诀】说市场结构部分都有的,中枢就是箱体平台改个名字,都是剽窃来的,没一点自己的东西,还好意思说是禅?你们在理解什么?在领悟什么?
第二次读了。 缠论中的趋势只有上升和下降,趋势的定义是两个同级别,同方向的中枢才能构成趋势。 走势的类型有上升、下降和盘整。 盘整:只有一个中枢。 缠论是围绕中枢来展开的,中枢在缠论中有很重要的位置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一、K线、分型、笔 缠论的K线:和我们普通的K线不同,缠论的K线只有最高点和最低点。 分型:上升、下降、顶分型和底分型,上升和下降至少5条K线,顶分型和底分型是3条K线。 包含:上升分型取高点最高和低点最高,下降分型取低点最低和高点最低。 笔:最小的分析单元,上升笔和下降笔。上升笔=底分型+K线+顶分型,下降笔=顶分型+K线+底分型,中间K线最少一条,一笔最少5条K线。上升笔的终结是由下降笔来确认的。 二、线段 最少是3笔组成,且有重叠,笔是有方向的,向上,向下,没有横向。 上升的线段,必须是上升的笔开始,上升的笔结束;反之,下降的线段,由下降的笔开始,下降的笔结束。 同样上升线段的终结是由下降线段来确认的,如果没有出现下降的线段,那上升的线段就会一直延续。 三、中枢(盘整)筹码密集区 盘整是时间越长,上涨就越高,反之亦然。 中枢最少5根线段组成,同向的两条,中间最少三条,中枢的线段必须有重叠。 中枢的画法:取前3根线段,高里的最低和低里的最高的区域。 中枢也可以以笔为单位,就是笔中枢。 如何确定一个中枢走完,一个新的线段产生,并不在回到中枢的区间。 奔走中枢,意义在于压制力量小,被原有力量瞬间秒杀,原走势会非常强势。 四、走势 走势类型:上升、下降、盘整(只包含一个中枢) 趋势:上升和下降(两个同向,同级别的中枢,且中枢不能有重合) 五、级别 时间周期,1分钟,5分钟,30分钟,日,周,月 形态周期,笔,线段,走势 先确定时间,再定形态。 小级别的走势终将是大级别走势的组成。 六、背离 背离就意味着走势衰弱,要结束了。 5段法a,A,b,B,c. 背驰2种判断方法:1、MACD红绿柱背驰,2、看a,b,c的绝对长度,越小,能量就越弱,反转的机会就越大。 七、区间套 从大级别往小级别找走势就区间套,大级别定目前走势,小级别找买卖点。 5段法a,A,b,B,c,同时小级别找背离。 八、买卖点(三买三卖) 一买:当一个下降走势完结时,接下来就会有一个向上的走势,而转折点就是第一类买点,也是真正的底。 二买:新走势开始上涨后,不久会产生一个回落,这个回落的低点不会低于一类买点的位置,他就是二类买点。 三买:在一个上升走势中必然有中枢,中枢走完再回落,不进入中枢,这就是第三类买点。 一买容易买在半山腰;二买盘整后有可能有下降的趋势;三买向上的趋势确认,等赚。 当走势强劲时候,会有二买和三买连买的情况。 三卖和三买正相反。 八、结合律 所谓走势,就是一个个完整的组件不停的组合罢了。 1、可以结合的走势一定要独立。 2、走势必须完整。 3、可以合并的走势必须是一整个走势的合并,不可能两个走势局部合并。 总结:3条K线构成分型,5条K线构成笔,3笔构成线段,5条线段构成中枢,2个中枢确定趋势。
本书来自缠论,之所以叫做缠论是因为一个叫做缠中说禅的博主在博客上发的文章,原文是散乱的讲,作者想到哪写到哪。首先感谢作者的整理。 看到有书友说缠论完全是剽窃外国人的某某理论,关于那些某某理论先按下不谈。在我看来完整的缠论并不是这几句分型笔线段中枢趋势背驰结合律三买三卖就完了。还有缠中说禅教你打坐,缠说论语等等。如果都去了解,并且有一定的中国哲学基础,宗教哲学基础,就会明白缠中说禅的技术不管怎么样,投资哲学是很正确的。 关于技术方面的东西其实不多。感谢本书的作者,写的精简准确。 真正宝贵的其实是原文的内容,缠中说禅语气很狂,人很有意思,给人一种错觉:学好缠论,股市就是提款机。这种错觉是很多人失败的原因。 他有提到,需要打坐冥想,以保证心态的平稳,减少面对股市的贪嗔痴。并且赚钱不是目的,这个市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直面自己的贪嗔痴疑慢,磨练心境最方便的地方。所有学佛问道的人都应该来这个市场。我深以为然! 为什么说有一定的中国哲学基础会更好的了解缠师的思想,因为越了解才会越认同,不说对错,至少是符合中国市场的。比如涨多了必然会跌,跌多了必然会涨。涨跌转折的地方就是分型出现的地方。由分型推导出笔,笔成段,段成中枢,中枢成势。只要知道分型一定会出现,那后面的东西就是给股市画的地图,好让人知道此时经纬度在哪,如此而已,不必神话。完全可以起个不同的名字。只需要知道最初始的推导是因为涨多了一定会跌,跌多了一定会涨,然后再用区间套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 至于打坐冥想,可能很多人不明白,至少王阳明有提到“只有静坐静心,才能排除杂念,没有杂念获得的信息才是良知。”“并且静坐心静很容易,得需到事上磨练。”这些都和缠师的理论不谋而合。 最后就是不管什么技术什么理论,有一句话缠中说禅说的很对:只要赚钱的操作,就是好的操作。同样,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论说自己有多懂得,把股票账户打开!每年稳定盈利再说话,先证明自己是市场中那 20% 的人,再说自己用的什么什么理论很对。 本人参与股市目前 7 年 。16 年 17 年 18 年什么理论都学,收益上上下下,总体亏损。18 年粗略学了缠论,并认为缠论很正确,但一直没用精。整体亏损 60% 左右。 19 年遇到一位非常懂缠论的人指导,又把原文读了四五遍之后。有每天看盘,也有断断续续的冥想打坐,技术上的东西已经没啥磨练的了,心态上总能发现需要进步的地方。20 年收益 30% 21 年 80% 22 年 20% 23 年 10%。今年春节前的极端行情也会亏损,但是直到今天 24 年目前持平,收益 1% 左右。收益有高有低,看行情看运气,但是首先做到本金安全。 我说缠论行,说不行的估计都是赔钱的,没必要争,也没必要教你们怎么变聪明。悄悄在市场上靠一点投机的技巧挣点别人的钱,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注重心灵的旅行就好。
拿这个入门或学习名词解释比较好。
能写得如此清晰明了,真不容易。 看了前面两章缠论原作者的书,说实话很多看不懂,《缠中说禅》作者股神李彪,也是《天道》的作者。 这人2008年就已经去世了,现在都过去十多年了还一直被人尊为大师,很多人仍然在研究他,大家都叫他“缠师”,他是北大数学系天才(另一说是中山大学毕业后来住在北大),还没毕业前就靠数学和运动力学等原理测算k线趋势炒股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在他运作下成就了我国第一只过百的股票。并且成功预测了几次股市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他的缠中说禅新浪博客开博于2006年2月1日,停止更新于2008年10月10日,总共运营了两年半,点击量累计两亿多。不过天妒英才,30来岁就英年早逝了。 但是他的精神和学识流传下来了,“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108课”吸引了大批铁杆粉丝,更优秀的是他在宗教文化、诗词歌赋、文史哲学、时政经济、音乐艺术、数理科技等各领域的独到见解,高屋建瓴,又通俗易懂。一个30来岁的人,精通这么多领域,可以说是性情飞扬、绝顶聪明之人! 缠论是个右侧交易理论,以前看了些价值投资的书,再看这本,有所补充,凡是没有绝对,两相结合或许更好,只是仍需要进一步的学习,逐步熟悉并掌握!
这本一遍不行,还要继续学习。
非常棒!!!我特意花30块买了实体书。可以看出作者对缠论很有研究,深入浅出的把重点讲了出来,特别难得!其实我自己对缠论仍是持怀疑态度,因为缠论学者甚多,而稳定盈利者廖廖。缠论只是李彪自己在学习国外的交易系统后形成的自己交易系统。并不神秘。在股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三🌟,一般。最早知道缠论还是前年在用tradingview做量化交易的时候,有个人在中文区分享缠论,感觉这个词就挺特别的,那时就大概了解了下(查阅看了几小时吧),还特意去新浪原博主博客浏览了一圈。就这本书来说,作者用漫画方式来解说缠论,就写作来说,还是不错的。只是这本书写的对本人帮助不大(评分基本以本人收益标准,所以仅供参考)。(补充:因为个人目前也不清楚缠论理论体系多庞大,个人也没精力深挖,所以本人这里书评仅限于书中写的缠论的内容) 为什么给三星呢? 因为在当下机器学习的发展,像缠论这种工具就这样体系跟AI打,直接被AI按在地上摩擦。但AI能挣钱吗?也是有概率的。也就是你讲再多的型态,我丢个AI自己去系统学习,胜率肯定会更高。具体点: 1.机器会比人更客观,不会有情绪干扰 2.机器学习的型态可以比所谓缠论更细更准确。这玩意就跟你缠论从历史总结规律,弄了型态。等价于你人研究棋谱,总结定式。但就目前来说,机器可以总结得比你更好 (这里两点,对比仅限型态技术分析) 也是因此,现在的我,属于把这类工具当做最后的交易点参考,属于技术分析之一,权重较低。因为现代玩量化交易的机构太多了,一山比一山高,还在不断进步。人工研究技术分析工具、指标等方式,已经赶不上AI了。 因此,交易系统或体系,个人目前偏向宏观判断+价值投资+仓位把控,最后才是技术分析。当然严格执行自我建立的交易系统,这是我目前觉得最难的部分。毕竟人性问题,不是那么好搞的。 说到技术分析,想到身边许多人常讲的一个现象:刚开始做交易,显示屏巴不得越多越好,桌上一排显示器,还时时盯着盘。 随着交易时间越久,屏幕越少,盯盘更不用说了。甚至后面干脆就直接手机买卖了,除非有大新闻,基本也就是定期看一下而已了(上面许多人特指业余交易员,不是指职业交易员)
不得不说,我是读完禅师的博客原文才来的。 第一印象:禅师原文晦涩难懂! 这真像大多人说的,一般人或者现代数学知识缺乏的人,都难以看懂。 因为博客中很多讲到的概念与定义,运用了大量数学公式但又缺乏必要的图片。 但从文字,没点想象力都难以理解。 回头看过这本漫画,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些定义概念瞬间非常直观地理解了。 这本漫画最大的作用就是,能让想学习缠论的人,有了最好的理解准入门槛。 我能理解作者写这本漫画书的意图,作者已经尽可能简单易懂,脉络清晰地去让大家了解了。所以有很多缠师原本的运用以及概念能省即省了。篇幅有限,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但是你要说看懂了之后,就会操作了嘛? 我看倒是未必,我相信,无论是分型、笔、线段、走势类型、都好,单是一个中枢的画法都已经把90%的人难住,不信拿实盘图画一下。 因为中枢在面对级别这个问题前。不同级别有不同级别的中枢,不同级别的中枢又无法前后比较,远没有漫画中画的这么简单。 我相信网络上有很多声音,说缠论的都是缠师制造的陷阱,是没用的东西。 我相信兼听则明,既然都是交易者了,有志于学习的人,都会在学习的生涯中,各种理论互相验证。这也是缠师自言的。 如果是有志于继续研究缠论的,缠师已不再,也没办法再进一步解释与完善补充。 看懂了这本漫画必然是远远未够的。 第一、复盘看盘,是最好的提高方法。 第二、虽然网络上也很多实战讲缠论的,参差不齐,但听听别人的理解,还是那句,只要是学习者,抱着学习的心态,取长补短,亦无妨。
缠论是右侧交易法则。 缠论是基于道氏理论后波浪理论的基础,精髓就是很好的提出了买点和卖点。 说下想通的点, 缠论中5段论,a—A—b—B—c和波浪理论中的上升5浪很好的对应。 波浪理论中说过大浪包含小浪。 缠论更加细化了,用的是区间套。 先掌握大趋势,之后用更小级别的5段论精确看买点和卖点,需要结合背离去确认的。 确认进入中枢,就可以低买高卖,拉低成本。
很奇怪说缠论的书都喜欢踩波浪理论的“千人千浪”来夸赞缠论的“唯一正确”。首先,“千人千浪”并不是波浪理论的错,一千个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没学明白的,自然千人千浪;学缠论学不明白,自然也会千人千缠。有什么区别?第二,千人千浪不对,千人一浪也是不对的,因为市场多变,可能性绝不是只有一个,所以艾略特强烈建议大家画“首选浪”和“备选浪”;缠论里“走势的多义性”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又何来“唯一正确答案”呢?我倒觉得艾略特更坦诚。第三,这本书说之所以讲“唯一正确”是因为无论趋势画对画错,买卖点是一致的,所以缠论有“唯一正确答案”,问题是,你画浪,画错了也不代表会亏钱,比如错把一个X浪当成了上攻一浪,是画错了,但一样可以赚到钱,因为都是向上走嘛,它的买卖点也是确定的。反过来,画对了也不一定赚钱,这里面还有操作系统、心态等因素,比如你算出来五浪还有最后一个子浪,所以想大资金进去贪吃这最后一口肉,结果行情的确这样走,画的很对,但是行情走的很快,10%的幅度一小时走完了,等反应过来行情已经在走A浪了,结果大亏。所以,吹捧“唯一正确”,并不能让追随者得到益处,反而蒙蔽追随者眼睛。也不要不懂就踩别的理论,优越感来的莫名其妙。
《一小时漫画缠论实战法》是一本由管鹏著作的金融投资类书籍。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缠论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缠论进行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的交易。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管鹏。管鹏是一位资深的金融投资者,他在金融市场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这套理论结合了传统的技术分析和现代的金融理念,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故事简介。《一小时漫画缠论实战法》以漫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缠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书中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向读者介绍了如何运用缠论进行金融市场的分析、预测和交易。这些内容不仅易于理解,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思考与感悟方面,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它提醒我们在金融市场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盲目跟风或者听信谣言。其次,它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投资技能和知识水平。最后,它还强调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本金安全。 总的来说,《一小时漫画缠论实战法》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金融投资类书籍。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漫画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缠论的魅力和应用价值。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投资者,都能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一小时漫画缠论实战法》 管鹏著绘 117个笔记 ◆ 第二章 缠论中的K线、分型和笔 >> 所以最小的一根笔也要由5根K线组成。 >> 直到新笔的出现,上一根笔才会真正完结。 ◆ 第三章 缠论中的线段 >> 线段最少由三笔组成。 >> 且这三笔在价位上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 线段的概念和笔很像,也是有方向的,而且只有向上和向下两种方向,没有横向。向上线段起始于向上笔,也终结于向上笔。 >> 向下线段起始于向下笔,终结于向下笔 >> 注意!线段永远不会始于向下笔终于向上笔 >> 向上线段的终结,也是通过下一个向下线段的产生来确立的 >> 如果觉得5分钟K线图里的笔看起来太乱,我们就可以在30分钟K线图上画笔。 >> 如果30分钟K线图上的笔看不清细节,我们就可以在5分的K线图的笔里找细节 >> 往往大级别的一笔就相当于小级别的一个线段。 ◆ 第四章 缠论中的中枢 >> 简单说,中枢就是筹码密集区。 >> 表面上看,走势就是一个平台,实际里面充斥着能量的对抗,最终会以一方获胜来结束盘整。 >> 你来我往的时间越长,能量就越大;能量越大,爆发的走势也就越强 >> 理论上中枢是以线段为基础画的,至少要看5根线段,上不封顶。 >> 最初和最后一根线段分别是中枢的进入段和走出段,它们的方向必须一致。 >> 。也就是说,除去代表方向的两根线段,一个中枢至少要由3根线段组成。 >> 我们还要注意重叠。中枢中的线段必须要取互相之间都重叠的部分。 >> 只要是满足条件的走势,都可以画为中枢。 >> 画中枢时,要先判断方向,然后找到中枢的长度。 >> 再找重叠部分,找重叠部分其实就是找高点里的最低和低点里的最高。 >> 笔中枢的画法和线段中枢的画法一模一样,只是把线段替换成了笔。 >> 重合部分特别特别少,叫奔走中枢。这类中枢很容易被遗漏,其意义在于压制力量小,被原有力量瞬间秒杀,原走势会非常强势。 ◆ 第五章 缠论中的走势类型 >> 如果走出段走出中枢后,又出现一个线段,没有回到中枢内,那么这个中枢就确认完成了。 >> 而这个点就是后面会讲的第三类买卖点。 >> 走势也是分类型的,一共分为两种:盘整型和趋势型 >> 盘整型是只有一个中枢的完整走势类型,而趋势型则是由至少两个同级别、同方向的中枢组建的完整走势类型。 >> 在缠论里就没有横向走势,只有上升和下降!所以盘整走势又分两种——上升盘整走势和下降盘整走势。 >> 趋势走势类型必须是由至少两个同方向、同级别的中枢构筑的。 >> 而且两个中枢之间不能有重合的部位。 >> 如果出现重合,就变成一个中枢了,这叫作中枢的扩张。 >> 通过相同组件的构成来比较,比如两个笔中枢,如果笔数差不多那就是同级别。 >> 笔中枢和线段中枢肯定不在一个级别。 >> 大小差异很大的两个中枢,是没法组成一个走势的 >> 一个趋势中最初的进入段叫a;a后面的中枢就叫作A;A的走出段就叫作b。 >> 以此类推,后面还有B、c、C、d……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趋势走到c就差不多了,这时就不建议追高了,因为它随时可能会下跌。 >> 走势分析的难度在于中枢的级别各不相同,在大小级别同时出现的时候,应以大级别为主。 >> 走势是有级别的,更重要的是,它还会生长,由小级别生长成大级别。 ◆ 第六章 缠论中的级别 >> 级别是缠论里重要的分析单位,共有两种含义。 >> 第一种就是平时说的时间周期。 >> 在缠论中,我们只看1分钟K线图、5分钟K线图、30分钟K线图、日K线图(日线图)、周K线图(周线图)和月K线图(月线图)。 >> 其余的15分钟K线图、60分钟K线图不用看。 >> 级别的第二种含义其实就是它代表着之前我讲过的——笔、线段、走势。 >> 笔的级别最小,线段次之,走势的级别最大。 >> 但要注意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在同一个时间周期内来比较。 >> 比如,都在5分钟级别K线图里,从级别来说,5分钟走势>5分钟线段>5分钟笔。 >> 基于这样的特点,就会出现1分钟K线图里的一个线段在5分钟K线图里就是一笔,30分钟K线图的完整走势,在日线图里就是一根线段这样的现象。 >> 如果一个走势在1分钟K线图里开始进行,就叫1分钟级别走势。 >> 当这个走势完结时,我们就要看5分钟K线图。可能1分钟K线图走势在5分钟K线图里只是一个线段,但这时就要称这个走势为5分钟级别走势。 >> 直到5分钟级别走势完结,我们才会说这个走势升级到了30分钟级别 >> 一个级别的升级,是由该级别走势的完成决定的 >> 线段组成的走势类型才是该级别最大的形态级别 >> 所以要以线段走势的完成作为级别升级的条件。 >> 如果这个中枢是由线段组成的,那么它就是线段趋势;由笔构成的中枢就是笔趋势 >> 所以当一个笔中枢由9根或9根以上笔构成时,它就升级为线段中枢了 >> :各个级别都要看!但交易决策时,只按照一个级别的分析来交易。 >> 怎么做才可以不用等买卖点确认就准确出手呢?这就需要看小级别K线图,比如30分钟K线图出现卖点,肯定意味着5分钟K线图的上升走势完成了。 >> 如果5分钟K线图上的走势没有完成,那么30分钟K线图的买卖点也许就不是最佳买卖点。 >> 喜欢做T的读者可以用小级别K线图作为主要交易分析级别,比如1分钟K线图、5分钟K线图;喜欢做中、短线的读者,可以用30分钟K线图、日线图来分析操作;喜欢做长线的读者,用周线图、月线图都可以。 >> 走势在5分钟K线图上开始形成了第一个中枢,我们可以称目前这个走势为5分钟走势。 >> 后面随着股价的下跌,我们确认这段是一个5分钟K线图级别的向上盘整的完整走势。[插图]如果接着往下看这个走势的发展就要看30分钟K线图了,因为5分钟级别已经完成走势,该升级了。 ◆ 第七章 缠论中的背驰 >> 一个上升走势代表多方力量的获胜,但这个力量不会一直延续下去,股价总有一天还会跌下来,然后形成向下走势。 >> 但在跌下来之前,多方力量肯定会有撑不住、脱力的表现,这就形成了背驰。 >> 背驰在缠论中的意义是:用来判断一个走势是否快要走完了 >> 出现背驰就意味着这个走势呈衰弱趋势,说不准哪天要完结,我们可以开始找买卖点了。 >>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个走势的a、b、c阶段来分析背驰,也就是在中枢的进入段和走出段来分析。 >> [插图] >> 一个方法是比较a、b、c的红绿柱面积大小,我们能发现多空方能量的强弱,可以清楚地看出力量有没有缩减。 >> 另一种方法就是看成交量。但缠论的分析体系对于成交量并不怎么看重,因为如果上涨段是由涨停组成的,那么成交量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 还有一种方法, >> 具体就是看中枢进入段和走出段的绝对长度,绝对长度就是真正走出中枢的长度。 >> 走出的长度越来越短,则说明脱离磁力的力量越来越弱,走势可能即将被重新吸回中枢价格区间。 >> 把中枢的进入段和走出段,也就是a、b、c的绝对长度作比较,也能观察出背驰的现象,还可以与MACD结合使用。 >> 一般一个走势走到c基本就完结了,很少有能走出C、d的走势来。 >> 这是由人们的交易习性决定的,除非习性改变,走势定义才会被改变 >> MACD的方法是取红绿柱最高的拐点处的面积乘以2,这样可以大体估算出有没有背驰。 ◆ 第八章 缠论中的区间套 >> 从大级别往小级别找走势的过程,就叫区间套。 >> 说叫区间套,其实不如叫区间放大镜——哪里不清楚,放大哪里。 >> 比如一个30分钟级别的走势发展到b,想确认b是否可能会背驰。 >> 就把这段b放大成看5分钟级别走势,看看5分钟K线图的走势走到哪里了。 >> 如果此时30分钟K线图里面的b都已经走得和a差不多高了,在5分钟K线图里也丝毫没有要完结的样子。那么就可以断定,目前正走的b不会背驰。 >> 反过来,如果30分钟K线图的b还没走多远,在5分钟K线图里的走势已经走到c,马上要完结了,那么这段30分钟K线图的b就已经背驰了。 >> 那如果30分钟K线图的走势走到b,5分钟K线图的走势也走到b呢?这时可以把5分钟K线图的b放大到1分钟K线图,来判断是否背驰。 ◆ 第九章 缠论中的买点和卖点 >> 缠论的买卖点是根据走势位置确立的,也就是走势走到一定位置,就会在那个位置上出现交易点,我们只需要按照交易指示操作就可以了。 >> 买点一共分三类。 >> 当一个下降走势完结时,接下来就会继续一个向上走势,而转折点就是第一类买点,也是真正的底。 >> 这类买点是由前面下降走势的背驰所引发的。 >> 注意!没有下降走势的完结,就没有一类买点。 >> 二类买点发生在一类买点后。 >> 新走势开始上涨之后,不久会产生一个回落,这个回落的低点不会低于一类买点的位置,它就是第二类买点了。 >> 二类买点出现,一类买点才能确立 >> 接下来的三类买点发生在二类买点后。在一个上升走势中必然会有中枢,中枢走完再回落,不进入中枢,这就是第三类买点了。 >> 三买的意义就在于排除处于盘整走势的个股,因为这些个股盘整时间长不说,还没啥利润,而我们赚钱就是要赚趋势走势的钱。 >> 所以买点里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类。 >> 一类买点容易抄不到底。二类买点容易赚不到钱。三类买点才是赚钱神器。 >> 建议新手先不要参与一类买点,因为你很难找到它!但不参与不代表没有,没有一类买点就没有二类买点,没有二类买点也就没有三类买点。还有一种情况,下降走势完结后,上升走势异常凶猛,形成的二类买点已经在前一个走势的中枢之上。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二类、三类买点一起买。 >> 如果用区间套的方法看日线图,基本上全是买卖点,那该怎么办呢? >> 首先要分清各级别的走势,也就是知道什么级别目前是什么走势。在这个走势上出现的买卖点只属于这个级别。 >> 对新手来说,如果你是根据30分钟K线图买入的,就要等30分钟K线图出现卖点再卖。 >> ,通过观察你会发现大级别的买点都是小级别的一买。 >> 大级别的卖点也都是小级别的一卖。 >> 如果大级别K线图即将走到买点,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区间套去看小级别走势。 >> 如果小级别出现一买,那么也就意味着确认大级别买点出现。 >> 注意,这里必须要在小级别一买确立后,才能在大级别交易。 >> 一买怎么确立?答案是要等二买出现。 >> 一类买点必须是在一个下降走势结束后形成的。[插图]第二类、第三类买点都是在上升走势中形成的。[插图]反之则是卖点所要注意的。 >> [插图] >> 第一类买卖点最难掌握,不建议大家参与。大家可以在第二类买卖点下手,而第三类买点基本是一定要参与的。如果实在摆脱不了一类买卖点的诱惑,大家可以分散仓位来控制风险。比如在一买建1成仓位,在二买建3成仓位,在三买建6成仓位。 >> 选择交易的K线图级别不要太低,对于喜欢短线交易的读者,30分钟K线图最合适。 >> 这样往小级别走有5分钟K线图和1分钟K线图,足够让你看清走势。往大级别走能知道当下位置,让你游刃有余。 ◆ 第十章 缠论中的结合律 >> 出现第三类买卖点,也就确认了走势,这也正是第三类买卖点的一个重要作用。 >> 结合律的特征。1.可以结合的走势一定要相对独立。2.走势必须要完整。 >> 3.可以合并的走势必须是一整个走势的合并,不可能是两个走势的局部合并。 ◆ 第十一章 缠论中的多义性 >> 因为只要满足结合律,满足之前讲的所有知识点,就可以随意组合,这就叫做走势的多义性。 >> 在满足结合律的前提下,不管怎么划分,买卖点都不变,这就是结合律的最大特征。 >> 不变性的含义就是随意结合但结果不变。
一本漫画书学到一套交易体系,赚了。 在缠论中,多根K线组合变成了笔,多个笔组合变成了线段,多个线段组合变成了趋势,多个走势组合变成了更大的趋势。 缠论的运用必须在满足结合律的基础上,抛开结合律谈论缠论运用,亏钱是最终结果。吧缠论的组件拆开而论,零件特别多,但每个零件或小组件都有他固定的位置,若是在分离的趋势中讨论后续走势,无疑自掘坟墓。 缠论是一个右侧交易系统,只有出现买卖点信号时才能交易并在随后本趋势c段的缩小级别去寻找卖掉,做空也一样。 书中提及,一类买卖点是否介入取决于是否认为自己是神,股价走势一切皆有可能,或许现在股价脱离了中枢,但若中枢扩张,抄底可能会在半山腰。 二类买卖点可以参与,它在旨在a出现回落之际。这时一类买卖点已经确认了,底分型出现趋势反转,可以小仓位试水。 三类买卖点是我们着重的,当aAb走出且出现回落但又没有到A的中枢区间内,基本可以确认是一段趋势的延续,这时就是介入良机,仓位根据自己熟练度而变。当一段完整的aAbBc出现时,就可以在c的的更小级别中找卖点了。 对于右侧交易的滞后性及确定性,虽然会损失一部分收益,但规避了本金损失的可能性,这一点已经独步江湖了。 最近在学习价值投资,主要是对未来现金流折现一半一下买入的方法。拿老唐估值法的洋河理想买点是市值2100以下但今天是1400多了,相当于2100以下介入至今有30%的回落,虽说企业赚真钱真赚钱但现今价格更便宜🤐。如果结合运用缠论下降趋势的c段买卖点是否会更有成效? 子希望后边我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