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笔记

小马宋
营销策划人小马宋20年营销心法首次公开 这是一本一开始阅读就停不下来的营销书,读过之后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举几个让你惊叹“原来如此”的例子: 1.原来做营销并不一 定需要花很多钱,你自己就有许多免费的广告传播资源。 2.原来定价提升5%,就可以让企业利润大增。 3.原来“品牌定位”和“战略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4.原来生日蛋糕的本质并不是蛋糕,而是过生日的道具。 5.原来换一个包装设计就能让产品销量增长50%。 6.原来懂得越多,越容易在营销中犯错误。 …… 这些生动且真实的案例都源自小马宋的亲身
Y

看完《营销笔记》这本书,我总结了18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句子: 1. 做营销,不能基于自己的视角和偏好,而是基于顾客的视角和偏好。 2. 低价并不是一种优势,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才是一种优势。 3. 以人为核心供应链,产品无法工业化、标准化的行业,一般很难出现大公司、大品牌,比如新东方名师模式。 4. 产品越标准化,企业就越能做大。 5. 顾客的行为大于顾客的回答,因为顾客的表达本身也可能会骗人。 6. 顾客的需求层次,分为功能性价值、体验性价值、象征性价值。 7. 用户需求是产品的本质,而产品是一切营销的起点。 8. 创新的本质是一种“新组合”,而不完全是一种“新技术”。 9. 产品体验设计原则:运用各种设计方法,让高品质看得见、摸得着,让顾客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受到产品真实的品质。 10. 包装的本质是为了降低营销成本,把线下产品的包装做的醒目是降低营销成本,包装有趣且容易拍照,也是在降低营销成本。 11. 产品营销的终极竞争是品牌影响力的竞争。品牌对顾客的影响力越大,产品就越容易销售。 12. 从零开始创建品牌的关键,就在于先洞察消费者需求,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购买理由,通过一个拳头产品承载该购买理由,最终通过拳头产品做强品牌。 13. 三种影响定价的因素:成本、对顾客的价值、竞争对手的价格。 14. 波士顿经验曲线:先设定一个市场占有率的目标,通过经验曲线来预测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幅度,然后直接降价到预期的生产成本附近,等于是用未来的生产成本定价,然后用低价与市场上的同行竞争。 15. 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从来都不是奢侈品公司,而是定位于普通消费者的品牌。 16. 定位本质上就是要顾客的脑海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顾客对你的品牌的印象越深刻,你就越容易被纳入顾客的购买列表。 17. 成为品类第一,就是让顾客印象深刻的简单法门。 18. 成为品类第一的两种方式:成为品类里的市场占有率第一、创造一个细分品类成为第一。

那年秋天(川)

作为一个营销老兵,觉得本书值得推荐一下。 在国内众多的营销书籍中,本书硬伤很少,这其实很难得。另外就是作者的态度,尤其值得称道。营销本身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作者强调了几遍。把问题摆在明处本身就是负责任的态度。有这种态度的人才可能有真知与大家分享。本书作为营销入门书去读,必能有所收获。 虽然推荐了本书,但是有几点还是要说下。 首先,营销不是科学,更不是真理。唯一能称经典的,也只有那本营销管理。营销圈对营销的理解到现在也没形成统一的主流观点。营销,严格来说到今天连学科都不是。 其次,绝大部分人对营销的理解是片面的,少部分人对营销有一定的总结,但是到今天为止,包括科特勒,都没有给营销真正奠基。原因简单,营销的基础是空洞的,是仍未概念化的,也就是说完全不具备哲学高度。这点甚至于比不上管理学,管理学起码还有半本论语(科学管理)。而营销的那本经典也只是某种总结,而不是逻辑自洽和哲学圆满的理论。 第三,营销活动的本身具有内部性,不是亲身设计、经历,很多事情的描述必然存在偏差。而营销本身的实践性非常强,社会活动又十分复杂,这就造成了归因困难。因此案例的作用在所有的书里都被自觉不自觉的夸大了。这点是学术欺骗的起点,所有营销人都应该警惕。 最后,所有的社会科学,或者说学科,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一切逻辑的起点到底是理论还是事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路。类似于经济学,对上述问题回答的不同,会造成完全相左的理论,也必然造成完全不同的实践。营销学未的未来,首先要理清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营销老兵,希望能有真正的营销经典问世,也更希望经典出自国人之手。加油!

时光远行

营销的营,首先是经营的营 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一本书,将营销回归本质,将方法落到实处,将视角拉回现实,将思维再次升级。 非常精彩,非常出彩。 关注小马宋老师已经好几年了,从他分享的内容、思考、案例中,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获得了特别宝贵的启发。 小马宋的营销理念有一些地方是和华与华一脉相承的,两者都非常注重现实、现场的作用,强调要亲历一线,亲身体验,从各种现象中理清线索,拓展思路,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真正将营销理论落到实处,强力执行,而不是悬于空中,浮于云海。 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对营销的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地特别清醒,所以姿态很谦虚,脚步很扎实。 华杉和小马宋都说过,营销只不过是4P理论中最后一P(Promotion,推广),企业、品牌、产品的成功,营销人员顶了天也只是做了四分之一的贡献,剩下的四分之三,甚至更多,都是整个企业运营、经营的成功。 正如本书一直在强调的一个核心观点:营销的营,首先是经营的营。 清醒自知,克制明理,大赞。 在现实之中,很多人过度迷恋、夸大营销的作用。很多人、案例都把企业的成功归功于营销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好点子、好定位。 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在诞生许多绝妙的点子、文案、方法,却都淹没于人海,偶尔昙花一现,也是过眼云烟。 留下印象的有多少?起到作用的有几个?真正帮助企业获得成功的还剩哪些? 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不要奢望一个营销方案就能让你起死回生、走向巅峰。也许偶尔会有这样的幸运儿,但那基本上不会是你。 营销的营,首先的经营的营。 企业的成功,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组合,是一系列特殊经营活动的结果,是一系列互相配合的竞争优势的呈现,绝不单单只是靠一个营销方案,一个定位理论,一套运营方法就能万事大吉的。 时间诸多事,复杂又单纯。自有其规律,万法道中存。 那些妄想靠一篇爆款文章、靠一个事件营销快速成功的人或企业,还是老老实实做点实事吧。 为什么我们听了许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因为道理太过简化了,道理太过“以偏概全”了,道理和你的实际人生之间还有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只能是你自己想办法去探索、实验、度过,任何理论都帮不了你。 而这本书,不会有很多大道理,有的只是接地气的干货,实实在在。 因为真实,所以可贵。 因为诚实,所以高贵。 因为务实,所以珍贵。 因为现实,所以宝贵。 回归真实世界,领悟复杂人生。 尊重规律,敬畏神明。 是为,敬天爱人。 与君共勉。

逆熵增者

刚买了一本纸质书,就看到微信读书上架了小马宋老师的这本书,真是太感谢微信读书了,这样我就可以看电子版➕纸质版结合了。 这本书我看生财里面也有许多大佬推荐,前些天徐总也向我推荐了这本书。 而且还有罗振宇、刘润、蒋青云、李叫兽、脱不花、何帆、香帅等近100位各领域知名人士联袂推荐。 想必是一本好书,肯定比较适合当下的我。 1. 从企业经营角度看营销的营销方法论 市面上有许多营销理论和方法,它们之间互相矛盾,导致你越看越糊涂。跳出营销这个层级,上升到企业经营角度去看营销,你就豁然开朗了。 2.知名战略营销专家小马宋沉淀20年营销心法首次公开 小马宋集品牌战略、营销策略、执行方法为一体的作品,书中包含元气森林、得到APP、小罐茶、江小白、戴森等品牌的营销实践和幕后故事 3.一本翻开就停不下来的实战派营销书 小马宋能把令人头疼的营销理论翻译成人人能懂的“大白话”,你关心的企业发展、品牌塑造、产品设计、定价策略等具体问题,小马宋都会给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4.随书附赠精美书签、营销实战锦囊 实战锦囊集牛人经验与笔记本为一体,不仅为广大营销人提供一线实战经验,其金句笔记页也具有实用性 认真看吧,希望对我的团队有帮助!

营销我一直觉得是件挺有意思的事,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算“新鲜事物”,纯属来凑个热闹。 了解到小马宋是在刘润的“开封菜”的直播间,之前一直对“熊猫不走蛋糕”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会那么火?知道是小马宋做的营销,就去听了那场直播,也就有了看这本书的理由。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营销,很多人自己就在做营销而不知。所以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些营销方面的知识。 没有详细了解过营销,也不懂得营销,也就不多加评论书里的内容,但这本书还是推荐看的。

劉洋

《营销笔记》精华理解 1、经营良好的企业更能通过营销打造出成功的品牌; 2、营销是企业成功的一环,但非唯一一环; 3、做事要认清事实而不是沉浸幻想中; 4、做营销,忌自娱自乐,要换位思考; 5、客户舒心我们才能安心,利他是一种智慧; 6、所有的问题都是相对的; 7、标准化的背后是极致的效率; 8、顾客反馈怎么说不重要,怎么做才重要; 9、低价并不是一种优势,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才是一种优势; 10、企业经营成功的本质是因为获得了某种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地位则是通过企业经营来获得的; 11、营销的定义:企业为从顾客处获得利益回报而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与之建立稳固关系的过程。 12、需求是产品的本质,而产品是一切营销的起点。 13、经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而产品是营销的基础。 14、切勿把成功进行简单归因; 15、营销的本质是利他,是成就他人,是创造价值,企业的利润只是因创造价值而获得的奖励; 16、4P市场营销组合:roduct(产品)、price(定价)、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

Mr.Zhang

本书罗列我们熟知的品牌故事,来论证自己的几个观点。前半部分的内容品质还可以,有思想深度,有共鸣感,到后面越写越不太对味。 可能我只有短暂的创业经历,没有具体创业的阅历。所以找不到太多的深层次的东西吧!但是如果是创业大佬来看这个却又会觉得很肤浅。 所以这本书就处在这尴尬的位置上,不上不下,没有太多的营养。 适合浅浅的阅读,快速的浏览,数据这些都是用简单的熟知品牌案例进行自证。而恰恰是这个问题,这些品牌的故事,往往可以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 这种先有结论,再来找材料论证结论的方式,我觉得不太靠谱。

🔵➰唐梦梅➰🟠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大模型,营销手段的根本还在于过硬的拳头产品营销人肯定熟知4P理论,它们是产品、价格、推广、渠道,本书基本上涵盖了价格和渠道两个P,顺带讲了自己对产品的理解。 看这种半专业类科普书籍,对于我来说,一般是为了下面三个目的的一个或多个: 了解领域知识本身; 以领域知识反哺工作和专业; 对自我成长和认知进行梳理。 《营销笔记》算是对这三方面都有正向促进意义: 关于产品的拆解、对于营销道术的解读、对于定价的分析本身,构成了整本书的核心内容; 对于一个陌生行业从分析环境,到定位主要矛盾点,再到依据矛盾拆解问题,则为数据分析的工作带来了启发; 而关于焦糖布丁理论的科普,则让我深刻认识到,优化产品本身不是解法,寻找用户背后的待办任务场景,并针对性地去解决,才是根本,这更可以推广到工作中,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听到的需求,就真的是这个需求么? 这让我学会去思考对方背后隐藏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即一方面强调换位思考的能力,一方面强调总是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当下的问题。 而营销手段的根本也在于换位思考,你只有弄明白客户每一天是怎么度过的,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营销和产品应该怎么定位。 梳理本文的一些金句: 1、只在营销这一个层次思考营销终究会有限制,如果想对营销的认知再提升一个层次,你应该思考的是商业经营的逻辑。 2、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一级的问题的解决。 3、做什么事,不能基于美好的愿望,而是要基于能力和资源。 4、人们不太愿意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却特别愿意相信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让企业取得成功。为什么呢?因为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太难了,而简单的方法看起来似乎真的很简单。 5、不符合逻辑,就不会长久。 6、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ing)、目标市场(market targeting)和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构成了每个公司营销战略的核心三要素(简称STP)。 7、考虑是否选择目标细分市场的四个要点: 1、可识别,可衡量。你能找到这波人,且能够定义、测算出这波人的规模; 2、容量足够大。你要知道这波人的规模体量要足够大; 3、可接触。你要能通过某种渠道触达到他们; 4、有反应。一方面是对你的产品有反应,一方面是对你的产品广告营销手段有反应。 8、焦糖布丁Jobs to be Done理论:顾客购买一件商品,并不是想拥有这件商品,而是想“雇用”这件商品帮他完成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任务。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创新的聚焦点要从产品本身转移到对用户行为的深层理解上来。最重要的是洞察到顾客想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产品设计时就是要帮助顾客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9、创新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新组合”,而不是一种“新技术”。 10、人们对复杂的事物有抵触情绪,他们喜欢简易的东西,总想按一下按钮就一劳永逸。 11、统计学大师乔治·博克斯曾经说过,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它们只在特定的尺度上成立。假如只用一个模型观察世界,就会让真理成为公式的牺牲品。

米卡写作

原以为就是讲营销的,所以没多大兴趣,后来看了才发现讲了很多商业、赚钱投资相关的东西,很多知识可以迁移到自媒体领域,非常推荐! 1/ 营销不是全部 当我们想要获得流量,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学习如何引流,学习增长方法,投放策略,创意文案等等。 我们花很多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却很少花时间去感受用户真实的想法。 很多人把营销神化了,以为把产品讲得天花乱坠,别人就会买一样。 这本书告诉我们,营销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去理解真实的消费者并且给他们创造价值,找到你的竞争优势。没有好产品,营销等于零。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但有一些底层的规律永远不变,那就是:只要你的产品满足某一群体的需求,就会有人愿意为你买单。 这个逻辑用在做自媒体上同样适用,只要你输出的内容对其他人有价值,就会有人愿意看。 对于想做自媒体的人来说,90%的人都会卡死在这一步:不知道该输出什么内容,定位不清晰,定位三五天变一次...... 那么,如何才能精准定位呢? 之前咨询芷蓝姐,她提供了一套思考框架,非常实用: 1. 你觉得你能为谁解决什么具体场景下的问题? 2. 你的目标用户画像标签是什么?至少列出3个 3. 你觉得你跟同行的差异化竞争力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①你觉得你能为谁解决什么具体场景下的问题? 答:为想要做自媒体,但没有时间写作的人,提供快速写出高质量文章的方法。 ②你的目标用户画像标签是什么?至少列出3个 答:想做自媒体/想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想快速提升商业价值 ③你觉得你跟同行的差异化竞争力是什么? 答:市面上教爆款文案的很多,但教如何持续性写作的很少,做自媒体最难的就是持续输出内容。这个卡片写作法可以解决,通过搭建知识体系的方式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这个算差异化。 如果你也想做自媒体,想通过写作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认真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定会很有帮助。 2/ 不要轻易切换赛道 小马宋说:“做什么事,不能基于美好的愿望,而是要基于能力和资源。老鹰可以吃到兔子,鲨鱼却吃不到,但鲨鱼不应该羡慕老鹰,而是应该努力捕捉更多的鱼。” 换句话说,多思考自己有什么,然后把它用好,而不是盲目羡慕别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要扩大那个能力圈是非常困难的。 书上的这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 “我也认识一些自媒体人,他们自己有渠道,帮别人卖东西卖得很好,于是就动了心思,想自己也做一个产品来卖。 结果做了实业才发现这是个巨大的坑,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直播和叫卖,而不是做产品,因为直播带货和经营服装品牌需要的完全是两种能力。” 相信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都遇到过,看着身边的自媒体人都发展得风生水起,看对方做得很好,自己也想做。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对于做自媒体来说,最难的是定位。而定位这件事,最难的是“定”。 如果什么都想学,最后你输出的内容一定会越来越混乱,到最后无疾而终; 相反,如果你专注一个领域,持续输出对你来说就不是难事,很容易坚持到底。 查理芒格说得好:“如果你们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你们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一败涂地。” 3/ 你的产品要可复制 小马宋说:“根据我的观察,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中,绝大多数企业的优势都建立在高经营效率之上。只要每个经营活动的效率够高,你就可以获得高出同行的业绩和利润。” 这点毋庸置疑。 书中提到,同样是做咨询公司,同行一般会提供3-5个创意供客户选择。 但小马宋团队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却只提供一个方案和设计,用时更少效率更高。因为他们有坚实的调研和逻辑推导。 这套方法用在打造个人IP上同样适用。 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你的个人品牌传播更广?如何判断你的IP是否优质?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产品是否可复制,你的方法是否形成一整套完整的SOP。 过去的餐厅极度依赖厨师的手艺,所以规模都很小,很难开连锁店。后来慢慢通过中央厨房的加工,逐渐去厨师化,才做得越来越大了。 而中国餐饮品牌中的一哥海底捞,也得益于火锅这种更加标准化的产品形态,因为火锅不需要厨师。 小料和锅底都是提前做好的,烹饪过程由顾客自己完成,几乎完全去除了厨师的影响。 据说麦当劳对产品的要求是,每个产品的现场加工,员工应该能在5分钟内学会。 目前市面上的共读营、写作营就算一个产品,聪明的运营者懂得不断总结复盘,让其成为一个可复制的产品,每次用同一套课程,大大节省时间。 4/ 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优势就需要最大化利用它,裂变不同的产品。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茶叶品牌想做茶饮料,大家觉得会不会成功呢? 小马宋分析:转换赛道以前的优势就完全消失了。 一个茶叶品牌要想经营成功,有几个关键因素:茶叶的原料和品质控制、茶叶的研发生产、经销商的招募和管理、品牌的宣传和塑造、销售环节的精细化运营等。 但是这些优势,放到茶饮料这个项目上,优势几乎就完全消失了。所以大概率不会成功。 然后书中提到戴森这个品牌,做了无数个产品,个个都很成功,怎么做到的? 戴森是一个典型的吸尘器品牌,但后来开发了加湿器、干手器、吹风机、风扇等产品,个个都很成功。2018年,戴森的经营利润就接近100亿元人民币。 戴森的经营逻辑是什么? 书上提到:“是充分利用它的专利马达技术储备,让这些专利技术在产品应用上发挥到极致。因为戴森的技术强项是气旋技术,所以它才在吹风机、干手器、风扇、加湿器这些需要“吹”的品类上成功了。” 它才不管是吸尘器还是吹风机呢。戴森的经营逻辑不是占据吸尘器这个细分品类的市场,而是考虑它技术的优势以及复用的可能。 小马宋说:你既然有优势,那就充分发挥它,这会积累并放大你的优势,这才是经营的逻辑。 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要害怕定位错了没法改,迟迟不敢行动。 只要围绕你的核心优势展开,就能迎来转机。 比如我的定位一直在变,最开始是读书博主,分享读书笔记;后来转移到卡片写作,再到现在帮助想要做自媒体的小伙伴持续性输出,快速提升商业价值。 因为我发现,做自媒体最大的痛点不是不会写爆款文章,而是无法持续性输出,那么,卡片写作法刚好可以解决这一痛点。 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写作时有大量初稿,即使今天再忙也不怕,由一个点出发也能快速写出1500字,日更不是问题。 5/ 书中提到的好书 以下好书值得拓展阅读: 1)《创新者的窘境》 对乔布斯、贝索斯影响巨大的一本书,比尔·盖茨、安德鲁·格鲁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推荐阅读。 2)《营销管理》 国内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说:你只有把科特勒的原著《营销管理》啃完,你心中才有框架,然后再去补别的东西。 3)《经济发展理论》 4)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5)《定位》杰克·特劳特 / 阿尔·里斯 更多内容见公粽号【米卡写作】,欢迎关注🌹

sol

《营销笔记》读书笔记 2024.3.1 初读此书名,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成功的营销案例,那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萦绕我耳边,便觉得一个好的营销方案成就一个公司的伟大。可读完此书后,这样的想法发生了转变。营销威力的发挥与成功,始终依赖于企业的经营和组织能力。营销其实最重要的是“营”,就像海上的一叶扁舟,坚硬稳定的船只就如同经营能力,能推波助浪的风就如同营销能力,二者失其一便不能乘风破浪,甚至如果没有良好的经营能力,营销的风只会让公司在海上摇摇欲沉。因此一上来就重视营销忽视产品是一种杀鸡取卵的错误方案,长期价值投资即产品的研发永远排在第一位,“请问为什么那么多人赚不到钱?”巴菲特回答说:“因为人们不愿意慢慢变富。”品牌和营销都是外部能看到的东西,它们当然对企业经营有用,但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外人看不到的,才是企业经营这座冰山底层的东西。用符合经营逻辑的思路和模型,通过高效组织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在竞争中创造优势,这才是商业经营成功的根本逻辑。 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就是4p营销策略,即从产品、价格、渠道、宣传四个方面出发,思考产品营销方案。作为4p之首,作者始终强调一切产品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痛点,而产品则是用户痛点的解决方案,因此产品本身是公司的基础。同时,产品需要寻找目标群体,明确自己的细分市场,往往这时候会陷入“幸存者偏差”的问题当中,认为身边人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对于一切反面证据都会视若无睹,视野只放在自己的小世界当中,没有站在更多更全面的用户角度出发解决问题。比如处在学生时代的我在一家啤酒公司实习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产品适合给我们这个群体宣传,陷入到自己的小世界当中,殊不知没有那么强的购买能力的学生并不是我们的最重要的目标群体。同时,确定目标群体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较大的市场,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水大鱼才大,家里的鱼缸再大也养不出鲸鱼,只有大海里才能出现鲸鱼。所以如果你想创办一个大公司,那首先就要进入一个规模足够大的市场。 其次,顾客为什么会需要购买你的产品,顾客购买一件商品,并不是想拥有这件商品,而是想“雇用”这件商品帮他完成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任务。其最重要的就是三个需求,一是功能性需求,满足生理和安全方面的,二是体验性需求。产品的体验性需求是满足感官的享受或者心理、情感的愉悦。还有一种体验性需求是心理和情感的需求。产品的情感属性是指客户因为从产品中获取正面感觉而获得的衍生价值,三是象征性需求。象征性价值用于满足消费者的内心或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如自我满足、角色地位、成员资格、社会认同或者自我识别等。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创新的聚焦点要从产品本身转移到对用户行为的深层理解上来。最重要的是洞察到顾客想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产品设计时就是要帮助顾客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因此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创造顾客的任务”,或是通过降价促进顾客购物动机。 然后,与其他品牌拉开差距最重要的是营销,而营销的本质是让顾客发现你产品的优势和与众不同,运用各种设计方法,让高品质看得见、摸得着,让顾客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到产品真实的品质。作者从包装和产品说明书出发,介绍了好的包装和说明书应该是便利顾客、提高用户体验的,其实就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把自己归零成一个小白,看你怎么才能简单、流畅地使用这个产品。你也可以使用分组、标号、图示、视频、客服使用指导等各种手段降低消费者的初次使用门槛,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边峰云雁

实操性很强的营销管理入门级书籍,直接上干货: 1:获取竞争优势,就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2:用符合经营逻辑的思路和模型,通过高效组织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在竞争中创造优势,这才是商业经营成功的根本逻辑。 3:做到独特,是为了降本增效,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战略目标,而不是为了独特而独特 4:经营活动要增加投入产出比,各部门协同,达到有机整体1+1>2的效果 5:做生意其实就是知识和思维的变现,首先需要想明白赚钱的逻辑,要行得通,然后快速执行迭代,并在各个环节做好降本增效持续改进,增加利润差,适时的进行战略升级。做到自己独特的经营变现,这一定是最有利于利润的获取,而不是为了独特而独特的形式主义 6:营销的本质,即首先是创造价值,其次是获得回报,最后还要注意维护与顾客的稳固关系 7:营销就是将资源不断进行转移,创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他人提供价值的同时,获取利润也就是资源积累,与客户保持稳定的关系,将这一过程持续化 8:4P理论,产品,定价,渠道,促销 9:选择的赛道,赛道规模,产品形态,产品标准化,供应链稳定等决定了生意的大小 10:做好市场细分,然后针对性的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形成竞争优势。选择市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市场细分领域是否可以进行衡量,市场容量的大小,是否容易触达,市场细分群体能否对品牌宣传或经营活动产生有效的反应 11:顺应消费者的习惯和这个行业的特殊条件,商业经营总有边界。在承认有边界的情况下,你也可以选择在一个范围内做得更好、更精、更高 12:思维的深度决定商业的价值 13:产品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满足功能需求,体验需求,象征性需求 14:焦糖布丁理论:顾客购买一件商品,是为了雇佣商品为他完成一件任务,所以洞察客户购买商品深层的动机更为重要,就比如他买奶茶是为了解渴,如果没有奶茶的话,是可以提供给他可乐一样。其实换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欲望,不然就会做出一些获取商品的不恰当行为,导致犯错 15:要了解用户最真实的需求,包含功能性需求,体验性需求,象征性需求,实现需求的过程也可以作为一个持续优化的发力点 16:要关注顾客购买行为背后真实的任务是什么,应该长问自己的几个好问题: 顾客的任务有没有发生改变?是消失了,还是改变了? 完成顾客的任务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顾客有没有什么新的任务?有没有你的机会? 当你为顾客的任务提供了解决方案,顾客在实施时会遇到新的问题吗?你有没有准备好备用的解决方案? 17:创新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新组合”,而不是一种“新技术”。 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其实就是把各种性能、技术、原材料、形状等必要元素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产品开发都是在他人创新基础上的改进,而不是无中生有、改天换地的创造。 要避免思想洁癖,“别人做过的我不做,我就要百分百的原创”;也要避免过度抄袭,虽然可以在短期赚的蝇头小利,但并无长远发展的可能 18:顾客购买一个商品,他想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一旦你找到了顾客真实的任务,一切难题似乎都能迎刃而解了 19:怎么才能做出一个好的产品体验设计?其实只要记住一条核心原则就可以:运用各种设计方法,让高品质看得见、摸得着,让顾客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到产品真实的品质 20:包装的本质是为了降低营销成本,把线下产品的包装做得醒目是降低营销成本,包装有趣且容易拍照,也是在降低营销成本。 包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便于识别 2:传递描述性和说服性的信息 3:便于运输和储存 4:便于消费者消费 5:便于在货架上展示 6:美学功能与价值提现 21:懂得换位思考,当回归到消费者的视角,一切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出发,那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产品说明书的制作,都会给消费者带来流畅舒适的体验 22:是不是做品牌延伸,要是具体情况而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品牌延伸会不会让企业经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获得优势,如果沿用老品牌名称,新的产品会不会对老品牌造成伤害 23:价格就是特征,定价就是定位 24:定价往往代表着产品的价值与定位,并不是价格低就一定销量好,对于一些高端产品,价格是他的一种地位体现,价格高反而销量更好,具体情况具体定价 25:影响利润的三大因素:价格,销量,成本,其中价格是最便捷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往往提升的价格顾客都毫不知情,利润率也会有巨大的提升 26:提供价值的能力决定你提供价格的高低 27:确实要有这种豁达的态度,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尽力就好,结果自有天意 28: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人生,但不必苛求完美,完美本身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

莫风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小马宋的营销行业从业人士来看,小马宋的经营思想和生意格局都太狭隘了,论据如下:1公众号看其人:前一阵发起的训练营我曾经想申请加入,看到报名表就退了,里面各种剽窃你的资源信息,需要填写你的领导个人信息,你所见到的案例分析,太可怕了,这么明目张胆的手段还是都一次,为了生意可以理解,用好为人师来达到商业目的就有点可耻了。2这本书看人:作为一个奥美出身成立咨询公司多年的创始人,少数的那几个可以一提的案例翻来覆去讲过太多遍了,公众号看过,直播里说过,其余废话水词太多,且此书没有系统性,丝毫不能带给求教之人营养和帮助,当散文一样想到哪写到哪,先不说作者的地位有没有这个资格如此挥毫,就算奥格威写的书也是有逻辑在的,而最后作者自圆其说“人生就是不完美的”更是敝帚自珍。书中还单独拿出一章说自己公司的费用价格,广告之嫌明矣;3从初衷看其人:每个行业的人大概都需要写本书来体现价值,不营销自己怎么服务客户呢?但是借着无私分享的老师名头搞自己那点小九九就不妥了,小马宋距离空手中间还差着10个张默闻

星空下的露营

如果你对营销的4P(书中只讲了2P即价格和产品),定位品牌理论有一定基础,那么书中提出了以下有意思的观点值得思考: Price(价格): 低价不是竞争优势,低成本才是竞争优势。如果PDD一味只是低价结果必然是思路一条,只有打造出超过客户低价期望的产品才是PDD 成功的关键一环。 Product(产品): 产品越标准化,企业才有可能做得越大,这和《参与感》一书中讲到的参与感三三法则第一个“做爆品”的产品战略殊途同归。 Jobs to be done:顾客购买一件商品,并不是想拥有这件商品,而是想”雇佣”这件商品帮他完成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任务。顾客并不需要一个1/4英寸的钻头,他只是需要一个1/4英寸的洞。抓住客户本质的需求和行业痛点是一切商业的起点。 定位:人只能记住一个品类中排名前三的品牌,再多的品牌很难被记住。这里特别留意品类是指细分市场。 最后,书中开篇提到的一个问题“营销的本质是什么?”,我还是没有答案,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乐

《小马宋营销笔记》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企业经营对于营销的重要性。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营销不再是企业成功的唯一关键要素,而是需要与良好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相结合。如果企业在产品或经营方面存在问题,即使采用最好的营销策略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商业结果。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商业营销策划和精细化运营管理,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 其次,作者提出了营销的 4P 框架,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这些元素对于任何创业者或营销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战术执行工具。他在书中提供了许多关于产品、市场、消费者洞察和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具体营销方法,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的营销干货。 此外,作者还深入探讨了定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他认为定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他提到了影响定价的三种因素:成本、顾客价值和同行或竞争对手的价格。在这个板块中,他还介绍了锚定价格和价格上涨的逻辑等专业内容。 《小马宋营销笔记》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营销类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实用的营销策略和方法,还强调了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对于创业者和营销人员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营销的本质,提升营销的效果。

伍德

《营销笔记》读后感: 1、关于营销的常识: 理解营销,从放弃营销的幻觉开始: 首先营销不是大力神,不是有了营销的策略,业绩就会起死回生,企业就可以继续活下去。营销只是一种方法论,不能脱离本质的商业逻辑,如果脱离了商业逻辑上的产品和公司,那么再好的营销策略也救不了。 赚钱的生意与基业长青的品牌: 这里我一开始就想到了美团和华为的区别,美团绝对是赚钱的,但是这个是基于和社区的买菜大妈大爷,抢生意,和华为对比的话就少了味道。 企业成功根本上是经营逻辑的成功 企业成功是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但是这个优势是要在经营中获取的。所以定位理论有局限性,定位并不能让一个企业经营成功。 获得卓越经营业绩的两种方法 缩减成本,提高效率。梳理清楚这两步,运用到经营活动中去。 营销的本质是成就他人并创造价值 这个就是废话,那如果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话人家干嘛要支持你。 第一个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二是让客户感知到足够好。 产品: 用户需求是产品的魂,一个产品到底是满足了客户什么样的需求呢?要怎么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呢?就比如一个生日蛋糕,如果一个蛋糕只是做的好,那么这个价值就少了一些,如果蛋糕还加上一些氛围的营造呢?我们过生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那个蛋糕吗?其实蛋糕只是一个形式,有很多人都不爱吃蛋糕,只是想要过生日的那个过程,许愿,吹蜡烛,发朋友圈。 一个产品要怎么让用户感觉到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得让人看到自己的好,不然别人也不知道你有多好,就像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我不会透过你丑陋的外表去看你内心的美好,虽然很残酷,但是就是这样的。 所以这里就要在包装上面,产品说明书上面花费心思和功夫,要让用户的感受好,用户的感觉非常重要。 定价: 定价需要基于:客户价值,成本,竞争。 放在我身上就是要定高价,我不想做低价的生意,我宁愿提高我的能力去做高价的生意,也不愿意,用低价值的时间去换低价值。 有时候高价还会有一种溢价,可以是情感上面的溢价,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各种溢价,就像很多奢侈品、钻石那样,通过很多的一系列营销手段来让自己的价格可以那么高。 如果竞争对手的价格要远远低于你的话,那么就危险了。一个行业最好的状态就是大家和谐相处,打价格战对于大家来说都不好。 最后: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的,就像我一开始想要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也是这样,我想着我今天得写一个完美的书评,但是我中途发现其他人有很多是写的比我好的,那我就不写了吗? 产品的营销也是一样的,就是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去改善,先把第一版本做出来之后再去完善。 当下可以做到的就是最好的,只能不断去改善。先完成,再完美!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