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黄州寒食帖

王炜 张慧君
《十大行书名帖放大临摹本:苏轼黄州寒食帖》针对行书字帖临摹特点,对字字帖进行了放大本的编写。高清字帖,彩色印刷,清晰还原字帖原貌。使得读者在临习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感受到原帖的魅力,以及更清楚的看到原帖的细节,让读者在临帖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帖学习效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大行书,是行书内容、情绪与形式结合的典范,具有很高的临摹学习价值。本书作为其临本,具备较好的还原度,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凄苦的时候不妨看看与老苏有关的东西 心里或许会好受一点点 从诗词到他的书法 无一不是妙品 之前欣赏不来这种宽扁的“蛤蟆体” 现在看看颇有特色 也就是他吧 让我惊艳的的感觉很多 学养深厚 艺养广博 修为境界之高远 又那么的风趣幽默 还有那种落寞的孤寂 让人怜惜和崇拜 我还是想穿越到宋朝 不做他的粉丝 而是想与他可以畅谈人生 做他的朋友... 我很累 却不能好好的休息一下 因为妈妈需要我照顾 最近她时常落泪 她说:不是她对我们有什么不满和抱怨 她是觉得她拖累了我们 昨天 她发脾气了 之后她又向我道歉说:她不该这样 让我原谅她 我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转 我不想在她面前掉眼泪 可我在昨天的母亲节还是哭了 似乎是因为想的太多 似乎是因为太累 还需这样硬撑着 似乎也是打乱了之前的生活 ... 一切都让人感觉不适应 看帖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习字 让自己的心有点儿盲从的情形在动 真的是一地鸡毛 ... 花了不到半个小时翻完此书 最欣慰的是不能打卡完成作业的时候 可以在这里找到图片 我有点儿“投机取巧”的意思 也就这样吧 希望一切都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希望妈妈早日康复🙏

天開海岳

原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黄州寒食帖》 书法入门,写不来辞藻华丽的评价,但对东坡郁闷悲苦的心情感同身受,跨越时空,为之动容。 该帖笔致沉着,点画丰腴,真行相间,一派自然,天真烂漫之趣盈溢全篇。节奏始缓渐快,字体由小及大,笔调自细变粗。情绪的起伏通过笔墨的宣泄体现出来,跌宕振发,幽邃壮美,恣肆飞扬,痛快淋漓,当为“苏书第一”。(摘评)

欣欣然

《黄州寒食帖》不仅让我们欣赏了苏轼的字体清晰、流畅,笔画饱满、有力的笔墨。它还让我们欣赏到了苏轼情感的表达。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州的寒食景象,并以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离别和生死无常的思考。让现代人的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生命和离别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人生意义的审视。

沂山老叟

苏轼多才多艺,为文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为诗自宋至今,他的诗是人们最爱吟颂的!

彼澤菡萏

墨迹饱满,酣畅淋漓,大气舒展,字里行间尽显作者的随性洒脱,但又透出一股无法抑制的愤懑之气。 在作者写《寒食帖》的时候,正是“乌台诗案”后劫后余生遭遇贬谪的困顿之时,但全文无一点颓丧之气,反而起伏跌宕,气势奔放。苏子的这份胸襟气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丨爱读书的老牙丨

天下第三行书~

得失由来一梦中

必须好评呀

Tree

苏轼被贬黄州几年,意志受挫、生活艰辛,适逢寒雨不断,更加深了内心那盏孤灯摇曳。对逝去的时光无力,对未来前景看不透,此情此景让人动容。苏轼的笔触苍劲而挺拔,他情绪低落但似乎还有一股劲,好的书法能我们带入时空,和作者会面,感受深刻。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看完字帖不禁想起东坡先生这首《观潮》

散音

乐天派的苏轼也有失意的时候,读他的诗,“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从失意中寻找诗意。

陈广辉

个性明显,随性而发,笔画结构墨法千变万化,而又不失法度和美感,沉稳中捎带一丝妩媚,像大力士仍能舞出优美的舞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信陵子

非悲凉之至于自怜,无以疾书此书体。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太壮了

刚好在地铁上看,温习笔画

ya.虎.

整体看,感觉不羁洒脱,率性而为,单子个看,还是扎实工整,锋刃协调。

大漠风沙

蛤蟆石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