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100(1-4卷)

马未都
《国宝100:第一卷》收录了商代后母戊鼎、东汉铜奔马、清代各种釉彩大瓶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7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国宝100:第二卷》收录了“中华*玉雕龙”、西周大盂鼎、战国青铜杜虎符、元代广胜寺《药师经变》壁画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7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国宝100:第三卷》收
染柒

《国宝100:第一卷》收录了商代后母戊鼎、东汉铜奔马、清代各种釉彩大瓶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7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国宝100:第二卷》收录了“中华*玉雕龙”、西周大盂鼎、战国青铜杜虎符、元代广胜寺《药师经变》壁画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7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国宝100:第三卷》收录了战国曾侯乙编钟、战国商鞅方升、西汉长信宫灯、北宋李公麟《五马图》、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西晋陆机《平复帖》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1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国宝100:第四卷》收录了《清明上河图》、圆明园兽首铜像、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清乾隆田黄三联玺等享誉世界的重量级国宝25件,讲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以及围绕着国宝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对于每件国宝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秋秋

我喜欢逛博物馆,每到一个城市,最想先逛的就是博物馆。透过那些文物,了解那个时代的文明,不仅能看到历史的物证,还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回响。了解这些国宝是怎么发现的,又有些什么用途,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才能安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供世人了解、瞻仰。 马爷是一个让我敬佩的人。 读过他好几本书,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感觉它们不再是博物馆里冷冰冰的,立马充满了血肉,在心中活了过来。 历史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质,带有文化特性的物质就是文物。它是一个证物,证明中华民族曾有过怎样的辉煌,证明人类进步每一步是怎样的不易,这些信息构成了文明的魅力。

偶尔听到“爱国”这个词,就特别茫然,家国范畴太大了,不知道爱的标准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去爱。 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是依法纳税,还是乐于助人? 这个爱飘忽往复,无法落在具体的事物上,但每次翻开史书,看孔子周游列国,看春秋百家争鸣,看秦汉风云际会,看盛唐万国来朝,就还是忍不住会热血澎湃,因为这个国家,曾经有这样灿烂而厚重的历史文化。 宾四先生那个年代的人,家国情怀大都是人文历史中浸淫出来的,他们对历史有尊重、有敬畏、有热爱、有奉献、有传承。 我们这个时代不一样,我们更多是贴标签、扣帽子、喷口水,拼意识形态。 佛经说:凡事有阶段,成、住、坏、空。人亦有四变:生、老、病、死。 任何事、物、人,均要经历如此阶段。 秦汉大统一,西、东两汉四百年,结果统一政府归为乌有。 明、清定都北京五百多年,辛亥革命后王朝覆灭。 迷茫的时候,把眼光放远,一头扎进史书中,古今将相变成荒冢一堆,成王败寇化做人间笑谈。 人会死,功名会灭,但是唐诗宋词在,汉赋文章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也在。 不在此时,亦在彼时。

横截面

看完这套书,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1. 古人称马腿被绑住为羁,牛脚被捆住为绊,这就是今天常说的羁绊的由来。 2.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3. 尸身不朽有5种状态。第1种是干尸,比如埃及木乃伊。还有蜡尸,冻尸,鞣尸和湿尸。鞣尸是在偶然的条件下,进入泥炭沼泽里面形成的,这种尸体,挖出来是柔软的。马王堆出土的女尸是湿尸,厕所时泡在溶液里。 4. 就中国而言,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前者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后者使用的是磨制石器,这是最简单的区分。今天到博物馆去看一看,那石头被打得有棱有角的,一定是属于旧石器时代,如果那石头被磨得很光滑,就属于新石器时代。 5. 日本枯山水就是假山水,没有山也没有水,以石头为山,以细沙白石铺出流水的形状为水。人走在细沙白石上有声音,夜深人静时声音巨大,可以防火防盗防暗杀。 6. 文物的出土形式:第1种叫墓葬,比如马王堆墓葬。第2种叫遗址,比如河姆渡文化遗址。第3种就是窖藏,分两类第1类是塔基,比如法门寺,还有一种是特殊原因浅埋的,比如何家村窖葬。第4种文物是从水里捞出来的,叫出水文物,也分两种,内河和外海。海里的都是沉船,比如南海1号,黑石号。河里的又分两种,一种是河水里直接捞,还有一种是古河道里,经年累月已经被流沙埋了的。 7. 唐玄宗是第1个将自己的生日定为节日的皇帝,称千秋节。历代沿袭,但叫法都有变化,比如也有叫长春节,天宁节的。到了明朝,被定为万寿节,清代千秋节是指皇后和嫔妃寿辰的节日。 8. 租庸调的意思是田租,身庸,户调3合1的赋役制度。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家则有调。租是交租金,庸是,服徭役,调就是绢匹织布,也就是调配财产。 9. 中国古代四大产玉地区:新疆和田,河南南阳,陕西蓝田,辽宁岫玉。 10. 铜镜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一般看钮就可以知道制作的年代。战国时期是桥形钮,汉代是馒头钮,唐代是兽钮。铜镜的后背为什么做得如此漂亮?古人的镜子是反着搁的,镜背朝外,用的时候才正过来,不用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装饰。而且不用的时候还要给它穿上镜套或盖上镜帘,这个镜帘古汉语叫镜袱。 11. 鹖是一种像雉一样善斗的鸟,它一旦斗起来到死才会停止,所以武将带鹖羽冠表示勇猛。 12. 北宋时,最后一位吴越王钱弘俶非常信佛,在吴越国境内建造了很多佛塔,比如大名鼎鼎的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虎丘塔,都是他下令修建的,希望佛祖能保佑他国祚永昌。 13. 中国山水画有几个简单的构图,叫远山近水,一水二山,还有一个常规的比例,类似口诀,叫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14. 五福的寓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长寿,有钱,身心健康,修好德行,善终。善始善终是中国人最追求的一种境地。福寿双全是五福的缩小版。

允我心安

24小时13分钟读完这四卷,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中国还有那么多的国宝,应该也同样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还想继续追寻马老及的书籍或讲解,来获得历史的教化和艺术的熏陶呀~马老对文物的讲解,从前世讲到今生,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趣味横生,又不忘普及很多基础的考古知识,比如陶器、青铜器、瓷器、金器,玉器,书帖字画、缂丝,漆画….从墓葬风俗的变迁,讲到文物跌宕起伏的流转经历,从新旧石器时代,讲到到清朝皇室没落,从001各种釉彩大瓶讲到100清明上河图;从吕后小玉玺讲到溥仪随身携带的田黄三连玺….从李世民的昭陵六骏,讲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从古董商卢芹斋,讲到美国的摩根财团,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也让我们读者如沐春风,萌发了前所未有的对文物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这附近的博物馆可得赶紧安排下~有铭文的青铜文物价值更高,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有很大帮助;焙烧温度上千度,需要高超技术的制瓷技术独步世界,让中国的瓷器走向世界,汝定钧官等窑声名远播,青花、景泰蓝、掐丝珐琅一代代登峰造极;玉覆面,玉衣,玉组挂,金面具,金马,金项链,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巧夺天工惊掉你的下巴,古代帝王的富贵也超出你的想象,但终会百年故去人不在,唯有文物世间传,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辉煌的人生最后的结局也难逃埋在地底被人挖出来….总之,马老的书,带我更加走进了历史…更好的理解历史,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免死金牌的文物,叫钱镠铁券,是唐末皇帝李儇奖励钱镠平叛有功,做一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然后这个钱镠是谁呀,就是那个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钱镠,也是我当下正在看的五代十国里的吴越国开国国君……多神奇呀,这些就串联起来了,钱镠这个枭雄也生动了起来,后来一直在钱家后人手中保管,几百年过去,到朱元璋的时候,一个钱家后人犯事儿,他儿子就拿着这个铁券找到朱元璋,竟然真的在严苛的朱元璋手底下获得免罪了;又到了清朝,乾隆又特意宣钱家拿铁券给他看,看完还做了个盒子题了词还给钱家;再然后民国,逃难掉到水里丢过,又被渔民捞起后,被钱家人闻讯买了回去….抗日战争,钱家的传人又把这个券反复包好,沉到井水里藏起来,又十几年…..最后,建国后捐给国家…..钱家铁券这个完美的传承,文物所起到的作用和体现出的美妙,神奇的难以言说,只能暗自惊叹不已!马老师这个书写的太好了,深浅适中,博古通今,长了知识也长了见识,为我华夏文明骄傲自豪!

一缕清风

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的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古迹,透过对古文物的深入探究和考古发掘,似乎在活灵活现的向我们现代的人们无言地诉说,庄严的彰显出古代历史的进化变迁,古代人文明的智慧和进步,更令人感到对古代历史的无比敬畏与惊叹自豪,让我们现代人对人类、对历史、对国家,有了寻根的归宿…

静听时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的文物比人更加的曲折离奇,正所渭: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老饕

如果说思想是精神的一种传承,那么文物就是一种物质记忆的保留,“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它们掩埋于黄土之下,一朝惊醒石破天惊,它们是那些五千年历史长河里繁华辉煌的见证。我们与历史文物的距离很长也很短,我们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它们,却碍于知识的狭隘又看不懂它们,它们背后的传奇,它们背后的人们。那就听马爷给你娓娓道来,口语话的文字,京白口的小机灵,时不时抖出来的包袱,让你感受器物之美的同时也充实了历史知识,也让你感受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懂得了一些人生哲理,看完100件还有想再看100件的意犹未尽,有让你重走曾去过的那些博物馆的冲动,再一次去看看它们,跟它们再一次地心灵对话:这次我有点看懂你了。

小九

历时22小时,终于读完了马先生的国宝100,有的国宝已经遗留在外,或被盗取,或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被贩卖~想来实属可惜的很。 但是,无论这些国宝在哪里保存,都不影响文物对当时的真实历史的证实,对探究古代史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这么多的国宝在几千年后出世,离不开我们的厚葬传统。 2023年,身体中的历史基因才开始觉醒,同时一并觉醒的还有国宝系列~2024开始要多去看看博物馆里真正的历史文物~ 文物国宝才让历史书上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谢谢我们的考古工作者,谢谢我们的国家,还有那些把传家宝捐献给国家的人们,他们的无私让我们有机会看到真实的历史~

草莓

《国宝100(1-4卷)》 瓷母究竟是什么时候烧成的呢? 就是乾隆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 那它是谁烧的呢? 是什么时候进入宫廷的呢? 它最初又叫什么名字呢? 这些现在都说不清楚,查遍了清宫档案,没有相关的记载,这事有点奇怪。 但根据它的状态,推测可能跟一个叫唐英的人有直接关系。 唐英是个督陶官,督陶官就是督造烧窑的官员。唐英有官阶,当时是从五品,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副局长。 清代陶瓷重器基本上都跟他有关,比如转心瓶、套瓶、交泰瓶等。 唐英在雍正十三年的《陶成纪事碑》上,记载了他督陶期间,总共仿古、创新了 57 个陶瓷品种,瓷母身上所有的装饰手法,都没出这 57 个品种。

Gabby

五星推荐。劫难似乎刻印在中国考古的骨子里,无数文物珍品耀世千百年却未得善终:有的被清王室或袁世凯之流贩卖给欧美银行财团或日本商人,有的被农民融化成一堆废铜然后重新冶炼成农务工具,有的被胆大妄为者明目张胆地破坏、甚至冲下马桶(比如许反帝和马王堆蝉衣),有的被蓄意破坏墓室窃取珍贵遗物,有的被唯利是图的商人贩卖到海外(比如卢芹斋),有的差点被劈了当棺材木(比如智化寺的藻井),还有的下落不明,众说纷纭,聚讼不休(比如圆明园的龙首)......随意贩卖文物的情况一直持续到 1950 年初。后来政府觉醒了,成立专项资金开始收购那些流失的国宝,当中经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拍卖场风云,有多少人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比如呕心沥血筹措拍卖资金的秦公),不足以书。 文物挖掘现场的保护,也漫长而艰辛。一开始是文化遗产意识薄弱,让盗墓者有机可乘,所谓“太平文物,乱世黄金”;后来则是没有先进的技术来防止出土文物的损毁。这期间,周总理给过很大的支持,但他也清醒而遗憾地认识到当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留予后人完成未竟的考古事业。毕竟当时国力尚弱,还没解决温饱,更不可能解决考古。 在当下的今天,随着国力强盛,中华文明溯源和实证成为一个国家重点任务。这几天在故宫博物院、国博、考古博物馆里看到观众络绎不绝,复现了自 20 世纪的考古文化的兴旺,当然这一次是发生在博物馆里的,且具有合法和教育意义。前不久我看到过报导,北京截至 2022 年底有 215 个博物馆,截至 2025 年将超过260 个博物馆,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名片。竟然有点悲欣交集。这是对多年废墟终于被珍重和呵护的感动——这废墟不仅指砖土石瓦,更是精神层面的。

Nini

“太平文物,乱世黄金”。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博物馆”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这其中多少朝代多少种族多少人,林林总总、形形色色…… 我们无法坐着时光机梦回大唐,也无法像穿越剧那样掉进紫禁城。但我们可以通过文物去了解这五千年的是是非非。 西周初建,利做簋以感恩周王奖赏。当时利家人是不是忙活了好一阵?春秋末年,蔡候申不舍得把方壶给囊瓦,以至于被关押了三年。这三年,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的倔强?吕雉曾用皇后之玺下达过什么指令,这其中有没有人口服心不服?唐昭宗在朱温的胁迫下迁都洛阳时会不会想多出现几个钱镠,铁券多的是!张择端十年磨一剑,会不会经常坐在街上看人来人往找寻灵感? 文物承载着历史走进我们的视野,马老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为我们娓娓道来。古人的世界跟我们没什么两样,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有人来世间一遭,留下一些痕迹;有人来了走了,只留一抔黄土。不论你是王侯将相、达官显贵;还是平民小卒、乞丐流犯,终是沧海一粟。 我们这一生都在追求,又在懊悔。就这么开心又拧巴的过着一天又一天。虽然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可我们还算幸运,没有奴隶压迫、没有士农工商,无论何种际遇都有机会为自己搏一个未来。 应了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依然热爱生活。”

Silver

马未都先生讲国宝正如讲故事,每件国宝多则几千年,少则百年,期间不免发生曲折跌宕的故事。尤其是近代,大量国宝因为国家羸弱,民众愚昧而流失和损毁,令人唏嘘愤懑。马先生对文物的热爱,对国宝的执着,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在讲故事的同时,马先生渊博的学识也让故事更为丰满。比如文物总是与历史人物和事件息息相关的。文物本身作为物件其工艺是有很大讲究的,我在本书中第一次认识了夹苎这种漆器工艺。再比如此文物为何能作为国宝,其稀缺性和重要性的评价。马先生还多次提到卢芹斋这位古董商人,很多的流失国宝都与此人有关。 也是因为这本书,我去参观了位于上海中心大厦的上海观复博物馆,并看到了书中提到过的3件文物—龙泉窑荷叶盖碗,犀皮漆捧盒和虎纹瓷枕。私人博物馆藏品到达这个级别,在国内可谓不易。马老的眼光具有前瞻性!

南巷故人归🍃

❤️水浮万物,玉石留止。在文物面前,在时间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徐谓礼文书,宋金鉴的大盂鼎,辛追夫人的素纱禅衣,有的失而复得,有的得而复失,然无永久之拥有。你不得不承认万物皆有其宿命,宝物总是聚聚散散,谁能凭爱意私有。一切世间相变化无常,没有执着的结果,我们只是活在一段缘分里,随缘惜缘不攀缘。

我塞尔达呢?

很有趣!介绍了一百件国宝,真是大饱眼福,灵魂真的离不开艺术的滋养。每天翻看几件,内容通俗好读,写了不少逸闻趣事,该有料的时候也不含糊。推荐! 文物藏品“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真正有智慧。 平安文物乱世黄金,文物的命运就是国家民族的命运。 世上没有不朽之物,也没有不死之生命。在人类短暂的生命之中,能够目睹几千年前的物之形,是非常让人感动的。 从这本《国宝100》开启文明、艺术之旅吧!感受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