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艺术的千年风华 苏珊·伍德福德(Susan Woodford)写的《剑桥艺术史》是在2023年5月加入书架的,随手翻阅了几章就觉得很吸引人,但那时在啃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虽有不舍还是将其放进了待读书单中。我一直暗恋着它,3月中旬开始,花了近三周的时间读完了这套书。 先直接给出结论:强烈推荐!以后有时间还会翻来覆去的读。 作者与背景: 《剑桥艺术史》是一套精彩的艺术史入门读物,由多位知名艺术史学家合作撰写。其中,主要作者苏珊·伍德福德(Susan Woodford)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史学家。她早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71年,她来到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希腊罗马文物部门从事研究工作,并在伦敦大学担任希腊和罗马艺术史的教授。伍德福德博士出版了多部关于古代艺术的专著,她的研究涵盖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的西方艺术,是欧美艺术史方面的顶级权威学者之一。 精彩插图与视觉体验 这套书内有丰富的插图,光看图片就让阅读成为一种赏心乐事。插图不仅高清美观,而且尽可能地还原每一幅绘画的细腻笔触、每一尊雕塑的柔美光彩以及每一座建筑的恢弘结构。这种视觉呈现方式大大提升了图文的阅读体验。 跨足千年的艺术之旅 书中的时间线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一直延伸到20世纪,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每一部分章节都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在介绍艺术家和作品的同时更展开说明当时文化背景对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阐释艺术家、作品与历史、政治乃至宗教的关联。艺术家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普通鉴赏者所看到的高超技巧,其背后更蕴含着对人性、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它们既真实又超越了现实,让人对《艺术的力量》这几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叹人类的无限创造力。 简明而具有启发性的叙述 《剑桥艺术史》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作者以简明活泼的文风,用故事性和启发性的叙述方式使本书成为一套高雅平易的美学入门读物。不论是初级入门还是专业人士都能从阅读中获得关于西方艺术史的新感受。还有一点需要说的是,由于作者苏珊·伍德福德(Susan Woodford)的求学以及工作背景,书中所介绍的英国和美国馆藏的艺术作品也多于其他艺术类图书,这和以往艺术类图书着重介绍意大利和法国作品略有所不同。 总之,如果对艺术感兴趣,我诚心的推荐这套书,它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新知识。 “其实艺术不仅仅是美的变迁,更是人类历史与文明的保存与记录者。” “Every artist dips their brush in their own soul, and paints their own nature into their pictures.” - Henry Ward Beecher
Masterworks can display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a certain age, and their beauty can also transcend any period of time and resonate in the human heart.
这本书内容实在精彩啦,内容也十分严谨易懂,推荐推荐~
探寻艺术的千年风华 苏珊·伍德福德(Susan Woodford)写的《剑桥艺术史》是在2023年5月加入书架的,随手翻阅了几章就觉得很吸引人,但那时在啃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虽有不舍还是将其放进了待读书单中。我一直暗恋着它,3月中旬开始,花了近三周的时间读完了这套书。 先直接给出结论:强烈推荐!以后有时间还会翻来覆去的读。 作者与背景: 《剑桥艺术史》是一套精彩的艺术史入门读物,由多位知名艺术史学家合作撰写。其中,主要作者苏珊·伍德福德(Susan Woodford)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史学家。她早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71年,她来到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希腊罗马文物部门从事研究工作,并在伦敦大学担任希腊和罗马艺术史的教授。伍德福德博士出版了多部关于古代艺术的专著,她的研究涵盖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的西方艺术,是欧美艺术史方面的顶级权威学者之一。 精彩插图与视觉体验 这套书内有丰富的插图,光看图片就让阅读成为一种赏心乐事。插图不仅高清美观,而且尽可能地还原每一幅绘画的细腻笔触、每一尊雕塑的柔美光彩以及每一座建筑的恢弘结构。这种视觉呈现方式大大提升了图文的阅读体验。 跨足千年的艺术之旅 书中的时间线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一直延伸到20世纪,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每一部分章节都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在介绍艺术家和作品的同时更展开说明当时文化背景对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阐释艺术家、作品与历史、政治乃至宗教的关联。艺术家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普通鉴赏者所看到的高超技巧,其背后更蕴含着对人性、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它们既真实又超越了现实,让人对《艺术的力量》这几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叹人类的无限创造力。 简明而具有启发性的叙述 《剑桥艺术史》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作者以简明活泼的文风,用故事性和启发性的叙述方式使本书成为一套高雅平易的美学入门读物。不论是初级入门还是专业人士都能从阅读中获得关于西方艺术史的新感受。还有一点需要说的是,由于作者苏珊·伍德福德(Susan Woodford)的求学以及工作背景,书中所介绍的英国和美国馆藏的艺术作品也多于其他艺术类图书,这和以往艺术类图书着重介绍意大利和法国作品略有所不同。 总之,如果对艺术感兴趣,我诚心的推荐这套书,它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新知识。 “其实艺术不仅仅是美的变迁,更是人类历史与文明的保存与记录者。” “Every artist dips their brush in their own soul, and paints their own nature into their pictures.” - Henry Ward Beecher
《剑桥艺术史》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倾力打造、欧美艺术史名家联袂撰写的一套西方艺术入门读物。上至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光荣与壮丽,下至20世纪层出不穷的变革与创新,萃集每个时代的艺术珍品,呈现每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全新升级版精选近800张高清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带领读者在书页间穿越西方艺术几千年的绝美风景。
AI能画出酷炫的赛博概念图,但是AI无法画出伦勃朗晚年自画像里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后的沧桑。但凡你有幸细细端详过古人和大师们的作品,你都不会觉得“AI绘画能取代人类”。因为大师的作品才能让你感慨“这画真的不是人类能画出来的“。 但是再精美的AI图似乎也没办法给我这种震撼感,当然也可能是我的审美比较传统吧? 从刻画不知相貌的神明,再到刻画人物肖像;从画你所见,到画你所想;从严格遵循透视法,再到立体主义突破透视法;从画皮最后到画心,艺术史的本质是一部以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媒介的探索史,而这段历史不仅是宗教壁画中对不可知神灵世界的探索,也是印象派对光与影的探索与创造,也是后来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就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才能见识到人类最为极致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这是AI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的那部分。
以代表性作品介绍西方艺术史,主要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还有一部分装饰艺术,附带着还有艺术家的介绍。 对艺术品的介绍不仅帮助读者知其然,还进一步知其所以然,难能可贵。 对建筑的介绍个人觉得较为枯燥乏味,一方面个人经验有限,另一方面,用文字描述也确实困难。 这本书重点在于艺术发展的脉络,而非艺术品鉴赏,所以有些画家或者作品并未提及,也是可以接受的。 现代艺术部分,介绍得比较客观,并没有一味地为某些不知所云的作品强行挽尊。对于我来说原来不能欣赏的,还是没办法欣赏,如立体派抽象派波普艺术什么的。 最后部分介绍了一些艺术欣赏的方法,主要是对比了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视角很好可惜不是太详尽,略感失望。
《剑桥艺术史》取材丰富,语言生动,编排精巧,上至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光荣与壮丽,下至20世纪层出不穷的变革与创新,萃集每个时代的艺术珍品,呈现每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全新升级版精选近800张高清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带领读者在书页间穿越西方艺术几千年的绝美风景。
《剑桥艺术史(共2册)》 苏珊·伍德福德 等 21个笔记 ◆ 点评 2023/9/28 认为好看 作为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的主要变化,是意识到人自身应成为一切事物的中心和衡量标准。 艺术家一个持久的冲动就是寻找新的问题去加以解决 四个有生命的东西——天使、狮子、牛和鹰——被看作四位福音使者,即四部福音书作者的象征。 自然、设计、时尚——这些都对雕塑家提出要求。 ◆ 剑桥艺术史(上) >> 公元前1200年前后,有一批使用早期希腊语的人居住在希腊,他们创造了一种繁华的文明,我们称之为“迈锡尼文化”, >> 但青铜的韧性就相当大,青铜塑像可以用很小的支撑力就达到平衡,因此许多不同的姿态都可以用青铜塑造出来。 >> 希腊人关心的,不仅是要让他们的塑像看起来真,而且要看起来美。上古时期人们用对称和形状的重复来制造美的效果,现在这一套做法却过时了 >> 尽管上古与古典时期的希腊人喜欢以裸体表现男性,却愿意让女性的雕像穿上衣裳。 >> 自然、设计、时尚——这些都对雕塑家提出要求。 >> 艺术家一个持久的冲动就是寻找新的问题去加以解决。 >> 罗马的气质和传统与希腊大不相同,希腊人喜欢抽象和普遍性的思想与艺术,罗马人则脚踏实地、勤于动手,喜欢确凿而有特征的思想与艺术。 >> 后来,帝国灭亡了,巨大的建筑物开始败落,墙上的大理石贴面剥落了,屋顶也坍塌了;塑像被拿走,烧成石灰或熔炼成金属;绘画破碎了,变成尘灰。然而在废墟里,庞大建筑物伤感的断垣残壁依然使观光者惊诧不已,刺激着他们的想象力。 >> 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拱顶,拱顶意味着用弧形的石质房顶覆盖空间 >> 我们记得基督塑像的意思是通过升天而征服死亡,因此米埃日维尔门表达的是,它许诺众人:信仰基督并且追随基督教会的教诲,人类就能从罪恶中得到拯救。 >> 四个有生命的东西——天使、狮子、牛和鹰——被看作四位福音使者,即四部福音书作者的象征。 >> 不注意形体的正常比例,而强调精神的特质。 >> 珐琅是一种玻璃状物质,涂在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底板上;涂好后把板放在窑中烧制,两种物质就熔合到一起。珐琅镶嵌法在12世纪的西欧非常流行,法语中这个词的意思是“凸起的底面”,指的是在金属板上刻画图案,做出细细的凸起线条,由此形成多个区域,可以在里面盛珐琅。 >> 黄金不仅表示财富,它在基督教艺术中,还经常象征光明,尤其在艺术家对造型的控制尚未充分发达的那些艺术风格中更是如此。 >> 一般来说,艺术形式是思想的外在表露,某种形式和画法的延续使人能识别一种风格。 >> 在欧洲史上被称作文艺复兴的时期,粗略而论是在15和16世纪,这是个发生伟大变革的时代,它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世界勾画了大致的轮廓。 >> 作为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的主要变化,是意识到人自身应成为一切事物的中心和衡量标准。 ◆ 剑桥艺术史(下) >> 观赏绘画的第二个方法,是了解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 观赏绘画的第三个方法,是看作品是否写实。 >> 画面里可以包括更多的东西,而不仅是一眼所能看见之物。
古老大学,珍品艺术。 无比璀璨,宝贵遗产。
古希腊被认为是今天西方文明的源流。英国艺术史学家苏珊·伍德福德等人主编的《剑桥艺术史》在谈古希腊艺术时,首先探讨了希腊人如何采纳埃及人的理念、方法,尤其是比例系统来创作雕像。希腊雕刻家放弃了埃及先辈在作品中展现的流畅的写实主义,而进一步趋向如何在设计的优美与形象的自然之间取得平衡。换句话说,古希腊的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大成就,就在于打破已有的成功框架,“改变,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出问题”,以自己天生爱冒险的方式让艺术创作展现出了新特点,创新也许会破坏艺术品的整体平衡,所以古希腊艺术家在《持矛盾》、《掷铁饼者》等作品的创作仲就设法让塑像的形体展现出动态的平衡,将对材料、重量和美的更深层次考虑灵活地融入其中。这套书属于西方艺术入门读物,全书收入了近800张高清图,图文并茂,上至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光荣与壮丽,下至20世纪层出不穷的变革与创新,集合了每个时代的艺术珍品,对每个时代的艺术发展水平、美学思想、创作手法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刻而不失趣味的呈现,让读者得以轻松穿越西方艺术几千年的绝美风景。
关于西方的建筑样式流变讲述较详,古希腊式,古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等。关于绘画风格变化介绍相比同类书籍讲得很简略,但好的是举例绘画作品都是不常见的那些,依然有收获。尤其最后一章讲到欣赏美术作品的几个点很有教益:1.为什么要画这幅画?2.了解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背景。3.看作品是否写实。对一幅人物画像的最高要求是传达被画者的性格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这个人的实际面貌如何,也不论他自己愿意看见他是个什么模样,都不重要。并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会把求真看得高于一切,所以我们用关于真实的标准去衡量每一幅画,就不很恰当,因为这个标准对某些艺术家来说可能不是创作的目标。4.考虑它的构图设计,也就是看它如何使用颜色、如何运用形状。学会识别画家为达到特殊效果而创造的种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画为什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不严谨,很多图片备注有误,但是不影响西方艺术史的认识。 艺术是人类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投射到绘画、雕塑、建筑、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了解艺术史,欣赏艺术品,其实就是了解人类怎样从懵懂的远古时代走到今天,怎样把目光从苍穹收回放到人类身上,直达人的内心,表现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最动人的故事。 人类毕竟是造物主最得意的作品。
有幸在蒙特利尔参观过伦勃朗,夏加尔的作品展,还有小野洋子,整个展览是她自己设计的。 夏加尔作品有独特的地方,会展中心有一个环节,就是邀请孩子,用夏加尔的创作方法作画,我儿子当时还在幼儿园,当时正在绘画的井喷期,画出来的画作品带回家了。 多伦多的皇家博物馆同样有重量级的展览,我看过古罗马雕塑,维京人。 一看到那些稀世作品不由的想起电影里的江洋大盗,那些杰作在世界各地巡展,供世人膜拜。 “我愿用一生的时间,换来两个星期,坐在伦勃朗的作品前,每天吃面包干也不在话下。”
阅读之从哪来:对艺术的兴趣起源于三年前的画室体验课,在报班冲动前对绘画的意义和价值感到困惑,尤其觉得写实绘画已完全被照相取代,于是在众多推荐下买了未上架的《艺术的故事》纸质版。然而纸质书又重又厚,作为消遣过于不方便,翻了两下就束之高阁了。去年偶然在公众号上看到了本书全彩版的推荐,同时也作为辅助阅读欧洲近代史的支线任务,兴趣一下子被重启了。 阅读体验:阅读开始有很多陌生的专业词汇,有时会翻后面解释,有时就放任不管,或者读着读着自行理解。本书各章节合理穿插了艺术发展的背景,理论及发展趋势,各时期艺术家特点及作品赏析等内容,逻辑很清晰,而且重点是插图有质感,可赏性强。阅读本书可以对艺术的来龙去脉有系统认识,尤其是当代抽象艺术,原始困惑得以解答。总之,作为艺术史入门,强烈推荐。 阅读之到哪去:本书的接力一是想走向中国艺术史,对比下的冲击感应该更强烈;二是更细一步了解提香、梵高、毕加索等艺术家及其画作。关于艺术,阅读计划暂且就这么多。
相比一般的此类艺术史作品,本书可谓集历史梳理叙述与文化背景分析于一身,作者的专业可见一斑。 本书主要以时间顺序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到当代的艺术历史,以各个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艺术风格,著名艺术家为篇章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艺术家个人命名的章节名逐渐增多,普桑、伦勃朗、毕加索等画家独占一篇。 此外,编者十分严谨认真,同时不乏新意,“艺术家小传” “小词典” “延伸阅读”等内容给全书增加了许多风采。
Masterworks can display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a certain age, and their beauty can also transcend any period of time and resonate in the human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