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

布莱克·斯奈德
《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是好莱坞知名编剧、剧本导师布莱克·斯奈德的代表作。这是一本简练、清晰的实战派指导手册,它不讲玄而又玄的原理理论,而是坦诚地传授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经典写作套路和技巧,直截了当,上手即用。从让主人公“救猫咪”,到一句话故事,到结构节奏,再到推销剧本时必须注意的风险和机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职业经验,对于商业剧本写作的方方面面都给与了细致清晰的解答。而且,还非常好笑。对于编剧新手来说,这是一本写满通关答案的“作弊纸”;对于职业编剧来说,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实用工具书。当然,它也适用于小说家、
Crowly

记录一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救猫咪》 Chapter 01 它讲的是什么? “它讲的是什么”就是问题的实质、电影的核心,将它描述好就是关键所在。 有时并不是灵感枯竭,而是决策者认为观众并不是真正想看一些新的、不确定的东西,而是选择一个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 1、“一句话故事”:在10分钟内讲到故事的核心。 2、“有没有反讽”:一定要让一句话故事里包含反讽,可以方便找出缺陷。 3、“美妙的脑补画面”:你能从一句话故事中看到这部电影,至少看到它的潜力,而它所创造的脑补画面能让人产生更多期待。 4、“绝杀的片名”:优秀的片名必须有反讽,还要能浓缩影片的故事。 Chapter 02 给我相同的东西......但要不一样! 你可以接近俗套,但在最后关头必须调转方向,来一个转折。 电影结构复杂,你必须能把它拆开,再装回去,甚至在黑暗中。 你得回溯影视,沿不同电影的脉络,去了解影片指尖的奠基与继承的关系,以及艺术手法如何一步步向前发展。 “它最像什么”:电影分类。 1、“屋里有怪物”:“屋子”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且必须发生过罪恶事件,导致有一个超自然的怪物如同复仇天使一样,将犯下罪行的人沙杀掉,但放过悔悟的人。(涉及怪物的超能力,给吓人的方式增添新意。) 2、“金羊毛”:一位英雄为寻找某样东西而“踏上旅途”,并在旅途结束后找到了另一样东西——他自己。 关键不在路途远近,而在于主角一路上所发生的转变。(让转折点对主角产生影响。) 3、“愿望成真”:“假如怎么怎么样”这类故事只要满足人们美梦成真的幻想,那它就是一个出色的、原始的、连穴居人都能理解的故事。 人性本质的一条规则是:其实我们并不想看到任何人,哪怕是最落魄的角色,能一直当赢家。 4、“陷入困境”:一个普通人发现自己陷入了不普通的处境当中。 5、“人生变迁”:痛苦的人生转变总能引起共鸣,攻击我们的“怪兽”通常是看不到的、不确定的,或因为难以名状而使我们无从下手。 当主角最终能够微笑面对的时候,他就胜利了。 6、“伙伴情谊”:它其实是爱情故事的一种伪装形式,同样的,所有的爱情故事也只是具有潜力在性关系的伙伴电影。 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离开对方后就过得不好这个事实,只有双双放下自我,才能获胜。 7、“推理调查”:优秀的“推理调查”类故事讲的不是主角的转变,而是让观众在“罪案”发生之后,发现一些他们以前觉得不可能存在的人性阴暗面。 8、“傻瓜获胜”:表面上他只是个乡下的傻子,但通过进一步检验,证明他才是我们所有人当中最聪明的那个。由于卑微,傻瓜占据了“无人识”这一优势,所有人都会低估他的能力,因此他就有机会在最后关头大放异彩。 看着所谓的白痴大白大家眼中的人生赢家,能让人感受到希望,同时也对日常生活中严格的等级制度进行了嘲讽。 9、“体制之下”:赞颂体制、暴露体制吞噬个人的问题。 10、“超级英雄”:与“陷入困境”完全相反——一个超乎寻常的人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非常普通的世界。 超级英雄必须对付的,是那些对他的独特视角和超长的心智怀有嫉妒的人。 实际上,我们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只有先让他们遭受误解才能取得我们的同情。 它让我们尽情想象自己的潜能,同时又在想象中增添了真实性。 当有一天你认为规则不再是束缚时,你会发现它们其实是自由,自由哦真正打破什么,才能开始真正的原创。 Chapter 03 讲的是这样一个人,他...... 要搞清楚电影讲的是什么,首先是搞清楚它讲的是什么样的人。 “他”就是一个让我们产生认同感的人,甚至不用非得是个“人”。 创造的角色需要能吸引观众进入故事中的世界,不仅要让观众产生共鸣,还要微故事的目标和需求服务。 1、“关于谁”:一部电影一定是关于某个人的,必须有一两个主要任务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产生认同感,并承载电影的主题。 “谁”要为“讲的是什么”服务。 2、“用角色强化一句话故事”:要让主角经历最强烈的冲突、最曲折的旅程,还要设计一个最原始的目标,尽可能强化创意。瞄准大众市场,创作让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看懂的高概念电影,不要因为自己或朋友喜欢,就认为所有人都喜欢。 3、“原始的驱动力”:促使主角追求胜利的必须是一种基本的动力,因为它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对死亡的恐惧等等。 4、“给你的主角定演员”:a.不要在卖出剧本前就想选角的事。b.不要为特定的演员写角色。c.不要坚信自己写的角色一定会由某个演员来演。(一定要给自己留出足够大的选角空间,你的主角应该适合很多演员,且这些演员都能扛起这部电影。) 5、“演员的类型”: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银幕上呈现出眸中特定的角色类型。应当按照演员类型去写,而不是按某一明星去写。 6、“一句话故事的奴隶”:他是谁,他要对抗什么,面临什么危机。 Chapter 04 来构建节拍吧! 1、“结构”:独特的匠心、耐心的工作以及叙事的魔法,全部集中体现在你的结构上。在剧本中会存在很多空白区域,而我们需要在其中寻找“岛屿”,连接这些空白。 “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片名 Project Title: 类型 Genre: 日期 Date: 1.开场画面 Opening Image(1): 2.阐明主题 Theme Stated(5): 3.布局铺垫 Set-up(1—10): 4.触发事件 Catalyst(12): 5.展开讨论 Debate(12—25): 6.进入第二幕 Break into Two(25): 7.副线故事 B Story(30): 8.玩闹和游戏 Fun and Games(30—35): 9.中点 Midpoint(55): 10.反派逼近 Bad Guys Close in(55—75): 11.失去一切 All is Lost(75): 12.灵魂黑夜 Dark Night of the Soul(75—85): 13.进入第三幕 Break into Three(85): 14.结局 Finale(85—110): 15.终场画面 Finale Image(110): a.“开场画面(1)”:指的是一部电影给人的第一印象,它的基调、情绪、类型和规模都体现在开场画面中。中场画面与其相反,一加一减戏剧性地展示出变化,记录情感起伏。 b.“阐明主题(5)”:前5分钟一定会有一个人(通常不是主角)来(通常是向主角)提出一个问题或做一番陈述,内容就是电影主题。主角当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后面会产生深远影响。这局阐述就是电影主题的暗示。 c.“布局铺垫(1-10)”:前10分钟所有的角色都会出场或被人提及。我们要给所有角色埋伏笔,把稍要强调的人物属性呈现出来,展示如果主角想最终获胜,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以及必须这样做的原因。 d.“触发事件(12)”:改变人生的事情通常会伪装成坏消息的样子出现,最终会引领主角走向幸福。 e.“展开讨论(12-25)”:必须要提出一个问题。 f.“进入第二幕(25)”:主角不能是被诱惑、被哄骗,或不知不觉地进入第二幕,他必须自己做出这个决定。 g.“副线故事(30)”:给观众“喘息”的机会,能缓和主线剧情转幕所带来的突兀感。会引出一些新角色,通常为第一幕角色的反面映像。 h.“玩闹和游戏(30-35)”:兑现前提得承诺。它是电影海报的核心,是预告片里出现最多的段落,也是暂时放下剧情推进的地方。 i.“中点(55)”:作用不仅是呈现出一个“高点”或“低点”,“危机加剧”,玩闹和游戏结束回归到剧情,写一个“胜利的假象”作为爽点。 j.“反派逼近(55-75)”:主角在中点时一切看似不错,而反派也暂时被打败,但他会气势汹汹卷土重来,内部不和、怀疑和嫉妒也开始逐渐瓦解主角的团队。 k.“失去一切(75)”:死亡的气息。插入一些与死亡相关 的东西,让失去显得愈加沉重。 l.“灵魂黑夜(75-85)”:只有承认自己卑微、软弱,向命运屈服时,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有先被打败,才能得到教训。 m.“进入第三幕(85)”:主角找到解决办法,付诸行动。 n.“结局(85-110)”:必须交代所有坏人的下场,顺序从高到低,“问题”的根源必须铲除,主角仅仅赢得胜利是不够的,他必须改变世界,让人在情感上满足。 o.“终场画面(110)”:画面与开场相反,证明事情的的确确发生了改变。 Chapter 05 演示板:助你打造完美剧本 1、它是一种让你在开始写作之前就能“看到”电影的方法,让你能轻松体验各种场景、故事线、想法、对话和故事节奏,从而判断效果如何。 2、每一行的末尾都是故事的转折点,也就是进入第二幕、中点、进入第三幕。 3、不管是什么故事类型,最让你兴奋的场景要先写出来,因为你很确定它们会被用到电影中,也是你想写这个故事的原因。 4、给每条故事线指定一个颜色编码。前期的布局规划能让后续的写作过程更加愉悦。 5、最终留在板子上的40张卡片,大致每行10张,超出或少太多,说明节奏有 问题。 6、“+/-”代表你在这场戏中必须完成的情感变化。把每一场戏都想象成一部迷你电影,肯定会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必然会发生一些事情来引起情感基调的剧烈变化。 ><表示的是冲突,能吸引观众注意力。 Chapter 06 剧本创作的不变法则 1、“救猫咪法则”:主角出场的时候要做什么事让观众喜欢上他,希望他赢。 附加定义:编剧必须让观众在一开始就理解主角的处境,如果你的主角亦正亦邪,那就把他的对手设计的更坏。 2、“泳池里的教皇”:交代信息的时候给观众一些东西看,避免干巴巴交代所带来的不适感,用鲜活和娱乐的方式完成信传达。 3、“双重魔力”:观众通常只能接受一部电影里有一个魔幻元素。 4、“铺垫过长”:会导致电影变形。 5、“黑人兽医”:是双重魔力的分支,少而精才能四两拨千斤,堆砌数量不意味着更好。 6、“小心冰川”:如果危险像冰川一样以极其缓慢的速度靠近主角,那边便会显得毫无危险感。 7、危险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风险必须是发生在我们关心之人身上的,而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必须从头开始,遮掩我们才能知道即将到来的威胁会导致什么后果。 8、“人物弧光”:你的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必须在故事中有所转变,唯一不变的人就是反派,主角和他的朋友都必须有很大的变化。 9、“弧光”指的是一个角色从自己旅途的开始,经过发展,最后到达结尾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10、“别让媒体掺和”:把秘密控制在角色与观众之间才能保持魔法的真实性。 Chapter 07 这电影出了什么问题? 1、“主角要主动”:如果他不主动,那就不是主角。 2、检查清单: a.主角的目标是否在铺垫部分清楚说明?自己或观众是否能明显看出主角想要什么? b.决定下一步干什么的线索是否为主角主动找到? c.主角所做的每一件事必须是处于他强烈的欲望和想要实现目标的深层动力。 主角知晓一切,从不问问题。 3、“口述剧情”:出色的对白能用潜台词传达出比字面上更多的信息,不动声色才更高级。电影是用画面讲解问题的,要为角色留出空间。 4、“坏人要更坏”:我们不想在屏幕上看到普通人,将坏人写得更坏更能衬托主角形象。 要将反派角色与主角设计成相配的一对,能力不分上下,但反派要稍强一些,因为主角愿为胜利客服任何困难。 5、“转折”:剧情不能只是直直推进,还要改变方向,增强力度。每推进一步都要释放更多关于角色信息以及其行为的含义。 6、“情感色轮”调动观众感情是最重要的的,我们要运用各种情感类型,把观影过程变成一次情感体验。 7、“嗨,你好吗?我很好”:台词能揭示人物性格,不仅能传达内容,还能让我们了解他。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就是他的性格,还能提现其他过往、心魔,以及对生活的看法。 8、“后退一步”:想要展现各个角色随故事发展有怎样的成长和改变,必须让他们全部退回起点,不要一心只想着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9、“跛脚和眼罩”:读者需要一个视觉线索,通常是一个连续的视觉记忆点,来方便记住角色。 10、“够不够原始”:剧情是否建立在如生存、饥饿、性、保护爱人或对死亡的恐惧这样的原始动力上?

Hekiraku

之前在读邵燕君老师分析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区别时,有这样一段分析,过于一针见血而让我记忆犹新:“类型小说所针对的读者欲望是顽固而重复的,就像吸烟、喝咖啡,必须不断有同类产品供应。当然,也需要有花样翻新,但所有的创新必然建立在基本的成规惯例之上。” 对照这段话,就会发现所谓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区别也是如此,而这本书里讲的编剧套路其实也是完全针对需要迎合大众市场的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正如书中第二章的大标题:“给我相同的东西……但要不一样!” 所谓“相同的东西”,用这本书中用了很多很多次的一个词来描述,就是“原始”——“原始的驱动力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对死亡的恐惧,这些东西能抓住我们。”说到底,这是人类千万年来进化过程中都不曾改变的真正本性,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文明如何进步,我们终究会不由自主地被同样的东西吸引。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重点就是告诉你在写剧本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这些“原始”的欲求,包括作者自己总结的十大类型、十五个节拍等等,归根结底都是“相同的东西”,也是我们实际想看的东西。只有在这个最原始最基础的基底之上,才开始需要创新,需要不一样。如果带着这种思路去看电影读小说的话,感觉能看出许多不一样的感想呢

锦年

一般来说故事要有五个“W”(Why、What、Where、When、Who)。 其实最优秀的故事还要加上一个“W”,它并非W为首字母的单词,而是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如此才完美!

crack恒

【全书梗概】:《救猫咪》一书作者分为两个部分介绍,第一个部分为1-5章,作者介绍了电影剧本创作的完整流程。这个流程包括四个步骤:1.想创意。2.研究同类型电影。3.设定主角。4.搭建剧本结构。第二部分,作者主要介绍了他从业多年总结出的创作法则,以及剧本草稿中常会出现的9个问题,最后作者给出了如何卖出剧本的一些建议。 【评价】个人给这本书打分为8.5分。这本书应该是同类书中讲得最为通俗易懂的,与此同时,作者也讲清楚了创作一个电影剧本的整个流程。总而言之,是一本能够学到东西的好书。作为剧本创作入门,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重点笔记】 1.一句话故事=反讽➕能让人从中看到整部电影(美妙的脑补画面)➕要能体现出这部电影是给谁看的,以及拍出来要花多少钱(目标观众与拍摄成本)➕合适的片名。 2.电影分类=①屋里有怪物➕②金羊毛➕③愿望成真➕④陷入困境➕⑤人生变迁➕⑥伙伴情谊➕⑦推理调查➕⑧傻瓜获胜➕⑨体制之下➕⑩超级英雄。《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如此成功,因为它包含多种故事类型。 3.【主角】是指故事里反抗最艰难、成长最充分的人。确立故事主角的方法要抓住最基本的东西:给我讲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他……① 能让我产生认同感。② 能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东西。③ 要有魅力,让我想继续看下去。④要让我相信他理应获得一个圆满结局。⑤还要具有某种原始的驱动力,让我感同身受。 4.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开场画面 Opening Image(1)——阐明主题 Theme Stated(5)——布局铺垫 Set-up(1—10)——触发事件 Catalyst(12)——展开讨论 Debate(12—25)——进入第二幕 Break into Two(25)——副线故事 B Story(30)——玩闹和游戏 Fun and Games(30—35)——中点 Midpoint(55)——反派逼近 Bad Guys Close in(55—75)——失去一切 All is Lost(75)——灵魂黑夜 Dark Night of the Soul(75—85)——进入第三幕 Break into Three(85)——结局 Finale(85—110)——终场画面 Finale Image(110)。括号里的数字代表各个节拍所在的页码。 5.九个方法帮助修改剧本=主角主动➕不要口述剧情➕反派更坏➕转折➕情感色轮➕有特点的对白➕后退一步➕设计有记忆点的配角➕人物动机要符合本能。

星子垂泪

真的绝了这本。 让脑袋特别清晰。 1. 开场画面:这是故事的开始,通常是一个吸引人的场景,用来设定故事的基调和主题。 2. 主题呈现:这是故事的主题,通常是主角的目标或愿望。 3. 铺垫:这是故事的背景设定,包括角色、环境和冲突等。 4. 推动(催化剂):这是故事的转折点,通常是一个事件或决定,导致主角不得不采取行动。 5. 争执(辩论):这是主角和他的对手之间的冲突,通常是关于如何实现目标的争论。 6. 第二幕衔接点:这是故事的中点,主角和他的对手之间的冲突达到高潮。 7. B故事:这是故事的副线,通常是关于主角的个人成长或感情线。 8. 游戏:这是故事的中间部分,主角和他的对手进行一系列的冲突和挑战。 9. 中点:这是故事的转折点,主角和他的对手之间的冲突达到高潮。 10. 坏蛋逼近:这是故事的高潮前的部分,通常是主角和他的对手之间的最后一次冲突。 11. 一无所有:这是故事的低谷,主角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目标。 12. 灵魂黑夜:这是故事的转折点,主角重新找到希望和目标。 13. 第三幕衔接点:这是故事的结尾,主角和他的对手之间的冲突达到高潮。 14. 结局:这是故事的结局,主角实现了他的目标或愿望。 15. 终场画面:这是故事的结束,通常是一个总结性的场景,用来强调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找到你的纹章鸟

受益匪浅,迫不及待了! 以下是笔记: 【1】从最开始,一句话概括出你的核心梗。 【2】好的故事必有反讽。 【3】合格的一句话故事要让人能够想象出一整场画面。 【4】优秀的名字,需要能够作为整个故事的大标题。最好能够一眼看见整个故事,又美,又带着反讽。 【5】以上做到绝杀之前,先别动笔。 【6】虽然那个故事对你来说非常有意义,但对于陌生人来说什么都不是。要抓住并留住陌生人的注意力,你必须想办法给他呈现一个既有吸引力又能让他觉得有意义的“它讲的是什么”,否则你就只能浪费自己的时间。 【7】四个要素:反讽,美妙的脑补画面,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绝杀的片名。 【8】确定你的类型,不是从爱情喜剧,而是从内核。接着去扒片,哪些情节是必要的? 【9】除了故事,你的人物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句话。人物要有特点,也要能让观众代入共情。 【10】角色要1讨人喜欢2适合并可以强化故事3道阻且长 【11】角色年龄或设定最好符合你的观众。动力原始,适合代入。 【12】按照演员的类型写角色,而不是固定的类型。 【13】十五节拍,主角在进入第二幕前必须*自己选择*一条路。 【14】第三幕前的副线,比如爱情线,可以给主线喘息,也可以给主角倾诉的机会,或获得进入第三幕的能量。 【15】第75页时,需要一段死亡的气息。紧接着是灵魂的黑暗,紧接着是黎明——进入第三幕。 【16】对每一个情形进行布置,用+-表示感情剧情变化,用><表示冲突。你可能需要40个情形,切记每个都需要有冲突。 【17】上述板上工作完成以后,尽快动笔吧,不需要再完美了。 【18】切记:在第25页要进入第二幕,中点和失去一切要重点攻克,每一场戏里都必须有冲突。 【19】动笔前的最后确认:好创意?彻底了解同类型?好主角?节拍结构和情形已经在你的演示板上了? 【20】开局救猫咪:让观众明白主角的处境,并通过一个小情节让他们喜欢上你的主角。 【21】泳池里的教皇:如果你必须交代你的前提,请在交代的时候设计一些有趣的情节打乱这种枯燥无聊。(最低限度!最低限度!) 【22】双重魔幻:no!一个故事里面只能有一个魔幻设定! 【23】拒绝长铺垫。 【24】不要堆砌,糖多也会齁死人。 【25】小心冰川:请让反派不要磨叽,快点开枪。 【26】人物弧光:所有人物在故事中都变了很多。 【27】别让媒体参与进你的故事,魔法被媒体发现就没意思了。 【28】多看多拆多练习。 【29】放一会儿,然后回看,找到你故事的问题。 【30】检查方法:确定你的主角是个主动的人,而不是被动。每一步都是他主动获得的,是他告诉别人,而不是别人告诉他! 【31】通过展示而不是陈述,告诉观众你想说的。观众很聪明!而这个过程也能让你的主角更加主动。 【32】增加反派的战斗力和不可战胜感。 【33】永远在有波动的转折,而不是让你的主角来回跑路。 【34】情节就像是钻石,只有它在转动着展示切面的时候,才最闪亮美丽。 【35】检查一下是否有某种情感的缺失?补上吧。一超多强是最好的~ 【36】无聊的人才说无聊的话,你角色的每一句话都要能提现他这个人。 【37】让你的人物后退一步——弓拉满才能有张力,他不能一直顺风顺水,也不能过早的到达终点。 【38】给你的配角加上跛脚和眼罩,即,如果你没时间完全的展示他,那他必须有一个每次出现都被你反复提到的记忆点。 【39】你的故事复杂,但没有共鸣——它没有原始的欲望。

秋水

一个优秀的“一句话故事”必备的四大关键要素: ①反讽意味(钩子)→吸引注意,勾起兴趣; ②期待感→能让你从中看到整部电影,或至少看到它的潜力,而它所创造的美妙的脑补画面能让人产生更多期待; ③目标观众→要能体现出这部电影是给谁看的; ④拍摄成本→拍出来要花多少钱。 另外,一个合适的片名,除了符合上述四大要素,还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①必须有反讽; ②要能浓缩影片的故事; ③要能作为整个故事的大标题并清楚地说明了讲的是什么。

陈维鑫

#我的阅读笔记 《救猫咪》 布莱克·斯奈德 (2023NO2) 一本指导创作的书的书名居然是《救猫咪》,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救猫咪”? 书里开篇明义:“因为一个故事想要吸引观众,最重要的就是得让观众喜欢上那个即将和我们一起踏上旅途的人 ······· 在主角出场的时候,他必须做点什么事——比如救一只猫咪——这个举动不仅定义了他是谁,同时也让我们喜欢上这个人。“ 我们之所以不自觉的喜欢上一个人物形象,或者说一个人,或许正是因为他某个时刻做的某件事让我们一下子看到他的闪光点而产生好奇,从而不由自主的想要深入了解他。 而这种好奇在电影之中不正是我们始终将注意力集中于影片播放的关键吗? “主角必须主动”? 我想起前两天重温经典《肖生克的救赎》,整部电影的情节发展、节奏变换都取决于主角—— 主角受到一群变态的侵犯由反抗到想办法自救; 主角用自己的金融专业技能为自己和朋友们争取到更好的待遇; 主角坚持2年给州政府写信争取到监狱的图书馆; 主角通过20年的努力成功挖通监狱成功逃狱; 主角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恶势力受到应有的惩罚。 假如主角不主动,那这个故事将如何进行?我不禁在想——很明显,这没有答案。 那换到我们身上呢? 我们总是愿意等待——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稳定的回归,等待安全的机会——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更多的充斥着一个被动。 因为我们害怕承担风险、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害怕被拒绝、我们害怕被伤害,所以与其主动,不如被动更加安全。 但被动,我们又如何推动生活不断前进呢? 看似被时代和社会的洪流不断倒逼着推着往前走,内心却始终是那个不愿意面对困难、不愿意经历风险的小孩,用一种自欺欺人的虚假忙碌掩盖了自己不曾主动争取和改变生活的现实。 这是何其的悲哀 假如我们主动会发生什么?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 主动去学习,我们慢慢学会了说话、走路、吃饭; 主动去结交朋友,我们认识了那些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人儿; 主动去改变,我们知道了跌倒就爬起来,我们知道了犯错了就说对不起 似乎我们所认为的最无知的那个时期,却具备了我们现在所缺失的勇气—— 一种称之为“主动”的勇气。 而假如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可以在我们一层不变的生活中增加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记于2023.1.8

青杉

想写小说的梦想已经很多年了,但迟迟没有行动,第一是想法的缺失,一个好的灵感总是可遇不可求的,第二则是编剧技巧是短板。 在我迷茫之际,我首先点开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这是一部经典的编剧工具书,当我阅读了一半时,虽然有些收获,但疑惑的部分仿佛更多,我意识到这本书太过于进阶和学术性,我很难从其中学到适合我的内容。 在《故事》的评论区,我看到有人推荐的本书《救猫咪》,说它更适合小白阅读,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开此书,结果大为惊喜。 作者的语言通俗有趣,读完书之后,仿佛和一个有趣的编剧大师聊完天。 首先想出一个绝杀的一句话故事,然后围绕这个故事设计一个最适合、冲突最强烈的主角。 再根据作者拆分的剧情设计步骤,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头脑风暴,编辑剧情。 这就要用到作者推荐的演示板方法了,用40个卡片填充剧情,设计情绪起伏和冲突 ,最后根据本书末尾部分的电影原则,进行筛查补漏。 当然,编辑一个结构完整的剧本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一定还要经过更多的巧思和抉择,不过只要是个尝试,就会成为脚下的基石,帮助你进步。 最后感谢作者写的这本书,谢谢。

橘子柯

布莱克说的很贴切,如我一样的新人编剧就是心高气傲,总想逃离框架,不想落入俗套。然而有的东西是必须的。不能仅靠创意而没有技巧。 兼职写短剧本也有几年了,成绩也并不算好。原因有很多,我自己也知道,但很难改正,因为写一个东西很简单,写好却很难。没有好的方法辅助,创作就是一件自我消耗,为了尽快完成,会自己敷衍自己。 后悔没有早点看到此书,在这几年实践中走了很多弯路,如果在创作时不要那么冲动,好好准备,会节省很大的心力,不会被“黑洞”耗竭。 在短剧本创作中积累了很多反馈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印证,而且更加系统的梳理了一遍,给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 其实也看过麦克白的《故事》《对白》,还有《编剧:步步为营》,还有许多大家教写作的书,也私下请教过许多前辈等等。怎么说,版模是有用的,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创作的一套理念,但理论永远是理论,技巧永远是技巧,学了再多关键是要会用。 so,看完这本指南,必须得要实践起来,要先找到自己的问题再去改善和解决,才能真正把技巧掌握在手里。

柿柿如意

《救猫咪》是一本看了让人很有收获的书,它说了很多编剧应该要做的事,从开始到结束,甚至销售部分都包含在内。 我总结了一些应该怎么做的步骤,但是因为我想写的是小说,所以可能有一些我自己小小的改动。 首先,我想写一个故事,但是那只是一个想法,一个让人灵机一动,觉得浑身一颤的创意,我觉得我要发了,要成为专业编剧走上人生巅峰了。这时候,冷静下来,写出一个一句话故事。“它讲的是什么”,我要写的是什么,用一句话说清楚。 很多时候,我写出来了,然后发现这是什么垃圾,这是第一关,我发现热情冷却了,写剧本这件事一点也不简单。 而且别想着跳过,因为连一句话故事都写不出,写不好,这大概率不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所以再想想。 一句话故事里,包括一个形容词+主角,主角要做的事,然后吸引人的兴趣,重要的是要有反讽让人觉得,我就要看这个。比如我今天晚上打算看的电影“一个幼儿园老师绑架了十四个学生”,我会问,为什么要绑架,然后点开看。 除此之外它必须要能让观众看到整部电影,要让人对它心生期待。如果把它发在陌生的论坛里,得到的评论应该是:有点意思,你继续说。如果没人理睬,那就是失败了。 我不指望自己第一次就做到完美,所以绞尽脑汁写出二十个,从中选个大差不大的,就继续向前走吧。 第二步,为它想一个片名,作为投过稿的人来说,我建议你可以多想几个,然后你的编辑,会帮你选出里面不是那么烂的。多借鉴别人,看看同类型的电影,小说,是怎么取名的。 这个时候,我要弄明白我写的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小说了,是晋江风,还是番茄风,我的女主是特立独行的独立女性,还是有霸道总裁的娇软小可爱,这一定要提前想清楚。 迎合下沉市场并不丢人,写俗套小说也没什么大不了,重点是,你能不能写好,写俗,也是要本事的,俗意味着大众化,意味着最简单最原始的欲望。网络小说就是俗,俗不可耐,你想赚这份钱,就别太清高。 弄清楚类型,就开始学习,刻意学习,这里可以去看《刻意练习》这本书,用在学习类型片写作也很有帮助。多看,多仿写,然后你发现你和他们写得大差不差,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故事了。(或者穿插着进行,但仿写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小说要做到“似而不同”,要大部分是旧的熟悉的东西,但在关键的部分又略微改动,让观众觉得,有点意思。依托于现有的作品,加上一点自己的东西,就是创新点。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写,故事大纲。斯奈德推荐用案板创作大纲。但是我的编辑让我把原来30万字的大纲扩到100万字,你就知道这个案板可能不适合小说创作。 那不如就用一支笔,写写画画,或者把小说分成几个模块,主角一个事件就像一部电影,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创作。 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三幕剧。斯奈德叫它“节拍表”。 分为:开场画面,主题呈现,铺垫,催化剂,争执,第2幕衔接点,B故事,娱乐游戏,中点,坏蛋逼近,一无所有,灵魂黑夜,第3幕衔接点,结局,终场画面。 按照它来编排你的故事,写一个故事大纲。注意点有: 1,别让自己铺垫太长,无用的细节去掉。 2,开头时主角要有所缺失,在之后一项项弥补。 3,坏蛋要足够坏,比主角更厉害一点,但要注意,留一些不被察觉的弱点,让主角打败坏蛋时顺理成章。 4,不要害怕让主角吃苦,成功只是结果,观众欣赏的是过程。 5,故事的动力一定要原始,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死亡恐惧。原始的东西才最吸引人。 6,讲解某些必要信息时,同时可以发生有趣的事,吸引观众注意,让他笑,不要只想一股脑的把信息说出来,这是在摧毁观众的耐心。 7,剧情衔接不能留有黑洞,过渡突兀,不管怎么样,你是吃这碗饭的,绞尽脑汁给它填上。 8,每一幕戏,电影分为40个场景,小说则更多,每个场景一定要有情绪的转变和矛盾冲突。用+/-,〉〈符号表示。他们是更爱彼此,还是更恨,还是由恨到爱,如果一个场景情绪没有丝毫变动,删掉它。 9,电影里主角会经历灵魂黑夜,但小说里主角好像永远游刃有余,因为他们自带了系统,或者前世的能力,很少经历灵魂黑夜,但哪怕是伪失败,也要把情绪压下去,因为没有下压,上扬就显得无力。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主角会赢,你也要让他们怀疑,难道他会输,场上形势实在很危急,主角根本不可能赢,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10,主角必须永远积极主动,他依靠自己,取得胜利,不能让陌生人帮忙。男频不能写美女校花抗着一麻袋钱出现,女频不能写男主从天而降摆平所有。主角要发挥作用,哪怕作用不大,也是最关键的作用。 11,结尾要回应铺垫,主角缺少的东西都获得了,身边的人也获得了改变,从中学到了些什么。哪怕主角开始就是个超级大佬,他也要学会爱,学会关心别人,变得和之前不一样了,人生又有意义了。 12,要让观众喜欢主角,让主角救一只猫,或者显得善良,有趣,实在不行,就让他的对手很坏,他偷东西,对方烧杀抢掠,这样显得就没那么坏了,让观众能接受,甚至有点喜欢主角,让大家站在主角这一边。 13,结尾时所有的坏人都要死,不要留下尾巴。 14,人物的台词一定要独具个性,不看姓名光看台词要能分辨他们谁是谁。“人物不为你服务,他们只为自己服务”。 15,说台词时要像正常人说话,很多信息不能光靠台词说明,用更多的办法。不说离婚,要让观众觉得他们要去离婚了。 16,不把大纲写完之前不要开始写正文,因为你一定会烂尾,或者写到中间一定会痛苦万分。注意是写完大纲,不是写完美的大纲。 一旦你的大纲完整了,该有的情节都有了,那你就可以开始写正文了,正文怎么写得精彩,就要靠之前仿写的训练了。 写小说和剧本,文笔都不是最重要的,情节是首位。情节要做到似而不同,文笔要精炼,简明扼要。多看,多总结,多写,然后多投。总能卖出去,总能赚到钱。 这本书更适合有经验的作家或编剧看,如果你是和我一样的小白,我建议你,整个大差不差的大纲开写,写完最重要,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可能你想不出很好的情节,很好的台词,但只要相信,只要不停地写,我总能做到。不需要做得特别好,只要开始,只要完成,就很棒。 这些是我所学到的,不知不觉写了那么多,有些太啰嗦了,感谢你能看完,希望能给你一点点收获。

吉庆有余

剧本创作的本质,是欲望叙事。 之前读过一本书,里面有个观点让人醍醐灌顶,书里说“网络文学的本质,是面向大众的欲望叙事”。 这也印证了这本书里“原始”的要求,以最原始的欲望为起点——可以是性,饥饿,对安全的渴望 等等,从而方便读者代入,也使得故事的发展有了充分的“连山顶洞穴人都能理解的”理由。 相比于普通的工具书,这本书更像一个风趣幽默的朋友。 他不只是告诉你如何去掌握创作节奏(书中作者的15个节拍),还告诉你写作中很多细枝末节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书中的糟糕对话检验法),告诉你转折点的重要性,告诉你如何让主角更鲜明有记忆点...... 这些都很有用,对于动笔前的观念更新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我个人却最喜欢最后一章 他说 “如果你已经做到最好了。 剩下的就要看命运了。 就这样吧。 这个行业也是如此。虽然我经常反抗业内的一些规则,试图硬闯出一条路来,但其实没有路。 “他们”,我指的是那些掌管电影公司的人,做决策的人,他们做的各种事简直能把我们这些创意人士逼疯。但他们说了算。没错,他们会盯着那些“当红”的人,无视其他更有才华但寂寂无名的人。他们通常不会完整地读剧本,对大标题更有兴趣,更在意你所代表的机会而不是你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成长。 但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现实。 就这样吧。 你必须在“就这样吧”的局限中找到一条生路,把你钻牛角尖的劲头用在这里可以拯救你和你的理智。 不管做什么,都要保持你的固执。有权力的人可以夺走很多东西,他们可以买你的剧本然后炒了你,或者把它改得面目全非,但他们无法夺走你重新站起来的能力——而且你会比过去的自己更强、更聪明。” 不论写小说还是剧本,从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到反复修改到最后的动笔完成,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很久之前我就想过去做编剧,但现实往往和理想有着巨大的差异。 但我仍然热爱故事,大概有种作者所说的固执。 “他们可以买你的剧本然后炒了你,或者把它改得面目全非,但他们无法夺走你重新站起来的能力” 希望所有喜欢写作的人,都能保持这种固执,都能有重新站起来的能力。 与君共勉。

D. Freeman

这我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哈哈,开玩笑的。 读这本书时,让人一直想到另一本书《穷爸爸、富爸爸》,作者说是知名编剧,但是看他的作品简介实在没发现哪部特别出彩,豆瓣上只能找到两部《别动,否则我妈就开枪了》和《小鬼富翁》都只在平均分上下的水平。 不能说这本书无价值,作者解读经典三幕式结构,和编剧必须避免的一些错误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但是深度上只能教你编一个合格的商业片比如《变形金刚》和《速度与激情》这样的;想编出《巴里·林登》和《肖申克的救赎》还有很长的路要做(不过看到最近的一些烂片比如星战8和小美人鱼,现在的编剧连三幕基本功都做不到了。而且我相信不会有任何人会把自己挣大钱和成功的真正秘密告诉别人)。学会基本功,多练习,如果真正能问心无愧的说自己尽力了,剩下的就看运气吧!

招摇山

一句话总结:商业电影编剧套路大全,超级实用的工具书。既然写剧本是为了卖出去赚钱,就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不能只顾自己的喜好。 写剧本的起点是“它讲的是什么”,成功写出一句话故事的四要素包括反讽、美妙的脑补画面、目标受众及拍摄成本、绝杀的片名。商业电影要想成功,诀窍在于“给我相同的东西……但要不一样!”所谓“相同的东西”,就是原始的驱动力。将剧情建立在如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对死亡的恐惧这样的原始的驱动力之上,让观众理解、喜欢上那个即将与我们一起踏上旅途的人。 作者展示了自己总结的十大电影类型、设计完美主角的方式、搭建结构的十五个节拍、剧本创作的基本法则、对照复查的原则,甚至介绍了演示板的用法,这些都是剧本创作过程中最原始最基础的东西。 没什么好看不起商业片的,把商业片拍得叫好叫座也需要扎实的剧本。在基础之上需要不一样,但所有的创新是建立在基本的成规惯例之上。有些编剧还不会爬就先学走了,还要骂观众不懂欣赏,怎么了观众没有为你们的垃圾作品掏过冤枉钱吗?

魏紫

我所学到的: 很重要但不大能做到:一句话故事。 主角:只有读者对主角产生同情才会有认同感。 必须让观众看到主角身上的瑕疵,揭示他遭受的背叛、产生的怀疑、内心的恐惧和受到的威胁。还要揭示故事里潜在的力量、未经利用的资源和反派的阴暗动机。 人物:给人物加上反差。一个社恐的老板,一个懒惰的运动员(害怕比赛),一个精神正常的神经病患者,一个幻听的间谍。 画面感:想象画面感的时候,可以想一下演员应该怎么演。 交代信息:交代信息的时候,使场景变得紧张或搞笑。 场景和情感: ①每一部电影里都会有引起极度恐惧的场景、引起强烈渴望的场景、引起欲念的场景和表现人性弱点的场景。他们的电影之所以那么成功,是因为他们用到了情感色轮中的每一种颜色,而不是只有一种情感形式。 ②+/-和另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代表你在这场戏里必须完成的情感变化。 ><在每一场戏的开头,你必须明白它的主要冲突是什么,以及冲突的双方都是谁和谁。每一个人,或每一个个体,都要有自己的目标。 危险:要让危险突然到来,快到甚至超过主角的预期,这样措不及防的到来制造出来的紧张感才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情绪以及观看兴趣。想起来前两天看到环太平洋,危险总比主角团队预期到得更突然。 工具:演示板 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1.开场画面 Opening Image(1): 2.阐明主题 Theme Stated(5): 3.布局铺垫 Set-up(1—10): 4.触发事件 Catalyst(12): 5.展开讨论 Debate(12—25): 6.进入第二幕 Break into Two(25): 7.副线故事 B Story(30): 8.玩闹和游戏 Fun and Games(30—35): 9.中点 Midpoint(55): 10.反派逼近 Bad Guys Close in(55—75): 11.失去一切 All is Lost(75): 12.灵魂黑夜 Dark Night of the Soul(75—85): 13.进入第三幕 Break into Three(85): 14.结局 Finale(85—110): 15.终场画面 Finale Image(110):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