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摄影笔记

宁思潇潇
本书是作者在《摄影笔记》的基础上进行悉心编辑整理后的新作。作者结合亲身的拍摄经历,用通俗的语言将摄影技术娓娓道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摄影并不难。本书共分为4章,包含取景、曝光、摄影中的虚实、构图等内容。作者总结了亲身拍摄经验,创造出一套摄影教程体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摄影爱好者进行学习。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读者能够快速上手学习摄影技法,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本书适合摄影初学者和摄影爱好者学习参考。
人邮知书

作者根据自己十余年的拍摄和教学经验,以实用、易理解、系统为特色,梳理出了一个独特的摄影知识体系,方便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通过照片更直接地分享自己的“视角”与感悟

与可笑笑

我真的想要说:“这是我看过最简单好懂的摄影教程。” 本书从取景、曝光、虚实和构图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摄影技术的要点。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涉及了很多摄影概念,不同于教材,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形象的案例让读者易于理解。 我在《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看的云里雾里的理论,在本书中搞懂了。十分适合小白选手。 比如,在曝光篇章,作者讲解曝光补偿时,结合照片的明暗,说明了何时在负、何时为正,何时为0 E V。并详细例举了如何有效调节。 同时,作者没有一味地强调使用M模式,而是视不同的环境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如,拍摄人像、风景等时,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画面中有动态元素场景时,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在使用这两个模式时,都可将感光度设置为自动模式。 书中还有很多决定摄影质量优劣的重要内容,如:如何正确的曝光,选择适合的色温 ,根据不同主题选择用光方式,对焦和景深的关系,构图等等。而都是需要一边实践一边消化的知识。 另外,作者不止一次强调了相机说明书的重要性。确实,只有真正地了解了自己的相机,才能更好地让它为你服务。

木木子打僵尸

在纠结中终于入手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如果一直停留在“想”,那还不如勇敢一点做出行动,不然只会变成思想上的巨人。 由于从有想法到购买相机到入手后学习都有朋友的建议,非常开心,虽然只有两面之缘的朋友。给推荐了微信公众号Thomas看看世界。 自己也在b站以及微信读书搜索各种视频以及书籍,看到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之前学习的内容一样时,我才反应过来Thomas老师所说的宁老师,居然是本书作者。很开心的和朋友分享了喜悦的心情,像是那种新结识的朋友居然认识自己老朋友的惊喜兴奋,同时把宁老师的原著分享给了朋友,学无止境~biubiu💗💗💗~回去看相机说明书啦😄 本书内容自我总结(方便复习巩固) 一•焦距:mm 我的镜头10-20mm: 焦距有两个数代表是一个变焦镜头,10mm-20mm就是这只镜头从10mm到20mm整个实际焦距段。 但是由于我的相机是APS-C画幅的,所以会有一个等效焦距,等效焦距=实际焦距×1.5(Sony的),可以得出我的镜头等效焦距是15-30mm。 30÷15=2,所以我这是个2倍变焦镜头。 最小焦距小于24mm,所以我的镜头是超广角镜头,适合拍建筑、风景等。 ★:mm这个数字越小,我们叫焦距越短,我们的视野就越宽,取景范围就越广,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多,但是每个景物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就越小。 这个数字越大,我们叫焦距越长,我们的视野就越窄,取景范围就越窄,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少,但是每个景物在画面中占得面积就越大。 不同的焦距决定了不同的取景范围,数字从小→大,景的范围从大→小。 使用广角镜头的时候,往往要离得近,离得近则透视感强。 使用长焦镜头的时候,往往要离得远,离得远则透视感弱。 二•光圈:f值 ►1、光圈是表示镜头中孔径大小的比值。 ►2、光圈越大数值越小,光圈越小数值越大。 ►3、光圈越大越明亮,光圈越小越暗。 ►4、光圈越大虚化越强,光圈越小虚化越弱。 三•快门 ►比1/4秒速度低的,就是很低的快门速度。(流水变线) ►比1/60秒速度低的,就是慢门。(开动汽车或运动的人变虚) ►比1/250秒速度高的,就是高速快门。(人的动作被凝固) ►比1/2000秒速度高的,就是很高的高速快门。(水花凝固) 四•曝光:白加黑减 (白➕)拍摄的取景范围本身比较白、比较亮,为了体现整体本来的亮度就要把照片拍亮,就要增加曝光补偿。 (黑➖)取景范围本身比较黑或者比较暗,在画面中占了很大面积,为了体现其本来的颜色就要把照片拍暗,就要减少曝光补偿。 五•景深 ► 景深和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有关。 ► 前景深比后景深要浅(短),前面的容易“虚”,后面的不容易虚。 ► 随着拍摄距离、焦距、光圈等参数的变化,后景深变化特别快,前景深变化慢。 ► 景深范围如果小的话,“实”的区域就小,这被我们称为浅景深。景深范围大的话,实的区域就大,这被我们称为深景深。 虚化背景:背景远,相机近,光圈大,焦距长。 六•构图 中心构图、对称构图、三分线构图、水平构图、三角构图等构图法。 继续学习~~~不让相机积灰 2023.05.05

小小

慢慢学习吧,既然感兴趣,就要悉心钻研呀。 📒取景: 拍摄照片一定要有感而拍,不能见到什么拍什么,主题是照片的灵魂。 📒焦距: 焦距用于决定视角,焦距越短,拍摄的视野就越宽,取景范围就越广,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多,但是每个景物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就越小。 标准变焦镜头一般就是指从24mm或者28mm起跳,直到70mm、85mm、105mm、120mm截止的镜头。常见的两种题材——风光(广角拍摄)和人像(中焦),所涉及的焦距都涵盖在内; 200mm和300mm是长焦镜头,可用于拍摄鸟类、荷花、运动物体等那种离得不是很远的就可以“打”得到了。 3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适合拍摄野生动物、运动题材等。也适合拍日出、日落,满月、弦月等的特写。 📒焦距与题材: 24~28mm是较为标准的广角焦距,主要用来拍摄风景; 35mm是拍摄人文题材的合适焦距,但容易大鼻子; 50mm焦距近似人眼的透视效果,适合拍摄人文照片,同时一般光圈较大,能有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适合拍摄人像照片,也是“大师”们常用的焦距; 85mm焦距的镜头被称为人像镜头,能有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很好的画面裁切能力,还能保持和模特之间有适当的“交流”,缺点是容易把人物拍的平,即显胖。 📒透视: 核心概念:近大远小。 对圆脸的人物来说使用50mm的焦距拍摄透视效果比较好。如果是“锥子脸”的人物,那么使用85mm的焦距也许是最好的。 📒曝光: 基本原则:白加黑减。 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是我们控制曝光的三要素。 一张照片需要表达年轻、有活力、有希望等正面情绪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稍稍增加一些曝光补偿。当一张照片需要表达凝重、迟暮、绝望、压抑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稍稍减少一些曝光补偿。 📒曝光模式: 分为M(手动曝光)挡、A(光圈优先)挡、S(快门优先)挡,AUTO(自动曝光)挡以及P(程序曝光)挡。 光圈优先模式适用于需要控制光圈的时候,比如在拍摄人像、风光等场景中使用。 S挡(佳能等一些品牌也称为Tv挡)就是指快门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就是您控制快门速度,您控制曝光补偿,光圈由相机自己给出。 📒正确的曝光: 我们以大面积绿色植物为背景时,实际上是选择了一个暗色的背景。画面中有大面积的偏暗的元素时,我们需要“黑减”。如果按照0EV曝光,绿色植物前面的主要元素会过曝。 📒光圈: 光圈是用光圈值表示的。光圈越大,光圈值越小。 光圈比f/2.8大或与之相同的就算大光圈了(如f/1.0、f/1.4、f/2、f/2.8 等)。 光圈比f/8小或与之相同的就算小光圈了(如f/8、f/11、f/16、f/22、f/32等)。 光圈越大,光圈孔径越大,那么背景虚化能力越强,大光圈可以将很近的物体虚化掉。小光圈更易得到远近都清晰的照片。 📒快门: 比1/4秒速度低的,就是很低的快门速度; 比1/60秒速度低的,就是慢门; 比1/250秒速度高的,就是高速快门; 比1/2000秒速度高的,就是很高的高速快门。 利用快门控制虚实一定是画面中有“动”的元素,不论是高速快门“凝固”动的瞬间,还是慢门记录动的轨迹,如果没有“动”的存在,快门除了控制曝光可以说毫无作用。 📒感光度: 一般常见的ISO值有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102400。 在拍照时能选择较低的感光度(标准值)的时候,一般都建议选择低感光度以避免电信号干扰。 📒光线: 顺光不应过多地运用在人像摄影中。因为人像摄影时正面直射的光线会消除面部的影子,使得面部看起来趋于平面化,所以顺光又叫平光。 相机内部一般都预设了很多场景。比如云彩的图标表示多云场景,房子的图标表示阴影场景,灯泡的图标表示白炽灯场景等。 阴天、日出后一小时或者日落前一小时拍摄适合拍摄人物。 📒对焦与景深: 焦平面是一个面,面上的内容都是清楚的。 平时一般拍摄——使用“AF-S+单点对焦”,拍运动物体的时候——使用“AF-C+扩展对焦”。 有4个因素都可以让背景处于景深之外,我总结了4句口诀:背景远,相机近,光圈大,焦距长。 拍摄风景,建议用小光圈(f/8、f/11就可以了),然后根据您的取景范围选择焦距。取景范围大,选择广角。取景范围小,拍摄远处,该用长焦就用长焦,基本上就可以实现远近景都清晰了。 📒构图: 构图其实只有5个基本方法:居中法、三分法、引导线法、重复法、三角构图法。 📒构图失败的常见问题: 1.太小的主体居中,撑不起整个画面 2.水平线、地平线居中,会显得画面呆板 3.该水平的不水平,如水平线地平线 4.一旦场景中有人物且有朝向,需要注意人的朝向侧需要更多空间,否则会显得“堵” 5.半身或全身像,建议把人眼放置于上三分之一处,以免显得人矮 6.不要切人,避开切关节 7.拍人的时候注意不要脑袋上长树长电线杆子 📒其他: 裁切是最好的简化方法,摄影是减法。 只要天气晴朗我们几乎可以用不变的参数来拍摄月亮:ISO 200、f/5.6、1/500s。 取景、曝光、虚实、构图,就是摄影技术的一切。而这些是为了明确主题,突出主体,简化画面而服务的。 人要有正确的三观才能懂得什么是审美。

小新✨

2024年第10本📖《新摄影笔记》 推荐:🌟🌟🌟🌟🌟 这本书非常适合买了相机的新手入门学习,对有一定经验的摄影爱好者也有查缺补漏的作用。 如果喜欢拍照但是还没有买相机的朋友我更建议看《手机摄影,凭什么比相机还酷》,个人认为除了学习基本拍摄技巧之外,还有助于提升审美。 如今的摄影有两面,一面是艺术一面是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生活才是最普遍的。 🖊️读书笔记: ◆ 第1章 取景 1️⃣全画幅系数是1,就是不需要计算,等效焦距就是实际焦距。尼康、索尼、宾得、富士半画幅相机的焦距转换系数是1.5。佳能半画幅相机的焦距转换系数是1.6。奥之心和松下的M/43系统是乘2。 此外,在135全画幅相机之上,还有更大传感器的中画幅相机。目前比较常见的中画幅相机传感器尺寸是44mm×33mm,焦距转换系数是0.8。比如一支50mm的中画幅镜头,装在44mm×33mm的中画幅机身上,等效35mm焦距就是40mm。中画幅相机的电子传感器比135全画幅的更大,所以焦距转换系数比1还要小。 2️⃣摄影中的透视就是指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这样的透视效果,拍摄距离越近则越明显。 因为在实际拍摄中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透视感太强烈了,拍摄人像的时候会出现“大鼻子”的情况;而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人像会让人面部看起来比较“平”(非不立体),会显得胖。 对圆脸的人物来说使用50mm的焦距拍摄透视效果比较好。如果是“锥子脸”的人物,那么使用85mm的焦距也许是最好的。 3️⃣什么是着眼点呢?简单地说就是让您的“眼球着陆”的地方。如果一幅画面缺乏着眼点,就会令人觉得空乏无味,眼睛不知道看哪里。 4️⃣让画面更加有代入感 然后您蹲下,从一个大爷的身后去拍摄。离您近的大爷就是前景,可以虚化。而对焦要对在对面大爷的眼睛上。这时候画面呈现的效果就仿佛是您刚刚下完一步好棋,而对面的大爷陷入了沉思,好不扬扬得意!这就是代入感。 有了代入感的照片,画面很像第一人称视角。没有代入感的照片,画面很像第三人称视角。 ◆ 第2章 曝光 1️⃣在纯白和纯黑中间的灰色却并非像我们想象中的反射了50%的光线,根据统计估算,现实生活中所有物品的反射率大概是18%。相机默认还原为中间亮度,就是18%的反射率,所以中间的亮度又被称为18%灰。 2️⃣顺光拍摄风景照的时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其实用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多重测光)就可以了。曝光补偿保持在0EV,拍摄出的就是一个色彩鲜艳的“世界”。 3️⃣点测光只对画面极小的部分(约1%~1.5%)进行测光,适合用于测试特别复杂和极端的光线下(例如,逆光条件,舞台灯光条件等),某些您明确知道要曝光到什么程度的点的亮度。通过点测光,您可以在复杂光线下拍摄到准确曝光的照片。 4️⃣我们首先假设一张照片的曝光是正确的情况下,那么只要在曝光补偿标尺上看到曝光补偿标尺在0的位置,那么这张照片大概率就是中间调的;曝光补偿标尺显示为正值,则为高调,正值越大照片越明亮;反之,曝光补偿标尺显示为负值,则为低调,负值越大照片越昏暗。影调的量化也是通过这个标尺上的刻度实现的。 5️⃣所以如果取景范围内很白,我们就要拍出这样原本的白,需要增加曝光补偿,是为“白加”。 所以如果取景范围内很黑,我们就要拍出这种原本的黑,需要减少曝光补偿,是为“黑减”。 6️⃣增加曝光补偿,会让照片变亮;可以使白色的场景和物体曝光正常,减少曝光补偿,会让照片变暗,可以使原来黑色的场景和物体曝光准确。 以佳能相机为例,曝光补偿一般只能在P(程序曝光)、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挡下调节,在M(手动)挡下虽然不能直接调节曝光补偿,却可以通过调节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来共同控制曝光值。 7️⃣小光圈可以检验镜头清洁度 这是因为拍摄时刻是日落后,拍着拍着这个场景就变暗了。曝光补偿随着场景亮度变化也在变化,告诉您场景变暗了。想要保持原来的曝光补偿,就需要调节曝光参数。在拍摄第二张照片时,我就将快门速度调低(亮)了一些。 如果继续拍,可能就会一直因为亮度的变化而调节快门速度,以保证光圈为f/8时,曝光补偿为–1/3EV。在日暮时分,环境亮度变化是很快的。如果想这么保持曝光补偿,就需要一直调快门速度,一直调,非常麻烦。这还是同一个场景的,只是光线逐渐变化。要是我们拿着相机不断换场景,那可能要调节得更频繁。 这么用M挡,简直太“愚蠢”了。在这个时候,我会选择使用光圈优先模式。 8️⃣在A挡下,您控制光圈大小,控制曝光补偿,快门速度由相机自己给出——快门速度是我们操控不了的。A挡适用于绝大多数场景。大家注意,在光圈优先模式下,曝光补偿是可以由您设定的,一旦设定就不会更改,相当于可以直接控制并“锁死”照片的亮度。 M挡下需要您自己不断调节快门速度,而在A挡下,相机会帮您调节快门速度。在M挡下您需要自己不断调快门拨轮。 9️⃣S挡快门优先 S挡(佳能等一些品牌也称为Tv挡)就是指快门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就是您控制快门速度,您控制曝光补偿,光圈由相机自己给出。当我们设定好曝光补偿和快门速度之后,随着场景变化以及拍摄的场景的亮度变化,相机通过调节光圈来满足我们的曝光要求。 🔟天气晴朗时满月的亮度变化不会太大,就算是“超级月亮”亮度也差不多。相比相机曝光差异,连1挡都不够。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记一个固定参数:光圈f/5.6或f/8、快门速度1/500秒、感光度ISO 200。 🔟1️⃣但是当照片中大面积是白色或者浅色的元素时,我们要将照片拍摄得明亮一些。当照片中大面积是黑色或者深色的元素时,我们要将照片拍摄得灰暗一些,以准确拍摄出这个场景本来的亮度。 在直方图中有两个坐标轴,一个从左至右,表现画面从暗到亮的趋势,左边暗,右边亮。另一个表示像素高低,从低到高表现像素的多少。 比如我们在拍摄日出、日落的时候,常常使用中灰渐变镜来对亮部区域进行减光。 🔟2️⃣首先我们想象一个不发光的黑色的物体——绝对黑体。当我们把它加热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绝对黑体会先发出红光,随后越来越亮,变成发黄光,再变成发白光,直至发蓝光。 蓝色是冷色,但是色温高;红色是暖色,但是色温低。 🔟3️⃣白平衡的初始功能就是将在不同环境色温中的白色物体都还原成真的白色。 一般可以选择阴天、日出后一小时或者日落前一小时拍摄人物。 🔟4️⃣摄影中耶稣光现象又称丁达尔现象,就是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在光路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整条光路。 🔟5️⃣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就要分析照亮主体——一桌子食物的主要光线是什么,以及这些光线的强度、方向、色温是什么。 🔟6️⃣闪光指数就是表示闪光灯发出的光的强度的指数,通常用GN值表示。 GN值/光圈值=60/8=7.5m 感光度增加2挡(变为原来的4倍),GN值变为原来的2倍;光圈加大2挡(光圈值变为原来。 的1/2),GN值变为原来的2倍;距离缩短为原来的1/2,GN值变为原来的2倍;GN值相差1倍,光强度相差2EV。 🔟7️⃣ “摄影”一词由希腊语中的“光线”和“绘画”组合而成。简单地说,摄影就是用光线绘画。对发展历史并不长的摄影艺术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理论基础。摄影艺术很多时候都是在借鉴绘画艺术。伦勃朗布光法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 摄影是主观的创作,这当然要主观。 🔟8️⃣在色相环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颜色绕成一圈。某一种颜色左右15°内的颜色,我们可以将之看作同类色。一张照片如果充满了同类色,画面则会给我们和谐、舒适的感觉。 如果是色相环上180°相对的两种颜色,就是互补色,互补色的对比是最为强烈的色彩对比。这样的对比和明暗的反差一样,会给人很激烈的感受。蓝配橙,红配绿,大抵如此 光绘时用的发光体越亮,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光绘时发光体移动得越慢,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光绘时在一个位置反复光绘的次数越多,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光绘时使用的光圈越大,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光绘时使用的感光度越高,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 >> 相机给了您黑色的画布,摄影让您涂抹光明。 ◆ 第3章 虚实 1️⃣平时一般拍摄——使用“AF-S+单点对焦”,拍运动物体的时候——使用“AF-C+扩展对焦”。这两套组合较为常用。 2️⃣有4个因素都可以让背景处于景深之外,我总结了4句口诀:背景远,相机近,光圈大,焦距长。 >> 相机离拍摄主体越近,景深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就越明显。 >> 相机离拍摄主体近产生的背景虚化效果在微距拍摄的时候更为突出。 >> 比1/4秒速度低的,就是很低的快门速度。 比1/60秒速度低的,就是慢门。 比1/250秒速度高的,就是高速快门。 比1/2000秒速度高的,就是很高的高速快门。 比如用1/4秒拍摄,大概流水就会变成线了。 3️⃣对老手来说,最低的快门速度应该是您使用的焦距的倒数。简单地说:您用200mm焦距的长焦镜头,快门速度至少要1/200秒才能保证拍摄的照片可能不模糊。要是新手,最低的快门速度就可能是焦距的2倍的倒数 4️⃣拍摄星空而不是星轨时,我们有一个“500原则”。这个原则很简单。用500除以等效焦距,就是您能曝光的最长时间。比如我使用全画幅相机配20mm超广角镜头,等效焦距就是实际焦距——20mm,500÷20=25。那么我最长曝光的时间就是25秒。只要不超过25秒的曝光时间,星星就不会拖影。 不过随着像素越来越高,500原则近年来被很多摄影师认为不再适用。因为更高的像素,更能够放大拖影的效果,所以现在严谨的风光摄影师往往都采用“300原则”。 ◆ 第4章 构图 1️⃣哪里有内容,哪里占比就大。或者就是根据自己照片要表达的主题来决定,到底线条是放在上三分线上,还是下三分线上。 >>记住一点,永远使您拍摄的主体朝向比较空旷的一面。 >> 其实对应居中法构图而言,三分法构图说的就是不居中。 >> 而未来不管您是学习构图,学习摄影,还是学习绘画,或者任何一件事,记住,先学会基础知识,明白规矩,当您需要的时候,您才有资格说“打破”。因为您有明确的需要,您懂得为什么要打破。 2️⃣使用重复法一定记住要元素单一。 3️⃣当画面中的主要线条汇聚到一点时,会容易被人眼捕捉到。有了这个结论,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们可以依靠线条对视线的汇聚作用来突出拍摄主体。 4️⃣在我们取景的时候,有时候画面中会有元素构成天然的框架。当我们看照片的时候,习惯于往框架中间去看,如果主体在那里,自然就会更加突出。 5️⃣其实对横构图来说,其会给人一种稳定和宽阔的感觉。那么拍摄大场景风光,包括大场景街拍、人文题材都适合使用横构图。 6️⃣因为竖构图表现的画面高度,其还非常适合表达有高度的场景。 在没有高低落差时,对于有纵深感的画面,采用竖构图同样很合适。纵深、纵深,照片当然要纵(竖)过来。这样聚拢的感觉会让画面显得更加悠远。 这么说来,把太阳放在画面上半部分会显得上浮,应该是日出的拍摄方法;放在画面下半部分会显得下沉,应该是日落的拍 >> 横向的线条会让画面显得开阔。 >> 纵向的线条会让画面显得高耸。 >> 曲线会让画面显得柔和以及绵延。 7️⃣拍摄人物肖像照的时候,如果是半身像或者全身像,记住,人的脑袋千万别放在中线上,更不能放在中线以下。要不然会显得人非常矮。 >> 简单记一下就是所有关节最好都不要切,手脚不要切。 >> 当我们拍摄人时,尽量不要让人的脑袋上“长树”“长花”“长天线”“长电线杆子”…… 8️⃣那么再看到一张特别好的照片的时候,希望您能够去想想,这张照片拍了什么,大概用了什么焦距,拍摄角度和时机如何,用了什么曝光模式,照片是高调的还是低调的,用的光圈、快门速度大概是什么,白平衡有无特殊设置,使用了什么构图法。 永远不要忘记,取景、曝光、虚实、构图,就是摄影技术的一切。永远不要忘记,主题才是您的照片‘灵魂’的所在。

九月菊

现在人手一部手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可以说,人人都会照相。但是,要把照片拍出艺术感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摄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学习和钻研的。 本书的作者结合亲身的拍摄经历,用通俗的语言将摄影技术娓娓道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摄影并不难。他创造出一套摄影教程体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摄影爱好者学习。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读者能够快速上手学习摄影技法,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这本书适合摄影初学者和摄影爱好者学习参考,值得一读哦!

玲瓏一生

确实是一本不错的读物,很喜欢摄影,以前买了好几个相机但都没认真去拍照,每次外出旅游背着一个大背包就是装的相机很是麻烦,渐渐的手机就代替了相机,拍摄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艺术享受! 这本书让感受到摄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摄影的最高境界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它在于捕捉生命的瞬间,这些瞬间独特而不可复制,凝结了时间的精华,展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其次,摄影的最高境界还在于表达情感的深度,情感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摄影师需要通过镜头深入理解并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最后,摄影的最高境界也包括对摄影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摄影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拍摄技巧、构图方式以及后期处理方法,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重拾相机让自己慢慢适应这个拍摄过程吧!

钢的琴

本书从取景、曝光、虚实和构图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摄影技术的要点。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涉及了很多摄影概念,不同于教材,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形象的案例让读者易于理解。 我在《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看的云里雾里的理论,在本书中搞懂了。十分适合小白选手。 比如,在曝光篇章,作者讲解曝光补偿时,结合照片的明暗,说明了何时在负、何时为正,何时为0 E V。并详细例举了如何有效调节。 同时,作者没有一味地强调使用M模式,而是视不同的环境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如,拍摄人像、风景等时,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画面中有动态元素场景时,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在使用这两个模式时,都可将感光度设置为自动模式。 书中还有很多决定摄影质量优劣的重要内容,如:如何正确的曝光,选择适合的色温 ,根据不同主题选择用光方式,对焦和景深的关系,构图等等。而都是需要一边实践一边消化的知识。 另外,作者不止一次强调了相机说明书的重要性。确实,只有真正地了解了自己的相机,才能更好地让它为你服务。

小小读书郎

感觉这本书更适合以相机为主要摄影设备的人士。如果是日常使用手机拍摄,推荐大家去看《手机摄影,凭什么比相机还酷》一书,相比之下,这本有更多操作上的指导,而且手机人人都有,实用性更强。 我自己很喜欢拍照记录生活,有孩子后更加希望自己能够提升摄影技术多记录宝贝的成长时光。看到这本书评价不错于是加入书单。整体看完有不少收获,但是对于我这种普通人来说还是略显艰涩,很多术语不太懂,所以看完记住的比较少。 《新摄影笔记》一书主要有取景、曝光、虚实、构图四大章节,取景和构图两个章节看下来发现我基本掌握了这些技巧,而且已经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了。剩余的曝光和虚实理解运用还有待提升,但不管怎么说,目前我的这个技能做为日常摄影足够了,比大部分人都好不少,因为我留意到和朋友外出后,她们发朋友圈六张照片其中五张都是我的作品哈哈哈哈,这也是对我的审美和摄影技能的最好肯定了吧。 普通人能掌握好这四个要点中的两个基本就超越一大半人了吧,而且曝光很大部分可以通过自动模式实现,过于专业的咱一般也用不上。虚实最常见的就是开人像模式,背景自动虚化效果就很不错啦。 另外就是,摄影是一种技能,需要不断练习。知识可以被学会,但技能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才能不断掌握并提高。私以为,适量的理论知识+大量的刻意练习,这才是提升摄影技术的王道。

Jin Huang

Mark,下属内容转载自评论区 📒取景: 拍摄照片一定要有感而拍,不能见到什么拍什么,主题是照片的灵魂。 📒焦距: 焦距用于决定视角,焦距越短,拍摄的视野就越宽,取景范围就越广,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多,但是每个景物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就越小。 标准变焦镜头一般就是指从24mm或者28mm起跳,直到70mm、85mm、105mm、120mm截止的镜头。常见的两种题材——风光(广角拍摄)和人像(中焦),所涉及的焦距都涵盖在内; 200mm和300mm是长焦镜头,可用于拍摄鸟类、荷花、运动物体等那种离得不是很远的就可以“打”得到了。 3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适合拍摄野生动物、运动题材等。也适合拍日出、日落,满月、弦月等的特写。 📒焦距与题材: 24~28mm是较为标准的广角焦距,主要用来拍摄风景; 35mm是拍摄人文题材的合适焦距,但容易大鼻子; 50mm焦距近似人眼的透视效果,适合拍摄人文照片,同时一般光圈较大,能有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适合拍摄人像照片,也是“大师”们常用的焦距; 85mm焦距的镜头被称为人像镜头,能有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很好的画面裁切能力,还能保持和模特之间有适当的“交流”,缺点是容易把人物拍的平,即显胖。 📒透视: 核心概念:近大远小。 对圆脸的人物来说使用50mm的焦距拍摄透视效果比较好。如果是“锥子脸”的人物,那么使用85mm的焦距也许是最好的。 📒曝光: 基本原则:白加黑减。 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是我们控制曝光的三要素。 一张照片需要表达年轻、有活力、有希望等正面情绪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稍稍增加一些曝光补偿。当一张照片需要表达凝重、迟暮、绝望、压抑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稍稍减少一些曝光补偿。 📒曝光模式: 分为M(手动曝光)挡、A(光圈优先)挡、S(快门优先)挡,AUTO(自动曝光)挡以及P(程序曝光)挡。 光圈优先模式适用于需要控制光圈的时候,比如在拍摄人像、风光等场景中使用。 S挡(佳能等一些品牌也称为Tv挡)就是指快门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就是您控制快门速度,您控制曝光补偿,光圈由相机自己给出。 📒正确的曝光: 我们以大面积绿色植物为背景时,实际上是选择了一个暗色的背景。画面中有大面积的偏暗的元素时,我们需要“黑减”。如果按照0EV曝光,绿色植物前面的主要元素会过曝。 📒光圈: 光圈是用光圈值表示的。光圈越大,光圈值越小。 光圈比f/2.8大或与之相同的就算大光圈了(如f/1.0、f/1.4、f/2、f/2.8 等)。 光圈比f/8小或与之相同的就算小光圈了(如f/8、f/11、f/16、f/22、f/32等)。 光圈越大,光圈孔径越大,那么背景虚化能力越强,大光圈可以将很近的物体虚化掉。小光圈更易得到远近都清晰的照片。 📒快门: 比1/4秒速度低的,就是很低的快门速度; 比1/60秒速度低的,就是慢门; 比1/250秒速度高的,就是高速快门; 比1/2000秒速度高的,就是很高的高速快门。 利用快门控制虚实一定是画面中有“动”的元素,不论是高速快门“凝固”动的瞬间,还是慢门记录动的轨迹,如果没有“动”的存在,快门除了控制曝光可以说毫无作用。 📒感光度: 一般常见的ISO值有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102400。 在拍照时能选择较低的感光度(标准值)的时候,一般都建议选择低感光度以避免电信号干扰。 📒光线: 顺光不应过多地运用在人像摄影中。因为人像摄影时正面直射的光线会消除面部的影子,使得面部看起来趋于平面化,所以顺光又叫平光。 相机内部一般都预设了很多场景。比如云彩的图标表示多云场景,房子的图标表示阴影场景,灯泡的图标表示白炽灯场景等。 阴天、日出后一小时或者日落前一小时拍摄适合拍摄人物。 📒对焦与景深: 焦平面是一个面,面上的内容都是清楚的。 平时一般拍摄——使用“AF-S+单点对焦”,拍运动物体的时候——使用“AF-C+扩展对焦”。 有4个因素都可以让背景处于景深之外,我总结了4句口诀:背景远,相机近,光圈大,焦距长。 拍摄风景,建议用小光圈(f/8、f/11就可以了),然后根据您的取景范围选择焦距。取景范围大,选择广角。取景范围小,拍摄远处,该用长焦就用长焦,基本上就可以实现远近景都清晰了。 📒构图: 构图其实只有5个基本方法:居中法、三分法、引导线法、重复法、三角构图法。 📒构图失败的常见问题: 1.太小的主体居中,撑不起整个画面 2.水平线、地平线居中,会显得画面呆板 3.该水平的不水平,如水平线地平线 4.一旦场景中有人物且有朝向,需要注意人的朝向侧需要更多空间,否则会显得“堵” 5.半身或全身像,建议把人眼放置于上三分之一处,以免显得人矮 6.不要切人,避开切关节 7.拍人的时候注意不要脑袋上长树长电线杆子 📒其他: 裁切是最好的简化方法,摄影是减法。 只要天气晴朗我们几乎可以用不变的参数来拍摄月亮:ISO 200、f/5.6、1/500s。 取景、曝光、虚实、构图,就是摄影技术的一切。而这些是为了明确主题,突出主体,简化画面而服务的。 人要有正确的三观才能懂得什么是审美。

老汤姆

从中学时代开始玩胶片相机,至今看过的摄影类书籍也不算少。这本《摄影笔记》的确是曾经看过的各种书籍中,非常值得推荐的入门类手册。 之所以说入门类,是因为摄影真的涵盖太多分支和知识点,要对一个初学者面面俱到,实在不是一件好事,而设多半吃力不讨好。何况包括我自己在内,绝大多数人都其实并不是难得喜欢“学习”摄影,而只是想“简单”地拍出漂亮的照片。但最终,在经历了太多波折之后,才会意识到,从来都没有简单这回事。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简单的。摄影,只是恰好比较能满足人们关于简单的幻想的一种行为而已。 但现在,拍照真的已经容易到一定程度,以至于曾经是入门必须的很多知识点,现在都已经不再是“必须”。所以,这本书很意外地承担了一部分想所有“不求甚解”的爱好者们,普及那些不再必要,但其实非常有用的知识点的任务。而从实际效果看,真的很不错。

周周

总体来说中规中矩吧,没有想象中的惊艳。对新手而言,很多文字性的理念不是很友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有基础的而言,内容没有太多深度,浮于表面。 照片里藏着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听过的音乐,看过的电影,爱过的人。越来越多人通过摄影记录生活、分享喜悦、表达情感。无论是出于记录或爱好或专业,我们都有必要做得更好。 在拍摄方面,遵循观察>思考>拍摄的步骤来进行。通过观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点,加以思考,运用拍摄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心的主题:拥挤的地铁?开心的小朋友?孤独的晚归人?通过主题明确被摄主体,取景舍弃无用元素或增添有用元素,赋予一定的明暗、远近、大小、虚实等层次,以适当的构图表现出它们的几何关系,最终展示出一张满意的照片。 非拍摄方面,一方面可看相关电影、作品、书籍、图片等方面来提升审美;另一方面,用心感受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最后一定要坚定自己的内心:审美无标准,我爱即高级。

无恙

摄影系统学习主要掌握三部分内容:一是摄影理论,了解即可;二是摄影实务,主要是关于题材选择(尤其专业新闻摄影,就是拍什么,什么有价值);三是摄影技术,极其重要的部分,主要是操作,也是这本书着重介绍的部分。 永远不要忘记,摄影就是记录下到达并发现的、触动内心的场景及瞬间。永远不要忘记,取景、曝光、虚实、构图,就是摄影技术的一切。永远不要忘记,主题才是照片“灵魂”的所在。 真正学习摄影很辛苦,不仅要有执着的艺术追求,还要有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理念,更要有扎实的摄影技术。 对于普通人或者业余爱好者来说,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特别缤纷美妙的世界,我爱这个世界。所以让我们举起相机,做一个善良的人去记录这个世界一切的美丽与丑恶,一切的真实,用摄影去传达爱与善良! 非常推荐,摄影技巧入门学习,强调八个字:取景,曝光,虚实,构图! Yy.~ 2022/03/15周二早ノ☀

在屿同学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要推荐宁思潇潇的这本书。 作者本人有多少黑历史,我不是很了解。但这本书讲了那么多废话,实际上不如看纽摄的前几章。 我至今仍然是一个正在入门的摄影爱好者,许多知识想要系统的,重复的去获得。 但这本书我看完真的不推荐。 纽摄也许太老,但拜托,你自己先看一看,再来得出结论。

好好

过年期间看完啦!正好回到老家,可以有很多时间给我练手拍拍拍,也记录了很多有年味的瞬间。 借用了佳能EOS80D,拍正在忙碌干活的长辈(虽然被嫌弃过怎么不去帮忙),拍阳光下玩气球的表弟表妹。有时对方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说“哎呀我不好看”“我不喜欢拍照你别拍啦”,但是当我把照片展示给他们看的时候,他们都笑的挺开心的嘿嘿😁。 现在用的华为P40,其实已经不能满足我了。在纠结入手一个相机,还是拍照性能好的手机(目前觉得🍎是最好的,但是还是想买国产)。同时用相机和手机拍照,发现现在手机能兼顾到蓝天和人脸,还能及时记录,不容易拍出废片,实况也不错。但是还是相机有镜头感呀! 谈及读这本书的收获,就是系统化学习yyds!也许有很多教摄影的自媒体账号会说一个视频或者几张图片就教会你什么是景深、曝光、光圈、快门等,以前也看过,但真不如自己读这样一本书来得踏实。 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读书到后半部分的时候,把需要实操的部分做了笔记,以后回来重点练习。 照片后期处理。进一步熟悉相机说明书。从摄影四要素去分析别人是怎么拍的,可以看看一些自媒体账号对投稿作品的点评。找类似的景去模仿拍照。做好笔记。挑选自己拍的觉得好的照片,命名收藏。多拍人像和日常,人间烟火色。没有主题的没必要拍。 转书友: 摄影四要素:取景、曝光、虚实和构图。 在曝光篇章,作者讲解曝光补偿时,结合照片的明暗,说明了何时在负、何时为正,何时为0 E V。并详细例举了如何有效调节。 作者没有一味地强调使用M模式,而是视不同的环境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如,拍摄人像、风景等时,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画面中有动态元素场景时,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在使用这两个模式时,都可将感光度设置为自动模式。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