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42天,月子护理与新生儿养护全知道

陈升平
本书是一本明星月嫂教你坐月子的方法大全,内容涉及到备产到坐月子的方方面面。不仅活学活用明星月嫂的科学理念和实战经验,手把手教您如何坐月子、如何护理新生儿,更将不同分娩、产后时间线、坐月子期间与月子餐、月子病进行细分,教您月子期间如何更有针对性的去吃、去运动、去护理、去注意等,内容丰富而权威,让您找到更好的月嫂或者不用再请月嫂,自己和家人就能让新妈妈最健康、最科学的安然度过月子期。
微微上扬

产后42天,月子护理与新生儿养护全知道 陈升平 202个笔记 ◆ 事先了解产程的三个阶段,让整个生产好过一些 产程,是指准妈妈分娩宝宝的全过程。自然分娩的产程,按子宫颈的张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准备自然分娩的准妈妈一定要仔细了解这三个阶段。 ◎第一产程:子宫开始扩张到完全张开 第一产程即子宫开口0~10厘米的时期。这是生产过程中历时最长的产程,初产准妈妈由于宫口较紧,宫口扩张缓慢,一般需要11~12个小时,生产过的准妈妈大概需要6~8个小时。第一产程可以分为两期:潜伏期和活动期。 (1)潜伏期。潜伏期是指出现规律的宫缩至宫口扩张到3厘米的时期。这一时期,宫缩逐渐加强,每5~30分钟阵痛一次,一次持续30~45秒,强度逐渐加强,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有规律。进入潜伏期后,准妈妈就要做好入院的准备,洗好澡,利用宫缩间隙尽量休息或者下床走动。 (2)活动期。活动期是指宫口从3厘米扩张至10厘米的过程。阵痛变成每1~3分钟一次,一次持续40~60秒。这一时期,随着宫缩越来越强烈,疼痛感会突然剧烈起来,准妈妈可能会疼到无法坚持。 在第一产程中,由于初产准妈妈产程较长,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个时候准妈妈要放松紧张的情绪,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深呼吸,通过深而缓的腹式呼吸,使腹部放松。此外,准妈妈还要利用宫缩的间隙休息,及时补充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和充足水分,以维持体力。由于膀胱充盈或腹腔压力的增加会影响宫缩和胎宝宝头部向下娩出,准妈妈还需定时排尿、排便,一般每隔2~4小时排一次尿。 ◎第二产程:宫口全开到胎宝宝娩出 第二产程是宫口全开到宝宝分娩出来的过程。这是整个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产程。这一产程初产准妈妈需1~2小时,但不超过2小时;生产过的准妈妈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不超过1小时。 第二产程时,胎膜自然破裂,宫缩暂时停止,准妈妈会略感舒适,随后将出现较之前更强的宫缩。此时宫缩每1~2分钟一次,每次持续1分钟或更长。胎宝宝随宫缩逐渐下降,当胎宝宝的头部降至骨盆底部,压迫盆底组织时,会使准妈妈不自主地随着宫缩向下用力,胎宝宝就会从完全开口的子宫口娩出。 在这一产程中,能正确使用腹压是缩短产程的关键。准妈妈要配合医生指导,积极地用力排胎:在宫缩时,准妈妈要双脚蹬在产床上,两手握住产床把手,深吸气屏住,如排便样向下屏气来增加腹压,促进胎宝宝娩出;宫缩间歇时,准妈妈将气呼出,进行平静的深呼吸,使全身肌肉放松,准备下次用力。当胎宝宝的头部即将娩出时,准妈妈要密切配合医生的口令,不能再向下屏气用力,以免造成会阴的撕裂,改为张口哈气,以减轻腹压,放松全身肌肉。 ◎第三产程:胎宝宝娩出至胎盘娩出 第三产程是胎盘剥离和娩出的全过程,需要5~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 胎宝宝娩出后,宫缩会有短暂的停歇,新妈妈可以有短暂的放松,大约10分钟后又会出现宫缩,将胎盘及羊膜排出。通常在宝宝出生后30分钟,胎盘会随着子宫收缩完全排出体外。如果1小时后胎盘仍未娩出,则要由医生帮助手剥胎盘。胎盘出来后,医生还要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以防宫内有残留。这时,产后的新妈妈可以躺在床上休息,如果有任何的不适,如出现心慌、头晕、憋气等,都要及时告诉医生。 胎宝宝娩出后,医护人员会清理宝宝的呼吸道,宝宝大声啼哭后,会将脐带剪断结扎并消毒,然后对宝宝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反射和皮肤颜色等进行评估和记录。宝宝和新妈妈会一起留在观察室观察1~2小时,观察结束后,宝宝和新妈妈就可以一起回到病房了。此时,结束生产的新妈妈疲惫不堪,当母子亲密关系建立后,应尽快让新妈妈卧床休息。爸爸要同时照顾好宝宝和新妈妈,协助新妈妈进食、饮水、排尿。 ◆ 准妈妈必知的缓解阵痛方法 >> 产前的阵痛是每一位妈妈都要经历的正常现象,我们对阵痛的恐惧往往来自于不清楚痛起来是什么感觉。其实,宫缩引起的疼痛不是持续的,在宫缩时出现疼痛,宫缩间歇准妈妈会得到短暂的休息,以准备下一次的宫缩。越到临产前,宫缩会越来越规律,阵痛的频率、时间和强度是可以被预知的。 ◆ 早产、过期产、难产 >> 早产是指准妈妈在怀孕满28周但不满37足周期间分娩 >> 过度的劳累和过大的心理压力也会导致早产。为了预防早产,进入孕晚期的准妈妈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 准妈妈超过预产期1周就需住院,进行剖宫产。 ◆ 第二章 产后3天,新妈妈要知道的特别护理 >> 实际上,坐月子的精确时间应该是42天。因为新妈妈产后子宫的收缩需要6周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接近孕前子宫的大小,产后腹壁的恢复也需要6~8周。 ◆ 产后护理,不可不知新妈妈的身体变化 >> 分娩后,在新妈妈的子宫复旧过程中,有坏死的蜕膜、血液和宫腔渗出物从阴道排出,称之为产后恶露。恶露有血腥味,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一般250~500毫升。恶露根据排出时间、颜色、排出物的不同分为三种:血性恶露、浆液恶露和白色恶露。血性恶露中因排出的血液较多,恶露呈鲜红色,量多,或夹有小血块,一般3~4天逐渐转为浆液恶露;浆液恶露中会出现较多坏死的蜕膜、宫腔渗出液和细菌,恶露为淡红色,一般持续7~10天,逐渐变为白色恶露;白色恶露主要为白细胞和退化蜕膜、细菌、表皮细胞,恶露呈白色,质黏稠,持续2~3周逐渐干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过长,超过10天,则为子宫复旧不良,应该及早去医院诊治。如果在子宫复旧过程中,恶露呈脓性、伴有腐臭味,则可能合并感染,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不哺乳的新妈妈通常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平均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的新妈妈月经复潮延迟,有的新妈妈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于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产后较晚恢复月经的新妈妈,在月经来潮前会有排卵的可能,所以哺乳的新妈妈即使未见月经来潮,仍有受孕的可能。 ◆ 产后2小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和血块的情况 >> 新妈妈分娩后将会在观察室留观2小时,此时,家人要配合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新妈妈状况。 产后出血,指新妈妈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超出400毫升,或24小时内超出500毫升 >> 观察新妈妈的子宫收缩情况,要定期按压宫底和查看宫底高度,新爸爸和家人可以用手触摸新妈妈的腹部,摸到质硬、似球形的即是宫底。如果新妈妈子宫逐渐缩小、宫底位置下降,说明子宫收缩良好,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小。如果子宫松软变大,说明子宫收缩不良,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发现子宫松软变大,要立即找医生查看。如果子宫收缩乏力,医生会按摩子宫,并注射子宫收缩剂促进宫缩。如果阴道出血量不多,子宫收缩不良,且宫底上升,则有可能有宫腔积血,医生会挤压宫底,并给予子宫收缩剂,增加收缩,将积血排出。 >> 新爸爸和家人要督促新妈妈及时排尿,防止尿潴留和尿路感染, ◆ 掌握些小窍门,缓解产后痛 >> 产后新妈妈也可以专注于给自己定一些小计划,比如根据身体情况,利用坐月子期间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从而使新妈妈转移注意力,暂时忽略产后痛。 >> 新妈妈自己或者由家人帮忙沿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腹部,开始时可以稍用力,以触摸到部位变硬为度,防止宫内积血残留。也可以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 ◆ 剖宫产新妈妈尽快排气很重要 >> 剖宫产新妈妈产后可以每天用热水泡一泡脚,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卧床休息时,新爸爸或其他家人也可以从旁帮忙轻轻按摩新妈妈腹部。方法是自上腹部向下按摩,每2~3小时按摩一次,每次10~20分钟。这不但能促进肠蠕动,还有利于子宫、阴道排出残余积血。 ◆ 剖宫产妈妈尤其要注意及时排尿 >> 自然分娩的新妈妈一般在产后6~8小时就应该进行第一次排尿 >> 新妈妈产后体质虚弱,经常会大量出虚汗,必须要及时补充水分。况且憋尿还会导致尿潴留和便秘,尿潴留会引起尿路感染,便秘久了会引发痔疮或加重原有病情 ◆ 及时补充水分,但不是大量喝水 >>适当饮水不等于大量喝水。 >> 新妈妈产后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慢慢喝的原则。产后一周内,新妈妈应该勤喝水,但是每次都少喝点,避免一次喝大量的水,给肠胃造成过重的负担。 >> 新妈妈可以每天喝6~10杯水,每杯250毫升。 >> 待新妈妈身体恢复,能进食流食后,可以通过喝小米粥补充水分。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中医学认为小米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可以改善失眠、胃热、反胃作呕等症状,对产后口渴有良效。 新妈妈也可以多吃苹果,苹果有生津止渴的功效,适量食用可以改善产后口渴的症状。不过,新妈妈产后脾胃虚弱,不宜生吃苹果,最好蒸熟或煮熟了吃,也可榨汁后温热饮用。 ◆ 温水擦身,特别注意对乳房的清洁 >> 新妈妈产后3天内,由于身体虚弱,不宜受风受凉,因此不能洗澡 >> 一般在宝宝出生后30分钟,新妈妈就可以给宝宝哺乳了,而让宝宝吮吸乳头前,一定要做好乳房的清洁。 >> 喂奶前,新妈妈应该先用温水擦拭乳头、乳晕部位,擦净后还需将最初的几滴乳汁挤掉,才可以给宝宝哺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先冲掉乳腺管内可能的细菌,以免宝宝食入而引起肠道感染。 >> 第一次喂奶时,初乳易在乳头处形成结痂,新妈妈要先用软膏软化后,用温水擦净,再进行喂奶。如果出现乳房胀痛有硬块,新妈妈应该先按摩乳房再喂奶,从乳根部由外围向内按摩,最后按摩乳晕处,使乳汁排出,防止乳腺管堵塞而引起乳腺炎。 >> 喂奶结束后,新妈妈应该再次清洁乳房,可用温水擦拭或冲洗。如果宝宝一次没有吃完,还要用吸奶器将多余乳汁吸出,并挤出几滴乳汁涂抹在乳头上,保护和营养乳头。 ◆ 产后护理会阴伤口,保持清洁是主要 >> 新妈妈产后每天至少要清洗2次会阴部,由于会阴伤口离尿道、肛门很近,除了平时的护理外,新妈妈在排出恶露、大小便后也要注意清洁伤口造成感染。 >> 清洗时,用温开水或纯净水,加入适量医用碘伏进行盆浴,注意冲洗方向是从前向后,不要反向将肛门处的细菌冲洗至尿道口或阴道口,以免感染。洗后用卫生纸或晾晒干净的棉布轻拍伤口处,不要来回用力擦拭。用后的棉布要洗净放在阳光下晾晒,以杀菌消毒。 ◆ 7天内的母乳都是初乳 >> 产后7天之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产后7~14天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产后14天后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初乳量很少,较黏稠,颜色为黄白色,这是由于初乳富含β-胡萝卜素的缘故。 >> 初乳非常珍贵,虽然量少,但营养价值却极高,与成熟乳相比,初乳含有很多的抗体和优质蛋白质,其脂肪、各种酶类、碳水化合物等含量也恰恰符合宝宝此时所需, >> 初乳又被称为宝宝的“第一剂预防针”,吃了初乳的宝宝体质一般较好。 ◆ 产后当天就可以给宝宝哺乳了 >> 产后半小时是开奶的黄金时间,一般情况下,如果分娩的妈妈、宝宝一切正常,新妈妈应该在产后20~30分钟及时给宝宝哺乳,首次哺乳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 。因为宝宝吸吮能力最强的时候就是出生后20~30分钟,这时候给宝宝哺乳有利于锻炼宝宝的吸吮能力,也更利于刺激母乳分泌。 >> 一般来说,开奶后,应该给新生宝宝每隔2~3小时哺乳一次,一天8~12次,每次哺乳的时间为10~20分钟,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 很多人说新生宝宝“自带3天干粮”,这一说法虽然不太科学,但也有一定道理。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体内确实会储存多余的10%水分,以维持出生后早期妈妈乳汁较少的日子。在医学上,具体表现为几乎所有的宝宝在出生一周后,都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其程度不会超过10%,原因也在于此。 >> 自带3天干粮”并不是说宝宝在出生后3天内可以不吃,而是说可以少吃。 >> 所以,新妈妈产后当天即使初乳量非常少,也要坚持给新生宝宝哺乳。 >> 新生宝宝的胃容量只有5毫升左右,此时所需的乳汁并不是很多。产后前3天不要过于关注宝宝每次吃进去多少,而是重点关注每天哺乳次数,只要新妈妈能在产后前3天平均每天哺乳12次,宝宝的营养绝对能跟上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世界上有80%的妈妈完全可以做到纯母乳喂养,新妈妈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挨饿、口渴,在开奶前给宝宝喂水或喂配方奶粉。 ◆ 第一次怎样正确给宝宝哺乳 >> ◎正确的哺乳姿势 (1)传统坐姿哺乳。在哺乳的时候,妈妈一手将宝宝抱在胸前,使宝宝的腹部与妈妈的腹部尽量相贴,脸贴近乳房呈45度角,另一手将乳头送向宝宝口中,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轻轻托起整个乳房喂哺,尽量不要用剪刀式夹乳房。用臂弯固定好宝宝的头背部,保持宝宝的头和脖子可以小范围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宝宝的鼻部被乳房压到而影响呼吸。 >> (2)侧卧姿哺乳。新妈妈抱着宝宝哺乳,如果时间过长会很累,产后妈妈非常疲倦、虚弱时可以采用侧卧位姿势。妈妈和宝宝均侧卧,宝宝的脸贴近妈妈的乳房。采用这种姿势哺乳时要特别注意宝宝的情况,有时妈妈很累,哺乳时不知不觉睡着了,宝宝很容易出现呛奶、窒息等意外。 >> 不管哪种姿势,只要宝宝能将乳头、乳晕大部分含在口中,妈妈能感觉宝宝有力的吮吸动作,就说明哺乳成功。哺乳时应两侧乳房交替进行,以免引起两侧乳房不对称。 >> (1)嘴乳衔接。哺乳时,新妈妈可以先用乳头轻轻抚弄宝宝嘴唇,诱发宝宝的觅食反射行为,等宝宝小嘴完全张开、舌向下的一瞬间,将宝宝向妈妈乳房靠近,让宝宝能轻易找到乳头并吮吸。新妈妈注意,不要把自己的乳房硬塞进宝宝的小嘴里,更不要把宝宝的头部按向乳房。 (2)检查衔接姿势。当看到宝宝的嘴唇向外凸出,就像鱼嘴一样说明嘴乳衔接正确。如果看到宝宝的两面颊向口腔内回缩,就说明宝宝的衔接姿势不正确,一旦发现宝宝的衔乳方式不对,应该断开衔接,重新来过。另外,新妈妈还要检查宝宝有没有吮吸自己的下唇,妈妈牵拉下唇就能检查出宝宝是否在吮吸下唇和舌头。 (3)顺利吸吮。待宝宝开始用力吮吸后,应将宝宝的小嘴轻往外拉约5毫米,目的是将乳腺管拉直,利于宝宝顺利哺乳。 >> (4)嘴乳分离。如果宝宝吸奶完毕仍不肯松开衔在乳头上的小嘴,应该立即终止宝宝的吮吸,使嘴乳分离。唐突拉开会导致乳头损伤,具体方法是:用手指非常小心地插入宝宝的口角让少量空气进入,并迅速敏捷地把手指放入宝宝上、下牙槽突的龈缘组织之间,直到宝宝松开乳头为止。 ◆ 母乳喂养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 ◎宝宝吃饱的3个信号 (1)出现满足感。如果妈妈母乳充足,宝宝吮吸10~30分钟就会放开乳头。吃饱后宝宝会有一种满足感,有的宝宝会对着妈妈笑,或者不哭了,咿咿呀呀地发声,自得其乐

雪~嘻嘻🐬

几乎所有的产后护理书和网上有关产后的都会强调宝妈休息休息的重要性,这话谁都知道,但是生完娃后宝妈真的一时无虑的可以做到休息吗?不可能,大家都说宝宝睡觉你也跟着睡觉,但都是废话,宝宝睡着后,还的及时给她处理清理奶瓶衣服卫生等等,还没搞好宝就醒了,而且宝睡着,宝妈也不可能一秒入睡。 除了第一个月的天使宝宝后,我几乎经历了每个月每个阶段都出现的问题,抱着睡、落地醒、胀气、绞痛、睡前闹、起床气、熬夜等等,特别是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基本上天天都是抱着睡、还哭闹不止、熬夜,心力交瘁,崩溃了好几次,多种因素造成休息不好体力跟不上,抵抗力跟不上,精力也跟不上,恶性循环,心情也不好,几乎每天都在崩溃中自愈!

虞美人

第一阶段:排尽恶露,避免过度进补 第二阶段:促进子宫收缩,滋补气血 开始尽量多食一些如黑豆、黑米、核桃、龙眼、红枣、山药、枸杞子等补血食物调理气血,促进子宫收缩。 第三阶段:促进乳汁分泌,滋补元气 如猪蹄汤、鲫鱼汤等。 豆制品换着花样吃,刺激泌乳 建议新妈妈将坚果磨成粉后冲水喝。 坚果冲水喝,优化乳汁质量 猪、鸡、鱼炖汤食,催乳效果佳 第四阶段:增强体质,定时定量进餐 产后第四周是新妈妈体质恢复的关键期,少食多餐。

Cika_露西卡🍓

📚【2021年第15本 · 《产后42天月子护理与新生儿养护全知道》陈升平 著】 ⭐️⭐️⭐️⭐️⭐️ 这是一本干货满满,诚意满满的书。可以帮助准爸爸妈妈们从中医结合现代医学的角度上,理性看待生产至产褥阶段。推荐给每一位快做父母或在备孕的书友们。 我觉得坐月子的饮食误区那一章很好,因为很多食物和喜好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感觉并不是饮食误区,但在怀孕或者哺乳的过程中会由脐带和乳汁带给宝宝。我们只知道自己怎么吃东西,却不太清楚我们平常的食物是如何影响婴儿健康的,看完觉得很有意思,值得注意。 此外我在生完宝宝后也有不断查阅此书,对比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喝奶量以及次数。再次推一下这本书的实用性。比心♥️给赞

Angela 🎀

坐月子:一般坐月子大家都认为是30天,但其实子宫回缩、子宫内膜修复、腹壁恢复都需要至少6周的时间,所以,坐月子的准确时间应该是42天。我月子做了30天,主要是闷在房子里,太难熬了… 新生儿:自胎儿娩出母体、脐带结扎起,至生后满28天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满28天后,宝宝去医院检查挂儿科。 初乳:一般而言,产后7天之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产后7~14天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产后14天后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 很实用的一本书,孕期的准粑粑准麻麻可以看看,学习如何科学的坐月子,宝宝的喂养及日常护理,等宝宝出生了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后青春期的诗

读陈升平《产后42天,月子护理与新生儿养护全知道》2021.01.21 这本书非常适合准爸准妈们来读,书中从分娩前的准备到生完之后对宝妈和宝宝的护理,都进行了非常详尽又细致的介绍,干货满满。所需要的物品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不至于到了医院之后出现慌乱。 在生完两周后才看到这本书,着实感到相见恨晚。不过也算抓住了尾巴,还来得及学习,后面还有20多天的月子,可以按照这本书来进行科学的护理。 对于已过去的那十几天的情况,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来进行反思和审视,看自己在照顾宝妈坐月子和对新生儿的护理上,是否做的正确到位。再对比所请的月嫂阿姨,也可以对她过去十几天的护理工作,做出一个评价,看是否真的足够科学和专业。结果还算很欣慰,我们的一些准备工作还是比较充分的,待产包里面的物品还算很齐全充足,只在医院里临时买了少量的几件小东西。月嫂阿姨在那前面十几天里的护理工作,也是很专业细致,在医院期间我也看在眼里。对宝妈的科学护理,使得她恢复的又快又好,各项指标都正常;对宝宝的耐心养护,让她没受黄疸折磨,小生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一天天长好。 出院之后,在家里的生活更加方便。可以有更舒适的环境和充足的空间,来做好对宝妈和宝宝的照顾工作。书中所讲的很多内容,我们可以照着做了,比如每个阶段的饮食调理,比如月子房的温度湿度控制,比如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有很多地方对上一辈的传统经验进行了纠正。比如:生完之后马上喝老母鸡汤、鲫鱼汤、骨头汤之类的浓汤下奶;月子期间不能洗头洗澡刷牙等等。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其实是很片面,以偏概全了。看完书之后就能知道其背后的原因,知道怎么样是正确的做法了。 全书内容很丰富详细,对于宝妈和宝宝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面面俱到的展现了出来。并且,该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也都提供了各自的方法。比如宝妈会因宝宝哭闹、拒奶、哄不好、不配合等原因,而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加上自身睡眠不足身心疲惫,容易出现抑郁、自责和烦躁。再比如宝宝会出现黄疸、吐奶、胀气、湿疹、过敏等问题,我们从书中可以知道哪些是普遍存在的正常情况;哪些会在什么时候自然的消退,不用过度担心;哪些是病理性问题,需要看医生……书中对这些问题也都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去操作尝试,不至于出现一点点异常,新手爸妈们就马上慌乱了起来。 隔行如隔山,产后短短42天的护理中,也是蕴含着大大的学问。想要做好,是要花大功夫去深入学习和实践的,而看书是最快捷高效的一种方法。我这本书里做的笔记数量是最多的,短短的一本书720多条笔记,书中没有废话冗言,每一句都是干货,值得我们记住和掌握。只看一遍是不够的,还得时常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温故而知新,才能在做的时候游刃有余。

将暮未暮

非常实用

乐123

有收货

Susie

对于二胎宝妈,经历了摸索、学习、实践,再看这本书只能说作为一个历程的回顾,书中实用性、具体性的内容并不多,且有些观点确实过时。养育孩子是个用心、用爱的过程,很神奇这一次能如此驾轻就熟,好的坏的有了自己的判断,妈妈不焦虑,才能把娃娃养育得更好,慢慢体会这一路的甜蜜。

张文荣

大部分是比较实用的,但有些东西可能要更新一下,细节上的还需要大家自己注意。辩证看待吧,内容还是全面的。

李萍萍

有点无助,看多少本书也抵不过老人家的“为你好”……大夏天坐月子长衣长裤,痱子前胸后背都起了😭😭😭

索儿

对于新手,可以参考一下

白痴小姐

2021.11.26午后🌞🌞🌞 宝宝还有几天就出生了,趁着这个间隙来多看看育儿书,临时抱抱佛脚的小白一枚。 关于月子一直是女人的一个翻身大作战,人家常说结婚是女人第二次命运的改写,那坐月子简直就是女人身体的第二次修复了。月子做的好可以改善好身体,月子做毁了也就毁了女人往后一生的身体。听起来感觉好夸张,可是作为过来人的前一辈都是这么说。以前没有条件现在条件好了必须要做好,可是怎么做呢,也是一件头疼的事。 看完这本书多少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月子期间该注意的问题,原来不是大补就是好,不是长卧就是好,里面的学问太多了,估计我做几个月子都还是会有所忽略的,尽可能的做好这第一个,也可能是这辈子唯一的一个月子[偷笑][偷笑][偷笑] 期待宝宝的降生,期待以后的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Yvonne=YLJ

大致看了一下,对于书中提及的用爽身粉,以及一些巨大儿或者多胞胎出生没多久喂糖水,这两点不敢苟同。可能这本书很久没修订、改版了吧。至少从多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已经不建议对新生儿用爽身粉了。所以也不能完全要按照书中的知识养娃,不一定是正确的。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