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小传

罗莎·蒙特罗
这些是沉默的声音,这些是勇敢的倾诉,这些是关于成为自我的故事,这些是105位杰出女性的低吟与沸腾。阿加莎•克里斯蒂、西蒙娜•波伏瓦、玛丽亚•莱哈拉加、弗里达•卡罗、武则天……罗莎•蒙特罗用她天才般的雷达探入这些精彩女性的精神世界,用她飓风般喷涌而出的表达力重新讲述她们的故事。她们既为世人所知,又为世人所陌生,她们都曾以惊人的意志力和勇气,突破种种瓶颈与局限,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贡献。蒙特罗以充满激情的笔触刻画她们的不堪、软弱和恐惧,描摹出她们在几个世纪中为成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挣扎和牺牲。 而她们的故事恰好
九月把问问藏起来了

“我不但不认为我们女性必须成为令人欣赏的人,反而倡导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像某些男性一样邪恶、愚蠢和霸道。我渴望的是生命的真正自由,可以完全、完整地负担起自己的人性,包括所有的光明和所有的阴暗。”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存在”的旅行,去往生命的另一端。” 摘录了作者的一些话语,正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虽然这本书还是有许多诟病,比如过分侧重女性的情爱,我更想了解她们才能事业方面。但还是得感谢作者让我知道了她们,我可以去了解并阅读更多关于她们的故事。

姜卿

极力推荐,读到后面发现从结语开始才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 被迫沉默的女性仿佛一座冰山,那看不见的部分如今开始逐渐显露,其体积是惊人的。她们中有各式各样的人:有英雄人物,也有独裁者;有革命者,也有主张倒退者;有人拯救世界,也有人施行暴力。 或刚强或纤弱,或高尚或卑鄙,但所有人都耐人寻味。遗忘的河流中到处都是遇难者,只要登上船就可以看到她们。她们所有人,不管是好是坏,幸或不幸,失败或成功,都是不同寻常的人,都有着令人着迷的一生。 有些女人完全遇难了,比如伊莎贝尔·埃伯哈特和卡米耶·克洛岱尔;有些女人遭遇了巨大的灾难却仍然保持尊严,抗争到最后一刻。比如弗里达·卡罗和奥托琳·莫雷尔;有些女人,她们的个人发展并不令我信服,在某种程度上她们的内心僵化了,比如玛格丽特·米德和西蒙娜·德·波伏瓦。但是还有为数不多的另外一些女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完美,使生命成为不断成长的胜利:优秀的乔治·桑和令人愉快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就是这样的例子。 女性作为人类的一半,在数千年中往往是一种隐形的存在,她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忘却的存在。然而这种存在远远超越了偏见和刻板印象,她们虽被禁锢于社会枷锁之中,生命却绚丽丰富。 生命是一段时间性的轨迹。在人生的路上,岁月在逐渐塑造我们,也在逐渐瓦解我们。也许这就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明天我将是什么?我将变成什么?在这个系列中,女性证明了时间是沉重的,生命自身的航行充满了风险。 我们这些女孩,都像试图逃脱狮子的受惊羚羊,在令人恐惧而羞辱的现实面前逆来顺受,而最不幸的是,这个现实是“正常的”。人们告诉我们,我们也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然而,不!原来世界并非本该如此!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要去改变这一切。所以,姐妹们,打开我们龙一样的咽门,喷火吧!

AAA招牌糟粕醋李姐(送到楼下)

很赞同作者的一个观点,也是我本人的观点:“‍我不但不认为我们女性必须成为令人欣赏的人,反而倡导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像某些男性一样邪恶、愚蠢和霸道。我渴望的是生命的真正自由,可以完全、完整地负担起自己的人性,包括所有的光明和所有的阴暗。” 昨晚熬夜读完气得我头脑发昏火冒三丈,女人奉献女冠男戴的狗屎戏码真是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她是“缪斯”她是“灵魂” 她是“母亲”她是“情人”她是“完美的妻子”她是她是她是她是她是,她是谁?她是客体。 被吞噬的沉默的驯服的女人们,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要沾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实在太气了,只有最后一个故事让我看得舒心了一点点——剜掉儿子双眼的女人。这句话真是说一万遍都说不够,不要沾男会变得不幸,女人的痛苦灾难99%来源于♂。 作者本人也很迷惑,她的某些语句让我非常赞同,她洞悉了这千百年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和迫害,但是下一秒又会把我创亖,“团结男人”“某些男人也在为女性发声”,看得我很膈应很难受,【女性传记】里就不应该出现男人,我说的。

summer_景

读完此书的当日,发生的种种无法用简单的好还是坏去判断,却总透着些许差强人意。 带着些苦恼,向她人说起今日主管请部门成员和办公室成员外出用午餐。她人说,多好的部门主管呀,常常请客带你们改善伙食。 对,确实好。 但还有些话却是留给自己的,比如偏在这日请客,导致自己失约于已期待几日的一个活动;再比如此次请客是宴请新到任的部门副主管,副主管这个职位虚位已久,自己也有过虚荣心作祟曾生出几分不自量力的觊觎之意,但自己又更高兴空降的副主管年轻有为,称呼自己为姐,然后自己更可以不思进取地摆烂摸鱼;再比如此类用餐,到了餐桌上,在座的人以茶水做代,杯子会不时地被要求端起,与对方的杯子轻轻地碰一下。虽说到了当下这年头,领导多数是有素养谦和的,总会主动要求碰杯,好像点名似的,某某某,来。于是,某某某赶紧把自己时刻保持有半杯茶水的玻璃杯端起,使之向着领导举着的杯子奔赴而去。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玻璃杯里的茶水不能多。一是茶水温度较高,会烫手不容易抓握;二是被突然点名的一刻,为了表达出自己的“受宠若惊”,需要以一种动作幅度放大化的姿态赶紧迅速地送上杯子,好似不能让领导多等0.5秒,而若是茶水多便容易洒出来,适得其反。等到领导将桌上的下属点名完毕,剩下的就是下属举杯“报李”了。这时候的下属眼力劲要好,趁着领导嘴里无食物咀嚼,同时手中的筷子还未有将食物送进嘴里的迹象,做下属的应赶紧起身,一手托杯,一手握杯,好像手中那豁了口子的价值不足三元的玻璃杯是价值连城似的,说,某经理,敬您。 对,这才是自己讨厌的,之所以讨厌,倒不是自己清高什么的,既然自己能对那副主管一职生出欲望便也就是俗人一个,只是因自己眼力劲实在不足,动作又慢,常常才将弯曲的膝盖犹犹豫豫地才直起一点点时,就发现领导的筷子已先于自己那还未站起来的身子,就到了他的嘴里,于是,干脆两眼只盯着眼前的碗筷,自欺欺人地佯装总在被食物吸引不停地吃着食物般,无暇顾及到回敬这件事了。 但还是会气自己,可也会安慰自己,不过是个女子,还是个世俗眼里已如“咸鱼干”般的中年女子,到了职场规矩人情世故这块,还是放过自己吧。所以,女性这身份,倒给予自己豁免的借口。 所以在读到此书时,倒是真的庆幸,总有那么多的女性不似自己这般的“不争气”,愿意去拒绝些什么,去争取些什么,哪怕是逢场作戏,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挣得自己的位置,她们就像是先驱战士,用自己特有的坚强、勇敢,开辟出一条平坦大道,让后来踏上这条再不可消失的大道的女子们,既可以更有信心有野心地选择继续开拓的方式,也可以更安心更自在地选择走得缓慢或停滞不前,或修补此道或清扫此道。 虽然自己并不是女权主义者,虽然对于此书并没有完整地阅读,此书的女性故事在自己看来,不过是告诉自己,女性同这个社会的男性一样,同样也应该有各种活着的方式。 当然,也正多亏了这些女性的努力,才有了现在更多的女性可以更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即使,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牺牲。所以,此书既可以是身为女性的范例,也是敬仰般的感恩庆幸。自己大概只是后者。

ambivert

这本书的前言写得很好,要书写女性,记住女性,要认识女性的复杂多变。 可是作者带人认识女性的方法是通过描写一个女性的某个特质达到的,她认为“高高在上的波伏瓦也是可悲的”,认为“阿加莎的人生则更圆满”... 写传记至少需要对人物有尊重,对读者不含混。只列举部分事实,用于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就太不真诚了。 确实,篇幅有限,但是写得这么离谱的我真是少见。 前言和后记与正文仿佛不是一个人写的,作者表示对女性爱得深沉,可是怎么写出来的东西让人感受不到呢。 举例说明, 文中的主角她 嫁给了一个男人,而作者描述了这么一段话“他本性不坏,只是很无能,酗酒,有一次还在公众场合打了她一巴掌,不过打得很轻....” 啊?一个酗酒的软饭男打了人了,还本性不坏,还打得很轻,你要不要看看你写的是什么? 又比如,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本来三姐妹的内容就很多,作者反而用大量的篇幅去写她们的父亲,声称这是一个还算好的父亲,那么这个父亲做了什么?把女儿送到贫困的修道院,活活折磨死了两个10岁左右女儿,自己的儿子在家供着,这个儿子,哦得病传染给艾米莉,艾米莉卒,作者也大写特写。 再比如,同样是没爱的家人,写母亲和妹妹是恶毒,写弟弟是“含混不清”,这个弟弟做了什么呢?把姐姐关进疯人院30多年,直到死亡。 爱男情节不要太多,所谓的女性复杂面也只是作者个人对人物的私人评判。既没有认真刻画女性,也没有展现女性的人性,而只是展现作者想给人看到的那一面。 我不期待这是一本优秀女性集锦,也对女性毫无主流的道德评判标准,甚至说,只要一个女性忠于自己,不管她恶毒也好,自私也好,狂妄也好,我都认为她是优秀的,即使我讨厌这种人。 仅仅想看到精彩纷呈的女性而已,这本书给不了我,而在疯狂输出这个女人的12345678个男情人。 最后的优秀女性集合是这本书的最大意义。

童默

2023年12月26日,港星黎淑贤自杀身亡。而自杀的原因,让很多网友陷入了沉默。看起来,这是一个女星钻牛尖后冲动为之,但其实,她背后所代表的那一部分“弱势”群体,才是我们为此感到悲伤之处。 所以,放大女性的极个别现象,这大概就是那种有被迫害妄想症,满脑子都是臆想出的那种受社会折磨的痛苦,就像民族矛盾浓烈的地方,会有效的压制阶级矛盾一样,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Run to you

看完的今天刚好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里祝所有女性节日快乐~ 问:“他人的人生究竟有什么魅力会如此深深吸引我们?” 答:“未来就在这里,未来就是现在”,她们即我们。 时常会问自己“从来如此,便对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吴刚

——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精彩的女性传记。但在阅读过程中,却产生了一点疑惑。作者既然是要为女性主义张目,为什么书中的传主传主形象却各色各样,有的高贵、善良,有的却偏执甚至是邪恶呢? 在读到后记时,作者的一段话令我恍然大悟。 【对我来说,这部作品不是完美女性目录,恰恰相反,我从未打算撰写这样的东西。我不但不认为我们女性必须成为令人欣赏的人,反而倡导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像某些男性一样邪恶、愚蠢和霸道。我渴望的是生命的真正自由,可以完全、完整地负担起自己的人性,包括所有的光明和所有的阴暗。】 作者的观点,大概属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传主对于女性困境的不屈服,对于女性主体性与积极自由的追求。而这些,其实与善恶无关。 在这本小传中,作者介绍了16位女性。她们大多才华横溢,往往多情善感,但也有丑恶,也有不堪。作者强调,她故意“放弃那些过于知名的女性”,着力打捞那些即将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事迹,她说“遗忘的河流中到处都是遇难者,只要登上船就可以看到她们。” 她们敢爱敢恨,她们用力活着,她们发出过呐喊,她们留下了足迹。 那些不温柔的,不崇高的,不圆满的,甚至是不幸福的,都无损于她们存在的意义。 作者用倾注情感的笔触,描绘她们的人生,这些原本可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身影,在作者笔下焕发出夺人的光彩。 她们会痛,会叫,她们带给世界惊喜,也带给世界伤害。 她们绝不是男性获取成功的标志物,也拒绝成为男性的欲望目标。 她们面孔清晰,是亮闪闪的,无可忽视的存在。这样的女性是完整的。 冲破束缚的枷锁,认清存在的状态,思考存在的意义,追求合理的预期,找到存在的价值,最终“具有全面的、完整的人性。” 从某种角度来讲,价值的回归从表达开始,所以,作者发出高呼,“姐妹们,打开我们龙一样的咽门,喷火吧!”

Cathy有只扁扁脸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本书。这本书前言和后面的女性名单真的很精彩。尤其是前言,会给人力量感。可能是前言给了别人太高的期望。导致看中间部分的时候,就觉得那些人物的传记显得很单薄。没有前言里面写的那么精彩。 不过,通过作者写的传记,也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女性所处的环境,其实是一样的。里面富有才华的女性,有些有抗争,有些有妥协,更多的看到的那些时代背景下女性处境的艰难。那种生存的艰难,那种被男权社会打压想要突破的艰难等等。也能对比出,处于现在社会的我们,女性地位是比之前有所改变,但是也没有多大改变。女性的生存条件依旧很艰难,我们依旧被打压。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直面了一场职场里的性别歧视。只有一个晋升岗位的时候,两个候选人能力都差不多的时候,领导把这个位置给了一个男生,而不是我这个女生。原因是,因为对方是个男的,没错,领导也是个男的。他们觉得这个情况很正常,他告诉我现实生活就是如此,他们感觉不到这个选择不公平。通过性别来评价别人的稳定性,通过性别来评价别人的能力,这个判断标准明明是错的,但是别人都认为是对的。就像我告诉他,我明明做的比那个男生要做的更多的工作,甚至更好时,他只能告诉我,我都看在眼里,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哪怕他后面的确给我又重新争取了一个新的晋升名额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感谢他,还是要批判他当时的选择。但是我明白,身为女性的我,后面的路还很长。而我要做的是,变得更加的强大,这样才能给我的后来者,身为女性的后来者,更大的庇护,帮助她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我愿意成为这样的垫脚石。

且借纸遁

女性的沸腾部分可以省略不读,info overload。女性小传部分非常推荐,文笔智性优美(没查到译者)。 很多feminists的作品都流露着一种狭隘的怨愤,即便是政治正确,即便身为女性,读多了也是厌烦。作为同类作品,更多地鼓励女性的自我实现,当然是完全正确的,却也有种极致的迷思,也是极致危险的。 《说吧,叙利亚》(Come,Tell Me How You Live) by Agatha Christie Ottoline Morrell: Life on the Grand Scale by Miranda Seymour 《一个旅行家的信札》 (Voyage en Auvergne 1827) 《马略卡岛的冬天》 (Un hiver à Majorque 1842) 《我毕生的故事》 (Histoire de ma vie 1855 by George Sand by Hayden Herrera Frida: A Biography of Frida Kahlo

(日行一骟)荼蘼

推荐”女性的沸腾“这一章节,可以认识更多我们可能不了解但是很厉害的女性。 (她们的成就被抹掉或者被篡改) “女性小传”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女性的沾男受难史吧。 “不是某个男人的情人,就是另一个男人的姐姐,她从来就不是她自己” 这些女性能力出众的女性,不知是受社会规训还是自身爱男思想的影响,将自己的智慧、时间、能力用来托举男性,照顾男的容忍男的。虽然可能是因为社会对女性的规训,但是看着很憋屈。最后一篇“剜出儿子双眼”还不错。 男的,偷先生、谣先生,窃取女性的成就、打压女性,无能却极度想显摆自己那无中生有的优越感。 还有作者时不时的男味也挺熏的。

九月菊

《女性小传》讲述了百余名女性的故事,她们或刚强或纤弱,或高尚或卑鄙,但所有人都耐人寻味。她们渴望的是生命的真正自由,可以完全、完整地负担起自己的人性,包括所有的光明和所有的阴暗。 罗莎·蒙特罗用她天才般的雷达探入这些精彩女性的精神世界,用她飓风般喷涌而出的表达力重新讲述她们的故事。她们既为世人所知,又为世人所陌生,她们都曾以惊人的意志力和勇气,突破种种瓶颈与局限,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贡献。蒙特罗以充满激情的笔触刻画她们的不堪、软弱和恐惧,描摹出她们在几个世纪中为成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挣扎和牺牲。而她们的故事恰好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总有女性有能力凌驾于困难之上。

william

2023·08 女性小传 By 罗莎·蒙特罗 读这本书会先有一个疑问,女性作为世界人口的一半,为此能立什么传?而且还标注是“小传”? 诚如作者所言“在深层次的本质上,男人和女人,我们拥有相同的人性。” 那么,男和女都一样,会有的成就也都会有,会有的毛病,也一样都不拉下。 还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介绍这本书吧。 这“似乎”是一部英雄女性的事迹集锦。 当男性的丰功伟绩不但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据优先地位,也在我们对世界的潜意识观点中占据优势地位。 女性的成就和过失,在这样的意识“优先”之下,似乎湮没了,女性要拓展自己的一生不得不面对艰难环境。 因此,作者用放大镜去探寻那看不见的喧嚣,因为知道她们存在和存在过而感到欣喜。 因此,女性中,也有成为令人欣赏的人,有时候也可以像某些男性一样邪恶、愚蠢和霸道。 但回到现在的时代,能够梳理历史中的风云女性,也正是说明: 我们—男性和女性—正在构建这个未来。这是第一次,我们所有人齐心协力。 当抛开男女之别,都整体当做一个“人”看待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人间。

冯萌萌

西班牙作家Rosa Montero在《女性小传》中为百余名女性立了传,她在书中塑造的并非完美的女性神话,而是一个个完整丰满的女性形象: 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一生是一次对抗黑暗的漫长逃亡,一场与混乱的隐秘战斗。她的侦探作品都是可以清楚解释的闭环世界,是数学游戏。她也热爱冒险,是个游泳健将,曾在加拿大富含硫元素的水中游泳,也曾在夏威夷沉重的木板上冲浪。 英国启蒙时代的哲学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西方女权主义的先驱,但人们主要还是把她作为《弗兰肯斯坦》作者玛丽·雪莱的母亲来纪念。在18世纪,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能作为一名独立的职业作家在伦敦安身立命,在那个时代是极其罕见的。她发表的《维护女性权利》奠定了现代女性主义的基础。 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寻梦环游记》中的亡灵女神就是以她为原型。她非常美丽,眉心浓密,总是穿着印第安女人的长裙,搭配衬裙和蕾丝,用缎带、鲜花和天鹅绒把头发编成辫子,用殖民时期的沉重珠宝装饰自己。她六岁时患小儿麻痹,肢体残疾;18岁时经历严重车祸,双腿粉碎,脊背折断,腹部穿孔。此后直至离世,她至少接受了32次外科手术,生命最后几年每天喝两瓶白兰地对抗疼痛。但她最后的作品是一幅西瓜的静物画,鲜红的果肉上写着“Viva La Vida”。 Rosa Montero在书中也为强势甚至残暴的女性立传,比如奥洛拉·罗德里格斯,她以令人压抑的方式培养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儿,因不能接受失去对女儿的掌控,近距离地朝女儿开了四枪。这些故事表明女性也可以是邪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反而是一种安慰,它再次肯定了女人具有全面、完整的人性。女性跟任何人一样,既有能力成就出类拔萃的事业,也可以成为地狱深渊。只有当女人可以跟某些男人一样愚蠢、无用、邪恶,而不会因为身为女性被特别指责的时候,才能达到社会平等。 读《女性小传》前,我对波伏瓦多少有点盲目崇拜。之前读《成为波伏瓦》时,了解过波伏瓦和萨特与他们秘密情人的关系,但我只是从波伏瓦的视角看待那些对她五体投地的仰慕者,没有考虑过她的“情人们”的感受。Rosa Montero在为波伏瓦的小传中写道:“他们(波伏瓦与萨特)更愿意统治着那群他们称之为‘家人’的人。那是一群年轻的学生,用爱和尊敬将他们包围,而他们则为这些人支付房租或医疗费用,保持终身的束缚,从不松开那根使这些人保持弱小并依赖他们二人光芒的脐带。” 谁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并概括一个人的一生,所有的传记不过是现实的众多版本之一。从不同的作者笔下了解波伏瓦,也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在私密的生活中,我们所有人都有着羞耻与不和谐的一面需要隐藏。在无穷的荣耀和无尽的悲惨之间,最终流传下来的是她的自由,以及对自我命运的负责这种美妙的壮举。不论是好是坏,波伏瓦成为她自己。 达尔文说:“我们普遍认为,女性的直觉、感性以及模仿能力都比男性更加突出,但是这些才能中,至少有几项是属于低等族群的特点,因此,女性处于一种过时的文明以及不发达的状态中。” 卢梭称:“一个智慧的女性是对她的丈夫、她的儿女,甚至对所有人的惩罚。” 康德说:“如果一个女人在繁重的学习和艰苦的思考上取得成就,就破坏了这个性别本身的优点。”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歧视女性的言论,就否认他们对科学与哲学的贡献。受进步主义思想所影响,我们倾向于相信今天自己生活的社会一定比昨天强,而明天一定比今天强,仿佛事物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不可抗拒地逐渐完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 正如Rosa Montero在出版后记中所言:“在阅读其他人的生活时,我们正在试图向他们学习,被立传的人物,是逐步发现生命这一未知之地的探索者。我们研究他们的冒险与不幸,渴望由此推测自己的将来,在面对胜利和失败,面对衰老、仇恨或失去,面对他人和自己的死亡时,一个人应该如何应对。既然世界的灾难本质日益明显,混乱已经无可挽回,婚姻不再是永恒的,等待我们的既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再也没有能让生活变得井井有条的意识形态或宗教,我们需要一张应急地图,在巨大的空虚中指明道路。” Rosa Montero笔下记录的女性只是沧海一粟。越深入女性这片浩瀚的海洋,就会发现更多的女性:或刚强或纤弱,或高尚或卑鄙,但所有都耐人寻味。女性一旦死去,就是永远的消亡,不但生命终结,也将被遗忘。历史学家、百科全书作者、学者、官方文化和公众记忆中的先驱历来都是男性,女性的行为和作品很少被记录于历史。遗忘的河流中到处都是遇难者。 在被集体遗忘的平淡无奇之下,隐藏着传奇女性们五彩斑斓的风景,有些令人敬仰,有些却声名狼藉。但她们的共同点在于一种背叛、一种逃离、一种征服。她们背叛了社会寄予的期望,逃离了女性局限的命运,赢得了个人自由。

小太阳

看了很多女性主义题材的作品,也看了很多女性主义读者的想法评论。我的认知是:不涉界。我没有男女之界,男男女女,女女男男,男女本来就是分不开的,都统称为人,有人性。就像跑马拉松比赛虽然男女因生理构造最后成绩分开计算,但是一起比赛,一起挥汗如雨一起抽筋一起补给一起鼓励。所以男女都是必不可少的,相互依存的,我身为女性,我希望人类都好,生物都好,活着的,死了的。 我也没有国界之分,炒股时经常分析国际形势,联动着找策略,但在经济上的政治反应看多了,倒是得出一条结论来,看似敌对的国家,实际上可能爱得深沉,你会知道?会让你知道?你知不知道重要吗?你的偏见或许根本就是虚无,人没必要在虚无上浪自己。不要让喜恶左右自己,接纳一切发生。我生在中国,但我不带偏见的去活着,想去去走遍世界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才能把简单单纯的第一性发挥到极致,也才有机会把自己的价值真实展现出来,像马斯克一样。 没必要陷入狭隘的“界”,而是用“道”来思考和行事,摒弃一切杂。人类,宇宙,神,假如我们这么多无知,不妨乐观一些,相信一切无知都是真善美吧!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