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历史系列(共7册)(中国史1-5+世界史1-2)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看半小时漫画,通古今中外历史! 其实是严谨的极简中国史+世界史。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明清,从四大文明古国到欧洲、日本、美国……翻开本书,在笑出腹肌的同时通晓历史。《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5》:春秋战国像个班级;大秦过把瘾就死;楚汉之争八卦多;三国就三大战役;大唐盛世开门红;两宋繁荣特有钱;元朝皇帝换得快;大明皇大多逃不开斗外敌、斗奸臣、平内乱三件事;清朝皇帝非常努力,但挡不住世界改革的浪潮……《半小时漫画世界史1-2》:简到崩溃的极简欧洲史、美国往事三部曲、一口气就能读完的日本史。四大文明古国组团出道,为啥只剩
读客熊猫君

看半小时漫画,通古今中外历史!

不器

现在好像很少见到有人看书看小说看的废寝忘食了,我记的刚上初中那会,有的学生看《诛仙》钉在座位上,不管上课下课不分上午下午;更有甚者在书桌上挖个洞,书放桌斗里这么看;后来去外地上初中,寝室有个卫生间,成了大家必争之地,晚上关在里面看水浒,太抢手都得提前预约以决定今晚谁去;高中时,图书馆开了,有人酷爱李小龙借了本《李小龙传奇》看得认真被老师没收了;有的看《盗墓笔记》落了几节数学课,后面跟不上了;大学时,18天看完《平凡的世界》,12天看完《水浒传》,6天看完《追风筝的人》,不停的刷新速度和记录我乐此不疲,我阅读速度不快,初中时听说学校一哥们儿,薄的一晚上,厚的三晚上就能看完,对这神速我一直是高山仰止,只能望其项背。现在更多的看有人刷抖音一刷一上午,连个两小时的好电影都没人有耐心看下去了,前天晚上我妈正放着电视剧刷碗,我把她拉过来坐在书桌前,给她放了《触不可及》,我妈是那种不怎么看手机电脑的人,她怕看坏眼睛,一开始她那个坐姿就是敷衍看看随时准备起身离开去继续刷碗的节奏,后来一边看一边吃我桌上碗里的葡萄,两个小时一直没动。好电影和好书是一样的,书有时候比电影还精彩。人还是要多看些书的,我一开始也不太爱看书,也不是说我现在就是个爱看书的人,是后来看着看着才知道其中的益处,我是觉得开卷有益的,即使当初的诛仙盗墓笔记,能啃下来的同学语文也不差,语文不差其他也差不了,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能有时间就尽量读一些经典,经典之所以经典,是有的人拿一辈子当作一个故事讲给你,告诉你这样好那样不好,他已经无法挽回了希望你别像他一样;有的人用一辈子去诠释一个信念,告诉你无论多难都要这样,你如果是个听人劝的有心人,这个理念会深入你的骨髓,融入你的血液,能不深刻吗?假如人生像游戏一样,这次错了,回城补满状态重来一次,大不了重开游戏,这就无所谓了,可人只有一辈子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觉得你可以为了黄金屋颜如玉去读书,但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这些就有些可惜,我觉得读书是为了精神富足,人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精神富足吗?人有两个层次的目的,一个为物质,一个为精神,没有精神空有物质是没有灵魂的,当然没有物质空谈精神也是无力的。(但世间不乏有些人没有物质也能精神富足并未全人类做出贡献,这是神人)一直很佩服周边朋友里买实体书并坚持阅读的人,我看的居多是电子书,因为能随身携带,但心里还是觉得实体书看起来更实在,而且看完一本往书架上一放特别有成就感。准备个书架吧,把看的好书都放上去。

盈歌

如果你从未读过历史,那看看混子的这套书就很好,它能有效唤醒你对历史的兴趣,还能帮助你了解历史发展的梗概,很多幽默的提炼和总结相当生动地把历史人物和事件“植入”你的意识里,想忘记都难,比如写到五胡乱华,为便于记住五胡,混子念“匈奴抢鲜卑的姐(匈奴、羌、鲜卑、氐、褐)”,写到”西晋八王之乱时,改诗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司马上西天”,东晋之乱画面感拉满,写到卫玠的帅,混子说“帅得隔壁尼姑都要翻墙来看他,圈里朋友都称他“佛跳墙“,说到吴三桂,他写道:吴三桂的故事证实了一个宇宙真理:造反这种事情,千万不要一个人单干,因为单反穷三代……令人捧腹,幽默俯拾皆是,配合漫画,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写世界史,不仅极简概述了欧洲历史,也囊括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历史,以及近代史,这样读者可以用极短的时间俯瞰全球,能够很好地对人类历史和文明演进形成总体框架式印象。 但是就这么看了一幕幕历史小品之后,你可能对历史更不懂了,里面有很多破碎的线头,还需要你打开学习历史的正确姿势认真踏实地去读史。倘若你还想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刨出点属于自己的智慧,那就要学会独立思考,看这套书时笑而不痴,切不可被混子带偏了。

不读书你想干什么

说实话,我是个历史白痴。因为不感兴趣,对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是记忆错乱,事件发生连接不上。 看历史的契机是出门旅游被朋友称文盲…… 于是开启了我历史的从头研究生涯。 怕开局阅读有难度,先从漫画简单的开始! 果然,啃上历史就不撒手了。 微信读书看历史漫画,遇到不懂的边查百度了解,然后洗澡吃饭啥的看B站上《中国通史》纪录片,嗯,我历史空空的脑袋已经有了一些大概逻辑了,偶尔刷到那种街头采访路人问历史相关的,至少我能答上来了,小小的进步了一下。 至少兴趣上来了就是好事,还会继续看历史相关书籍。 对于历史小白或者很多事件串联不起来的建议读。

水中玉

这本书不愧为神作,文字组合完美流畅,声音好听,听着就让人觉得心情舒畅,更重要的是学到的东西领会深刻,你可以直接亲自体会一下,我相信你的感觉,一定比我写的好的太多。

🍁祈曦

非常推荐对历史感兴趣的历史小白尝试一下这本书,用作者的话来说,建议大家把这个系列看成了解历史的入门内容,清楚了历史主干,再去深入了解每一段细节就会变得更加轻松。说实话,上了这么多年的历史课,都没彻底理清了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这本书读完之后,头脑里面很快有了一个大致的历史脉络,这一点真的很不错,很有利于去了解其他历史的细节。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春秋战国和明朝的历史十分的感兴趣,不过我大致看了一下《大秦帝国》,这套书约410万字,大概得读一两百个小时,希望今年暑假能看完[加油][加油]

XiaolongCCC

感觉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写书评了,今天突然觉悟,其实自己好多书读过也就是读过了,读的怎样,有没有什么想法倒是完全忽略了,回头想想,如果以这种方式读书,其实读书的意义一定是大打折扣的,20年开始读书,到今天我才突然明白些所谓“读书”的潜在内涵。 其实读书,并不是你想象的翻开一本书,读了几行字,然后读书任务就算完成了,这远远不够,或者更直接的说,这不叫读书,这叫漫无目的的消遣。和许多创造性活动一样,读书其实是需要投入精力的,这里的“精力”,当然不单单是在时间的唯度上,只要我眼睛盯着作者的输出文字,我就是在读书。这里强调的是,你需要转动自己的脑CPU,去思考,去怀疑,去总结,然后汲取思维方式,收获智慧火花。这样的过程其实就像是你画一幅画,做一顿饭,盖一座楼一样,你是在创造着什么,付出的代价是自己死亡的脑细胞。可能多数读者觉得这纯属废话,谁都知道,读书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就是在吸收知识,获得提升。但是从我自身出发,我觉得多数人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过创造,汲取。或者是一种假性的读书过程。因为我看到是,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多数人对读书的理解是,只要我读了,那我一定就是得到了什么。但是以我的读书经验,可以残酷的说,如果读书是抱着一种消遣的方式,抱着一种读过就好的心态来读书,其实读书多半是没有意义的。 生活中的很多活动,在你没真正进入到这种活动中时,你总觉的这种活动很简单,可是一旦进入到这种活动中时,你发现同在这个活动中的人,能不能把这活动搞好,却体现着太多的差异性。说话很简单,有的人说活高明,有的人说活愚蠢;读书很简单,你读一本,我也读一本,但是有的人读完没什么感觉,有个人读完启发了思维。这就是人与人活动输出的巨大差异,当然这和天赋有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没弄明白,做这项活动的正确操作是怎样的。 三年来,我读过几百本书,读完几十本书,但是我总觉的我收获的很少,因为多数书,我真的记不起来,或者我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时,书中的大智慧基本没有用武之地。于是我开始想读书的意义何在?当然,自己必须承认,读书只是一种思想上的启发,给人的改变还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的。但是仔细想,抛开实践活动,其实读书这件事儿本就没有做好,因为多数书,也就只是读过,没有思考,没有总结,没有怀疑,所以即使要实现通过读书去启发自己这样的目的,也难以实现。就像在人群中渴望记住每个人一样,我只是瞧了一眼,瞧过之后,没有交流,没有误解,没有冲突,没有去了解他,没有将我的思想和他的思想进行过碰撞,然后在瞧了他一眼之后,走开,然后他的记忆就消失了。读书也一样,你想记住它,但是你从来没有和它交流,没有思考过她的表达,你没有怀疑它的表达是否具有意义,在你合上书的那一刻,你觉得书在你身上了,你觉得很充实,但是其实你与书之间没有任何瓜葛。 那么真正的读书是怎样的,首先要思考,要边读边思考,你接收到的每一种思想,要思考它的合理性,要将他放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评判它的价值。其次,读完的每一章节,每一本,都要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要具体谈谈一本书它探究的是怎样的生活智慧,它的局限性是什么,它带给你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只有这样,才算是进入了比较合理的读书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说是我在“读书”。

露丹

从去年年底开始认真阅读《圣经》旧约的以色列历史部分,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今年接触张宏杰写的《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和《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带着我从人性的视角去解读历史,让我对自己的现状和所处的环境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半小时漫画历史》是第一本我笑着读完的历史书籍。读到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就去抖音上搜寻相关事件的解读视频,帮助理解,顺便看了一遍纪录片《河西走廊》。总算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简单的过了一遍,脑子里搭建了一个最基本的历史框架,感兴趣的朝代以后在深入研究。

风听海

本书粗略的,提纲挈领式的对世界史和中国史做了一揽子介绍,用3000多字就把中华上下五千年及世界史讲完也称得上神奇,这点还是非常人可以做到的。但正因如此,就无法做到翔实,书中有些地方比如中国史,对野史与正史甚至历史学界仍存在争议的东西就并未加以甄别,有些史实读后甚至会感到一头雾水,基于此点,对真正想学历史知识的,势必会产生误导,建议书友审慎阅读。

一部有点搞笑的历史类书籍。 我在想我初高中学历史是怎样的。总归是不大乐意的。高中还好,因为历史它考得高啊。但无甚兴趣。我了解它,只是为了分……现在看来,之前抱着这样的态度去走进历史是充满遗憾的。我只是靠近了它一点点,却从未曾敲响过历史的大门,走进它神秘的殿堂。 作为师范生,我在思考如果我成为了一名历史老师,我该如何讲述历史,让学生怀揣兴趣的同时拥有分数。 这本书带给了我一点想法,也期待我的想法能尽快实践。 最后,关于历史世界我想说,我努力再多靠近一点,再往前站一点……

作者思维灵活涉及的知识面广,可以将复杂的事情简洁的梳理出来,可以将枯燥的历史有趣的描述出来,但最起码的男女平等的问题都没学会。 文中原话“男人不能干女人的事儿,而女人胸一裹就敢当男人使。所以女人跑去当兵,跑去挂帅,更狠点的,跑去当皇帝。”默认当兵、当将,当皇帝是男人的事,这个规定是谁规定的呢?按照这个默认规定我国的所有女兵、女将领都是不对的,是裹了胸跑去做了男人的事。 文中还提到女生中性是率真个性,男扮女装的话就是辣眼睛?2017年出版书的时候还有这个歧视吗?而且我敢说所有歧视他人的都是男性,女生看到帅气的女生反应只会是好帅,而不是你没有女人的妩媚这样不行,看到男生女性化,只会变成姐妹打成一片。 网络上充斥男女对立的信息,不足为奇了,但是作为一个知古通今写出被评为“神作”作品的作者是不是应该有为人基本的底蕴?且更可悲的是打出这评分的,学习历史充实自己的女性在这歧视中习以为常意识不到。

吴帅雷

2024年 41本 《半小时漫画历史系列(共7册)(中国史1-5+世界史1-2)》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78个笔记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 618年唐朝建立、1368年到1644年的大明朝、1096年到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1337年到1453年的百年战争等等, >> 一个人能把一门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关键取决于他到底有多感兴趣,除此之外都不太靠谱。 2024/3/19 发表想法 个人能把一门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关键取决于他到底有多感兴趣,除此之外都不太靠谱。 历史是非常有趣的,我们先不谈它到底能不能带我脱离低级趣味变身为纯粹的人,光是通过它,我们忽然对世界恍然大悟这一点,就能让我如痴如醉地迷恋。好奇心被满足的一刹那,成就感爆棚,就是这么简单原始的快乐。但是在课堂上,它的表现经常不是这样,它只是一门课程,学习它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准备考试。 >> 历史是非常有趣的,我们先不谈它到底能不能带我脱离低级趣味变身为纯粹的人,光是通过它,我们忽然对世界恍然大悟这一点,就能让我如痴如醉地迷恋。好奇心被满足的一刹那,成就感爆棚,就是这么简单原始的快乐。但是在课堂上,它的表现经常不是这样,它只是一门课程,学习它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准备考试。 >> 历史是非常有趣的,我们先不谈它到底能不能带我脱离低级趣味变身为纯粹的人,光是通过它,我们忽然对世界恍然大悟这一点,就能让我如痴如醉地迷恋。好奇心被满足的一刹那,成就感爆棚,就是这么简单原始的快乐。但是在课堂上,它的表现经常不是这样,它只是一门课程,学习它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准备考试。 >> 人对世界的困惑源于无知,如果懂得更多一些,看世界的眼光就会不一样,这是知识的力量, >> 张仪,史上最会说话的男人,几乎用嘴推动了历史进程。 >> 这个听上去如雷贯耳的朝代,只活了十五年,但却打下了今后两千年封建帝制的基础。 >> 确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 >> “郡县制”,就类似我们现在的省市划分。以前全中国的地,分成一块一块,表面上是天子的,其实都分封给了各个诸侯,你爱建啥建啥,这叫封建,死了还能传给儿子,世代享有。 现在呢,改郡县了,土地全是皇帝的,直接把人扔过去当官,退休了管不动了或者生个病没治了,再扔一个,不得传给儿子,这就叫集权。 >> 不过,就文化损失这事,秦始皇是替人背了黑锅的。他烧的书只是民间的,人家宫里还有个图书馆,那里面还有备份供研究呢。真正把书弄没的,是没文化的糙汉子项羽,这货一把火烧了整个皇宫,败家玩意儿! >> 昏君+暴政+奸臣+腐败 败家四件套,一个疗程就见效!高档豪华坑爹礼品装带回家,七龙珠都救不了你。 >> 没几天,出事了。有一小队农民工赶去北京守边疆,没看天气预报,在安徽碰上大雨走不动了。注重法治的秦朝,迟到不打卡,杀头事小,扣光年终奖就不得了。两个包工头干脆拉起大旗造反,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 大哥为啥能当大哥,担当、仗义、不拘小节、敢想敢干。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 >> 东汉末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外面黄巾起义;里面太监逆袭 >> 起义不是一个地方起,而是全国各地一坨一坨起。 >> 关东联军算是黄了,但袁绍自己抢地盘还是可以的,散伙后在河北发家,最后击败了公孙瓒,变成了北方一哥。 >> 曹操光着脚迎许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结果许攸实在是个不上道的,仗着自己这点儿不光彩的功劳,老在曹操面前耍小性子,最后被砍死了 >> 两边人马抄家伙在湖北赤壁杠上,这个故事的细节不用多说,曹操北方人,一打水仗脑子就容易进水, >> 夷陵之战 故事是这样的,刘备借到荆州,马上就有客户找上门来:四川的刘璋,一个正宗的锤子,死活要请他来谈个项目。 >> 备这时候已经基本失去理智了,亲自带着小弟跟孙权在一个叫夷陵的地方决斗,这就是三大战役最后一仗“夷陵之战”。 >> 夷陵之战,发生在蜀国建立和吴国建立之间 >> 虽然三国的故事大多从黄巾起义开始讲,但真正的三国,是这个时候才开始建立的。 夷陵之战以后,三个国家谁也搞不定谁,就这么僵持了四十多年,这段时期就叫三国鼎立。 >> 家后代守不住家业,辛辛苦苦建立的魏国,结果成了自家马仔的傀儡,这个马仔就是司马。 >> 首都改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 >> 晋朝是中国最另类的一个朝代,它的特点是:事儿多,时间没人长,麻烦比谁都多,每一个阶段都很闹心,从来没消停过。所以说历史是如此的无情,天下纷争、乱局丛生,根本没人顾及它将产生的恶劣影响: >> 司马懿,一个听音乐会从来不敢坐前排的高智商男。 >> 有天趁别人都外出扫墓(老皇帝陵——高平陵)的时候,“卧病在床”的司马懿忽然跳起来夺取政权,操纵了曹家皇帝。 >> 高平陵之变,司马一家从此强大了起来。 >> 要深入学习牛皮糖精神,安于现状,哪里舒服就粘在哪里 >> 于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奇葩全集中在魏晋时代了,花色全、品质纯,各有各的精彩。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3 >> 一般拿皇帝当吉祥物的,最后都憋不住要自己上。果然没几天,宇文家和高家干脆把皇帝们踹飞,自己上位。 于是西魏、东魏双双改朝换代,变成了北周&北齐。 >> 注意,宇文泰和高欢没有亲手赶皇帝下来,都是打好基础让儿孙上。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篡位的惯用技巧。 >> 科举制就这么从唐朝兴盛起来 >> 科举考点啥呢?古时候科学技术还没那么受重视,那就来点文化知识吧,于是大家都去钻研诗词歌赋,这就是唐诗兴盛的原因。 >> 她开创了武举,练家子也有了出头的机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子仪。郭子仪武举出身后开始当兵,几十年后他帮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拯救了整个帝国。 >> 安禄山还有个小弟叫史思明,跟着他一块搞事,著名的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 >> 唐末苛捐杂税很重,又碰上大旱,有个叫黄巢的,高考没考上,就带着大家造反。考不上大学,不代表没文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写菊花的诗就是黄巢的作品,诗没听过,电影总看过吧。 >> 最早的太极宫,再加上后来修建的大明宫和兴庆宫,被称为长安三大内,代表了大唐巅峰时期的三个 >> 关于“东西”这个词的由来,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从“东市、西市”这里来的,因为这两个地方啥都能买到,所以就有了“买东西”这个词。 >> 但是有繁荣就有衰落,长安城的繁荣和大唐王朝的鼎盛是分不开的。等到安史之乱之后,大唐一天不如一天,长安城也就慢慢衰落下来,最后在连年兵乱中被逐渐废弃。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 >> 后人为了区分历史上同名的朝代,称它们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这事儿就叫杯酒释兵权,可能是史上最成功的股权交易。 >> 宋神宗,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支持了王安石变法。 >> 世界上很少有男人,能对中老年妇女造成如此系统又全面的杀伤。于是一个文艺范的小鲜肉,就这样被顶上了皇帝的宝座。 >> 江浙农民工,叫方腊 >> 除了鲜卑,还有女真等,个个彪悍。到了今天,他们仍然有一个战斗力爆表的名字:东北人 >> 可大宋朝已经被宋徽宗给掏空了,实在拿不出钱来,于是宋徽宗、宋钦宗以及整个赵家皇室,就在这个时候被绑去了金国。 >> 这里我们要感谢宋徽宗,正是因为他生了不少儿子,儿子们分散在各地,没有被一网打尽,才保住了大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他是金国名将,大宋死敌:完颜宗弼 >> 如果这个名字你们记不住,没关系,在汉人这边,他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呼:金兀术。那这个金兀术,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呢? >> 连首都都从蒙古往南搬到了元大都(今北京)。 >> 元朝的汉化搞得还不错,然而也仅仅是不错而已。蒙古人搞汉化,只是为了统治汉人,并没有理解汉人的精神。元朝之所以存活不到一百年,是因为他们至少有两件事没汉化明白。 1.皇位继承 汉人的王朝,基本都能维持三四百年,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很看重一个规矩:老皇帝没了,长子顶上;长子没了,长孙继续,依此类推。 >> 嫡长子继承制,从周朝就开始了。 >> 这个制度的优点在于,谁是下一任皇帝早已说得清清楚楚,按规矩来。虽然篡位的事情不少,但多数时候,皇权交接都是平稳的。 但蒙古人不一样。如果大汗死了,全家人先坐下来开个会,选一个最厉害的人出来做下一个大汗 >> 黄河一决堤,朝廷就得找农民工来修。治理黄河本来是件利国利民的事,结果被干出了祸国殃民的社会效 >>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 这个地方当时叫集庆,朱元璋来了改叫应天,今天它叫作南京 >> 就在去南京的这段时间里,朱元璋用心经营自己的势力,结识了很多今后重要的伙伴,比如大名鼎鼎的刘伯温。 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战略,也是在这期间确定的 >> 世上哪有什么性格不合,是人家没想要你。 ——朱元璋 >> 其实像陈友谅、刘福通这些元朝末期造反的领导者,都是地主阶层的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5 >> 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时刻对市场保持敏感。 >> 万历年间,隔壁日本的战国时代刚刚结束,一个叫丰臣秀吉的小矮子统一了全国。 >>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最后障碍,是海西女真中的叶赫部落。据说叶赫首领立下了一个诅咒:就算只剩最后一个女人,也要灭了爱新觉罗。这个诅咒当然大概率是个传说,不过日后大清的权力果然落到了一个叶赫那拉氏女人的手上,历史就是这么意味深长。 >> 到这里为止,经过了三代皇帝,老对手准噶尔最终纳入大清版图。乾隆把这块地方正式命名为新疆。 >> 她借训练海军的名目,建了颐和园供自己玩乐。而当年犀利的北洋海军,舰船久不更新,破旧不堪 >>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必须勇于且善于拥抱变化,随时保持谦卑,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强大。大清王朝至死都没能真正明白这一点,因此没能赶上这列世界快车。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是这个遗憾又无比宝贵。 ◆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当代的历史。” >> 历史是高大上的,与普通人的生活无关。 >> 别急,任何一个打得火热的地方,总有个在角落默默憋大招的家伙,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和希腊的马其顿。 马其顿在希腊北边,相当于希腊的郊区。城里人玩得嗨,谁也没想到这么个农家乐,居然把希腊统一了起来。 这个人是谁? >> 从此它的地盘遍布全世界,24小时都能见到太阳,号称日不落帝国。  >> 第二次希波战争 两年后,公元前490年,大流士派了十万大军坐船又来到希腊。  这次波斯仔在雅典附近一个平原登陆,然后理所当然地跟雅典的兄弟干了一仗。 这个地方就是著名的马拉松平原。 这场战役就叫马拉松战役。 它之所以如此出名,是雅典以一万多人生生打败了波斯的十万大军之后,有个叫斐里皮德斯的士兵飞奔回雅典城报捷。据说他一口气跑了40公里,等于绕学校操场跑了100圈…… >> 希腊人赢得了希波战争,回家关起门来继续内讧,自己打得不可开交;薛西斯回国也被政事忙得焦头烂额,最后还被自己的宰相谋杀了。 >> 后果是圣殿骑士团全被搞死,那天是10月13日星期五,也变成了“黑色星期五”的说法之一。 大团长被当作异端 >> 世纪是西班牙的巅峰期,能和奥斯曼帝国抗衡,没事抓着教皇打,欧洲没一个镇得住它。它还给自己整了个头衔: 日不落帝国。 对了,后来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就是模仿参考西班牙的。 >> 次完整的团队建设,包括共同跟敌人打一仗,再关上门自己干一仗。 对对对,我说的是古希腊。 >> 南北战争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讧,就是南北战争,原因大家都知道:为了爱和正义,解放黑奴! >>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历史上没有一场仗是因为爱和正义打起来的,所有的流血都是因为钱 >> 历史上大多数的“正义”,通常都并存着非常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大家在理解历史、理解世界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人性的作用,不要贬低也不要拔高。当然,我们没必要因此对世界失望,即便利益是每场战争的重大影响因素,人性的真善美总能在大方向上掌控全局。

我之前读过不少书,但从没有正儿八经的去读完一本历史书,我总是觉得人生的哲学很重要,所以我读书侧重方面几乎都是人性以及自己会感兴趣的书。但其实很多书都是有历史背景的,当对每个时期的历史有了解之后,会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尽可能在读的时候做到与书的同频。 这是我第一次读完有关于历史的书,从我慢慢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开始我查过不少书籍,我试着读著名的历史书籍但是我并没有坚持下来,我意识到这样的方法是不适合我的,我重新计划了读史计划,那么入门书籍就显的尤为重要了,要找一本不过于枯燥不过于繁杂的书籍。于是我开始阅读《半小时漫画历史系列》,说真的刚开始看就被吸引了,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生动有趣,漫画的结合以及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让我积累了历史知识也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从到英国读书后,我旅游过不同国家的博物馆,从埃及到土耳其再到美国等等,我虽然是喜欢的,但总感觉是走马观花有一种想了解但根本不了解的无力感,现在读完这本书再将一些知识点和博物馆串联起来才明白了逛博物馆的意义在哪里,也明白了在不懂历史背景下和了解背景历史下原来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我认为这本书作为入门是极好的,图与文字的结合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历史。接下来对于欧洲的旅行也有了计划,历史背景➕旅游的结合是我接下来学习的目标。我想这就是理论➕实践吧! 2024.6.11-7.5

知否知否Gin~

历史是什么?雨果曾说: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混子哥的半小时漫画,很有趣,语言诙谐幽默,挖苦式的调侃常常让人眼前一亮。 1)依旧对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摸不着头脑。 2)以前上学读书时,接触的是历史课本,除了“背背背背”,好像并不怎么关心历史背后的逻辑。等过了中考和高考之后,历史已经被我抛在一边了,偶尔想起历史来,总觉得自己已知道大概,便没有多大的兴趣去读历史了!然而,我所谓的“读过了”“学过了”历史,也只是“昙花一现”,其实是“错过了”历史的美好和壮观。 3)看完半小时漫画历史篇,警醒了自己,无论是看电视,看电影,游览名胜古迹,都不可走马观花,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历史,谨慎地审视历史潜在的逻辑,多学习,多思考! 才窥到历史小小的一隅,就已经被其俘获了!继续努力![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小妞

第一次看这种漫画版的书,很新颖,也很好理解。本书写了整个历史的过程,对整个历史有了很好的理解,不过后面讲的其他国家的历史看的很懵,可能也是源于不了解,底下的评论也很棒,不懂的我就会去下面看下。 其中有几个部分我因为单看过书,明朝和清朝所以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理解到,整个历史的来龙去脉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以后就再对每个部分更深入的去了解 一个国家必须勇于且善于拥抱变化,随时保持谦卑,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强大。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重视人才,总结经验。 随笔记录: 1.西周 东周 2.春秋:齐,晋,楚,吴,越王勾践 东周小结: 戎打西周→西周迁移国都变为东周→东周没落→齐国"挟天子以令诸侯"主持大局→齐国退出舞台→晋国楚国争霸→晋联吴制楚→秦国救楚→越国出现 3.战国:韩 赵 魏 楚 燕 齐 秦 4.秦国:嬴政 统一文字,货币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项羽成功但最后被刘备围攻,跳乌江 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萧何,张良,韩信) 5.西汉 新朝 东汉 刘备(关羽,张飞),孙权,诸葛亮 赤壁之战和曹操 6.三国: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 晋:曹操下面的小弟司马 乱,司马内斗没完 西晋~东晋 7.五胡十六国:匈奴抢鲜卑的姐 8. 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9.大统一:隋朝隋文帝,隋炀帝 10.大唐盛世 唐高祖(李渊)~~~李世民造反唐太宗 科举 周朝:武则天 武则天当上皇帝的三把火: 第一把→丈夫唐太宗 第二把→丈夫兼无血缘儿子唐高宗 第三把→儿子唐中宗和唐睿宗 唐中宗到唐睿宗~~唐瑞宗儿子李隆基 五代十国 11.宋:和金国打,最后蒙古和宋灭了金 宋朝繁荣,清明上河图 12.元:蒙古(忽必烈) 13.明:朱元璋 废丞相 朱棣 嘉靖年间,明世宗时期:(乱) 1. 壬寅宫变(宫女) 2. 庚戌之变(蒙古) 3.浙江福建倭寇入侵严重(日本) 4.严嵩 当权谄媚 5.戚继光 抗倭名将 14.清:后金改名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