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内心那座山 伊迪丝·埃格尔 伊迪丝·埃格尔,今年已94岁,匈牙利裔犹太人。1944年,她16岁的时候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见证了父母和600万犹太人被杀害。而她却成为了幸存者。 50岁的时候在美国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埃格尔说,最糟糕的牢笼并不是奥斯维辛,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希望让我们活在当下而不是把自己锁在过去经历的事件的牢笼中,并且开启精神牢笼的大门。 埃格尔一辈子都在跟奥斯维辛时的经历做斗争,她的人生经历过如此大的痛苦,但是她发现,真正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持续性影响的东西,是我们自己内在的精神所建造的精神牢笼。由此在书中提出了12种牢笼。 1.受害者心态型牢笼 2. 逃避型牢笼 3. 自我忽视型牢笼 4. 秘密型牢笼 5. 内疚和羞耻型牢笼 6. 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 7. 僵化思维型牢笼 8. 怨恨型牢笼 9. 恐惧型牢笼 10. 评判型牢笼 11. 绝望型牢笼 12. 不宽恕型牢笼
书中探讨的十二种心理问题在人们身上非常常见,几乎每个出现心理问题的人都能从书中得到启发。比如,在应对“为什么我丢了工作”“为什么我的配偶出轨”这样的受害者心态时,作者告诉我们,苦难是人生的常态,而受害者心态则可以选择,我们应以平和的襟怀应对这件事,把自己的精力和想象力放在如何应对上,而不是沉溺于事件本身。在讨论自我忽视的问题时,作者表示,“如果爱需要通过良好的举止和优异的成绩赢得,那这根本就不是爱,而是操纵。”“你拥有别人永远不会拥有的东西,那就是你自己的一生。”“当你获得自由,你需要为真实的自己担负起责任来。”书中对十二种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解读充满真知灼见,很有启发性。
大概是因为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脆弱的人,有时觉得自己也无法理解他人的脆弱。比如原生家庭的问题,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成年人要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的父母。也无法理解每天抱怨社会内卷,却从未拼尽全力努力的人。对我来说困难就如同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我只需要选择去冲破埋伏还是击退追兵即可。我不会抱怨命运抑或是社会环境,也不会后悔任何一种自己的选择。我只会想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达到我的目的,以及我需要怎样做才能更高效的达到我的目的。在达到目的前遇到的困难都不是失败,失败是我自己放弃了目标。如果后有追兵,我手里没有兵器,而前面是一条布满尸体和蛆虫的河,我会毫不犹豫不浪费一秒钟的选择渡河。但脆弱的人不会这么做,他们会抱怨为什么有追兵在追他,为什么前面的河这么多尸体,为什么自己命这么苦,为什么别人有船有兵器而自己却一无所有。可想而知,如果他们只抱怨而不前行,等待着他们的,是被追兵击杀而死。 当然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这也是我特别爱看心理学书籍的原因。它能让我更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能让我学会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和而不同,学会尊重。 这本书同样是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作者通过一个个案例,教我们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与思维,以及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积极思维,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与美好。 书中有一段作者自己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她说着自己读完博士就要50岁的时候,他的校长说,“不管怎样你都会50岁的。”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为了让自己成长,你需要让自己进化,而不是原地打转。 为自己的人生起舞,努力享受人生,自己决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永怀希望,不辜负自己的每一天生命。
◎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检查自己的感觉。每天找一段空闲时间,比如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在超市排队结账的时候、刷牙的时候,深呼吸,然后问自己:“我现在的感觉是什么?”扫描自己的身体,寻找诸如紧张、麻痹、愉悦或疼痛的感觉,看看自己是否能识别出一种感觉,并给自己的感觉命名。不要带有任何评判的念头,也不要试图改变自己的感觉。 ◎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 每天找一段时间观察自己的感受,并让这成为习惯。接着,在你出现了强烈的情绪(消极或积极)时,试着与自己的感受共处。如果可以,尽力远离那些使你喜悦、悲伤或愤怒的情境。安静地坐下来,调整呼吸。闭上眼睛,把手轻轻地放在膝盖或腹部上,这可能会有帮助。开始给自己的感觉命名,然后看看自己是否能定位身体里的感觉。好奇地打量自己的感觉。那个感觉是热的,还是冷的?让你放松还是紧张?让你痛心、焦躁还是悸动?最后,仔细观察感觉是怎样改变或者怎样消散的。 ◎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 当你回避说出自己的感觉时,回想一下最近与朋友、伴侣、同事或家人的一次对话。现在为你的真实感受负责还为时不晚,表达你的真实感受也来得及。告诉与你对话的那个人,你正在回想你们的谈话,而且很乐意继续与他交谈。找一段你们都方便的时间,告诉他:“我当时不知道怎么表达,但现在我明白了,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大概能读到此书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可以算是命运的幸存者。 虽然每个人幸存的因果缘由各有各的不同,但对于生命意义的本质却是殊途同归。 此书的文字,有时会想到才读完的《金刚经说什么》。 “云何降伏其心”,嗯,那就是翻越此书里提到的所有类型的牢笼,大概此问题可不成问题。 而后“善护念”,嗯,那就是从接纳自己、宽恕自己、善待自己开始,由善吾善,以及人之善,方成为可能。 而后“心无所住”,嗯,感受是感受,想法是想法,不应将感受混同于想法,当有感受时,就此感受,感受完了,就此翻篇,心无他物。 而后“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嗯,因过去的创伤而被困住的情绪需要去释放它,不让过去的经历决定自己是谁;因未来的不确定而产生的恐惧需要去识别它,不让虚假的恐惧妨碍自己活在当下,而当下的自己是谁,这是一个自由的选择,自由的力量在于不做心智的囚徒。 而后“明心见性”,嗯,诚实,对自己诚实,认清自己并不完美,做过蠢事,让自己内心的那会评判存在偏见的“纳粹”赶出去,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权做个人之感,无关是否得当。
本书作者埃格尔博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作者16岁时(1944年春天),她与两位姐姐及父母被送进集中营,父母当天被杀害,她在那儿被关了八个月。 作者:集中营這堂功课,丰富了我的生活,赋予了我的力量,即使生命充满了无数的悲伤和痛苦,甚至濒临死亡,它依然是一份礼物。 作者50岁时获得心理学博士,2019年她92岁时写本书的序言。 四十多年来,她帮助了无数的人,现正在帮助着你和我,愿我们生活得自由幸福,永远不要成为任何人或任何事的受害者。 阅读时,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慈悲,对读者的真诚和爱意,平视(平等)和尊重。 期盼作者的"拥抱可能"早日上架!
走出思维的牢笼,让心灵重获自由。 本书讲述了12个生活中常出现的困境。 1.受害者心理牢笼 2.逃避性牢笼 3.自我忽视型牢笼 4.秘密型牢笼 5.内疚和羞耻性牢笼 6.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 7.僵化思维型牢笼 8.怨恨型牢笼 9.恐惧型牢笼 10.评判型牢笼 11.绝望型牢笼 12. 不宽怒型牢笼 心若是牢笼,处处是牢笼,自由不在于外,而在于内心,“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亲爱的 请找到真正的自己 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 你不必为了被爱而去努力 你只需要成为自己 愿你每一天越来越像你自己 加油 ///// 《越过内心那座山: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 笔记 ◆ 推荐序一 >> 如何能放弃借口,直面人生?如何走出自己的牢笼?如何能为自己的自由负责?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阐述。“时间流逝,吾等亦随之改变”——活在当下,这是古老的拉丁谚语给出的建议;“获得自由的关键是不断成为真正的自己” / ◆ 推荐序二 >> “即使生活充满了无数的创伤和痛苦,让你痛不欲生、悲伤难过,甚至濒临死亡,它仍然是一份礼物” ◆ 译者序 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 >> 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 / ◆ 序言 释放我们的心智囚徒 >> 希望有两方面的定义:一个是能够意识到不论自己的痛苦多么强烈都只是暂时的;另外一个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 希望让我们活在当下而不是把自己锁在过去经历的事件的牢笼中,并且开启精神牢笼的大门 ∥ ◆ 第一章 受害者心态型牢笼: 现在怎么样了? >>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转变。 >> 走出受害者心态型牢笼的关键 ◎那件事发生在那个时候,请活在当下。 ◎利用自己的自由 ◆ 第二章 逃避型牢笼: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没有百优解 >> 走出逃避型牢笼的关键 ◎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 ◎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 ◆ 第三章 自我忽视型牢笼: 与他人的所有关系都会走向终结 >> 走出自我忽视型牢笼的关键 ◎只要我们练习,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每天标记自己工作的时间、享受爱的时间和玩的时间。 ◎给自己一些爱。 ◆ 第四章 秘密型牢笼: 一个屁股坐在两把椅子上 >> 走出秘密型牢笼的关键 ◎如果你是一个“屁股坐在两把椅子上”的人,你就会变成一个半吊子 ◎诚实从开始练习对自己说实话开始 ◎在给你安全感的人面前讲出真心话 ◆ 第五章 内疚和羞耻型牢笼: 除了你自己,没人会拒绝你 >> 爱自己并不是自恋! >> 走出内疚和羞耻型牢笼的关键 ◎你做到了。 ◎你关注的东西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 第六章 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 什么还没发生呢? >> 走出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的关键 ◎让故去的人安息。 ◎灵魂永不灭 ◆ 第七章 僵化思维型牢笼: 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 >> 走出僵化思维型牢笼的关键 ◎温柔地拥抱自己。 ◎看到他人的本来面目。 ◎合作,而不是控制 ◎如果对方变得更好,你会怎样对待对方? ◆ 第八章 怨恨型牢笼: 你会希望和自己结婚吗? >> 走出怨恨型牢笼的关键 ◎改变你的舞步。 ◎学会关照自己的情绪。 ◎你会希望和自己结婚吗? ◆ 第九章 恐惧型牢笼: 你是正在进化还是在原地旋转? >> 走出恐惧型牢笼的关键 ◎我可以、我想要、我愿意。 ◎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 ◎识别自己的恐惧。 ◆ 第十章 评判型牢笼: 你的内心住着一名纳粹 >> 走出评判型牢笼的关键 ◎你最讨厌的人是你最好的老师。 ◎我们天生就具有爱的能力,只是后天习得了恨。 ◎你想传递下去的遗产是什么? ◆ 第十一章 绝望型牢笼: 假如今天我幸存下来,明天我就会自由 >> 希望是最大胆的想象 >> 走出绝望型牢笼的关键 ◎不要用巧克力包裹大蒜。 ◎不让自己气馁是需要勇气的。 ◎希望是对好奇心的一种投资。 ◆ 第十二章 不宽恕型牢笼:没有愤怒就没有宽恕 >> 走出不宽恕型牢笼的关键 ◎我准备好宽恕某人了 ◎承认并释放自己的愤怒。 ◎原谅自己。 // ◆ 后记 >> 我们不能赶走痛苦,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过,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礼物,甚至可以学会珍惜自己的创伤 >> 你有机会决定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以及你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能揭开隐藏在暗影中的那些谎言,发现并找回真正的自我 >> 亲爱的,我祝愿你也能选择让自己逃脱牢笼,让自己获得自由;祝愿你能让自己的那些痛苦变为人生的重要经验教训;也祝愿你能够选择留下哪种精神遗产 ——你可以传递痛苦, 当然,也可以留下礼物。
作者是美国知名心理医生和心理学教授,更是一位成功走出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她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来访者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12种有效途径,以走出12种精神牢笼。从书中,我们能找到疗愈自己的力量,同时找到疗愈自己的方法。
越过内心那座山 伊迪丝·埃格尔 伊迪丝·埃格尔,今年已94岁,匈牙利裔犹太人。1944年,她16岁的时候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见证了父母和600万犹太人被杀害。而她却成为了幸存者。 50岁的时候在美国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埃格尔说,最糟糕的牢笼并不是奥斯维辛,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和贝拉的婚姻中,有个两个可爱的女儿,在婚姻中认识到自己精神世界的牢笼。原来牢笼者是被动送来的,都不是主动来的。作者列举了12种心理问题的牢笼,受害者型,逃避型,内疚型,自我忽视型,恐惧型,悲伤型,不宽恕型,秘密型,僵化思维型,怨恨型,评判型。一系列的精神世界牢笼一点一滴勾起了内心深处角落的阴暗面,原来没有人可以和你过不去,除非你同意。能治愈一切的不是时间,而是你在时间里做的那些事情。读心理书籍,慢慢去了解自己,慢慢的治愈自己,接纳自己,重修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 下面是摘抄 1,离婚并不能解决一段关系当中的情感问题。离婚只是给你一种法律的许可,让你与另外一个人重复相同的婚姻模式!离婚不会给你自由。无论玛丽娜是决定和丈夫离婚,还是维持婚姻,她要努力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发掘自己对婚姻的需求和期待,并治愈由此而来的创伤。 2,下一次他说你错了的时候,你只需回答‘你说得对’。他无法与此对抗。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说谎,因为每一个人都会犯错,任何人也都会有所改善。你只需要说:‘是的,你是对的。’” 如果我们否认别人对我们的指责,我们就仍在接受它,就会为一些不是我们做的事情负责。当你步入他设的局,他的目标就变成了你,而不是他的感受。请停止拯救他,那是他需要面对的问题。” 3,诚实地清点自己拥有什么非常重要。人们很容易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批评,关注错误和抱怨,却很少在意自己拥有什么。不过,我们都是有优点的,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去关注些什么。 4,匈牙利有一句谚语——“你在烛光下能找到最黑暗的影子”。 5,亲爱的请你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你不必为了被爱而去努力,你只需要成为自己。愿你每一天越来越像自己,去拥抱当下的美好的人和事物。 6 ,人们生气往往是因为期待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总认为一切都是另一个人的错,是对方加重了我们的情绪负担,可是真正让我们陷入牢笼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 7,如果你感到悲伤,就不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这对你没有好处。 8,亲爱的,你无论如何都会活到50岁——或者活到30岁、60岁,或者90岁。所以,你不妨冒个险,去体验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为了让自己成长,你需要让自己进化,而不是原地打转。 9,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 亲爱的,我们不是无所不能,也不是一无是处,关注自己,接纳自己,感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拥抱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 愿人生由原来的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再到先知先觉!进化ing ……🌈🌈🌈
作者写出的十二个问题 也是我自己一直以来的经历 从2016-2021的六年间是我的全部蜕变 现在我也终于可以笑谈过往 那些曾经让我不安,恐惧,焦虑,愤怒等等的情绪 自己过得一团乱麻还要想办法拯救别人导致亲密关系中的矛盾不断的升级… 好在现在这一切都终结了 我不再因为小事争执,不再因为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责怪旁人,我开始渐渐的能理解众生都有不同的疾苦,我开始可以平静的接纳自己的平庸与缺陷,我努力向内看,向内求平衡,不满足就去满足自己,不快乐就接受不快乐,我也更愿意分享,更愿意体谅,付出不在要求对等的回报,不愿意的事情也学会了直接拒绝。 这几年看的书不白看,走的弯路也没白走,改变观念,如书中所言,我生存的法则是幸存者法则,对于获得我感恩拥有,对于错过我坦言失落,对于锱铢必较的人我顺其自然,对于优秀的人我衷心称赞,对于不同频的人我渐渐远去。 人生本身就是冒险,就是不确定,就是相对而言,现在的我,在亲密关系中我坚持做一棵树,不再试图改变别人,不再想要证明我对你的爱,我生长自己的枝芽,不在乎风雨不在乎旁人的眼光… 也想明白了,当下的风景与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不必要非得有什么成就,不必要非得见识过多少世面,看到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感恩当下,期待明天,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
余华说一种阅读和一本书的相遇,有时候也是一种缘分。我想我和这本书的缘分来的刚刚好。在D音上魏坤琳教授推荐的就来微读上搜了还真有,D音的大数据是真的很6,之前看彭凯平教授讲的积极心理学,大数据就给你推相关联的。读这本书有3句话我特别喜欢。深刻又充满智慧–––你无论如何都会五十、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你一直都有选择的权利。生活虽然不能时时刻刻积极向上,但我们还是要保持向上的力量,让自己的心种满鲜花。多给自己力量,暗示自己。能困住你的,只有你自己。作者写的12种类型的牢笼,每读一个我都会代入自己,有时候会特别压抑。也许就如作者所讲 境由心造,心若走不出牢笼,处处皆是困境。最近在看王阳明的纪录片。总觉得一个的成长和开悟是非要历经苦难和契机。但这种苦又有几个人可以承受和负担呢
很佩服作者,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惨绝人寰的处境中能活下来,40多岁才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一步步走上了疗愈别人,也疗愈自己的道路。 作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40余年,如今还在世的话,大概快98岁了,经历了大屠杀的惨况,还能活下来,并且让自己活得那么充实,她究竟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了什么力量呢? 我其实看前面她的经历,会想起意义疗法的创始人弗兰克尔,没想到这两人是师生。 的确,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抛进这无常的命运中,下一刻灾难可能就会来临,但只要有你想要的和爱的人,或者想创造的,你就能活下去,他们俩都始终在逆境中都让自己葆有选择如何回应的权利,作者和弗兰克尔的经历充分践行了这一点。 也让我再次想起《活出生命的意义》里的那段金句: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个间隙,人的所有自由、幸福和选择都存在于这个间隙中。 我们永远有选择的自由。 感谢这本书总结的十二种普遍困境,非常具有普世意义,我最喜欢受害者心态型牢笼,评判型牢笼,秘密型牢笼,还有自我忽视型牢笼等…… 要知道,很多牢笼其实并没有上锁,你完全可以打开它,自己走出来,但你亲手给自己戴了镣铐,把自己给困住了,你无法找到出口。 但主动权一直在你手上,是时候推开栅栏,打开困住自己的心门了,前面有无数的可能在拥抱着你。
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方法 (1)受害者心态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那件事发生在那个时候,请活在当下。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转变。 ◎利用自己的自由。 (2)逃避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 ◎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 (3)自我忽视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只要我们练习,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每天标记自己工作的时间、享受爱的时间和玩的时间 ◎给自己一些爱。 (4)秘密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如果你是一个“屁股坐在两把椅子上”的人,你就会变成一个半吊子。 ◎诚实从开始练习对自己说实话开始。 ◎在给你安全感的人面前讲出真心话。 (5)内疚和羞耻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你做到了。积极暗示自己“我可以” ◎你关注的东西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6)未解决的悲伤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让过去的人/事过去,活在当下 ◎灵魂永不灭。试想“这个人希望我怎样?” (7)僵化思维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温柔地拥抱自己。 ◎看到他人的本来面目。 ◎合作,而不是控制。 ◎如果对方变得更好,你会怎样对待对方? (8)怨恨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改变你的舞步。(沮丧-对抗-弥补) ◎学会关照自己的情绪。 ◎你会希望和自己结婚吗? (9)恐惧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多说我可以、我想要、我愿意。 ◎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 ◎识别自己的恐惧。 (10)评判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你最讨厌的人是你最好的老师。 ◎我们天生就具有爱的能力,只是后天习得了恨。 ◎我们无法选择过去做过或经历过什么,但我们可以创造一份自己的遗产 (11)绝望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不要用巧克力包裹大蒜。 ◎希望是对好奇心的一种投资。 (12)不宽恕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我准备好宽恕某人了吗? ◎承认并释放自己的愤怒。 ◎原谅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段想要回避但偶尔还会想起的过去,或是一个忘不了的人,又或者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朋友,请与过去的自己和解,走出精神的牢笼,拥抱现在的自己和崭新的未来。
越过内心那座山 伊迪丝·埃格尔 伊迪丝·埃格尔,今年已94岁,匈牙利裔犹太人。1944年,她16岁的时候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见证了父母和600万犹太人被杀害。而她却成为了幸存者。 50岁的时候在美国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埃格尔说,最糟糕的牢笼并不是奥斯维辛,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希望让我们活在当下而不是把自己锁在过去经历的事件的牢笼中,并且开启精神牢笼的大门。 埃格尔一辈子都在跟奥斯维辛时的经历做斗争,她的人生经历过如此大的痛苦,但是她发现,真正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持续性影响的东西,是我们自己内在的精神所建造的精神牢笼。由此在书中提出了12种牢笼。 1.受害者心态型牢笼 2. 逃避型牢笼 3. 自我忽视型牢笼 4. 秘密型牢笼 5. 内疚和羞耻型牢笼 6. 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 7. 僵化思维型牢笼 8. 怨恨型牢笼 9. 恐惧型牢笼 10. 评判型牢笼 11. 绝望型牢笼 12. 不宽恕型牢笼
书中探讨的十二种心理问题在人们身上非常常见,几乎每个出现心理问题的人都能从书中得到启发。比如,在应对“为什么我丢了工作”“为什么我的配偶出轨”这样的受害者心态时,作者告诉我们,苦难是人生的常态,而受害者心态则可以选择,我们应以平和的襟怀应对这件事,把自己的精力和想象力放在如何应对上,而不是沉溺于事件本身。在讨论自我忽视的问题时,作者表示,“如果爱需要通过良好的举止和优异的成绩赢得,那这根本就不是爱,而是操纵。”“你拥有别人永远不会拥有的东西,那就是你自己的一生。”“当你获得自由,你需要为真实的自己担负起责任来。”书中对十二种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解读充满真知灼见,很有启发性。
大概是因为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脆弱的人,有时觉得自己也无法理解他人的脆弱。比如原生家庭的问题,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成年人要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的父母。也无法理解每天抱怨社会内卷,却从未拼尽全力努力的人。对我来说困难就如同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我只需要选择去冲破埋伏还是击退追兵即可。我不会抱怨命运抑或是社会环境,也不会后悔任何一种自己的选择。我只会想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达到我的目的,以及我需要怎样做才能更高效的达到我的目的。在达到目的前遇到的困难都不是失败,失败是我自己放弃了目标。如果后有追兵,我手里没有兵器,而前面是一条布满尸体和蛆虫的河,我会毫不犹豫不浪费一秒钟的选择渡河。但脆弱的人不会这么做,他们会抱怨为什么有追兵在追他,为什么前面的河这么多尸体,为什么自己命这么苦,为什么别人有船有兵器而自己却一无所有。可想而知,如果他们只抱怨而不前行,等待着他们的,是被追兵击杀而死。 当然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这也是我特别爱看心理学书籍的原因。它能让我更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能让我学会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和而不同,学会尊重。 这本书同样是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作者通过一个个案例,教我们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与思维,以及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积极思维,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与美好。 书中有一段作者自己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她说着自己读完博士就要50岁的时候,他的校长说,“不管怎样你都会50岁的。”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为了让自己成长,你需要让自己进化,而不是原地打转。 为自己的人生起舞,努力享受人生,自己决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永怀希望,不辜负自己的每一天生命。
◎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检查自己的感觉。每天找一段空闲时间,比如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在超市排队结账的时候、刷牙的时候,深呼吸,然后问自己:“我现在的感觉是什么?”扫描自己的身体,寻找诸如紧张、麻痹、愉悦或疼痛的感觉,看看自己是否能识别出一种感觉,并给自己的感觉命名。不要带有任何评判的念头,也不要试图改变自己的感觉。 ◎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 每天找一段时间观察自己的感受,并让这成为习惯。接着,在你出现了强烈的情绪(消极或积极)时,试着与自己的感受共处。如果可以,尽力远离那些使你喜悦、悲伤或愤怒的情境。安静地坐下来,调整呼吸。闭上眼睛,把手轻轻地放在膝盖或腹部上,这可能会有帮助。开始给自己的感觉命名,然后看看自己是否能定位身体里的感觉。好奇地打量自己的感觉。那个感觉是热的,还是冷的?让你放松还是紧张?让你痛心、焦躁还是悸动?最后,仔细观察感觉是怎样改变或者怎样消散的。 ◎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 当你回避说出自己的感觉时,回想一下最近与朋友、伴侣、同事或家人的一次对话。现在为你的真实感受负责还为时不晚,表达你的真实感受也来得及。告诉与你对话的那个人,你正在回想你们的谈话,而且很乐意继续与他交谈。找一段你们都方便的时间,告诉他:“我当时不知道怎么表达,但现在我明白了,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大概能读到此书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可以算是命运的幸存者。 虽然每个人幸存的因果缘由各有各的不同,但对于生命意义的本质却是殊途同归。 此书的文字,有时会想到才读完的《金刚经说什么》。 “云何降伏其心”,嗯,那就是翻越此书里提到的所有类型的牢笼,大概此问题可不成问题。 而后“善护念”,嗯,那就是从接纳自己、宽恕自己、善待自己开始,由善吾善,以及人之善,方成为可能。 而后“心无所住”,嗯,感受是感受,想法是想法,不应将感受混同于想法,当有感受时,就此感受,感受完了,就此翻篇,心无他物。 而后“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嗯,因过去的创伤而被困住的情绪需要去释放它,不让过去的经历决定自己是谁;因未来的不确定而产生的恐惧需要去识别它,不让虚假的恐惧妨碍自己活在当下,而当下的自己是谁,这是一个自由的选择,自由的力量在于不做心智的囚徒。 而后“明心见性”,嗯,诚实,对自己诚实,认清自己并不完美,做过蠢事,让自己内心的那会评判存在偏见的“纳粹”赶出去,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权做个人之感,无关是否得当。
本书作者埃格尔博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作者16岁时(1944年春天),她与两位姐姐及父母被送进集中营,父母当天被杀害,她在那儿被关了八个月。 作者:集中营這堂功课,丰富了我的生活,赋予了我的力量,即使生命充满了无数的悲伤和痛苦,甚至濒临死亡,它依然是一份礼物。 作者50岁时获得心理学博士,2019年她92岁时写本书的序言。 四十多年来,她帮助了无数的人,现正在帮助着你和我,愿我们生活得自由幸福,永远不要成为任何人或任何事的受害者。 阅读时,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慈悲,对读者的真诚和爱意,平视(平等)和尊重。 期盼作者的"拥抱可能"早日上架!
走出思维的牢笼,让心灵重获自由。 本书讲述了12个生活中常出现的困境。 1.受害者心理牢笼 2.逃避性牢笼 3.自我忽视型牢笼 4.秘密型牢笼 5.内疚和羞耻性牢笼 6.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 7.僵化思维型牢笼 8.怨恨型牢笼 9.恐惧型牢笼 10.评判型牢笼 11.绝望型牢笼 12. 不宽怒型牢笼 心若是牢笼,处处是牢笼,自由不在于外,而在于内心,“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亲爱的 请找到真正的自己 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 你不必为了被爱而去努力 你只需要成为自己 愿你每一天越来越像你自己 加油 ///// 《越过内心那座山: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 笔记 ◆ 推荐序一 >> 如何能放弃借口,直面人生?如何走出自己的牢笼?如何能为自己的自由负责?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阐述。“时间流逝,吾等亦随之改变”——活在当下,这是古老的拉丁谚语给出的建议;“获得自由的关键是不断成为真正的自己” / ◆ 推荐序二 >> “即使生活充满了无数的创伤和痛苦,让你痛不欲生、悲伤难过,甚至濒临死亡,它仍然是一份礼物” ◆ 译者序 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 >> 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 / ◆ 序言 释放我们的心智囚徒 >> 希望有两方面的定义:一个是能够意识到不论自己的痛苦多么强烈都只是暂时的;另外一个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 希望让我们活在当下而不是把自己锁在过去经历的事件的牢笼中,并且开启精神牢笼的大门 ∥ ◆ 第一章 受害者心态型牢笼: 现在怎么样了? >>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转变。 >> 走出受害者心态型牢笼的关键 ◎那件事发生在那个时候,请活在当下。 ◎利用自己的自由 ◆ 第二章 逃避型牢笼: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没有百优解 >> 走出逃避型牢笼的关键 ◎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 ◎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 ◆ 第三章 自我忽视型牢笼: 与他人的所有关系都会走向终结 >> 走出自我忽视型牢笼的关键 ◎只要我们练习,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每天标记自己工作的时间、享受爱的时间和玩的时间。 ◎给自己一些爱。 ◆ 第四章 秘密型牢笼: 一个屁股坐在两把椅子上 >> 走出秘密型牢笼的关键 ◎如果你是一个“屁股坐在两把椅子上”的人,你就会变成一个半吊子 ◎诚实从开始练习对自己说实话开始 ◎在给你安全感的人面前讲出真心话 ◆ 第五章 内疚和羞耻型牢笼: 除了你自己,没人会拒绝你 >> 爱自己并不是自恋! >> 走出内疚和羞耻型牢笼的关键 ◎你做到了。 ◎你关注的东西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 第六章 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 什么还没发生呢? >> 走出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的关键 ◎让故去的人安息。 ◎灵魂永不灭 ◆ 第七章 僵化思维型牢笼: 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 >> 走出僵化思维型牢笼的关键 ◎温柔地拥抱自己。 ◎看到他人的本来面目。 ◎合作,而不是控制 ◎如果对方变得更好,你会怎样对待对方? ◆ 第八章 怨恨型牢笼: 你会希望和自己结婚吗? >> 走出怨恨型牢笼的关键 ◎改变你的舞步。 ◎学会关照自己的情绪。 ◎你会希望和自己结婚吗? ◆ 第九章 恐惧型牢笼: 你是正在进化还是在原地旋转? >> 走出恐惧型牢笼的关键 ◎我可以、我想要、我愿意。 ◎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 ◎识别自己的恐惧。 ◆ 第十章 评判型牢笼: 你的内心住着一名纳粹 >> 走出评判型牢笼的关键 ◎你最讨厌的人是你最好的老师。 ◎我们天生就具有爱的能力,只是后天习得了恨。 ◎你想传递下去的遗产是什么? ◆ 第十一章 绝望型牢笼: 假如今天我幸存下来,明天我就会自由 >> 希望是最大胆的想象 >> 走出绝望型牢笼的关键 ◎不要用巧克力包裹大蒜。 ◎不让自己气馁是需要勇气的。 ◎希望是对好奇心的一种投资。 ◆ 第十二章 不宽恕型牢笼:没有愤怒就没有宽恕 >> 走出不宽恕型牢笼的关键 ◎我准备好宽恕某人了 ◎承认并释放自己的愤怒。 ◎原谅自己。 // ◆ 后记 >> 我们不能赶走痛苦,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过,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礼物,甚至可以学会珍惜自己的创伤 >> 你有机会决定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以及你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能揭开隐藏在暗影中的那些谎言,发现并找回真正的自我 >> 亲爱的,我祝愿你也能选择让自己逃脱牢笼,让自己获得自由;祝愿你能让自己的那些痛苦变为人生的重要经验教训;也祝愿你能够选择留下哪种精神遗产 ——你可以传递痛苦, 当然,也可以留下礼物。
作者是美国知名心理医生和心理学教授,更是一位成功走出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她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来访者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12种有效途径,以走出12种精神牢笼。从书中,我们能找到疗愈自己的力量,同时找到疗愈自己的方法。
越过内心那座山 伊迪丝·埃格尔 伊迪丝·埃格尔,今年已94岁,匈牙利裔犹太人。1944年,她16岁的时候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见证了父母和600万犹太人被杀害。而她却成为了幸存者。 50岁的时候在美国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埃格尔说,最糟糕的牢笼并不是奥斯维辛,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和贝拉的婚姻中,有个两个可爱的女儿,在婚姻中认识到自己精神世界的牢笼。原来牢笼者是被动送来的,都不是主动来的。作者列举了12种心理问题的牢笼,受害者型,逃避型,内疚型,自我忽视型,恐惧型,悲伤型,不宽恕型,秘密型,僵化思维型,怨恨型,评判型。一系列的精神世界牢笼一点一滴勾起了内心深处角落的阴暗面,原来没有人可以和你过不去,除非你同意。能治愈一切的不是时间,而是你在时间里做的那些事情。读心理书籍,慢慢去了解自己,慢慢的治愈自己,接纳自己,重修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 下面是摘抄 1,离婚并不能解决一段关系当中的情感问题。离婚只是给你一种法律的许可,让你与另外一个人重复相同的婚姻模式!离婚不会给你自由。无论玛丽娜是决定和丈夫离婚,还是维持婚姻,她要努力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发掘自己对婚姻的需求和期待,并治愈由此而来的创伤。 2,下一次他说你错了的时候,你只需回答‘你说得对’。他无法与此对抗。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说谎,因为每一个人都会犯错,任何人也都会有所改善。你只需要说:‘是的,你是对的。’” 如果我们否认别人对我们的指责,我们就仍在接受它,就会为一些不是我们做的事情负责。当你步入他设的局,他的目标就变成了你,而不是他的感受。请停止拯救他,那是他需要面对的问题。” 3,诚实地清点自己拥有什么非常重要。人们很容易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批评,关注错误和抱怨,却很少在意自己拥有什么。不过,我们都是有优点的,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去关注些什么。 4,匈牙利有一句谚语——“你在烛光下能找到最黑暗的影子”。 5,亲爱的请你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你不必为了被爱而去努力,你只需要成为自己。愿你每一天越来越像自己,去拥抱当下的美好的人和事物。 6 ,人们生气往往是因为期待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总认为一切都是另一个人的错,是对方加重了我们的情绪负担,可是真正让我们陷入牢笼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 7,如果你感到悲伤,就不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这对你没有好处。 8,亲爱的,你无论如何都会活到50岁——或者活到30岁、60岁,或者90岁。所以,你不妨冒个险,去体验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为了让自己成长,你需要让自己进化,而不是原地打转。 9,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 亲爱的,我们不是无所不能,也不是一无是处,关注自己,接纳自己,感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拥抱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 愿人生由原来的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再到先知先觉!进化ing ……🌈🌈🌈
作者写出的十二个问题 也是我自己一直以来的经历 从2016-2021的六年间是我的全部蜕变 现在我也终于可以笑谈过往 那些曾经让我不安,恐惧,焦虑,愤怒等等的情绪 自己过得一团乱麻还要想办法拯救别人导致亲密关系中的矛盾不断的升级… 好在现在这一切都终结了 我不再因为小事争执,不再因为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责怪旁人,我开始渐渐的能理解众生都有不同的疾苦,我开始可以平静的接纳自己的平庸与缺陷,我努力向内看,向内求平衡,不满足就去满足自己,不快乐就接受不快乐,我也更愿意分享,更愿意体谅,付出不在要求对等的回报,不愿意的事情也学会了直接拒绝。 这几年看的书不白看,走的弯路也没白走,改变观念,如书中所言,我生存的法则是幸存者法则,对于获得我感恩拥有,对于错过我坦言失落,对于锱铢必较的人我顺其自然,对于优秀的人我衷心称赞,对于不同频的人我渐渐远去。 人生本身就是冒险,就是不确定,就是相对而言,现在的我,在亲密关系中我坚持做一棵树,不再试图改变别人,不再想要证明我对你的爱,我生长自己的枝芽,不在乎风雨不在乎旁人的眼光… 也想明白了,当下的风景与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不必要非得有什么成就,不必要非得见识过多少世面,看到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感恩当下,期待明天,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
余华说一种阅读和一本书的相遇,有时候也是一种缘分。我想我和这本书的缘分来的刚刚好。在D音上魏坤琳教授推荐的就来微读上搜了还真有,D音的大数据是真的很6,之前看彭凯平教授讲的积极心理学,大数据就给你推相关联的。读这本书有3句话我特别喜欢。深刻又充满智慧–––你无论如何都会五十、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你一直都有选择的权利。生活虽然不能时时刻刻积极向上,但我们还是要保持向上的力量,让自己的心种满鲜花。多给自己力量,暗示自己。能困住你的,只有你自己。作者写的12种类型的牢笼,每读一个我都会代入自己,有时候会特别压抑。也许就如作者所讲 境由心造,心若走不出牢笼,处处皆是困境。最近在看王阳明的纪录片。总觉得一个的成长和开悟是非要历经苦难和契机。但这种苦又有几个人可以承受和负担呢
很佩服作者,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惨绝人寰的处境中能活下来,40多岁才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一步步走上了疗愈别人,也疗愈自己的道路。 作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40余年,如今还在世的话,大概快98岁了,经历了大屠杀的惨况,还能活下来,并且让自己活得那么充实,她究竟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了什么力量呢? 我其实看前面她的经历,会想起意义疗法的创始人弗兰克尔,没想到这两人是师生。 的确,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抛进这无常的命运中,下一刻灾难可能就会来临,但只要有你想要的和爱的人,或者想创造的,你就能活下去,他们俩都始终在逆境中都让自己葆有选择如何回应的权利,作者和弗兰克尔的经历充分践行了这一点。 也让我再次想起《活出生命的意义》里的那段金句: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个间隙,人的所有自由、幸福和选择都存在于这个间隙中。 我们永远有选择的自由。 感谢这本书总结的十二种普遍困境,非常具有普世意义,我最喜欢受害者心态型牢笼,评判型牢笼,秘密型牢笼,还有自我忽视型牢笼等…… 要知道,很多牢笼其实并没有上锁,你完全可以打开它,自己走出来,但你亲手给自己戴了镣铐,把自己给困住了,你无法找到出口。 但主动权一直在你手上,是时候推开栅栏,打开困住自己的心门了,前面有无数的可能在拥抱着你。
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方法 (1)受害者心态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那件事发生在那个时候,请活在当下。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转变。 ◎利用自己的自由。 (2)逃避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 ◎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 (3)自我忽视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只要我们练习,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每天标记自己工作的时间、享受爱的时间和玩的时间 ◎给自己一些爱。 (4)秘密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如果你是一个“屁股坐在两把椅子上”的人,你就会变成一个半吊子。 ◎诚实从开始练习对自己说实话开始。 ◎在给你安全感的人面前讲出真心话。 (5)内疚和羞耻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你做到了。积极暗示自己“我可以” ◎你关注的东西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6)未解决的悲伤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让过去的人/事过去,活在当下 ◎灵魂永不灭。试想“这个人希望我怎样?” (7)僵化思维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温柔地拥抱自己。 ◎看到他人的本来面目。 ◎合作,而不是控制。 ◎如果对方变得更好,你会怎样对待对方? (8)怨恨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改变你的舞步。(沮丧-对抗-弥补) ◎学会关照自己的情绪。 ◎你会希望和自己结婚吗? (9)恐惧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多说我可以、我想要、我愿意。 ◎改变是成长的同义词 ◎识别自己的恐惧。 (10)评判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你最讨厌的人是你最好的老师。 ◎我们天生就具有爱的能力,只是后天习得了恨。 ◎我们无法选择过去做过或经历过什么,但我们可以创造一份自己的遗产 (11)绝望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不要用巧克力包裹大蒜。 ◎希望是对好奇心的一种投资。 (12)不宽恕型 走出牢笼的关键: ◎我准备好宽恕某人了吗? ◎承认并释放自己的愤怒。 ◎原谅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段想要回避但偶尔还会想起的过去,或是一个忘不了的人,又或者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朋友,请与过去的自己和解,走出精神的牢笼,拥抱现在的自己和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