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内耗:过一个不累的人生

若杉
若杉,原名方雪,心理咨询师,开设了公众号撰写心理学科普文章,文章曾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壹心理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已出版《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2019年,在北京开设心理咨询工作室,累计咨询时长超过3000小时。
无尽星空流浪者

🔥2022年第 177 本书 🚴‍♀️最近看书不少,可是都没有时间评论。老想着写出一个很出色的书评,既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又可以在书籍阅读后得基础上,升华一下,有自己的东西。可是很多东西就是你越是想做的更好,想做的有水平,往往是无从下手。因为你把目标🏁定的起点太高了,就像水流一样,往往是从高处往低处走,谁人见过谁往高处流?所以还是贾平凹的那句,不要管体裁,不要管任何形式,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就行了。确实,你往往是啥都不想,想到哪写到哪,就像一条河流一样,顺流而下,就到哪算哪,也许才会日夜奔袭不停。我有时候会强迫自己把书评写成诗,写成其他的,最后可能东西都有点硬的感觉。 🤽‍♂️人也是一样的你不要想东想西,先做起来,做着做着,你就知道如何做了。而不是还没做,就在那里想了一大堆这个难,那个不可能。最后真的就啥也干不成了。还是伟人的那句话说的对“干就对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人生也是一样的,当你不考虑你幸不幸福的时候,你就是最幸福的。每当你想的乱七八糟的时候,就停下来,干点其他事情,不要让自己闲着。你没有精力想东想西的时候,你就不会跟自己内耗,也不会想过去做的不对的,埋怨,后悔自己的行为。更不会为了未来不确定的东西在那里浪费心神。也不会为了其他人的表情,语言,行为,在那里暗自揣测,当个牵线木偶,被别人情绪,精神控制。做你自己,任何时候,做你自己。你自己得感受最重要,你高兴你高兴的,你难过你难过的。不要管别人的话,他娘的,你只为自己负责,他们为他们自己负责。至于过去的事情那就过去了,想他干嘛,又改变不了,老子错就错了,你能咋的?未来的事情,那就到了再说,好好把现在手头的事情做好了就好了!

Svasti(梵 吉祥童子)

对于我来说,每每读过一本书📚如果没有给自己做个总结,觉得时间稍久会忘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催着自己写个读后感,虽然写的不好,还是趁热打铁地记录一下主要内容吧。 《停止内耗:过一个不累的人生》这本书,是一个心理学专业人士的经验之谈,作者从日常的工作中发现:很多人生活得很累、不快乐、不幸福,不是外在生活环境出现问题,更多的是源自自己心理的内耗;怎样从内耗中走出来,过一个不累的人生,作者带着强烈的爱心[爱心]给与了明确的引导和建议。 首先,为了活好自己,每个人应该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一个完整的自己。 不要因为活在别人的套子里和社会的潜规则里而模糊了自我;也不要因为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错以为“我”所了解的便是真正的自我;不要让贴在身上的标签束缚了自己,这些标签大多是别人加在自己身上的,但时间长了,慢慢也会形成一种自我认同。由于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即使过着拧巴的生活,在拧巴中痛苦着,在痛苦中迷茫着,也不知道生活为何如此,更不知道如何改变。就像本书中提到的: “有时候,我们太渴望去探索陌生的世界、结识陌生的人,却在猛然清醒的那一刻发现,最陌生、最不了解的人,其实是自己。”所以,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要真正的了解自己。 第二,我们一起来看看[让我看看]有哪些内耗[疑问] 作者列举了“带刺的自卑”、“上瘾的讨好”、“高成本的取悦”、“追求完美”等情形都是带来内耗的主要来源,内耗必然带来心理压力、情绪束缚,我们人生的目标是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让人性越来越成熟完美,所以,我们在客观评判自己的基础上,放掉一切虚假的束缚,给自己松绑。 最后,作者引导大家要如何停止内耗,让自己变得更好![加油] 1、不必想得太多,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2、不必做“懂事蹦”; 3、给情绪以自由; 4、 该求助时要明确求助。

🌈简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往往自己的情绪有时都管不好,还是个行走的火药桶。瞎操心个什么劲儿,别人的情绪关你什么事?不要总想着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更不要总奢望解决掉每个问题。 请你停止内耗,过去不如你所愿的事物已经过去,未来无可预测。珍惜当下每一天,把所有的精力回归到内心。向阳而生!

晒过太阳的猫

摆烂和躺平的区别: 摆烂,是一边焦虑内耗,一边无所事事; 躺平,是一边保持平和的心态,一边按部就班地完成该做的工作。 “最好的药物是忙碌,最好的治愈是读书,最好的爱情是自爱,最好的自爱是自律”。发现没,我们的大脑在空闲下来的时候最容易想东想西,不管是好的、坏的,思绪一下子飘到云端,一会儿降落到泥尘,最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混乱。拒绝焦虑内耗,同时也拒绝无所事事。学会求助,学会互助,学会接受,然后按部就班地去生活。

1倍大的汤圆

过的是不累的生活 才好 要认真的将回忆放下,放下回忆呀,把窸窸窣窣的人和声音撇开,要懂得拒绝,也要懂得为什么,是回忆拉高了我们的联想,联想很难,想象很累 是想象中的果实 触摸的是期待 是呆和代价 是硬性的 也是硬 嗯 好

水儿💋

【2023】第64本书,6月28日,7小时。《停止内耗:过一个不累的人生》。摘抄一部分喜欢的内容+自己的感受: 擅长背后,皆是努力。 活在状态里的快乐要比活在目标里的快乐更长久,也更踏实。 罗伊·马丁纳曾经说过:“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可以自由地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在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人生最重要的不过是五件事——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和奉献。 我们越是勇于面对自己的冲突并且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自由和更强大的力量。只有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选择了焦虑,请一并选择热爱。探索与攀登的路上总是免不了的焦虑,但是热爱会让你心甘情愿地忍受这份焦虑,并在每一次精进与成长之后,为自己感到欢喜。 知道自己不够好,也知道世界不够好之后,你才会明白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只要用心一点、努力一点,明天就会比今天好一点。 舒适圈可能是最适合你的圈。其实是“舒适圈”的定义一直被误解了,经过努力到达的自己擅长的领域,那不叫舒适圈,而是努力的成果。如果可以在心态平和、环境优雅的状态下完成工作和生活的挑战,请一定要这样选择。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有益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真正要跳出的“舒适圈”,应该是指终日无所事事、漫无目标的行尸走肉人生。 我曾经“奋斗”过,甚至“战斗”过,但离开那个卷狼型的工作氛围不是因为做了逃兵,而是我见识过不需要那么互相“战斗”也可以完成任务的正常工作环境。如果可以在心态平和、环境优雅的状态下完成工作和生活的挑战,请一定要这样选择。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有益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

此木是柴

停止情绪内耗,一本非常不错的心理咨询书籍,本书不仅告诉你内耗是什么,如何发生的,还告诉你我们应该如何规避内耗。生活本来就是一本书,每个人走的都是不同的路,希望你阅读过本书后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另一面并及时纠正后来,而不是继续走弯路。 其实停止内熬说简单点就是想的多做的少,仅此而已。只要行动起来内耗就会逐渐消失的。

泥匠天使👼

内耗就是自己的“作”,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作”的时候矛盾、沮丧、自负又虚伪,但这些都是内耗,想想看是不是这些情绪影响了我们美好生活的权利。其实,内耗是可以解决的,首先是你得“看见” ‼️我们太习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太习惯按照社会默许的规则过自己的生活,也太习惯把“大家都这样”当成自己生活的必然选项。可是,你就是你啊!你有权利与别人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你的生活节奏应该由自己掌握。 ‼️破解了关于自我的密码,才让生活重新舒展开来。 有时候,我们太渴望去探索陌生的世界、结识陌生的人,却在猛然清醒的那一刻发现,最陌生、最不了解的人,其实是自己。 ‼️人天生是需要安全感的,但是又不能仅仅依靠安全感而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大的“活出自我、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的愿望,这个愿望有时候会被轻易地定义成“有病”。 ‼️每个人都应该是特别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选择。当你发现自己过得与别人不太一样时,你要庆幸,你在为自己生活,而不是为某种规则活着。 你没有病,只是想做你自己而已。 ‼️那些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幸福的人,不是完全依靠天赋而享受着上天的馈赠,而是甘愿为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付出。 擅长背后,皆是努力。 ‼️取悦,可能是内耗程度最高的事情,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且导演了一场又一场的内心戏。在本该提升自己、做喜欢的事情的年纪,选择了苦闷,丢掉了本该找到的自我。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不值得的。如果一定要取悦,请你先取悦自己。 ❤️愿我们在喧闹的世界里,依然看得见自己。

简单、幸福

没读这本书之前,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很满意,每天很忙碌也很充实,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每天晚上都会觉得特别的疲惫,这种疲惫不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疲惫。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自己内耗如此严重,书中提到的很多细节自己都有,遇到很多事情对自己过于要求苛刻甚至完美,所以处理问题时就会有各种想法,担心这样害怕那样,内心上演无数场情绪斗争戏,最后很多话还是选择憋回去不说出来,然后委屈了自己,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内耗的习惯,所以才会觉得累。以后要学会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勇于面对和调整自己的心态,遇事别往心里搁,也别总是为别人考虑而忽视自己的内心,要学会拒绝自己不太情愿的事,勇于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停止内耗,知足常乐,做个快乐而简单的孩纸👐格局打开

江涛

内耗可能很多人都会存在。对自己过往选择的悔恨等等一些自责,都会让自己深深陷入到情绪内耗中,而忘记当下的正常生活。 每个人都需要那么一段时间去了解自己的过往,处理与自我的关系。回顾曾经走过的路,过去并不是没有意义,正如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然后调整状态,重新上路,带着对前路满满的信心,一刻不停地奔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愿你的生活,如所期、如所愿,真实而不拧巴。哪怕辛苦,也可以看见光亮,一直都是自己笃定的模样。

欣 宝 🔆

停止内耗的方法: 1.不要总想着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2.不要总奢望解决掉每个问题 3.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拒绝做“老好人” 4.减少内心戏,立足于当下,以事实为依据 5.要有“边界感”,不该过问的不过问,不该操心的不要瞎操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做好自己

阳光彩虹🌈小白马

心里的伤,身体知道。内耗已经让我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乳腺结节。我决定不再内耗打开了这本书。 生活:ta为什么那样跟我说话?凭什么?我又没那样说ta,其实别人早已把那件事情抛之脑后,我还是反复咀嚼ta伤害我的话,每每想起,就觉得生气,严重时候气的睡不着觉。 工作:我到底该怎么拒绝一些事情,拒绝了是不是对我不利?会不会得罪人了,以后工作不好开展? 感情:ta心情不好怎么了,我没说错话没做错事吧?ta为什么变冷淡了?和家人的相处中是不是那句话说不合适了? 未来:我的肠胃不好,还有结节,我不会年纪轻轻就得癌症吧?有一天工作不保怎么办?将来有一天出事怎么办?爸爸妈妈还能陪我多久?我的小孩未来不会生大病吧?我的家庭以后会是什么走向? 过分地追求别人的认同,会让我们更少地看见自己。长久地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会失去自我。 我总得是在婚姻中渴望得到老公的认可和认同,因此他一否定我,我特别有挫败感。听到别人对我的负面评价,我就开始怀疑我自己整个人,觉得自己人不行,而不是这个行为的问题。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还会非常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不会去向外归因,只会向内归因,内在的自我批评就出现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评判标准。 一直不敢、也不愿承担责任,所以做事喜欢问别人,这样最后就算结果不好,还可以怪到别人身上。不敢承担责任,其实是内心恐惧,害怕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事情,担不起责任。其实承担责任还意味着对结果负责。把你自己和所做的事情分开。一件事失败了,并不代表你自己不好,它只能代表你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仅仅是某件事情没有做好,那只要重新努力,把事情做好就好了。但如果定义为“自己不好”,就相当于整个人被否定,被一棒子打死。 对于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想要成为的自己,父母或是身边的人从来都不是真正的阻力,他们只是需要一点时间理解,并且想要看到你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你不会让所有人满意。无论你如何取悦别人,总会有人对你不满意,哪怕你把自己弄得完全失去自我,变成一个老好人,依然会有人不喜欢你,可能仅仅只是因为你太好以至于让别人觉得没有个性。 想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或是认为自己能做好所有的事情。这样的执念就会将自己置于别人的评价体系中,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需求,也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只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别人的身上,以获取一个“你真的很好”的评价。 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总会有人是不喜欢的,怎么做都会有人觉得不好。放下自己的执念,不再期待每个人都喜欢你或认可你,表示拒绝的“不”字,就不会那么难以出口了。 没有谁可以一直获得别人的认可,你是什么样的人和你做了什么事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概念,你要学着把它们区分开来。便不会对偶尔的批评和指责感到忧心忡忡。谁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你也一样。 取悦者最大的损伤不在于时刻需要照顾身边人的情绪,而在于他们过多地关注别人而丧失了自我。 当你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至少懂得不在自己觉得委屈的时候还强迫自己去顺应别人。向内求索,读懂自己多看看自己想要什么。读懂自己。觉察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 学会表达。只要你鼓起勇气表达一次就会发现,表达的结果不但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还让你因此争取到属于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向别人表明自己的界限,获得别人的尊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你是有权利不委屈的。在这个前提之下,你开始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当委屈感出现的时候,试着表达出来,而不是选择一个人忍下来。 如果你想要顶级的成就,必然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不是认真,不是尽力,而是全力以赴。 改变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积极地承认一个人的不完美,不会让你更多地看到人性的恶,而是在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同时,更能珍惜每一个朋友、亲人的耀眼之处。 学习书法的过程,除了要把每一个字写好,更重要的是领略书法本身的美,感受练习书法可以带给人的平和,体会充实自己的喜悦。 先完成,再完美。 每一次的愤怒,表面上看是因为不公平或者不够格,深层次的原因是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而最常见的需求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尊重和被理解,另一种是物理或心理的领地被侵犯。 物理的自由从来都不如心灵自由来得更坦荡和彻底。心灵自由了,才是真的自由。 因为目标未达成而焦虑,因为目标达成而无聊。所以,生活才会不停地在二者之间切换。 处理坏情绪,最好的方式便是如这般细嚼慢咽,你得允许自己慢慢咀嚼和消化。因为只有当我们屈服于自身的情感,允许这些感受流过我们的内心,治愈的过程才会开始。在被负面情绪侵袭而感到不堪其扰的时候,用这些美好的记忆替换,可以迅速地改变当时的心境。想太多的时候,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想太多的人来说,敏感既是财富,又是魔咒。愿所有想得太多的人,既能好好享受自己的特质,又能与自己好好相处。 骑墙派”,就是总想占着生活里好的部分而不愿承担坏的部分,坐在墙头,拼命做着权衡,却始终找不到最优解。骑墙派”背后都有一个贪心的灵魂,想要所有的好,又没有做好准备承担那些好处背后要付出的代价。 真正快乐的人都是目标明确并敢于舍弃的人。他们知道人生从来就不会完满,拥有一样,便要舍弃另一样。

L7

一直以为这本书书名是“减少内耗”,今天完整看了一下标题,发现竟然是“停止内耗”。可是内耗怎么可能会停止呢?我们在与人交往,在与这个世界交手的时候怎么可能做到时时的自由与坦荡呢?这更多的是作者对我们的期待,希望我们不内耗,活得轻松些,正因为有这些正能量正价值观的作者存在,让我不断在阅读中降低我的焦虑程度。从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你怎样看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后面还补充了一下“但世界不是孤独的”,所幸,我眼里的世界是丰富的未知的充满挑战性的。同时对于情绪,书中说“不要压抑情绪”,情绪不会消失,只会收到压抑,重要的是我们解决情绪,让情绪变好的方法。我也深刻了解到了自己属于“骑墙派”,我想要所有的好,却不肯承担任何不好的地方。就拿爱情来说,我想要跟他在一起,却害怕做不成恋人还丢失一个朋友;但我如果不说出来我又放不下,不能好好开展另一段恋情。我就在做与不做之间反复横跳,我不断权衡利弊,不愿意承担坏处,就好像自私又贪婪的笨蛋,活得煎熬又痛苦。我不愿意取舍,但我这次选择和自己和解,无论我会做出什么选择,另一个选择也不会是对的,我的选择没有标准,不同的选择路上都有不同的风景。“敢取舍”是我想对自己勇敢说的话。这本书可能看起来有点心灵鸡汤,但着实有在一步步治愈我的内耗,他告诉我不必把我自己看得那么重要,要敢于爱,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敢于向朋友寻求帮助,要建立稳定的价值观……“我会变得更好,过一个不累的人生”…

一袭白衣映江雪

内耗是自己和自己作对,是一个人内心两种或多种意识冲突产生的结果。 因为是内耗,所以没有赢家,无论哪一种意识占上风,都会被内耗浪费掉一部分精力。 为什么会产生内耗?多半是受到太多社会规则的限制。这些规则是从小到大外界强加于己的,有些被自己认同,有些不被认同,那些自己不认同的规则和自己的感受产生冲突,就需要花精力去辨别到底是应该以自己的感受为主,还是以规则为主?这种冲突越激烈,内耗越严重。

一铖心理咨询

看完第1个章节就不想再往下看了。 简介里作者说的很好听,说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但是当第1个来访者诉说自己在婚恋中遇到问题时,作者并没有给出什么有实质意义协助,而直接跟对方说,两个人在一起住不开心,为什么要在一起? 来访者明明是不会处理婚恋关系,不知道如何与女友和谐和平衡的在一起生活。而作者却让他们分开居住,彼此保持距离,那这种距离、这种关系又如何可以称作是亲密关系呢?难道作者的意思是说来访者直接可以保持一种两地分居的婚恋关系吗? 这样的婚恋观点,这样的心理咨询,我真的无法接受。 作为婚恋的双方,两个人在一起就是需要面对不同的生活习惯,彼此磨合,最终达到一种平衡,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对双方都是有一定的挑战。如果两个人可以面对这个挑战,达成一定的共识和平衡,那么这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生活,甚至是白头偕老。我认为这才是婚姻的意义。这才是婚姻应该达到的状态。这才有可能,借由两个人的相处,组建一个家庭,甚至未来会有宝宝,组建一个三口之家。 现在这个时代,离婚率这么高,甚至有很多人恐婚,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去面对,或者处理好婚恋关系,而不是要让我们的婚恋关系处在分居、分开、若即若离的状态,那只是一种逃避,一种无法面对亲密关系的逃避。 真正一个人的成熟是敢于去面对婚恋当中一切的不习惯,不适应,真正的能够理解对方的同时,又能够让自己不那么拧巴,不那么纠结,不那么内耗,同时还能够与对方和谐美好的生活在一起,这才是一个走进婚姻的成年人的状态。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