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杰弗里·E.杨 珍妮特·S.克罗斯科
本书提出了其中11种长期的、自我伤害的人格模式,书中将其称为“性格陷阱”。这本书把非常复杂的原材料变得简单易懂。读者将非常容易理解性格陷阱的概念,并能快速地辨别出自己身上的性格陷阱。作者从其真实的临床经验中提取的丰富案例材料,也有助于读者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认清性格陷阱。此外,作者在书中展现的技术,对于帮助人们实现改变具有异乎寻常的力量。他们使用多元整合的方法,既保留了认知疗法实操性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特点,也融入了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体验性疗法的技术。
Aimer

2023.12.4 我之前看《影响力》第一章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基因和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如果说一个人的人生陷入了恶性循环,应该怎样从性格入手改变命运? 带着这个问题打开的这本书,不得不说收获很大。 十一种性格陷阱,自己比较严重的地方就占了三四个,看到三分之一时就两天没睡好觉,感觉自己终于发现了一些关于命运的真相,感觉到愤怒,很荒谬,又很痛苦。不过还是坚持看完了。 我认为治愈性格陷阱总的来说就一句话: “找到被爱的证据,平衡现实与感觉。” 就是当你被困在自己的感受里的时候,情绪问题又被激活了的时候,一定要去到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事件本身和自己。比如当自我缺陷感被激活时,就想一想,别人说过你有什么优点?自己感觉自己有什么优点?即使是有些缺点,那些缺点又能给你带来什么?是千夫所指?是众叛亲离?都不会,你的朋友也有缺点,但你明显不会跟他/她们绝交。😂 又比如说感觉自己不被爱时,再想一想,那些所有被人帮助过的瞬间、那些阳光与微风抚过皮肤的瞬间、那些小猫小狗赖在你身上撒娇的瞬间……再不济,就是身体里的细胞,在你受伤生病时为了让你活下去而拼命战斗的瞬间。这些所有,就是,你被爱的证据。 且特别神奇的是看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两个月里,我的一些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哪怕再“复发”😂我也能自己解决了。总之,很棒的一本自助书,推荐给有需要的人。♥️♥️

John

其中有关创伤缺陷的部分,其实我已经了解得比较多了,重点看了权力错觉这一部分。但是感觉收获不大,有太多列表式的设计,让阅读的流畅度降低了,关于安全感、独立生活、情感生活的链接、自尊以及自我表达,我在其他心理书中了解得比较多了,这本书比较笼统,对每一种类型的深入程度没有那么够,可能有这方面问题的书友需要看更有针对性的书,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变自己。

月季月月开还是季季开

分好几次看完了这本书。最开始是去年陷入情感困扰时,对自己产生深深的怀疑和否定,看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甚至去寻求了牧师的帮助,也看了很多自我成长类的书籍,那个时候会觉得好像都有戳到我。我本身是一个内向的人,很多时候会自我反思过多,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怪圈也就是钻牛角尖,怎么也走不出来。不过看这类书籍,也确实可以帮助认识自己,不能全信但是可以参考。主要的是如何更好的接纳自己,而不是去否定自己。 之前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这个陷阱也有、那个陷阱也有,我简直就是糟透了!我的童年简直就是悲剧的合集!时常感受世界上只有我这么悲惨(哪怕其实并不悲惨)!越想就越难以走出来。 现在也过去三四个月了,这段时间我找到了工作、毕业论文也写完了、交到了两位新朋友、游泳技术也进步了,人际交往的方式改变了很多(maybe?)。现在看的感觉就是,这个问题我身上也有诶,给我带来什么危害了呢?是否需要改变?等等 会稍微理性思考这本书对自己的价值,而并不是一位相信它对于这些“性格陷阱”的描述。 老实说,没有一个人的童年是完美无缺的。哪怕从小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也会遭受过或多或少的阴影事件。但是没关系 这并不会阻挡我们追求让我们快乐的事和人。这些性格陷阱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以及自己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总之,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类的书籍 我们看它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和接纳自己,如果有帮助就是好的。 (我甚至会觉得人际关系构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对于我个人来说,认识和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感觉我真正的快乐大都来自人际关系!) quota:改变的第一方面涉及人际关系。你认为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厘清自己想通过何种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结。考虑一下亲密关系。你想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激情和浪漫、陪伴,还是家庭?你在寻找伴侣时的目标是什么?相较于性兴奋,情感亲密度对你有多重要? 爱情几乎总是一种交换。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自然天性,许多人都无法做出明智的交换。很少有人能够找到可以满足自己所有需求的伴侣,所以我们必须得有所取舍。选择伴侣时,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有哪些特质是不那么重要的,有的话很好,实在没有的话也可以接受?比如,你的交往对象可能是你爱的且亲密的,但是你们之间的激情较少。我们不相信有所谓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完美爱情,你必须自行决定哪种感情是最适合自己的。

燃烧

性格是一个人一生专有能量,只是有些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每个人都能解释清楚完全改变自己,那这个世界就只剩下完美人生了。能真正战胜自我的人不是很多,多数人都是在随着所谓的规律行走,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旋律;随波逐流的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延续着。 一本书慢慢的静静的听完了,记住了那么几句话、几个能改关的小故事;每个早晨伴着星光月光就这么开始了,不知不觉看着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就进入梦境。 白天的忙碌、夜晚的生活、都围绕着人生,展示出来、隐藏起来、都是修心的步骤;一路上看到的、见到的都是修炼之源,尺度的把握、知识的应用需要身体内心外表的相互链接。

薰衣草

本书提出了其中 11 种长期的、自我伤害的人格模式,书中将其称为“性格陷阱”。这本书把非常复杂的原材料变得简单易懂。性格陷阱一般情况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基本人格在童年期就已经定型,甚至早已由遗传基因决定,成年期不大有可能再产生重大人格改变。并非如此,每天都有人在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早年经历的破坏性越强,要想改变性格陷阱,就要付出越多的努力。作者在书中展现的技术,对于帮助人们实现改变具有异乎寻常的力量。他们使用多元整合的方法。但也需要更多的其他人的支持!

俊杰

根据作者的阐释,我们非常容易理解性格陷阱的概念,并能快速地辨别出自己身上的性格陷阱:11 种长期的、自我伤害的“性格陷阱”。作者结合真实的临床经验中提取的丰富案例材料,方便我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分析,认清性格陷阱。同时,根据作者的修补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改变,避免性格缺陷。这些技术使用了多元整合的方法,既保留了认知疗法实操性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特点,也融入了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体验性疗法的技术。

牵着蜗牛去散步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收获蛮大,无论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还是已经为人母为人父的家长,其实都应该看一下这本书,作为个体可以更好的认识自我,作为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一些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性格陷阱的方式。书中讲述了11种性格陷,从性格陷阱的表现形式,到形成原因,再到怎么去自我疗愈,都给了方法,当然改变是很难的,毕竟是从童年时期和亲人的影响,慢慢形成的。但能够认识到问题,其实就是疗愈的一种开始。相信自己可以慢慢变好,完事自我,接纳自我。

炸薯条

看每本书都是有目的的,许多时候上一本书与下一本环环相扣,原本是为了了解自己,在了解自己性格缺陷形成的缘由之下可以避免自己在将来当妈妈的时候用同样的方式养育孩子,但看后发现这本书对于自己首要的意义大概更在于此:恐惧和无知是造成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只有了解隐藏的陷阱我们才不会轻易地就被无知控制,自然也不会对彼此相处时出现的矛盾以及未来难以预料而产生恐惧感。虽则每个人的爱情在表现上各不相同,但其背后都有共性的东西存在,找到那些共性的地方,去了解个人的性格陷阱,挖掘自己的情感倾向,明白了情感的倾向自然能淡然自若地去期待可能的结果,最终有一窥真爱的机会,真正开启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门。 书里对每一种性格陷阱都有评分标准范围,有性格形成原因的分析,有案例佐证,还有具体的性格改进措施,从翻译、每个板块的排版以及论证上来说这本书总体比《原生家庭》和《为何家会伤人》给自己带来的阅读感更大些。作者提及11种性格陷阱(基本安全:遗弃陷阱、不信任和虐待陷阱)(与人联结:情感剥夺陷阱、社交孤立陷阱)(自主性:依赖陷阱、脆弱陷阱)(自尊:自我缺陷陷阱、失败陷阱)(自我表达:屈从陷阱、苛刻标准陷阱)(现实边界:权利错觉陷阱)这其中很多性格缺陷不是单一存在的,有些是共生促进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陷,但在安全系数范围内是可接受的,如果过于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就需要想办法向好的方向改进。面对个人性格缺陷我们通常情况下会采取3种应对方式:屈从、逃避、反击。屈从是我们主动维持着性格陷阱的运转,逃避是我们避免任何可能激活性格陷阱的情景当它不存在,反击是在别人发现自己缺点并看轻自己之前用优越来掩饰掉。多数情况3种方式我们都在使用。 性格陷阱始于童年期间大人们对待我们的方式,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形成一种防御机制把被对待的方式内化于己身,成年后我们用儿时形成的防御机制来对待亲密关系,但这种应对方式已然不再适用,因此在彼此间发生冲突最终造成自我伤害。而所谓爱情伤害其实就是一场个人性格陷阱,我们千方百计寻找那个能够触发儿时相似感受的场景,因为个人的性格陷阱喜欢一个人,也因为这种相似感之下儿时未满足的需求在亲密关系中也未被满足而触发彼此矛盾,性格陷阱的一体两面让我们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还不知道,因为未能挣脱不假思索的愚昧所以受了感情的苦,爱情本身无错实在不该背锅,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体悟自身出发,在情感之中以成长自我的角度来相处,那每一段爱情本身都是美好的,但这种状态和想法过于理想化,即使自己是这样想的也需要另一半的配合,遇到这种人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 改变性格陷阱的基本步骤: 1. 识别并标记自己的性格陷阱 2. 了解性格陷阱的童年起源,感受内心受伤的小孩 3. 收集反对性格陷阱的证据,在理性层面证明它无效 4. 给造成自己性格陷阱的大人们以及其他人写信 5. 认真检查造成性格陷阱的运行模式 6. 打破性格陷阱运行模式 7. 不断尝试,坚持不断挑战自己 8. 原谅那些造成自己性格陷阱的人,与自我和解

云行月走

书中总结了11种人格缺陷。这些缺陷起源于童年,并会伴随人的一生。即使脱离原生家庭很久,甚至已为人父母,这些性格缺陷仍会持续地产生影响,甚至损害我们的自我意识、健康、与他人的关系、工作、幸福、情绪等等,而置身其中的我们却往往难以察觉。 作者在解析每一种性格缺陷的过程中,都穿插了具体的案例,以及修复每一种性格缺陷所需的具体步骤。只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书中的方法一步步地往下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萨其拉

改变就在此刻 最近在与父亲一起做练习。经过努力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一些问题仍待解决。回首过往,八年时间,实在令人难过而唏嘘。虽然自助是很好的选择,但作为过来人奉劝那些心里有障碍的人,必要的时候选择专业帮助,这会让人少走很多弯路。 改变永远没有完成时。改变的目的也并非要变得完美,而是要变得更加具有人性。 我觉得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为深邃至极。一个是人的精神世界,一个是宇宙空间。既然我不能探索宇宙空间,就让我深入精神世界去不断挖掘。这个过程中我会一次又一次的被黑暗所笼罩,然而我心中有火光,所以那些黑暗最终会被我的火光所击退。

Jia

11个性格陷阱:基本安全 (遗弃,不信任和虐待),联结感(情感剥夺,社交孤立),自主性 (依赖,脆弱),自尊(自我缺陷,失败),自我表达(屈从,苛刻标准),现实边界(权利错觉)。对性格缺陷的概括比应对方法有效,书中的应对方法过于单一、僵化,也没什么实验证据支持。希望大家不要过于夸大自己的性格问题和童年影响。很多人成长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性格困扰,这是自我认知和成长的一部分。可以有意识地改善,但不必小题大做。

阿凡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性格陷阱是一种开始于童年阶段、会影响一生的行为模式。 它源自童年时家人或朋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如被抛弃、批评、过度保护、虐待、排挤或剥夺。最终,这些性格陷阱会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并在我们的余生中反复重演。性格陷阱决定了我们思考、感受、行动、交际的方式,也会引发强烈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焦虑。 本书的作者杰弗里·杨更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是现代心理疗法的开创者。他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总结,结合认知疗法研发出了本书的图示疗法。图式疗法把认知和行为技术与精神动力学、体验性技术相结合,在教授应对技巧,纠正行为的同时,也改变来访者体验情绪和经营人际关系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性格缺陷的影响。看这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要将所有的性格都变得最好,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你原本20分的性格变成60分甚至80分。一只木桶能装多少书水不是最长的那根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根。幸福同样也是。 改变需要莫大的勇气,它意味着你要抛弃掉自己无比顺手的东西 。但改变同样也可以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快乐,因为那将是全新的人生。在你打开本书的那一刻,改变已经悄然发生了,无论你是否察觉,它都会在此后深刻影响着你。

HxL

从小就喜欢分析心理,高中时拿自己做样本,实时跟踪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自己对话。写了几大本日记,大部分是情绪剧烈波动时记录的,还有日常人际交往的心理也包括在内。到现在我已经形成习惯,在自己边讲话时就能完成话语背后动机的分析。算是一个小小的收获,我能很明白地看清自己,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目标在哪,未来又该往哪里走,减少了彷徨的时候。反省、思考、纠正总是能让我们不断进步。 每个成年人内心里都住着个小孩。这个孩子曾经历过无助、孤单、痛苦……童年的心理防御机制保护当时弱小的我们不至于崩溃,茁壮成长为今天的模样。可小孩并未长大,他还停留在原地。 当我们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童年的场景在今天不断重现,干扰我们距离幸福愈来愈远。接触了很多人却兜兜转转像是个轮回,似乎怎么也逃不开。 今天的我们和以前不一样了,变得更加坚定、强壮,有足够的力量来做出改变。尽管艰难,可改变的意义非凡。为了把那个小孩解救出来,为了下一代人不再重复相同的性格陷阱,我们值得去尝试一切可能。 现在对“修身”这个词的理解又增加了一层含义。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不断完善自己,学习接纳。路上的挚友、爱人与我们相伴,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没有什么事是不能接受的。调整好自己,做出理智的回应。 三观很正的书!这本书提供了每种性格陷阱具体的应对方法,而《亲密关系》从理论上叙述了改变的可能性。两本搭配起来使用很不错。

星期三兼职张师傅

在咨询师的推荐下,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阅读完这本书。阅读到情感剥夺的那部分时,我的情绪几乎难以自制。那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都被严重的情感剥夺陷阱所伤害着。 很多时候,那些难以名状的痛苦与压抑时刻,我不值得的时刻,都是性格陷阱在作祟。 寒假期间,因为某些原因,我离开了城市里面的家,回到原来那个乡下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奶奶每天都在家里陪伴着我。睡觉陪着我,吃饭陪着我,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我才知道,我所谓的情感剥夺,我一直希望在母亲身上所获得的“爱”,其实就是奶奶的爱。 妈妈的爱和奶奶的爱太不同了,以至于,当我深深陷在那个陌生的当下时,我觉得这或许都是母亲的抑郁所导致的。但是我忘记了,忘记了如此美好的爱,在母亲身上寻找无果后,愤怒、悲伤、绝望,好多的情绪压抑着。 我把最亲近的人推得好远。这是否也是一种权利错觉陷阱呢。 改变之路漫长而未知。在此贴上本书结尾引用的这首诗: 我们将不停止探索 而我们一切探索的终点 将是到达我们出发的地方 并且是生平第一遭知道这地方

吴霞

是一本非常好的自助书籍。 书中提到一些陷阱的例子,会想到我经历过的一些情景。可能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许不完美咯。我不强迫自己一定变得毫无缺陷,但如果我认定有些方面需要改变,我也有改变的勇气和坚持行动的能力。 书里面在屈从陷阱提到的 “小的时候,它的出现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它,你可能无法渡过当时的情感困境。虽然它曾经对你是有所帮助的,但是现在却正在伤害你,所以是时候放弃它了。是时候慢慢放弃自我否定和自我挫败,并且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了。” 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友好温暖的书籍,不责怪自己,而是理解,安抚,适时改变。共勉!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