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通往卓越教育的路径

马文·柯林斯 希维娅·塔玛金
长期占据豆瓣教育类图书好评排行榜Top1 朱永新倾情作序;李希贵、哈佛大学幸福课沙哈尔教授、斯坦福大学德韦克教授郑重推荐。被公认为美国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连续被两任总统邀请,但拒绝出任美国教育部长的当代传奇教师。无数教育者学习她的教育方式,受她的精神启发和鼓舞。这部被教育界奉为经典的著作在中文版出版前便已感动、激励了众多中国读者,其英文原著长期占据豆瓣教育类图书好评排行榜Top10,评分高达9.2。本书不仅讲述了当代传奇教师马文·柯林斯在教育这条道路上的挣扎与成功——她在公立小学担任多年教师,之后创办了只
北京中青文图书

为什么一间教室发生的故事会引起全美媒体的报道以及全国范围对教育的讨论? 为什么一名中小学教师会连续被两任美国总统邀请担任教育部长? 为什么全美和欧洲各国的教师会来到这所学校观摩她的教学并参加培训与研讨? 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家长会给她写信希望其帮助解答养育子女的困惑? 本书不仅讲述了当代传奇教师马文·柯林斯在教育这条道路上的挣扎与成功——她在公立小学担任多年教师,之后创办了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并将其发展壮大,更包含其课堂教学的详尽实录,清晰地传达了她的教育理念、方式与方法。 马文的学生最初的学习水平远低于平均水平,有着各种“问题”。但在她的眼中,从来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她的信念、勇气、执着与奉献,帮助她的学生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超过其年龄的平均水平,单词都拼不对的孩子能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群没有自信、被所有人认为注定要失败的孩子根本性地转变了对学习的态度,取得了极高的学习成就与令人惊叹的成功。 在本书中,你将读到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如何用赞美和鼓励建立孩子自信,释放他们无限潜能 如何用爱、耐心、高要求、严标准让后进生变得优秀,让优秀的学生变得卓越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校和学习、学会并爱上阅读 如何用提问、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如何拥有好的课堂纪律,如何对待公然与你敌对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努力,去争取 …… 本书的两份附录,分别是写给家长与教师的,就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和为孩子创建更加美好成功的未来,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包括教师、校长、家长在内的所有教育者将因阅读此书而受益,进而让他们的孩子获益终生。

水中玉

听完了此书,感到马文·柯林斯老师真的很不一般,她自身所具备那种特质,并非是特别高大尚的特殊功能,但是别人也却很难复制,原因就是她那种深藏着的执着,那种无法改变的意志,那种热爱着的热爱,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哪些被冷漠了的孩子们,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将来。她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的性格被圈圈点点,他们的智商被测试探查,甚至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被分析解读——那些孩子被看作失败者,被彻底否决了。对于公立学校,我恨之入骨的一件事就是老师们迫不及待地否定孩子,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每次他们遇到难以对付的孩子,就会如此,这真是一个方便的借口。]马文·柯林斯老师在公立小学担任多年教师之后,由于对教育理念理解的不同而辞职,辞职后创办了一个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并且所教的四个孩子中还有两个是自己的孩子,如此却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并因此而发展壮大起来。她表示[为了解决教育危机,我们需要致力于改进整个体制,改进这个轮子中的每一个齿轮。我们需要地方和全国的高层领导者们运筹帷幄,开拓创新并且矢志不渝。我们需要父母有更高的参与度,不仅仅在家,还要参与到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中。] 书中的另一个作者,也是与她同写此书的美国《时代周刊》特约记者希维娅·塔玛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观察了解马文·柯林斯老师是如何上课的?为什么她的方法会奏效?对马文·柯林斯的教育理念、方式与方法,包括她课堂教学的做法,在书中都做了清晰的介绍。她写道[马文她倾情奉献,为了教育事业燃烧自己。对她了解越多,我越加清楚地认识到,她的生活完全沉浸在教书育人之中,别无所求。她的喜怒哀乐都来自于她的孩子们。奇怪的是,这样一种特质出现在父母身上,人们能够接受,但如果出现在一位老师身上,人们就很难理解了。在许多人看来,马文的为人好得难以置信。],还有[马文的方法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感觉就像母爱洋溢于其中。她一直在教室里走动,拍拍学生的头,触碰学生的肩膀,拥抱和赞扬学生。在教室里有三十几名学生,然而似乎没有一名学生被遗忘在人群之中。在那天的课堂上,马文竟然设法关注到了每一名学生。她不仅仅在教书,还在育人。而且,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来,马文绝不是在给来访者做样子。在她和学生之间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联系。在马文·柯林斯的课堂上,学习很显然是一种激动人心的集体体验。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 马文·柯林斯老师特别注重启迪孩子们的读书兴趣,用各种办法启导孩子们读经典名著的书,她的理念是;[在我看来,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孩子阅读。不知道如何阅读的孩子什么都做不了。然而,孩子并不能在耳濡目染中学会阅读。要学会阅读,需要学习——艰难且乏味的学习,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需要练习,反复练习,重复和记忆。][和我在一起待了几年的孩子们,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我给他们一切。就像我以前反复训练他们一样,他们现在开始敦促我了,不断问我,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他们痴迷于单词学习,他们在词典里搜索,只为了找到多音节单词后,考倒另一个人,由此从中取乐。][学校里每个孩子都有根据其需求而量身设计的功课。那是我能够有效地教育这些形形色色的学生的唯一办法。] [《新闻周刊》这样总结道,或许,马文至少给这个国家上了两课。“其中,微不足道的一课是,即便是传记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也不能保证没有凡人的弱点。而重要的一课是,一个国家能把多少信任、信仰和希望投入到一位坚守一个简单承诺的老师身上,她的承诺:教孩子们学会阅读,这曾经是被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马文·柯林斯老师的学校己经获得了巨大成功,学生超过了200多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她也成为一个教育界名人。先后有两位美国的总统都请她出任美国的教育部长,只是,她都拒绝了。因为她愿意做”正确”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的去做,或许正是她的这种坚强,才能做成真实的自己,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马文·柯林斯说[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相信,别人能够从我的成败之中汲取经验。每一页文字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真实的我。事实上,我相信,这本书虽然完成于80年代的教育背景下,但对于90年代而言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西区预备学校所做的一切,这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复制。]的确,这样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广?假如你的孩子存在着弱智的情况?如果能遇见一个马文·柯林斯这样的老师,那真是孩子的幸福,这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在一片的赞扬声中也存有不和谐的发声,历史进程中有些事物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推动力最强大起来并非是赞美?而是由批评推动的。美国的教育方式能够领先全球,能够培养出来全世界顶尖的人才,能够领导全世界的科技发展,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其中就包括马文·柯林斯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懂得学会借鉴,做更好的自己!

Mr.H

又一位好老师~马文·柯林斯女士。没有花哨的理论,高大上的设备,绿草如茵的校园;有的只有一颗爱心,一颗爱做老师的心,有的只有行动、行动再行动,同时又是一个三观很正的老师,有目标,讲方法,重实际,懂妥协,有问题即刻解决,手法上似制造业的JIT,难度加大,毕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复制难度远高于机器流程,从4个学生(其中一个还是自己女儿),仅有的二楼课室,还是住家改造的,发展到几百人的学校,从不推脱责任到家庭,执行“学生不行,就是老师不行”的魔鬼要求,因人施教,混年龄施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看来,好老师在哪都受欢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九月菊

这本书说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儿,马文是个充满传奇的人物,她不是学教育的科班老师,但是她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探索却改变了许多贫穷孩子的命运。先后两任美国总统邀请她出任教育部长,她却毫不动心地坚守在她一手创办的西区预备学校(Westside Preparatory School)。 她曾经公开宣称自己可以改变任何孩子:“给我任何一个城市中的任何一个班。给我学业不佳排名最后的学生。不要告诉我任何关于他们的事情,甚至不要告诉我他们在学什么,我就可以走进那间教室和他们建立情感的纽带。” 一个优秀的教师,最需要的就是教育反思的能力。在教孩子的时候,她会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回想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喜欢老师怎么对待她?究竟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对她的影响最大?甚至自己在家庭中,父亲是如何教导她的?这些思考,是她教育最大的财富。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更应该让学生们相信自己。只要一个人不放弃自己,就永远有成长的可能。对此,马文·柯林斯坚信不疑。她认为,孩子们不是各种教育问题的原因,而是教育的受害者。她坚信,孩子们是想要学习,而且能够学习的,只要“给予他们恰当的环境、正确的动机和适合的学习材料,孩子们就能够展现出他们与生俱来的特长,脱颖而出”。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而只有教师的自尊才能激发学生的自尊。这也是马文·柯林斯的重要教育理念。就拿教师的衣着来说,她认为,教师随意的穿着不仅仅是不尊重自己,也是“不尊重孩子们,不尊重这个职业”。她自己的着装总是无可挑剔,她说,这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学生们。她的衣服都剪裁得很合适,衣服的穿着搭配时髦而简单,她常常会在自己的衣服上佩戴一些美丽的装饰品。在她看来,作为教师,给学生留下独特的印象是很重要的。所以,从上课的第一天开始,她就告诉学生们,“自尊是一个人可以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被人尊重。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阅读的作用,尽力把学生带到书籍的世界之中。在她看来,“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孩子阅读。不知道阅读的孩子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为学生选择最好的书。马文·柯林斯说,“对于一个正在学习阅读的孩子,你最初给他的那本书决定了他以后会读什么。”如果我们给孩子的书是品位不高、乏味无聊的书籍,他们就会丧失阅读的好奇心。 读着她的故事,感慨万千,能够遇见这样的老师,真是三生有幸啊!

dyl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家长、周围亲人有意无意的书写影响、改变着他们。 因为遇到了教育儿子的困惑,搜索到了这本书,细读中,自感对于不同性格孩子如何相处、引导的知识匮乏。 真诚感谢作者的这份执着、真诚、善良和对孩子们的热爱。

黑白鱼白黑眼

读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我想学会赞美 因为一段话:“当他们不守规矩的时候,我就惩罚他们,让他们写100个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他们会优秀到要做那样的事,而且要按字母顺序写,我很可爱,我很漂亮,我很勇敢,我先写一行句子作为范例,让孩子们能顺藤摸瓜,我很讨喜,我很有活力,我很棒,我很优秀,我是榜样,我无与伦比,我和别人志趣相投,我受人称赞,我很重要,我从不怠慢自己……从A一直写到Z,如果他们再犯错误,他们必须要用另一个同义词替换,他们就不能再用可爱这词了。现在孩子们会对新学生说:'我搞不懂你怎么又不守规矩了,因为我厌倦告诉科林斯女士我有多棒了” 我心里有很高的道德准则,所以我对自己的批判也是最严厉的,是任何其他人都比不上的 但是“你要知道,那个你责备的自己,也正是那个要承担改变责任的自己。如果你都已经把自己骂得士气低落了,那你还哪里有勇气和力量去改变呢?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这种高要求背后,你对自己究竟是厌恶,还是爱和期待。只有后一种感情,才是触动大象改变的力量。” 为什么要学会赞美呢? 因为那是我对自己的爱和期待 (˵¯͒〰¯͒˵)

华青栀

🌻🌻🌻阅读笔记 ①狠狠地稳稳地扎自己的根,种自己的树,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各行其道,守望相助。 ②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更应该让学生们相信自己。只要一个人不放弃自己,就永远都有成长的可能。相信自己的心念力量无比强大,幸运幸福的童年足以治愈一生,永远感恩。 ③虽存在部分教育鸡汤文,教条主义,理想主义,脱离现实,完美主义的味道,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了这些部分内容外还是很认可钦佩马文老师付诸践行开拓的教育实践路。 ④个人成长历程部分,虽然时代国家种族等背景不同,但神奇地与我自己的经历重叠诸多,阅马文中照见自己的部分影子,对镜自照妙趣横生。 ⑤冷静理性地思考,便能冷静有条理地生活。思维认知指导实践行动,知行合一为人间正道。 ⑥坚定信念,坚守做自己不忘初心,便要做好不被理解,被误解,被排挤冷漠疏远,甚至被恶意揣摩相向的心理准备。与价值观念大致接近的志同道合者共事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罕幸运事,概率或不高。 ⑦自信自尊自爱的内核稳定强大的人,无需自证,无需解释自己,因为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更了解自己。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不自洽的人容易给别人制造麻烦,无论与自己是啥关系,都做好保持距离,除非对方认识到想改变并且已经为之付出实践行动,否则直接远离。 ⑧三百六十行,行行干破防,想要成状元,除了能力本事外,还需要一样十分重要的硬核软实力:兴趣热爱!!!

大鱼

任何一个家长或老师错过这本书我都会遗憾的!这本书虽然写于百年前,仍然值得反复品读,特别是正因孩子的种种问题而备受困扰的家长,读起来反而会有更多体会。 最开始看到对马文老师的介绍,并没有引起我的任何好奇,毕竟夸大其词的现象太常见了。甚至在刚开始读到马文老师创造的奇迹时我还在怀疑是不是又是言过其实,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种看法很快就改变了。马文老师是一个博学多识、有思想、有大爱的伟大女性。正因如此才能成就其教育上的成功。 关于教育的书籍非常多,大多传达的都是教育理论,关于教育方法的短视频更是层出不穷。可我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对孩子们的爱和信任,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正是如此,爱孩子,鼓励孩子,和孩子建立情感的连接,引导孩子爱上学习,同时引导孩子正确的三观。然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马文老师和孩子们沟通的场景。 这本书里大量篇幅都是描写马文老师和孩子们相处的细节,很多故事都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在改变孩子的行为问题时,需要很大的耐心,有时候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有所好转,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在那一天到来前就先放弃了。马文老师每次教育孩子们的话术也都非常值得学习借鉴。最近这几天在陪伴孩子时我会很自然的尝试用马文老师的话术代替唠叨说教训斥,孩子很受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马文老师的成功能够复制吗?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马文老师能从中抽身,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去办学,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换位思考,当下有几个父母有勇气选择不鸡娃?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痛处,我们家长能够做的,是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不要随波逐流被时代裹挟,不要因为焦虑而急于求成,根据孩子的情况稳步前行,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自尊的人。

繁星若尘

《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读书笔记 先说印象最深的几点: 一是阅读。马文非常重视阅读,在她看来,“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孩子阅读。不知道阅读的孩子什么都做不了。” 要学会阅读,需要艰难且乏味的学习,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需要练习,反复练习,重复和记忆。她班级里所有的孩子都是从基础阅读开始教,先读短句再读长句,一点点取得进步,也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马文班上每天有45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故事、主题和作者,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她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很慎重,选的是经典故事,比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拉封丹寓言》《寓言和童话》,因为它们教给人们的是价值观、道德、生活经验和普世真理,能够让孩子们构建人格,树立正确的观念——贪婪、困苦、幸福、卑劣和喜悦。 马文带领孩子阅读的时候不会就故事论故事,会反复思考和讨论,会有特别特别多的发散。她说教学的本质是让学习蔓延开来,让一个想法激发另一个想法。她从同音词、同义词,发散到历史、地理,甚至算术,从故事中提炼做人的道理,再回到为什么学习这个主题上来,从而赋予学生为自己学习的意愿,培养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这对老师要求是非常高的。为了把众多信息片段联系在一起,把多门学科紧密结合起来,马文自己也孜孜不倦地阅读着。作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马文提到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的方法:让孩子参与到故事里,不要让他们被动地盯着每一页的单词。让孩子站在故事中某一人物的立场上,然后问他们都有哪些想法和感受,还可以让孩子们给故事中的人物写信。 给我的启示是,多给孩子丰富且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多和孩子聊读到的内容,天南海北地聊都可以,最后不忘了点题:学习意愿。 二是信念。马文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更应该让学生们相信自己。只要一个人不放弃自己,就永远有成长的可能。马文教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被传统教育放弃的问题孩子,她一言一行都在鼓励他们成就自我,用积极的自我预期取代他们心中冷漠淡然和自暴自弃的情绪,带领他们取得了非凡的学习成就。她说,孩子想要学习,给予他们恰当的环境、正确的动机和适合的学习材料,孩子们就能够展现出他们与生俱来的特长,脱颖而出。她永远都在说 “你能做到”,让学生相信,没有什么事是他们做不到的。孩子需要有那么一个特别的人相信他们,激发出他们最好的一面。 马文说,通常情况下,课堂上的问题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师生关系没有处理好。一位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必然建立在其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那就意味着,由于老师的过去,某些孩子会触发其积极或消极的反应,这一反应与孩子们的能力或者个性没有什么关系。有时,一个孩子突然被贴上标签,仅仅是因为老师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而产生挫败感,进而反应过度。一个老师的性格、观念和喜好干扰甚至扭曲了他对孩子的反应。对于家长来说,不应该等到问题出现了才关注孩子的学校教育,应该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有规律地参与其中。一个让自己跟进最新情况的好办法,就是让你的孩子每天告诉你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三件事。 对于家长来说,相信自己的孩子,从而让孩子相信自己。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真心相信孩子,而不是虚情假意,否则孩子会看出你的破绽。大量研究表明,孩子们会努力达到老师为他们设定的标准。如果你告诉孩子,他是聪明博学的胜利者,他就会表现出聪明博学的胜利者该有的样子。你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能走得多高多远呢?要把孩子当朋友平等以待,给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说话的时候俯下身,和孩子的视线持平,不断地提醒孩子,他是独特的、聪明的和有价值的个体。 马文承认,她也有对孩子们的进步失去耐心的时候,有时候无论她怎么敲桌子或者挥动双臂,孩子还是不能明白某个知识点。然而,她时刻谨记,不能因此就给孩子贴上智力或者学习能力低下的标签,不能低估孩子,否则孩子会因此灰心丧气,最终放弃接受教育。要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信心,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要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有时候孩子学一个东西,反反复复学不会,我会怀疑她的能力(智商、注意力、学习能力),这是不对的。我无形中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得不到正面评价,孩子会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忘记了孩子是多么敏感,自尊心有多么脆弱。我应该怀疑的是自己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成了教育的受害者。所以我应该先给自己“洗脑”。想想自己的孩子的情况比马文教的那些问题孩子好多了啊,那些孩子都能学好,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学不好,那就是教育方法的问题了,不是孩子的问题。我一定要坚定相信孩子,才能激发出孩子好的一面。 至于具体方法,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家长也会有成就感,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家长来说,教给孩子什么,口头帮孩子回顾总结一下,比如,今天认识了几个新字,学了几条拼读规则,让孩子真真切切看到自己的收获。这能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渴望学习的。 三是赞美。书里马文对孩子的赞美太多了,不仅赞美学习上的一点点小进步,还要赞美孩子的仪表、谈吐、赞美孩子提的问题等等。赞美是建立在对孩子有信心的基础上的。马文说,她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们看到教育的内在价值,这样他们就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她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赞扬,她坚信赞扬和积极强化法的重要性——每一天中的每一项任务都要赞扬,轻拍、拥抱和抚触每一个孩子——是最主要的激励方式。赞扬能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正确态度。 孩子喜欢听到赞美,人人都喜欢听到赞美,赞美可以塑造孩子的行为,他为了继续得到赞美,就会努力保持或者做得更好。鼓励孩子能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能让他能感觉到一切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他会因此越来越自信。对于抵触学习的孩子,也要不吝赞美,总有一天,在无数次赞扬和拥抱之后,他的抵触情绪会自动消解。孩子​想要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一旦他们感觉到自我价值,就会痴迷于学习,而且永远都会求知若渴。 四是犯错。马文倾向于认识到孩子能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并成长,也尽力向孩子传达这一点积极认知,这和我之前读的《这才是数学》一书的观点不谋而合。孩子需要知道,犯错是没关系的,因为犯错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马文常告诉学生:“如果你什么都知道,就不必来学校了。”马文提到自己小时候写字,“每次写错,老师都会用尺子敲打我的手指。我始终不明白,她为什么一直打我。如果我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我早就做了。她的行为好像是在说,我是有意犯错。”是啊,小孩子不会故意犯错,你给他负面评价,只会让他困惑。 孩子出错,说明他需要帮助,而不能因为做错了就受到指责和嘲笑。教师和家长应该做的不是惩罚孩子,而是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再接再厉。马文说,没有哪个孩子应该被责骂“你真蠢”,或者“你做不到”,或者“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给与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且借机给孩子树立好遇到困难和瓶颈也绝不放弃的榜样。 五是反思。马文在教孩子的时候,她会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思考学生时代是如何学习的,什么是她厌倦的,什么是她感兴趣的,回想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喜欢老师怎么对待她?究竟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对她的影响最大?甚至自己在家庭中,父亲是如何教导她的?这些思考,是她教育最大的财富。我也来反思一下: 学生时代是如何学习的:小学的时候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就足够。多读课外书对提升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很有帮助。中学时期应该在语文和数学上多归纳,我就是死做题、刷大量的题,而不愿意下功夫归纳题型。现在看来,多下功夫归纳题型,总结出题者意图,明白考点,应该能事半功倍。所以,帮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很重要。 什么是我厌倦的:反反复复做一些重复性工作,比如写字帖,比如做口算题。马文也说,一个孩子没有必要一个晚上做30道数学题。 5道或10道数学题足可以看出他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家庭作业不是为了让学生忙碌起来,而是为了巩固课上学的知识。所以家长帮孩子写一些无聊的作业也是可以的。 什么是我感兴趣的:新知识、世界运转的规律。喜欢读《机器猫》。 我喜欢什么样的老师:随和、幽默、平易近人,而不是板着脸高高在上的。(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可别板着脸) 我喜欢老师怎样对我:关注我、表扬我。(看吧,孩子还是需要关注和赞扬) 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对我的影响最大:小学时期,我妈妈很重视我的学习,但她不是事无巨细,而是在关键环节予以帮助和支持。比如我拼音学不明白,她不厌其烦地教我,作文不会写,她手把手教我写几次(刚开始老师不信作文是我自己写的,还请家长,我妈给我搪塞过去了,后来掌握了套路自己就写好了),数学连续很多次粗心丢分,她提出严肃批评。上了初中,初一期中考试名列前茅,老师同学突然给与极大关注和肯定,很喜欢这种感觉,就有把成绩保持下去的动力,所以中学时期一直成绩都很好了。(结论:父母要给孩子营造学习很重要的氛围。赞扬很重要!我也是因为喜欢被赞扬才有了内在学习动力的!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成就感很重要,入学前提前学一点也不是不可以。马文也认为可以率先给孩子开始家庭教育,当他上学时,他就能领先一步。) 自己在家庭中,父母是如何教导我的:给我营造要认真学习的氛围。马文说她的父母从未强调大学学历有多重要,因为他们自己连高中都没读,然而,他们却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家长来说,把终身学习当做自己的使命,感染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书里马文经常鼓励自己的学生长大后要成为“世界公民”,对家长来说,也要有这么宽广的胸襟和视野,给孩子传达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考高分、找到好工作,而是拓展视野,成为一个世界公民,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这一点也不简单,反而非常难。控制自己真心实意地对孩子有信心,控制自己不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失望的情绪,控制自己毫无保留地赞美孩子,控制自己不对孩子说出任何负面字眼。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孩子可能会曲解大人本无恶意的语言。你是激发一个孩子的潜能,点燃他的兴趣,让他求知若渴,还是让他厌恶学习,甚至厌恶自己,都在举手投足之间。思考阅读、学习、找到让孩子进步的方法。太难了太难了,家长自己首先要修身养性。 最后,从书里摘录的一些洗脑金句——可以变着法子经常说给自己孩子听的话: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你都能实现自己的任何梦想——无论别人说什么。 ◆你现在不会写字,不认识字母,不知道怎么读书,但我向你承诺,你会学会的,你不可能失败。你每天都要学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你每周都要记忆,这样你大脑才会得到训练。如果不去记忆,是学不到东西的。 ◆你必须帮助我来帮助你。有付出,才有收获。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你必须主动争取。 ◆我会永远爱你,即便有时我会纠正你的问题或者不赞同你的做法。 ◆ 你有劳有所得的权利,因为你努力了,你也有权利留住自己获得的东西。你不必每当别人向你要什么你都给予。一个今天向别人伸出手索取的人,明天还会向别人伸手。你不必总是乐善好施地帮别人解决问题。他必须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 ◆ 劳动的人才会丰衣足食,身居广厦。懒惰的人总是无所事事,伸手索取。而你是可以选择的,你有权利选择自己想成为的那类人。 ◆教导孩子,读书、培养技能和自立是非常重要的。常常警示孩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条鱼只能管一天,会钓鱼才能一辈子有鱼吃。让孩子能够意识到,不付出就没有收获,自强自立,聪慧机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会决定他们的命运。 ◆ 我爱你,而且我会继续爱着你,关怀你,担心你。有时,生活中会发生一些事,我们也无能为力。但我们不能让那些事击垮我们。我们会继续竭尽所能,努力上进。如果你停止了学习,如果你不再充实你的大脑,那么我就白教你这一切了。这样,你就让我成了一个失败的老师。 ◆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一点你绝不能忘记。记住,没有人能够夺走你的知识。只有你自己能决定你这一生成功与否。你绝不能放弃,要去翱翔。 ◆ 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在学习中如此,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你将来会做什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全部取决于你自己。我在这儿是帮助你的,但你必须帮助我来做这件事。如果不虚度光阴、无所事事的话,你都能赢得胜利。 ◆没有人能断言你将来会做什么。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你的将来。 ◆ 智慧的人会学习和进步,能够照顾好自己。然而,愚昧的人会毁灭自己。一个没有远见的人——没有获得知识,没有接受教育——终将灭亡。 ◆ 在这儿你是没有理由哭的。我们不流泪,只要去做,尽全力去做。在这儿没有人因为你犯了错,就对你大喊大叫或者嘲笑你。 ◆《青蛙们想要一个国王》的寓言: 如果青蛙学会管理好自己,结局是不是就好多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我们必须领导自己,而不应该找别人领导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和自己灵魂的导师。 ◆ 不要说“我不会”,说“我试试”,如果你说“我试试”,我们就可以一起来完成它。 ◆ 上帝让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就给上帝写封信,说“上帝,你是不是搞错了”。 ◆ 我们不需要任何考试来展示,你知道多少。看到你每天在这里所做的一切,我们就知道。然而,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如何考试,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我们的世界。 ◆ 如果不做事,老板就不会付你工资,没有人会不劳而获。记住纪伯伦的话:“如果今天是丰收的日子,你是在哪块田地里播下了种子?”就现在而言,上学是你的工作,做作业也是你的工作职责之一。 ◆历史上一些伟大的人物——苏格拉底、弥尔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爱迪生和哥伦布——都曾经被人嘲笑,并且被告知,他们终将一事无成。 ◆ 把知识输入大脑,就好像把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你也许不会永远记得读过和学过的每一件事,但你把它存入大脑,将来也许用得到。有一天,当有人提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时,你不必站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还以为那是一种俄罗斯舞蹈的名字。 ◆ 你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在这里所获得的一切成功,都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没有人的努力,纵然消耗掉世界上所有的钱财也无济于事。 ◆ 你生来就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你是天生的百万富翁!但是你必须要学习。 ◆亲爱的,从现在起,你要开始学习了。你不会失败,因为我不允许你失败。你会学习如何阅读,这样你在生活中才有选择的机会。 ◆ 我知道,在你的内心,有很多让你愤怒的东西。但是,那些东西只有当你允许它们出来时,它们才能出来。 ◆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名叫米开朗基罗。雕塑家就是把一块块木头或石头雕凿成像的人。米开朗基罗喜欢用大理石雕刻雕像。他常常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街上四处走动——那里是他生活的地方——他每看到一块大理石,就会想象那块石头被雕刻成的天使有多么美。正如米开朗基罗认为他能在每块大理石中看到一位天使一样,我也认为,在这所学校里每个孩子的身体里都有一个卓越的自己。 ◆ 你知道,我们的说法是什么:如果你不犯错误,你便怎么样?做不成任何事。 ◆ 每天都要告诉你的孩子们你喜欢他们什么,并问他们喜欢自己什么。这样做,他们就能改变或者改善自己,进入你喜欢的行为模式——同时,还要问问他们,他们都喜欢做出怎样的改变。 ◆ 当你的孩子们面临有难度的任务时,不要说“你做不到”或者“你太小了,还做不到”诸如此类的话。只要他们想做,就让他们去尝试。即使他们没有成功,也要赞扬他们付出了努力,并且说,“你做得非常棒,但让我帮你一下。” ◆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嘲笑了,要告诉他,他是勇敢的。然后解释一下:冒着犯错的风险大声说出来,要比嘲笑他人需要多得多的勇气。

陌赏

老师, 可以塑造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 可以支持一个孩子,也可以污蔑一个孩子; 可以激发一个孩子的潜能,点燃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求知若渴,也可以让他们厌恶学校,甚至厌恶自己。 ☀️☀️☀️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呢? 马文·柯林斯提出了十个基本原则—— 一是信念:相信每个学生能够攀上想象不到的高度; 二是收获:让每个学生每一天收获满满,决不让学生失败; 三是忠实: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四是不要做一个叛徒:做学生的朋友是永远要做的事情; 五是公平: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 六是发自内心地教书育人,而不是为了薪水:要有激情、决心和奉献精神,不允许任何学生平庸和失败; 七是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八是积极热情: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 九是不让学生失望:让后进的学生变得更好,让优秀的学生变得卓越; 十是决不放弃:即使一开始不顺利,也能够继续努力。

SIYI.CAI

是在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上知道Marva Collins的,因为Tal教授特别提到了:“如果人们希望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父母,管理者,这是一本不能错过的书。” 出于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见到了让我非常震撼和感动的故事。 Marva的学校一开始只有一间教室,里面每个学生都曾被贴上了各种标签:“严重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多动症”。 这些被学校放弃被老师判定为“不可能学好”的学生,都在这里重新学会了阅读和学习。从一无所知讨厌学习,到最后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机会进入理想学府深造。 人们称之为传奇,急切想要了解这一切背后的秘密,记者问Marva是如何做到的? 她回答: “没有秘诀,我只是很真诚地对待孩子。他们知道我没有看不起他们。他们之所以愿意听我说,是因为我不是突然造访,然后高高在上地和他们谈论什么样子的学生是差生。我来这里就是和他们一起不懈努力的。 我相信我的孩子们。如果老师认为她的学生不能学习,那么她的学生就不会学习。如果老师认为,来自下层社会家庭的孩子不可能有什么成就,那么那些孩子便不会有什么成就。 相反,如果你为学生创造了积极的环境,你就会看到奇迹发生。如果你告诉学生,他们是聪明博学的胜利者,他们就会表现出聪明博学的胜利者该有的样子。”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她无法通过只言片语被表达完整。书里记录了Marva Collins和学生一起上课的场景,她的一言一行,还有她言行背后的思想。 只言片语的段落和评论无法完整表达她的教育理念。这些观念只能在和学生的真实互动中被感知,三言两语的评价很难展现这种精神的力量。 因为她不能被评价,所以只有自己阅读时,才能感受到。 教育没有没有技巧,好的老师的共同点就是: 「他们真心爱他们的学生,所以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 每个人都知道被赞美被表扬能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但是没有意义的赞美长期下来反而是一种伤害。 Marva最棒的一点是,她不仅仅赞美和相信学生,她还帮助学生努力取得进步。 她相信,只有付诸努力,学会面对失败,然后改进继续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信,因为自尊和能力总是相辅相成。 她真切地帮助每个学生,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因此她的赞美是真诚的,她的相信也不是空中楼阁。 她做到了一个教师应该做到的事,引导和教育,经年累月,孜孜不倦。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审判者。判定谁能成功,谁会失败。 除了她的事迹本身触动人心之外,我竟然还在她身上看到了阿德勒哲学的践行大哭真的太泪目了!! “一切都从自己开始,不用考虑他人配不配合。” 这个“传奇”的教育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她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的制度和官僚制度。 除了学校和同事的不理解,她还要面对家长的质疑,学生的强烈抵触,可以说整个教学环境里,一开始除了她自己,几乎没有人相信她能做到。 但是她展现出的坚韧的意志和信念,真的改变了她的学生,改变了人们对黑人小孩,对贫民区的固执偏见。 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主义,成为了现实。 读完书更清晰地理解了为什么Tal教授一直强调现实理想主义的意义。Marva就是一个很好的现实理想主义的实践者,尽管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让每一个孩子相信自己能成功。 不是买房买车赚大钱,是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是面对困境能突破自我的勇气,是成就自我之后,还愿意回馈社会的善意。 "作为一个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他的基础必须是「相信改变是可能的」 仅有理想主义和善意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将理论结合实践 "

贾法尔

书中的教育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书强调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倡导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其次,强调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引导、启发和激励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其中首推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最后,强调了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包括鼓励孩子提问、探究、尝试和反思等。 虽然是很多年前的书籍,教育理念依然很优秀,全书金句频出,值得细细品味。

🍃 大叶子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道路 作为一位家长,我从柯文身上受到很多启发。 接纳孩子,用赞美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马文·柯林斯在学生的大脑里灌输的信念是,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他们基本上都能实现自己的任何梦想——无论别人说什么。”这个信念无疑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把这个信念的种子种在孩子心灵深处,孩子将一生受益。 用严标准、高要求和耐心让孩子追求卓越。用温柔和耐心推动孩子达到要求,刚开始会很难,就像克服静摩擦力一样需要下一番功夫,后面会顺利很多。千万不要用冲突与对抗,而是坚定地领着孩子往前走。孩子一旦尝到甜头,命运的齿轮就转动起来了。 让孩子学会学习,“让学习蔓延开来,让一个想法激发另一个想法。”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自己。利用经典文字的力量,与孩子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读和演绎经典书籍。从经典中吸取生命的智慧,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不要读简化和稀释的版本,去读原著,孩子有这个能力。 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玩耍、生活时留心观察,寻找把社会学、科学、文学与生活产生“关联”,让故事、道理和知识“活”用过来。利用“关联”的力量,帮孩子把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融会贯通,让知识流动起来。 原文摘录: 生活中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勇往直前。-柯文的父亲 冷静有条理地思考,便能冷静有条理地生活。-苏格拉底 孩子们一旦学会了如何学习,便没有任何东西能限制住他们的思维。教学的本质是让学习蔓延开来,让一个想法激发另一个想法。比如,关于《小妇人》这部小说的讨论,可以涵盖很多,从南北战争到对《天路历程》寓意的解释,小说中小妇人们喜欢演《天路历程》。当孩子们学习亚里士多德时,他们也学习逻辑思考的原则。柏拉图的《理想国》引出了德·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又进一步引出了对不同政治体系的讨论,进而引出了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进而又触发了对于马基雅维利1的讨论,最后引出了对芝加哥市政会议的审视。 收获书单: 莎士比亚《麦克白》 爱默生《论自立》 理查德·赖特的《黑孩子》和《土生子》 《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拉封丹寓言》,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寓言和童话》。 梭罗的《瓦尔登湖》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 柏拉图的《理想国》 德·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 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杰克与魔豆》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夏洛特的网》 《卡拉马佐夫兄弟》 《屠场》《傲慢与偏见》《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神秘岛》《春天在这里》《四年级的无聊事》《蝇王》《一九八四》《厄舍古屋的倒塌》和《远大前程》等等。

晨星

《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通往卓越教育的路径》 马文·柯林斯 希维娅·塔玛金 20个笔记 ◆ 推荐序 一个拒绝当教育部长的一线老师 >>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更应该让学生们相信自己。只要一个人不放弃自己,就永远有成长的可能。对此,马文·柯林斯坚信不疑。她认为,孩子们不是各种教育问题的原因,而是教育的受害者。 >> 自尊是一个人可以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被人尊重。 >> 在她看来,“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孩子阅读。不知道阅读的孩子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为学生选择最好的书。 >>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呢?马文·柯林斯认为,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爱。正如她在书中说的那样,老师可以塑造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 ◆ 前 言 >> 她精力旺盛,活力四射,浑身萦绕着一种既引人入胜又感染人心的能量。 ◆ 第一章 >> 这是因为她泰然自若,举止优雅,所以看上去从容淡定。 >> 在马文看来,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她觉得自己和多数人不一样,并很喜欢这种与众不同。而她的这种态度常常被误认为是一种高傲自大,特立独行。 >> “如果你自己不思考,别人就会告诉你该想些什么。” ◆ 第二章 >> 劳动的人才会丰衣足食,身居广厦。懒惰的人总是无所事事,伸手索取。而你们是可以选择的,你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想成为的那类人。 >> 如果你相信自己所做的,那么就不必害怕任何人。” ◆ 第三章 >> 父母带我去别人家拜访时,我总会不见踪影,翻箱倒柜找书看。书籍就是财富,我陶醉在找到的每一本书中——从学校拿回来的基础读本、《真实的告白》杂志,甚至是一本字典。 >> 从知道什么是大学的那一刻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读大学。我的父母从未强调大学学历有多重要,因为他们自己连高中都没读,然而,他们却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第四章 >> 那时我就知道,能够对别人的孩子表现出极大耐心的男士一定会是一个好父亲和好丈夫 >> 我必须鼓励孩子,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我必须要他们明白,为什么学习很重要。我要让他们能感觉到,一切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他们会因此越来越自信。 >> 我关注孩子的一切——观点态度、举止仪态。我要确保,学生的脸是干净的,头发是整齐的,衬衫是塞进裤腰里的,袜子是提上去的。我告诉他们,走路要抬头挺胸,肩膀向后展开,这样才能有尊严、有自信。我还警示他们,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会决定他们的命运。那些话是我的父母告诉我的,而且我至今仍坚信不疑。 ◆ 第五章 >> 她把那看作是一种考验,是对她个人的挑战。她喜欢自己的这个想法——她可以把任何事都变成一次学习经验。 >> 我还指出,在童话故事中常会出现“三”这个元素——三只小熊、三只小猪、三个愿望,灰姑娘参加舞会的三个夜晚。我解释说,“三”这个数字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许多事物。我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组成我们人格的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我告诉孩子们,“本我”是我们刚出生时的那个人,那时的我们还一无所知。“自我”是当下的自己,我们眼中的自己。而“超我”是我们的良知,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 第六章 >> 记住,没有人能够夺走你的知识。只有你自己能决定你这一生成功与否。你们绝不能放弃,要去翱翔。” ◆ 第七章 >> 我们必须领导自己,而不应该找别人领导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和自己灵魂的导师。” ◆ 后 记 >> 那些孩子接受教育,受到鼓励,变得自信果敢,最后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路。他们才是马文的宝贵遗产。

🍒笑一笑🪷

作者马文·柯林斯是美国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她1936年出生,2015年离世。里根(Ronald Reagan,1911-2004)与老布什(George H. W. Bush1924-2018)两任总统都曾亲自请她当美国教育部的部长,但她不愿意,理由是她热爱教育,只想一心一意地当老师——她对当官和挣钱都没兴趣。 她的教育窍诀只有一个:用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因为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不像我们有些老师,成绩好的喜欢,成绩不好的就不喜欢。她有一句名言:“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成功者。他们需要的是,有一个特别的人相信他们,激发出他们最好的一面。” 这本书很有启发性和参考价值。我建议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看一看,学习一下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