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套装五本)

凌濛初
作家大冰推荐版本,“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千百年俗世奇人奇事,尽在三言二拍;两百篇经典短篇小说,写透人间百态,写透江湖传奇故事,不愧是小说版《清明上河图》。“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大全集,包括明代文学大师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小说大师凌濛初编著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总共两百篇经典白话短篇小说,完整囊括了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精髓,书中的每一个故事,独立精彩又跌宕起伏,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俞
布衣~觀亭

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这三部小说集相继辑成并刊刻于明代天启年间。《三言》中每个短篇小说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其中明代拟话本约有七、八十篇。《三言》的内容很复杂,其中较多地涉及到市民阶层的经济活动,表现了小生产者之间的友谊;也有一些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神仙道化的作品;其中表现恋爱婚姻的占很大比例。总之,明代拟话本较多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感情意识和道德观念,具有市民文学色彩。它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而作为明朝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凌濛初的《拍案惊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表现了尊重个性、反抗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自由的精神。这是其现实主义精神最可贵之处。《拍案惊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其撷取的社会内容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了十七世纪中国正在崛起的市民阶层的普通要求和思想情感。这正是《拍案惊奇》的价值所在。 打开久违的《三言二拍》,那一幅幅明代市井生活的画卷,在冯、凌前辈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令人向往,其商业性与艺术性,巧妙融合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儿,在脑海里一点点展现;那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词,在唇齿间婉转缠绵。这样的《三言二拍》,这样的通俗古典文学,教人如何不喜爱? 曾经读它们只当成了一个个故事看,现在读来则都是一个个事故。噫,要想人生有无事故,方法就是借书中一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祸福,自作自受。 银子赶人,挥之不去;命里无时,求之不来。 欲海轮回,沉迷万劫。眼底荣华,空花易灭。 富不必骄,贫不必怨。要看到头,眼前不算。 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 翻开它吧,你将会收获不同以往的文学盛宴。劝谕、警诫、唤醒等等此处就不作长篇大论了。这真是,有思量,一切尽在三二中…… 观亭诗三首云: 其一: 劝世莫领愧行时,古本警言示良知。 三尺神剑挂灵台,十方高义人心直。 无常提升戒定慧,奈何凋落贪嗔痴。 堪嗟富贵与贫穷,放达萍生却相识。 其二: 富贵前世非等闲,高台曲池祸连绵。 语尽空山偈禅机,迷而不悟僧来前。 文种难解飞良意,霍光若思宗门延。 庶民公侯多惆怅,厚土一身鉴黄天。 其三: 莫道富贵本无根,懒怠酬勤偏自生。 善恶相形惟天性,爱憎不弃乱离人。 市井烟霞今安在,亭台楼阁古来闻。 众生食色告子意,三言两拍志刻箴。 【注】富贵本无根。语出冯梦龙五言诗《醒世恒言》。 文/布衣观亭2022.10.21

🌹书中世界❤️

天,花了我128个多小时终于看完这部巨制了。一直以为在古代,人们物质匮乏精神也不够丰富生活很平淡无趣,读完此书,才知我对古人真是一点也不了解。 从这本书里我窥见了古人的生活也是很丰富多彩的,尤其是脑洞开的比现代人还大。当然了,风💖剑🌹社会下的糟🌺粕也是多如牛毛,所以看此书时真的不能以现代人的思想代入,否则会被气❤️④的。尤其是在看了此书后对于穿越小说就嗤之以鼻了,现代女子穿越到古代那是活不过三天的,古代对女子的迫🍀害简直令人发指,让人禁不住想女子在古代到底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其次刷新我三观的就是古代对同💕xing的看法,我一直以为这样的在古代是一种禁💐忌,可没想到古人对此的看法十分平常,甚至开放得很啊!我们古人不分男女,完全看颜。好看的不分男女,皆是男🌻女🍹通吃!😊 冯、凌二位的文笔没的说,三言里我最喜欢《灌园叟晚逢仙女》这一节,里面对百花的描写实在是妙。二拍里最喜欢“神偷一枝梅”这一节,不知道霍建华、刘诗诗、马天宇主演的《怪侠一枝梅》是不是根据此章改编的? 看古人之书以窥一点古人之平生,作为女子,不甚向往。然无论古今,都重“心、性”二字,好心黑心善心恶心,天性本性同性两性,皆是一场经历一段人生。不论因果,不痴过去未来,修心养性度此生。

煮石婆婆

【女人的春天】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想法。为什么明朝会出现对女性约束至苛刻的程朱理学?但另一面,又是色情文学与色情行业空前繁荣的时候。 以前我认为这是强压下的反抗。但最近我觉得,可能程朱理学是为了“镇压”当时这股极其“开放”的“不正之风”而不得不出现的。我读三言二拍,简直三观震碎:男男,女女,尼姑与和尚,师父和徒弟,公公与儿媳,换.妻,群玩,和鸡狗驴马…… 就像先秦刚开始提倡女人要“守贞”一样,让女人守贞是因为当时的女人都不守贞,女人可以任意选择男伴,随时交换。啧啧,那真是女人的春天啊。 而两千年来社会道德对女人的约束与压迫,反过来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女人比男人好色。若没有社会伦理道德对女人的束缚,女人可以自由选择男人并决定去留的话,可能很多男人会一辈子碰不到女人,更多的男人会孤独终老。

羲牧⭐

第二次读三言二拍,相隔近 20 年,很多故事仍有映象,只是感受大所不同,原来是当闲书看,现在能体会到今人古人俱自相似,书中所描述多自生活,读罢更有许多回味

一蓑烟雨

读完这套书,前后100多小时,太长!当时立志要读完,这回没有负了心思。前后时间相隔太久,一些剧情已经淡忘,就谈几点感悟吧! 一是关于封建思想!封建思想的来源,多是孔孟儒家为宗,但也受释道影响,后来形成桎梏,那是人为使然。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本是极好的,人本就该有大追求,本就该尊上爱下敬天爱人,没有什么不对!即便有些故事,比如说女人没有地位,没见面就要从一而终甚至死不改嫁,不可否认女子地位是低下,但当我们看到此处情节时,不也是热泪盈眶吗?比如“大树坡义虎送亲”男女都未曾得见,却仍然相互念望、互相守着,最终得了正果,美好的故事人人向往。 二是关于善的问题。虽然三言两拍中很多故事都是批判官场黑暗,批判世风沦丧,但作者的立场都是儒家传统思想。即便是对儒家思想培养下的某些人某些方面并不认同,比如说一个人穷得快死了,寒窗苦读之后一朝中榜当了官,便搜刮民脂民膏,立刻暴富!但最终还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去批判人去启发人。若世上实在没有公道,死后在阴司也把你报应。站到科学的立场来看,我们知道并没有阴司,这是迷信。但其反应的天理循环却不一定是错误的!那便是行善必有善报,行恶必有恶果,只是有些罪有应得来的迟了些,让我们误认为“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总之来讲,人还是要向上向好向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哪怕仅仅是为了期求好报。 三是关于释道的问题。不可否认,神佛都是应当有大境界的,也必然是有大境界的,他们爱世爱人,他们匡正去恶,他们扶危济困,这是我们心中的神佛,也是神佛本来的样子。三言两拍中有很多是写和尚尼姑道士为非作歹事,我认为这并不妨碍我们心中神佛的形象,因为这些个和尚尼姑但是毕竟不是神佛,即便有法术的也不是神佛,他们不过是有求于神佛者,或者以神佛为幌子而已,最终不容于世人更不容于神佛。比如一个人去当和尚,要看他为什么当和尚,如果你真有佛性,又何必在乎一个是不是光头的皮囊?还有些人当和尚道士,连父母妻子儿女都不管了,又怎么管得了天下人的疾苦?所以,我们理解的一些当和尚道士的人,其实都是一些自私的人,是一些寻求躲避的人。所以一些人天天嚷着断绝七情六欲,怎么断得了?顿悟者必然少,克己者必然多,但既然克己便不是神佛。 这本书是很好的,虽是白话,但通俗易懂,一些个诗句用典朗朗上口,比如金针刺破桃花蕊、一叶浮萍归大海、青龙共白虎同行等等,读起来很有意思!不进能够深入了解古事,而且能够提高古文修养,还能培育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举多得,可以通读!

gari

才子佳人,历劫姻成,科场情场,德行为凭。远官难行,淫盗漫程,一昔遭厄,十年成功。财为色胆,色乃首凶,贫时积福,富多奸逞。仙鬼妖魅,狐道尼僧,不一而足,各有心性。最怕天人算命,岂知前程早定。满是仁义道德,全为因果报应。

i

4分!这套五本的故事汇,我竟然用了35天才读完,可见有多么难以下咽! 因为是从中学时代就被作为国学经典丛书推荐,一直遗憾未有拜读,读完后我才庆幸到现在才接触,我必须强烈建议,这套书绝对不应该推荐给未成年人看! 本书的写作手法通篇一个套路,明代的小说都是这个写作风格,内容都是明朝及以前的各类民间故事,名人野史,怪力乱神,精怪鬼仙,都是口耳相传流传下来未经考证的故事。 我为什么说读来很痛苦呢?因为读完就两个字:糟粕! 适合粗略浏览,如果太认真,那么从内容到精神,都容易受到染污,你可能会“中毒”。 冯梦龙收集的三言部分还稍好点,凌蒙初编著的二拍的部分简直可以说是惊世骇俗,淫秽下流,很多惊掉人下巴的剧情,放现在都不敢写。 看完这个,你会觉得娱乐圈那些蝇营狗苟都是古人玩剩下的。本书主旨善恶有报,因果轮回的宿命论。

✨一秤金✨

虽然有封建糟粕、神鬼迷信、狗血泼洒,还有不少18岁勿进的情节,但确实是一本很经典的短篇小说集。很多地方甚至反映出了作者反封建的先进思想,多处表现了作者对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同情,对古代男权社会的嘲讽。 另外,通读一遍后会发现现在许多的小说尤其是网文的情节,早就是被三言二拍玩剩下了。

闲窗小坐

2020.01.27 75:20 用了75个小时,还要多一点,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巨著。最先读三言两拍,是因为受到一个学中医的老师推荐。但是读着,自己就沉迷于这本奇书了。200部短篇小说,200个完整的故事。里面讲的道理,可歌可泣,发人深省。故事的波及面之广, 触及社会和人性深度之深,写作笔法之老辣,实在不逊于任何一部 古典文学名著。特别是里面有大量的 非常精彩的成人文学的描写, 我把它归类于情色文字,而不是色情文字。至于其中区别,读者各自感悟吧!

万物皆有期

199个故事外附一篇杂剧。其中的大多数我们都分外熟悉,白娘子、一剪梅、杜丽娘、苏小妹……他们的形象来源于民间,又从三言二拍里出走,流入我们大多数人共同的记忆之中。 三言二拍里没什么崇高的人物,伟大的精神,都只是凡夫俗子,贩夫走卒,是整日里在尘世间奔忙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有烟火气有人情味。 其故事曲曲折折,大都是善恶有报,心诚则灵。看起来分外圆满,无非是教人莫要做欺心事。然而,在对善的张扬与恶的惩戒中往往要借助鬼神的力量,无论是鬼神复仇或是冤魂托梦,这也使得大团圆蒙上了灰暗的影子——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曾见过鬼神——鬼神促成的大团圆结局或许只是空想,正义难以得到张扬。 书中也有大量对于女性的训诫,我作为一个女性读来甚觉不适,然而倘若回到当时的时代,一切都情有可原,因而我也不应当用后来人的视角做批判。女人们或是极孝的妇,或是极烈的女,反之则是荡妇,三言二拍对于这两类人物刻画得都不好。劝诫的意图太过明显,反而有些刻意,好似一场表演。然而一旦忘却了所谓“主题”,我们还是看见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女子,写得是极好的,比如苏小妹,比如杜丽娘。总之,我读此书的时候常想,对比女子的命运,当时对男子实在是太宽容了。回头就可以得到一切称赞,过往不究。他们还总是拿冠冕堂皇的话来哄人。他们总是春风得意。 对于三言二拍,我想一句话作结就可以:智慧来源于民间。然而我们往往同情过于思索。 转

闻磬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这是历史赋予每个时期的文学使命。 《三言二拍》包括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和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而其中的“三言”里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章也被汇编成了《今古奇观》。 这些书很早以前就断断续续读到过,有些篇章也被影视剧搬上了大小屏幕。比如“杜十娘”、“卖油郎”等等。 有些篇章的故事或者道理甚至变成了中国人妇孺皆知耳濡目染的文化传统或者做人的准则。比如钟子期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话知音”,庄子的“鼓盆成大道”等等。 但是我不得不说,在你全部读完这些故事之后,还在为它鼓掌呐喊、拍手称奇,那就错了。 这些故事的来源无法细究,但是你会发现,每一篇故事基于它的目的 ,想表达传输的道理,会有一套自己的逻辑,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道德标准,甚至自己的法理要求,而统观整体,一本书或者说这一套书,它的三观是极其混乱的。例子太多了,手机打字不方便逐一举证,反正我读完以后甚至是一边读一边就在啧啧称奇:互相矛盾的价值观,光怪陆离的世界观,变化无常的道德规范,因人因事毫无统一标准的法理规训。 就这样吧,作为茶余饭后、增长见识、猎奇八卦的休闲阅读,这套书还是有一点价值的。 根据经验,这些书不建议青少年阅读。别问我为什么,我最早读到这些书是在初中阶段,这些书就是妥妥的“小黄书”。

Iam坏人

断断续续总算看完,刚开始只当小故事看着玩,越看越赞。天上地下,神鬼狐妖,君子小人,世间百态,有种包罗万象的味道。虽是一篇一篇小故事,隐隐却又能串起,构成了一个大世界。想象高绝,又不离烟火人间,惩恶扬善,导人正途,好书。

冯梦龙的文笔和才华比凌蒙初好很多。尤其是《警世通言》写得都是“断了根”的道理。看了之后,才明白流传于世的故事大多来自此书。“杜十娘”、“唐伯虎点秋香”和“白娘子传奇”都是本书的内容。唯一的不足之处,是寓言之后的道理太深刻,但历史有失于事实。比如,书中关于“苏东坡”的故事都是杜撰的。第二篇关于“庄子与与老婆的故事”应该也是杜撰的,但寓意深刻。读了之后,后脊背发凉、心里是翻江倒海。可是却毁了苏东坡和庄子的大师名声了……

哄哄

小时候当小说看,现在看,不仅仅是小说,人情世故,社会风俗,都包含在内

最早的八卦花边新闻,可当作传奇故事读,可当作茶余饭后的小憩,讲的是好人有好报的道理,但其中在某些方面的描写超出了中国古人的一本正经尺度,这也许是市井小民喜欢它而流传至今的原因,很多故事在戏文或口头传播中早已听说过,读来轻松,读过即忘。这是那个时代的自媒体故事。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