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全四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于天池 注 孙通海 等译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全书分为12卷,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
思無邪

手头上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影印版的聊斋三会本,繁体竖排。微信读书目前找不到,所以就冒昧地来这里点评了。非常建议认真读一下聊斋的原文。个人感觉对学习文言文帮助特别大。一开始有的地方难免看不懂,但因为讲的是故事,情境容易想象,又引人入胜,几遍看下来,文字居然通顺了,意思也能理解到八九不离十。通过看聊斋打下的文言文功底对后来看其他古文以及佛经等,清除了不少文字上的障碍。 而且有没有发现?聊斋的文字写得特别美。 品味这些文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副作用就是再看白话文会觉得味同嚼蜡。 读聊斋原文,有时候会产生“时空扭曲”的错觉。 明明是字数不多的一篇小文章, 读过以后就感觉刚刚看了一场一两个小时的感人至深的电影。恨自己不会导演,不能把自己头脑中的影像表现出来真可惜。平生没有其他哪一部书有这样的感觉。这可能就是文言文的强大的情境浓缩力和表现力吧。

xmmao

《聊斋》到底怎么分类呢?里面涉及到了那么多的题材,但是归拢一下,可以说有这么四类; 第一类叫作民间流言。比如说《瞳人》,比如说《尸变》,比如说《雷公》等等,就是捕风捉影的事。 第二类,说它是有一点点根据的,但它依然是流言八卦。比如说《偷桃》《种梨》《崂山道士》,它就是魔术。 第三类就是流传最广,影响我们最大,反复被影视IP改编的动人的爱情故事。文学性比较高,《画皮》《聂小倩》《婴宁》《娇娜》等等。 第四类就是借着说故事,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比如说《席方平》《王六郎》《促织》等等。 蒲松龄塑造了两类人,一类叫作女子形象,一类叫作书生形象。 他笔下的鬼狐女子,有情有义有担当,而且特别有能力,这是非常典型的。但是他的故事总是给人希望的,一般爱情都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价值观。 另一方面,他塑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生,有的人非常侠义,有的人非常正直,有的人傻傻呆呆的,叫作有痴气,那有的人就是很弱小,也不是很有能力,老想着找一个大姐来护着他,蒲松龄显然不喜欢那些不讲信用、始乱终弃的男人。就在他的笔下,这类男人都没什么好结果,而且他是提倡男女平等的,所以他笔下的男性都相对来讲比较尊重女性。

小花

外出旅行十几天直到今日到家,十几天未曾提笔,想想这会也该交作业了,敢情只有回到家中倚床半躺才能仔细思考这本旷世奇书之妙。 旅途中一直忍住了不敢看《聊斋志异》,一是真的怕鬼,二是真怕梦里梦到鬼。所以只随意看了序言和其他作家的书评,不过其实还是忍不住看了首篇著名的《考城隍》以及因为刀郎而走火的《罗刹海市》,另外还跳着看了同样有名的《婴宁》和《聂小倩》。才发现故事里的鬼一点也不可怕,而且还甚是可爱!比如婴宁和聂小倩,不仅貌美如花还心地纯真惹人怜爱。奇的是旅途上我终究还是得了一夜梦到了所谓的鬼,不过那所谓的鬼现在回想也不算得如何的可怖罢了,和常人也并没有两样。那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早知如此索性就不怕了,反正大概率可能都会梦到。 生死之事乃人生大事,有生就有死,死了魂还在,这是人类的普世愿望,在另一个亡人的世界里这一世的因缘果报都会一一呈现。你看善良的婴宁和聂小倩不是遇到了对的王子服和宁采臣吗?鬼又如何?鬼也分善恶,和人间并无二致。写鬼的故事有何不妥?有何可怕?鬼怪的世界自有其天真无邪与浪漫美丽,还记得今年早些时候看过的日本动画《夏目友人帐》,那些心地善良的妖怪不也个个得到了夏目同学的真诚友爱吗?中外的鬼里都有好鬼,人世间也都有善人。我想我从此不必怕什么鬼了,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即便遇见鬼,想必也会遇见好的鬼。 回到读《聊斋》这件事,才发现古文是个很大的问题,一段里总有个把句词不明白,以致影响了整体的阅读体验,看译文又实在失却了古文原来的风韵,断续的读罢,到头来也只得了个故事。《聊斋》毕竟是诗化的小说,美妙全在蒲先生的行文之间,只有古文功夫好才能得其真传,所以从今日起只能好好的从头来学好《古文观止》,以期追上先人的脚步,不然就真的要成了名符其实的睁眼瞎,辜负了古代先贤们的一片苦心意旨,读罢也写不出相匹配的好一点的读后感。要做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少了古文功夫可不成!就和少了另一门精通的外语一样也不成!不过毕竟语言都是相通的,多看,多拜师,多练习自然慢慢的就能悟出其中相通的奥妙了,无需多言。 有诗云: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端木生涯

【今日读书】《聊斋志异》 【背景介绍】《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摘抄】 巩仙 康熙甲子年间,山东贝丘(今临淄)典史最为贪婪狡诈,老百姓都很怨恨他。其妻忽然被奸狡之徒诱惑一起逃走。有人代为其贴了一份寻人启事,写道:“某官因为自己不慎,走失夫人一名。身上没带什么东西,只有红绫七尺,包裹着元宝一枚,为翘边细纹,并无损坏之处。”也是一份风流的小报。 邵临淄 异史氏说:“秀才入考场,有七种相像。初入时,光脚提着考篮,像个乞丐。点名时,考官的申斥,差人的责骂,像个犯人。进入考号房子,一个洞一个洞都露出头,一房一房都露出脚,像秋末冷风中的蜂子。出了考场时,一个个失魂落魄,天地变色,像出笼的病鸟。等待传报时,草木皆惊,白天晚上想,梦幻不断:一时想到考中得志,立刻间楼台殿阁都在眼前出现了;一时想到未考中失志,瞬间就看到枯骨已经朽烂。此时坐立不安,就像一只被绳拴着的猴子。忽然骑快马传报的人来到,报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此时就脸色突变,麻木得像死去一样,就是有带毒药的苍蝇叮来也感觉不到。初次考场失意,心灰意冷,大骂考官没有长眼睛,笔墨也没有灵气,势必抱起案头的东西都烧了,烧不了的,就压碎、踩碎。踩不碎的,就扔到脏水沟去。从此,要披散头发到山里去,面向石墙,做和尚。再有人对我说用文章来推荐我,一定要操起刀来赶走他。过了一段时间,太阳渐渐远去,气也渐渐平了,四肢也逐渐有了知觉,于是像个出壳的鸠鸟,只得叼着草造窝,重新开始生活。如此的情况,身在其中的人,会痛苦得要死,而站在旁边观看的人,在他们看来,是非常好笑的。 湘裙 “被人求的人常常傲慢待人,有求于人的人常常害怕别人。我半夜奔走,我自生以来,哪受过这种苦难,只是害怕别人的缘故,还有什么话说的?” 恒娘说:“你没听说过吗?人们常喜新厌旧,重难轻易。丈夫爱妾,不一定是妾漂亮,是因为刚刚获得,难以到手而喜爱。放纵他,先让他吃饱,即使是山珍海味也会生厌,何况是野菜呢?”朱氏问:“先去掉装束,再炫耀一番,这是为什么呢?”恒娘说:“很久不注意,就好像别离很久;突然见到艳丽的风姿,就好像见到新人。譬如穷人突然得到精粮肉食,就认为粗粮没有味道了,何况又不轻易让他得到!这么一来,她成了旧人,你成了新人;她易取,你难得,这就是你变妻成妾的方法呀。”朱氏听了恒娘的这番话,终于恍然大悟,从此成为了恒娘的闺中好友。 常生推辞道:“你对我的一片情意,我就是永远记在心中,刻在肉上,也不足以报答你;现在又起贪心,花费你的钱财,那我还算是人吗!”

Zheng Wei

蒲老爷子也许是天天苦读经书,年年求取功名。在每个苦读经书的深夜里,时不时会幻想着有个美女陪伴,或许能来个免费的一夜情也不错。久而久之便投射到自己写的光怪陆离的小说里,男主势必是一个穷困潦倒但苦心求学的书生,必有或狐或鬼的美女前来,还未几句寒暄就开始了不伦不类的关系。更有甚者,在《细侯》里,也是一个穷书生,和妓女仅有一面之缘,那个妓女便因为书生的才华而钦慕的五体投地,当时就要以身相许,怎奈书生没钱也没法赎,只能打工赚钱,不料却进了监狱,书生从监狱出来后何曾想那个妓女已经嫁给了商人并且有了个儿子,而那个妓女竟然杀了自己的儿子去投靠这位书生,那个妓女的动机着实令人大跌眼镜,而书生的才华仿佛就是机械降神在聊斋世界里是绝对的硬通货的存在。 在这光怪陆离的聊斋世界里,蒲老爷子寄存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思想,怎奈却与真实的灯红酒绿的世界格格不入。世间却少有这只看重才华而不看重家世心甘情愿受苦受穷的美女,也没有仅凭读书就能成功斩获人世间功名利禄的机会。在年年求取功名未果,只能频繁的掉书袋的描绘这光怪陆离的聊斋世界,寄自己才子佳人的思想于鬼魅狐妖而聊以自慰。

溪花禅意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么一部著作,它让鲁迅、老舍、张爱玲啧啧称奇,让汪曾祺深陷其中并对其重编改写,让莫言称其为“YYDS”...... 近些年,它又不断为流行文化提供养分,刀郎《罗刹海市》取材于此,大热的动画短片《中国奇谭》处处有它的影子,更不要提电影《倩女幽魂》《画皮》...... 它,就是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何以俘获读者芳心三百年? 被“正统人士”放逐的“怪力乱神”,却被蒲松龄化腐朽为神奇。《聊斋》看似书写的是鬼狐世界,其实更是中国人的一部“集体心灵史”,它既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也必将属于将来。

hi!嘉辉

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在科场中怀才不遇,一生不第,随借助鬼狐花妖中寻找知己,寻找慰藉,表达自己的孤愤和寂寞感,完成这部文学著作。此版本,有文言文,译文,解析,堪称完美,一站式服务。有一些篇章后世相传,经典好看,比如《倩女幽魂》改变成电影,主题写性、狐、鬼为主,也有一些食之无味,看个人爱好吧。

@Smile

《聊斋志异》是最具有教育意味的文言小说集,同时也是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具有教育精神的小说集。

乜凡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黏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蓝辛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中说:“幻想只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贫乏的时候才能支配我们。……当情感无所归宿的时候,想象便被激发起来,现实生活的贫困是幻想中的生活的根源。”弗洛伊德在《诗人与白日梦》中进一步阐述说:“幸福的人从来不去幻想,幻想是从那些愿望未得到满足的人心中生出来的。换言之,未满足的愿望是造成幻想的推动力。每一个独立的幻想,都意味着某个愿望的实现,或意味着对某种令人不满意的现实的改进。”

乜凡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而况茧丝蝇迹,呕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嗟呼!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聊斋志异 卷一 叶生》

Joule

能针砭时弊的,一般都是好书吧。也羡慕作者所处的年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后世所谓的前世乱世,也许只是后人的观感,基于前人的记录。 借着喜欢的歌手刀郎2023-0719出新专辑之际,听着山歌廖哉,再来读一读小时候就知晓,只看过几部改编电影或连环画的这部150余万字的大部头。 希望半生浮萍能对此书有更多的感悟和体会。待读完再来回评。

崔笑语

中华书局出品,必是细作。 相比于一般出版社49万字的纯文言文的,多了三倍,200多万字。 500篇短篇小说,涵盖了诸多正面观点。 有读者对于书中描述的妻妾制度较为敏感,封建时代的烙印而已,不是作者的过错。

东方树,耶!💮

如果只想看原文和译文,不推荐这版,不喜欢把他人写的题解放在原文前的设计。而且排版把题解、原文、译文全部都混在了一起……难读

陈墨律师

何为现实,何为幻境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