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陈仲琳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于澄

看完最近很火的电影《封神·朝歌风云》,来读原著《封神演义》这本书,是想了解一下封神神仙体系,一周时间看完整本书,总体来说收获颇丰,对比小时候读的《西游记》发现两本小说故事情节和神仙体系有部分重合相似之处。 这里对阅读《封神演义》所了解的神仙体系做一下总结: ㅤ ▷1.《封神演义》中的神仙体系是以道家为主,顶层核心人物包括鸿钧老祖及其三个徒弟,即大徒弟玄都八景宫的太上老君、二徒弟玉虚宫的元始天尊、三徒弟碧游宫的通天教主,太上老君比较超然,未说明执掌任何教派,但是关键时刻向着阐教;元始天尊创建并执掌阐教,通天教主则是主掌截教。以鸿钧老祖为开山祖师,下传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大佬,师兄弟三人,一体同源,为封神体系地位和法术顶级之一。 ▷2.第七十八回《老子一气化三清》:太上老君在诛仙阵内用一气化三清的分身法术,狂扇通天教主耳光,这里的“三清”和道教的三清是有本质区别的。道教的三清指的是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尊。太上老君的一气化三清是指能够变化出三个元神,用来迷惑,但并不能伤人,分别是上清道人、玉清道人、太清道人。同时,他的真身李聃也同时存在,所以看起来是四人围攻通天教主,其实只有太上老君一人。太上老君比较超然,并未创立宗派,只有一个徒弟玄都大法师,单传。 ▷3.阐教创教和掌教是元始天尊,主要负责封神任务,但并不是大权独揽,而是师兄弟三人共同协商拟定的封神榜和游戏规则。封神任务的本质,一是为昊天上帝选打工神仙,二是阐截两教很多人需要渡劫。封神榜对某些高等级人物而言是不愿意上榜的,因为封神榜的设定是死后封神和肉身成圣的区别,肉身成圣是指通过修炼渡劫成功,达到三花聚顶、上而成仙,也有神职,但是听昊天上帝调遣而不听宣,可以无止境修炼渡劫修行;若是死后封神则彻底沦为天庭管理人员,身负神职使命,受昊天上帝管理并接受人间烟火供奉修行。然而,对凡人和低等级道人而言,通过自身修炼很难达到上仙,不如死后封神来得及时。因此,一个封神榜,令三教人员各怀心思。书中元始天尊弟子有玉虚宫十二金仙、燃灯道人、南极仙翁、姜子牙、申公豹等。等级森严,章法有度,可以理解为本土精英学院派。 ㅤ ▷4.截教掌教是通天教主,与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共同拟定封神榜,并且不愿意参与此事。他的办学宗旨是有教无类,收的徒弟大多数都是各种动物修炼成精,而且徒弟们极具个性,并不太受管束。这种做法颇受自视甚高的阐教诟病,并且被认为是旁门左道。在最初的时候,通天教主对封神榜处于无所谓状态,由于阐截两家教学理念不一致,且因截教三代弟子闻太师扶保殷商,因此门下弟子始终与扶周灭商的阐教弟子相互不对付,截教一波又一波道人道术被击破,直到阐教诛杀截教三代弟子余元,广成子三谒碧游宫,通天教主被众弟子挑唆,认为阐教自恃清高,才处处与截教做对,诛杀截教弟子,于是瞬间上头,出山设下诛仙阵和万仙阵,供众仙家渡劫,被破阵后,自己也被鸿钧老祖带走。通天教主的弟子众多,有三霄娘娘、赵公明、多宝道人、一气大师、金灵圣母、龟灵圣母等,有教无类,收了太多徒弟,可以理解为海外自由开放派。 ㅤ ▷5.阐教二代弟子:出场次数较多且比较出名的,如玉虚宫十二仙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其中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被西方(释)教带走,成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他们三个的坐骑都是在万仙阵中收服的截教弟子虬首仙(青毛狮子)、灵牙仙(白象)和金光仙(金毛犼)。燃灯道人在阐教的地位相当于副教主,玉虚宫十二仙也听他指挥,南极仙翁一直在玉虚宫陪着元始天尊,相当于元始天尊的秘书。姜子牙和申公豹修行都尚浅,都是未成仙道的小徒弟。 ▷6.截教二代弟子:截教二代弟子都法术高深,且法宝奇特,只不过是一个一个送人头,群殴的话阐教没有胜算,三霄娘娘、金灵圣母、赵公明都属于高手。而且他们很有个性,先期是下山帮助闻太师伐西岐,也带有一些理念不合的主观因素,有几场阐截两教PK,基本不让凡人将领参与,而且主要拼法宝,因五行相克相生,再厉害的法宝也有破解之法,比如元始天尊授予姜子牙的打神鞭,只能对封神榜上在册的有用;比如很多控制三hun七po的法宝,对哪吒这种莲藕化身就无用,貌似还没有研制出对植物的法器。 ▷7.阐教是什么意思?书中第五回云中子:“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书符箓,除人世之妖氛。”第九回:“昆仑山玉虚宫掌阐道法宣扬正教圣人元始天尊闭了讲筵,不阐道德。”作者本意,阐教就是“阐扬正道”。说人话就是:阐教,是那种全国第一等学府,天赋异禀、相貌堂堂的人杰可以进来学习,学生少、天赋高、慢慢成才,恃才傲物的感觉。 ▷8.截教是什么意思?书中没有交代,现在很多人推测是截取一线生机之义,或者截取天地之灵气之教。实际上,《诗经》云“海外有截”,截乃整齐的意思,有截有时候代指海外,《封神》书中的截教是海外教派的意思,书中截教弟子修炼道场都是各类岛屿居多,如三仙岛、九龙岛、金鳌岛之类,通天教主的碧游宫,也是海外仙岛。通俗来说 ,截教是,有教无类,只要你想学习就来,啥物种都行,但是能到什么成就就因人而异,学习成仙这件事上是平等的,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有点另类的意思,自由进取的左派,被阐教歧视为“旁门左道”。

卫佚

单说哪吒自刎。 以现代的角度来看,从古至今中国小孩的一生,都被忠孝仁义的儒家思想所捆绑。《封神演义》完全可以用其他的手法来写死哪吒,但偏写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让我受到一种暗示,哪吒是被父母逼死的。而父母给的血肉之躯,仿佛是对一个鲜活生命的禁锢。 现在的大多数父母,也有这种儒学糟粕。你是我生的,就应当属于我。正确的不应该是,我先是一个人,其次再是你的孩子吗。 最后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哪吒只能先被逼死,再复活,复活后不但增加了装备,最重要的是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以下是我梳理的情节,以供参考: 早期哪吒七岁,父母也疼爱,就是个熊孩子。遇到龙王三太子,直言打死夜叉的原因:“我乃陈塘关李靖第三子哪吒是也。俺父亲镇守此间,乃一镇之主。我在此避暑洗澡,与他无干,他来驾我,我打死了他,也无妨。”此时哪吒天真直率,不通人事,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不尊重生命。 等老龙王找上门了,哪吒还一脸天真的向父亲交代过程。最后得知龙王发怒,会祸及家人及陈塘关百姓,此时哪吒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 于是他找到了师父,师父给出个馊主意,给他画了个隐身符。哪吒就在龙王告状的路上胖揍了他一顿,然后带着老龙王回家,被一顿告状。父亲开始厌恶哪吒。 母亲让他出去溜达溜达,他就无意地用他爹的箭,射死了石矶娘娘徒弟。惹怒了两位大佬被告上给玉帝,因为《未成年保护法》,玉帝下令捉拿哪吒父母。 原文:此时“哪吒听得此言,满眼垂泪,恳求真人曰:望师父慈悲弟子一双父母!子作灾殃,遗累父母,其心何安。道罢,放声大哭。” 等到四海龙王来逼命,哪吒厉声叫曰:“‘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我今日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父母,不累双亲。你们意下如何? 哪吒便右手提剑,先去一臂膊,后自剖其腹,剜肠赐骨,散了七魄三魂,一命归泉。四龙王据哪吒之言回旨。

Zhèng Yànxǐ

《封神榜》可以说是童年回忆了,小时候每逢假期,电视里总有一个频道在循环播放陈浩民版《封神版》。还记得小学门口的小卖部卖的方便面里有一段时间是有封神演义人物卡片的,集齐一整套还能换奖品,那段时间疯狂吃方便面集卡片,还和同学互换卡片,最后集齐了卡片去换奖品的时候被告知活动已经结束了,当时还伤心了一段时间,这根本不是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承受的吧...现在来看,当时的陈浩民版《封神榜》真是毁原著,完全是魔改了,基本没有一点符合原著的地方。 来读《封神演义》这本书是想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仙体系,总体来讲还是有很多收获的。前段时间也读了《西游记》的原著,两个神话作品在神仙体系里还是有很多重合的人物。这里对阅读《封神演义》所了解的神仙体系做一下总结: 1.《封神演义》中的神仙体系是以道教为主的,顶层核心人物包括鸿钧老祖及其三个徒弟,即大徒弟玄都八景宫的太上老君、二徒弟玉虚宫的元始天尊、三徒弟碧游宫的通天教主,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共同创建并执掌阐教,通天教主则是主掌截教。鸿钧老祖的三个徒弟本是一体同源,后化身为师兄弟三者。 2.太上老君具有一气化三清的分身法术,这里的“三清”和道教的三清是有本质区别的。道教的三清指的是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尊。太上老君的一气化三清是指能够变化出三个分身,但并不能长久维持,分别是太清道人,即道家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玉清道人,即化胡为佛、统领道门的老子;上清道人,创建道教和著作了《道德经》的老子。同时,他的本尊李耳也同时存在,所以是四个人一起战斗。太上老君只有一个徒弟玄都大法师。 3.元始天尊是阐教的掌教,奉鸿钧老祖之名负责封神,但并不是大权独揽,而是师兄弟三人共同协商拟定的封神榜。然而,不难发现的是玉虚宫和碧游宫的门人有非常多并不愿意登上封神榜,这就和其中一个重要的设定有关,即肉身成圣和死后封神。肉身成圣是指通过自行修炼,能够达到三花聚顶,成为仙;死后封神是指肉身死掉,名字在封神榜上,成为神。显然,仙的等级是要比神高的,而且不受封神榜、打神鞭以及天庭的管束,属于听调不听宣,能够无止境的继续修行;但是神受的约束就比较多了,而且只能通过受三界香火修行。元始天尊弟子有玉虚十二仙、燃灯道人、南极仙翁、姜子牙、申公豹。 4.通天教主是截教的掌教,他并不是反派角色,只是属于有教无类了,收的徒弟大多数都是各种动物修炼成精。这种做法颇受阐教的诟病,并且被认为是旁门左道,而且他的弟子们也确实在助商,有悖天意。在最初的时候,通天教主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严禁弟子们参与到人间的政治斗争中,但是在广成子三谒碧游宫后被弟子挑唆,认为阐教自恃清高,才处处与伐纣大军作对。通天教主的弟子有三霄娘娘、赵公明、多宝道人、一气大师、金灵圣母、龟灵圣母等,毕竟是有教无类,收了太多徒弟。 5.玉虚十二仙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其中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后来皈依西方成了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慈航道人成了观世音菩萨,他们三个的坐骑都是在万仙阵中收服的截教弟子虬首仙(青毛狮子)、灵牙仙(白象)和金光仙(金毛犼)。燃灯道人在阐教的地位相当于副教主,玉虚十二仙也称他为师父。南极仙翁是大师兄,相当于元始天尊的秘书。姜子牙和申公豹修行都尚浅,都是小徒弟。 还有一些小的细节,一直以来的认知都和原著不太相符。 1.法宝的地位非常高,整部作品基本就是在拼法宝,谁的法宝多就能取胜,这也是我觉得比较离谱的地方。 2.肉身成圣的有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韦护和雷震子,整部作品里足智多谋且个人战斗力最强的应该就是杨戬,其次应该是哪吒,金吒和木吒属于足智多谋那种。李靖和哪吒恩怨很深,李靖属于封建大家长那种,认为哪吒是妖邪甚至打碎哪吒金身,哪吒一直想找他报仇。无奈燃灯道人赐给了李靖玲珑宝塔,所以李靖一直托塔,怕放下了之后哪吒会杀他。《西游记》里也有提到这个细节。 3.哼哈二将并不是好兄弟,哼将郑伦原是苏护的手下,后来和苏护一起投靠了西岐。哈将陈奇是青龙关守将,杀了邓九公和黄飞虎的几个儿子。两个人原是宿敌,只是在封神榜上被封为哼哈二将。 4.土行孙和邓婵玉是夫妻,邓九公只有邓婵玉一个女儿,且邓九公是比较正直的人。 5.雷震子不是出生就有翅膀,长得特别丑,是他的师傅云中子给他吃了两颗仙杏长出的翅膀,而且他和雷部没有关系,最后敕封的雷部正神是闻太师。 6.很多不在封神榜中的得到高人,比如陆压道人,他是来历不明的神秘散仙自称闲游五岳,闷戏四海的野人,但是法力不在燃灯道人之下。 7.小说里的杀戒是指要杀人才行,玉虚十二仙都犯了杀戒。

沸腾的北岸

《封神》难封神——2023年第68本 由于某种不可理喻的原因,上一本《商文明》的书评被和谐掉,温柔谴责微读团队,以后只说你能听的或者你爱听的,中元节凌晨说说神魔鬼妖还是蛮刺激的。 刚刚冷却的电影《封神:朝歌风云》豆瓣7.9分,明显没有hold住期待,本身封神就不像西游记,只能勉强进入大ip队列,命中注定无法成为超级ip,甚至都不如哪吒的独角戏有看头,费翔的口音瞬间出戏,文王食子改得像琼瑶电视剧,它绝不算佳作,整部电影都没有结尾预告的闻仲带着佳梦关魔家四将回朝带感。 提到哪吒,感慨不同阶段观点的进化,和哪吒一样的年纪时读哪吒,认为他放荡不羁爱自由,真诚有趣敢作敢当,可现在看,他就是个没有边界感的熊孩子,闯别人地盘杀别人爱子,还虐尸抽筋,之前的影视作品为了突出哪吒正当性和合理性,铺垫了龙宫的作恶多端,但书里明显是光腚洗澡噪音扰民,“宫阙震响”,就像你家楼上大妈凌晨剁饺子馅晚上练广场舞,你也忍不了要问问,而夜叉跃出海面问问原因,哪吒却张嘴骂人:你这个畜牲也配说话?接着动手对面脑浆迸裂,三太子敖丙也未恶语相向,反而是哪吒挑衅在先,只能说技不如人就活该送命?无论怎么看老龙王才是受害者,甚至正义的一方,后来又追杀亲生父亲,拿到任何时代都是混蛋的代表作。 纣王固然无道暴虐,燃灯道人也不算什么善茬,看名字仿佛是正义使者,实则武王阵营最长搅屎棍,老奸巨猾不择手段,封神系列卖队友第一人,就连姜子牙都是道德制高点的代言人,而且欺软怕硬,我要是南宫适早就叛变了,总被太公吓唬推出辕门杀头,就算杀鸡儆猴,难道人神魔三界只有南宫适这一只鸡? 杨戬是曾与猴子斗法的神将,在封神中只能打酱油,而且人品也拉胯,目睹马成龙被花狐貂吃了半节,他心中却暗喜,可能是出自于对宠物的喜爱,想给哮天犬找个伴儿?杨戬变化后进了朱子真的肚子,明显抄袭铁扇公主和孙悟空,哪有什么原创精神? 封神演义无法封神的原因之一,无意义的内容重复过于严重,西游记也是抓唐僧救唐僧的重复,但其中有些小恶作剧小乐趣穿插起来很轻松,而封神演义却一直重复得沉重压抑,神仙打架前双方骂一通,初阵吃亏兵败如山倒,后阵新援杀到找回场子,“大抵武王为顺天应人,先圣不觉而来”,都是组队的,不请自来积极性很高,比孙悟空有面子多了,敌人被神仙杀掉后都是“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了”,这故事我也能编。 最后说一下大家比较关注的封神第一战力,无疑是鸿钧道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骨灰级大神的师父,三人见到鸿钧不敢怠慢说跪就跪,据传“先有鸿钧后有天”,但他并没有出现在道教的正统谱系之中,属于不被承认的万神之宗。

我本英俊

这么多年了,现在才知道原来“封神榜”其实就是一份死亡名单啊,三位大boss在之前就把将在推翻商纣的过程中要挂的人的名字已经列在里面了……以下是读书中的一些有趣的知识和故事供大家参考娱乐。 2. 商纣要灭亡的起因原来是纣王在给女娲进香时候偶然见到女娲圣像,被其美貌吸引得神魂颠倒,起了非分之想,于是在女娲宫壁上写了首轻浮的诗惹怒了过路的女娲,于是女娲“决定”商朝气数已尽,通知各路神仙program kicks off……诗曰:“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3. 心疼真妲己一分钟……先是一脸懵逼莫名其妙被老爸提刀冲进闺房要杀她,再有就是红颜薄命出门没多久就挂了,最后还背了几百年的黑锅…… 4. 酒池肉林就是酒池肉林,(敲黑板!)并没有什么裸体趴 5. 哪吒在城楼上玩乾坤弓、震天箭射死石矶娘娘徒弟碧云童的故事第一次看到,也第一次看到哪吒师傅太乙真人操家伙和人斗法开杀戒…… 6. 除了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和风火轮之外,太乙真人其实还给了哪吒一个法宝 - 一块金砖,用来拍人…… 7. 现在才完全清楚了哪吒和李靖的恩怨,《西游记》里面提到李靖随时带着玲珑塔防着哪吒杀他的故事背景和原因原来都在这本书里了 ps1:李靖的玲珑塔来自燃灯道人 也就是唐僧取了无字经书的时候化作大鹏提醒他们那位 ps2:原版哪吒的故事和把我们洗脑的动画片《哪吒闹海》的故事后半部分差好大啊… 8. 七十二岁的姜子牙下山,结拜兄弟就立马给他找了一位六十八岁的黄花大闺女……这情节我也是醉了……不过她目光短浅不跟子牙relocate去西岐主动请休书,错过了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 9. (吃货请注意)雷震子原来是正常长相,是第一次下山前突然嘴馋吃了两个杏子然后基因突变成后来大家熟知的鸟样……纣王儿子殷郊也是贪吃了桌上几颗豆子突变成三头六臂了,最猛的是哪吒,吃了太乙真人的三杯仙酒和三颗火枣之后变成了三头八臂! 10. 比干被挖心出城之后回答他说“人若无心,即死”的卖无心菜的妇人并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是妲己或者喜媚变的,她就真是一个普通卖菜的妇人…… 11. 姜子牙冰冻岐山、倒海护西岐这几个AOE魔法真是666 12. 用稻草扎成小人,然后诅咒并用刀撮稻草人的害人方法是不是从这个书里学的? 13. 十绝阵真是充满想象力 燃灯道人组队一一破阵的故事也可以拍成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炮灰也多 正仙也多 比如燃灯道人、元始天尊、太乙真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都悉数上阵,只不过每次破阵的流程就太过于套路了,读到后面有点疲倦。 14. 原来最开始不是土行孙被邓玉蝉美貌吸引,而是她老爸邓九公看土行孙太能干,所以酒后失言说若能取得西岐,就把女儿许配给他……这坑女儿的爹呀…… 15. 杨戬找神农氏取治愈瘟神吕岳散步的解药的时候,神农氏最后找了一把草抓给杨戬带回去说能治愈之疾,问此草何名,答曰柴胡……有没有很耳熟?小柴胡颗粒吃过没有? 16. 龙吉公主和洪锦战斗到最后突然被月老通知说有夫妻一世姻缘……这段简直让人一脸懵逼啊 17. 眼看子牙拜将的timing马上要到了甚至有可能delay,各路大神纷纷上阵带上各自神器速度解决对手……情节是不是有点眼熟? 18. 出兵伐纣中几次重要人员职位和带兵路线安排居然是考抓阄决定的,子牙这decision making的天赋也是逆天了……… 19. 黄巾力士才真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只要被呼唤出来 什么事都能办成 什么人都能搞定 20. 破诛仙阵、万仙阵这两段也可以拍电影了,各个支教一把手(老子、原始天尊和如来)悉数登场施展手段 21. 武王姬发在出征伐纣的过程中,居然好几次遇到困难时候打退堂鼓要掉头回家…… 22. 鸿钧道人作为道家三个教派教主的老师(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为了让他三个冰释前嫌不反悔居然给他们吃了如果翻脸就毙命的毒药丸…说好的师徒之间的信任呢? 23. 防守商汤大本营的张奎上贡献了全场唯一的一次七杀(超神!) 24. 武王姬发忠心迂腐到让我联想到了唐僧… 25. 纣王战场上确实英勇,而结局也果然凄惨。 26. 妲己实在美艳动人,以至于刽子手都下不了手……还有她恐怕到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她努力的完成了女娲娘娘交给她的任务,但是恰恰又是因为这样而被女娲灭掉吧。 27. 武王占领朝歌、当了天子之后让自己两个弟弟监国,自己和姜子牙又回西岐了 28. 姜子牙原配妻子(马氏)因后悔没有跟姜子牙去西岐而错过荣华富贵受不了自杀了,最后封神时被封为扫帚星 纵观全书,我发现神仙都喜欢卖关子讲排场;各众道友神仙性格暴躁易怒,经常人格分裂;哪吒和杨戬才是真正的猛人;武器牛叉才是王道,比如遁地桩、攒心钉等;最终无论哪边在推翻商纣的过程中阵亡的全部都封了神(好像除了妲己那三个妖精),感觉跟玩了一场游戏最后退出来了似的…

欢喜

尽管花了二十多个时辰读封神演义,但我还是要打个不行。 一般是指后面情节一般,人物塑造形象不够丰满。最后结局的时候给人一种断尾的感觉。这本书错别字特别多。 文学价值不高的一本书,但是许的设定特别好,把道教仙家体系融入其中并不显突兀,作为一本演义来说已经是成功之作,在他之上的只有少数几本,可以说神魔演义也是颇为靠后的存在,第一是《西游记》,作为历史演义排四到五,前两个是《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 至于阅读这本书,则是勾起了人们的广大回忆。谁没看过电视剧《封神演义》,近几年都有关于封神系列的电影,也是非常火爆的题材。就是从前的门神,也进了这本演义之中。 人们了解的典故也进了这本书中。事情开头宏大,文章开头先写女娲,前二十章描述纣王一天天的无度,到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已经是个上升期了。姜太公的妻子因小失大,妲己狐狸精媚国,纣王荒淫无度,周文王吃儿子做成的肉饼,周武王建立周,哪吒闹海,抽东海三太子的筋,玩弄龙王,莲花为体,三头八臂。阐教截教大战,道教三教祖,西方佛祖,肉身成圣的杨戬,两个翅膀的雷震子,黄元化,东岳大帝黄飞虎。会遁地的土行孙,手心里有眼睛的杨任,比干刳心,擅用五色石百发百中打脸的邓婵玉,奸邪的申公豹,十二个玉虚宫道人,无数的阐教妖精。 夏天闲来无事的调侃读物,满足儿童时代的幻想和后来对于封神周武王伐纣的记忆。

半夏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郑风徐来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 承平享国至四百,桀王无道乾坤颠。 日纵妹喜荒酒色,成汤造亳洗腥膻。 放桀南巢拯暴虐,云霓如愿后苏全。 三十一世传殷纣,商家脉络如断弦。 紊乱朝纲绝伦纪,杀妻诛子信谗言。 秽污宫闱宠妲己,虿盆炮烙忠贞冤。 鹿台聚敛万姓苦,愁声怨气应障天。 直谏剖心尽焚炙,孕妇刳剔朝涉歼。 崇信奸回弃朝政,屏逐师保性何偏。 郊社不修宗庙废,奇技淫巧尽心研。 昵比罪人乃罔畏,沉酗肆虐如鹯鸢。 西伯朝商囚羑里,微子抱器走风烟。 皇天震怒降灾毒,若涉大海无澜边。 天下荒荒万民怨,子牙出世人中仙。 终日垂丝钓人主,飞熊入梦猎岐田。 共载归周辅朝政,三分有二日相沿。 文考未集大勋没,武王善述日乾乾。 孟津大会八百国,取彼凶残伐罪愆。 甲子昧爽会牧野,前徒倒戈反回旋。 若崩厥角齐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 戎衣甫着天下定,更于成汤增光妍。 牧马华山示偃武,开我周家八百年。 太白旗悬独夫死,战亡将士幽魂潜。 天挺入贤号尚父,封神坛上列花笺。 大小英灵尊位次,商周演义古今传。

小雯

90年代看封神榜电视剧,年龄太小,搞不清什么截教阐教,只知道纣王妲己的商汤一派是坏的,姜子牙辅佐的武王一派是好的,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令还是小孩子的我心满意足。 长大后,鉴于电视剧前半段的种种酷刑一直是童年阴影,未敢重温,退而求其次去听了李庆丰版的封神演义评书,关注点从商纣无道、各种炫酷的法宝转向了截阐纷争。尽管评书里刻意做了一些改动,只为了贬截褒阐,但我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多,比如为什么阐教众门人都提前拿到了剧本能看到结局,而截教门人啥也算不出来?截教为什么抓到阐教大咖不立下杀手削弱对方实力,偏给对方机会救回,还每次都是如此?为了解答这些疑惑,于是我翻开了原著。 书看得我有点生气,尤其是截阐大战的诛仙阵和万仙阵,多少有些想为截教鸣不平。再看众书友的评论大多也和我感受一致,都说这更像是一部暗黑讽刺小说,表面看起来是站在阐教一方,但在细节描述上实际明褒暗贬。当然也有人反驳说,截教都能用如此如此手段,为什么阐教门人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我的想法是,正因为我们默认阐教辅周一派为正义之士,所以他们才不应该和截教一样卑鄙残忍啊,否则大家行为都一样,甚至阐教比截教还残忍狡诈,那对于旁人来说你们又有何正邪之分呢?仅凭着阐教口口声声喊天道天数在你一方吗?只会令我觉得这和天数无关,只是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而已。 略举一二:杨戬是昆仑道德之士,却对猪精出尔反尔;两军相争不斩来使,姜文焕冲动之下却斩了前来游说的殷破败......类似这样的描述都令我略反感,但人无完人,也许神仙也一样吧。 截教众门人虽说有人有动物,但大部分谈吐有度,明辨事理,也不都是争勇好斗的,尤其喜欢三霄娘娘里的云霄。 看完了书,不但我听评书时的疑惑没被解答,反而还增加了:纣王是无道残暴,罪该万死,但纣王本人就能够代表整个商汤吗?不能杀纣王以其子替之吗?那么多仙家妙法和宝器,咱就不能换一种不生灵涂炭,殃及百姓的方式吗?是了,那样就没法以周替商了,更凑不齐封神榜人头了,也就没有这本书的各种精彩故事了。 最后说句题外话:虽然这本书的宏大想象力很优秀,但很多情节重复,相同的套路一遍又一遍,还有一些三观我也无法认可,读书过程中偶尔会有审美疲劳。之所以推荐,是因为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激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写下了很多评论,也提出了很多疑惑(在此感谢书友们的热心回复解答),还和同样看过电视剧听过评书的老公对孰是孰非产生了热烈的讨论。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读书方式,产生共鸣,引发思考,产生互动,回味无穷。至于书的内容和文笔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种种收获。

王超(北京)

最近因为电影《封神》,重新唤醒了体内封神元意识,成人的封神,可能和孩童时期的动画片一样,充满非现实好奇幻想,但多了更多的世事沧桑,就像《哪吒》一个动画片电影,却让无数成人潸然泪下,思绪深远。 《封神演义》和很多作品一样,有故事,所以更有故事背后的故事

古韵扶桑

进度p.742。先跳到书尾,给你点个差评! 太差劲了,看的一肚子气。这玩意儿要能进“四大名著”才有鬼了!看了原著才知道阐教的人有多不要脸,影视剧和动漫在人物形象方面改编了很多、美化了很多,处在大众审美、接受范围之内。原著简直不堪入目,槽点太多现在无力吐槽,自“十绝阵”以来,评论区的书友们大多都愤愤不平、持续谴责阐教(书里的正派、辅周),等我看完整本再写完整书评吧,反正我话先放这里,这个差评我是给定了的! 现在先在评论里贴一条我的章评。

行山冬

12个小时读完了 为了弥补童年看的“精简版”的遗憾 也生怕错过什么情节 近日电影院上架封神 所以准备仔细复盘一遍 看看到底电影魔改了多少剧情 万万没想到 这一看不得了 这本书真的不是一般的烂 12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完这本书 现在23岁 首先就是截教与阐教 通篇强调天命 我本身就很大程度的唯物主义 看了这些真的血压升高 我很认同截教的教义 就跟大乘佛法一样 人人皆可成佛 截教 人人皆可修道 这是我个人目前年龄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可能还是没有到“知天命”的程度吧 第二个烂 纣王不应该这么没脑子 整个反派阵营真的智商集体下线 一点意思没有 那个诛仙阵看的是头皮发麻 烂中之烂 最后 整体剧情逻辑 烂到爆炸 这本书 耽误了人生中重要且美好的12个小时 十分后悔!! 没有一丝一毫的长进 我甚至又浪费了十分钟写书评 就是为了让朋友们与我产生共鸣 等你们看完了 也陪我一起骂 我自我感觉我读书不是为了非要追求人生意义或者自我能力的提高 我就是消遣放松娱乐 但是看完这本书 真的让我后悔莫及 真的是一本不值得读的书!! 如果大伙儿对神仙佛道等这些感兴趣 不如直接看专业书籍 这种小说离四大名著 差距不是一点 烂中之烂 最后还是想说 烂中之烂

武立忠

《封神演义》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书,这里面的神话传说,讲了很多仙人的故事以及每个仙人的独特的技能,也是我国其实少有的神话类小说,能够有如此全面的人物描述和细致的故事情节描述。 从故事上来看,虽然是以商朝末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集合众多仙人与神灵共同策划阀纣封神之大业。但是个人从从其实还是看到了这个故事本身其实是表达了神仙为了修道,以及应劫,做出的让凡人的牺牲。从十杀阵,燃灯道人初上芦蓬,就说此阵要损10人。所以在每个阵上打头阵的都是凡人或者散仙、徒弟,而非这十二金仙。此外,在万仙阵中,阐教门人展开了对截教的门人的屠杀,感觉也是一个资源的平衡,东方二教和西方教在此中进行了多个门人的交换,以及对截教门人的覆灭。本质上,上天其实没有好生之德,更多的是仙人需要凡人的尊敬和供养,以及天道是有数的,能分而成仙的人毕竟是少数。此外,作为体制内的仙人,打工人需要从仙人中或者有背景的人中招揽一批,道天庭打工。 而妲己的最后也比较悲惨,也是封建统治和这种修仙体制下,对于妖的阶级的不公平对待。作为女娲钦点的要去祸乱商朝的人选,很好的执行了任务。但最后女娲却说:”吾使你断送殷受天下,原是台上天气数。岂意你无端造孽,残贼生灵,屠毒忠烈,惨恶异常,大拂上天好生之仁。“最终落得一个被斩的下场。而且在这里,正教门人总是多杀生灵,其实在正常伐西岐以及孟津之后攻打朝哥的过程中,截教和商朝其实从未主动伤害过太多的生命,除了之后的几个妖魔。而反观阐教这边是每次都要斩杀,而且一直以自己为正道自居,而截教有很多妖类修仙,就说人家是左道。 整体上,从内容结构上来看,《封神演义》的结构较为紧凑,情节推进也很连贯,但是由于涉及的人物和故事较多,有时会有些杂乱,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力来理解和把握全局。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典小说感兴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同时,它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之一。然而,对于一些读者来说,由于篇幅较长且涉及较多角色,阅读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那朵鸢尾花

封神演义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在周克商的历史基础上,构造了一个人神大战的宏大世界观,从纣王作淫诗亵渎女娲,女娲用招妖幡召来轩辕坟以妲己为首的三妖祸乱商汤朝纲,以应天命,纣王从此由英明神武的天子变为残爆的昏君,建鹿台、虿盆、酒池肉林,醢大臣,炮烙忠柬,剔骨剖孕妇,杀妻诛子……以西岐为首的各路诸侯汇聚孟津观政于商,使商纣王自焚于摘星楼。其中以姜子牙下昆仑,辅佐武王伐纣为主线,而这本质上是神仙逢杀劫,三教佥押封神榜,借人间大战化解劫难,为天庭招打工人,其中阐教以姜子牙为首打着顺应天命的旗号走剧本,阐教只因为自己争口气而与之斗得水火不容,西方教每次都来收弟子以壮大规模。十绝阵、九曲黄河阵、诛仙阵、万仙阵……令人拍案叫绝,最后以鸿钧道人当和事佬,让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化干戈为玉帛,姜子牙封神结束。作者的想象力惊人叹服,可是全书充斥着宿命论,打架的描述几乎一个模板,又令人哭笑不得!采用评书的形式,读者就是从中间随便挑出一章单独读也不影响阅读。印象最深刻的是杨戬,众弟子中不仅武力值最高,而且遇事冷静,考虑周全,善于智取,多次化险为夷,实战、取宝支援、督粮无所不能的全能型选手,还带读者领略了三山五岳的行旖旎风光!最令人惋惜的有两个,一是闻太师,到处救火,一人之力挽大厦于将倾,最后命丧绝龙岭,死后的一缕幽魂还不忘到纣王面前劝其改过自新。二是云霄娘娘,明知道一下山必定是有去无回,可是为了兄长赵公明还是选择义无反顾地去送死……给了这个天命论的故事增添了一些悲壮色彩!

camer.骆

这是一部周朝建国史,男一号是周武王,而戏份最多的是姜子牙,大反派是商纣王+妲己。。。 一群神仙打架,凡人都是配角,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神魔大乱战,打了何止几十上百场仗,死伤无数,无论是凡人还是神仙魔道,打江山之艰难,堪比无梯上青天。。。一路披荆斩棘,杀到朝歌,斩妲己,纣王焚。。。建立周朝! 之后姜子牙奉神旨封神三百六十五位,周武王封七十二诸侯国,开启漫长而多事的周王朝八百年。。。 有一个看点:妲己的女性魅惑力达到了极致,可以说天下99.99%的男人都抵不住她的诱惑,在临刑前,监斩的军士全被迷得目瞪口呆,神思恍惚…换了一批又一批,都被迷倒,最后姜子牙召唤出神力,才斩杀了这人间至妖!也难怪商纣王为了这美人,乱了心智,丢了江山。。。女人美到极致,可以改变一切! 有一个槽点:这本书中写了很多次打仗,但情节大都雷同,而且到头来都会有神仙道人出手挽救危局,甚至起死回生……有些无聊~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