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
本书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从主人公九死一生奔父丧开始,后追随好友吴继之在官场和商场叱咤风云,直至经商失败为止。他用日记形式把这二十年间耳闻目睹的近200个故事记录下来,内容广泛,不仅有官场,还涉及商场、洋场、科场,把中国传统的官商盘根错节的关系刻画分析得透彻明晰,是一本难得的研究世情文化的巨著。
大海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人生就是一场历练,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不读书,你只能体验一种人生,读书能让你体验千千万万种人生。故事从以主人公父亲去世开始,以主人公经商失败结束。书里写了太多的人性的恶:父不慈子不孝,婆媳不和,兄弟反目,为官不廉,为臣不忠,崇洋媚外,欺上瞒下......把作者在这20年里遇到过的恶都切切实实的都展现了一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真是写尽人间百态,言语及故事情节让人兴叹,其实书上写的就是身边发生的事。士农工商无所不涉,生旦净丑皆上场,一部堪称经典的世情小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过新瓶装旧酒罢了。种种怪状放在今天也是屡见不鲜,中国还是那个中国。怪吗?够怪。多了,却是见怪不怪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非欲望驱使。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道路崎岖,社会险恶。要想过好一生,必须持乐观心态。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刘墉《我不是教你诈》与此书有异曲同工之效。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看清世事,免得被卖还替人数钞票。 全书记述官场怪现象,内中丧尽天良、豺狼成性、穷凶极恶之人层出不迭,不禁对那荒唐腐败的世道渐渐麻木。发现其实世道里还是有蔡侣笙这样温暖良心的存在,仿佛阴霾中还有阳光闪现。 负心多是读书人,仗义每多屠狗辈,书中写了那么多蝇营狗苟的读书人,反倒这个弓兵挺有人情味。 书里蔡侣笙和弓兵是魑魅魍魉中难得的两个好人,让活着的人还心存一丝希望。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结尾匆忙,正是忽喇喇似大厦倾,印证了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悲欢离合廿年事,隆替兴亡一梦中,道不尽空中楼阁也。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江渚上

按照这本书开篇第一回的楔子所言,书中所有故事均来自一个叫“九死一生”的人写的笔记,后经一个叫“死里逃生”的避世之人点评推荐,假托寄给了日本某报社才得以公诸于世,生生死死,好不可怕。这其实与曹雪芹拉出警幻仙子、燕北闲人拽出白胡道长是一个套路,就是金蝉脱壳,明哲保身。 我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看,基本在睡前才瞅几眼,哩哩啦啦地到11月才看完,战线也是拉得够长的,以至于看着后边的,忘着前面的。 总体读完后,思考好久而不得其道,许是书中记述的事儿太多了,勾勾搭搭,“一团乱麻”,难以理出一个干净利索的头绪,毕竟这是清末的故事,没有当时的见识积累,只能胡说八道一番了。 多少受“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的启发,全书基本上以第一人称“我”和“我”的师兄吴继之的经商经历为主线,记述了行伍之人的“出生入死”,商人们的“抵死漫生”,各种番台道台的“舍生忘死”,孝子贤孙“养生送死”,戏子局儿的“生死相依”。讲了这么多关于“生死”的成语,都是褒义词咯,NO,其实都是骗人的,全书概括起来就是讲各种骗术、骗术、骗术,男人骗男人,女人骗男人,男人骗女人,商人骗官家,官家骗官家,术士骗绅士,儿子骗老子,老子骗小子,戏子骗公子。极少的真挚情感流露基本被主人公和继之及亲属霸占了。所以,作者讲,“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非兽即妖,非蛊即鬼哈。 本书侧面也交待了一些历史事件,比如马尾海战、朝鲜之争、洋务运动等,但这不是主流。通篇基本上讲清楚了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是烂大街了,卖官鬻爵、悬秤卖官、官商勾结,妥妥地教育警示我们,为民请愿、两袖清风、独善其身在腐败透顶的时代是有多么多么地难。 此书除了主人公经商的明线之外,还有两条暗线,一条暗线是“我”的伯父的走向,文字不多,但神鬼莫测,始终吊着读者的胃口,这个伯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在此不讲。另一条暗线是一个负面人物苟才(也算悲剧人物吧,毕竟被他亲儿子搞死了),从第六回苟才出现,到一百零六回苟才死掉,坚挺了一百回,一共才一百零八回的小说,苟才差点玩了通关。 作者的叙事方式也很有意思,感觉书中所有人物都是话唠,所有人都是故事大王,真真是抬头一个段子,低头一个插曲,打个喷嚏都可能引出一段姻缘,所有的不经意都可能成为故事触发器,那真是洗手的时候,故事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故事从饭碗里过去,躺在床上,故事伶伶俐俐地从身上跨过去了,全是故事。 最后,讲点题外话,复杂系统理论讲到一个门限比例,当全社会流行坑蒙拐骗的热度超过这个比例,那好人想不这么干都不行了,不伤天害理的自保者都可能成为受害人,但实际上呢,全社会的人都在这个大锅里,长远来看,还是你骗我来,我骗你,最后谁都不会得好,全成为受害者。所以,人心向好,多讲正能量是对的,不能老是选择性地盯着社会黑暗面。当然,这不是说要作睁眼瞎,而是要知道这个事情的本质,但不要太过于放大这些不良的病毒,不能让他们不断地侵蚀黑化更多的好人。所以,清楚负能量与弘扬正能量要相辅相成,既不对负能量一叶障目,也不对正能量丧失信心。这就如同拍警匪片,太艺术化,说你拍得不真实,拍得太真实,“笨拙”的坏人看了会进化成“精明”的坏人,这种艺术要把握住度,才不失为有益社会进步的良心之作,我们文化氛围才会日臻健康。 综上,对本书中的所有黑暗,姑且知之叹之,但千万别效之践之。

綦毋摩

阅后关键词: 一、叙事者问题,叙事者的转换,涉及作者的叙事策略,留待考论。 二、绝望之底色。自《金瓶梅》《儒林外史》之后的世情小说,佳作者大多内涵的是绝望,大概是受题材世情所限吧。吴敬梓尚且想象了一批所谓理想人物来掩饰他对士林的绝望;吴研人却是彻底宣告他对社会的绝望。谴责小说却大抵均如《怪现状》一般,可见当时社会氛围有如死水。 三、命名视域下的作者心态。核心人物之一的“吴继之”,在行文中几乎没有“黑料”,算得上是理想人物了。然而,“吴继之”,既是无稽之谈,也是无以继之。后者是对未来的绝望,前者则更是自嘲——居然还妄想理想未来! 四、世情小说题材的特点,是涵括社会的各种方面,《怪现状》是一部世情的综合小说,涉及社会上各种群体、事件。又由于描摹当下,社会认识价值很高。然而最可笑的是,这样一部描写一百年前的书,放在当下也是毫不违和,这又该是怎样的绝望啊! 五、讲故事是《怪现状》叙事演进动力之源,通过讲故事这一操作切换叙事人、故事语境,又通过讲故事这一行为将更大背景下的故事串联起来。而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此部小说与《官场现形记》之类有着明显的叙事策略差异——有“我”来贯穿全文,由“我”听故事、讲故事、经历故事来结构全文,然而这也不过是表面功夫,因为显然作者被故事束缚了,主次往往混乱,(讲故事的篇幅过大,“我”的故事往往被搁置等)从而实际上这部小说的实质依然是上百个故事的集合。——而这与类书又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了。 六、挥之不散的吴敬梓的阴影。意指此书,乃至谴责小说此类小说受《儒林外史》影响极大,所以论述该作的各种问题其实都难逃《儒林外史》一书,无论结构、立意、手法等等。谴责小说还往往有几处“直白”点出《儒林外史》,将《儒林外史》纳入故事中来,不知在与文学传统互文时,还是否有着影响的焦虑。乃至结构的创新,“我”的出现,谁又能说没有可能是为了打破吴敬梓的束缚呢?

李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后: 一百多年前的小说,现在读来,仍然余味无穷。官场上的腐败,社会上的诈骗,骨肉间的相残,亲友间的仇视,人们为利益而趋之若鹜,多年以后的今天,不管是官员,读书人,还是商贾摊贩,仍然是一生营营,人生百年都逃不过一个利字。 晚清二十年,洋务运动兴起之时,中华大地上展现出的一幅生活画卷。以我二十年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来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 小说从作为商人的父亲异地病逝,从未出过家门的我刚刚十五岁,在母亲的再三央求下,世交尤云岫带我去奔丧,父亲的遗产被伯父尽数骗走,世交也趁机揩油;贫穷的母子无法生存只得独自外出谋生,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事情就此展开……盗贼扮作官员去行窃反而辱没了盗贼的身份,可见官场之腐败;八旗子弟死要面子活受罪,任是穷困潦倒,还是要摆着丑架子,夫妻俩穷得只剩下一条裤子了,还要摆谱,去茶馆喝闲茶――被人揭穿后,反而强调他喝的是法兰西的龙井;就连两粒掉进桌子缝隙里的芝麻粒都不放过了,还在夸耀说,怕有人向自己借钱才装穷的。…………为了升官,苟才把寡居的儿媳送给上司做妾;为了钱,龙光给老父亲下毒;为了求人办事,上级向下级下跪,翁婆向儿媳下跪;古董店老板巧使连环计诓骗伙计做得最妙!高谈理学的符弥轩满嘴仁义道德,两口子却逼得抚养他的亲祖父如同乞丐;跑街的靠钱捐成了官员,却连最起码的人际交往也不会,妓女在男人的升迁下成了诰命夫人;两个道台,两个道台夫人的故事,一个是夫人百般努力、又花钱又拉关系的想把老公托起来装装门面,无奈她选了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另一个则是想拿绿帽子来换顶戴花翎,无奈夫人演技太差,本只是心高气傲,却落得丑态百出。还有人白天是“臬台大人”,夜间是“飞檐走壁”的盗贼;更有那昨天还是别人家的车夫,今天得个机会就成了“镇国公”,到了明天,他车也有了,马也有了,戴着红顶子花翎,到四处去拜客了。也有那出于仕宦之家、名士之子,弟死而鬻其妇,生生把一个良家女子送进妓院,真是个衣冠禽兽。更加奇怪的是“咸水妹”重人轻财,赚到大钱后,那女子择人而事,居然能赏识一个平凡的苦力,也可算得一个奇女子了。 “北洋兵轮,遥见海平线上一缕浓烟,疑为法兵舰。管带大惧,开足机器,拟速逃窜。觉来船甚速,管带益惧,遂自开放水门,将船沉下,率船上众人,乘舢舨渡登彼岸,捏报仓卒遇敌,致被击沉。” 官员们更是奴颜婢膝,犹如木偶一般,见了外国人就害怕的了不得,生怕得罪了外国人,平日问案,外国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说不完世间百态,道不尽人情冷暖。 话不完这人间沧桑,道不尽生死笑忘。

一眼万年

此书也反映了作家追求与幻灭的心史历程。书中着意推出一些正面人物如吴继之、九死一生、文述农、蔡侣笙等,寄托着作家的理想和追求。吴继之由地主、官僚转化为富商,是我国小说中最早出现的新兴资产阶级形象。他与九死一生所经营的大宗出口贸易,曾经兴旺一时,差可自豪,足以睥睨官场群丑,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然而作家笔下商场人物的心理构型仍然是旧的,作家着力刻画的是他们的义骨侠肠,彼此间肝胆相照的深情厚谊,都还缺少商业资本弄潮儿的气质,他们最后的破产则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新兴资产阶级的命定归宿。蔡侣笙,则纯然“清官”模式。书中正面人物无例外地被人欲横流的尘嚣浊浪所吞没,“实业救国”、“道德救国”,一一破产,体现了作家“救世之情竭,而后厌世之念生”的心灵搏斗历程。 小说突出地体现了作家的艺术风格:笔锋凌厉,庄谐杂陈,辛辣而有兴味。如苟才初次亮相,他那如瓶泻水般的谈吐,旁若无人的意态,寥寥数笔,跃然纸上。小说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在小说史上别开生面,以九死一生20年间的悲欢离合、所见所闻贯穿始终......

哈哈,哈哈

这本书读了6年,陆续从多看,到京东,再到多看,再到微信读书。零零碎碎本年大概率今年要读完了 都说全是坑蒙拐骗,打趣作者外号,九死一生 我却看到趣味,一万年人类不曾大改,(人类简史),一千年中国人也不会大变(资治通鉴,24史),一百年中国人世风人情,更不会变,这就是我觉得这和红楼梦一样好看的地方 因为真,所以趣。。。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Asher

四大谴当中用时最长的书,很早就想留下评论了,那时正好我的两个群都讨论到了善良这个话题,正好也看到了吴继之谈论到关于善良。现在的我还是比较赞同本书的说法,善良从自己身边开始,让自己更优秀更有能力,把自己家人朋友照顾好帮助好,再去帮助其他陌生的人(那种举手之劳不算在内) 。自己工作或者学习都弄不好的人,谁能相信ta能帮助到自己呢。主人公“我”,从十几岁少年到三四十中年,自己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光怪陆离的现状故事,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五十万白银再到落魄。动荡不安世风败坏的大环境下,自己成长的精明强干不说,还能够一直保持赤子之心,扪心自问,能否做到,真的不好说,自己距离精明强干都差好远,更别说到那个程度以后所面临的问题了,但是这条成长之路上,时刻不忘主人公姐姐的话,走正路,勿刻薄。虽然自己身边没有姐姐,继之那样精明强干的人,但是书里有,网络的那一头有。自身强大,不断向上奋斗的路上一定会遇到。结局怎样,重要么,好或者不好,只要还在呼吸,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奋斗着,那就够了,这就是幸福。

学海

悲欢离合廿年事,隆替兴亡一梦中。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甲申龙年春节,断断续续看完了这篇文章,作者九死一生花了近九成时间描摹当时社会种种尔虞我诈之怪现状,跟随者笔者探听一幕幕浮光掠影,像一出出戏剧,蜿蜒曲折、精彩绝伦。怎知末了情势急转直下,仿佛告诉读者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久病的社会谁又能安之如怡?于是看戏的最终也成了戏中人,真正是九死一生、死里逃生。二十年宦海沉浮,二十年悲欢离合,真应了那句“繁华到极,便沦于虚浮。”不胜唏嘘,想说几点: 世事洞明皆学问。200个故事200个套路,世人皆有缺点、有弊病、有软肋,有心人谋之,任你三头六臂,总是逃不脱精心布局,尤其体制,凡事需多留个心眼,三思而后行,不愚人亦不被人当枪使,常思常悟,体察世事,方能游刃有余。 平常心。世间事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今日苟才明日之狗才,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唏嘘平常,立足自身,做好本职,爱好爱好的事和人,泰然处之,怡然也。 真情可贵。世人总是喜欢真善美,纵使坏人也要追而求之,人性也!羡慕笔者交继之、述农三五好友,时常把酒言欢,畅聊叙旧,好不快活。人生天地间,知几能几人!爱人相伴,家人在侧,诤友几人,便是人间好时节!

Q。

朋友之间,是富贵的负心;骨肉之间,倒是贫穷的无赖。 大凡讥弹人家的话,是最容易说的;你试叫他去办起事来,也不过如此,只怕还不及呢。 一个人心里想到得意之处,虽未成事,他那心中一定打算事成之后便当如何,越想越远,好像已经成了功的一般。世上痴人,每每如此。

睿文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述农道:“那谈祸福的还好,还有一种开药方代人治病的,才荒唐呢!前年我在上海赋闲时,就亲眼看见一回坏事的。一个什幺洋行的买办,他的一位小姐得了个干血痨的毛病,总医不好。女眷们信了神佛,便到一家什幺‘报恩堂’去扶乩,求仙方。外头传说得那报恩堂的乩坛,不知有多少灵验,及至求出来,却写着‘大红柿子,日食三枚,其病自愈’云云。女眷们信了,就照方给他吃,吃了三天之后,果然好了。”我道:“奇了!怎幺真是吃得好的呢?”述农道:“气也没了,血也冷了,身子也硬了,永远不要再受痨病的苦了,岂不是好了幺! 睿文批注: 扶乩,一般工具书解释为“民间的一种迷信,扶即扶架,乩指卜以问疑、迷惑、怪异等问题,通过扶乩,以达到“天人沟通””的秘境,也叫扶箕、扶鸾。”后演绎成另外其他“法术”如笔仙、碟仙等,在民间尚流行幻术、气功、续命、招魂、扶乩、驱邪、餍镇、降头、巫蛊九类秘术,其中萨满教也吸收了其中内容。扶乩的最早纪录见于我国东晋时期,唐时传入日本,由日本传入荷兰,再由荷兰传入欧美各国,在日本叫做“灵子术”,西方国家称扶乩的板为“维吉板”,研究扶乩的组织叫“灵学会”,能够组织扶乩和与神交流的人称“神媒”或“灵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陆盛行扶乩术,问卜于润之先生,以求指点迷津。 见书眉上果然批了许多小字。原书中国历数,是从少昊四十年起的,却又注上“壬子”两个字。我便向德泉借了一部《纲鉴易知录》,去对那年干。从唐尧元年甲辰起,逆推上去,帝挚在位九年,帝喾在位七十年,颛顼氏在位七十八年,少昊氏在位八十四年。从尧元年扣至少昊四十年,共二百零一年。照着甲辰干支逆推上去,至二百零一年应该是癸未,断不会变成壬子之理。这是开篇第一年的中国干支已经错了。他底下又注着西历前二千三百四十九年。我又检查一检查,耶稣降生,应该在汉哀帝元寿二年,逆推至汉高祖乙未元年,是二百零六年。又加上秦四十二年,周八百七十二年,商六百四十四年,夏四百三十九年,舜五十年,尧一百年,帝挚九年,帝喾七十年,颛顼氏七十八年,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扣至四十年时,西历应该是耶稣降生前二千五百五十五年。其中或者有两回改换朝代的时候,参差了三两年,也说不定的,然而照他那书上,已经差了二百年了。开卷第一年,就中西都错,真是奇事。又翻到第三页上,见佚庐书眉上的批写着“夏帝启在位九年,太康二十九年,帝相二十八年;自帝启五年至帝相六年,中间相距五十一年。今以帝启五年作一千九百七十四年,帝相六年作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中间相距才三十七年耳,此处即舛误十四年之多矣”云云。以后逐篇翻去,都有好些批,无非是指斥编辑的,算去却都批的不错。 睿文批注: 三皇起源于中国上古传说,版本众多,其中三皇版本: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一也;天皇、地皇、人皇二也;伏羲、女娲、神农。三也;“燧人、伏羲、神农四也;伏羲、神农、黄帝五也;伏羲、神农、祝融六也;伏羲、神农、共工七也;盘古、女娲、伏羲八也。五帝版本: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一也;庖牺,神农,黄帝,尧,舜二也;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三也;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四也;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五也;少昊、颛顼、高辛、陶唐、有虞六也;而 《纲鉴易知录》详载其事。 我道:“听说四川地方,民风极是俭朴,出产又是富足,鱼米之类,都极便宜,不知可确?”作之道:“这个可是的,然而近年以来,也一年不如一年了。据老辈人说的,道光以前,川米常常贩到两湖去卖,近来可是川里人要吃湖南米了。”我道:“这都为何?”作之道:“田里的罂粟越种越多,米麦自然越种越少了。我常代他们打算,现在种罂粟的利钱,自然是比种米麦的好,万一遇了水旱为灾,那个饥荒才有得闹呢!”我道:“川里吃烟的人,只怕不少?”作之道:“岂但不少,简直可以算得没有一个不吃烟的。也不必说川里,就是这里宜昌,你空了下来,我和你到街上去看看,那种吃烟情形,才有得好看呢!” 睿文批注:晚清天下,罂粟泛滥成灾,华夏子民深受其害,个个面黄肌瘦,人人弱不禁风,饔飧不继,食不果腹,满目疮痍,庶几亡国,可见西方列强为害中国之劫掠,罄竹难书。 总而言之,世界上无非一个骗局。你看到了妓院里,他们应酬你起来,何等情殷谊挚,你问他的心里,都是假的。我们打破了这个关子,是知道他是假的;至于那当局者迷一流,他却偏要信是真的。你须知妓院的关子容易打破,至于世界上的关子就不容易破了。惟其不能破,所以世界上的人还那幺熙来攘往。若是都破了,那就没了世界了。”我道:“这一说,只能比人情上的情伪,与这行事上不相干。”继之道:“行事与人情,有什幺两样。你不想想:南京那块血迹碑,当年慎而重之的,说是方孝孺的血荫成的,特为造一座亭子嵌起来。其实还不是红纹大理石,那有血迹可以荫透石头的道理。不过他们要如此说,我们也只好如此说,万不宜揭破他;揭破他,就叫做煞风景;煞风景,就讨人嫌;处处讨了人嫌,就不能在世界上混。如此而已。 睿文批注:如此一说,便省悟了许多,世间事,时过境迁,便有所参悟,方孝孺一介大儒,独守大义,换得血流漂杵,十族被戮,仅有孤冢孑立,然千秋万代之后,方希直之英名仍为人所传颂。 苟才自从当了两年银元局总办之后,腰缠也满了。这两年当中,弄了五六个姨太太。等那小儿子服满之后,也长到十七八岁了,又娶了一房媳妇。此时银子弄得多,他也不想升官得缺了,只要这个银元局总办由得他多当几年,他便心满意足了......幸得抚台宪眷还好,钦差走后,不到一个月,又委了他两三个差使,虽是远不及银元局的出息,面子上却是很过得去的了。如此又混了两年,抚台调了去,换了新抚台来,苟才便慢慢的不似从前的红了。幸得他宦囊丰满,不在乎差使的了。 睿文批注:苟才为官,夤缘仕宦,只为富贵,哪管百姓生死,正应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中一句。“千里为官只为财”亦如《儒林外史》中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泱泱华夏万里河山,被铜臭浸染得肮脏不堪...... 述农道:“这边的讼事消息,一天紧似一天,日间有船,你不如早点回去商议个善后之法罢。”我到了此时,除回去之外,也是束手无策,便依了述农的话。又念我自从出门应世以来,一切奇奇怪怪的事,都写了笔记,这部笔记足足盘弄了二十年了。今日回家乡去,不知何日再出来,不如把他留下给述农,觅一个喜事朋友,代我传扬出去,也不枉了这二十年的功夫。因取出那个日记来,自己题了个签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又注了个“九死一生笔记’,交给述农,告知此意。述农一口答应了。我便带了两个小兄弟,附轮船回家乡去了。看官!须知第一回楔子上说的,那在城门口插标卖书的,就是文述农了。 睿文批注:吴趼人所著之书,首尾相映,自成妙篇,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奔父丧始,至其经商失败止。对二十年间所见所闻的只有“牛鬼蛇神”、“豺狼虎豹”、“魑魅魍魉”,小说充分展示晚清官场民间种种丑态,笔锋触及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上自部堂督抚,下至三教九流,举凡贪官污吏、讼棍劣绅、奸商钱虏、洋奴买办、江湖术士、洋场才子、娼妓娈童、流氓骗子等,狼奔豕突,显示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肌体的溃烂不堪。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讽刺、揭露了动乱的晚清年代的社会现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四位作家以通过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尤其是“庚子国变”前后,腐朽的清政府统治对外无以御敌,对内无力改善民生。通过著书立说来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来唤醒民智,拯救民族危亡,他们运用手中的笔,将自己的政治见解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希望通过作品向社会传递自己的救国主张。

Sunday

20多小时,也算读了半个多月才读完。看完怅然若失。爽也不是,气也不让,憾也不是。是一种记录评议世间可笑之事的人,就像执行天葬的法师一样,看透了红尘但依然离不开报应的感觉。作者见识了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幸好九死一生,艰辛九死一生。 清末官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买官卖官,但行前程,莫问识字不识字,凡事巴结逢迎会说话,伺候上司比自己老子爷还亲就对了。满嘴之乎者诗词歌赋也者,常闹识字小儿不会犯的错,出口孝悌仁义尊师重道者,反倒欺瞒爹娘疏于教子,大抵怪现状在于人所尽在表现自己最缺的东西罢了。 怪现状还在于老父老母无端忍让成全,现今法律也有一条,若亡故,则第一继承人绝无父母,反倒兄弟姐妹居于前列,有些怪异,在情感看来,父母甚至甚于兄弟姐妹。难道人类社会的循环就是,父养子,子养子,无穷无尽,如果没有良心,子对父便无责任么,父生豺狼是谓枭獍。吊诡!突然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蜘蛛网,妈妈说,蜘蛛生下蜘蛛以后,老蜘蛛就被吃掉了,我还在疑惑?他们潜意识里没有爸妈的概念啊!人类家庭,最怪现状在于,比动物还没良心罢了。 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一句九死一生带过,这也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读来也是心惊胆战。想起前几天面试讲课,给孩子们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什么,是作者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仍然没有变坏,现在想来,可能自己说错了。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是没有变坏,好人好待,奸人亦交,只是也不能平白无故做了好人,受了好气,这也是读书人的尖酸刻薄之处吧。反倒因为这个,很喜欢作者的个性。 顺带去查了下吴趼人,原来是早期报人,想来针砭时弊也是拿手好戏。不过可惜,清朝小说家,基本都贫困潦倒一生,不像本书作者,经商半生,最怪现状发生在自己身上,生意一夜倒下。说中间有铺垫生意失败,不过自己没留意到。读一本书还是缺了点打算。

风行

年少时读此书,觉得世事竟然是这样的啊!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啊!又觉得这一定是华夏封建制度下才会有的怪现象,当下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全新社会主义时代,才不会有如此怪异的社会形态。于是,哧之慢之。一并归为志怪章回小说,阅读起来顿觉轻松,可也只是读完了上半卷就束之高阁。 晃眼间,已是经年,物是人非。今偶有闲暇阅读,却常常想起未读完的半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日,跟友人提到想看此书,却囊中羞涩书币了了,她立即说要送我,高兴之余,造化也来了,在微信读书这个平台里,这本书竟然可以免费阅读。收之读之,此时心境已和彼时截然不同。 再读到某些情节,某些人物的嘴脸,觉得,啊,原来百年前的清人做人做事跟如今的某些人事好肖像,只是换了一张皮而已,可骨子里的媚俗,官僚,无耻传承的惟妙惟肖。 好在国家在进步,国人也在进步。一些陈年糟粕也只是慢慢发酵,还需经过精美包装,才会堂而皇之面世。好在现如今还会有人在做局,也还会有人被困于局内。于是乎,我泱泱大国的经典依然可以继续经典下去,也还有若干个二十年可以目睹诸多之怪现状。

邱壮炮

最近初三复习中国近代史,因为中法战争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新课标有要求,所以恶补一下这段历史。想到了这本20世纪百强小说,一部以小见大,将中法战争前后到1905年这二十多年清末社会的黑暗展示得淋漓尽致的谴责小说。看完后,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提炼了什么史料,而是小说第七十五回《车文琴设谜赏春灯》这一回。如此专业的谜作,连同猜谜场景,倒是可以作为灯谜发展史料来学习!

与失眠和解

结构清晰,行文通畅,虽文笔不如《老残游记》生动细腻,但内容涉及广泛,如官场、商业、家庭伦理乃至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尤以记官场潜规则活灵活现。今人入仕,或汲取经验,或引以为戒,不可不读。即不入仕,也可凭此窥出官场一二。 另,作者二十年目睹竟对妻子不记一言,亦可谓怪现状。

一部官场、商场、洋场、科场把中国传统的官商盘根错节的关系刻画分析得透彻明晰、难得的研究世情文化的巨著。 不能错过的書!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