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所以我抱着和红楼对比的心态来粗读这本书的,而刘心武先生也在本书末尾指出以下七点—— 第一,两部书都是写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家族的兴衰过程,西门一家和贾府; 第二,两部书里面都有一个新人,西门庆和贾宝玉; 第三,两部书在人物配置上也有重叠性; 第四,两部书除了写主要人物的故事以外,还会特别设置小角色、小人物,提醒读者重视一些社会边缘的小生命; 第五,两部书都设置了一些情节来预示书里一些人物的生命轨迹和最终结局; 第六,谐音寓意的写法在《红楼梦》里面被继承了;第七,很多语言都是先出现在《金瓶梅》里面,被《红楼梦》的作者加以变化或不加变化地用在自己的文本里面,甚至《红楼梦》手抄本的批语,很多文字都来自《金瓶梅》。 二、 刘心武先生的总结为以上,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标记了下,以下几点是自己随书而记,不过都是表象并没有点出实质。 1.奉承团体。西门庆十弟兄——贾政众门客 2.名字有寓意。武大郎女儿迎儿(蝇儿)——甄英莲(真应怜) 3.潘金莲和春梅——王熙凤和平儿 4.李瓶儿——尤二姐 5.玩花楼(西门庆居所)——大观园 6.蔡京之女——王熙凤 (蔡京的女儿是一个非常凶残的女性,嫉妒心强,她不愿意她的丈夫和别的女子发生关系,可是她的丈夫梁中书偏偏好色,不但和小老婆发生关系,还和府中大大小小的丫头乱来)。 7,买来年龄稍大的妇女,做年轻女子的养娘。李瓶儿的养娘——红楼梦中管理十二个女孩子的柳嫂子。 8.花太监给他侄子花子虚留下的大宅院,🌸只花钱而不知赚钱——贾府坐吃山空不谋求生财之道 9.魇人的故事。乔五太太家的后花园比较荒凉,而有靠近李瓶儿的卧房,她总觉得晚上有妖魔鬼怪来 魇她——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马道婆下咒受魇而生病。 10.衣服颜色搭配:西门庆说丫鬟宋惠莲红袄配紫裙不好看——贾宝玉与薛宝钗的丫头莺儿有一段对话就是谈颜色搭配,说大红色配黑色比较好,红与黑是颜色搭配当中永恒的组合,黑色可以把红色压住,配起来好看。在贾宝玉和莺儿的对话当中还提到,葱绿色要配柳黄色,配起来显得雅致。 11.改名字:吴月娘给新来的丫头宋金莲改名为宋惠莲——林红玉改名小红(避主人的讳) 12.西门庆和宋惠莲——贾琏和多姑娘(西贾为主子,宋和多为下人之妇) 13底层的反抗者:来旺儿醉骂西门庆)——王熙凤/焦大醉骂贾府(后来我们读《红楼梦》,发现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的时候,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样的话,读者觉得了不起,说曹雪芹怎么敢这么写) 来旺儿~有一天,来旺儿和府里其他的一些男仆、小厮在一块儿喝酒,喝醉了,他就不管不顾了,就跟大家说:“我不在家时候,西门庆让丫头玉箫拿了一匹缎子就把我媳妇给哄走了,后来潘金莲就成了窝主。开始这事我都不知道,现在我全知道了。”然后就趁着酒劲说出一些极恐怖的话:“只休要撞到我手里,我教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好不好,把潘家那淫妇也杀了,也只是个死!”这话说出来,想必有一些男仆和小厮就会拉住他,因为这话太惊人了,如果让府主知道了可不得了。来旺儿底下又公开宣告:“我的仇恨,与他结的有天来大。”他指的就是西门庆。下面的话就更吓人:“常言道,一不做,二不休。到跟前再说话。破着一命剐,便把皇帝打!”在《金瓶梅》这部书里面,来旺儿醉骂的语言是那个社会、那个时代底层劳动者的最强音。别以为你西门庆在清河县勾结官府,后来当了官,仗着有银子,横行霸道的,拿一匹绸缎就把人家的媳妇给占有了。别以为你做这些事情,谁都不敢吭一声,来旺儿我今天喝醉了,就大声宣告“我的仇恨,与他结的有天来大”,我会“一不做,二不休,到跟前再说话”,你了不起,有皇帝那么厉害吗?我告诉你了:“破着一命剐,便把皇帝打。” 14.自古千里长棚,没个不散的宴席——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千里搭长棚,(事实上《红楼梦》里面很多语言的发源地都是《金瓶梅》,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出自《红楼梦》里面一个角色,叫小红,你会觉得很了不起,其实这句话也是《金瓶梅》里面的,原话叫“自古千里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 15.写美女如水聪儿(甚至《红楼梦》里面写贾府里面来了几个新的美女,有薛宝琴、邢岫烟、李纹和李绮,怡红院的晴雯就先跑过去看,回来以后向怡红院的人报告,说这四个美女真好比“一把子四根水葱儿”,你会觉得这个形容多好,把美丽的青春女性形容成水葱。其实在《金瓶梅》里面老早就把四个女子形容成了四根水葱。总之就是,《金瓶梅》里的语言非常好,很多精彩词语后来都被清代《红楼梦》的作者所继承。) 16.吃软饭的男子:王六儿丈夫韩道国——多姑娘丈夫 17.同性之交:西门庆和他的男宠——贾琏和小厮乱来 18.放外债:西门庆——王熙凤 19.恪守封建礼教:吴月娘——薛宝钗(吴月娘的外貌还是很好的。潘金莲被娶进西门府以后,第一次和吴月娘见面,小说通过潘金莲的观察,就写出了吴月娘的形象,说她“约三九年纪,生的面如银盆,眼如杏子,举止温柔,持重寡言”。看到这个描述你会有联想吧?在《红楼梦》里有一个女子,她也恪守封建礼教规范,就是薛宝钗。有意思的是,《红楼梦》里面薛宝钗的形象也是“面若银盆”) 20.凑钱一起买吃的:孟玉楼呼吁西小老婆们一起出钱买吃的——贾府凑份子钱给王熙凤过生日 21.李通判让仆人打自己儿子李衙内——贾珍让小厮打贾蓉且吐口水 22.吴月娘找吴神仙给家里的女眷算命——警幻仙姑和贾宝玉看十二钗命运册(间接算命) 24.名字都是谐音,都含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些名字的谐音所含的意义都是带有讥讽性的。——排第四位的原本是卜志道,书里交代卜志道在举行正式的结拜仪式之前就死掉了。 应伯爵~应白嚼, 谢希大~谢喜大,孙天化,绰号叫孙寡嘴。天化,谐音“天话”,就是他能把谎话、瞎话说到天上去,贫嘴寡舌。 祝实念,实念,就是“着实想念”,他老想着占别人的好处,占别人的便宜。 吴典恩,谐音“无点恩”,就是他一点恩情都不懂得报,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常时节,谐音“常时借”,意思是他手头拮据,老跟人借钱。 白赍光,谐音“白借光”,他老想白白地借人家的光,在词话本里面他叫白来创,就更传神,谐音“白来闯”,比如他总是往西门庆家里闯,去混吃混喝,得点好处。 ——贾政养了清客詹光,谐音“沾光”。等…… 25.忘恩负义之人。西门庆死后应伯爵另拿着西给的好处投他主——贾雨村 三、以下为与西门庆有关的女人,部分有详细介绍,部分仅有名字或没有~ 男主人公:西门庆——又胖又壮,他的父亲是一个卖布匹的游商,一个暴发户。他暴发过,快活过,残暴过,洒脱过,贪婪过,享受过,恶毒过,蛮横过,糊涂过,精明过,埋怨过,宽容过,下流过,攀附过,无耻过,温情过,变态过,纯情过,放纵过,痛苦过…… 日常生活——官位权力、官场风光、按摩享受、华屋绣榻、甜美睡眠、美妾环绕、逗弄子嗣、狐朋狗友、红粉筝琶、大吃大喝、送礼不绝、听歌赏曲、随性纵欲…!三十三岁死… 相关的女人: (1)最早的原配是陈氏(与西门庆生有一女为西门大姐,陈氏死后娶吴月娘) (2)吴月娘(正妻,清河左卫吴千户之女,西门府里面的坚守,坚守自己的清白之身,坚守自己作为正妻的尊严,坚守自己奉行三从四德的楷模作用。曾流产过,后在西门庆死时生有一子名为孝哥儿), (3)李娇儿(西逛妓院时看上的和西生有一个儿子因潘金莲不满而故意害死了,当时他还看上一个妓女4卓丢儿不过不久便病死了), (5)孟玉楼(有钱有颜有才,当地富商之妻,布商死后改嫁西。婚前冲破张四舅阻拦,终于如愿嫁入了西门府。婚后与府主和其他妻妾相处的过程中,坚持不卑不亢、不争不让、见好就收、少刚多柔的处世态度,与周围的人关系都非常融洽,包括最刁钻的潘金莲,孟玉楼也能和她成为好姐妹,两个人经常手拉手在西门府里走来走去。她的身上有一种自我解放精神) (6)孙雪娥(陈氏的一个陪嫁丫头,很会为西烧饭) (7)潘金莲,和西既是性伴侣,也类似哥们,,她先卖到王招宣府,后来又卖到张大户家,最后嫁给了武大郎。 (8)李瓶儿(蔡京女儿的丈夫梁中书的侍妾,父母不知何人但她是正月十五生,因为家里生她的时候得到了一对鱼形的花瓶,所以给她取名为瓶儿,姓李,就是李瓶儿。后来因农民起义而带着养娘冯妈妈从大名府逃跑到东京,冯妈妈为了赚钱财把李瓶儿嫁给花太监的侄子花子虚。花太监后来年纪大了,要告老还乡,他的故乡刚好就是清河县,所以花太监就带着他的侄子花子虚和他的侄儿媳妇李瓶儿落户在了清河县。恰恰在西门庆隔壁的大宅院里面安了家,成了西门庆的邻居。花太监后来年纪大了,得病死掉了。此后,大宅子住的就是花子虚夫妇。西门庆结交十兄弟,其中就有花子虚。她长眉毛,瓜子脸,皮肤白皙,和西门庆勾搭。后来花子虚死后,李瓶儿想嫁给西,但因为西门庆女婿的爹的亲家在朝廷有罪受牵连,推迟了娶李瓶儿,李生病后因冯妈妈找的医生将竹山医治她李瓶儿为了自己的安全感而招赘,并且给他开了生药铺给他买了驴子出诊,西门庆用钱财化解了危险,但是气愤李瓶儿的做法,所以故意为难蒋,李瓶儿“泼水休夫”,后西门庆“怒娶李瓶儿”,二人生有一子,潘金莲的毒害下李瓶儿的儿子死,李也因此得了血山崩的绝症而亡,期间西门庆表现出和李瓶儿之间的真正的爱情) (9)李桂姐(后来在妓院刮剌上一个妓女李桂姐,可算是李娇儿的侄女,她虽然住在大宅院里但是西门庆没有娶她) (10)庞春梅,潘金莲房里一个正式的大丫头, (11)宋惠莲,西门府里面一个男仆来旺儿的媳妇。穷人家的孩子,父亲开棺材铺的,自己做棺材,自己卖棺材,是小本生意,赚不了什么大钱。因家境贫寒,所以家里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把她卖给了蔡通判。在蔡通判家,宋惠莲嫁过一个丈夫,是蔡通判家的一个厨子,叫蒋聪。蔡通判坏了事,整个府第瓦解了,迫于无奈嫁给蒋。蒋聪后来跟人斗殴,被打死了,她不甘心,因为蔡通判和西交好,蒋有时候也会去西家帮忙,西家下人来旺儿和他熟,宋通过来求西门庆帮忙报仇,西也干好这事。后来因为来旺儿正好死了媳妇要续弦,来旺儿求吴月娘,吴月娘就答应了,把到西门府做女仆的宋惠莲嫁给他了,他们结成一对夫妻。宋厨艺好,小脚长得好!!这个女子其实原来也叫金莲,叫宋金莲,到了西门府以后,吴月娘觉得不能这么叫,就给她改名叫作惠莲,所以她在西门府叫宋惠莲。宋故意卖弄自己为了引日西注意,果然西门庆决定占有宋惠莲,他把宋惠莲的丈夫来旺儿外派了,让他上杭州给蔡京制作祝寿的锦绣蟒衣和家中穿的四季衣服。当时从清河到杭州来回得半年,西门庆就有机会占有宋惠莲。被潘金莲发现二人在山洞里,后直接让他们在潘屋里。宋心比天高自我膨胀四处得罪人比如曾和她一起共事的惠祥,家里的小厮 (12.13)李瓶儿的两个丫头——秀春和迎春 (14.15)吴月娘的两个丫头 (16)王六儿——给西门庆看店铺的韩道国之妻,一个紫膛色面皮的女人 (17)郑爱月儿,他逛妓院时和他的一个女子 (18)林太太(清河县王招宣府之妻,但宣府已死) (19)贲四娘子。 四:评价 1.张竹坡: 二十九岁就离世了,他最后几年就是专注评点《金瓶梅》,他认为《金瓶梅》是天下“第一奇书”。“此书纯是一部史公文字”,就是说《金瓶梅》可以入史,而且本身就是一部史书,可以当作一部史书来读。他还告诉我们:“此书处处以文章夺化工之巧也夫。”“作《金瓶梅》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他说这本书“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不敢谓为操笔伸纸做出来的。”他认为《金瓶梅》真实到这种程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报告文学,而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他说《金瓶梅》是以“悌”始以“孝”终,全书最后是宣扬孝道的。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苦孝说》阐释《金瓶梅》劝孝的内涵。 2.陈独秀: 曾经给胡适写信说及《金瓶梅》,这封信是1917年写的,写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他说:“此书描写社会真如禹鼎铸奸,无微不至。《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而文章清健自然,远不及也。乃以其描写淫态而弃之耶?则《水浒》《红楼梦》又焉能免?”陈独秀觉得《金瓶梅》的警示效果就达到这个程度。并且他指出,《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在语言上《红楼梦》远不及《金瓶梅》。他认为不能因为《金瓶梅》里面写了一些淫态,就把它抛弃。其实《水浒传》《红楼梦》里面也有一些情色文字,所以,陈独秀又指出《水浒传》《红楼梦》“又焉能免”。 3.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对《金瓶梅》的评价:“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描写世情,尽其情伪……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说部”是过去对故事书的一个统称。鲁迅认为同一时期这种小说“无以上之”,没有超过《金瓶梅》的,这是很高的评价。 4.郑振铎: 她认为,如果《金瓶梅》删去那些淫秽的章节,它不失为一部第一流的小说。它的伟大更过于《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使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都不能够跟它相提并论了。他还认为:“在《金瓶梅》里所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的社会。这社会到了现在,似还不曾成为过去。要在文学里看出中国社会的潜伏的黑暗面来,《金瓶梅》是一部最可靠的研究资料。”“这社会到了现在”中说的“现在”不是今天,是他说这个话时的20世纪30年代,他认为《金瓶梅》所写的那些世道人心,那些社会现象,到了20世纪30年代,都不过时,还不曾成为过去。 5.毛泽东主席: 他对《红楼梦》和《金瓶梅》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曾先后五次在公开场合评价过《金瓶梅》,值得大家参考。 6.刘心武先生: 明代和清代留下两部写普通人生活的白话长篇小说,一部是明代的《金瓶梅》,一部就是清代的《红楼梦》,这两部书可以合起来读。如果只读一部的话,建议读《红楼梦》,可以不读《金瓶梅》。说句老实话,真正能够吃透《金瓶梅》的文本特色,是能够获得极大的文学审美满足的,这种人不会很多。因为这需要有一个修养的前提,而阅读《红楼梦》也需要修养的前提,可是相比而言,《红楼梦》可以放松一点。一般的人没有很多的修养前提,进入《红楼梦》的文本,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收获。但是如果没有很高的修养前提,轻易进入《金瓶梅》的文本的话,那么会有两种情况发生:第一,不能领略它的妙处;第二,因为《金瓶梅》里面有些色情描写,甚至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一生至少要阅读一次《红楼梦》;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在一生当中应该知道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在明代晚期产生过一部了不起的文学作品——《金瓶梅》。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一生皆是命安排。说没有金瓶梅就不会有红楼梦,红楼梦是阳春白雪,金瓶梅就是下里巴人,金瓶梅揭批人性的善恶,与儒家社会的道德标准相悖,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明清时期被列为禁书,金瓶梅书中人物众多,通过金瓶梅中两个主角,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命运展开。 西门庆酒色之徙,家财万贯,荣华富贵,妻妾成群,道德沦丧。西门庆在当今现实社会中就是当地市县的首富,大企业家,担任千户一职(相当于公安局长),是成功人士的代表,没有他拿不下的女人,有名,有势,有财。上通朝廷权臣太尉蔡京,是蔡京的干儿子,省市县的官员皆有往来,在当地开了几家商铺,并结交十兄弟,市井百姓哪是他的对手。西门庆由于纵欲过度,又吃了梵僧的药,精尽人亡,一命呜呼,33岁就死掉了。西门庆罪孽深重,他死的当天,月娘便生下一子,名孝哥儿,这是西门庆转世投胎,孝哥在十五岁时被一位高僧收为徙弟,幻化带走了。西门庆生前所获得的万贯财富,都由代安继承了。食色性也,或许男人都会犯西门庆那样的错误,贪图财色,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也只不过是换了一批王侯将相,为了子子孙孙永享荣华富贵而已,正所谓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潘金莲见到武松,想要勾搭,被武松斥责,潘金莲恼羞成怒,向武大郎哭诉武二非礼,武大不信,说我兄弟不是那样的人。武大对武松的信任,后来武松为武大报仇,有这样的兄弟值了。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荒淫无度,争风吃醋,蛇蝎心肠。潘金莲与王婆害死了武大郎,嫁到西门庆为妾,又害死了官哥儿,气死了李瓶儿,逼死了来旺媳妇,又与琴童、陈敬济(西门庆的女婿)勾搭成奸,离开男人她就睡不着觉。西门庆死后,万贯家财被偷盗、转移、跑路、分赃的,还有欠债不还的,平时称兄道弟的酒肉朋友也想分一杯羹,还有恩将仇报的,树倒猢狲散,世态炎凉。西门庆的五个妻妾都相继离开了西门家,潘金莲虽恶毒,但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月娘赶出家门,交给了王婆,她的下场最惨,被武松手刃,挖心砍头,暴尸街头,后被春梅葬于永福寺,这都是因果报应。 金瓶梅的大结局,告诉众生还是要多行善积德,善恶终有报。世态炎凉,趋炎附势,官僚社会,千百年来人性的善恶没有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现在社会进步了,妇女的地位提高了,能顶半边天了,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不会像商品一样买卖,人生而平等,都有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权利。
一个前提:《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金瓶梅》这本书听来已久,但是却没有认真的去看一遍,微读也没有找到原本,因此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刘心武老师的这本解读。客观来说,纠正了我对《金瓶梅》的偏见。 人性,是个什么东西呢?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定义,所以我们无法统一。不要去考验人性,也不要去试探人性。同样是一件事情,有人看到了希望,有人看到了失望,还有人看到了欲望,不能自控的人必定不能行稳致远。 人生就是一场自律的博弈,是人性的恶战胜人性的善,还是人性的善战胜人性的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能走多远,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强盗逻辑,自然法则,每个规则都有一定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放在彼时环境,辩证的看待。 这本书可以说是对于《金瓶梅》的详细解读,老实说我是没看过原文的,因此这个点评也具有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从这本书我学习到了很多正经的东西。如后续有机会,希望可以二刷《金瓶梅》原文,或许对于这本奇书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总之,我们需要看各式各样的书,去填补我们的认知盲区,去提升那敏锐的认知。 /2023.10.27
我认为《金瓶梅》与《红楼梦》都在讲淫。用《红楼梦》中警幻仙子的话来说就是,《金瓶梅》讲的是西门庆等人放纵情欲的“滥淫”,西门庆为了睡到想睡的女人不惜害人,有的女人则为了睡到西门庆(或者被他睡)而害人;《红楼梦》讲的是贾宝玉与生俱来的怜香惜玉的“意淫”,看似怜香惜玉却不以性为终极目的的宝玉实际上也在无意间害了很多人。 从“因淫害人”这个角度看,西门庆或许是贾宝玉的原形。但如果从“滥淫害人”这个角度看,西门庆似乎更像贾琏与贾瑞的结合体。被贾琏睡过的女人好像都没有好下场,凤姐得不到贾琏真心的敬重与疼爱,平儿为凤姐鞍前马后打点万事仍会被凤姐打骂(她最后被扶正可能不是曹雪芹的本意),尤二姐更是被凤姐设计致死(这与李瓶儿被潘金莲设计致死很相似,但潘金莲的段位肯定不如凤姐)。此外,西门庆和贾瑞最后都因精尽而亡。 窃以为《金瓶梅》与《红楼梦》中的其他角色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以下试举几例: 吴月娘和邢夫人:都是续弦入府的正妻,都无力阻止丈夫的荒淫行为,都不具备持家的精明才干甚至有时还显得糊涂愚蠢。 孟玉楼和薛宝钗:带资进府,有比较长远的眼光和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轻易在人前流露自己的喜恶情绪。 孙雪娥和赵姨娘:从下人升格为妾室,却性格尖酸、出言不逊,在大家族中遭人厌弃。 潘金莲和王熙凤:有一定的姿色和心机,对丈夫有极强的独占欲和掌控欲,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惨下场。 李瓶儿和尤二姐:有一定的姿色,入府前的私生活比较混乱,入府后立马洗白成为节妇,最后都因“姐妹”暗算而死,死后都得到了本不应有的超高待遇。 西门大姐和贾元春:在外人眼中似乎都嫁得很好,实际上婚后生活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她们的婚姻都为母族增光添彩,却都在青春正好时死去。 陈敬济和贾雨村:都受过男主角家族的恩惠,都是忘恩负义之人。 哪怕不谈《金瓶梅》给《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带来的灵感启发,《金瓶梅》也是以冷峻文风揭露世态炎凉的现实文学。官商勾结、官官相护、徇私枉法、声色犬马、谋财(色)害命……种种恶习乱象亦为当世所常见,经典佳作仍未过时。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就是此类具有针砭时弊效应(哪怕作者本人无意于此)的经典佳作过时。
书中有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还未有幸拜读过金瓶梅原本,不知风月描述多为几何,国内近代经典《白鹿原》中相关描写颇多,邻国作品《挪威的森林》,欧美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很多著名书籍中都有相关直白的描写,随着读书人群的缩减,这儿仅指离开学校依然保持读书习惯的人。读者对于书籍的包容度正在提高,多次为金瓶梅审证并非“黄书”其实也大可不必,每个人读书都是带有不同的目的的。认知才是决定真小人,真君子的度量标准。 中国作品从古至今多是离不开中国历史背景的,嘲讽,叙述,记事等大多从作者生活的年代出发,其中不乏神作,但是也囿于其中,外国多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其实也大多从历史和作者自身出发,但是总归好的作品会上升到人性,人类,而很多中国作品是仅仅上升多中国的人性和人类。我想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金瓶梅》如雷贯耳,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是拿其特性“黄书”来打趣提及,之前虽然没有类似片面的拙见,但也不曾真正领略其中妙处。经此一读受益良多,感谢刘心武老师。
人生切莫恃英雄,术业精粗自不同。 凭谁话尽兴亡事,一衲闲云两袖风。 注释: 个人不要自恃为英雄,因为有人可能在专业方面比你还强。 还有道不尽的世道兴衰,道不尽的国家兴亡,如果你是一个和尚,想起这些事情以后,你的两只大袖子里面都灌满了清风,也就是到头来一切皆空,再豪华的生活,这些酒气财色最后都会烟消云散。 书里面讲的很细,重复的地方很少。主观色彩强烈,读起来也是有趣的。
2023年12月28日 前后花了10个小时看完此书。 本书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对《金瓶梅》中所有的人物,乃至政治、经济、宗教、风俗、饮食进行了解说。另外,分析了《金瓶梅》对《红楼梦》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论,对《金瓶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条分缕析,颇有价值,有助于对《金瓶梅》这部奇书的阅读,也有助于读者认识世情、人性,虽然几百年过去了,时代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之,刘心武先生的这本书不妨一读。 ❤❤❤❤
《刘心武细说金瓶梅》:历史与人性的交织 《金瓶梅》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然而,由于原著篇幅庞大、方言众多、人物复杂,许多读者难以深入其中,理解其真正意义。而刘心武的《刘心武细说金瓶梅》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得这部古典名著更加贴近现代人的阅读需求。 刘心武先生以他四十余年的研究心得,将《金瓶梅》的精髓呈现给读者。他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原著的情节,而是从多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不仅仅关注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还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以及人性的复杂多变。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无疑是核心。但刘心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而是通过对原著的深入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他分析了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商业活动、人际关系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使得这部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同时,刘心武还巧妙地运用了现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这部古典名著更加易于理解。他并没有简单地翻译原著,而是将原著中的情节、人物和思想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进入这部作品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解的《红楼梦》系列,曾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红学热”。这也证明了他对于古典名著的独特见解和深入研究,使得这些古老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读完《刘心武细说金瓶梅》后,我深感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古典名著,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刘心武先生的解读,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们。 总的来说,《刘心武细说金瓶梅》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金瓶梅》,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我相信,无论是对于古典名著的爱好者,还是对于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2024年第3本书📚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在语言上《红楼梦》远不及《金瓶梅》,担的上“天下第一奇书的美名”。百年来称其为“淫书”“黄书”实在是埋没了它本身的光芒,虽未拜读原文,读完刘心武先生的本书后,为其正名,乃是一部奇书、好书,《红楼梦》与《金瓶梅》都是不可错过的好书!
就像金瓶梅结尾的那首诗一样,“旧日豪华事已空,银屏金屋梦魂中,黄卢晚日空残垒,碧草寒烟锁古弓。遂道余灯犹于尽,妆台鸾镜霞长风。凭谁化尽兴王室,一那闲云两袖风。”短短一首七律诗,两个是,两个进,两个空,几乎概括了金瓶梅的全部。 初看以为写饮食男女,人之大狱,再看以为写权力官场纸醉金迷,可实际上,金瓶梅展现的恰是一场永不谢幕的人世悲剧,从锦绣繁华到碧草寒烟,从纵情声色到红颜枯骨,西门庆在权力财富的欲海中放纵而死,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在情色欢爱的追逐里不得善终,乃至显赫一时的西门府,风花雪月的宋王朝,闹闹嚷嚷,最后不过海市蜃楼,一场黄粱美梦。 而这些红尘书中人身处其间,却无一人自省。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并非不知江山易改的道理,也熟读沧海桑田的故事,只是面对繁花似锦的世间,面对那些财色名利诱惑,以为江山改了千万次,不会在自己身上换成桑田。 金瓶梅诞生在一个纵欲的时代,书写着一个纵欲的时代,同时也反思着这个纵欲的时代。他写人性,写欲望,写男人争权夺利,也写女人情欲熏心,他清醒的批判着这些丑陋,告诫人们不要沦为欲色的奴隶,同时又对那些欲海无涯,苦苦挣扎的人类报以最大的慈悲。 在潘金莲和小厮偷情被西门庆鞭打时,他会说,“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在宋惠莲上吊身亡之时,他会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 最高级的虐文往往都是以爽文的姿态出现。同样是造梦,文学名著与网络爽文的区别在于,爽过之后,读者终究会醒来。作者就在醒与梦之间拉开与现实的距离,站在一个更超脱的位置审视自我,审视人生,从而获得书中人所缺乏的关照和自省的能力。 有学者说,名著就是要带人直面自我的复杂性。尽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复杂痛苦本身就是人生存的价值。真正的治愈不是没有痛苦,而是理解痛苦从何而来,并且能够面对并驾驭这种痛苦。
刘心武对《金瓶梅》的点评,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深邃而复杂的世界。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细腻的人物刻画、真实的社会描写以及深刻的道德探讨都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刘心武老师的解读让人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这部古老的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他的点评不仅关注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更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使我对于书中的世界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书中对于人性的揭露、对于权力和金钱的批判,都与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让我更加相信,虽然时代变迁,但人类的一些本质问题和矛盾却始终没有改变。 此外,还被书中生动细致的生活场景所吸引。无论是宴会上的觥筹交错,还是宅院中的窃窃私语,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风情和气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更加珍惜这次与古老文学的邂逅。 不过,也需要注意的是,《金瓶梅》毕竟是一部古典小说,其中可能包含一些与现代价值观不符的内容。在阅读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和审美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汲取真正有益的营养。
撇开内心先入为主的偏见: 原来《金瓶梅》也是一本好书,当然这种书,不用读原著,解说或许更好[捂脸]刘心武这个版本的解说个人还是推荐的。有宏观: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小说创作的先河。《金瓶梅》也为《红楼梦》写贵族家庭的衰败开了路。作者兰陵笑笑生,采用了酷毒冷峻的文字描写了西门府里的众生相。不颂扬,也不批判,只有客观描述。补足了我读明朝历史,对于下层平民苦难的认识。嘉靖和万历,果然是两个“相当好”的皇帝。 有故事:刘心武顺着《金瓶梅》的故事脉络,一一阐述了西门府里众人的命运。这些命运里写尽了人性了真相,写满了人生的绝望,但又不至于此。 这也是一部女性题材的小说,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主要代表代表,尽管出身、性格、遭遇不尽相同,但都被绝望支配。她们以扭曲的人性去对抗道德沦丧的夫权社会,又在人性的扭曲中走向堕落和毁灭。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善与恶开始变得不那么清晰。 有细节:全方位地描写市井生活,写吃喝玩乐。那时以鹅为贵,以金华酒为好酒,讲究“吃看大桌面”,另外,主菜、糕点、汤、酒、茶也与现在有所区别。 所以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总体对金瓶梅的梳理还是很不错的,只是有些与红楼梦对比阐述有待商榷,全书下来读原著是因果报应,读完这本看到人恶的一面,进而对人是善与恶的综合体有更深的理解,很多东西要放到当时当地特定背景下理解,妄自评论不如慎言,慎言,慎言!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切记,切记,切记!
我觉得,写《金瓶梅》的这个人,胸中有大气魄,所说的大气魄,是指他在写小说时候,那种总体把控能力、细致入微、细心、人性描写、社会现状描写等。 以前我在没读《金瓶梅》之前,数十年里,在仔仔细细的阅读《红楼梦》,其实中国古典小说,一些我也读过,如《儒林外史》、《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志怪类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在读过《金瓶梅》之后发现,笑笑生比曹雪芹文笔好很多倍。 笑笑生应该当过不小的官、研究过佛道玄学、研究过中医、真爱过、丧过偶、偷过鸡、摸过狗、贫穷过、富贵过的人。他写的官场往来,财富聚散、社会风情,特别到位,显然曹雪芹没有这个能力,曹的大量笔墨,不出荣宁二府,写官场往来,也不细致,我觉得这正和曹长大后没有经历过行政官场相符。《金瓶梅》全书,甚至回答了,晚明社会为什么会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金瓶梅》之文笔,描写之详细,另我叹服,笑笑生用两个章节,来描述李瓶儿从生病到请医到跳大神到请符到死亡以及下葬的过程,文笔之引人入戏,说明他自己亲身经历过。我猜,现实中死去的那个人,一定是他的一个爱人,他才能写的如此动情。全书里对晚明时代的描写,真是包罗万象,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比《儒林外史》要精美很多倍。 至于说刘心武这本细说《金瓶梅》,我认为总体还不错,相当于分专题,把书里的内容复述总结了一遍,里面夹着老刘的个人观点,也挺好,我就比较欣赏老刘关于李瓶儿进入西门府后的改变分析,老刘用了一个词语,叫自我净化。我挺喜欢这个用词和这个观点。 但是老刘的这本书里,也不乏老刘的一点点恶趣味,比如说,他口口声声为这本书正名,不是黄书,不是黄书,不是黄书,但是他又对里面的情色描写很在乎,反反复复的叙述,甚至别出新裁的非要说潘金莲和春梅是同性恋。 也可能我对老刘个人有偏见,当年我抱着很大的期望,读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发现他把续本写成小黄书后,恶心坏了都。 总体来说,老刘这本书,分析的还可以,赞一个。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生至少要阅读一次《红楼梦》;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生当中应该知道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在明代晚期产生过一部了不起的文学作品——《金瓶梅》,以前没读过《金瓶梅》,但在这本书的解析里却了解到不一样的《金瓶梅》,易懂。
一: 《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所以我抱着和红楼对比的心态来粗读这本书的,而刘心武先生也在本书末尾指出以下七点—— 第一,两部书都是写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家族的兴衰过程,西门一家和贾府; 第二,两部书里面都有一个新人,西门庆和贾宝玉; 第三,两部书在人物配置上也有重叠性; 第四,两部书除了写主要人物的故事以外,还会特别设置小角色、小人物,提醒读者重视一些社会边缘的小生命; 第五,两部书都设置了一些情节来预示书里一些人物的生命轨迹和最终结局; 第六,谐音寓意的写法在《红楼梦》里面被继承了;第七,很多语言都是先出现在《金瓶梅》里面,被《红楼梦》的作者加以变化或不加变化地用在自己的文本里面,甚至《红楼梦》手抄本的批语,很多文字都来自《金瓶梅》。 二、 刘心武先生的总结为以上,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标记了下,以下几点是自己随书而记,不过都是表象并没有点出实质。 1.奉承团体。西门庆十弟兄——贾政众门客 2.名字有寓意。武大郎女儿迎儿(蝇儿)——甄英莲(真应怜) 3.潘金莲和春梅——王熙凤和平儿 4.李瓶儿——尤二姐 5.玩花楼(西门庆居所)——大观园 6.蔡京之女——王熙凤 (蔡京的女儿是一个非常凶残的女性,嫉妒心强,她不愿意她的丈夫和别的女子发生关系,可是她的丈夫梁中书偏偏好色,不但和小老婆发生关系,还和府中大大小小的丫头乱来)。 7,买来年龄稍大的妇女,做年轻女子的养娘。李瓶儿的养娘——红楼梦中管理十二个女孩子的柳嫂子。 8.花太监给他侄子花子虚留下的大宅院,🌸只花钱而不知赚钱——贾府坐吃山空不谋求生财之道 9.魇人的故事。乔五太太家的后花园比较荒凉,而有靠近李瓶儿的卧房,她总觉得晚上有妖魔鬼怪来 魇她——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马道婆下咒受魇而生病。 10.衣服颜色搭配:西门庆说丫鬟宋惠莲红袄配紫裙不好看——贾宝玉与薛宝钗的丫头莺儿有一段对话就是谈颜色搭配,说大红色配黑色比较好,红与黑是颜色搭配当中永恒的组合,黑色可以把红色压住,配起来好看。在贾宝玉和莺儿的对话当中还提到,葱绿色要配柳黄色,配起来显得雅致。 11.改名字:吴月娘给新来的丫头宋金莲改名为宋惠莲——林红玉改名小红(避主人的讳) 12.西门庆和宋惠莲——贾琏和多姑娘(西贾为主子,宋和多为下人之妇) 13底层的反抗者:来旺儿醉骂西门庆)——王熙凤/焦大醉骂贾府(后来我们读《红楼梦》,发现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的时候,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样的话,读者觉得了不起,说曹雪芹怎么敢这么写) 来旺儿~有一天,来旺儿和府里其他的一些男仆、小厮在一块儿喝酒,喝醉了,他就不管不顾了,就跟大家说:“我不在家时候,西门庆让丫头玉箫拿了一匹缎子就把我媳妇给哄走了,后来潘金莲就成了窝主。开始这事我都不知道,现在我全知道了。”然后就趁着酒劲说出一些极恐怖的话:“只休要撞到我手里,我教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好不好,把潘家那淫妇也杀了,也只是个死!”这话说出来,想必有一些男仆和小厮就会拉住他,因为这话太惊人了,如果让府主知道了可不得了。来旺儿底下又公开宣告:“我的仇恨,与他结的有天来大。”他指的就是西门庆。下面的话就更吓人:“常言道,一不做,二不休。到跟前再说话。破着一命剐,便把皇帝打!”在《金瓶梅》这部书里面,来旺儿醉骂的语言是那个社会、那个时代底层劳动者的最强音。别以为你西门庆在清河县勾结官府,后来当了官,仗着有银子,横行霸道的,拿一匹绸缎就把人家的媳妇给占有了。别以为你做这些事情,谁都不敢吭一声,来旺儿我今天喝醉了,就大声宣告“我的仇恨,与他结的有天来大”,我会“一不做,二不休,到跟前再说话”,你了不起,有皇帝那么厉害吗?我告诉你了:“破着一命剐,便把皇帝打。” 14.自古千里长棚,没个不散的宴席——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千里搭长棚,(事实上《红楼梦》里面很多语言的发源地都是《金瓶梅》,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出自《红楼梦》里面一个角色,叫小红,你会觉得很了不起,其实这句话也是《金瓶梅》里面的,原话叫“自古千里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 15.写美女如水聪儿(甚至《红楼梦》里面写贾府里面来了几个新的美女,有薛宝琴、邢岫烟、李纹和李绮,怡红院的晴雯就先跑过去看,回来以后向怡红院的人报告,说这四个美女真好比“一把子四根水葱儿”,你会觉得这个形容多好,把美丽的青春女性形容成水葱。其实在《金瓶梅》里面老早就把四个女子形容成了四根水葱。总之就是,《金瓶梅》里的语言非常好,很多精彩词语后来都被清代《红楼梦》的作者所继承。) 16.吃软饭的男子:王六儿丈夫韩道国——多姑娘丈夫 17.同性之交:西门庆和他的男宠——贾琏和小厮乱来 18.放外债:西门庆——王熙凤 19.恪守封建礼教:吴月娘——薛宝钗(吴月娘的外貌还是很好的。潘金莲被娶进西门府以后,第一次和吴月娘见面,小说通过潘金莲的观察,就写出了吴月娘的形象,说她“约三九年纪,生的面如银盆,眼如杏子,举止温柔,持重寡言”。看到这个描述你会有联想吧?在《红楼梦》里有一个女子,她也恪守封建礼教规范,就是薛宝钗。有意思的是,《红楼梦》里面薛宝钗的形象也是“面若银盆”) 20.凑钱一起买吃的:孟玉楼呼吁西小老婆们一起出钱买吃的——贾府凑份子钱给王熙凤过生日 21.李通判让仆人打自己儿子李衙内——贾珍让小厮打贾蓉且吐口水 22.吴月娘找吴神仙给家里的女眷算命——警幻仙姑和贾宝玉看十二钗命运册(间接算命) 24.名字都是谐音,都含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些名字的谐音所含的意义都是带有讥讽性的。——排第四位的原本是卜志道,书里交代卜志道在举行正式的结拜仪式之前就死掉了。 应伯爵~应白嚼, 谢希大~谢喜大,孙天化,绰号叫孙寡嘴。天化,谐音“天话”,就是他能把谎话、瞎话说到天上去,贫嘴寡舌。 祝实念,实念,就是“着实想念”,他老想着占别人的好处,占别人的便宜。 吴典恩,谐音“无点恩”,就是他一点恩情都不懂得报,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常时节,谐音“常时借”,意思是他手头拮据,老跟人借钱。 白赍光,谐音“白借光”,他老想白白地借人家的光,在词话本里面他叫白来创,就更传神,谐音“白来闯”,比如他总是往西门庆家里闯,去混吃混喝,得点好处。 ——贾政养了清客詹光,谐音“沾光”。等…… 25.忘恩负义之人。西门庆死后应伯爵另拿着西给的好处投他主——贾雨村 三、以下为与西门庆有关的女人,部分有详细介绍,部分仅有名字或没有~ 男主人公:西门庆——又胖又壮,他的父亲是一个卖布匹的游商,一个暴发户。他暴发过,快活过,残暴过,洒脱过,贪婪过,享受过,恶毒过,蛮横过,糊涂过,精明过,埋怨过,宽容过,下流过,攀附过,无耻过,温情过,变态过,纯情过,放纵过,痛苦过…… 日常生活——官位权力、官场风光、按摩享受、华屋绣榻、甜美睡眠、美妾环绕、逗弄子嗣、狐朋狗友、红粉筝琶、大吃大喝、送礼不绝、听歌赏曲、随性纵欲…!三十三岁死… 相关的女人: (1)最早的原配是陈氏(与西门庆生有一女为西门大姐,陈氏死后娶吴月娘) (2)吴月娘(正妻,清河左卫吴千户之女,西门府里面的坚守,坚守自己的清白之身,坚守自己作为正妻的尊严,坚守自己奉行三从四德的楷模作用。曾流产过,后在西门庆死时生有一子名为孝哥儿), (3)李娇儿(西逛妓院时看上的和西生有一个儿子因潘金莲不满而故意害死了,当时他还看上一个妓女4卓丢儿不过不久便病死了), (5)孟玉楼(有钱有颜有才,当地富商之妻,布商死后改嫁西。婚前冲破张四舅阻拦,终于如愿嫁入了西门府。婚后与府主和其他妻妾相处的过程中,坚持不卑不亢、不争不让、见好就收、少刚多柔的处世态度,与周围的人关系都非常融洽,包括最刁钻的潘金莲,孟玉楼也能和她成为好姐妹,两个人经常手拉手在西门府里走来走去。她的身上有一种自我解放精神) (6)孙雪娥(陈氏的一个陪嫁丫头,很会为西烧饭) (7)潘金莲,和西既是性伴侣,也类似哥们,,她先卖到王招宣府,后来又卖到张大户家,最后嫁给了武大郎。 (8)李瓶儿(蔡京女儿的丈夫梁中书的侍妾,父母不知何人但她是正月十五生,因为家里生她的时候得到了一对鱼形的花瓶,所以给她取名为瓶儿,姓李,就是李瓶儿。后来因农民起义而带着养娘冯妈妈从大名府逃跑到东京,冯妈妈为了赚钱财把李瓶儿嫁给花太监的侄子花子虚。花太监后来年纪大了,要告老还乡,他的故乡刚好就是清河县,所以花太监就带着他的侄子花子虚和他的侄儿媳妇李瓶儿落户在了清河县。恰恰在西门庆隔壁的大宅院里面安了家,成了西门庆的邻居。花太监后来年纪大了,得病死掉了。此后,大宅子住的就是花子虚夫妇。西门庆结交十兄弟,其中就有花子虚。她长眉毛,瓜子脸,皮肤白皙,和西门庆勾搭。后来花子虚死后,李瓶儿想嫁给西,但因为西门庆女婿的爹的亲家在朝廷有罪受牵连,推迟了娶李瓶儿,李生病后因冯妈妈找的医生将竹山医治她李瓶儿为了自己的安全感而招赘,并且给他开了生药铺给他买了驴子出诊,西门庆用钱财化解了危险,但是气愤李瓶儿的做法,所以故意为难蒋,李瓶儿“泼水休夫”,后西门庆“怒娶李瓶儿”,二人生有一子,潘金莲的毒害下李瓶儿的儿子死,李也因此得了血山崩的绝症而亡,期间西门庆表现出和李瓶儿之间的真正的爱情) (9)李桂姐(后来在妓院刮剌上一个妓女李桂姐,可算是李娇儿的侄女,她虽然住在大宅院里但是西门庆没有娶她) (10)庞春梅,潘金莲房里一个正式的大丫头, (11)宋惠莲,西门府里面一个男仆来旺儿的媳妇。穷人家的孩子,父亲开棺材铺的,自己做棺材,自己卖棺材,是小本生意,赚不了什么大钱。因家境贫寒,所以家里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把她卖给了蔡通判。在蔡通判家,宋惠莲嫁过一个丈夫,是蔡通判家的一个厨子,叫蒋聪。蔡通判坏了事,整个府第瓦解了,迫于无奈嫁给蒋。蒋聪后来跟人斗殴,被打死了,她不甘心,因为蔡通判和西交好,蒋有时候也会去西家帮忙,西家下人来旺儿和他熟,宋通过来求西门庆帮忙报仇,西也干好这事。后来因为来旺儿正好死了媳妇要续弦,来旺儿求吴月娘,吴月娘就答应了,把到西门府做女仆的宋惠莲嫁给他了,他们结成一对夫妻。宋厨艺好,小脚长得好!!这个女子其实原来也叫金莲,叫宋金莲,到了西门府以后,吴月娘觉得不能这么叫,就给她改名叫作惠莲,所以她在西门府叫宋惠莲。宋故意卖弄自己为了引日西注意,果然西门庆决定占有宋惠莲,他把宋惠莲的丈夫来旺儿外派了,让他上杭州给蔡京制作祝寿的锦绣蟒衣和家中穿的四季衣服。当时从清河到杭州来回得半年,西门庆就有机会占有宋惠莲。被潘金莲发现二人在山洞里,后直接让他们在潘屋里。宋心比天高自我膨胀四处得罪人比如曾和她一起共事的惠祥,家里的小厮 (12.13)李瓶儿的两个丫头——秀春和迎春 (14.15)吴月娘的两个丫头 (16)王六儿——给西门庆看店铺的韩道国之妻,一个紫膛色面皮的女人 (17)郑爱月儿,他逛妓院时和他的一个女子 (18)林太太(清河县王招宣府之妻,但宣府已死) (19)贲四娘子。 四:评价 1.张竹坡: 二十九岁就离世了,他最后几年就是专注评点《金瓶梅》,他认为《金瓶梅》是天下“第一奇书”。“此书纯是一部史公文字”,就是说《金瓶梅》可以入史,而且本身就是一部史书,可以当作一部史书来读。他还告诉我们:“此书处处以文章夺化工之巧也夫。”“作《金瓶梅》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他说这本书“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不敢谓为操笔伸纸做出来的。”他认为《金瓶梅》真实到这种程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报告文学,而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他说《金瓶梅》是以“悌”始以“孝”终,全书最后是宣扬孝道的。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苦孝说》阐释《金瓶梅》劝孝的内涵。 2.陈独秀: 曾经给胡适写信说及《金瓶梅》,这封信是1917年写的,写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他说:“此书描写社会真如禹鼎铸奸,无微不至。《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而文章清健自然,远不及也。乃以其描写淫态而弃之耶?则《水浒》《红楼梦》又焉能免?”陈独秀觉得《金瓶梅》的警示效果就达到这个程度。并且他指出,《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在语言上《红楼梦》远不及《金瓶梅》。他认为不能因为《金瓶梅》里面写了一些淫态,就把它抛弃。其实《水浒传》《红楼梦》里面也有一些情色文字,所以,陈独秀又指出《水浒传》《红楼梦》“又焉能免”。 3.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对《金瓶梅》的评价:“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描写世情,尽其情伪……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说部”是过去对故事书的一个统称。鲁迅认为同一时期这种小说“无以上之”,没有超过《金瓶梅》的,这是很高的评价。 4.郑振铎: 她认为,如果《金瓶梅》删去那些淫秽的章节,它不失为一部第一流的小说。它的伟大更过于《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使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都不能够跟它相提并论了。他还认为:“在《金瓶梅》里所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的社会。这社会到了现在,似还不曾成为过去。要在文学里看出中国社会的潜伏的黑暗面来,《金瓶梅》是一部最可靠的研究资料。”“这社会到了现在”中说的“现在”不是今天,是他说这个话时的20世纪30年代,他认为《金瓶梅》所写的那些世道人心,那些社会现象,到了20世纪30年代,都不过时,还不曾成为过去。 5.毛泽东主席: 他对《红楼梦》和《金瓶梅》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曾先后五次在公开场合评价过《金瓶梅》,值得大家参考。 6.刘心武先生: 明代和清代留下两部写普通人生活的白话长篇小说,一部是明代的《金瓶梅》,一部就是清代的《红楼梦》,这两部书可以合起来读。如果只读一部的话,建议读《红楼梦》,可以不读《金瓶梅》。说句老实话,真正能够吃透《金瓶梅》的文本特色,是能够获得极大的文学审美满足的,这种人不会很多。因为这需要有一个修养的前提,而阅读《红楼梦》也需要修养的前提,可是相比而言,《红楼梦》可以放松一点。一般的人没有很多的修养前提,进入《红楼梦》的文本,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收获。但是如果没有很高的修养前提,轻易进入《金瓶梅》的文本的话,那么会有两种情况发生:第一,不能领略它的妙处;第二,因为《金瓶梅》里面有些色情描写,甚至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一生至少要阅读一次《红楼梦》;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在一生当中应该知道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在明代晚期产生过一部了不起的文学作品——《金瓶梅》。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一生皆是命安排。说没有金瓶梅就不会有红楼梦,红楼梦是阳春白雪,金瓶梅就是下里巴人,金瓶梅揭批人性的善恶,与儒家社会的道德标准相悖,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明清时期被列为禁书,金瓶梅书中人物众多,通过金瓶梅中两个主角,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命运展开。 西门庆酒色之徙,家财万贯,荣华富贵,妻妾成群,道德沦丧。西门庆在当今现实社会中就是当地市县的首富,大企业家,担任千户一职(相当于公安局长),是成功人士的代表,没有他拿不下的女人,有名,有势,有财。上通朝廷权臣太尉蔡京,是蔡京的干儿子,省市县的官员皆有往来,在当地开了几家商铺,并结交十兄弟,市井百姓哪是他的对手。西门庆由于纵欲过度,又吃了梵僧的药,精尽人亡,一命呜呼,33岁就死掉了。西门庆罪孽深重,他死的当天,月娘便生下一子,名孝哥儿,这是西门庆转世投胎,孝哥在十五岁时被一位高僧收为徙弟,幻化带走了。西门庆生前所获得的万贯财富,都由代安继承了。食色性也,或许男人都会犯西门庆那样的错误,贪图财色,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也只不过是换了一批王侯将相,为了子子孙孙永享荣华富贵而已,正所谓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潘金莲见到武松,想要勾搭,被武松斥责,潘金莲恼羞成怒,向武大郎哭诉武二非礼,武大不信,说我兄弟不是那样的人。武大对武松的信任,后来武松为武大报仇,有这样的兄弟值了。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荒淫无度,争风吃醋,蛇蝎心肠。潘金莲与王婆害死了武大郎,嫁到西门庆为妾,又害死了官哥儿,气死了李瓶儿,逼死了来旺媳妇,又与琴童、陈敬济(西门庆的女婿)勾搭成奸,离开男人她就睡不着觉。西门庆死后,万贯家财被偷盗、转移、跑路、分赃的,还有欠债不还的,平时称兄道弟的酒肉朋友也想分一杯羹,还有恩将仇报的,树倒猢狲散,世态炎凉。西门庆的五个妻妾都相继离开了西门家,潘金莲虽恶毒,但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月娘赶出家门,交给了王婆,她的下场最惨,被武松手刃,挖心砍头,暴尸街头,后被春梅葬于永福寺,这都是因果报应。 金瓶梅的大结局,告诉众生还是要多行善积德,善恶终有报。世态炎凉,趋炎附势,官僚社会,千百年来人性的善恶没有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现在社会进步了,妇女的地位提高了,能顶半边天了,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不会像商品一样买卖,人生而平等,都有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权利。
一个前提:《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金瓶梅》这本书听来已久,但是却没有认真的去看一遍,微读也没有找到原本,因此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刘心武老师的这本解读。客观来说,纠正了我对《金瓶梅》的偏见。 人性,是个什么东西呢?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定义,所以我们无法统一。不要去考验人性,也不要去试探人性。同样是一件事情,有人看到了希望,有人看到了失望,还有人看到了欲望,不能自控的人必定不能行稳致远。 人生就是一场自律的博弈,是人性的恶战胜人性的善,还是人性的善战胜人性的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能走多远,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强盗逻辑,自然法则,每个规则都有一定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放在彼时环境,辩证的看待。 这本书可以说是对于《金瓶梅》的详细解读,老实说我是没看过原文的,因此这个点评也具有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从这本书我学习到了很多正经的东西。如后续有机会,希望可以二刷《金瓶梅》原文,或许对于这本奇书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总之,我们需要看各式各样的书,去填补我们的认知盲区,去提升那敏锐的认知。 /2023.10.27
我认为《金瓶梅》与《红楼梦》都在讲淫。用《红楼梦》中警幻仙子的话来说就是,《金瓶梅》讲的是西门庆等人放纵情欲的“滥淫”,西门庆为了睡到想睡的女人不惜害人,有的女人则为了睡到西门庆(或者被他睡)而害人;《红楼梦》讲的是贾宝玉与生俱来的怜香惜玉的“意淫”,看似怜香惜玉却不以性为终极目的的宝玉实际上也在无意间害了很多人。 从“因淫害人”这个角度看,西门庆或许是贾宝玉的原形。但如果从“滥淫害人”这个角度看,西门庆似乎更像贾琏与贾瑞的结合体。被贾琏睡过的女人好像都没有好下场,凤姐得不到贾琏真心的敬重与疼爱,平儿为凤姐鞍前马后打点万事仍会被凤姐打骂(她最后被扶正可能不是曹雪芹的本意),尤二姐更是被凤姐设计致死(这与李瓶儿被潘金莲设计致死很相似,但潘金莲的段位肯定不如凤姐)。此外,西门庆和贾瑞最后都因精尽而亡。 窃以为《金瓶梅》与《红楼梦》中的其他角色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以下试举几例: 吴月娘和邢夫人:都是续弦入府的正妻,都无力阻止丈夫的荒淫行为,都不具备持家的精明才干甚至有时还显得糊涂愚蠢。 孟玉楼和薛宝钗:带资进府,有比较长远的眼光和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轻易在人前流露自己的喜恶情绪。 孙雪娥和赵姨娘:从下人升格为妾室,却性格尖酸、出言不逊,在大家族中遭人厌弃。 潘金莲和王熙凤:有一定的姿色和心机,对丈夫有极强的独占欲和掌控欲,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惨下场。 李瓶儿和尤二姐:有一定的姿色,入府前的私生活比较混乱,入府后立马洗白成为节妇,最后都因“姐妹”暗算而死,死后都得到了本不应有的超高待遇。 西门大姐和贾元春:在外人眼中似乎都嫁得很好,实际上婚后生活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她们的婚姻都为母族增光添彩,却都在青春正好时死去。 陈敬济和贾雨村:都受过男主角家族的恩惠,都是忘恩负义之人。 哪怕不谈《金瓶梅》给《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带来的灵感启发,《金瓶梅》也是以冷峻文风揭露世态炎凉的现实文学。官商勾结、官官相护、徇私枉法、声色犬马、谋财(色)害命……种种恶习乱象亦为当世所常见,经典佳作仍未过时。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就是此类具有针砭时弊效应(哪怕作者本人无意于此)的经典佳作过时。
书中有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还未有幸拜读过金瓶梅原本,不知风月描述多为几何,国内近代经典《白鹿原》中相关描写颇多,邻国作品《挪威的森林》,欧美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很多著名书籍中都有相关直白的描写,随着读书人群的缩减,这儿仅指离开学校依然保持读书习惯的人。读者对于书籍的包容度正在提高,多次为金瓶梅审证并非“黄书”其实也大可不必,每个人读书都是带有不同的目的的。认知才是决定真小人,真君子的度量标准。 中国作品从古至今多是离不开中国历史背景的,嘲讽,叙述,记事等大多从作者生活的年代出发,其中不乏神作,但是也囿于其中,外国多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其实也大多从历史和作者自身出发,但是总归好的作品会上升到人性,人类,而很多中国作品是仅仅上升多中国的人性和人类。我想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金瓶梅》如雷贯耳,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是拿其特性“黄书”来打趣提及,之前虽然没有类似片面的拙见,但也不曾真正领略其中妙处。经此一读受益良多,感谢刘心武老师。
人生切莫恃英雄,术业精粗自不同。 凭谁话尽兴亡事,一衲闲云两袖风。 注释: 个人不要自恃为英雄,因为有人可能在专业方面比你还强。 还有道不尽的世道兴衰,道不尽的国家兴亡,如果你是一个和尚,想起这些事情以后,你的两只大袖子里面都灌满了清风,也就是到头来一切皆空,再豪华的生活,这些酒气财色最后都会烟消云散。 书里面讲的很细,重复的地方很少。主观色彩强烈,读起来也是有趣的。
2023年12月28日 前后花了10个小时看完此书。 本书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对《金瓶梅》中所有的人物,乃至政治、经济、宗教、风俗、饮食进行了解说。另外,分析了《金瓶梅》对《红楼梦》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论,对《金瓶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条分缕析,颇有价值,有助于对《金瓶梅》这部奇书的阅读,也有助于读者认识世情、人性,虽然几百年过去了,时代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之,刘心武先生的这本书不妨一读。 ❤❤❤❤
《刘心武细说金瓶梅》:历史与人性的交织 《金瓶梅》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然而,由于原著篇幅庞大、方言众多、人物复杂,许多读者难以深入其中,理解其真正意义。而刘心武的《刘心武细说金瓶梅》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得这部古典名著更加贴近现代人的阅读需求。 刘心武先生以他四十余年的研究心得,将《金瓶梅》的精髓呈现给读者。他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原著的情节,而是从多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不仅仅关注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还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以及人性的复杂多变。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无疑是核心。但刘心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而是通过对原著的深入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他分析了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商业活动、人际关系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使得这部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同时,刘心武还巧妙地运用了现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这部古典名著更加易于理解。他并没有简单地翻译原著,而是将原著中的情节、人物和思想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进入这部作品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解的《红楼梦》系列,曾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红学热”。这也证明了他对于古典名著的独特见解和深入研究,使得这些古老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读完《刘心武细说金瓶梅》后,我深感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古典名著,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刘心武先生的解读,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们。 总的来说,《刘心武细说金瓶梅》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金瓶梅》,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我相信,无论是对于古典名著的爱好者,还是对于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2024年第3本书📚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在语言上《红楼梦》远不及《金瓶梅》,担的上“天下第一奇书的美名”。百年来称其为“淫书”“黄书”实在是埋没了它本身的光芒,虽未拜读原文,读完刘心武先生的本书后,为其正名,乃是一部奇书、好书,《红楼梦》与《金瓶梅》都是不可错过的好书!
就像金瓶梅结尾的那首诗一样,“旧日豪华事已空,银屏金屋梦魂中,黄卢晚日空残垒,碧草寒烟锁古弓。遂道余灯犹于尽,妆台鸾镜霞长风。凭谁化尽兴王室,一那闲云两袖风。”短短一首七律诗,两个是,两个进,两个空,几乎概括了金瓶梅的全部。 初看以为写饮食男女,人之大狱,再看以为写权力官场纸醉金迷,可实际上,金瓶梅展现的恰是一场永不谢幕的人世悲剧,从锦绣繁华到碧草寒烟,从纵情声色到红颜枯骨,西门庆在权力财富的欲海中放纵而死,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在情色欢爱的追逐里不得善终,乃至显赫一时的西门府,风花雪月的宋王朝,闹闹嚷嚷,最后不过海市蜃楼,一场黄粱美梦。 而这些红尘书中人身处其间,却无一人自省。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并非不知江山易改的道理,也熟读沧海桑田的故事,只是面对繁花似锦的世间,面对那些财色名利诱惑,以为江山改了千万次,不会在自己身上换成桑田。 金瓶梅诞生在一个纵欲的时代,书写着一个纵欲的时代,同时也反思着这个纵欲的时代。他写人性,写欲望,写男人争权夺利,也写女人情欲熏心,他清醒的批判着这些丑陋,告诫人们不要沦为欲色的奴隶,同时又对那些欲海无涯,苦苦挣扎的人类报以最大的慈悲。 在潘金莲和小厮偷情被西门庆鞭打时,他会说,“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在宋惠莲上吊身亡之时,他会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 最高级的虐文往往都是以爽文的姿态出现。同样是造梦,文学名著与网络爽文的区别在于,爽过之后,读者终究会醒来。作者就在醒与梦之间拉开与现实的距离,站在一个更超脱的位置审视自我,审视人生,从而获得书中人所缺乏的关照和自省的能力。 有学者说,名著就是要带人直面自我的复杂性。尽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复杂痛苦本身就是人生存的价值。真正的治愈不是没有痛苦,而是理解痛苦从何而来,并且能够面对并驾驭这种痛苦。
刘心武对《金瓶梅》的点评,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深邃而复杂的世界。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细腻的人物刻画、真实的社会描写以及深刻的道德探讨都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刘心武老师的解读让人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这部古老的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他的点评不仅关注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更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使我对于书中的世界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书中对于人性的揭露、对于权力和金钱的批判,都与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让我更加相信,虽然时代变迁,但人类的一些本质问题和矛盾却始终没有改变。 此外,还被书中生动细致的生活场景所吸引。无论是宴会上的觥筹交错,还是宅院中的窃窃私语,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风情和气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更加珍惜这次与古老文学的邂逅。 不过,也需要注意的是,《金瓶梅》毕竟是一部古典小说,其中可能包含一些与现代价值观不符的内容。在阅读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和审美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汲取真正有益的营养。
撇开内心先入为主的偏见: 原来《金瓶梅》也是一本好书,当然这种书,不用读原著,解说或许更好[捂脸]刘心武这个版本的解说个人还是推荐的。有宏观: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小说创作的先河。《金瓶梅》也为《红楼梦》写贵族家庭的衰败开了路。作者兰陵笑笑生,采用了酷毒冷峻的文字描写了西门府里的众生相。不颂扬,也不批判,只有客观描述。补足了我读明朝历史,对于下层平民苦难的认识。嘉靖和万历,果然是两个“相当好”的皇帝。 有故事:刘心武顺着《金瓶梅》的故事脉络,一一阐述了西门府里众人的命运。这些命运里写尽了人性了真相,写满了人生的绝望,但又不至于此。 这也是一部女性题材的小说,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主要代表代表,尽管出身、性格、遭遇不尽相同,但都被绝望支配。她们以扭曲的人性去对抗道德沦丧的夫权社会,又在人性的扭曲中走向堕落和毁灭。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善与恶开始变得不那么清晰。 有细节:全方位地描写市井生活,写吃喝玩乐。那时以鹅为贵,以金华酒为好酒,讲究“吃看大桌面”,另外,主菜、糕点、汤、酒、茶也与现在有所区别。 所以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总体对金瓶梅的梳理还是很不错的,只是有些与红楼梦对比阐述有待商榷,全书下来读原著是因果报应,读完这本看到人恶的一面,进而对人是善与恶的综合体有更深的理解,很多东西要放到当时当地特定背景下理解,妄自评论不如慎言,慎言,慎言!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切记,切记,切记!
我觉得,写《金瓶梅》的这个人,胸中有大气魄,所说的大气魄,是指他在写小说时候,那种总体把控能力、细致入微、细心、人性描写、社会现状描写等。 以前我在没读《金瓶梅》之前,数十年里,在仔仔细细的阅读《红楼梦》,其实中国古典小说,一些我也读过,如《儒林外史》、《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志怪类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在读过《金瓶梅》之后发现,笑笑生比曹雪芹文笔好很多倍。 笑笑生应该当过不小的官、研究过佛道玄学、研究过中医、真爱过、丧过偶、偷过鸡、摸过狗、贫穷过、富贵过的人。他写的官场往来,财富聚散、社会风情,特别到位,显然曹雪芹没有这个能力,曹的大量笔墨,不出荣宁二府,写官场往来,也不细致,我觉得这正和曹长大后没有经历过行政官场相符。《金瓶梅》全书,甚至回答了,晚明社会为什么会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金瓶梅》之文笔,描写之详细,另我叹服,笑笑生用两个章节,来描述李瓶儿从生病到请医到跳大神到请符到死亡以及下葬的过程,文笔之引人入戏,说明他自己亲身经历过。我猜,现实中死去的那个人,一定是他的一个爱人,他才能写的如此动情。全书里对晚明时代的描写,真是包罗万象,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比《儒林外史》要精美很多倍。 至于说刘心武这本细说《金瓶梅》,我认为总体还不错,相当于分专题,把书里的内容复述总结了一遍,里面夹着老刘的个人观点,也挺好,我就比较欣赏老刘关于李瓶儿进入西门府后的改变分析,老刘用了一个词语,叫自我净化。我挺喜欢这个用词和这个观点。 但是老刘的这本书里,也不乏老刘的一点点恶趣味,比如说,他口口声声为这本书正名,不是黄书,不是黄书,不是黄书,但是他又对里面的情色描写很在乎,反反复复的叙述,甚至别出新裁的非要说潘金莲和春梅是同性恋。 也可能我对老刘个人有偏见,当年我抱着很大的期望,读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发现他把续本写成小黄书后,恶心坏了都。 总体来说,老刘这本书,分析的还可以,赞一个。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生至少要阅读一次《红楼梦》;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生当中应该知道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在明代晚期产生过一部了不起的文学作品——《金瓶梅》,以前没读过《金瓶梅》,但在这本书的解析里却了解到不一样的《金瓶梅》,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