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精装彩色插图全本)

刘向 刘歆
《山海经》是一部经典古代世界地理博物志,有《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与《海内经》一卷,共18卷,并有《山海经图》。其中多神仙异兽,方术祀典。瑰丽多采,让人能够忘却自身而与天地同乐。陶渊明读后,挥笔写下《读<山海经>》诗十三首,感叹道:“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鲁迅先生一生挚爱,《故事新编》中的《奔月》《补天》皆取材于本书。本次出版以南宋淳熙刻本为底本,考以清光绪十二年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涵芬楼影印明正统十年刻本、清乾隆刻本吴任臣《山海经广注》;注音以郭璞所注之古
果麦文化

【这是一本来自上古的神书,请签收】 如果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山海经》到底是一本讲什么的书,那就证明你可能从来都没有看过《山海经》。 在过去的两千年里,无数的文人史家试图作出一锤定音的解释,但从未达成共识。 司马迁和刘向认为它是一本记录上古山川、生灵妖类的地理书:《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名者也。 但纪昀、崔述等人却认为它不过是稗官野史:“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近代的学者们认为它更多是一本神话总集,如鲁迅先生:“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 但也有很多人坚信,它的文本里记载着破译洪荒时代的密码,就像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谭其骧先生说的:“《山海经》中的《五臧山经》基本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 为什么唯独《山海经》这么难以定义?这个答案说来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它真的是包罗万象,无所不载,“奇”到令人惊叹。 假如一定要用一些关键词来定义《山海经》,那它是华夏诸神志、是洪荒地理图、是巫术祀典、是志怪故事合集、本草图典、矿物石谱、上古神兽食用指南…如果你不介意打破次元的比喻方式的话,那它还是中华版的《神奇生物在哪里》或者《克苏鲁神话》。 如果“包罗万象”有名字,那它一定就叫《山海经》,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研究者都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种定义,因为它确实什么都写了。 但倘若《山海经》只是一本什么都收录的上古资料合集,那它的地位充其量应该等同于《夜航船》再加上《阅微草堂笔记》,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古代第一奇书”。 《山海经》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那些读起来荒诞不经,甚至已经被古代的学者们论证过是荒诞不经的记录,好像都是真的…… 《山海经·海外西经》里记载的刑天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于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虽然历代都将刑天引为勇猛将士的象征,但没见有谁真的相信刑天的存在。毕竟,断首之人死而复生,还能以乳为目,以肚脐为口,这种完全违背了世界法则的事情怎么可能存在呢? 但是,古人对于世界万物的理解远远达不到现在的程度,他们只能记录现象,然后根据当时的知识去重新解释它。假如你熟读历史,相信这个知识点并不难理解。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古人真的见过刑天?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人“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吗? 还真有。 西方古代史里,曾记载过非洲有一种名为“Blemmyes”的人群,在现存的历史绘画中,“Blemmyes”长这副模样: 根据记载,Blemmyes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3世纪的非洲东北部(今苏丹地区),还曾经和当时的罗马打过几次仗。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当时的贝都因人(Bedouins)和其他游牧民族的服饰导致了被误解成 Blemmyes的形象,也有的认为可能Blemmyes是当地人种,只是肩膀出奇的高。 这些结论的正确与否不是我们能够判断的,但从这幅画上来看,似乎中西的古人在“刑天”的形象上达成了惊人的默契。 读到这里,我相信肯定有人觉得这也过分荒诞了,《山海经》怎么都引申到非洲去了?但说实话,在所有与《山海经》有关的细思恐极的细节与巧合里,“刑天”的故事可能是最不让人震惊的巧合之一。 如果把视角放在整个世界去解读《山海经》,我怀疑你可能整个三观都要被重新洗刷一遍。 《山海经·西山经》和《大荒西经》中,讲述过西王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王母娘娘”的原型: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辙燃。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出,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由于《山海经》记录的道路里程,其实远远超过了我们实际看到的数字,所以按图索骥的话,“玉山”的位置,大约在现在的非洲东北部,而这个地方恰好有一个曾“以女为王”的国家叫埃及。 在东汉之前,中国并没有狮子的存在,所以这个“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的神,看起来好像是古人对于狮身人面像的描述。 当然,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牵强,那不妨在《大荒西经》中继续往下看,在西王母所住附近,还有一个“寿麻之国”,这里“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景是影的通假字,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地上没有影子,大声疾呼没有回音,气候非常炎热,不可以前往”,这里看起来描述的似乎是赤道地区的沙漠。 沙漠地区,人面虎身的神,你品,你仔细品。 说到这里,肯定还是有人觉得有些过度解读,那不妨继续再和西王母纠结一会儿,书里说她“蓬发戴胜”,头发乱糟糟的,带着华丽的冠冕。 有种鸟也叫戴胜,古人见它头上长有羽冠,觉得跟女子头戴华胜的样子很像,便称呼此鸟为“戴胜”。 仔细看看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觉得它还挺像埃及法老的画风的? 你品,你再仔细品品。 举出这些例子并不是想让你把《山海经》当成一本“洪荒时代密码”,像个别“红学家”那样一定要把书里的每一处描写都解释成是别有所指的阴谋论。只是希望你能明白,《山海经》这本书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更神奇一些。 考据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记录到底是否确有所载,只是《山海经》这本“上古第一奇书”的一种读法,它的读法还有很多很多。 就像最开头说的,它是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为丰富,也最本色的古籍,也是记录华夏氏族谱系最古老的文本,是整个洪荒时代的地理图志,是药典、是食谱…不管你对什么领域感兴趣,你总能在《山海经》里读到你所需要的趣味。如果你是一个创作者,那《山海经》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和奇幻设定集。 但除了这些“功用”和“趣味”以外,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山海经》可能还有些更重要的意义。 究其本质,《山海经》是千年前的先祖为我们留下来的一本“笔记”,那些用神话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文字,是华夏民族最初的“精神遗迹”,这些对于山川风月、神人异兽、生死超脱的理解,是独属于我们的文化内核。 在当下这个愈发显得混乱的时代,翻开古典,读一读先祖们的“魂”,真的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不过,在读《山海经》之前,可能你还得解决一个「小问题」——如何找到一本版本权威,好读又好看的山海经? 作为一本古籍经典,市面上的《山海经》版本多得实在让人难以抉择,如果你希望拥有一本真正能收藏在家,经得住版本考证与时间考验的《山海经》,我建议你做一做如下几个选择题: 有没有注音?注音是否按古文正音?配图是否粗糙?有没有把不同体系的山海经图强行放在一起?是否收录了全图?配图和文字是否正确对应?是节选本还是全本? 特别是要注意:书里的《山海经》图到底有没有问题? 《山海经》文图不可离分,一本《山海经》要是没有好的插图,那绝对是一个不适合阅读、收藏的版本。 后世绝大多数的插图版《山海经》,都是以明代汪绂《山海经存》和蒋应镐绘《山海经》图为本摹画。 更让人的挠头的是,不同版本的图还相互打架,公认经典的《山海经》图除了有汪绂本、蒋应镐本外,其他还有吴任臣广注本,日本江户时代的《怪奇鸟兽图卷》也有收入,但这些图由于作者们对于《山海经》的理解不同,就会出现概念打架的情况。 例如“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的“神陆吾”。↓ 但市面上许多版本一口气混了多套图在同一本书里,这就很有些微妙的尴尬了…… 所以,如果这篇文章燃起了你重读《山海经》的兴趣,请务必对照一下刚才提到的几个选择题,重新审视一下你手中或者准备选择的版本。

马斯洛 马修

作为一名爱好中国历史的读者,我已经有了破解这本书的想法,作为一名博士,我想我应该深刻去考据一下,最好能写出来一本解密或者我自己解读的山海经作品,目前我的观点这本书是100%纪实的,应该没有夸大的成分,至于像人啊奇形怪状的动物,那是一种形容词,我个人觉得并不夸张,比如猛犸象、剑齿虎为什么跟现在不一样?朴素的科学我们大家都知道,从亿万年前各种海洋生物开始进化,然后到陆地生物,再到因为生存环境导致的各种不同,不也像山海经嘛?我觉得如果把袋鼠写进山海经或者长颈鹿🦒写进来一样可怕,不可怕是因为你已经学过了长颈鹿。 我想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1.五臧山经呢?主要是记录中国的名山大川,以及名山大川上面的物种,比如动物,植物,矿物等等,是完全写实的作品,关于覆盖范围,我个人觉得是以山西为中心,暂且是我的观点,北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南到中国最南端,西北到帕米尔高原,东到东海。 2.海经呢?主要记载河流,古人依水而居,大洪水时代,我们要治水,河从哪里来,流到哪里,一条条去梳理自然要准确记载,不然拆东墙补西墙了,所以海经部分主要是记载中国的全部水系,覆盖范围跟山经一样。 3.大荒经呢?我完全没有明白大家为何说大荒经最荒诞呢?我认为大荒经才是最为简单的内容! 大荒经记载亚洲大陆主要国家的国家、人物、部分历史、承接关系等等,也有少量的战争,特别是记载尧舜禹的陵墓,而且与今天的位置是一致的,也记载了他们的后代比如丹朱,围棋据说就是丹朱开始的呀!所以这部分是介绍了少部分我们中国,或者中原祖先的国家,加上了一些不知名的国家和部落。 总结一下: 山经:记录中国大陆的名山大川、河流、动物、植物、矿物等等。 海经:记录中国大陆的大部分河流,记载这个的目的是为了大禹治水,一波人是寻找治水方法(也就是各个河流的源头在哪?流向哪里?从源头开始治理)一波人按照这个海经记录去调节疏通,也就是大禹他们。 大荒经:记录了中国尧舜禹时代的方国(假设是尧舜禹的中央国家外的其他国家)这些方国有些是我们知道的,有些是我们不知道的,也简单描述了谁生了谁这种历史传承,同时记录了遇见的一些奇怪的人,对于周人记载最为明确,清清楚楚写到他们在陕西附近开始了耕种,也就是进入了文明时代,不是抓鱼狩猎了,比如记载了舜帝陵在湖南永宁县九凝山,那边不仅有祭祀的神坛、古代遗址、历朝历代的修缮,今天也有考古学家去勘探,这不是非常好的案例?里面1/3能与司马迁的史记对应,也与其他一些古本对应,所以我理解不了说他荒诞的人的言论。 期待早一天破解里面的妙趣,我如果有时间会把这本书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重新写一下。 比如这样,洞庭湖之南有个长沙国,这个国家的人身高多少,长相如何,吃稻米,喝什么水,埋葬着谁谁谁,有什么特殊的等等,你还觉得山海经荒诞嘛?

流车

不知道在宇宙的尽头有没有这些神兽,或许在其他宇宙也是存在生命的,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这世上估计是有龙的,但是龙肉太好吃了,还包治百病,所以现代看不见龙也是情有可原。读了几天还没读完的书就赶紧快速随便过一遍就好了,读得懂读不懂不重要,也不必去纠结没有理解书中的内容,读书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不要过于执着某一本书,而放弃了漫天星辰。不是所有经典都适合自己,有些书籍就不是以现在的人生阅历就能够理解的,能理解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是不值得的,现在的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崔某还在没养成阅读的习惯,也没有爱上阅读生活中非要阅读不可,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为达成这个目的,第一要做的就是,不同的书阅读速度不同,不喜欢的阅读速度快一点,喜欢的阅读速度慢一点,但是都尽量读完,读完一本书的喜悦是很难表述的。

皇甫玉正

《山海经》是先贤、 先知先觉者所著的 华夏最顶级的经卷 玄之又玄 奥之又奥 但与之《圣经》相比较 《圣经》才是无与伦比的 神 圣之经卷... 不服者可以来 与之辩证 欢迎光临

盖世无敌的上侠某

他们说我不知天高地厚,我说我知道啊,其实我们住的大地是圆的——一个圆形球体;天不是如锅盖般,而是像一个泡泡,泡泡包裹着悬空的球体……他轻蔑地冷哼一声,“你以为我和外面那群笨蛋一样吗?”呵呵,其实无知是一种罪,当你发现宇宙的真相,你就会痛恨自己。在你们的眼里,我也许是坏人,但在动物的眼里面,我们大家都是坏人,在宇宙苍穹里,真的有好人坏人之分吗?

碧海饮冰

这本书如果是今人写的,我们可以认为他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然而他是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基于那时候人们的世界观写就的,虽然各种事物似乎荒诞,但是想象力奇特,书中描述的各种奇特的飞禽猛兽与怪奇人物,也都通过神话的方式传播开来,人与神的界限也模糊起来,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人,通过他的惊天神作——离骚天问九歌等文学作品,融汇了山海经的各类传说,成就了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开创了中华民族风流人物以个体创造诗歌的先河

浪花涛涛

神书,神乎其神,读不明白!

Bu會鳥

原画灵感来源

春兰香肠

挺好的

张鱼小丸子

2024.3.11 内容涵盖了五方之山,八方之海水土草木,禽兽昆虫,珍宝奇物。但是语言比较晦涩,啃起来不太容易

。这一义一一一一一

暮雪青丝

太烂了,

阿白

很好

江辉

不怪所可怪,则几于无怪矣;怪所不可怪,则未始有可怪也”。

没有图。

暂时没有数据